1、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考试说明学习要求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1概述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和意义,并举出相应的代表作。2联系本专题的维新思想、共和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传播,认识新文化运动在思想解放潮流中的纽带作用,适当联系必修的十月革命与五四运动,来探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3用批判的眼光来认识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用赞赏的态度来认识新文化运动在解放思想方面的传承和发展价值。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1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过程中的主要史实。(大体经历了“开始传入正式传播争鸣论战广泛传播”
2、的历程)2联系19世纪中期以来思想文化领域的变迁史,结合必修第三专题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有关政治史,认识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必然性和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历史背景:经济:一战期间,中国民资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根本原因政治: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后,废除临时约法,实行专制,准备复辟帝制。思想文化:辛亥革命后,民主、自由、平等等人文精神得到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但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遭抨击。直接原因2、兴起概况:(1)揭开序幕: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发表敬告青年,倡导民主科学。(2)代表:陈独秀、李大
3、钊、胡适、鲁迅(3)阵地:新青年(第二期起改为此名)主要活动基地:北大思考:北大成为主要活动基地的原因?蔡元培的“兼容并包、百家争鸣”方针,推动新思想在北大传播。聘请陈独秀、李大钊、胡适来北大任教,促进思想活跃新青年编辑部也迁到北大,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为主要撰稿人,宣传新文化。(4)口号:“民主”“科学”(德先生、赛先生)二、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1、前期(四提倡四反对)思想解放文学革命(1)提倡民主(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反对专制; (2)提倡科学(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反对愚昧、迷信(3)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儒家传统道德思想) (提出“打倒孔家店”口号) (4)提倡新文学反对
4、旧文学文学革命的开始: 1917年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倡导文学形式主张用白话文;陈独秀文学革命论倡导内容革命主张推到陈腐的旧文学,建设新鲜通俗的新文学。典范:鲁迅狂人日记(最早)、孔乙己把反封建内容和白话文形式有机结合,成为新文学的典范。2、后期新发展十月革命后,李大钊首先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三、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1、实质:前期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2、进步性:猛烈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思想得到空前解放;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民主和科学的洗礼,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有利条件;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3、局限性:对于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全盘肯定和全盘否
5、定的片面性。四、马克思主义传人中国1、首倡:1918年,李大钊发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法俄革命之比较庶民的胜利第一次举起社会主义大旗。2、发展:(1)五四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李大钊为新青年主编马克思研究专号其中有他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的介绍马克思主义。随后各地还出现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如北京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湖南的俄罗斯研究会。(2)论战“问题与主义”之争(新版教材没有)A原因: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文化运动的阵营发生分化。B过程:1919年胡适在每周评论上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宣扬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反对从根本上改革社会制度。 李大钊再论问题与主义,回击挑战,指出必
6、须根本解决。C实质:资产阶级改良思想与马克思主义较量(要不要马克思主义)D影响:马克思主义以其先进性、科学性、革命性吸引了更多的先进分子。(3)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宣传意义:这些宣传促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办补习学校等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出版面向工人的劳动界劳动者劳动音3、先进知识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陈独秀、毛泽东、邓中夏、蔡和森、瞿秋白、周恩来等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五四时期,毛泽东回到湖南后创办湘江评论,宣传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马克思主义者。4、实践建立中国共产党(1)酝酿:1920年8月以后,各地共产党组织先后成立。1920年8月,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在上海成立,陈独秀任书记;同年,在北京成立共产党组织,李大钊为书记;(2)建党:中共“一大”:1921.7.23 组织上建党宣告中共诞生。中共“二大”:1922.7 思想建党,制定民主革命纲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