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东省珠海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9月摸底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45300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4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珠海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9月摸底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广东省珠海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9月摸底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广东省珠海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9月摸底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广东省珠海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9月摸底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广东省珠海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9月摸底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广东省珠海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9月摸底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广东省珠海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9月摸底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广东省珠海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9月摸底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广东省珠海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9月摸底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广东省珠海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9月摸底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广东省珠海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9月摸底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广东省珠海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9月摸底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广东省珠海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9月摸底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广东省珠海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9月摸底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广东省珠海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9月摸底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广东省珠海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9月摸底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广东省珠海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9月摸底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全卷共8 页,总分100 分,考试时间90 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 小题,每小题1.5 分,满分3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有关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ATP 、RNA 和DNA 中均含有核糖 B所有糖类都是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C在细胞膜上糖类均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 D葡萄糖是构成纤维素、淀粉和糖原的基本单位【答案】D【解析】考点:本题考查细胞中的糖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2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B不同细胞,其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基本

2、相同C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D癌细胞的恶性增殖和转移与癌细胞膜成分的改变有关【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此外还有少量的糖类,A项正确;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因此不同细胞,其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B项错误;在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C项正确;癌细胞的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在体内易扩散和转移,所以癌细胞的恶性增殖和转移与癌细胞膜成分的改变有关,D项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细胞膜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3下列关于细胞器的叙述正确的是A丙酮酸产

3、生的场所是线粒体 B雌性激素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C血红蛋白合成的场所是高尔基体 D胰岛素基因转录的场所是细胞核【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丙酮酸产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A项错误;雌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脂质,合成的场所是内质网,B项错误;血红蛋白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C项错误;胰岛素基因存在于染色体的DNA分子上,因此转录的场所是细胞核,D项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4下列有关实验方法或检测试剂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改良苯酚品红染色观察低温诱导的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B用健那绿和吡罗红染色观察DNA 和RN

4、A 在细胞中的分布C用斐林试剂检测不同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及农田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在观察低温诱导的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中,需用改良苯酚品红染液对染色体进行染色,A项正确;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染色观察DNA 和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B项错误;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在水浴加热(50-650C)的条件下生成砖红色沉淀,在探究不同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中,若用斐林试剂检测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产物还原糖,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C项错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农田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D项错误。考点

5、:本题考查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观察DNA 和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种群密度的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相关的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5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罕见细菌,这种细菌内有许多集光绿色体,每个集光绿色体含有大量叶绿素。正是这些叶绿素使得细菌能够在菌苔上同其他生物争夺阳光,维持生存。这种细菌是人们迄今发现的第一种含有集光绿色体的喜氧微生物。下列有关该菌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B该菌是好氧细菌,其生命活动

6、所需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C该菌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核糖体D该菌是光能自养型生物,其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细菌是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等结构。该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拟核,A项错误;由题意“这种细菌是人们迄今发现的第一种含有集光绿色体的喜氧微生物”可知,该菌是好氧细菌,但其生命活动所需能量不是由线粒体提供,B项错误;该菌含有核糖体,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C项正确;该菌的每个集光绿色体含有大量叶绿素,因此是光能自养型生物,吸收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集光绿色体,D项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相关知识,意

7、在考查学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6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B低温能降低酶活性的原因是其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C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度D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例如活细胞中都有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A项正确;低温能降低酶活性,但没有破坏酶的空间结构,B项错误;酶作用的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从而提高化学反应速度,C项正确;例如唾液淀粉酶既可以催化淀粉水解,也可以被蛋白酶催化

8、水解,所以,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D项正确。考点:本题考查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7下表是植物不同器官的呼吸速率(单位鲜重在单位时间的耗氧量,单位:Lg1h1)。据表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或组织,呼吸速率有明显差异B种子内胚的呼吸速率比胚乳高,表明胚的能量代谢较旺盛C测定大麦种子呼吸速率前先浸泡,是为了提高种子的含水量D不同植物的同类器官呼吸速率不同,与其结构有关而与功能无关【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表中数据显示: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或组织,呼吸速率有明显差异,A项正确;种子细胞

9、呼吸作用是产生ATP的唯一途径,胚的呼吸速率比胚乳高,说明胚的能量代谢较旺盛,B项正确;呼吸作用需要水的参与,而且许多生物化学反应需要在水中进行,因此测定大麦种子呼吸速率前先浸泡,是为了提高种子的含水量,C项正确;呼吸作用速率的大小可反映不同生物体代谢活动的强弱,生物体的结构决定功能,不同植物的同类器官呼吸速率不同,与其结构和功能都有关,D项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从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8癌症是

10、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长期接触癌症患者的人细胞癌变几率增加 B癌症是致癌因子引发的,患病几率与环境无关C艾滋病患者比正常人患癌症的几率大 D癌症病人的体细胞中没有抑癌基因【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癌症患者不属于致癌因子,长期接触癌症患者的人,不会导致其细胞癌变几率增加,A项错误;癌细胞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在环境中的致癌因子影响下,细胞内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因此癌症是致癌因子引发的,患病几率与环境有关,B项错误;艾滋病的病原体是HIV,HIV主要侵染T细胞,导致T细胞大量死亡,使机体几乎丧失一切免疫功能,因此艾滋病患

11、者比正常人患癌症的几率大,C项正确;癌症病人的体细胞中也有抑癌基因,只不过是抑癌基因发生了突变,D项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癌变、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9细胞衰老是一种正常的生命现象。人的细胞在衰老过程中不会出现的变化是A细胞内有些酶活性降低 B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C细胞内水分减少 D细胞呼吸速度减慢【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细胞内有些酶的活性降低、细胞内水分减少和细胞呼吸速率减慢,都是细胞衰老的主要特征,与题意不符,A、C、D三项均错误;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是细胞癌变的特征,与题意相符,B项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细胞衰

12、老、细胞癌变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10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细胞增殖过程均会出现核膜、核仁的周期性变化B细胞分化使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C多细胞生物个体衰老时会有大量细胞的衰老D只有癌变的动物细胞中才有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细胞增殖包括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在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不会出现核膜、核仁的周期性变化,A项错误;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B项错误;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细胞的衰老和死亡不等于个体的衰老和死亡,但细胞普遍衰老会导致个体衰老,C项正确;正

13、常的动物细胞中也有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D项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的生命历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11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 和放射性同位素32P 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B同时用35S 和3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保温培养C用35S 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D32P、35S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分别说明DNA 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是,首先用分别含35S、3

14、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分别培养含35S和32P的噬菌体,A项错误;然后,分别用35S 和3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短时间的保温培养后,进行搅拌、离心,B项错误;用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因为噬菌体较轻,搅拌离心后,大肠杆菌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噬菌体及其蛋白质外壳存在于上清液中,若沉淀物中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没有与大肠杆菌分离所致,C项正确;32P、35S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的实验结果显示: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分子进入到大肠杆菌的细胞中,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因此该实验说明DNA 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D项错误

15、。考点: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12某生物基因表达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与该图相符的是A在RNA 聚合酶作用下DNA 双螺旋解开 BDNARNA 杂交区域中A 应与T 配对CmRNA 翻译只能得到一条肽链 D该过程发生在真核细胞中【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图示过程为转录和翻译,RNA聚合酶具有解旋功能,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DNA双螺旋解开,同时开始mRNA的延伸,A项正确;DNARNA 杂交区域中,DNA链上的碱基A 应与mRNA链上的碱基U配对,B项错误;题图显示:多个核糖体结合在同一条mRN

16、A上,因此mRNA 翻译能得到多条相同的肽链,C项错误;转录没有完成,核糖体就与mRNA结合进行翻译过程,说明该过程发生在原核生物中,D项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基因表达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13图1 是某遗传病家系的系谱图,对该家系中14 号个体进行基因检测,将含有该遗传病基因或正常基因的相关DNA 片段用电泳法分离。正常基因显示一个条带,患病基因显示为另一个不同的条带,结果如图2。下列有关分析判断错误的是A图2 中的编号c 对应系谱图中的4

17、号个体B条带2 的DNA 片段含有该遗传病致病基因C8 号个体的基因型与3 号个体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D9 号个体与该遗传病致病基因携带者结婚,孩子患病的概率为1/8【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图1显示:1号和2号均正常,其女儿4号为患者,据此可判断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4号只含有隐性患病基因,电泳法分离的结果应只有一个条带,而在图2中,只有编号c含有一个条带2,因此4 号个体与图2 中的编号c相对应,条带2 的DNA 片段含有该遗传病致病基因,A、B项正确;依题意:图2是对图1中的14 号个体进行基因检测的结果,结合上述分析可推知,3 号个体为杂合子,由图1中的7号为患者可推知5号

18、和6号均为杂合子,进而推知8 号个体是显性纯合子的可能为1/3,是杂合子的可能性为2/3,所以8 号个体的基因型与3 号个体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C项正确;9号个体是杂合子的可能性为2/3,与该遗传病致病基因携带者(杂合子)结婚,孩子患病的概率为2/31/41/6,D项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14下列关于水稻育种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二倍体水稻的花粉经过离体培养,可得到单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小B将不同品

19、种的二倍体水稻杂交,可得到二倍体杂交水稻C二倍体水稻和四倍体水稻杂交,可得到三倍体水稻D二倍体水稻幼苗经秋水仙素或者低温诱导,可得到四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大【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二倍体水稻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得到的单倍体水稻高度不育,因此不可能有稻穗、米粒的生成,A项错误;二倍体与二倍体杂交,后代还是二倍体,B项正确;二倍体水稻与四倍体水稻杂交,所得到的水稻,其体细胞中含三个染色体组,为三倍体水稻,C项正确;二倍体水稻经秋水仙素处理或者低温诱导,其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加倍成为四倍体水稻,与二倍体水稻相比,四倍体水稻的稻穗、米粒变大,D项正确。考点:本题考查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的相关知识,

20、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15某动物种群中,AA,Aa 和aa 基因型的个体依次占25、50、25。若该种群中的AA 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其他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理论上,下一代AA:Aa:aa 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为A4:1:4 B4:4:1 C1:4:4 D1:2:1【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依题意可知,该群体中,Aa:aa2:1,即各占2/3、1/3,该群体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为1/3A、 2/3a,理论上该群体随机交配产生的下一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如下表:雌配子1/3A2/3a雄配子1/3A1/9AA 2/9Aa2/3a2/9 Aa4/

21、9aa统计分析上表数据可知,该群体随机交配产生的下一代中AA:Aa:aa 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为1:4:4,C项正确,A、B、D三项均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16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物的多样性包括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B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C细菌在接触抗生素后才会产生抗药性的变异个体D丝兰蛾细长的吸管式口器与丝兰的细长花矩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形成的【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生物的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2、,A项正确;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缓慢进化,B项正确;细菌种群中产生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在接触抗生素之前种群中就存在抗药性的变异个体,C项错误;丝兰蛾细长的吸管式口器与丝兰的细长花矩,是它们在长期相互影响中,共同进化形成的,D项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17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激素和酶都具有高效性,在非细胞条件下也能发挥作用B激素和抗体都具有特异性,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C淋巴因子是淋巴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可与特定抗原结合D神经纤维上神经冲

23、动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进行传导的【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激素和酶都具有高效性,酶可以在非细胞条件下发挥作用,激素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不能在非细胞条件下发挥作用,A项错误;激素和抗体都具有特异性,激素作用于靶细胞,有些激素如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全身的细胞,抗体作用于抗原,抗原并非都是细胞也可以是病毒或是大分子异物,B项错误;淋巴因子是淋巴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可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抗体与特定抗原结合,C项错误;神经纤维上神经冲动是以兴奋区和未兴奋区之间形成局部电流的形式进行传导的,D项正确。考点:本题考查激素调节、免疫调节、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

24、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18下列关于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是A吞噬细胞只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B只要接触过某种抗原,记忆细胞就可能长时间记住该抗原的特征C机体自身的组织细胞不可能成为抗原D系统性红斑狼疮是由于免疫系统对外来物质免疫过弱引起的【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吞噬细胞,既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也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A项错误;只要接触过某种抗原,记忆细胞可在抗原消失很长时间内仍然能记忆该抗原的特性,B项正确;机体自身组织出现的衰老、破损或异常的细胞可成为抗原,C项错误;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病,是由于免疫系统对外来物质免疫过强引起的,D项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

25、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19关于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胰岛素发挥作用后被灭活 B乙酰胆碱贮存于突触小泡中C胰高血糖素可为靶细胞提供能量 D二者均可以存在内环境中【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A项正确;乙酰胆碱属于神经递质,神经递质贮存于突触小泡中,B项正确;胰高血糖素是调节生命活动的信息分子,不能为靶细胞提供能量,C项错误;激素调节的特点之一是:通过体液运输,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随血液流到全身,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释放到突触间隙,突触间隙的液体为组织液,因此二者均可以存在内环境中

26、,D项正确。考点:本题考查激素调节、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20下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由a、b、c、d、e 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B结构的存在保证了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C若从处剪断神经纤维,刺激处,效应器能产生反应D当以适宜电流刺激时,该处细胞膜内的电位由正转负【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分析图示可知:a、b、c、d、e分别表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因此由a、b、c、d、e 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A项正确;结构为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组成,

27、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B项正确;若从处剪断神经纤维,刺激处,产生的兴奋能传到效应器,效应器能产生反应,C项正确;当以适宜电流刺激时,该处细胞膜内的电位由负转正,D项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21乙烯利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下列关于生长素和乙烯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长素是植物体内合成的天然化合物,而乙烯利

28、是人工合成的化合物B生长素和乙烯利的合成都不需要核糖体C与乙烯利相比,生长素的化学性质更稳定、作用时间更长D生长素和乙烯利都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生长素属于植物激素,是植物体合成的天然化合物,而乙烯利是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A项正确;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而生长素和乙烯利的化学本质均不是蛋白质,因此二者的合成都不需要核糖体,B项正确;与生长素相比,乙烯利的化学性质更稳定、作用时间更长,C项错误;乙烯利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它与生长素都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D项正确。考点:本题考查植物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

29、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22某池塘中,某种成年鱼生活在底层,取食多种底栖动物,而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B该种鱼的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的营养级可能不同C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垂直结构D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而浮游动物以浮游植物为食,因此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A项正确;依题意可知:该种鱼的食物结构可因发育阶段不同而发生变化,所以其所处的营养级可能不同,B项正确;底栖动物和浮

30、游动物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属于群落垂直结构,C项正确;该种群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属于种群的分布,D项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的成分、群落的结构、种群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23下图为某人工鱼塘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J.m-2.a-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为第六营养级B该食物网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C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1357 J.m-2.a-1D该食物网中的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分析图示可

31、知:图中最长食物链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幽蚊幼虫太阳鱼鲈鱼,在该食物链中最高营养级为第五营养级,A项错误;该食物网中第一到第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42003780)/3192025%,B项正确;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太阳鱼的同化量太阳鱼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因题图中只显示出各营养级的同化量,所以无法计算出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C项错误;生态系统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构成的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食物网中的生物包括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没有分解者,D项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

32、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24如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B沼气池中的微生物也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D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率【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农作物(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微生物可以通过分解农作物的残枝落叶来利用残枝落叶中含有的通过光合作用储存起来的能量,A项正确;沼气池中的微生物能将秸秆等中无生

33、命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因此属于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B项正确;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而不是循环利用,C项错误;在该农业生态系统中,农作物可成为家畜的饲料和人的食物,家畜也能成为人的食物,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可以利用农作物的秸秆、人和家畜粪便中的有机物,而沼液和沼渣又可以为农作物提供肥料,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又可成为人类的能源物质,因此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率,D项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

34、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 小题,满分64 分,除特别说明外,每空1 分。25(14 分)研究人员在不同光照和含水量条件下,对番茄叶肉细胞中叶绿素a和叶绿素b 含量的比值、C3的最大消耗速率及有机物含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叶肉细胞的叶绿素分布_ 上,测定光合色素含量时,常用_(试剂)提取光合色素。C3的消耗发生在_(场所)。(2)弱光下叶肉细胞中_(色素名称)的相对含量有所升高,但是C3的最大消耗速率却明显降低,究其原因是弱光下产生的_(填物质名称)减少限制了暗反应。依据上表,为了减少弱光下番茄产量的降

35、低,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3)除表中所列条件之外,影响番茄产量的外界因素主要有_(至少列举2 条)。【答案】(14分)(1)叶绿体类囊体薄膜(2分) 无水乙醇(2分) 叶绿体基质(2分)(2)叶绿素b(2分) H和ATP(2分) 适当降低土壤含水量(2分)(3)CO2浓度和温度(2分)【解析】试题分析:(1)叶肉细胞的叶绿素分布于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因光合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因此测定光合色素含量时,常用无水乙醇提取。C3是在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被消耗的,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2)表中数据显示:在土壤含水量相同的前提下,弱光下的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比值低于正常光,说明弱光下叶肉细

36、胞中叶绿素b的相对含量有所升高。但在弱光下,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较少,使得光反应产生的 H和ATP较少,导致暗反应阶段C3的还原过程减弱,所以C3的最大消耗速率明显降低。表中信息还显示:在弱光的条件下,高土壤含水量下的C3的最大消耗速率比低土壤含水量下的低,因此为了减少弱光下番茄产量的降低,可以采取的措施是适当降低土壤含水量。(3)番茄产量的高低取决于一昼夜中的有机物的积累量,而有机物的积累量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所以,除表中所列条件之外,影响番茄产量的外界因素主要有CO2浓度和温度等。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

37、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26(11分)神经、免疫、内分泌三大系统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维持了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请回答相关问题:(1)正常机体中,若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增加,会对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起抑制作用,此种调控机制为 调节。在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的同时 (激素)的分泌量也增加,二者共同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表现为 作用。(2)机体受到寒冷刺激引起皮肤立毛肌收缩属于反射。请写出寒冷条件下皮肤立毛肌收缩,起鸡皮疙瘩的反射弧 。(3)若抗体结合到自身红细胞上,造成这些红细

38、胞被吞噬和分解,这在免疫学上称为 ;若抗体结合到呼吸道上皮细胞,并接受同一抗原刺激后引起哮喘,这在免疫学上称为 。(4)神经系统可通过突触前膜释放 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还可通过下丘脑分泌有关激素间接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如果破伤风杆菌可阻止神经末梢释放甘氨酸,因而引起肌肉痉挛和惊厥,可见甘氨酸能使下一个神经元 (填“兴奋”或“抑制”)。【答案】(11分)(1)负反馈 肾上腺素 协同 (2)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立毛肌 (3分)(3)自身免疫病 过敏反应 (4)神经递质 抑制(2分)【解析】试题分析:(1)正常机体中,若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增加,会对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

39、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起抑制作用,此种调控机制为负反馈调节。在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量都增加,二者共同促进机体的细胞代谢,增加产热,表现为协同作用。 (2)机体受到寒冷刺激引起皮肤立毛肌收缩、起鸡皮疙瘩属于反射,相关的反射弧为: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立毛肌。(3)若抗体结合到自身红细胞上,造成这些红细胞被吞噬和分解,这在免疫学上称为自身免疫病。若抗体结合到呼吸道上皮细胞,并接受同一抗原刺激后引起哮喘,这在免疫学上称为过敏反应。(4)神经系统可通过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还可通过下丘脑分泌有关激素间接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如果破伤风杆菌可阻止神经

40、末梢释放甘氨酸,因而引起肌肉痉挛和惊厥,可见甘氨酸能使下一个神经元抑制。考点: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免疫调节、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27(12分)蚯蚓是森林中的土壤动物之一,主要以植物的枯枝败叶为食。为探究蚯蚓对森林凋落物的作用,研究者做了如下实验。(1)研究者选择4个树种的叶片做了不同处理,于69月进行了室外实验。每种叶片置于两个盆中(未分解叶与半分解叶),与土壤混合均匀,将数目相等的蚯蚓置于其中饲养,统计蚯蚓的食物消耗量,结果如下表。单位体重蚯蚓日平均食物消耗量(mg/(g.d))为排除蚯蚓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41、实验所选择蚯蚓要 ,为了排除土壤中原有动物和微生物对实验的影响,应该在实验前对土壤进行_处理。据表分析,蚯蚓对半分解叶的消耗量明显_未分解叶的消耗量,在不同叶片中,对_最为喜好。(2)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的总和称为_。用样方法调查白桦植物的种群密度时,为尽量减少实验误差,保证数据的科学性,应注意做到_。从生态系统的功能角度看,蚯蚓的行为促进了_。(3)依据上述实验分析,若在红松林和蒙古栎林中种植一些杨树,有利于增加_的数量,从而提高整个生态系统的_。【答案】(12分)(1)生长状况基本一致(2分) 灭菌 高于(或大于) 杨树半分解叶(2分)(2)(生物)群落 随机取样并计算平均值(2分)

42、物质循环(3)蚯蚓(答分解者不得分) (抵抗力)稳定性(或自我调节能力)【解析】试题分析:(1)为了排除蚯蚓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实验所选择蚯蚓要生长状况基本一致。为了排除土壤中原有动物和微生物对实验的影响,应该在实验前对土壤进行灭菌处理。表中数据显示,蚯蚓对半分解叶的消耗量明显高于未分解叶的消耗量;在不同叶片中,蚯蚓对杨半分解叶的消耗量最多,说明蚯蚓对杨半分解叶最喜好。 (2)一定自然区域内的所有生物的总和称为(生物)群落。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时,为尽量减少实验误差,保证数据的科学性,应注意做到随机取样并计算平均值。蚯蚓能将落叶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进而改良土壤的成分,从生态系统

43、的功能角度看,蚯蚓的行为促进了物质循环。 (3)依据上述实验分析,叶片种类和分解程度是影响蚯蚓摄食偏好的主要因素,蚯蚓对杨半分解叶最喜好,因此,若在红松林和蒙古栎林中种植一些杨树,有利于增加蚯蚓的数量。在红松林和蒙古栎林中种植一些杨树,增加了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使其营养结构复杂化,从而提高整个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或自我调节能力)。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和实验设计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28(12 分)有一种无毒蛇的体表花纹颜色由两对基因(D 和d,H 和

44、h)控制,这两对基因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与性别无关。花纹颜色和基因型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基因组合D、H同时存在(D_H_型)D存在、H不存在(D_hh型)H存在、D不存在(ddH_型)D和H都不存在(ddhh型)花纹颜色野生型(黑色、橘红色同时存在)橘红色黑色白色现存在下列三个杂交组合,请回答下列问题:甲:野生型白色F1:野生型、橘红色、黑色、白色乙:橘红色橘红色F1:橘红色、白色丙:黑色橘红色F1:全部都是野生型(1)甲组杂交方式在遗传学上称为_。甲组杂交,F1 的四种表现型比例是_。(2)乙组后代F1 中既有橘红色无毒蛇又有白色无毒蛇,说明乙组亲本的基因型是_。(3)让丙组F1 中的雌雄

45、个体交配,后代表现为橘红色的有120 条,那么表现为黑色的杂合子理论上有_条。(4)野生型与橘红色个体杂交,后代中出现白色个体的亲本组合为_,出现白色个体的概率为_。【答案】(12分)(1)测交(2分) 1111(2分) (2) Ddhh和Ddhh(2分)(3)80(2分) (4)DdHh与Ddhh(2分) 1/8(2分)【解析】试题分析:(1)表中信息显示:白色个体的基因型是ddhh,为双隐性纯合子,甲表现为野生型,甲与白色个体交配,F1中有四种表现型,说明甲的基因型为DdHh,为双杂合子,所以甲组杂交方式在遗传学上称为测交,F1 的四种表现型比例是1:1:1:1。(2) 乙组杂交后代中出现

46、了白色个体(ddhh),说明亲本的基因型是Ddhh和Ddhh。(3) 丙组中的黑色与橘红色的两亲本杂交,F1全都是野生型,没有发生性状分离,说明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ddHH和DDhh,F1的基因型为DdHh。F1自交,产生的后代中野生型:橘红色:黑色:白色9:3:3:1,其中橘红色个体有120条,说明黑色的个体也为120条,其中杂合子占2/3,所以表现为黑色的杂合子理论上有80条。(4)若使野生型个体与橘红色个体杂交产生白色个体(ddhh),则双亲中都必须含基因d、h,因此野生型个体的基因型为DdHh,橘红色个体的基因型为Ddhh,后代出现白色个体的概率为1/4dd1/2hh1/8。考点:本题考

47、查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表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29(现代生物技术15 分)阅读如下资料:资料甲:科学家将牛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小鼠受精卵中,得到了体型巨大的“超级小鼠”;科学家用农杆菌转化法培育出了转基因烟草。资料乙:T4 溶菌酶在温度较高时容易失去活性。科学家对编码T4 溶菌酶的基因进行了改造,使其表达的T4 溶菌酶第3 位的异亮氨酸变为半胱氨酸,在该半胱氨酸与第97 位的半胱氨酸之间形成一个二硫键,提高了T4 溶菌酶的耐热性。资料丙:植物甲、乙是

48、染色体数目相同的两种二倍体药用植物,甲含有效成分A,乙含有效成分B。某研究小组拟培育同时含有A 和B 的新型药用植物。回答下列问题:(1)资料甲属于基因工程范畴,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小鼠的受精卵中常用的方法是_ 。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常用的工具酶是_ 和_ 。在培养有些转基因植物时,常用农杆菌转化法,农杆菌的作用是_ 。(2)资料乙中的技术属于_ 工程的范畴,该工程是以分子生物学相关理论为基础,通过_或基因合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制造一种_ 的技术。在该实例中,引起T4 溶菌酶空间结构改变的原因是组成该酶的肽链的_ 序列发生了改变。(3)资料丙属于细胞工程范畴。为了培育该新型药用植物,可取甲和

49、乙的叶片,先用酶去除细胞壁,再用化学诱导剂诱导二者融合,形成的融合细胞进一步培养形成完整的杂种植株。这种培育技术称为_。这种杂种植株也可通过制作人工种子的方法来大量繁殖。经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_等材料用人工薄膜包装后可得到人工种子。【答案】(15分)(1)显微注射技术(2分)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2分) DNA连接酶(2分) 农杆菌可感染植物,将目的基因转入到受体细胞中(2分)(2)蛋白质 基因修饰 新的蛋白质 氨基酸(3)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胚状体、不定芽、顶芽、腋芽(2分)【解析】(3)取植物甲和乙的叶片,先用酶去除细胞壁,再用化学诱导剂诱导二者融合,形成的融合细胞进一步培养形成完整的杂种植株,这种培育技术称为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经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胚状体、不定芽、顶芽、腋芽等材料用人工薄膜包装后可得到人工种子。考点:本题考查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刺激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示意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