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训练目标四分五裂的德意志,“罗马教皇的奶牛”挑战教皇的权威工业革命的后起之秀统一德国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战巴黎和会上的战败国地位经济大萧条下社会政治危机希特勒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失败战后柏林危机,德国分裂两德统一。小题精练1路德认为,“信”不是外在修炼的结果,而是与之俱来的、是深深地植根于人的内在经验之中的东西。路德把最基本的宗教信条直接建立在个人内心之中,也就是说他在人的内心世界中发现了宗教。这一主张()A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B升华了欧洲启蒙运动的精神C确立了“依靠信仰才能得救”的新教义D与宋明时期“陆王心学”的思想本质上一致2(2016晋城模拟)1617年,德意志萨克森的新
2、教徒们制作了一张宗教改革百年纪念宣传画,画中的路德正就着从天堂射下的一束光阅读圣经,他抬起了头,光芒照在他面前的书页上,阅读它就是与上帝相逢而这一切并非发生在教堂内。这表明,宗教改革()A否定天主教会及其教皇的作用B废除了宗教对人的精神束缚C维护了德意志各个阶层的利益D把矛头对准了封建专制制度3“民主人士的民族之梦,被一个绝顶聪明、敢想敢干的大地主,在封建主义本能的驱使下,靠着不抱任何成见的智慧实现了。这实在是一种反常现象。”符合以上描述的相关史实是()A法国1875年宪法颁布B德意志的统一C权利法案的颁布D美国1787年宪法4(2017淮北联考)德意志帝国1871年宪法规定立法机构由联邦议会
3、和帝国议会组成。联邦议会由各邦代表58人组成,表决时如有14票反对,即可否决议案,而普鲁士拥有17名代表。据此可知()A帝国政体不具有民主特征B普鲁士拥有超然地位C德国保留了军国主义残余D皇帝具备了绝对权威5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德两国是交战双方的主要成员。萨拉热窝事件之后,德国首先向法国宣战,其后法国也对德宣战。请思考,在宣战之前,双方政府要经过哪些程序()A德国:首相经过议会同意宣战;法国:总统直接宣战B德国:议会直接宣战;法国:议会直接宣战C德国:皇帝提出法案,议会同意后宣战;法国:总统直接宣战D德国:皇帝直接宣战;法国:总统提出法案,国防部长副署,议会同意后总统宣战6凡尔赛和约签订后
4、,许多德国人提出了“打倒凡尔赛和约”的口号。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德国对凡尔赛和约强烈不满B德国拒绝承担发动战争的责任C德国出现摆脱和约的复仇情绪D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泛滥7(2017九江质检)1900年,德国首相比洛曾提出:“如果我们没有巨大的威力,没有强大的陆军和海军,就不能得到幸福。”此话表明()A统治阶级提倡加强军事力量振兴德国B德国在国际竞争中受到仇视C统治者要使德国走上军国主义的发展道路D统治者准备通过增强军事力量提高国际地位8希特勒说:“从德国方面看,佛朗哥的百分之百的胜利并非令人称心如意。我们对继续战争和保持地中海的紧张局势更感兴趣。”希特勒说这句话时()A是1935
5、年B德国尚未建立法西斯专政C英、法等西方国家积极援助西班牙D德国在地中海拥有战略优势91932年,希特勒出席了有300名垄断资本家参加的会议。他发表长篇演说,攻击民主“实际上将摧毁一个民族的真正价值”,鼓吹在政治上要树立个人权威,叫嚣德国军队应该拥有800万后备军,解决生存空间问题。当希特勒结束演讲时,资本家全体起立向他狂热地鼓掌欢呼。德国垄断资本家的举动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A垄断资产阶级迫切需要建立极权统治来维护其利益B垄断资产阶级对希特勒的个人才能非常欣赏C希特勒善于进行蛊惑人心的宣传D德国的军事力量需要进一步的提高10西门子等制成发电机并使它实际可用,开启了以电气化为特征的第二次工业革
6、命;内燃机的诞生及卡尔本茨制造出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伦琴发现X射线,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开创物理学新时代,由此可以看出()A美国科技水平超越德国B世界科技中心多元化C德国是当时世界科技中心之一D当时有两个世界科技中心:美国和德国11(2017上饶模拟)1969年,西德推出“新东方政策”。其内容可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加强与西方合作的同时,加强与东方的谅解,二是承认两个德国并存局面,加强东西德之间的联系,以实现德国问题的最后解决。据此,西德推行该政策有助于()A改善同社会主义国家关系B推动多极化格局的形成C调和美苏之间的敌视关系D德国摆脱冷战的影响12有学者认为:“东德解体的主要根源在于当其面临1
7、970年代世界经济的结构性危机(石油危机、高失业率与通货膨胀、以美元为基准货币的固定汇率制度的失调等)时,试图通过国有化与中央集权等传统方式来化解危机,最终却因此而失败造成的。在他看来,东德解体的根本原因在于国际条件,国内条件不过是一个影响外部环境的次级因素。”该论点的合理性体现在()A强调外部环境对发展模式的决定作用B从经济层面分析政治体制的缺陷C从全球化的角度分析东德体制的失败D否定国有化和中央集权体制大题优练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巴黎和会上,法国以明确的方式提出要求,主要有两点:第一,“阿尔萨斯必须归还我们,但归还时不应像根据1815年条约那样分割得支离破碎,应按照1790
8、年前的边界归还。这样,我们将在地理上以及矿藏上拥有萨尔盆地”。第二,法国政府“希望看到莱茵河以西的领土和德意志帝国分开,并成立一个类似缓冲国的国家”。材料二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认为:如果它(指德国)感到自己在1919年的和约中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它同样最终会从胜利者身上找到进行严厉报复的手段。因此,正是为了这些原因,除不得已之外,我强烈反对把更多的德国人从德国统治下交由某个其他国家统治。在当前情况下,我认为最大的危险是德国可能把它的命运同布尔什维主义连在一起。(1)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一,指出法国处理德国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它为什么要这样做?(2)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二,指出英国在巴黎和会上为什么反对过
9、分制裁德国。(3)在制裁德国问题上,英国得到了美国的支持,美国的真正意图是什么?14(2016柳州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十九世纪前期日耳曼兴起浪漫主义运动,学者文人对于历史传统与民族精神颇多歌咏,这个文化活动对于日耳曼人的统一建国激励甚大。1848年欧洲革命风潮中,日耳曼民族主义(主张统一德国)与自由主义(主张民主改革)结合,激发了许多革命运动,使各邦政府极为震惊。1862年,“现实主义政治”大师俾斯麦在就职首相后的第一次演讲中说:“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通过演说与多数人的决议所能解决的,而是要用铁和血来解决。”三次王朝统一战争的胜利,大大鼓舞了德意志民族的自豪感。1871年,统一的
10、德意志帝国建立。当民族主义同强大的政治、外交、军事领袖结合起来后,他在动员、集合民族感情膨胀的民众方面便具备了无限潜力。他们建立学校,向学生灌输爱国主义思想,还将青年征召入伍,让他们保卫国家利益,甚至有时还主动出兵攻击,以此来提高本民族的威望。摘编自美本特利等新全球史等材料二民主德国经济的增长率从1984年的5.5%下降到1989年的2%,人们的日常生活必需品非常紧缺,买汽车必须提前10年预订。统一社会党控制一切,历史上与民主党派合作的“联盟政策”形同虚设,自我监督机制失去效力。在200万人逃向联邦德国后,民主德国于1961年开始修筑“柏林墙”,这严重伤害了德意志人民的感情。而联邦德国始终没有
11、放弃统一,其国家法律一直称“基本法”而不是宪法,从而为重新统一德国留有余地。1989年11月,民主德国开放柏林墙,两天内400万联邦德国公民进入联邦德国。1990年,民主德国降下自己的国旗,两德统一。摘编自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注:二战结束后,苏、美、英、法分区占领德国,随着“冷战”加剧,1949年,德国被分裂,在苏联占领区成立民主德国,英法美战领区成立联邦德国。(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71年德国统一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90年德国统一的背景,并归纳德国两次实现统一的共同之处。(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族主义的历史作用。答案精析1A据材料:“信不
12、是外在修炼的结果,而是与之俱来的、是深深地植根于人的内在经验之中的东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主张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反对天主教会权威。故选A。B、C、D项都不符合材料,排除。2A此材料体现了宗教改革的作用,教徒有了独立阅读圣经的权利,而不是完全的听信于教皇,“而这一切并非发生在教堂内”则体现了对教会作用的一种否定,故A项正确;宗教改革并没有废除宗教的精神枷锁,故B项错误;维护德意志各个阶层的利益,与题目无关,故C项错误;把矛头对准了封建专制制度的是启蒙运动,不是宗教改革,故D项错误。3B“民主人士的民族之梦”指结束德意志四分五裂的局面,实现统一。“大地主”指普鲁士容克地
13、主阶级。德意志的统一是在普鲁士王国领导下通过王朝战争完成的。4B德意志帝国议会由成年男子选举产生,因而具有民主特征,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内容“联邦议会由各邦代表58人组成,表决时如有14票反对,即可否决议案,而普鲁士拥有17名代表”,说明普鲁士能凭借超过14票的优势可否决任何对普鲁士不利的法案,故B项正确;军国主义残余即大力发展军事,穷兵黩武,这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材料中未提到皇帝的权力,故D项错误。5D根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可知皇帝可以直接宣战;根据法国1875年宪法可知总统权力较大,有权对外宣战,但是,需要国防部长副署、议会同意后总统宣战。6C凡尔赛和约以严厉处罚德国为目
14、的,引发了德国摆脱和约束缚的复仇情绪,故C项符合题意。7C本题题干中指出德国要发展陆军和海军是为了得到幸福,满足军国主义扩张的心理需求,并不是振兴德国和提高国际地位,故A、D两项错误,B项题干中没有体现,故选C项。8D解答本题要注意分析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我们对继续战争和保持地中海的紧张局势更感兴趣”。西班牙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背靠法国,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相望,扼大西洋、地中海航路的咽喉。掌握了西班牙和西属摩洛哥,既可对法国形成战略包围,又可控制地中海,切断英、法与海外殖民地的联系。由此分析,本题正确选项为D。9A希特勒在演讲中实质上是主张建立对内独裁、对外扩张的极权统治,这正适应了当时德国垄
15、断资产阶级的需要。10C材料介绍了德国科学家的成就对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物理学的影响,可见德国在世界科技中的地位:德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角之一,是当时世界科技中心之一。A、B、D项说法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故答案为C。11A根据材料“加强与东方的谅解”“加强东西德之间的联系”可知,西德推行该政策有助于改善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故A项正确;多极化格局只是一种趋势,还没有形成,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西德推出“新东方政策”的目的是实现德国问题的最后解决,不是调和美苏之间的敌视关系,故C项错误;1969年冷战局面还存在,德国没有摆脱冷战的影响,故D项错误。12C该观点认为国际条件对东德解体有重要影响,并
16、非强调外部环境对发展模式的决定作用,故A项错误;该论点认为东德失败于用传统方式解决经济危机,并未从经济层面分析政治体制的缺陷,故B项错误;从题干“东德解体的主要根源在于当其面临1970年代世界经济的结构性危机”,可以看出其试图从全球化的角度分析东德体制的失败,故C项正确;该观点只是认为东德利用传统的方式解决经济危机失败,并未否定国有化和中央集权体制的作用,故D项错误。13(1)严厉制裁德国和肢解德国。法德之间有普法战争的宿仇;一战后法国防止德国东山再起,企图称霸欧洲。(2)英国反对过分制裁德国的主要原因是不希望法国独霸欧洲大陆,影响英国利益,同时也认识到过分制裁会引起德国民族复仇情绪,甚至有可
17、能使德国发生社会主义革命或者倒向苏俄。(3)美国同样不希望法国势力过于膨胀而妨碍美国战后建立世界霸权。14(1)原因:工业革命发展的客观推动,要求建立统一的国内市场;知识分子对历史传统与民族精神的宣传给德意志民族的激励,增强了民族凝聚力;社会动荡对国家的危害教育了人民;普鲁士高举统一旗帜积极推动;德意志民族情感的纽带作用。(2)背景:苏联、东欧陷入困境,冷战对峙格局动摇;民主德国经济、政治出现严重问题;联邦德国经济迅速发展并为统一德国作努力;柏林墙开放,民主德国融入德意志联邦。共同之处:拥有统一的旗帜(经济发展的最强邦国积极推动国家统一,如普鲁士和联邦德国);民族意识(民族情感)为统一奠定了情感基础。(3)积极作用:激发民族热情,促进国家的团结统一;增强民族的凝聚力,有利于国家的建设发展。消极作用:狂热的民族主义容易煽动侵犯其他民族国家的利益,常成为军国主义的温床。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