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优指导》2017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考点规范练31 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的变化 WORD版含解析.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44272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11.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优指导》2017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考点规范练31 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的变化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优指导》2017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考点规范练31 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的变化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优指导》2017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考点规范练31 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的变化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优指导》2017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考点规范练31 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的变化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优指导》2017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考点规范练31 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的变化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考点规范练31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的变化考点规范练高考微题组第74页一、选择题1.下面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湖泊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内蒙古草原上的全部牛是一个种群稻田中所有的稗草是一个种群决定种群密度大小的因素是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A.B.C.D.答案:D解析:种群是同一物种的全部个体在同一区域内的集合,而中所有的鱼、中全部牛不一定属于同一物种,种群密度是受其他种群特征制约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而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可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2.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的描述,正确的是()A.一公顷水稻的年产量B.一池塘中单

2、位体积内鲢鱼的数量C.一片森林中单位面积内乔木的数量D.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答案:B解析:种群是对同一物种而言的,选项C、D中乔木、杂草并未限定在一个物种内,选项A中是对产量进行描述,而不是对个体数的描述,所以选项A也不符合。3.某调查小组在一块方圆为2104 m2的草场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灰仓鼠,全部标记后放生,5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2只灰仓鼠,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则该草场中灰仓鼠的种群数量最接近于()A.40只B.90只C.130只D.161只答案:D解析: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记的个

3、体数,即N50=4213,N161只。4.科研人员对某一地区甲、乙、丙3种不同类型土地的地下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样地类群数个体数甲25278乙24300丙23226A.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各样地土壤中的动物类群数B.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的丰富度没有明显的差异C.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的数量没有明显的差异D.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均为“S”型答案:B解析:从表格中的数据可知,三个样地中的土壤动物类群数基本一致,说明三个样地中的动物的丰富度没有明显差异。调查土壤动物丰富度一般采用取样器取样法。丙样地中的个体数目明显少于甲和乙。从表格中数据无法判断动物种群的数量增

4、长方式。5.图甲、图乙为某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若不考虑其他因素,种群甲和种群乙未来个体数量的发展趋势是()A.衰退型和增长型B.增长型和衰退型C.稳定型和衰退型D.稳定型和增长型答案:B解析:图甲中幼年个体所占比例较大,而老年个体所占比例较小,应为增长型;图乙与图甲相反,幼年个体所占比例较小,而老年个体所占比例较大,应为衰退型。6.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能使害虫的种群密度明显降低,其原理是它能()A.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B.抑制害虫生殖器官的发育和配子的形成C.杀死幼小害虫个体D.诱杀害虫的雌性个体,减少排卵答案:A解析:考查性别比例对种群密度的影响,一般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昆虫

5、,导致出生率下降,从而影响种群密度。7.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网眼大小以保护鱼苗,这将会使被捕捞种群的年龄组成为()A.增长型B.稳定型C.衰退型D.无法判断答案:A解析:利用网眼大的渔网进行捕鱼时,年龄较大、个头较大的个体易被捕捉到,使之数量减少,而个体小、年龄小的个体不易被捕捉到,结果使幼龄个体占的比例上升,使年龄组成变为增长型。8.人工栽培的农作物一般以何种形式分布?()A.集群分布 B.随机分布C.均匀分布 D.定向分布答案:C解析:人工栽培农作物时,为使农作物增产,往往会人为控制其分布,最大限度地减少农作物之间的竞争,使其均匀分布。9.下图为某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

6、正确的是()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B.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B到C变化过程中,其天敌数量将会增加D.曲线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最终会相对稳定答案:B解析:K值即环境容纳量,若改善环境条件,则K值会变大;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但种群数量一直是在增长,所以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由于种群数量增多,其天敌的食物增多,故天敌数量也增多;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最终会在K值附近波动。10.在种群“S”型曲线的数学模型中,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下列条件会使种群K值增加的是()A.地面进行硬化后的家鼠B.干旱环境中的东亚飞蝗C.引入北极狐后的旅鼠D.干旱环境中的大熊猫答案:B

7、解析:题干意义在于环境的最大承载量,可因不同物种而异,也可因环境变化而改变,题中要求能使物种K值增加。地面进行硬化后的家鼠由于生存空间和食物减少,K值下降;干旱环境中的东亚飞蝗产卵容易成活,出生率高,K值增大;旅鼠由于其捕食者北极狐数量增加,K值下降;干旱环境中的大熊猫由于食物不足,K值下降。11.下图是某种生物迁入某一生态系统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由此可以判断()A.种群数量先增大后减小B.B点时种群数量最大C.影响A点和C点增长速率变化的因素不同D.B点对应的种群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答案:C解析:从图中曲线不难看出,种群增长速率0,说明出生率死亡率,种群数量不断增加。由曲线信息可知

8、,D点时种群数量最大。影响A点和C点增长速率变化的因素不同。B点对应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此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因此为增长型。12.某学生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根据实验结果绘制出下图所示的曲线图。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实验过程中酵母菌种群的年龄组成先是增长型,后是稳定型,最后变为衰退型B.种群数量在不同时间的增长速率可能相同C.本实验中不存在对照D.每次取样前应将培养瓶振荡摇匀答案:C解析:由题意可知,种群数量先增加,然后维持稳定,最后减少,表明种群的年龄组成先是增长型,然后是稳定型,最后变为衰退型;本实验在不同时间的取样起到相互对照的作用;为了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在

9、每次取样前都应将培养瓶振荡摇匀,使酵母菌均匀分布。13.右图为某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K1为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b点时由于某种因素的改变使环境容纳量由K1变为K2。下列导致K1变为K2的原因中,最不可能的是()A.该种群的天敌大量迁出B.该种群迁入了大量同种个体C.气候条件发生了改变D.该种群生物的营养级降低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该生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由K1增加到K2,说明环境条件变得相对更适宜、更有利于该种群生物生活。A项,该种群的天敌大量迁出,有利于该种群数量增加;B项,由于K1是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迁入大量同种个体不会影响K1的变化;C项,气候

10、条件发生变化,可能更有利于该生物的生存;D项,该种群生物的营养级降低,获得的能量增加,使该生物的环境容纳量增加。二、非选择题14.如果是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通常可以采用调查。(1)首先确定调查的。(2)若选择的是一个长方形地块,将该地块按(填“长度”或“宽度”)划分成10等份,每等份的画一个的正方形。(3)计数正方形内该种群的数量,做好记录。(4)计算各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的。(5)该地区的该种群的密度值是。如果是动物,则通常可以用法进行调查。答案:样方法(1)对象(2)长度中央长宽各为1 m(4)平均值(5)各样方内该种群数量的平均值标志重捕解析:通常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调查时首先要确

11、定调查的对象,如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在取样方时一定要注意选该种群分布比较均匀的地块。然后按长度等距划分成10份,在每等份的中央画一个1 m2的正方形。计算各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的平均值,则该地区所调查物种的种群密度是所有样方内计数的平均值。动物的种群密度通常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15.下图是一动物种群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表示的是种群增长的型曲线,表示K值的一点是。(2)图中表示种群增长速率最快的一点是。(3)影响该种群增长的环境阻力明显增大是在迁入第年后开始的。(4)既要获得最大的捕获量,又要使该动物资源的更新能力不受破坏,应该使该动物种群的数

12、量保持在图中哪一点所代表的水平上?。(5)你认为种群增长速率在迁入一段时间之后明显加快的原因主要是。(6)第8年后,种群数量趋于稳定,阻碍种群继续增长的环境因素主要有。答案:(1)“S”D(2)B(3)6(4)B(5)食物充足,没有天敌(6)食物减少,天敌增加等解析:由图示可以看出,该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在有限的环境中,种群一般都是“S”型增长。当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时,种群的数量将停止增长,或在最大值左右保持相对稳定,该动物种群在该环境条件下的最大值是图示曲线上的D点。该动物种群增长速率最快的一点就是曲线上斜率最大的一点,即B点。16.东方田鼠不同于家鼠,喜野外环境。200

13、7年6月下旬以来,栖息在洞庭湖区400多万亩(1亩666.67平方米)湖洲地中的约20亿只东方田鼠,随水位上涨部分内迁。它们四处打洞,啃食庄稼,严重威胁沿湖防洪大堤和近800万亩稻田。(1)生态学家研究发现,东方田鼠种群是在围湖造田期间迁入湖洲地的,迁入初期种群数量很少,一个月内随着水稻和芦苇等作物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而迅速增长。为研究东方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生态学家构建了数学模型,其过程如下表。请填写表中和空白之处的内容。构建数学模型的一般方法构建东方田鼠种群增长模型的主要步骤.观察对象,搜集现实信息.东方田鼠繁殖能力很强,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47%.根据搜集到的现实信息

14、,用适当的对事物的性质进行抽象表达.Nt=N0t(其中,Nt代表t天后东方田鼠的数量,t表示天数,表示倍数,N0表示最初的东方田鼠的数量).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对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表中Nt=N0t成立的前提条件是。假设东方田鼠种群迁入初期为3 000只,则30 d后该种群的数量(N30)为:N30=只。(用公式表示,不必计算具体结果)(2)请从环境容纳量的角度思考,提出两项控制东方田鼠数量的有效措施:、。答案:(1)数学形式跟踪统计东方田鼠的数量湖洲地的资源充分、空间充足、缺乏天敌、气候适宜(答出两点即可,或答种群增长不受东方田鼠种群密度增加的影响)3

15、000(1.014 7)30(2)退耕还湖(或控制水稻和芦苇种植面积)进行生物防治,适当引入天敌解析:构建数学模型的步骤为: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Nt=N0t,即种群数量呈“J”型曲线增长,其条件是资源充分、空间充足、缺乏天敌、气候适宜等。东方田鼠种群迁入初期为3 000只,求30天后该种群的数量,将题表中等于1+1.47%=1.014 7 及N0等于3 000、t等于30代入公式Nt=N0t即可。控制东方田鼠数量的根本措施是降低环境容纳量,如退耕还湖(或控制水稻和芦苇种植面积),进行生物防治,适当引入天敌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