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化艺术 第14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化艺术 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经过几代人艰苦卓绝的持续奋斗,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巨大成就。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杂交水稻、陆相成油理论与应用、高性能计算机等为标志的一大批重大科技成就,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振奋了我们的民族精神。同时,还必须认识到,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科学技术总体水平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为:关键技术自给率低,发明专利数量少;在一些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农村,技术水平仍比较落后;科学研究质量不够高,优秀拔尖人才比较匮乏;同时,科技投入不足,体制机制还存在不少弊端。目前,
2、我国虽然是一个经济大国,但还不是一个经济强国,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创新能力薄弱。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解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进入21世纪,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正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将深刻地改变经济和社会的面貌。信息科学和技术发展方兴未艾,依然是经济持续增长的主导力量;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迅猛发展,将为改善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发挥关键作用;能源科学和技术重新升温,为解决世界性的能源与环境问题开辟新的途径;纳米科学和技术新突破接踵而至,将带来深刻的技术革命。基础研究的重大突破,为技术和经济发展展现了新的前景。科学技术应用转化的速度不
3、断加快,造就新的追赶和跨越机会。【运用提升】人类上天揽月的梦想自古就有,我国月球探测工程标志以中国书法的笔触,抽象地勾勒出一轮圆月,一双脚印踏在其上,象征着月球探索工程的终极梦想。根据上述意境判断,该标志是()【解析】B。题干中有两大信息:第一是“一轮圆月”,四个选项均符合;第二是“一双脚印”,只有B项比较鲜明,而这样的组合又神似“月”字,能很好地体现“探索月球”的意境。练一练阅读下框内文字材料。对此理解不准确的是()A发展高科技是新中国建立后巩固国防的需要 B高科技的发展促进了综合国力的提高 C“两弹一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20世纪60年代起,中国成为科技强国【解析】D。20世纪60年
4、代,中国虽然取得原子弹、氢弹的试验成功,但中国高科技底子薄,处于起步阶段,还不是科技强国。故答案为D。“百花齐放”与“百家争鸣”的含义 易混易错分析:“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百家争鸣”指科学上不同派别,可以自由争论。具体来说,“双百”方针是提倡在文学艺术、科学研究领域,有独立思考和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意见和保留意见的自由。【运用提升】在贯彻“双百”(“百花齐放”与“百家争鸣”)方针过程中我们得到的认识不包括()A社会主义的文艺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B“双百”方针具有长久性的指导意义 C要正确处理好科学、文艺工作和政治的关系 D“双百”
5、方针适用的领域分别是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解析】D。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政策的理解能力,重点落在对“双百”方针的理解上。选项D表述错误,“百花齐放”适用于文艺领域,“百家争鸣”适用于科学领域。练一练“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只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对毛泽东的这段话理解错误的是()A春天是指新中国的诞生带来了文化发展的春天 B文艺学术思想可以自由发表 C无论什么思想都可以自由传播 D坚持百花齐放对社会主义的发展有利【解析】C。百花齐放,比喻各种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艺术自由发展,也形容艺术界的繁荣景象。但并不是说无论什么思想都可以自由传播。1.(2014浙江
6、文综)下列是宋、元、民国、当代编纂的浙江地方志及其部分目录,这些地方志按先后排列是()1.(2014浙江文综)下列是宋、元、民国、当代编纂的浙江地方志及其部分目录,这些地方志按先后排列是()A.B C D【解析】B。由中的“选举”“新军”可知应为辛亥革命前后,湖北新军发动武昌起义和临时约法确立选举原则的史实,应为民国时期的浙江地方志;由中的“禁军”即可知此应为宋朝的浙江地方志;由中的“本路蒙古学”即可知此应为元朝的浙江地方志;由的目录可知此时的政府注重科技和思想文化的发展,应为当代浙江的地方志,选择B项符合题意。2.(2014天津文综)1952年我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如调整后的天津大学下设土木
7、建筑、电信、机械等7个工程系,20个专业和13个专修科,从综合型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这种调整主要是为了()A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 B培养经济建设专门人才 C提升国民的科技素养 D推动天津经济建设发展【解析】B。1952年底,国民经济的恢复完成,A项错误;中国即将开始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一五”计划),为了培养工业化需要的人才,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建立多科性工业大学,B项正确;高校院系调整有助于提升国民的科技素养,推动天津经济建设发展,但不是这种调整的主要目的,C、D项错误。3.(2014北京文综)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的报道。这一“重大改革”
8、是()A教育领域拨乱反正的重要措施 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步骤 C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 D贯彻“三个面向”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解析】A。“文革”使中国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破坏,这一“重大改革”意在整顿教学秩序,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体现教育战线拨乱反正,A项正确;1995年中国开始实行“科教兴国”战略,不符合时间限制,B项错误;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不符合时间限制,C项错误;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教育方针,不符合时间限制,D项错误。4.(2014江苏单科)右图为李岚清同志篆刻的一方印。下列邓小平的活动,发生在“文革”后与之密切相关的是()A1975
9、年进行“全面整顿”B1979年试点创办“特区”C1983年提出“三个面向”D1992年发表“南方谈话”【解析】C。全面整顿是指“文革”期间,邓小平在复出后于1975年对军队、工业和党的组织所进行的全面的秩序整顿,不符合题干发生在“文革”后的活动,A项错误;刻章中有关“科教”的信息,表明邓小平在科技教育领域的活动,创办“特区”属于经济领域,B项错误;“三个面向”是1983年9月,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的题词,是根据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总线路、总任务,对教育战线提出的战略方针和教育发展方向,与刻章内容相符合,C项正确;南方谈话及时深刻地回答了我国改革开放中“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10、”的重大问题,与刻章内容不相符,D项错误。5.(2013全国新课标文综卷)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恩格斯所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文化部还举办了以“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其主要目的是()A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 B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C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 D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解析】A。材料列举的相关的史实有“开设公共必修课”“举办了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结合“新中国成立之初”这一背景予以判断,可知这些活动的目的着眼于构建与新民主主义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新型的意识形态,A项符合题意。其他三项均为对材料的表面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