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练习: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课后作业——提能力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43710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7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练习: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课后作业——提能力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练习: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课后作业——提能力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练习: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课后作业——提能力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练习: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课后作业——提能力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练习: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课后作业——提能力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练习: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课后作业——提能力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练习: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课后作业——提能力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练习: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课后作业——提能力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练习: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课后作业——提能力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练习: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课后作业——提能力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后作业提能力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诗经卫风氓中写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从中可获取的历史信息是()A当时青年男女恋爱完全自由B商品交换仍然存在实物交换形式C父母不再干预子女婚姻D封建纲常礼教严重束缚人们思想答案:B解析:“抱布贸丝”是一种物物交换的贸易形式,B符合题意;A项说法绝对化,错误;“父母不再干预子女婚姻”不符合实际,C错误;材料所述的是西周时期的事件,“封建纲常礼教”与此时期不符。故答案为B。2论语为政中记载:“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思想纯正)!”

2、这说明()A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B诗经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C诗经开创了中国古典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D诗经反映了大一统时代风貌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阅读理解能力。“思无邪”是对论语的核心评价,可见材料主要是要说明论语的社会教化功能。A与材料不符。C、D错误。3“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东兮,杂杜蘅与芳芷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这首古代著名诗歌()A反映了西周下层劳动群众的生活B体现了楚国地方特色和浪漫风格C透射出盛唐诗人气度的宏阔广大D表达了宋代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答案:B4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写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即文艺作品要与社会现实相符。下列

3、选项符合这一观点的是()A杜甫的石壕吏战争给人民带来痛苦B李清照的声声慢国家统一的和平景象C关汉卿的窦娥冤传统社会走向衰落D曹雪芹的红楼梦中西文化的交融答案:A解析:石壕吏通过描述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经历,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A项符合题意;声声慢抒发了作者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B错误;窦娥冤揭露了封建统治的腐朽和黑暗,C错误;红楼梦反映了封建社会走向衰落,D错误。5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词是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句子有长有短,可以配曲歌唱。元曲是一种在诗、词的

4、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包括说唱、音乐、舞蹈和完整故事情节的歌剧艺术。推动唐诗到宋词再到元曲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社会经济的发展 B社会环境的变化C经济政策的调整 D主流思想的演变答案:A解析:社会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决定了政治、思想的状况。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文化繁荣与流变的根源。6王国维说:“四言敝而有楚辞,楚辞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古诗敝而有律绝,律绝敝而有词。”对这段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社会的发展是表达方式日益丰富的原因B新的表达方式比旧方式更方便、灵活C社会发展的成果必然要通过新的方式来表达D诗歌已不适宜表达人们的感情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题干中王国维重在强

5、调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规律,并不是说诗歌已不适宜表达人们的感情。7“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从词风格上看,下列词作与之迥异的是()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B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C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D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答案:C8“元代戏曲地位提高,成为一种主要的艺术形式,部分原因是科举中止,才子们无法求取功名,转而在以往不屑一顾的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上下工夫。”以上论述揭示出元曲兴盛的原因是 ()A国家政策的影响 B商品经济的发展C元朝的高压统治 D科考功名的需要答

6、案:A解析:根据题干中的“部分原因是科举中止,才子们无法求取功名,转而在上下工夫”可知,国家政策调整导致元曲兴盛;B、C两项在材料中都没有体现,D项与题意不符。故答案为A。9有人认为:明清文学观念的演进,使世俗现实生活日渐成为小说关注的焦点,以现实生活为描写对象,通过家庭、爱情、婚姻的纠葛变化,反映社会人际关系,展现时代风尚面貌,提供生动完整细腻的社会生活画卷。明清小说这一特点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专制主义强化 B拜金主义盛行C商品经济发展 D轻商思想淡化答案:C解析:题干反映了明清时期文学世俗化特征,其根源在于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需要。故答案为C。10清人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道:“市井俗人,

7、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适趣闲文者特多。”这种现象的出现反映了()A市民阶层推动了文学的世俗化B明清小说为士大夫阶层所不喜C明清时期文化专制进一步强化D曹雪芹鄙弃“爱适趣闲文者”答案:A解析:题干中的“市井俗人”是指市民阶层,“适趣闲文者”即世俗文学,材料反映了由于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崛起,促进世俗文学发展,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在材料里均未体现。11中国古代文学主流形式经过了以下变迁: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下列对中国古代文学主流形式变迁的特点概括不正确的是()A多元兼容、雅俗共赏B体现了时代的发展变化C逐渐平民化、世俗化D文学形式由落后到先进答案:D解析: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

8、知识可知,文学形式是一定时期经济、政治的反映,不存在落后和先进的说法,所以,文学形式由落后到先进的说法本身就是错误的。答案为D。12文明史学者认为,从隋唐到宋元,文化发展的大趋势是文化的逐渐下移,即“从世族垄断文化的状态转向庶族士人的活跃,再转向市民文化人的出现和活跃”。这一趋势出现的原因是()科举制度的实行城市商业的繁荣印刷技术的应用中外交流的扩大A BC D答案:A解析:文化是一定条件下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反映。从“世族”到“庶族”一定程度上是科举制的实行所致。“市民文化人的出现和活跃”与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有关,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使市民阶层兴起,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使印刷的书

9、籍成倍地增长,图书的普及带动并促进了文化知识的广泛传播和交流。故符合史实和题目要求。中外交流对中国古代主流文化的发展影响不大,应排除。故答案为A。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茞;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材料二: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材料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主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0、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1)以上三位人物是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著名诗人。请分别指出其文学作品的体裁。(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屈原的诗歌体裁的主要文学特色和他的代表作。(3)从材料二、三看,李白与辛弃疾的诗词表现了什么不同的时代特征?答案:(1)屈原:楚辞;李白:唐诗;辛弃疾:宋词。(2)楚辞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离骚。(3)李白的诗出现在繁荣、开放和文化多元的盛唐,体现了盛唐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辛弃疾的词体现了国家分裂、政府苟且偷安、外族侵扰的特征,表达了渴望恢复中原的雄心和壮志未酬的悲愤。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新晴野望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

11、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唐)王维念奴娇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虎踞龙盘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吹乔木。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却忆安石风流,东山岁晚,泪落衰筝曲。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宝镜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宋)辛弃疾材料二:材料三:“二拍”中的转运汉巧遇洞庭红一节主要写在国内经营破产的商人文若虚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跟着“几个走海泛货”的朋友出海,靠着“一两银子买得百斤有余”的“洞庭红”橘子,赚了“一千多个”重有“八钱七分”的银钱,又在荒岛上捡了个宝贝,卖得了五万两银子。从此“做了

12、闽中一个富翁”“子孙繁衍,家道殷富”。请回答:(1)阅读材料一,结合时代背景体会诗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材料二反映了哪些历史信息?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哪些?(3)材料三反映了明清小说内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从根本上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答案:(1)盛唐时期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王维的诗体现了田园风光;两宋之际,民族矛盾尖锐,南宋统治者偏安江南,不思进取,而辛弃疾希望报效国家,建功立业,因而他的词反映了豪情壮志难酬的悲愤。(2)信息:反映了明清时期小说的繁荣。原因:商品经济发达,工商业繁荣;市民阶层崛起,对文学的需求增多。(3)变化:小说浸染了拜金逐利的社会风气,商人作为被歌颂的对象进入文学世界。时代特征: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衰落。解析:第(1)问,“诗以言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优良传统,回答本问首先要读懂诗词,然后联系时代特征,分析诗词风格。第(2)问,注意本问表面信息木刻版画盛行,而深层次的信息是明清时期小说的盛行,甚至商品经济发达。回答第(3)问第二问一定要抓住关键词“时代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