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2高三统考历史(通史版)一轮参考跟踪练:模块1 第3单元 第6讲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政治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43252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高三统考历史(通史版)一轮参考跟踪练:模块1 第3单元 第6讲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政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2高三统考历史(通史版)一轮参考跟踪练:模块1 第3单元 第6讲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政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2高三统考历史(通史版)一轮参考跟踪练:模块1 第3单元 第6讲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政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2高三统考历史(通史版)一轮参考跟踪练:模块1 第3单元 第6讲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政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2高三统考历史(通史版)一轮参考跟踪练:模块1 第3单元 第6讲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政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2022高三统考历史(通史版)一轮参考跟踪练:模块1 第3单元 第6讲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政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2022高三统考历史(通史版)一轮参考跟踪练:模块1 第3单元 第6讲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政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2022高三统考历史(通史版)一轮参考跟踪练:模块1 第3单元 第6讲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政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模块一 第三单元第6讲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政治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0届河北邯郸高二第二学期期末)魏晋期间,门阀政治形成以后,士族地主内部的高下序列,由于相互之间为各自利益的政治争斗不断,仍有升降,可以说门阀士族在相互斗争中发展,而竞争使其在一定时期内的统治得以维持。据此可知,门阀政治()A推动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B客观上维护了统治秩序C加剧了士庶之间的对立 D维护了社会的长治久安解析:选B题干“竞争使其在一定时期内的统治得以维持”体现了客观上有利于维护统治秩序,故选B项;士族地主内部的变动体现不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排除A项;题干不涉及庶族地主,排除C项;门阀政治就长远来说不利于

2、社会的长治久安,排除D项。2(2019届四川教考联盟高三毕业班三诊)汉唐之世,多有母后、外戚、宦官、宗室专权现象,而居于汉唐之间的东晋、南朝却鲜有此例。这是因为东晋南朝()A皇帝励精图治 B皇权相对孱弱C士族品行高洁 D选官制度先进解析:选B依据材料,汉唐之世,多有母后、外戚、宦官、宗室专权现象,而东晋、南朝却鲜有此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唐是统一帝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而东晋、南朝总体特征为国家分裂、社会动荡,皇室为维护自身统治,不得不依靠世家大族,从而限制了皇权,故选B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出现母后、外戚等专权的根源在于皇权的加强,权力过于集中,与皇帝是否励精图治无关,排除A项;魏晋南

3、北朝时期,世家大族的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权,但不利于国家统一,导致政局动荡,与士族的品行高洁无关,排除C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其标准是门第,是世家大族把持政权的手段,题干所述现象没有体现其先进性,排除D项。3(2019届河北石家庄模拟)秦汉时期,丞相是朝廷中掌握行政实权的总理大臣,“门下”是皇帝的侍从机关。魏晋时“门下”发展为侍中寺,凡属重要政令,皇帝都要征求其意见,东晋时,改为门下省,权势渐重,南北朝时,成为与中书省、尚书省鼎足而立的政治核心机关。这一历程反映了()A三省集体议政提高了行政效率B门下省成为监察百官机构C丞相参与决策的权力逐渐削弱D宰相逐渐退出了权力中心解

4、析:选C三省集体议政提高了行政效率与材料内容体现的门下省的演变历程不符,故A项错误;门下省成为审核机构,不是监察机构,故B项错误;“门下”从皇帝的侍从机关演变为负责审核的机构,使丞相的决策权被削弱,故C项正确;宰相退出权力中心与史实不符,门下省的演变历程反映了宰相的权力被削弱,故D项错误。4(2020届河南九师联盟高三质量检测)史载,太宗时,中书省的主要职责是起草诏书、发号施令和参谋决策,决定大政方针。门下省的主要职责则是审核下行的诏敕,审批百司奏抄,处理日常庶政。一般政务由尚书各司商量决定后,上报到门下省。小事门下省审查通过后报皇帝“上闻”,大事则奏报皇帝批准。由此可见,唐太宗时()A三省分

5、工明确相互制约B行政效率明显提高C确立了分层决策的机制D君主专制受到制约解析:选C据材料“中书省决定大政方针。门下省审核下行的诏敕一般政务由尚书小事上闻,大事则奏报皇帝批准”可知,三省所决策的事宜具有明显的层次性,故选C项;材料反映的是中书省、门下省以及尚书省的职责划分,并没有体现三省之间的相互制约,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太宗时三省的具体分工,没有体现行政效率的提高,排除B项;三省制旨在加强君主专制,排除D项。5(2019届山西大学附中高三二轮复习诊断)唐代通过科举者,还需经过铨选方能任职,铨选标准为“身言书判”。一曰身,体貌丰伟;二曰言,言辞辨正;三曰书,楷法遒美;四曰判,文理优长。其中最重

6、视判。要求应试者针对某一案件写出判辞,判辞须用四六文体,对偶整齐,对文学素养要求较高。由此可知,唐代选官制度()A促使唐代文学作品十分兴盛B特别关注官吏的操守与品行C旨在提升案件审判的公正性D注重考核官员实际应用能力解析:选D据材料“最重视判。要求应试者针对某一案件写出判辞,判辞须用四六文体,对偶整齐,对文学素养要求较高”,可知科举制中的铨选侧重于考查考生能将“身言书判”应用于实践,故选D项;材料强调的是对于科举制铨选制度的实践的能力,而非强调科举制促进文学作品兴盛,排除A项;据材料“其中最重视判”可知,更加关注考生的实践能力,而非注重官吏的操守与品行,排除B项;据材料“要求应试者针对某一案件

7、写出判辞,判辞须用四六文体,对偶整齐,对文学素养要求较高”可知,强调对于身言书判的综合运用,排除C项。6(2019届山东聊城二模)唐朝沿用隋制,国家政令的下达,都经中书出令、门下审议、尚书执行的程序。后来“中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各逞意气”。针对这一状况,唐统治者设政事堂()A加强中书省权力 B协调三省关系C强化对三省监督 D增加文官人数解析:选B根据所学知识,政事堂的设立主要是由于中书门下两省各逞意气,相互推诿,导致办事效率低下所致,合署办公有利于协调三省关系,有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故选B项;三省长官仍然各负其责,其权力并没有加强,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强化对三省监督的问题,排除C项;材料

8、体现增设政事堂的目的是协调三省的关系,提高行政效率,无法得出增加文官人数的结论,排除D项。7(2019届湖南株洲二模)贞观十六年,太子李承乾逐渐放纵不羁。太宗问群臣:“当今国家何事最急?各为我言之。”高士廉认为应先抚养百姓,刘洎首推安抚边塞,褚遂良认为钦定名分最重要,太宗极为认可褚遂良。不久,废李承乾另立他人。这体现了唐朝()A君王独裁趋势不断加强 B封建等级思想根深蒂固C各种社会矛盾逐渐突出 D君臣互动化解政治难题解析:选D由材料内容可知唐太宗与群臣商议后,采纳了褚遂良的意见,废李承乾另立他人,这说明唐朝通过君臣互动来解决政治问题,故选D项;材料中唐太宗与群臣商议再决断,体现了决策的开明性,

9、排除A项;材料主要体现唐朝的决策方式,与封建等级思想无关,排除B项;材料主要体现唐朝的决策方式,没有体现唐朝各种社会矛盾的尖锐,排除C项。8(2019届山东威海模拟)下表为唐前期官制表,对其解读准确的是()太宗时中书省(中书令)门下省(侍中)尚书省(左右仆射)高宗时西台(右相)东台(左相)中台(左右匡政)玄宗开元初年紫微省(紫微令)黄门省(黄门监)尚书省(左右丞相)A.三省制只存在于唐太宗时期B中书省、尚书省长官方为宰相C行政权力逐渐向尚书省集中D中枢权力体制整体相对稳定解析:选D材料表明紫微省和西台是中书省的别称,东台和黄门省是门下省的别称,中台是尚书省的别称,都是三省六部制,这说明从太宗到

10、高宗、玄宗三省的职权、人数设置并未发生较大改变,整体相对稳定,故选D项。9(2019届山东泰安调研)唐朝时,御史台下辖台院、殿院、察院,三院御史共司监察而又有所分工,各有侧重。御史纠弹又必须经过尚书省的审查,这样就构成了一个严密的监察体系,这最能体现唐朝()A中央权力机构实行分权制衡的机制B御史台和尚书省均是国家权力中心C互相制约的监察体系有利于加强皇权D严密的监察体系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解析:选C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监察是指对官员的监察,目的是加强皇权,故选C项。10西汉末年,郡域与郡界的变动大多与自然地理环境关系不大,这一局面长期延续,直到隋唐时期才予以改变。这说明隋唐时期()A中央和

11、地方的矛盾得以解决B地方行政管理效率提升C中央政权注重地方经济发展D经济重心有南移的趋势解析:选C据题干及所学,可知汉代的主要矛盾在政治方面,即中央专制皇权和地方诸侯王分权的对立,西汉尽一代之力来分化瓦解东部地区诸侯王国林立的局面,夺取王国支郡为汉郡,并以蚕食方式不断扩大这些汉郡的领域,就引起郡域和郡界的不断变动,因此西汉末年的郡大多与自然环境关系不大。隋唐帝国刻意追求行政区划与自然区划相适应,说明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基本上得到了妥善的处理,社会主要矛盾已偏向经济方面,故选C项。11(2019届山东滨州模拟)下表是对唐代尚书省勾检官(从事勘覆稽失的官员)的相关记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

12、是唐代()记述出处各级官府皆“据文案大小,道路远近,皆有程期。如或稽违,日短少差,加罪。”唐会要卷五八“其官文书稽程者,一日笞十,三日加一等,罪止杖八十。”唐律疏议卷九“凡文案既成,勾司行朱讫,皆书其上端,记年、月、日,纳诸库。”唐六典卷一A.政府注重官员行政规范 B三省六部制走向成熟C尚书省隶属于监察部门 D对政务犯罪惩罚严厉解析:选AA项表述符合题目中“如或稽违,日短少差,加罪”“罪止杖八十”“记年、月、日,纳诸库”,故正确;题目仅仅涉及尚书省,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尚书省属于执行部门,故C项错误;题目中并未涉及政务犯罪,故D项错误。12(2020届河南顶级名校高三开学摸底)唐朝的十五

13、位监察御史,“以第一人察吏部、礼部,兼监察使;第二人察兵部、工部,兼馆驿使;第三人察户部、刑部,岁终议殿最”。其余十二人,负责巡按州县、监察州县地方官吏。这反映出唐朝()A重视对地方官吏的监察B重视监察制度的体系化建设C对六部的监察是重点D有效实现了唐代吏治的清明解析:选B根据题干内容可知,在唐朝时期,有三位监察御史负责监察中央,有十二位监察御史负责监察地方,这样就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的监察体系,这说明唐朝比较重视监察制度的体系化建设,故选B项;通过题干可知,唐朝政府对中央和地方都有所监察,而不仅仅侧重于地方,排除A项;通过题干可知,有三位监察御史负责监察六部,但不能就此推断出其监察重点

14、是六部,排除C项;题干只是提及唐朝政府对中央和地方都有所监察,没有提及其效果如何,不能推论出这种监察体系实现了吏治的清明,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19届德州期末)(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西汉政权建立后,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大力放宽政策,轻田租促农业。政治上,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在地方实行郡国并行的体制,后来进一步确立了郡县制的主体地位。汉武帝时形成中外朝制度,由三公九卿为代表的外朝官和皇帝侍从官即内朝官共同执政。摘编自杜庆余论国家制度建设与汉代兴衰的关系材料二唐太宗全面革除隋朝弊政,实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推行均田制

15、。发展完善三省六部制度,三省长官共为宰相,其他官员以“参预朝政”等名号也可为宰相,后来进一步形成了成熟的政事堂制度。发展科举制度,健全府兵制,强化监察机构。摘编自任士英盛唐气象(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唐初期制度建设的特点。(12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唐制度建设的意义。(13分)解析:(1)根据材料一“西汉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材料二“唐太宗全面革除隋朝弊政”得出,汉唐均吸取了前朝灭亡的教训;根据材料一“大力放宽政策,轻田租促农业”、材料二“实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得出,汉唐都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根据材料一“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在地方实行郡国并行的体制”、

16、材料二“发展完善三省六部制度进一步形成了成熟的政事堂制度”得出,汉唐都对前朝基本制度加以继承,并有所发展;根据材料一“汉武帝时形成中外朝制度”、材料二“发展科举制度,健全府兵制,强化监察机构”得出,汉唐都注重权力间制约、强化皇权。(2)结合所学分析可知,吸取了前朝灭亡的教训,可以有效缓和社会矛盾;减轻农民的负担,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不断向前发展;对前朝基本制度加以继承,并有所发展,有利于社会平稳运行;注重权力间制约、强化皇权,促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发展完善;等。答案:(1)特点:注意吸取前代教训;减轻农民负担;注重对前代制度的继承与发展;重视对权力的制约,强化皇权。(2)意义:缓和了社会矛

17、盾,有利于社会稳定;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利于防止宰相专权;有利于减少决策与施政错误;促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与完善。14(2019届邯郸模拟)(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唐、宋时期,科举制度正当发展成熟之初,当时的政治环境也比较宽松,从而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一个黄金时代。儒家学说在中国历史上地位的升沉演变,跟科举制度的发展演变正是同步的。平等竞争的科举考试以及它所体现的对教育的重视、对知识文化的崇尚,对贵族倾向的排斥,它所促成的政治组织的完善等等,都相当接近于近代社会的价值取向。然而,这一切又与封建专制政治和封建经济基础完满地互相适应,从而保持了整个社会形态的凝固式长期

18、稳定。摘编自金诤科举制度与中国文化根据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解析:根据材料可提炼出观点,如观点一:科举制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观点二:科举制促进了官僚政治的发展;观点三:科举制阻碍了中国古代社会的进步等。结合史实任选一种观点加以论述。答案:示例一观点:科举制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阐述:唐代取士重诗赋,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学经典,儒学全面影响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推动了知识的普及和民间的读书风气,促进了文学的繁荣;宋代取士重策论经义,对于宋代文化的繁荣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明清时期八股取士,试卷从儒家的四书五经中命题,用程朱理

19、学的观点作答,答卷的文体有严格的规定,推动了理学的发展。综上所述,科举制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示例二观点:科举制促进了官僚政治的发展。阐述:科举制将读书、考试、做官相结合,以考试成绩为选官的主要标准,组织形式日益严密,体现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使人才选举逐渐制度化;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抑制了门阀士族;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综上所述,科举制促进了官僚政治的发展。示例三观点:科举制阻碍了中国古代社会的进步。阐述:科举制成为统治者控制思想的工具;尤其是明清时期,八股取士,使一些知识分子无法在学术上、思想上进行创新;由于知识分子致力于科考,致使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停滞不前,不利于社会进步。综上所述,科举制阻碍了中国古代社会的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