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都七中20132014学年度下期高一历史期末考试试卷【试卷综析】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试题内容覆盖了历史必修二教材全部八个专题的内容,总体难度适中。体现历史新课程的理念,重视历史教学三维目标的考查,代表着高中课改的价值取向,对历史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36小题,共54分)1、明朝嘉靖、万历年间广东南海霍韬的霍氏家训(田圃)说:“人家养生,农圃为重,末俗尚浮,不力田,不治圃,坐与衰期。”力言“非力耕不得食”,“子侄不可不力农作”。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A.“以农为本”观念根深蒂固 B.排斥商品经济 C.霍
2、氏家训严格 D.强调劳动获得财富【知识点】古代中国经济【答案解析】A 解析:从“农圃”为重、“末俗尚浮”、“坐与衰期”等词语可以看出,体现的是重农抑商、以农为本的政策,表明“以农为本”观念的根深蒂固。【思路点拨】考查学生获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2、据考古发现,在战国中晚期的墓葬中,河北兴隆县一次出土铁范(铁模子)87件,大多为农具范。河南新郑韩国铸铁作坊遗址出土陶范300余件,其中农具范占60%以上,出土铁农具200多件,占全部铁器的63.5%。这些考古资料证明战国中晚期 A.铁器已开始用于农业生产 B.铁器仅用于农耕 C.铁农具的使用已很普遍 D.铁农具主要用于殉葬【知识点】古代中国经济、铁
3、犁牛耕【答案解析】C 解析:从铁农具出土的地点,出土的数量以及在全部铁器中所占的比例,根据所学知识铁骑开始出现于春秋时期和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判断,A、D首先排除,铁犁是属于铁农具中的一部分,C概况的比较前面,因此,选C。【思路点拨】依据材料信息中的数据及所学知识排除错误选项即可。 3、“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桑蚕也。”推动棉纺织业技术重大革新的是 A. 战国郑国 B.东汉王景 C. 南北朝贾思勰 D.元代黄道婆【知识点】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元朝手工业【答案解析】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推动古代中国棉纺织业技术重大革新的是元代的黄道婆。【思路点
4、拨】本题是基础知识考查。 4、在一次讨论课上,王阳和李涛两位同学对现存于国家博物馆的中国古代最精美的手工业产品的来源争论不休。你认为中国古代最精美的手工业产品主要来源于A、官营手工业 B、工场手工业 C、私营手工业 D、家庭手工业【知识点】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官营手工业【答案解析】A 解析:本题学生容易错选C,原因在于不能正确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三种形态的特点及地位。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由官府直接经营,它利用国家权力,征调最优秀的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记成本,产品大多精美;而私营手工业不具备资金、技术、人才和经营规模方面的优势;家庭手工业是农业的副业,生产出的精美手工业品极少。故选A。【思路点拨
5、】本题有一定的难度,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手工业形态的区别比较能力。5、重农抑商是中国封建王朝的基本政策。中国古代王朝一直奉行此政策,但商业经济仍不断发展,其根本原因是 A.农业、手工业的不断发展 B.经商容易致富 C.政府没有具体执行此政策 D.商人政治地位高【知识点】古代中国经济、重农抑商【答案解析】A 解析:解题关键是题干中的“根本原因”,B、C、D项与所学知识和史实不符,排除;中国古代商业仍得到发展的根本原因与封建社会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有关。故选A。【思路点拨】依据所学排除错误选项。6、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实质是 A自然经济在外交上的反映 B是清朝在遭到外来威胁时采取的自我保护政策 C造
6、成了中国日益落后于世界 D促进了国内手工业规模的扩大和商业的发展【知识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经济政策【答案解析】A 解析:C、D项错误,其中C项是政策影响,D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有一定的迷惑性,说法不错,但与题干中的“实质”不符,中国的自然经济和传统的重农抑商的特点使得国内的工商业发展受到了限制和摧残,中国的封建政府的财政主要来源是田赋,工商业和对外贸易在国家社会经济中只占次要的地位,这决定了清政府顽固的坚持重农抑商政策,从而奉行闭关锁国的政策。这是根本原因。故本题选A。【思路点拨】抓住问题的本质,区别现象与本质的关系,考查学生分析对比能力。7、明中后期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与传统手工业的区别
7、有是否为满足市场需要而生产 劳动者是否被集中在一起从事生产 是否存在雇佣关系 是否出现出卖劳动力的现象 A B C D【知识点】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答案解析】C 解析:明朝中后期出现的手工工场与封建制度下的手工作坊区别有:前者为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组织形式,后者为封建生产组织形式,前者为满足市场需要而市场,后者为主要家庭服务,前者有雇佣关系,后者学徒、帮工“衣食于主人”,对作坊主有人身依附关系。二者是生产方式上都有集中生产的形式,故排除,本题选C。【思路点拨】本题属于基本概念考查,考查学生区别理解手工工场与手工作坊的区别与联系。 8、1872年从海外归来,回到其家乡广东南海创办使用机器、雇佣工人的
8、继昌隆缫丝厂的是A、陈启源 B、张謇 C、荣宗敬 D、李鸿章【知识点】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答案解析】A 解析:本题属于基础题,依据所学可知陈启元创办了继昌隆缫丝厂。本题选A。【思路点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识记。9、1948年,在老百姓中流传着这样一首顺口溜:“粒米一百元,寸布十五万,呜呼蒋介石,哪得不完蛋!”对这则材料分析错误的是 A.当时的国民政府实行了恶性通货膨胀政策 B.严重的通货膨胀是导致蒋介石倒台的重要原因 C.顺口溜中提到的现象对民族工业影响非常微弱 D.表明当时民众对南京国民政府的强烈不满【知识点】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经济【答案解析】C 解析:材料信息表明1948年时的通
9、货膨胀严重,是导致蒋介石完蛋的重要原因,由百姓顺口溜可知民众对蒋介石国民政府的强烈不满,C项与材料无关,故本题选C。【思路点拨】本题考查蒋介石政府败退之前民众对经济崩溃不满情绪。10、一五计划(1953-1957)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启动时要“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有重工业基础薄弱 面临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借鉴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验 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A B C D【知识点】建国初期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一五计划【答案解析】B 解析: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属于发展生产力的表现,与调整生产关系遵循经济发展规律无关,排除错误项,依据所学可知其他
10、项正确,故选B。【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题干为涉及生产关系调整的内容,排除错误项即可。11、1958年的一首诗中写道:“一个谷穗不算长,黄河上面架桥梁。十辆汽车并排走,火车驰过不晃荡。”这首诗 A.展示新中国经济发展的美好愿望 B.是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在民众中存在的表现 C.反映出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出现严重的“左”倾错误 D.是属于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常见现象【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挫折、大跃进【答案解析】C 解析:材料表明当时中国“左”倾错误浮夸风严重,反映十年探索时期国民经济发展中遭遇的挫折。本题选C。【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12、“我
11、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这首歌歌颂的是新时期取得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的决策出现于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四大【知识点】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答案解析】B 解析: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本题选B。【思路点拨】本题属于基础知识考查,依据所学可知。 13、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 A、安徽、江苏 B、江苏、四川 C、安徽、河南 D、安徽、四川【知识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解析】D 解析:我国农场经济体制改革最早试点于安徽、四川,本题选D。【思路点拨】本题属于基础知识考查,依据所学可知。14、1979年,邓
12、小平对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说,中央没有钱,要你们自己搞,杀出一条“血路”。其中的“血路”是指 A.率先建立经济特区 B.率先实行经济体制改革 C.率先打破计划经济体制 D.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知识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答案解析】A 解析:题干信息1979年、邓小平、广东表明中央政府决定在广东率先建立经济特区。故选A。【思路点拨】本题属于基础知识考查。B、C项与材料无关,D项是1992年十四大提出,俱排除。15、中共十四大后,“下海创市场”成为人们日常话题的重要内容,与此直接相关的是 A开始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决定在深圳、珠
13、海、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D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答案解析】D 解析:材料信息“十四大后”“下海创市场”表明十四大后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A、B、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且开始时间也错误,排除。【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十四大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属于基础题。16、1909年初,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得多?”使人民“开眼界”的是A 电视 B电影 C报纸 D广播【知识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答案解析】B 解析:材料信
14、息“1909年、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可知正确选项为B。A项是20年代后出现,C、D项与材料无关,俱排除。【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信息获取能力并能运用所学进行对比分析的能力。17、“即使哥伦布没有发现美洲大陆,达伽马没有绕好望角航行,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其他人也会这么做。总之,西方社会已经达到起飞点,即将起飞。”最能说明上述观点的依据是 A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B传播基督教思想的需要 C转口贸易利润的刺激 D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知识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答案解析】A 解析:题干中的观点主要强调的是西方经济发展必然要求开辟新航路以及对外侵略扩张。哥伦布、达伽马等人仅仅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15、而已。D是新航路开辟的条件,与题干时间颠倒,错误;B、C项不符合材料中的原意,故符合题意的答案应为A项。【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信息的理解分析能力。18、1618世纪,美洲大陆出现了许多构词方式为“新”的地名,如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等。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源是 A新兴城市的大量出现 B大量独立国家的建立 C西欧早期的殖民扩张 D美洲人口的集中居住【知识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早期殖民扩张【答案解析】C 解析:1618世纪,伴随着新航路开辟,欧洲殖民者来到了美洲大陆开始了早期殖民扩张,材料中的新地名正是其反映。A项早在古代欧洲即出现,不符合材料时间信息,B项
16、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城市而非国家的建立;D项不能从材料信息中体现,排除。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欧洲殖民者早期殖民扩张考点的掌握,依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不难回答。19、“1750年到1850年的100年间,英国人口从770万猛增到2750万。在人口增加的同时,英国的人口中心发生移动。总的流向是:由东南部流向西北部,由农村转向城市。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商业中心的转移 B三角贸易的发展 C殖民霸权的确立 D工业革命的推动 【知识点】英国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发明【答案解析】D 解析:材料信息“1750到1850年”“英国人口移动由东南部向东北部、由农村向城市”表明随着工业革
17、命的开展,蒸汽机作为新动力来源打破了原先工业革命城市发展依赖河流等地域的限制,故本题正确选项为D。其他选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工业革命中动力发明蒸汽机影响的考查。20、 1851年5月1日,万国博览会在伦敦开幕,英国女王维多利亚怀着从未有过的骄傲和自信前往水晶宫为博览会剪彩,女王当时反复使用一个词语来表达自己的兴奋之情:荣光、荣光、无尽的荣光。女王的骄傲和自信主要来自 A、“光荣革命”成功 B、君主立宪制完善 C、英西战争的胜利 D、蒸汽力量的推动【知识点】英国工业革命【答案解析】D 解析:材料信息“1851年”“万国博览会”表明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已经成
18、为世界经济中心,A、B、C项俱不能反映此信息,排除。【思路点拨】本题考查最早在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使英国经济在19世纪中期领先与世界。21、上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从美国兴起,迅速蔓延,唯独一个国家独善其身。这个国家是A、中国 B、英国 C、苏联 D、德国【知识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答案解析】C 解析:上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独善其身的苏联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正在进行两个五年计划建设并取得巨大成功。故选C。【思路点拨】本题属于基础知识考查,依据所学即可。22、1933年美国前总统胡佛在国家工业复兴法通过之后说“这简直是法西斯”,对这句话最准确的理解是 A.剥夺了美国公民的自由
19、民主的权利 B.规定民主党是美国唯一合法政党 C.采取政府干预经济手段调整工业 D.将资本主义企业纳入计划经济体制【知识点】大危机、罗斯福新政【答案解析】C 解析:1933年罗斯福新政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采取政府干预经济手段调整工业,A、B项与此无关,排除;国家干预经济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并非将资本主义企业纳入计划经济体制,D错。故本题选C。【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罗斯福新政内容和影响的理解与分析。23、“美国国内经济的不平衡与国际经济的不平衡一样严重,其原因在于工资落后于不断上升的生产率,从1920年到1929年,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2%,而其生产
20、率却猛增了55%。”这表明造成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直接原因是 A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基本矛盾 B中东石油危机 C美国国内的生产相对过剩严重 D胡佛政府实行自由放任政策【知识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答案解析】C 解析:A项是危机的根本原因,B项是上世纪70年代,与题干时间不符,大危机的直接原因产销矛盾即材料信息的生产相对过剩而非自由放任政策,故本题正确选项为C。【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大危机的原因,要求学生正确理解与分析大危机产生的原因。24、1933年罗斯福政府以印第安人崇拜的神鸟蓝鹰为标记,发动了“人尽其职”的“蓝鹰运动”。下列有关“蓝鹰运动”表述正确的是 A有利于农业的恢复 B有利于企
21、业的规范经营 C有利于整顿金融 D强化社会保障【知识点】大危机、罗斯福新政【答案解析】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发动了蓝鹰运动,规定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目的是防止出现麻木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有利于企业的规范经营。A、C、D项涉及的领域分别是农业、金融、社会保障,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罗斯福新政内容的理解与分析。25、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时期,美国经济能够走向繁荣的“新经济时代”,主要是因为 A、奉行凯恩斯主义 B、受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的影响 C、扶持高新技术产业 D、实行自由主义【知识点】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与创
22、新、美国“新经济”【答案解析】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上世纪90年代克林顿的新经济主要是扶持高新技术产业,故正确答案为C。【思路点拨】本题属于基础知识考查,依据所学即可。2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某国采用“社会市场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奇迹般地迅速恢复和发展,成为西欧经济的“火车头”。该国是 A英国 B联邦德国 C法国 D苏联【知识点】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发展【答案解析】B 解析:题干信息“西欧经济”排除D,英国二战后是混合市场经济,法国是计划指导型经济,联邦德国是社会市场经济,故本题答案为B。【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发展的掌握。27、小玉米见证大历史,“玉米
23、种子大约随着第一次航行的探险者们来到了欧洲”,苏联的某位领导人在改革过程中也“大规模开垦荒地和种植玉米”,题中所提及的航海家和领导人分别是指谁? A、达伽马、勃列日涅夫 B、哥伦布、赫鲁晓夫 C、迪亚士、戈尔巴乔夫 D、哥伦布、斯大林【知识点】新航路开辟、赫鲁晓夫改革【答案解析】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玉米是美洲大陆的产物,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带到了欧洲;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中大规模开垦荒地种植玉米,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思路点拨】本题属于基础知识题,依据所学知识即可。28、在历史上的某一时期,苏联流传着一段笑话:美国外交代表团到苏联访问,接待官员陪他们参观“建设的伟大成就”,并且得意地说: “到了
24、下一个五年计划,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美国人惊讶的问:“他们要飞机干什么呢?”苏联官员说:“当然有用啊譬如你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你可以马上开着飞机赶去排上队。”这一笑话主要反映了 A苏联人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 B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浮夸风 C当时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D苏联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知识点】斯大林模式【答案解析】D 解析:材料信息“下一个五年计划,每个家庭拥有私人飞机”“排队买面包”表明斯大林模式中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为工业建设服务的弊病,表明苏联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思路点拨】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的弊病。29、大国崛起中说到:“在战争结束的时候
25、,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主要得益于 A建立战时经济体制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实行农业集体化【知识点】苏俄新经济政策【答案解析】B 解析:结合材料信息“把市场,实际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可知苏俄新经济政策中利用商品、市场关系扩大再生产,间接地过度到社会主义,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故选B。【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新经济政策内容的分析理解。30、下图是一幅
26、反映苏联经济发展严重失衡的漫画,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行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勃列日涅夫改革【知识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答案解析】C 解析:图片信息畸形的双腿反映了苏联经济建设中农业、工业严重失衡的状况,其原因由斯大林模式弊端导致。【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斯大林模式弊端的认识与理解。31、有学者提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主要是指赫鲁晓夫 A、揭露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不够实事求是 B、改革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 C、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仍未从根本上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D、改革从农业突破,取得重
27、大进展【知识点】赫鲁晓夫改革【答案解析】C 解析:材料信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守墓人的角色”表冲击了明赫鲁晓夫改革既冲击了斯大林模式,又未能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故选C。【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赫鲁晓夫改革内容与实质的理解与分析。解题时抓住关键词掘墓人、守墓人进行理解分析即可。32、有学者这样描写前苏联一位领导人“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材料描写的应是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知识点】戈尔巴乔夫改革【答案解析】D 解析:本题“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
28、心菜一样”使学生很容易错选A,但题干还有“把卷心菜剥光”即表现为苏联解体,依据所学学生知道,戈尔巴乔夫改革直接导致苏联解体,故选D。【思路点拨】解题时注意题干中的两关键句“摆弄这个国家像摆弄卷心菜一样”“剥光卷心菜”。33、上图反映的是 A、美国确立世界经济霸权 B、世界金融秩序走向混乱 C、两极格局开始形成 D、战后资本主义走入“滞胀”【知识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答案解析】A 解析:图表信息各成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与黄金挂钩表明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国确立了世界经济霸权。【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布雷顿森林体系考点,依据所学对图片文字信息解读即可。34、 2011年4月8日上
29、午10时26分,上海迪士尼乐园项目正式开工,它是中国第二个、亚洲第三个、世界第六个迪士尼主题公园。这反映了A. 中美分歧已经基本消除 B. 经济全球化正加速发展C. 中国成为亚洲经济中心 D. 美国文化开始影响中国35、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发生9.0级地震,20日某机构发表阶段性报告称日本东部大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将达1220亿2350亿美金(约9兆8600亿18兆9900亿日元。如果日本需向国际社会求助,它可能会向下列哪一组织求援 A B C D【知识点】经济全球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答案解析】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现、再认历史事实的能力。考查重点是各国际组织的宗旨和
30、职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职能是稳定国际汇兑,加强国际合作,向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等,故日本应向其申请求援,B正确。A图标是亚太经合组织,C是世界银行、D是世贸组织,其职能俱与题干无关。【思路点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是经济区域化、经济全球化,本题考查学生对各国际组织职能的理解及掌握情况。36、欧盟的普通老百姓从每天都看得见、摸得着的“口袋里的欧洲”中找到一种休戚与共的感觉,体验到做真正欧洲人的感觉。下列各项中与这种感觉的出现直接相关的是A欧洲联盟的成立 B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C欧元的问世和流通 D经济全球化加速【知识点】经济全球化、欧盟【答案解析】C 解析:题干信息“口袋里的欧洲”表明欧盟的老百姓
31、每题通过口袋里的货币欧元体验到真正欧洲人的感觉。故选C。A、B、D与题干无关,俱排除。【思路点拨】本题考查欧洲的联合,解题时抓住关键词“口袋里的欧洲”进行分析排除与题干无关选项。二、非选择题(36分)37、读图分析:(20分)材料一 都江堰(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工程修筑的特点,并谈谈它的作用。(6分) 材料二 田纳西水利工程(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工程修筑的背景,并分析其作用。(8分) 材料三 (3)根据材料三,分析古代世界几大文明区域分布的特点。请指出促成文明链接的是哪一历史事件?(4分)材料四 (4)观察材料四中的图片,说出它们共同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
32、?(2分)【知识点】古代中国水利工程、大危机、罗斯福新政、新航路开辟、经济全球化【答案解析】第一问,依据所学学生可以从依山形地势自动分流灌溉角度回答,其作用有利于灌溉、防洪、促进农业等;第二问,图片信息为田纳西大坝,是罗斯福在大危机背景下为解决就业问题而新建的,其作用为以工代赈、有理就业、灌溉等;第三问,图片信息为新航路开辟前人类文明的孤立、分散特点,新航路开辟使人类走向整体;第四问,图片信息为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欧盟图标,表明世界经济区域化趋势。参考答案:(1)无坝引水,自流灌溉(或依山形地势自动分流灌溉)(2分) 有利灌溉、防洪涝,促进农业发展;(2分) 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33、(2分)(2)经济危机(或经济大萧条)(2分)作用:以工代赈;有利就业,促进消费;有利灌溉、发电、开放当地。(每点2分,共6分)(3)分散、孤立;新航路开辟。(各2分,共4分)(4)区域化(2分)【思路点拨】本题属于基础题,学生通过对图片信息的解读,依据所学知识可直接解答。38、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材料一 (1)观察左图,反映了英国的什么现象?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6分)材料二 德国、美国、中国的制造业产量分别占世界制造业总产量的份额德国美国中国1750年2.90.132.81860年4.97.219.71900年13.223.66.2 资料【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2) 根据
34、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上表反映了什么现象?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10分)【知识点】两次工业革命【答案解析】第一问,图片信息18世纪中期英国经济呈现增长趋势,原因为工业革命、殖民扩张、自由资本主义政策等因素的影响;第二问,表格信息中德国、美国工业发展迅速而中国呈现下降趋势,原因有美德在工业革命后利用技术革新优势、先进社会制度、殖民扩张等因素发展经济,而中国此时在落后的封建制度下固守小农经济模式,所以出现了与美德强烈的反差。参考答案:(1)资本(或经济)迅速增长(2分)原因:工业革命;殖民扩张;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推动;民主法制改革等(任答2点,每点2分,共4分)(2)美、德工业发展迅速,中国
35、呈下降趋势。(2分)原因:美德技术革新、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殖民扩张等(任2点,4分) 中国农耕经济、封建制度等(4分)【思路点拨】解题时学生要正确解答图片文字信息,材料一时间显示为18世纪中期后英国经济增长,材料二反映的是两次工业革命期间中美德三国经济的对比,答题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39、探究题:(10分) 张謇(18531926) 富兰克林 德拉诺罗斯福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 字季直,号啬庵,汉族 美国第32任总统 苏联共产党中央总书记 江苏南通人 在位时间19331945 执政时间19241953年请任意选择上面三个历史人物中的一个进行评述。(10分)要求:要有史实有评价。史实准确,评价合理,语言清晰,逻辑又条理。字数不超过200字。 【知识点】张謇(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罗斯福(新政)、斯大林(体制)【答案解析】解题时注意结合图片信息先确定你选取的人物,注意题干要求,只能选取其中一个人物;评述时应史论结合,先确定你选取此人物的理由,然后通过相关史实进行论证,注意史实不得少于两点,忌空洞的泛论;第三,答题时注意语言的组织规范与逻辑。有2个及以上史实,且表述准确。(4分)有评价,且合理。(3分)语言、逻辑(3分)【思路点拨】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依据所学知识对历史人物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