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章群落及其演替第1节群落的结构基础过关练题组一辨析群落的概念和研究的问题1.下列属于群落的是()A.一个水库里的全部鱼B.亚热带生长的常绿阔叶林内的所有生物C.马尾松林地中的所有树木D.一片草原上的昆虫和小鸟2.(2021山西高二上期中)与种群相比,群落是更高层次的系统,下列研究的问题不属于群落水平的是()A.青藏高原上藏羚每年死亡的个体数B.我国沿海红树林的范围和边界C.福建武夷山常绿阔叶林中的优势种D.我国东北防护林的物种丰富度题组二认识群落的物种组成3.(2021湖南郴州高二上期末)下列关于物种丰富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群落中生物个体数目的多少称为物种丰富度B.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
2、度一般不同C.从赤道到北极,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逐渐减小D.物种丰富度越大的群落,其结构越复杂4.要认识一个群落,首先要分析该群落的物种组成。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B.群落中的物种组成不是固定不变的C.群落中的优势物种通常占有绝对竞争优势,且这种优势是不会改变的D.测定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可以直接识别群落中的各种生物并列出它们的名录题组三掌握种间关系5.(2021湖南常德石门六中高二上期末)谚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反映的种间关系是()A.种间竞争B.共生C.寄生D.捕食6.一块农田中有豌豆、杂草、田鼠和土壤微生物等生物,其中属于种间竞争关系的是(
3、)A.田鼠和杂草B.豌豆和杂草C.豌豆和其根中的根瘤菌D.细菌和其细胞内的噬菌体7.(2021山西运城临猗临晋中学高二月考)下列诗句描述的内容不属于群落种间关系的是()A.凌霄花中“根苗着土干柔纤,依附青松度岁年”B.放鹰中“十月鹰出笼,草枯雉兔肥”C.诗经中“螟蛉有子,蜾蠃负之”D.钱塘湖春行中“几处早莺争暖树”8.(2021山东莱州一中高二开学考试)有蚜虫的地方往往有蚂蚁。蚜虫吸吮植物汁液后,多余的糖分通过腹管从体内排出,形成的蜜露是蚂蚁的美食。瓢虫、斑虻等都会以蚜虫为食,当蚜虫发现危险时,会释放报警信息素,蚂蚁接收到信息会攻击蚜虫的天敌,直到把它们赶走,给蚜虫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以上材料
4、中未体现的种间关系为()A.捕食 B.互利共生 C.种间竞争D.原始合作9.如图表示狼袭击麝牛群时的成功率与麝牛群大小间的关系,下列叙述能正确说明图中所表示的含义的是()A.狼与麝牛间构成捕食和种间竞争关系B.狼与麝牛间构成互利共生关系C.麝牛种群的数量越大,越有利于生存D.麝牛的种内竞争随种群增大而减弱10.如图所示为3组生物(A.根瘤菌与豆科植物;B.农作物与杂草;C.狐与兔)的种间关系示意图,纵轴表示个体数,横轴表示时间。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判断AC 3组生物对应的曲线图:A对应曲线图,B对应曲线图,C对应曲线图。(2)造成图现象的原因:。(3)若3种种间关系中的b死亡,对a有利的
5、是图表示的种间关系。(4)若狐死亡,则兔的数量变化趋势是。(5)a或b的变化曲线代表的是水平上的研究;a和b之间数量关系的变化则是水平上的研究。(两空均填“种群”或“群落”)题组四理解群落的空间结构11.(2021安徽合肥高二上期末)在一片草地上,与远离水源处相比,靠近水源处物种数量多,牧草长势好。这体现了群落的()A.垂直结构B.水平结构C.分层结构D.时间结构12.与森林中的鸟类垂直分层现象有关的主要因素是()A.温度B.光照强度C.食物种类D.湿度13.(2021河北秦皇岛一中高二月考改编)下列关于群落结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连绵的燕山不同海拔植被分布不同,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B.影
6、响群落中植物垂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光照C.植物分层现象是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D.不同地段生物种类有差别,在水平方向上表现出镶嵌分布14.(2021河北沧州黄骅中学高二月考)说明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的是()A.一片竹林中的竹子高矮不一B.森林中的树木的间隙有较多的灌木和草本植物C.森林中有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物层D.鹿群中有的鹿高,有的鹿矮题组五群落的季节性和生态位15.(2021辽宁大石桥三中高二月考)“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草地外貌的变化体现了群落的()A.垂直结构B.水平结构C.季节性D.群落演替16.(2021安徽合肥肥东二中高二上期末)如图表示两个生
7、物群落中共存物种对资源的利用情况,则甲、乙种间竞争的强度关系是(深度解析)A.甲乙B.甲乙C.甲=乙D.无法确定17.(2021福建福州一中高二上期末)如图表示甲、乙、丙三个种群生物对同种食物不同大小个体的捕食比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与乙、乙与丙之间存在种间竞争关系B.甲、丙可以生活在同一群落的相同垂直结构层次C.乙对甲、丙的进化起选择作用,而甲、丙对乙的进化不起作用D.在某地区仅有该种类食物存在时,乙种群最可能保持数量的基本稳定18.(2021山东潍坊期末)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和作用。不同生物的生态位不同,可以充分
8、利用资源和空间。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每种生物占据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有利于充分利用环境资源B.“四大家鱼”的混合放养充分利用了不同鱼类种群的生态位不同C.不同物种的生态位重叠越多,说明它们之间种间竞争越激烈D.相似生态位的外来物种入侵,一定会导致土著物种存在区域减少甚至消失题组六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19.(2021山东烟台期末)某生物兴趣小组对校园花坛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进行了调查。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可用样方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B.可采用目测估计法或记名计算法统计物种相对数量C.可根据土壤小动物的避光性用诱虫器进行采集D.花坛05 cm土层中小动物的丰富度通常最高2
9、0.跳虫、甲螨和线虫是土壤中的主要动物类群,对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起重要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易错(1)由于跳虫和甲螨活动能力,身体,不适合用手直接捕捉,常用吸虫器等进行采集。(2)若要采集大量的跳虫用于实验室培养,最好选择如图中的吸虫器,理由是;若要采集大量的甲螨作为标本保存,最好选择吸虫器,理由是。(3)在一培养罐内同时培养跳虫、甲螨和线虫三个种群,若它们均仅以罐内已有的酵母菌为食,则跳虫与甲螨之间的关系是,线虫与酵母菌之间的关系是。能力提升练题组一辨析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种间关系1.(2021安徽皖北名校高二上期末,)如图分别表示在一定条件下培养的两种生物的种间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
10、1可以表示捕食关系,甲为被捕食者B.图2可以表示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之间的种间竞争关系C.图3可以表示地衣中藻类和真菌的互利共生关系D.图4可以表示菟丝子和大豆的种间关系,甲表示菟丝子2.(2021山西怀仁大地学校高二月考,)某弃耕农田40年间植物物种数量的变化情况如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植物类别时间/年14152540草本植物2827263034灌木0341219乔木0001423总计2830305676A.表中数据是在植物丰富的区域采用样方法获得的B.该农田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垂直结构的体现C.表中草本植物的物种数最大D.该区域中所有草本植物、灌木、乔木和生活的动物构成了
11、该群落3.(2020北京二十二中高二期中,)欧洲兔曾被无意携入澳洲大草原,对袋鼠等本地生物造成极大威胁,人类采用过引入狐狸和黏液瘤病毒等手段进行防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A.a年之前欧洲兔种群数量迅速增长的原因是缺少天敌B.狐狸防治兔子效果不好的原因是狐狸可能喜欢捕食袋鼠C.黏液瘤病毒可使欧洲兔死亡,对袋鼠影响不大的原因是病毒的专性寄生D.病毒诱导欧洲兔发生抗性变异使c年后其种群数量回升4.(2019陕西西安莲湖高三上期中,)生态系统中物种间的相互作用有时并不是直接的。一个物种会通过与第三个物种的作用而影响第二个物种,这种效应称为间接效应。沙漠中的啮齿动物和蚂蚁都以植物种子为食
12、,如图表示在某一实验区域内进行的啮齿动物的数量变化对蚂蚁相对数量变化影响的相关研究的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可知,该实验区域中蚂蚁相对数量的变化趋势为。从种间关系考虑,在第1年中,蚂蚁相对数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2)生态学家对蚂蚁相对数量减少的原因做了进一步探究。研究发现,啮齿动物喜欢取食大粒种子,蚂蚁则偏爱小粒种子;而大粒种子植物比小粒种子植物更具有生存优势。据此,尝试用间接效应的观点解释蚂蚁相对数量下降的原因: 。(3)以上材料体现的种间关系有和。题组二掌握群落的空间结构和生态位5.(2021湖北武汉高三月考改编,)群落的垂直结构是群落在空间上的垂直分化,如图为森林群落的垂直结构,
13、下列关于群落分层现象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都有垂直分层现象B.分层现象都是植物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C.植物地上分层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D.植物地下分层是植物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及养分的一种生态适应6.(2020江苏泰州期末联考,)如图是生态位关系图,其中符合竞争是不对等的且乙的生态位空间有较大比例被共占的一组是()题组三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实验的应用7.(2020山东胶州高二上期末,)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不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活动,结果如表,相关分析正确的是()取样地点取样时间动物种类及数量蚂蚁蚯蚓蜈蚣溪边土壤上午10点很少较多非常
14、多晚上10点少多较多山地土壤上午10点非常多较少较少晚上10点较多少很少A.可依据土壤小动物趋暗、趋热等特性来设计诱虫器B.土壤中的小动物对动植物遗体的分解具有重要作用C.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土壤水分对土壤动物类群分布的影响D.表中数据显示,该小组统计丰富度用的方法是记名计算法8.(不定项)(2021天津六校联考高二上期末改编,)土壤动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某一地区人工绿地、林地、农田3种不同类型土地的地下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见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样地类群数个体数第1层第2层第3层第1层第2层第3层人工广场绿地14831827422某植物园13741909218农用地
15、11849211321注:第1层为距地表05 cm;第2层为距地表510 cm;第3层为距地表1015 cm。A.在对动物进行分类统计前要先将其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B.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没有明显的差异C.人类活动对土壤动物的数量和分布没有影响D.各土层中土壤动物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均为“S”形9.(2021辽宁朝阳一中高二上期末,)小型动物线虫普遍存在各类土壤中,其类群和数量极为丰富,被看作是生态系统变化的敏感性指示生物之一。某沿海湿地的三个群落中土壤线虫调查结果如表所示。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湿地类型线虫属物种数土层深度(cm)植物寄生线虫(条/100 g干土)腐食线虫(条
16、/100 g干土)食细菌线虫(条/100 g干土)碱蓬群落19010931512102014210柽柳群落18010891928102021015白茅群落240105989271102016397(1)科研人员调查土壤中的线虫时,常采用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首先在三个群落内各选取5个采集点,每个土样分010 cm、1020 cm两层,在设置采集点时应做到选择地点。(2)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使腐食线虫和表中线虫数量明显增多。(3)表中三个群落的线虫均为绝对优势类群,且各营养类型的线虫都呈“表层聚集”分布。从线虫的取食习惯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湿地植物的根系主要分布在 cm土层;深层土壤中
17、积累较少。答案全解全析基础过关练1.B2.A3.A4.C5.D6.B7.D8.B9.C11.B12.C13.A14.C15.C16.B17.C18.D19.A1.B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区域中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作生物群落(教材第22页),B正确。2.A青藏高原上藏羚每年死亡的个体数,是种群的数量特征,属于种群水平研究的问题,A符合题意;我国沿海红树林的范围和边界,属于群落的范围和边界,B不符合题意;优势种和物种丰富度是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C、D不符合题意。3.A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称为物种丰富度(教材第23页),并不是生物个体数目的多少,A错误;不同群落的物种组成不同,物种数目也存在差
18、异,物种丰富度一般不同,B正确;从赤道到北极,群落的物种数目逐渐减少,物种丰富度逐渐减小,C正确;物种丰富度越大的群落,物种越多,其结构越复杂,D正确。4.C不同群落的物种组成不同,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也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教材第23页),A正确。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原来不占优势的物种可能逐渐变得有优势;原来占优势的物种可能会逐渐失去优势,甚至从群落中消失,B正确,C错误。测定群落物种丰富度的最简单方法是识别组成群落的各种生物,并列出它们的名录,D正确。5.D谚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的是捕食关系,D正确。6.B一块农田中的田鼠与杂草属
19、于捕食关系,A错误;豌豆和杂草会竞争水、肥和光照等,属于种间竞争关系,B正确;豌豆和其根中的根瘤菌属于互利共生关系,C错误;细菌和其细胞内的噬菌体属于寄生关系,D错误。7.D凌霄花和松树之间为种间竞争关系,A不符合题意;鹰和雉兔间为捕食关系,B不符合题意;蜾蠃常捕捉螟蛉存放在窝里,产卵在它们身体里,卵孵化后蜾蠃幼虫就以螟蛉为食物,故“螟蛉有子,蜾蠃负之”体现了捕食关系,C不符合题意;“几处早莺争暖树”是鸟类的占区行为,不涉及种间关系,D符合题意。8.B瓢虫、斑虻等以蚜虫为食,存在捕食关系,A不符合题意;蚜虫为蚂蚁提供蜜露,蚂蚁帮助蚜虫赶走天敌,蚜虫与蚂蚁分开后也依然可以生存,因此蚜虫与蚂蚁之间
20、的种间关系不属于互利共生,属于原始合作,B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瓢虫、斑虻都以蚜虫为食,它们争夺共同的食物,属于种间竞争,C不符合题意。9.C麝牛是狼捕食的对象,所以两者是捕食关系,A、B错误;从题图中可以看出,随着麝牛群数量的增加,狼捕获麝牛的成功率会降低,因此麝牛种群的数量越大,越有利于生存,C正确;麝牛的种内竞争随种群增大而增强,D错误。10.答案(1)(2)二者争夺阳光、空气、水、肥等,且生存能力相当(3)(4)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5)种群群落解析(1)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之间的关系属于互利共生,二者相互依存、彼此有利,数量曲线同步波动,对应曲线图;农作物与杂草是生存能力相当的两
21、种生物,它们之间为种间竞争关系,对应曲线图;狐与兔之间为捕食关系,对应曲线图。(2)造成图现象的原因是两种生物争夺相同资源且生存能力相当。(3)图所示为捕食关系,若b(被捕食者)死亡,对a(捕食者)不利;图所示为种间竞争关系,若b死亡,对a有利;图所示为互利共生关系,若b死亡,对a不利。(4)若狐死亡,短期内兔的数量会增加,但受食物、空间等限制,种内竞争加剧会导致兔的数量减少,最后趋于稳定。(5)种群内个体数的变化属于种群水平上的研究,种间关系属于群落水平上的研究。11.B在一片草地上,与远离水源处相比,靠近水源处物种数量多,牧草长势好,这是由土壤湿度引起的,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B正确。12
22、.C森林中的植物垂直分层现象主要受光照强度的影响,群落中植物的垂直分层为动物创造了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C符合题意。13.A群落中的各种群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而在海拔不同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被,是由于地形的起伏和土壤湿度等的不同,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A错误;受光照强度的影响,群落中植物在垂直结构上出现了分层现象,B正确;植物分层现象是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是植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C正确;不同地段的土壤湿度、温度、光照等不同导致生物种类有差异,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常呈镶嵌分布,D正确。14.C一片竹林中的竹子属于同一种群,高矮不一不是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
23、分层现象,A不符合题意;森林中树木的间隙有较多的灌木和草本植物属于生物群落的水平结构,B不符合题意;森林中有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物层,属于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C符合题意;鹿群中有的鹿高,有的鹿矮属于同一种群的不同性状,不是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D不符合题意。15.C“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草地的外貌和结构发生的季节性变化体现了群落的季节性,C正确。16.B根据图示,甲中三种生物在资源利用上重合部分少,所以种间竞争强度相对小,乙中三种生物在资源利用上重合部分多,所以种间竞争强度相对大,因此B正确。解题技巧种间竞争是指两种或更多种生物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和空间
24、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所以生物群落中共存两种及以上的物种,对资源的利用重叠部分越少,种间竞争越弱,反之越强。17.C根据图示可知,甲与乙、乙与丙之间具有相同的食物来源,所以甲与乙、乙与丙之间存在种间竞争关系,A正确;由于甲、丙之间食物相似性很小,所以它们可分布在同一群落的同一垂直结构层次,B正确;生物之间通过种间竞争、捕食等关系进行着相互选择,从而实现生物之间的协同进化,C错误;乙种群取食范围广,适应能力强,若仅有该种类食物存在时,乙种群最可能保持数量的基本稳定,D正确。18.D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教材第28页),A正确;“四大家鱼”的混
25、合放养充分利用了不同鱼类种群的生态位不同,可以充分利用环境资源,B正确;不同物种的生态位重叠越多,说明它们利用的资源与占据的空间越相似,所以种间竞争越激烈,C正确;相似生态位的外来物种入侵,在与土著物种的种间竞争中不一定会占优势,所以不一定会导致土著物种存在区域减少甚至消失,D错误。19.A土壤小动物活动能力较强,而且身体微小,不适宜用样方法调查丰富度,应用取样器取样法,A错误;常用的统计物种相对数量的方法有两种,即目测估计法和记名计算法,前者可用多度等级估计单位面积(体积)中的种群数量,后者适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物种,B正确;采集土壤小动物可以用诱虫器,利用的是土壤小动物避光、趋湿的
26、特性,C正确;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一般情况下取距地表5 cm内的表层土,该区域统计的丰富度通常最高,D正确。20.答案(1)较强微小(2)B该吸虫器中的湿棉花模拟土壤湿润环境,利于跳虫存活D该吸虫器中的酒精可将收集的甲螨及时固定,防止腐烂(3)种间竞争捕食解析(1)土壤中跳虫和甲螨活动能力较强,身体微小,不适合用手直接捕捉,常用吸虫器等进行采集。(2)跳虫多栖息于潮湿隐蔽的场所,采集大量的跳虫用于实验室培养时,试管中放湿棉花可以模拟土壤湿润环境,利于跳虫存活。采集大量的甲螨作为标本保存,试管中放酒精溶液,酒精可以杀死甲螨,起到固定作用,并防止腐烂。(3)跳虫与甲螨都以酵母菌为食
27、,所以跳虫和甲螨为种间竞争关系;线虫以酵母菌为食,它们之间为捕食关系。易错警示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注意事项(1)取样时应注意随机取样。(2)小动物类群因取样地段不同,可能差异较大,收集小动物时,可根据土壤小动物趋暗、趋湿、避高温的特性来收集。(3)对未知名的小动物也要记录下来。(4)诱虫器下面的广口瓶或试管中是放酒精还是湿润的棉花要根据目的来确定:如果是培养土壤小动物,可放湿润的棉花;若是制作土壤动物标本,则放酒精溶液。能力提升练1.D2.C3.D5.B6.D7.B8.AB1.D图1数量上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可以表示捕食关系,甲为被捕食者,被捕食者先
28、增多,捕食者随之增多,A正确;图2可以表示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之间的种间竞争关系,两种生物生存能力不同,表现出“你死我活”的变化,B正确;图3数量上两种生物同时增加,同时减少,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可以表示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的互利共生关系,C正确;图4可以表示菟丝子和大豆的寄生关系,甲表示大豆,D错误。2.C可采用样方法调查物种丰富度,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而不仅仅在植物丰富的区域取样,A错误;该农田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B错误;分析表格可知,相同年份,草本植物物种数最大,C正确;群落是指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该区域中所有草本植物、灌
29、木、乔木和生活的动物不是该区域的所有生物,这些生物不能构成群落,D错误。3.Da年之前欧洲兔种群数量迅速增长的原因是缺少天敌,A正确;据图可推测,狐狸防治兔子效果不好的原因是狐狸可能喜欢捕食袋鼠,B正确;病毒对寄主有选择性,所以黏液瘤病毒可使欧洲兔死亡,对袋鼠影响不大,C正确;欧洲兔由于变异而存在抗性差异,病毒的存在只是起了选择作用,D错误。4.答案(1)先增加后减少,最后稳定在一定范围内啮齿动物减少,竞争压力减小(2)啮齿动物的减少,导致大粒种子植物增加,大粒种子植物在与小粒种子植物竞争中占优势,使得蚂蚁喜欢食用的小粒种子植物减少,蚂蚁食物减少(3)捕食种间竞争解析(1)由题图可知,该实验区
30、域中蚂蚁相对数量的变化趋势为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从种间关系考虑,啮齿动物和蚂蚁都以植物种子为食,属于种间竞争关系,在第1年中,蚂蚁相对数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和其竞争的啮齿动物减少,竞争压力减小。(2)间接效应的观点是一个物种会通过与第三个物种的作用而影响第二个物种,啮齿动物喜欢取食大粒种子,啮齿动物减少,使得大粒种子植物增加,大粒种子植物在与小粒种子植物竞争中占据优势,使得蚂蚁喜欢食用的小粒种子植物减少,蚂蚁食物减少。(3)题述材料体现的种间关系有种子植物和蚂蚁、啮齿动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啮齿动物和蚂蚁之间的种间竞争关系。5.B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地上部分和地下
31、部分都有垂直分层现象,A正确;群落的垂直分层是各种群之间及种群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B错误;决定植物地上分层的环境因素主要是光照、温度等,植物地上分层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C正确;决定植物地下分层的主要因素是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等,植物地下分层是植物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及养分的一种生态适应,D正确。6.D图A显示甲、乙存在共同的资源,二者相互竞争,但乙的生态位空间被共占的比例较小;图B甲、乙两种生物几乎没有共同的生态位空间,共占比例很小;图C甲、乙没有共同的生态位空间,不存在竞争;图D甲、乙有共同的生态位空间,且乙的生态位空间有较大比例被共占,D符合题意。7.B可依据土壤
32、小动物趋暗、趋湿、避高温等特性来设计诱虫器,A错误;土壤中的小动物对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教材第30页),B正确;由题表可知,本实验探究的是水分和时间对土壤动物类群分布的影响,C错误;表中数据显示,该小组统计丰富度用的方法是目测估计法,D错误。8.AB在对动物进行分类统计前要先将其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便于进行统计,A正确;分析表格中类群数可知,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没有明显的差异,B正确;分析表格中个体数可知,人类活动对土壤动物的数量和分布有一定的影响,C错误;据表中数据不能得出各土层中土壤动物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均为“S”形的结论,D错误。9.答案(1)取样器取样随机(2)食细菌(3)植物寄生010有机质解析(1)科研人员调查土壤小动物时,常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首先在三个群落内各选取5个采集点,每个土样分010 cm、1020 cm两层,在设置采集点时应做到随机选择地点。(2)生活污水中含有较多的有机物和细菌,因此会使腐食线虫和表中食细菌线虫数量明显增多。(3)由题表可知表中三个群落的植物寄生线虫均为绝对优势类群,且各营养类型的线虫都主要分布在010 cm土层。从线虫的取食习惯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湿地植物的根系主要分布在010 cm土层;深层土壤中有机质积累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