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吉林省通化市第一中学校2015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BYSHI.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42295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吉林省通化市第一中学校2015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BYSH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解析》吉林省通化市第一中学校2015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BYSH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解析》吉林省通化市第一中学校2015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BYSH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解析》吉林省通化市第一中学校2015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BYSHI.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解析》吉林省通化市第一中学校2015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BYSHI.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解析》吉林省通化市第一中学校2015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BYSHI.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解析》吉林省通化市第一中学校2015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BYSHI.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解析》吉林省通化市第一中学校2015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BYSHI.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解析》吉林省通化市第一中学校2015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BYSHI.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解析》吉林省通化市第一中学校2015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BYSHI.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解析》吉林省通化市第一中学校2015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BYSHI.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解析》吉林省通化市第一中学校2015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BYSHI.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解析》吉林省通化市第一中学校2015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BYSHI.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5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命题人:张国栋 审题人:刘鲲鹏 2014-11-0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30题,共100分,共4页。考试时间90分钟。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第卷(选择题,共计48分)一、选择题(总计24道题,每小题2分)1.据成书于清代的华西邹君记记载,苏州有一邹姓富户立下遗嘱将名下一千亩土地交给儿子,其余三千亩捐给义庄,以接济族人。这主要表明 A重农思想影响工商业发展 B人们注重对私有财产的支配 C租佃经营成为主要的经营方式 D宗族制度在古代有重要意义【答案】D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分析题意,其主旨强调这一邹姓富户把三千亩土地捐给族人,只有一千亩交给了儿子,

2、说明他的宗族观念非常强烈,宗族制度深刻影响着古代人的生活,所以答案为D。2.“官僚阶层过去为豪门大族所垄断,至此而改变为与绅士阶层相表里。军队中的将领逐渐失去了左右政治的力量,文官政治确立为统治帝国的原则儒家单独的伦理性格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需要,而必须掺和理智上的新因素,才能适应新的环境。”材料所阐述历史阶段是 A战国 B秦朝 C唐宋 D明清 【答案】C考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宋明理学。归纳材料信息:世家大族垄断政权的局面被打破;绅士阶层产生;文官制度确立;传统儒学无法适应时代的需要,据此可以判断材料所阐述的历史阶段是唐宋时期。这一时期实行科举制度,重文轻武,儒学融合佛道成分发展为理

3、学。3.“地区建置沿革和机构的设置往往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下列今湖南地区部分时期作为一级行政区建置或机构设置的沿革:“湖南观察使马楚国荆湖南路湖广布政使司”,其对应的朝代顺序正确的是A.秦朝汉朝宋朝清朝 B.汉朝唐末元朝明朝C.隋朝五代元朝清朝 D.唐朝十国宋朝明朝【答案】D考点:古代地方建制。公元764年,唐王朝为了加强对湖南地区的控制,设置湖南都团练守捉观察处置使,简称湖南观察使。这是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湖南”名称。五代十国时期属马楚政权,997年,置荆湖南路,明初设湖广布政使司管辖。 4.“理论上讲,作为雅典公民的男子不能与外国女子结婚,不管她们是出身于雅典盟国的贵族之家,还是居住在当地的

4、迈提克(官方对外来移民的称呼)。”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A雅典明确禁止雅典公民同外国人结婚 B雅典传统对公民资格的规定C同外国人结婚的公民不能担任重要官职 D雅典人仇视外国女性【答案】B考点:雅典民主政治。本题主要考查对已学知识的准确理解。依据所学可知古代雅典传统中规定凡父母祖籍均属于本城邦、拥有一定财产、能自备武装服兵役的成年男子才享有公民资格。作为雅典公民的男子如果同外国女子结婚,其后代就不属于雅典法律意义上的 “公民”,就没有公民权的资格,因此B符合题意。 5.查士丁尼法学总论中规定:原告与被告就某物发生争执,原告所提起的是对物的诉讼。例如某人占有一有形体物,铁提(人名)肯定这物是他的

5、,而占有人主张它是所有人的。铁提既然主张物是他的,所以这是对物的诉讼。这说明罗马法中 A体现了物权的法定主义原则 B物权与债权转化是客观规律C所有权与占有权的性质相同 D占有人对物的权利倍受保护【答案】A考点:罗马法。查士丁尼法学总论中规定:原告与被告就某物发生争执,原告所提起的是对物的诉讼。分析可知A符合题意。6.1867年英国宪政学家沃尔特巴奇霍特在英国宪政:“英国政体有效运行的秘密在于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密切结合,一种几乎完全的融合它的优点恰在于二者之间的奇妙结合”。英国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实际连接点是A国王 B议会 C内阁 D最高法院【答案】C考点: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英国君主立宪制下,

6、国王实际上“统而不治”,没有实权,故A项错误;议会主要是掌握立法权,也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内阁是英国的国家行政机关,但是内阁首相又是议会下院多数党的领袖,因此又可以控制立法权,故C项正确;最高法院主要是掌握司法权,故D项错误。7.北京大学教授马克垚谈到一场革命时说“它的斗争对象不是带有封建性质的绝对王权,而是一个新兴的、已经具有了民主化的取向和发展趋势的资产阶级国家”,这里的它是指A英国“光荣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C德意志的统一 D俄国十月革命【答案】B考点:美国独立战争。关键信息是:“不是带有封建性质的绝对王权”也就是封建势力非常弱,甚至没有经历过封建社会,这就是指美国,故选B。A项16

7、88年英国光荣革命推翻封建复辟;C项德意志通过统一战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建立德意志帝国,结束的都是封建统治。D项十月革命推翻了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临时政府不具备“新兴的、已经具有了民主化的取向”等特点,所以ACD三项不符合题意。8.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呈现出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中依然昂然奋起的特征,典型事件见下表:时间领导阶级斗争纲领或指导思想重大事件19世纪中期农民阶级平均主义太平天国运动19世纪末资产阶级兴民权、君主立宪维新变法运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农民阶级扶清灭洋义和团运动20世纪初资产阶级三民主义辛亥革命从发展演进的角度看,对上述事件概括正确的是A. 世纪之交出现了反侵略的高潮 B. 都

8、始终将自由作为奋斗目标C. 两大阶级的斗争目标趋向一致 D. 经历了由反侵略到民主的转变【答案】A考点:本题考查近代前期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根据图表信息,结合所学史实,可以判断无论是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还是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的背景都是世纪之交的救亡图存高潮。故本题正确答案应该选A。9.有学者认为:“似乎十分有悖常理但又千真万确的是,对西方实际统治的反抗已大大有助于完成西方文化对世界的征服。”符合文中所说的“反抗”包括A.太平天国运动和美国独立 B.维新运动和义和团运动C.洋务运动以及新文化运动 D.明治维新以及五四运动【答案】D考点:明治维新以及五四运动。太

9、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并未大大有助于完成西方文化对世界的征服,而洋务运动不算“对西方实际统治的反抗”。因此排除ABC三项,故选D。10.孙中山说:“现在中国处于半殖民地之下,各阶级中自有力求解救中国,要求独立之共同倾向”,“邀请共产党人加入国民党,是以期有益于革命之实行,而开将来继续奋斗之长途,吾党之新机。”材料表明孙中山同意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动机是吸取二七惨案的教训 中国处于半殖民地社会,各阶级要求实现民族独立 壮大革命力量,推动中国革命向前发展 改组国民党,给国民党增加新的血液A B C D【答案】D考点:第一次国共合作。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吸取二七惨案的教训是中共的意图,故错误

10、;从“各阶级中自有力求解救中国,是以期有益于革命之实行”可以看出为了壮大革命力量,推动中国革命向前发展,故正确;各阶级都要求实现民族独立明显不符合史实和材料,故错误;从“而开将来继续奋斗之长途,吾党之新机”可以看出改组国民党,给国民党增加新的血液,故正确;因此答案为D项。11.无论是马克思、恩格斯还是列宁,都一再高度评价巴黎公社的如下三项措施:一是普选产生公职人员;二是一切公职人员的工资相当于熟练工人的工资;三是人民群众监督并可随时罢免公职人员。这些措施能可靠地防止A国家机关由社会主人变为社会公仆 B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卷土重来C人们去追求升官发财 D国民自卫军控制工人合作社 【答案】C考点:巴黎

11、公社。A项正确的表述应是“国家和国家机关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当时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已经逃亡凡尔赛,公社政权的建设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能否卷土重来无关,B项排除;国民自卫军是巴黎公社革命武装,工人合作社是无产阶级性质的经济组织,D项表述有误;故选C项。12.“整个讨论过程非常热烈,各位代表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各种各样的观点激烈碰撞,共同纲领草案反复修改,几易其稿,才凝结成7000字的最终版本。”忆起当时的情景,历史亲历者还有可能说A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形成 B充分肯定了西藏自治区取得的成就C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D人民当家作主第一次被写进建国大纲【答案】D考点:中国人民政治协

12、商会议共同纲领。材料中的共同纲领指的是1949年9月份北平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形成,B项中西藏自治区1949年尚未设立,应是在1965年。C项不属于共同纲领的内容,是北平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故选D13.1958年8月,蒋介石听到解放军炮打金门的消息后,接连叫了三个“好”,并随即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发表谈话,公开拒绝了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提出的“国民党从金门、马岛撤军以实现台湾海峡中立化”的要求。这表明 A.美国企图促成国共和谈来解决台湾问题 B.蒋介石为台湾独立找到了理由C.体现了国共在当时台

13、湾问题上的某种默契 D.海峡两岸有强烈的战争意识【答案】C 考点:“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该题属于史料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的阅读与分析能力。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美国企图让台湾独立,遭到蒋介石的拒绝,综合四个选项,ABD三项与材料不符,C项正确。14.某时期国际战略格局被形象地概括为:“一个村子、两家姓(姓资姓社)、三大力量(美英等发达国、中苏等社会主义及亚非民族独立国)、四种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并存、殖民地宗主国与新兴民族主义国家并存)。这一时期我国面临的国策性课题不包括A如何奉行不结盟政策 B如何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C如何求得国际社会的承认 D如何拓展国际活动空间【答案】A考点:新时

14、期外交政策的调整。“一个村子、两家姓”说明当时的国际格局应是两极格局,如何奉行不结盟政策作为国策性课题提出来应是在两极格局解体后。故选A。15.随着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以及欧洲联盟的东扩,西方文明的影响还在扩大。但这两个东扩还不太一样。前者是战略性的,后者更加偏重于制度性,欧洲人的脑子里还有罗马帝国的影子。这主要反映了A欧洲两种社会制度的激烈对抗 B美国对西欧控制的强化C西欧实现欧洲统一的历史情结 D西方文明的开放性和扩张性【答案】D考点:北约;欧洲联盟。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美国领导下的军事政治集团,欧洲联盟是欧洲经济政治双重性质的区域性合作组织,两者的扩大共同反映了资本主义文明的开放性与扩张性。欧

15、洲联盟不符合B项的表述,北约不符合C的表述。两极格局解体后不存在两种社会制度,故A错。故本题选D。16. 宋仁宗年间,有官员反映,那些应该穿皂衣的仆役小吏,居然也穿戴儒巾大袖,混杂于士流;民庶的妻小,头冠也插满珠翠,俨然贵族。此现象表明A宋代贵族门阀制度松动 B宋代城市商品经济发达C宋代中央集权制度加强 D宋代阶层有平等化趋向【答案】A考点:宋代科举制的影响。本题考查对教材知识的准确理解与运用的能力。依据材料所得信息,结合已学宋代政治制度分析可知,宋朝不仅在唐朝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科举考试范围,而且还增加了录取名额,使得身份不高的庶族地主可以通过科举考试做官,在一定程度上是对靠世族门阀做官制度

16、的冲击,故选A。17.据台湾学者赵冈的研究,中国在唐宋两朝,大城市人口占到总人口比例的20%以上,而到1820年的晚清,竟只有6.9%。造成这一变化的重要经济因素是A市镇经济的发展 B小农经济的影响 C晚清经济的衰败 D坊市制度被打破【答案】A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物种大量进入欧洲后又引入中国,尤其是马铃薯和玉米等高产粮食作物的引入为人口的增长奠定了雄厚物种基础;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江南市镇经济的发展和大量小城镇的涌现,大量手工业者和商人涌向小城镇,所以两者综合作用是导致大城市在中国古代人口比例下降的

17、直接原因,所以答案选A。18.1926年,美国经济学家乔治泰勒提出“裙边理论”:经济增长时,女人会穿短裙,因为她们要炫耀里面的长丝袜;当经济不景气时,女人买不起丝袜,只好把裙边放长,来掩饰没有穿长丝袜的窘迫。乔治泰勒旨在强调A经济状况与社会风尚密切相关 B经济增长提高人们消费能力C凯恩斯主义成为经济指导思想 D社会消费是经济发展的动力【答案】B考点:工业革命。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题干强调的是当经济增长时,女人会穿长丝袜,当经济不景气时,女人买不起丝袜,这说明经济的增长回提高人们消费能力,经济不景气会降低人们消费能力,故项正确;B、C、D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19.下表是重庆国民政府根据

18、内地房荒救济办法为建设公营住宅(出租给平民使用)而贷款的情况,投资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下列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地区重 庆成 都贵 阳贷款额(元)300万200万100万A. 抗战时期政府关注百姓生活 B. 官僚资本侵蚀民族资本C. 民族资本主义得到飞速发展 D. 西部房地产市场火爆【答案】A考点:抗日战争。本题考察的是对表格信息的有效获取能力。从材料“重庆国民政府”可以判读出应是抗日战争时期;从“建设公营住宅(出租给平民使用)”中可以得出当时国民政府重视百姓的生活,BC项不符合题意;D项从材料中得不出来。所以答案选A。20. 1955年,我国政府在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

19、“要解决社会主义的经济任务,就不仅要发展以重工业为基础的工业体系,而且要把包括农业在内的国民经济转移到大生产的技术基础上,把包括多种经济成份的国民经济改变成为单一的社会主义经济。”这表明当时的中国A. 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B. 经济建设中“左”倾错误已抬头C. 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已基本建立D. 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并举【答案】D考点:一五计划。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时间“1955年”可知,中国已经在进行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了,所以A错误;材料并不能并体现出经济中的“左”倾错误已经抬头,排除B;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国才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确立起社会主义经

20、济体系。通过材料“多种经济成份的国民经济改变成为单一的社会主义经济”可知,中国当时是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同时并举。所以答案选D。21.“以国家权力为后盾,动员人民追逐某种具有空想乌托邦的计划。”材料中的“空想乌托邦的计划”对应的口号是A“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答案】C考点: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空想乌托邦”是指不能实现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再根据题目中的“以国家权力为后盾“可以知道这是指1958年中国政府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这是一个盲目求快,最终带来严重后

21、果的错误路线,所以应该选C。22.1888年4月申报载文:在雇佣女工的场所,“男女相淆,已非风俗之正”“各女工种种丑态,招摇过市,全不避人,廉耻扫地矣。”这反映出近代社会新旧观念剧烈冲突 上海处于开风气之先地位近代工业发展促进社会进步 社会生活呈现半殖民地特征A B C D【答案】A考点:近代社会习俗的变迁。“雇佣女工”反映了近代工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但材料认为妇女同男子一起工作“伤风败俗”,违背伦理道德,说明近代社会新旧观念发生剧烈冲突;、材料没有体现,故选A。23.资本主义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无论如何也不曾想到,在经过了几百年风霜雪雨的洗礼之后,他理想中的经济自由化竟然在现实中会遭遇如此

22、的困境,并出现如此的“异化”这种异化在十九世纪晚期表现为 A资本主义经济完全实行自由竞争与自由贸易B资本主义经济出现垄断现象C资本主义国家大力干预经济D资本主义国家大规模推行福利政策【答案】B考点:第二次工业革命。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讲的是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自由资本主义在十九世纪遭到了困境,出现了“异化”。这是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出现垄断现象。所以答案选B。24.罗斯福新政中,为建立社会保障体系,通过了一系列法律,如社会保险法、全国劳 工关系法、公用事业法、公平劳动法等法规,同时推动工会建设。其价值在于A确定法治为社会发展的基石B使自己的政策通过立法得以长

23、期推行C稳定资本主义,遏制社会主义D为保障国民生存权转变政府职能【答案】D考点:罗斯福新政的意义。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题干信息中罗斯福政府的做法体现了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其价值在于转变了政府的职能,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故D项正确;B项中的“长期推行”不符合史实,排除;确定法治为社会发展的基石是年宪法,故A项错误;D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第卷(非选择题,共计52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计6道题,其中25题、26题为必做题,27、28、29、30题为选做题,请考生选择其中一道题目作答并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25. (25分)阅读下列材料:对外贸易的发展是

24、以国家经济实力为后盾的,国际贸易有助于经济联系和发展。材料一:18世纪的中西方贸易古代中国处于东亚朝贡贸易体系的中心。明清时代,面对近代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统治者坚持把贸易归入朝贡体系,“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对他们携带的货物,“皆倍偿其价”。于是各国纷纷来“贡”,导致“岁时颁赐,库藏为虚”。但是,在朝贡贸易中,中国政府并不是无所要求,更不是不讲回报,而是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力图造成“四海宾服,八方来仪”的宏大场面。齐涛朝贡外交和朝贡贸易 1763年新兴的西方世界(为欧洲商队的路线)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据材料一对比18世纪中西贸易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10分)材料

25、二:18201840年世界工业生产年增长率和世界贸易增长率分别为29%和281%;18401860年,分别为35%和48%;18601870年,分别为29%和553%。19世纪中期机器纺织品成为l9世纪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工业制成品殖民地国家的主要出口产品中,棉花、生丝、矿产原料逐步取代了茶叶、香料等生活用品的出口。1800年,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在世界贸易中占有的比例分别为33%、9%、10%、5%。(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中期前后国际贸易呈现哪些特征?概括这些特征出现的原因。(8分)材料三: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中国进口的货物,第一是鸦片,第二是纺织品。1885

26、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中国出口商品仍然以传统的丝、茶为大宗,但是,丝、茶在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逐步下降,其中,茶叶最为明显。1886年以前,出口货物中茶叶占第一位此后,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受到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和日本茶叶的排挤,数量日减。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 一一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3)晚清时期,中国的对外贸易状况发生了什么变化?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7分)【答案】(1)特点:中国不计经济利益的朝贡贸易,西方对外输出商品的殖民贸易。(4分) 影响:中国: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造成中国沉重的财政负担。(4分)西方:

27、积累了大量财富,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新的殖民扩张创造了条件。(2分)(2)特征: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商品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英国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4分)原因:工业革命后英国机器大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首先成为工业国家,使东方从属于西方;新交通工具的出现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更为便捷;资产阶级开拓市场,抢占殖民地,19世纪中期以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4分)(3)变化:贸易由顺差变为逆差:棉纺织品进口增加,土特产品(茶叶)出口减少。(3分)原因:通商口岸数量不断增加,列强获得更多的特权,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国外竞争的加剧。(4分)考点:鸦片战争前后中外贸易。(1)特点:根

28、据材料一,从中西各自贸易的主要内容及其性质考虑即可。影响:都从对自己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中国的影响从材料中即可得出,要注意一分为二来分析。西方的影响则要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主要是积极影响。(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信息可从世界贸易增长、商品进出口变化及各国地位等方面概括归纳,第二小问则结合19世纪的时代背景进行分析。(3)变化:从材料二中可以得出结论,根据“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丝、茶在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逐步下降”等信息即可得出结论。原因:根据材料二可以得出一个原因,即“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受到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和日本茶叶的排挤”;其他原

29、因由所学知识得出,主要从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来考虑。26.(12分)历代都城布局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比较图一、图二,提取两项有关我国古代城市布局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答案】答:信息一:不论是长安还是东京,都是三重结构,宫城或大内均居最北面或最里层。(3分)说明一:象征着我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皇权为中心、皇帝至尊的政治理念。(3分)信息二:唐长安城在规划时就采用明确的中轴线对称布局,宋东京整个城市并未完全形成对称的布局。(3分)说明二:唐代政局稳定,经济发展,有条件在隋都大业的基础上对长安城进行规划设计与扩建。宋代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很尖锐,政局

30、不稳,积贫积弱,故宋东京城是逐步扩建形成,在扩建时也力求形成一对正对宫门的城市轴线,但始终无法形成规整的棋盘式布局。(3分)信息三:唐代对商业严格限制,宋代商业经济迅速发展。(3分)说明三:唐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市坊制,坊市分开。有集中设置的商业区东市和西市,有布局严整的居民区坊。宋代东京“坊”与“市”的界限已被打破;商业区分布很广,且有“晓市”“夜市”;城中有“瓦子”(娱乐场所)。(3分)信息四:城市职能有变化:唐长安城更多地体现为政治中心;宋东京由单一的政治中心向政治经济中心转变。(3分)说明四:东京城市中,随处可见商业繁华地区,并有晓市、晚市、鱼市等专门市场,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说明东京不但

31、是政治中心还是商业中心。(3分)考点:本题以历史小论文的形式考查学生阐释和论证历史观点的能力,该题型的特点是难度较大,但开放性强,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历史小论文(观点类)要把握三个步骤:明确作者的观点,亮明自己的观点;要能够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地对观点进行精要论证,在这个方面注意论据全面、详实;最后可以总结一下经验教训。就本题而言,既可以提取信息不论是长安还是东京,都是三重结构,宫城或大内均居最北面或最里层。也能提取信息唐长安城在规划时就采用明确的中轴线对称布局,宋东京整个城市并未完全形成对称的布局。论述时都要言之有理。27.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查各

32、国事件向由外省督抚奏报,汇总于军机处。近年各路军报络绎,外国事务,头绪纷繁,驻京之后,若不悉心经理,专一其事,必致办理延缓,未能悉协机宜。请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以王大臣领之俟军务肃清,外国事务较简,即行裁撤,仍归军机处办理,以符旧制。 奕等:请设总理衙门等事酌拟章程六条折(1861年)材料二:该衙门之设也,不仅为各国交涉而已,凡策我国之富强者,要皆于该衙门为总汇,而事较繁于六部者也。出洋大臣期满,专由该衙门请旨。海关道记名,专保该衙门章京。指拔海关税项,存储出洋公费,悉由该衙门主持。互市以来,各国公使联翩驻京,租界约章之议,皆该衙门任之。海防事起,采购战舰军械,创设电报邮政,皆该衙门主之。自各

33、国船坚械利,耀武海滨,势不得不修船政、铁政,以资防御,迄今开办铁路,工作益繁,该衙门已设有铁路、矿务总局矣。 摘编自戊戌变法档案史料(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总理衙门设立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总理衙门职权的变化及其作用。(9分)【答案】(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国公使进京;外事纷繁,军机处不能及时办理。(6分)(2)变化:初设时只是临时性机构,专门处理外交事务;后来职权几乎包括所有洋务。(6分)作用:导致政府机构和权力结构的变动;推动洋务运动。(3分)考点:总理衙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从材料中的“总外国事务,头绪纷繁,驻京之

34、后,若不悉心经理,专一其事,必致办理延缓,未能悉协机宜。请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就不难发现总理衙门设立的原因应该包括因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国公使允许进京,但是外事纷繁,军机处却不能及时办理,所以得专门设立一个外交机构来管理外交事宜。总理衙门的设立也是被迫设立的。(2)总理衙门职权的变化必须包括初设时只是临时性机构,专门处理外交事务,然而到了后来职权几乎包括所有洋务。例如,互市以来,就是开放通商口岸以来,各国公使联翩驻京,租界约章之议,皆该衙门任之。海防事起,采购战舰军械,创设电报邮政,皆该衙门主之。积极作用是指导致政府机构和权力结构的变动;推动洋务运动。消极作用则是指中央机构半殖民的化的标志。

35、28.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32年改革法案颁布时,人民曾寄以深切期望,希望他们受的种种苦难能够走部分即使不是全部得到消弥所谓改革法案无非是把权力从某一个掌权派移到另一个掌权派,而人民仍得不到任何保障。 英国全国请愿书(1839年)材料二:1830年,在法国七月革命的冲击下,英国掀起了改革运动高潮,改革的呼声响彻全国,集会游行此起彼伏。1836年一场以工人阶级为主体,以争取议会改革为中心任务的宪章运动开始,1837年“人民宪章”起草,包括如下几项要求:成年男子普选权,按照代表和人口比例合理划分选区,取消议员财产资格,代表无记名投票,议会每年改

36、选一次。60年代,资产阶级激进派和工会联合起来,再次掀起争取议会选举改革的群众运动,1866年后,英国通过两次议会改革,至1885年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普选权。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已实现了全民普选。(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英国宪章运动的背景。(6分)(2)根据料二归纳宪章运动推动英国民主制度发展的具体表现。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对欧洲民主政治的影响。(9分)【答案】(1)(6分)1832年议会改革推动;法国七月革命;工人阶级的民主意识增强(2)(9分)表现:普选权、合理划分选区、取消议员财产资格、无记名投票、议员每年改选一次等。(3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影响:推动了英国代议制政治逐渐完善;促进了

37、欧洲政治民主化的进程;推动了欧洲各国无产阶级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6分)考点:英国的宪章运动。(1)据材料一、二“1832年改革法案颁布时,人民曾寄以深切企望.1830年,在法国七月革命的冲击下,英国掀起了改革运动高潮.60年代,资产阶级激进派和工会联合起来,再次掀起争取议会选举改革的群众运动”,即可出概括英国宪章运动的背景。(2)据材料二“.成年男子普选权,按照代表和人口比例合理划分选区,取消议员财产资格,代表无记名投票,议会每年改选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已实现了全民普选。”即可归纳宪章运动推动英国民主制度发展的具体表现。结合所学知识不难说明其对欧洲民主政治的影响。29. 【20世纪的

38、战争与和平】(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果有人提出这么一个赤裸裸的问题,“打仗干什么?”对第一次战争的回答是“该怎样安排欧洲”;对第二次战争则仅仅是“这个重新安排了的欧洲该不该保持下去”。 (英)泰勒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材料二:泰勒先生在这里缩小了第二次战争的严重意义,而且必须把这里“重新安排欧洲”换成“重新瓜分世界”才更确切,因为尽管两次战争的决定性战斗都在欧洲爆发和展开(第一次世界大战尤其如此),战争的目标和内容却都是世界性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更是完全意义上的全球战争)。 潘仁杰、李巨廉两次世界大战起源的比较研究(1)概括指出材料一、二关于两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的观点。(7分

39、)(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泰勒的观点。(8分) 【答案】(1)(7分)材料一认为:一战的原因争夺欧洲,二战的原因稳定欧洲现状。(4分)材料二认为:两次大战都是为了重新瓜分世界。(3分)(2)(8分)泰勒的观点是偏颇的。(1分)两次世界大战都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产物,都是为了争夺世界霸权,不仅仅是欧洲;(4分)同时第二次世界大战还具有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性质。(3分)考点:两次世界大战。(1)从材料“该怎样安排欧洲”、 “这个重新安排了的欧洲该不该保持下去”进行分析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材料二认为泰勒先生在这里缩小了第二次战争的严重意义,而且必须把这里“重新安排欧洲”换成

40、“重新瓜分世界”才更确切,说明材料二认为战争原因在于重新瓜分世界。(2)泰勒的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是偏颇的。二战的性质是复杂的,需要全面的分析。30.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博尔济吉特琦善(1790-1854年)鸦片战争期间接替林则徐担任两广总督,处理与英国有关事务。后人对于琦善的评价呈现多元化。材料一:琦善与鸦片战争的关系,在军事方面,无可称赞,亦无可责备。在外交方面,他实在是远超时人,因为他审察中外强弱的形势和权衡利害的轻重,远在时人之上。 摘自蒋廷黻琦善与鸦片战争(1931年)材料二:当时人的描述和后来研究者给琦善罗列的四大罪名是:一、主张弛禁,成为清

41、王朝内部弛禁派的首领,破坏禁烟。二、英舰队到达大沽口外时,乘机打击禁烟领袖林则徐,主张投降。三、主持广东中英谈判期间,不事战守,虎门危急时又拒不派援,致使战事失败,关天培战死。四、私自割让香港予英国。核心就是:卖国罪名。 摘自茅海建天朝的崩溃材料三:蒋廷黻研究琦善,其目的是研究近代中国应采取怎样的政策对付帝国主义的侵略。肯定琦善,是为了借此抒发自己心中的一个信念:帝国主义这种现象是“国际积势”导致的,要真正战胜帝国主义,方法不是除了抵抗,什么建设也,不做,而是应该了解这种“积势”,并利用它去寻找中国的出路。 一一摘自蔡乐苏、尹媛萍反抗帝国主义的另一条道路:论蒋廷黻的琦善研究(1)提取材料一、二

42、的主要观点并简析。(8分)(2)根据材料三,允析蒋廷黻研究琦善的原因。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一谈影响历史人物评价的因素有哪些? (7分)【答案】(1)肯定(2分):琦善外交审时度势,远超时人;(2分)否定(2分):琦善鸦片战争中卖国。(2分)(2)原因:借助对琦善的研究阐述自己的反帝救国主张。(3分)因素:个人的认识、时代背景、研究者的立场等。(4分)考点:对琦善的评价与认识。(1)本题考查学生史实阅读能力。分析材料一依据“在外交方面,他实在是远超时人,因为他审察中外强弱的形势和权衡利害的轻重,远在时人之上。”可知作者对琦善持肯定的态度,分析材料二依据“当时人的描述和后来研究者给琦善罗列的四大罪名”“核心就是:卖国罪名。”可知作者对琦善持否定的态度。(2)本题考查学生史料的解读能力。依据材料三“蒋廷黻研究琦善,其目的是研究近代中国应采取怎样的政策对付帝国主义的侵略。”可判断蒋廷黻研究琦善的原因是:借助对琦善的研究阐述自己的反帝救国主张。第二小问可从历史研究的角度从个人的认识、时代背景、研究者的立场等角度回答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