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苏省启东市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40848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56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启东市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江苏省启东市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江苏省启东市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江苏省启东市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江苏省启东市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江苏省启东市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江苏省启东市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江苏省启东市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江苏省启东市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江苏省启东市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江苏省启东市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江苏省启东市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江苏省启东市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江苏省启东市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江苏省启东市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江苏省启东市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江苏省启东市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江苏省启东市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江苏省启东市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江苏省启东市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江苏省启东市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7页
江苏省启东市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7页
江苏省启东市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7页
江苏省启东市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7页
江苏省启东市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7页
江苏省启东市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27页
江苏省启东市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江苏省启东市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 1. SARS病毒、蓝藻和酵母菌都具有的物质或结构是( )A. 细胞壁B. 细胞膜C. 细胞质D. 核酸【答案】D【解析】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所以SARS病毒、蓝藻和酵母菌等生物都有核酸,所以选D。【考点定位】病毒、细菌、真菌的结构组成【名师点睛】病毒、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的比较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病毒主要区别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无细胞结构大小较小(110 m)较大(10100 m)最小细胞核无核膜、核仁,遗传物质DNA分布的区域称拟核;无染色体有核膜和核仁;核中DNA与蛋白质结合成染色

2、体无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高尔基体等复杂的细胞器无细胞壁细胞壁不含纤维素,主要成分是糖类和蛋白质形成的肽聚糖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几丁质无遗传物质及分布DNA分布与拟核和质粒DNA分布于细胞核(染色质上)、以及线粒体和叶绿体DNA病毒:DNARNA病毒:RNA增殖方式一般是二分裂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复制式增殖2.在淀粉酶溶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其结果应该是A. 溶液呈橘黄色B. 溶液呈蓝色C. 溶液呈紫色D. 产生砖红色沉淀【答案】C【解析】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C正确,A、B、D

3、均错误。3.两种氨基酸(如下列结构式),它们在形成二肽化合物时,最可能相互缩合的基团是 ( )A. 与B. 与C. 与D. 与【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以图文结合为情境,考查学生对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及其脱水缩合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与均为氨基,与都表示羧基,与均为R基。图示的两种氨基酸分子通过脱水缩合形成二肽,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因此最可能相互缩合的基团是与或与,B正确,A、C、 D均错误。4. 有些马拉松运动员在比赛进入最后阶段时,下肢肌肉常发生抽搐,这是因为随着人体大量出汗而向体外排出了过量的A. 水B. 钠盐C.

4、钙盐D. 尿素【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无机盐功能的有关内容。人体血钙含量过低时,肌肉常发生抽搐。所以有些马拉松运动员在比赛进入最后阶段,下肢肌肉常发生抽搐,这是因为随着人体大量出含而向体外排出了过量的钙盐。C正确。故本题选C。5.下列选项中,属于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糖类是A. 麦芽糖、果糖、乳糖B. 葡萄糖、淀粉、果糖C. 淀粉、脱氧核糖、乳糖D. 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答案】D【解析】【分析】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不同糖类在动植物细胞中的分布不同,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糖是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详解】麦芽糖、果糖只存在于植物细胞中,乳糖只存在于动物细胞中,A错误;葡萄糖是动植物细胞共有

5、的糖,淀粉和果糖只存在于植物细胞中,B错误;葡萄糖、脱氧核糖是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糖,半乳糖是只存在于动物细胞中的糖,C错误;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是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糖,D正确。【点睛】熟记糖类在细胞中的分布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糖:核糖、脱氧核糖、葡萄糖;动物细胞特有的糖:糖原、乳糖、半乳糖;植物细胞特有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淀粉、纤维素。6.下列关于细胞膜的说法,错误的是A. 不同细胞细胞膜的化学成分基本相同B. 细胞膜不是植物细胞的边界C. 细胞膜的结构决定了它的功能D. 细胞膜使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成为相对独立的系统【答案】B【解析】【分析】生物膜的成分主要是蛋白质和磷脂

6、分子,自然界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细胞的边界是细胞膜。细胞膜的功能有: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详解】A、不同细胞细胞膜的化学成分基本相同,都是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构成,A正确;B、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是细胞的边界,B错误;C、细胞膜的结构决定了它的功能,C正确;D、细胞膜使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成为相对独立的系统,保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D正确。故选B。7. 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这是因为细胞核A. 体积大B. 具有核膜C. 位于细胞中心D. 储存着大量的遗传信息【答案】D【解析】略8.取同一植物组织,滴加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制成临时装片,在

7、显微镜下观察。如图中,细胞周围的溶液浓度低于细胞液浓度的是()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详解】细胞周围的溶液浓度低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会吸水,液泡会变大,ABC项细胞均发生了质壁分离即细胞失水,故D正确。9.嫩肉粉是以蛋白酶为主要成分的食品添加剂,就酶的作用特点而言,下列使用方法中最佳的是( )A. 炒肉的过程中加入B. 肉炒熟后起锅前加入C. 先用沸水溶解后与肉片混匀,炒熟D. 室温下与肉片混匀,放置一段时间,炒熟【答

8、案】D【解析】【分析】酶的作用受温度影响,酶有其最适宜温度,低于最适宜温度,酶的活性降低,高于最适宜温度,酶的活性降低甚至失去活性。嫩肉粉含有蛋白酶,蛋白酶的作用是水解蛋白质,蛋白酶的活性也受温度的影响。【详解】炒肉过程中加入,高温会使蛋白酶失去活性,A错误;肉炒熟后起锅前温度也很高,此时加入蛋白酶的活性会降低、甚至失去活性,B错误;用沸水溶解后,高温会使蛋白酶失去活性,C错误;室温下与肉片混匀,让蛋白酶促进蛋白质水解的反应作用一段时间后,再炒熟,效果好,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酶的活性的受温度影响的情况,明确高温会使酶的空间结构改变而丧失活性,进而结合选项分析答题。10.下列关于

9、ATP的叙述,错误的是A. ATP是细胞中的“能量通货”B. ATP在细胞中容易再生C. ATP分子含有3个高能磷酸键D. ATP分子中的A代表腺苷【答案】C【解析】【分析】1、ATP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水解时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易断裂,释放大量的能量,供给各项生命活动,所以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2、ATP与ADP的相互转化的反应式为:(1molATP水解释放30.54KJ能量),方程从左到右时,能量代表释放的能量,用于一切生命活动;方程从右到左时,能量代表转移的能量,动物中为呼吸作用转移的能量,而植物中来自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详

10、解】ATP是细胞中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是细胞中的“能量通货”,A正确;在细胞中,ATP和ADP的相互转化是时刻进行的,B正确;ATP的结构简式为A-PPP,ATP分子含有2个高能磷酸键,C错误;ATP分子中的A是腺苷,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ATP和化学组成和特点、ATP和ADP相互转化的过程,要求考生识记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明确其中A为腺嘌呤核苷;识记ATP和ADP相互转化的过程及意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1.甲是一组目镜标有5x和16x字样、物镜标有10x和40x字样的镜头,乙是某学生在甲中选用的一组能放大160倍的镜头组合所观察到的图象。欲将乙视野中标注

11、为1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进行放大640倍的观察,则正确的镜头组合及装片的移动方向应是()A. 、左下方B. 、右上方C. 、右上方D. 、左下方【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图甲,根据有无螺纹可以判断出是目镜,为物镜,目镜的放大倍数与镜头的长度成反比例,物镜的放大倍数与镜头的长度成正比例,则为目镜5X、为目镜16X,为物镜40X,为物镜10X;显微镜成像为倒像,所以将乙图视野中处于某方向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应向该方向移动玻片标本;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详解】A、=510=50倍,A错误;B、=540=200倍,1细胞位于视野的右上方,故装片应向右上方移动,B错误;C、

12、=1640=640倍,1细胞位于视野的右上方,故装片应向右上方移动,C正确;D、=1640=640倍,1细胞位于视野的右上方,故装片应向右上方移动,D错误故选:C。【点睛】显微镜物镜越长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内成像和实际成像相反。12.21种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8,某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为10228,在形成该蛋白质分子时脱去水的相对分子质量总量为1548。那么组成该蛋白质的肽链数是A. 4条B. 6条C. 8条D. 16条【答案】B【解析】【分析】脱水缩合过程中的相关计算:(1)脱去的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个数=氨基酸个数n-肽链条数m;(2)蛋白质分子量=氨基酸分子量氨基酸个数-水

13、的个数18。【详解】根据蛋白质的形成过程可知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的数目氨基酸的相对分子质量失去水的数目(氨基酸数目肽链条数)水的相对分子质量。首先根据题干“形成该蛋白质分子时脱去水的总量为1548,求出失去水的分子数为15481886,然后设肽链条数为x个,可列出公式:,求出x6。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13.图表示不同化学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若是某种大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则是氨基酸B. 若是细胞中的储能物质,则一定是脂肪C. 若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则是糖类D. 若是携带遗传信息的大分子物质,则一定是核酸【答案】B【解析】【分析】蛋白质属于生物大

14、分子,其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四种,有的还含有S等元素;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糖类和脂肪都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糖类中的糖原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淀粉是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脂肪是细胞中良好的储能物质。核酸属于生物大分子,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由C、H、O、N、P 五种元素组成。【详解】图中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若是某种大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则是氨基酸,A正确;由C、H、O三种元素组成,若是细胞中的储能物质,则可能是糖原或淀粉,也可能是脂肪,B错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若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则是糖类,C正确;由C、H、O、N、P 五种元素组成,若是携带遗

15、传信息的大分子物质,则一定是核酸,D正确。【点睛】此类问题常以化合物的元素组成为依托进行考查。分析此类问题要明确蛋白质、脂肪、糖类和核酸的化学组成、分布、功能等相关知识,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14.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无机盐大多数以化合物形式存在B. 性激素、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C. 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差异性D. 用苏丹鉴定花生子叶中的脂肪时必须用显微镜才能观察到脂肪颗粒【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但叶绿素中的Mg、血红蛋白中的Fe等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固醇又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脂肪需要使用苏丹(苏丹)染色

16、,使用酒精洗去浮色以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橘黄色(红色)的脂肪颗粒。【详解】A、大多数无机盐是以离子形式存在的,A错误;B、性激素的化学本质属于脂质中的固醇,B错误;C、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结构的统一性,没有揭示细胞的差异性,C错误;D、用苏丹鉴定花生子叶中的脂肪时必须用显微镜才能观察到脂肪颗粒,D正确。故选D。15.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C、H、O、N、P是核酸、磷脂、脂肪共有的化学元素B. 脱氧核糖核酸是构成DNA的基本单位C. 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D. 淀粉、肝糖原、纤维素彻底水解后得到的产物完全相同【答案】D【解析】【分析】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包括: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水和无

17、机盐等。糖类的元素组成:只有C、H、O;脂质的元素组成:主要含C、H、O,有的含有N、P;蛋白质的元素组成:主要为C、H、O、N,也含有少量P、S;核酸的元素组成:C、H、O、N、P。糖类包括:单糖、二糖、多糖,其中二糖中的麦芽糖是由两分子葡萄糖组成的,而葡萄糖也是多糖的基本单位。【详解】A、构成核酸的化学元素有C、H、O、N、P,构成磷脂的化学元素有C、H、O、N、P等,所以C、H、O、N、P是核酸、磷脂共有的化学元素,但脂肪只含有C、H、O,A错误;B、脱氧核糖核酸是DNA的中文名称,构成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B错误;C、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C错误;D、淀粉、肝糖原

18、、纤维素彻底水解后得到产物都是葡萄糖,D正确。故选D。16.下列有关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有20种,根据作用的大小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B. 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占细胞鲜重的百分比)中,O最多,H次之C. 生物体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期含水量不同,如同种植物萌发种子中含水量比休眠种子高D. 细胞中绝大部分的水以结合水的形式存在【答案】C【解析】【分析】1、组成细胞的元素大约有20种,C、H、O、N、P、S、K、Ca、Mg等属于大量元素,Fe、Mn、B、Zn、Mo、Cu属于微量元素,其中C是最基本的元素;不同生物体的组成元素大体相同,但是含量差别较大。2、细胞

19、内的水以自由水和结合水的形式存在,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还参与细胞内的许多化学反应,自由水能自由移动,对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具有重要作用;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高,细胞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差,反之亦然。【详解】A、细胞中的化学元素按含量的多少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A错误;B、在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鲜重百分比)中,含量最多的是O,含量次之的是C,B错误;C、生物体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期含水量不同,含水量越高,代谢越旺盛,如同种植物萌发种子的含水量比休眠种子高,C正确;D、细胞中绝大部分的水以自由水的形式存在,D错误。故选C。17.以

20、下关于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染色质和染色体不存在于原核细胞中B. 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种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C. 染色体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成为染色质D. 染色质和染色体因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而得名【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核中有DNA和蛋白质紧密结合成的染色质;染色质是极细的丝状物,存在于细胞分裂间期,在细胞分裂期,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呈圆柱状或杆状,这时叫染色体;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详解】A、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真核细胞中DNA的主要载体,不存在于原核细胞中,A正确;B、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种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B正确

21、;C、在细胞分裂前期,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呈圆柱状或杆状,这时叫染色体,C错误;D、染色质和染色体因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而得名,D正确。故选C。18.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内质网与核膜、细胞膜、核糖体膜直接相连B. 根细胞中含DNA的结构有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C. 在蝌蚪发育成蛙的过程中,尾逐渐消失,溶酶体与该现象有关D. 细胞膜、叶绿体的内膜和外膜、内质网膜、视网膜、呼吸道黏膜都属于生物膜系统【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膜、核膜以及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细胞器,都由膜构成,这些膜的化学组成相似,基本结构大致相同,统称为生物膜系统。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分布

22、。【详解】A、核糖体没有膜结构,内质网膜可以内连核膜,外连细胞膜,A错误;B、根细胞不含叶绿体,所以根细胞中含DNA的结构有细胞核、线粒体,B错误;C、蝌蚪发育时尾部逐渐消失,是由于溶酶体内水解酶的水解作用,C正确;D、根据生物膜系统的组成可知,视网膜、呼吸道黏膜不属于生物膜系统,D错误。故选C。19.根据细胞的功能推测,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 唾液腺细胞比心肌细胞具有更多的高尔基体B. 白细胞比红细胞具有更多的溶酶体C. 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比叶肉细胞具有更多的叶绿体D. 合成性激素的卵巢细胞比皮肤的表皮细胞具有更多的内质网【答案】C【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细胞的

23、结构与功能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与心肌细胞相比,唾液腺细胞具有分泌功能,因此具有更多的高尔基体,A正确;溶酶体能够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白细胞具有吞噬病菌的作用,而红细胞不能吞噬病菌,所以白细胞比红细胞具有更多的溶酶体,B正确;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没有叶绿体,C错误;性激素属于脂质的范畴,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可见,合成性激素的卵巢细胞比皮肤的表皮细胞具有更多的内质网,D正确。20.如图为细胞核结构模式图,对其结构及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是单层膜,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B. 是核孔,能让各种分子进出细胞核C.

24、细胞核是代谢的主要场所D. 是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中为核膜,为染色质,为核仁,为核孔。据此答题。【详解】A、为核膜,是双层膜,是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能被碱性染料染色,A错误;B、是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但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如DNA不能通过核孔,B错误;C、细胞质基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C错误;D、是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和核糖体的形成有关,D正确。故选D。21. 李斯特氏菌的致死食源性细菌会在人类的细胞之间快速传递,使人患脑膜炎。其原因是该菌的一种InIC的蛋白可通过阻碍人类细胞中的Tu

25、ba蛋白的活性,使细胞膜更易变形而有利于细菌的转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与乳酸菌一样,该菌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B. 该菌使人类细胞发生变形,说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C. 该菌进入人体细胞的方式是需要消耗能量的胞吞作用D. Tuba蛋白和InIC蛋白的合成均需要内质网的加工【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都是以DNA作为遗传物质,李斯特氏菌的遗传物质是DNA,不是“主要”,A错误。该菌使人类细胞发生变形,说明细胞膜具流动性,B错误。细菌是一个细胞,进入人体细胞内通过胞吞作用,消耗能量完成,C正确。InIc蛋白是细菌产生的,而细菌是原核细胞,没有内质网,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

26、细菌遗传,物质运输和合成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22.如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其中a和b表示物质的两种运输方式,正确的是A. 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由决定B. 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有关,与无关C. b可表示肌细胞从细胞外吸收氧气D. 动物细胞膜表面起识别作用的是【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是糖蛋白,是通道蛋白,是磷脂双分子层。I是细胞膜的外侧,II是细胞膜的内侧,a是由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主动运输,b是由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属自由扩散,据此判断。【详

27、解】A、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由图可知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是由蛋白质决定,而是磷脂双分子层,A错误;B、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蛋白质和磷脂均有关,B错误;C、b表示自由扩散到细胞外,不能表示肌细胞从细胞外吸收氧气,C错误;D、动物细胞膜表面起识别作用的是糖蛋白,D正确。故选D。23.如图表示生物体内发生的两个化学反应,请判断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TP与ADP间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只发生在真核细胞内B. ATP分子水解时,图中所示的化学键最易断裂C. 细胞中的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反应相联系D. 图中酶1和酶2的化学本质相同,但是二者的种类不同【答案】D【解析】【分析】图示

28、为ATP的结构及ATP和ADP的转化过程;ATP 的结构简式是 A-PPP,其中A代表腺苷,T是三的意思,P代表磷酸基团。ATP和ADP的转化过程中,能量来源不同: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的化学能,并用于生命活动;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场所不同:ATP水解在细胞的各处。【详解】A、细胞内ATP和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即该过程也可发生在原核细胞内,A错误;B、ATP分子水解时,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即图中所示的化学键最易断裂,B错误;C、细胞中的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反应相联系,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反应相联系,C错误;D、图中酶1和酶

29、2的化学本质相同,都是蛋白质,但是二者的种类不同,酶1是ATP水解酶,酶2是ATP合成酶,D正确。故选D。24.下列有关酶的描述错误的是( )A. 酶由细胞产生,在细胞内发挥催化作用B. 大多数酶是在核糖体上以氨基酸为原料合成的C. 高温下酶变性失活是酶空间结构被破坏的结果D. 酶催化作用的强弱可以用酶的活性表示【答案】A【解析】【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

30、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详解】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可以在细胞内,也可以在细胞外发挥作用,A错误;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在核糖体上合成的,B正确;高温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失活,C正确;酶催化作用的强弱可以用酶的活性表示,D正确。故选A。25.下图为适宜温度下,pH对人体内两种酶作用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pH值从2逐步上升到8的过程中,酶活性逐步增强B. 不同酶对pH的耐受范围不相同C. 酶、酶可以对应人体的胃蛋白酶、胰蛋白酶D. 若适当升高温度,图中曲线趋势基本不变【答案】

31、A【解析】根据图中两种酶活性受PH值影响的曲线可知,酶的最适PH值为2,酶的最适PH值为8。当酶在PH值为2的环境中,其空间结构会被破坏,酶活性丧失且不能恢复,所以pH值从2逐步上升到8的过程中,酶活性为0不变,A错误;根据图中曲线分析可知,两种酶对PH的耐受范围不同,B正确;人体的胃蛋白酶的最适PH大约为2,而胰蛋白酶的最适PH为8,C正确;若适当升高温度,还没有破坏酶的空间结构,只是酶的活性整体都有所降低,但图中曲线整体趋势基本不变,D正确。【点睛】剖析温度和pH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 a.在一定温度(pH)范围内,随温度(pH)的升高,酶的催化作用增强,超过这一范围,酶的催化作用逐渐减弱

32、。b.过酸、过碱、高温都会使酶变性失活,而低温只是抑制酶的活性,酶分子结构未被破坏,温度升高可恢复活性。c.从丙图可以看出:反应溶液pH的变化不影响酶作用的最适温度。二、非选择题:26.如图一为糖类的概念图,图二是某种需要能量的蛋白质降解过程,科学家发现:一种被称为泛素的多肽在该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泛素激活酶E1将泛素分子激活,然后由E1将泛素交给泛素结合酶E2,最后在泛素连接酶E3的指引下将泛素转移到靶蛋白上,这一过程不断重复,靶蛋白就被绑上一批泛素分子。被泛素标记的靶蛋白很快就被送往细胞内一种被称为蛋白酶体的结构中进行降解。整个过程如图二所示。请分析回答:(1)如果某种单糖A为果糖,则它与葡

33、萄糖缩合失去1分子水后形成的物质是_。如果缩合反应形成的物质作为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则物质是_。(2)如果某种单糖A与磷酸和碱基结合形成物质,其中碱基是尿嘧啶,则形成的物质是_;如果某种单糖A与磷酸和碱基结合形成物质,其中的碱基是胸腺嘧啶,则某种单糖A是_,是组成_的单位。(3)蛋白质在生物体内具有多种重要功能,根据图二材料可推测出蛋白质的一项具体功能_。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过程中所需能量主要来自_(填细胞器名称)(4)E1 、E2 、E3在蛋白质降解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从氨基酸水平上分析,其原因是_。【答案】 (1). 蔗糖 (2). 纤维素 (3). 尿嘧啶核糖核苷酸 (4).

34、 脱氧核糖 (5). DNA (6). 催化作用 (7). 线粒体 (8). 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解析】【分析】单糖分子是多种大分子物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除了可以构成二糖(葡萄糖+葡萄糖=麦芽糖,葡萄糖+果糖=蔗糖,葡萄糖+半乳糖=乳糖)和多糖之外,核糖和脱氧核糖还参与到RNA和DNA的分子组成中去。而RNA和DNA分子除了在五碳糖的种类上有差异之外,在碱基的种类上也有所不同,RNA中有4碱基A、G、C、U,而DNA中的四种碱基为A、G、C、T。【详解】(1)如果A为果糖,那么它与葡萄糖缩合失去1分子水后可以形成蔗糖;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纤维素也属于多糖,所以物质是纤维

35、素。(2)磷酸分子、含氮碱基以及五碳糖可以共同构成核苷酸,而题中所给的碱基是尿嘧啶,再加上一分子核糖,一分子磷酸共同构成的物质应为尿嘧啶核糖核苷酸,它是RNA(核糖核酸)的四种基本单位之一。如果某种单糖A与磷酸和碱基结合形成物质,其中的碱基是胸腺嘧啶,则某种单糖A是脱氧核糖,是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是组成DNA的基本单位之一。 (3)根据图二材料可推测出作为酶的蛋白质具有催化作用。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工厂”,故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过程中所需能量主要来自线粒体。(4)结构决定功能,细胞内E1、E2、E3在蛋白质降解过程中所起作用不同,从氨基酸水平上分析,其原因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

36、排列顺序不同。【点睛】本题考查了糖类的种类以及蛋白质的结构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析图能力和识记能力,难度适中。27.下列各图分别表示几种生物的基本结构单位,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1)图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_,其在结构上不同于真核细胞的最显著特点是_。(2)要分离细胞中各种细胞器所用的方法是_。(3)具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有_(填标号),分泌蛋白合成的场所在_。(填名称)(4)图中标号5的名称是_ ,其功能是_。(5)在玉米田中有时会出现极少量的白化苗,该白化苗由于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很快死亡, 你认为这是由于细胞中 _发育异常导致的。 “霜叶红于二月花”,与之有关的细胞结构是 _。( 填标号

37、,横线上填名称)【答案】 (1). C、D (2). 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3). 差速离心法 (4). 6、9、11 (5). 附着在内质网的核糖体上 (6). 中心体 (7). 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8). 4叶绿体 (9). 11液泡【解析】【分析】分析图示可知,A图为植物细胞,B图为动物细胞。1为细胞壁,2为细胞膜,3为线粒体,4为叶绿体,5为中心体,6为高尔基体,7为细胞质基质,8为核孔,9为内质网,10为染色质,11为液泡。C为原核细胞,D为蓝藻,也为原核细胞。【详解】(1)图中C、D不含细胞核,属于原核细胞,A和B含有细胞核,属于真核细胞。原核细胞在结构上不同于真核细胞的最

38、显著特点是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2)要分离细胞中的各种细胞器所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3)具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有6高尔基体、9内质网、11液泡,分泌蛋白合成的场所在附着在内质网的核糖体上。(4)图中标号5是中心体,其功能是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5)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叶绿体含有叶绿素的含量多于类胡萝卜素,使叶片呈现绿色。所以白化苗是由于细胞中4叶绿体发育异常导致最终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死亡。植物细胞液泡中有细胞液,细胞液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和花青素,液泡中的花青素在不同的外界条件下会呈现出红、紫、蓝的颜色。所以 “霜叶红于二月花”与之有关的细胞结构是11液泡。【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动

39、植物细胞内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及功能以及原核细胞结构的掌握情况,侧重考查学生识图分析能力。28.囊性纤维病是一种严重的遗传疾病,患者汗液中氯离子的浓度升高,支气管被异常黏液堵塞。导致这一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CFTR蛋白功能异常,如图表示CFTR蛋白在氯离子跨膜运输过程中的作用,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所示为细胞膜的_模型,其中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的是_,据图可知氯离子跨膜运输的正常进行是由膜上_决定的。(2)在正常细胞内,氯离子在CFTR蛋白的协助下通过_方式转运至细胞外,随着氯离子在细胞外浓度逐渐升高,水分子向膜外扩散的速度_,使覆盖于肺部细胞表面的黏液被稀释。(3)人工合成的仅由磷脂双分子

40、层构成的封闭球状结构称为脂质体,所有带电荷的分子不论多小,都很难通过脂质体,即使脂质体外离子浓度很高,这是因为磷脂双分子层的内部是疏水的。缬氨霉素是一种十二肽的抗生素,若将它插入到脂质体的脂双层内,可使K+的运输速度提高100000倍,但却不能有效提高Na+的运输速率,据此分析:插入的缬氨霉素在K+的运输中起_作用,Na+的运输速率没有提高,原因是_。(4)主动运输所需的载体蛋白实际上是一些酶蛋白复合体。与被动运输不同,该类膜蛋白都能水解_释放能量,但与普通的酶不同的是,它不对所转运的分子进行催化。【答案】 (1). 流动镶嵌 (2). 磷脂双分子层 (3). 功能正常的CFTR蛋白 (4).

41、 主动运输 (5). 加快 (6). 载体 (7). 载体具有特异性 (8). ATP【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CFTR蛋白在氯离子跨膜运输过程中的作用。功能正常的CFTR蛋白能协助氯离子转运至细胞外,使覆盖于肺部细胞表面的黏液被稀释;功能异常的CFTR蛋白不能协助氯离子转运至细胞外,导致肺部细胞表面的黏液不断积累。据此答题。【详解】(1)图中所示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其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由图可知,功能正常的CFTR蛋白能协助氯离子进行跨膜运输,而功能异常的CFTR蛋白不能协助氯离子进行跨膜运输,可见,氯离子跨膜运输的正常进行是由膜上功能正常的CFTR蛋白决定的。(2)氯离子的

42、跨膜运输需要功能正常的CFTR蛋白协助,还需要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随着氯离子在细胞外浓度逐渐升高,细胞外液浓度升高,水分子向膜外扩散的速度加快,使覆盖于肺部细胞表面的黏液被稀释。(3)人工合成的仅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封闭球状结构称为脂质体,所有带电荷的分子不论多小,都很难通过脂质体,即使脂质体外离子浓度很高。缬氨霉素是一种十二肽的抗生素,若将它插入到脂质体的脂双层内,可使K+的运输速度提高100000倍,但却不能有效提高Na+的运输速率,由此可知,插入的缬氨霉素在K+的运输中起载体作用,Na+的运输速率没有提高,原因是载体具有特异性,缬氨霉素能运输K+,但不能运输Na+。(4)结合“主动运

43、输需要能量”和“主动运输所需的载体蛋白实际上是一些酶蛋白复合体”可推知该类膜蛋白都能水解ATP为主动运输提供能量。【点睛】本题结合CFTR蛋白在氯离子跨膜运输过程中的作用图解,考查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物质跨膜运输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流动镶嵌模型的主要内容;识记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影响因素,能根据图中和题中信息答题。29.如图甲表示麦芽糖酶催化麦芽糖水解的模型,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和PH条件下, 麦芽糖酶的催化速率与麦芽糖量的关系。(1)甲模型能解释酶的催化具有_,_代表麦芽糖酶,c和d_(填“是”或“不是”)同一种物质。 酶催化作用的机理是_。(2)乙图中,限制fg段上升的因素是_。如果温度升

44、高5,催化速率将变_。(3)若其他条件不变,将酶的量增加一倍,请在乙图中绘出相应变化曲线_。(4)某同学为了探究pH对人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在A、B、C、D、E 5支试管中分别加入pH5.0、6.0、7.0、8.0、9.0的适宜浓度缓冲液5mL,再分别加入质量分数为1%的淀粉液1mL。各试管中分别加入适当浓度的唾液稀释液1mL,摇匀。将5支试管放入70 恒温水浴中,保温时间相同且合适。取出各试管,分别加入斐林试剂1mL,摇匀。观察各试管溶液的颜色,通过颜色深浅判断唾液淀粉酶作用的最适pH。上述实验步骤中有2处错误,请更正(不考虑试剂的浓度和加入量、pH梯度以及实验重复次数

45、),以便实验能得到正确的预期结果。_。_。【答案】 (1). 专一性 (2). a (3). 是 (4). 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5). 酶量(酶的浓度) (6). 慢 (7). (8). 中70 应改为37 (9). 中在观察各试管中溶液的颜色之前应将各试管放在5065 水浴中2分钟【解析】【分析】探究pH对人体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pH为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为还原糖生成量或试管砖红色的深浅程度。实验中应首先用不同pH的缓冲液处理淀粉液,一段时间后,加入人体唾液稀释液;再将5支试管放在37的水浴中保温,排除温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然后保温一段时间后,分别向5支试管中加入斐林试剂后水浴加

46、热,观察5支试管砖红色的深浅程度。【详解】(1)甲模型a酶的结构与底物结构结合具有特异性,说明了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即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其中a在反应前后不变,所以a是麦芽糖酶。麦芽糖是由两分子葡萄糖形成的二糖,所以水解后形成的c和d是同一种物质(均为葡萄糖);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实现其催化作用。(2)图乙是在温度和pH等最适条件下,麦芽糖酶的催化速率与麦芽糖量的关系图,其中ef段麦芽糖酶的催化速率随麦芽糖量(浓度)的增加而加快,限制ef段的的因素是麦芽糖的量,而fg段随着麦芽糖量(浓度)的升高,麦芽糖酶的催化速率不变,最可能的原因是受酶量(酶的浓度)的限制。如果温度升

47、高5,酶的活性将降低,催化速率将减小。(3)若其他条件不变,将酶的量增加一倍,则催化速率将加快,最大催化速率也增大,图示如下:。(4)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pH对人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因为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37,70高温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酶失去活性,从而干扰实验结果。所以要将步骤中的70改为37。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性糖时需要水浴加热,所以步骤中加入斐林试剂摇匀后,需将试管放在5065水浴中2分钟。【点睛】本题考查酶的作用及特性、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及相关的探究实验,要求考生识记酶的特性,掌握影响酶活性的因素,能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答题;能正确区分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进而推断实验的目的及原理。

48、30.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用相同培养液分别培养水稻和番茄幼苗,一段时间后培养液中离子浓度如图1所示。 Mg2+在叶肉细胞中的用途为_;一段时间后水稻培养液中Mg2+浓度增高的原因_。(2)将新鲜的黑藻植物叶片放入有少量红墨水、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中,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状态如图2所示,此时部位颜色为_,部位颜色为_。如改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重新实验,则部位颜色为_,部位颜色为_。(3)将某植物花瓣切成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细条,分为a、b、c、d和e组(每组的细条数量相等),取上述5组细条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后测量各组花瓣细条的长度如图3所示(只考虑水分交

49、换)。使细条浸泡前后长度保持不变的蔗糖浓度在_浓度范围内。实验结束时细胞液浓度最高的一组为_。从细胞膜结构组成的角度分析,蔗糖不能进入到花瓣细胞的原因是_。【答案】 (1). 合成叶绿素 (2). 吸收Mg2+的速度慢于吸收水的速度 (3). 红色 (4). 绿色 (5). 无色 (6). 紫色 (7). 0.40.5mol/L (8). e (9). 细胞膜上无运输蔗糖的载体【解析】【分析】植物细胞吸收镁离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图1显示番茄吸收镁离子较多,而水稻吸收镁离子较少,且水稻吸收水分的相对速度大于吸收镁离子的相对速度。图2中表示细胞外液,表示细胞质,表示细胞液。图3中实验的自变量是蔗糖

50、浓度,因变量是实验前长度与实验后长度的比值,随着自变量的增加,因变量逐渐增加,说明失水量逐渐增加,其中e组失水最多,其细胞液浓度最高。【详解】(1)镁离子是植物细胞内合成叶绿素原料;据图分析,一段时间后水稻培养液中Mg2+浓度增高了,说明其吸收Mg2+的速度慢于吸收水的速度。(2)新鲜的黑藻植物叶片放入有少量红墨水、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中,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过程;由于细胞壁是全透性的,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红墨水中的溶质能穿过细胞壁不能穿过细胞膜,所以处为红色;中含有叶绿体,所以为绿色。由于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含有紫色液泡,不含叶绿体,所以如改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重新实验,

51、则部位为无色,部位为紫色。(3)实验前的长度与实验后的浓度比值小于1,说明细胞发生了吸水,实验前的长度与实验后的浓度比值等于1,说明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接近,实验前的长度与实验后的浓度比值大于1,说明细胞发生了失水。根据实验结果分析,该植物花冠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处于相当于实验中的蔗糖溶液浓度0.4mol/L0.5mol/L之间,故欲使实验前后花冠细条长度保持不变,应将细条浸泡在0.4mol/L0.5mol/L蔗糖溶液中。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实验后e组细胞液浓度最高。由于细胞膜上无运输蔗糖的载体蛋白,所以蔗糖不能进入到花瓣细胞。【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三幅图的分析,能够根据细胞壁和细胞膜的特性

52、判断两个数字处的颜色,并能够根据柱状图判断各组的失水情况和细胞液浓度的大小关系。31.大菱鲆是我国重要的海水经济鱼类。研究性学习小组尝试对大菱鲆消化道中蛋白酶的活性进行研究。(1)如图1为在18温度下,探究不同pH条件下大菱鲆消化道各部位蛋白酶活性所得的实验结果,该探究实验的自变量有_。由图可知,在各自最适pH下,三种蛋白酶催化效率最高的是_。 (2)资料表明大菱鲆人工养殖温度常年在1518之间。学习小组假设:大菱鲆蛋白酶最适温度在1518间。他们设置15、16、17、18的实验温度,探究三种酶的最适温度。探究实验中以干酪素为底物,其化学本质是_。为了控制实验温度,装有酶和底物的试管应置于_中

53、以保持恒温。实验结果如图2,据此能否确认该假设成立?_。理由是:_。 (3)研究还发现大菱鲆消化道淀粉酶和脂肪酶含量少、活性低,所以人工养殖投放的饲料成分中要注意降低_和_的比例,以减少对海洋的污染。【答案】 (1). PH和酶的种类 (2). 幽门盲囊蛋白酶 (3). 蛋白质 (4). 水浴 (5). 不能 (6). 据图可知随着温度提高酶活性逐步升高,酶活性峰值未出现 (7). 淀粉 (8). 脂肪【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1中:胃蛋白酶、肠蛋白酶和幽门盲囊蛋白酶的最适pH依次是2、8、8,在各自的最适pH值下,幽门盲囊蛋白酶对应的酶活性值最大,催化效率最高。图2中:温度在

54、15-18间,胃蛋白酶、肠蛋白酶和幽门盲囊蛋白酶的活性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详解】(1)由图1可知,该探究实验的自变量有PH和酶的种类,因变量为催化效率。由图可知,在各自最适pH下,三种蛋白酶催化效率最高的是幽门盲囊蛋白酶。(2)本实验是探究三种蛋白酶的最适温度,根据酶的专一性,蛋白酶可催化蛋白质的水解,所以该实验中的底物干酪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为了控制实验温度,装有酶和底物的试管应置于水浴中以保持恒温。在最适温度之前酶的活性随温度提高逐步升高,超过最适温度之后酶的活性随温度提高逐步下降,而图中酶活性随温度提高逐步升高,酶活性峰值未出现,所以不能判断大菱鲆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在15-18间。

55、(3)大菱鲆消化道淀粉酶和脂肪酶含量少、活性低,如果饲料中含有大量的淀粉和脂肪就不能被分解,就会直接排放到海洋里,使得海洋里的有机质增加,从而造成海洋的污染,因此饵料中淀粉、脂肪的含量也应要少。【点睛】本题考查了学生的实验和探究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酶的特性以及设计实验的原则。32.如图甲表示渗透装置吸水示意图,其中a表示外界溶液,b表示漏斗内溶液,图乙表示图甲中液面上升的高度与时间的关系,图丙表示成熟植物细胞在某外界溶液中的一种状态(此时细胞有活性)。请回答: (1)由图甲漏斗液面上升可知,实验初始时c两侧浓度大小是a_b。由图乙可知漏斗中溶液吸水速率在_,最终液面不再上升,当液面不再上升时

56、,c两侧浓度大小是a_b。(2)图丙中相当于图甲中c结构的是_(填序号),结构中充满的液体是_。此时细胞液的浓度与外界溶液的浓度大小关系是_。A.细胞液外界溶液 B.细胞液外界溶液 C.细胞液外界溶液 D.都有可能(3)把一个已经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浸入低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发现细胞液泡体积也在增大。当液泡体积不再增大时,细胞液浓度是否一定和外界溶液浓度相等?_为什么?_。(4)在光照明亮的实验室里,如果用白色洋葱表皮细胞做质壁分离实验。在显微镜视野中能清晰看到细胞壁,但看不清楚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为便于判断,此时应_。 A改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B改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C改用平面反光镜,

57、放大光圈 D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答案】 (1). 小于 (2). 下降 (3). 小于 (4). (5). 外界溶液 (6). D (7). 不一定 (8). 细胞液浓度可能大于外界溶液,但细胞膜已经紧贴细胞壁无法继续吸水 (9). D【解析】【分析】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液泡逐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即发生了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液泡逐渐变大,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即发生了

58、质壁分离复原。【详解】(1)据图甲分析,漏斗液面上升,由于水分是从低浓度溶液流向高浓度溶液,故a小于b。据图乙曲线分析,漏斗液面上升高度随时间推移越来越小,故漏斗中溶液吸水的速率在下降。当液面不再上升时,半透膜两侧压力相等,渗透作用平衡,但是a的浓度仍然小于b。(2)细胞的原生质层(细胞膜、细胞质、液泡膜)相当半透膜。结构是细胞壁和原生质层的空隙,由于细胞壁为全透性,所以处充满外界溶液。由于该细胞原生质层和细胞壁分离,可能处于质壁分离状态或者复原状态,也可能处于平衡状态,所以此时细胞液的浓度与外界溶液的浓度大小关系有3种可能,即D正确,ABC错误。(3)因为细胞壁对原生质层有支持和保护的作用,故细胞不会无限吸水,液泡体积不会一直增大,这时细胞液浓度不一定和外界溶液的浓度相等,可能相等,也可能大于外界溶液。(4)在光照明亮的实验室里,用白色洋葱表皮细胞做质壁分离实验。在显微镜视野中能清晰看到细胞壁,但看不清楚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原因是颜色浅。因此为便于判断,此时应调暗视野,即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即D正确,ABC错误。【点睛】本题综合考查渗透作用及质壁分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识图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具备设计简单生物学实验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