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三中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同步练习: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39898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三中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同步练习: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三中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同步练习: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三中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同步练习: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三中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同步练习: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三中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同步练习: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三中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同步练习: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第I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1明初中央“设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相上下),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这一做法的实质是A罢设丞相,缓和君臣矛盾B各机构平等,避免权力集中C各机构相互制约强化君主专制D各部权责明确,提高了效率2“胡惟庸(明初的丞相)绝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朱元璋要毁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那个庞然大物”是指A内阁制度 B宰相制度C宦官集团 D地方政府3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播出之后,人们认识了清朝官吏刘墉。但是,有历史学家认为这个电视剧的剧名明显

2、犯了错误。根据所学知识,请你推断历史学家最有可能的理由是A刘墉不是驼背,所以不能称为“刘罗锅”B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称“宰相”会误导观众C刘墉既不是驼背,也不是宰相,所以剧名错误D他并无确切理由,只不过是哗众取宠4“凡京奏,禁中称文书,必发阁臣票拟。阁票用本、纸、小帖、墨字,内照票拟,或皇上御笔,或宦官代书,具即在文书上面用朱字。阁票如有未合上意,上加笔削或发下改票,阁臣随即封上,间有执正强争,也多曲折。”材料所述制度确立于A唐朝 B北宋 C明朝 D清朝5某历史著作中有这样的叙述:“在万历的祖父嘉靖皇帝以前,大学士为三至六人,皇帝可能对其中一人咨询较频繁,但从名义上说,他和另外的几位大学士仍处

3、于平等的地位。这以后的情况发生了变化,张居正名为首辅或称元辅,其他大学士的任命则出于他的推荐”文中所指的制度或机构是A元代行省制 B唐代三省六部制C明代内阁制 D清代军机处6史载:明朝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皇帝不满内阁意见发回重拟时,如果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对上述理解正确的是明朝A.君主专制较前代有所弱化B.政治体制初露民主迹象C.内阁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 D.内阁大臣掌握了决策权7中国古代实行君主集权于上、行政体制分权于下的权力制衡体制,它包含两种专制模式,一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二是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下列选项

4、包含有这两种专制模式的是A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宋朝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B汉武帝“中外朝制度”;清朝设军机处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ComC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明朝设置内阁制D明朝设置内阁制;清朝设军机处8黄宗義在评价内阁制度时说:“或谓后之入阁办事,无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实也。曰:不然。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吾以谓宰相之实,今之宫奴也。”由此可知A内阁提高了行政效率B内阁成员可参与中央决策C黄宗義肯定内阁制度D内阁制度强化了专制皇权9明朝后期内阁首辅叶向高说:“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

5、,皆上窃君之威重,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内阁阁臣可以充任宰相B内阁阁臣不能参预军国大事C内阁不是法定中央决策机构D内阁旨在制约皇帝权力10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其侍从顾问;康熙帝设南书房,挑选翰林院学士任职,参与机务。从中可以看出A.明清饱学之士享有政治特权B.明太祖和康熙帝面临统治危机C.明清皇帝推行重视文人政策D.二者都是强化专制皇权的产物11廷寄,或传谕,均为由军机处直接寄发给有关官员的寄信谕旨。因其寄自内廷(不经由内阁),故称廷寄。“廷寄”的出现主要是为了A提高行政效率 B强化皇权C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D完善中央机构12“(本朝)惟军机处恭拟上谕为至要。诰

6、诫臣工,指授方略,查核政事,责问刑罚之不当者,谓之寄信。寄信密封交兵部用马递,或三百里,或四五六百,或至八百里以行。其内外臣工所奏事经军机大臣定议,取旨密封,递送亦如之。”这主要说明清代军机处A由满汉高级官员组成 B是制约君权的重要机构C有权裁决国家军政大事 D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第II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评卷人得分二、综合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不亡何待!摘自贞观政要政体材料二 自秦始皇置丞相,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

7、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摘自明史记事本末(1)据材料一、二,指出唐太宗和明太祖对丞相作用的看法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他们的不同做法。(2)综合上述材料,比较唐朝、明朝两个时期皇权与相权关系的异同。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新唐书载:“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之职也。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而不居其职,其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唐朝三省六部制材料二 朱元璋在总结元亡时说:“主荒臣专,威服下移,由是法度不行,人心涣散,遂至天下乱。”明史材料三

8、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值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赵翼檐曝杂记(1)根据材料一,说明尚书省的主要职权。(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明太祖为吸取元朝灭亡教训而采取的相应措施。(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军机处设立的直接原因。(4)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明、清三朝中央机构演变的趋势。参考答案1C【解析】题干中“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相上下)”反映了各机构相互制约,其结果是强化了君主专制。故选C项。废丞相与材料所涉及现象不符,而

9、且废丞相是具体措施,并非实质,不选A项。各机构平等的说法没有依据,不选B项。“彼此颉颃”说明效率并不高,不选D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内阁制2B【解析】胡惟庸曾担任朱元璋的左丞相,后来朱元璋借口胡惟庸谋反将其诛杀,并废除了丞相制度,由皇帝直接统率六部。所以朱元璋要毁灭的不仅仅是胡惟庸,而是威胁皇权的宰相制度,因此选B项,不选ACD三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废丞相,权分六部3B【解析】明太祖加强皇权,借胡惟庸擅权一案废除丞相。宰相制度的废除,标志着君主专制统治进一步加强。因此清朝不可能设置宰相。故选B项,不选D项。史书记载嘉庆皇帝称呼刘墉为

10、刘驼子,当时刘墉已经80岁驼背也属正常,不选AC两项。【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宰相制度的废除4C【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阁臣票拟”“内照票拟”可知,材料所述的是内阁工作情况。根据所学可知,内阁确立于明朝。故选C项,不选ABD三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内阁制5C【解析】由题目中的信息“万历(皇帝)”、“嘉靖皇帝”、“大学士”、“首辅”即可知此制度应为明代的内阁制。故应选C项,不选ABD三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内阁制6C【解析】材料中明朝内阁拒绝草拟、重拟的情况说明明代内阁尽管没有最终的决策权,但也能参与重大行政事务

11、的决策和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所以答案选C项,不选D项。从历史发展过程角度分析,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加强,AB两项说法错误。【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内阁7C【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它包含两种专制模式,一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二是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分析选项: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实行集体宰相制度;明朝设置内阁制,内阁不是正式行政机构,辅助皇帝。综上,故正确答案选C项。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宋朝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只涉及集体宰相制度,不选A项。汉武帝“中外朝制度”、清朝设军机处只涉及另设机构以分权,不选

12、B项。明初开始已废除宰相制度,不选D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三省六部制、内阁制ks5uks5uKs5u8D【解析】黄宗羲依据内阁仅做“批答”认为,内阁成员是“宫奴”。这反映出内阁制度强化了专制皇权,故选D项。黄宗義不是肯定而是批判内阁制度,内阁成员不可参与中央决策,而且内阁提高行政效率的说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不选ABC三项。ks5uks5uks5uKS5U【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内阁制9C【解析】由材料关键信息“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可知,其仅是皇帝的顾问,并非法定的中央决策机构,故选C项,不选D项。明初已废除宰相

13、制度,不选A项。而B项的“不能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属于对材料的片面理解,内阁可以参与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但没有决策权。【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内阁制10D【解析】明太祖废除丞相是为加强皇权,但政务庞杂,难以独自应对,故设置殿阁大学士;而康熙帝设置南书房主要是为了削弱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强化皇权。因此选D项。ABC三项明显错误,不选。【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内阁制、南书房11B【解析】根据材料“寄寄,或传谕,均为由军机处直接寄发给有关官员的寄信谕旨”可知,军机处的设置有利于强化皇权。所以选B项,不选ACD三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

14、专制制度的加强军机处12D【解析】本题考查军机处。题干描述的是军机处的运行方式,由材料“寄信密封交兵部用马递”“取旨密封,递送亦如之”等可以看出军机处行政效率高且保密性强,故选D项;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军机处只是“跪受笔录”,是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的标志,故不选ABD三项。【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军机处【答案】(1)看法与做法:唐太宗认为设置宰相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可避免因君主决策失误而亡国。做法:宰相等先集体议政,皇帝最后决断。明太祖认为设置宰相是政治动乱的根源,应集权于皇帝一身。做法:废除丞相,中央各部门分理政务,互不统属,皇帝总揽大权。(2)相同:最高决策权都

15、在皇帝手中,相权的存废或调整都服从于皇权。不同:唐太宗把皇权和相权协调起来,注意发挥宰相的参政辅佐作用;明太祖把君主专制与宰相制相对立,从制度上取消相权,以保证皇权的绝对权威。【解析】(1)由材料“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不亡何待”等关键信息可知,唐太宗认为设置宰相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可避免因君主决策失误而亡国。做法:宰相等先集体议政,皇帝最后决断。由材料“自秦始皇置丞相,旋踵而亡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事皆朝廷总之”等关键信息可知,明太祖认为设置宰相是政治动乱的根源,应集权于皇帝一身。做法:废除丞相,中央各部门分理政务,皇帝总揽大权。(2)本题实际上

16、考查的是皇权与相权这一对矛盾的在唐朝和明朝的发展情况。即唐朝、明朝两个时期皇权与相权关系是相同:最高决策权都在皇帝手中,相权的存废或或调整都服从于皇权。不同:唐太宗把皇权和相权协调起来,注意发挥宰相的参政辅佐作用;明太祖把君主专制与宰相制相对立,从制度上取消相权,以保证皇权的绝对权威。【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三省六部制、宰相制度的废除14(1)职权:尚书省为行政中枢,下设吏、礼、兵、刑、户、工六部,分别负责贯彻各种政令,处理日常事务。(2)措施: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亲自掌管六部,直接管理国家大事。(3)直接原因:为筹划西北紧急军务,要求严守机密。

17、(4)趋势:相权削弱,皇权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并逐步达到顶峰。【解析】(1)“职权”主要是结合示意图和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尚书省为行政中枢,下设吏、礼、兵、刑、户、工六部,分别负责贯彻各种政令,处理日常事务。(2)根据材料“主荒臣专,威服下移,由是法度不行,人心涣散,遂至天下乱。”并结合所学知识朱元璋为此采取的措施主要有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亲自掌管六部,直接管理国家大事等。(3)根据材料“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值者多虑漏泄事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设立军机处的直接原因是筹划西北紧急军务,要求严守机密。(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明、清三朝中央机构演变的趋势是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并逐步达到顶峰。【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三省六部制、内阁制、军机处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