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课件:第六单元 家国天下 原君(节选).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39732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课件:第六单元 家国天下 原君(节选).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课件:第六单元 家国天下 原君(节选).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课件:第六单元 家国天下 原君(节选).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课件:第六单元 家国天下 原君(节选).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课件:第六单元 家国天下 原君(节选).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课件:第六单元 家国天下 原君(节选).ppt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课件:第六单元 家国天下 原君(节选).ppt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课件:第六单元 家国天下 原君(节选).ppt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课件:第六单元 家国天下 原君(节选).ppt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课件:第六单元 家国天下 原君(节选).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课件:第六单元 家国天下 原君(节选).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课件:第六单元 家国天下 原君(节选).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课件:第六单元 家国天下 原君(节选).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六单元 家国天下原君(节选)文本精研一、多维探究激活你的思维 1文章第一段围绕什么问题展开?作者这样安排材料有什么作用?_ 提示:文章题目为“原君”,第一段则从本源上考察君主的产生。首先确立了一个前提:“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人各自私”“人各自利”,就需要有人处理一些公共的事情,凝聚天下人心,执掌正义公平,君主正是在这种情形下应运而生的,那么这种顺应时势而生的君主的天然职责就在于为天下人兴利除害。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职责,所以做君主理应是很辛苦的,因此,古人对于君主,有经过思量而不愿意就位的,有就了位而又放弃的,有起初不肯就位可到底推辞不掉而奋力承担的。这是古人对于君位的态度。

2、作者之所以在文章第一段谈论这些问题,是为下面叙述后世君主的做法作铺垫,与后文形成了对比。2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得出这个观点的?_ 提示:文章的中心论点是“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文章在阐明君主产生的原因和应有的作用后,指出“后之为人君”对待君位的观点态度与古人截然相反:他们以为天下的权和利“尽归于己”,他们“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他们“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接着进一步指出,由这种价值观决定了他的行为必然是残暴的:“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奉我”“一人之产业”,并“视为当然”。进而得出本文的中心论点:“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3、3原君作为一篇声讨封建帝王专制独裁统治的檄文,它给人们哪些有益的启示?_ 提示:在原君篇中,黄宗羲首先提出“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这个天赋人权的命题,即每个人有争生存求幸福的权利,而这个人权却被君主剥夺了。那些君主“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君主个人把天下当成了私产,将“天下为主,君为客”颠倒成“以君为主,天下为客”。他揭露了君主“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的罪恶。从秦始皇到康乾盛世,黄宗羲第一个这么深刻地揭露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之罪恶,喊出了“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的口号,第一个把皇帝当作“寇雠”“独夫”,这对以后的辛亥革命推

4、翻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二、审美鉴赏培养你的情趣 明夷待访录原君中,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振聋发聩。黄宗羲也因此被誉为“中国的卢梭”,其思想在近代中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有着自己的历史渊源。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可以视作黄宗羲这一思想的直接渊源。而稍后荀子所提出的“君者,舟也;庶人,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是对君民关系的形象化的描述。到黄宗羲这里,对这些传统观点作了进一步的发展,明确了“君”“民”两者之间的根本与衍生、主要与次要的关系,而不再是使用“贵”“轻”这类性质模糊的形容词,也不再使 用表面形象,而是用具

5、有一定逻辑性的、定性明确的词汇确定了两者之间不容颠倒的关系。这一贡献是传统儒家“君”“民”思想所未能够达到的高度,突破了传统儒家思想阐述问题流于经验主义、缺乏逻辑思辨的缺陷。从这点来说,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源于传统儒家思想,但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对传统儒家思想进行了大胆的发展,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颠覆了传统的君主观。具体分析一下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可以看出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意涵。首先,在“君”“民”的相互关系中通过对“主”“客”的相对界定承认了两者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同时也有利益的对立。他用“主”“客”来界定两者之间事实上的矛盾。其次,“天下为主”强调了“天

6、下”是根本,天下之人的利益是优先的,但因其数量巨大无法同时行使其权力而不发生冲突,因而需要找出能代表其利益的执行者,具体表现为君的存在。相互关系中“天下之民”居于无可置疑的主动地位,其利益是不可侵犯的。再次,“君为客”强调“君”居于次要地位,君是在保障民的利益这个前提下产生的。相互关系中“君”既然居于从动地位,那么假如君权被不当使用以致侵夺了天下之民的利益,也即君、民之间的地位本末倒置的话,根据君“客”、民“主”的原则,也就意味着“天下之民”有权依据自己的利益去更换“君”,以更好地代表自己的利益。最后,既然君为“客”,那么就意味着君的存在目的要围绕着天下之民这个“主”而展开,也就是说君是为天下之民服务的,其存在的依据与最终目的都是天下之民的利益。因而在明夷待访录原君中,黄宗羲指出“凡君之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一语道破了君的真实地位和应然目的。依据“天下为主,君为客”的原则,黄宗羲对社会现实中君权的滥用做了极为严厉的批判;根据“天下为主,君为客”的前提,推出“立君为天下”的结论;以“天下为主,君为客”为前提,黄宗羲描绘了“天下之法”的宏伟蓝图,强烈反对当时社会现实中被他视为“一家之法”的法律。其思想的深度和可延伸度都是传统的思想所不能达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