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2高二历史教案:第二讲商鞅变法岳麓版选修一.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39291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2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高二历史教案:第二讲商鞅变法岳麓版选修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2高二历史教案:第二讲商鞅变法岳麓版选修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2高二历史教案:第二讲商鞅变法岳麓版选修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2高二历史教案:第二讲商鞅变法岳麓版选修一.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2高二历史教案:第二讲商鞅变法岳麓版选修一.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2012高二历史教案:第二讲商鞅变法岳麓版选修一.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2012高二历史教案:第二讲商鞅变法岳麓版选修一.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2012高二历史教案:第二讲商鞅变法岳麓版选修一.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2012高二历史教案:第二讲商鞅变法岳麓版选修一.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2012高二历史教案:第二讲商鞅变法岳麓版选修一.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商鞅变法课标要求: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理解商鞅变法的必然性和积极意义,知道商鞅变法的措施。通过对商鞅变法前的争论,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改革活动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运用了解理解见解三步法引导学生梳理教材,加深对商鞅变法认识,并通过历史小话剧引导学生分析商鞅变法在秦国取得成功的原因,运用讨论法,情景教学法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体会商鞅变法的过程和意义,使学生认识到任何观念、

2、制度、政策都要随时代的发展而改革,树立与时俱进的观念,并适时对学生进行不畏困难、追求真理、进取创新等良好品格的教育。重点难点与难点: 1.掌握商鞅变法的背景、必要性及商鞅在军事方面、经济方面和政治方面采取的措施。2.认识商鞅变法对秦国乃至整个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授课时间:2课时。新课导入: 出示春秋战国形势图,这是我们熟悉的战国七雄,战国也是由于它们之间连年不断的战争而得名,在这些连年战争中,最终一个国家脱颖而出,完成了统一,这就秦国, 那么为什么最后是由秦国来完成了统一,谁为秦国的强大立下了汗马功劳?(生答:商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商鞅到底做了些什么促成了秦国的强大。教学主体:一、变法

3、大背景:社会转型与各国的应对(一)社会转型的具体表现商鞅变法的社会背景1.政治方面:(1)周王室衰微,诸侯势力逐渐强大;(2)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2.经济方面:(1)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产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改革变法的根本原因。(2)新兴地主阶层日益壮大。3.军事方面:日益激烈的争霸战争需要富国强兵。霸天下的欲望是改革变法的直接动力。4.思想方面:法家学说成为改革变法的思想理论武器。(二)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商鞅变法的实践准备1.管仲改革(春秋时期):(1)管仲其人:管仲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在经济、政治、军事等许多领域都有卓著的建树。齐桓公即位后,经鲍叔牙推荐,用管仲为相,被尊

4、称为“仲父”。管仲从政40多年,其生平事迹和思想言论主要记载于左传、国语、史记等。他一面强调“法治”,一面肯定道德教化,重“礼”“法”和发展经济。在齐国实行政治经济改革,从而使齐国国力大振,使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霸主。管仲也被后人誉为名相。(2)变法内容:“相地而衰征”(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土地好坏、产量征收实物税)知识链接:鲁国“初税亩”: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私田大增使得占有者十分富裕,而靠公田赋税的诸侯收入却日益减少。(3)变法特点:主要针对在经济基础方面,没有触及到上层建筑,维护奴隶制统治。(4)变法影响:对齐国:增加了财政收入,使齐国在争霸中率先成为中原霸主。对其他诸侯国:起

5、了榜样作用2.魏文侯变法(战国时期):(1)李悝变法:李悝,战国时魏国人,著名政治家,法家代表人物。李悝在魏国的变法,政治方面选贤任能,赏罚分明;强调法治,制定法经;在经济上提出了“尽地力”的农业政策,在当时对其他各国震动很大,引发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轰轰烈烈的全国性变法,为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铺平了道路。(2)吴起变法:吴起,卫人,少时“家累千金”,后破产求仕。曾和李悝一起辅佐魏文侯,进行军事改革,创建军队“武卒”,使魏成为战国首强。魏文侯死,吴起因受人谗害,被迫去楚。楚悼王素闻吴起贤能,任他为相,主持变法事宜。他以财政促军政,废除分封制和世卿世禄制度,开发了边远地区,使楚国国力大振,但也受

6、到失利贵戚的强烈反对,悼王死后,宗室大臣射杀吴起,变法因此夭折。吴起变法对数十年后的商鞅变法有重要的影响。 (3)变法特点:改革由经济基础逐渐转移到上层建筑,维护地主阶级统治。(在春秋改革的基础上进行,又更加彻底。根本任务变为政治上废除世卿世禄制。)(4)变法影响:对魏国:有效打击了旧制度,增强了国力,使魏国迅速崛起;对其他诸侯国:开启了战国大变法运动的序幕;对历史进程:促进了社会的转型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综合探究:这些改革家们分别是哪些思想派别的代表?体现了他们的什么思想主张?管仲、李悝法家的代表。体现了他们反对保守的复古思想,主张锐意改革。他们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一切的法律和制度都

7、要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既不能复古倒退,也不能因循守旧。吴起法家、兵家的代表。体现了他们强调国家和军队内部协调统一;军队必须严格执行命令;重视军队的素质和作战技能。二、变法小背景变法前夕秦国的落后1.商鞅变法的必要性:战国初期,秦国无论在经济、政治上,还是在文化上都落后于其他六国。要改变这种局面,只有变法才是出路。探究思考;秦国的落后表现在哪些方面?(1)经济:十分落后,秦国西部大部分土地没有得到开发,农业生产远不如东方六国。 (2)政治:秦国地位低下。诸侯叫它“西戌”, 把它看作野蛮民族,瞧不起它,很少跟它来往,还不时派兵侵夺它的土地。 (3)文化:秦国思想文化相当落后,诸子百家无一秦国人。社

8、会风俗野蛮落后,甚至还发生人殉的事。2.商鞅变法的可能性: 推行变法的有利条件(1)从地图上看,秦国偏处西部一隅,免受六国干扰。安定环境(2)春秋战国各国变法为秦国提供一定的经验教训。借鉴榜样(3)公元前362年秦孝公继位,决心变法图强,下求贤令,广纳贤士。领导力量(4)商鞅从魏国来到秦国。优秀人才探究思考:秦孝公继位后是如何立志强国的?秦孝公继位,决心变法图强,下求贤令,广纳贤士。商鞅从魏国来到秦国。探究思考:商鞅入秦后做了哪些变法准备?进取精神: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念;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思想准备:携带法经,理论指导实践。舌战群儒:“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商鞅),立信于民:“自

9、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王安石咏商鞅诗)三、商鞅变法过程及内容阅读思考:商鞅变法经历了几次,分别什么时候?主要措施是什么?1.时间:二次:前356年,前350年2.目的:实现富国强兵。3.变法内容:以发展农业和厉行“法治”为中心(1)军事方面(强军力,保兵源):实行什伍制度: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的单位进行编制,这就使的秦国在争霸战争中的兵源得到保证,(“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奖励军功,军功授爵:废除奴隶主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授与爵位。这样,新法把官爵与军功结合起来,增强了士兵作战的勇气,大大提高了军队战斗(2)经济方面(保财政,增国力):废井田

10、,开阡陌:“为田开阡陌封疆”,承认私人占有土地的合法性,允许自由买卖土地。这就承认了土地私有权,推动了地主制经济的发展。奖励耕织,重农抑商:为稳定国家财政,增强国家实力提供了保证;免除徭役以奖励耕织的办法,提高人们生产积极性,直至秦汉仍继续沿用。(3)政治方面(加强中央集权):行政制度上,推广县制,把秦国划为41个县,各县设有令和丞,由国君任免,使从地方到中央的政治、经济、军事权力集中于国君一人,强化了中央集权;法律制度上,实行连坐制,五人为伍,一人逃跑,其余四人受罚。不仅实行于乡里,还实行于军队之中,这就加强管理和控制,切实有效地行使政府权力。并且秦实行轻罪重罚原则,强化法律意识,保证变法的

11、彻底执行,只是措施过于严苛。在经济政策上,在秦国范围内颁布标准器、统一度量衡,是在经济领域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举措。思想文化方面:焚烧“六虱”之书,“燔诗书而明法令”这与后来秦始皇焚书坑儒实示上与商鞅一脉相承,都是为了加强思想文化统治。(4)社会风俗方面:塞私门之请,移风易俗。四、变法成效后果阅读思考:变法取得怎样成果?试举例说明。1.富国强兵,力量壮大直接成果变法革除了旧的弊端,实行了新政。增强了国力,壮大了军事力量,稳定了统治秩序,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2.社会转型,飞跃发展长远影响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沉重地打击了旧势力, 使新兴地主阶级取得政治胜利。不仅推动了秦国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

12、,而且推动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转型,为秦始皇建立大一统帝国奠定了基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后世有人说:“百代犹得秦政法”。五、变法反思商鞅虽死,秦法未亡探究思考:你如何认识关于商鞅变法的几个实质性问题?1.商鞅变法取得巨大成果的原因?(1)顺应了历史潮流。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是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商鞅变法顺应之。(2)商鞅的正确决策,推行新法的坚强决心。商鞅同守旧派贵族的论战,扫除了变法的思想障碍;他取信于民,执法如山,不惧权贵。(3)秦孝公的大力支持。(4)变法的内容已经深入人心。即便是商鞅遇害,“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5)两次变法,时间充裕,计划周密,贯彻有力。2.商鞅变法

13、的特点?(1)变法核心内容为农战和法治。(2)变法地位:战国时期实行最彻底、对旧贵族打击最严重、变法措施最全面、为期最长影响最深远的改革。变法是促成社会转型的直接原因。(3)变法手段:变法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增加政府收入,富国强兵。(4)变法性质: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建立了新型地主阶级需要的社会秩序。3.商鞅变法的局限性?(1)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2)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的剥削和压迫。(3)变法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4.商鞅命运结局的启示?商鞅受旧势力的报复,车裂而死。(1)商鞅虽死,秦法未亡,变法的内容已经深入人心。即便是商鞅遇害,“秦妇人婴儿皆

14、言商君之法”。 所以后世有人说:“百代犹得秦政法”。(2)变革是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变革能推动社会的发展;变革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3)变革是利益的再分配,必然会受到既得利益者的阻挠;变革是不会一帆风顺的;变革需要自我牺牲的精神。备课参考资料:商鞅见秦孝公第一次见面,商鞅大谈帝道,帝指中国历史上的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讲他们的治国之道。讲了半天,秦孝公听得昏昏欲睡。商鞅走后,秦孝公就把景监叫过来,臭骂一顿,然后给商鞅下了一个结论,两个字:妄人,就是只会说大话的人,所以第一次见面没谈成。隔了几天,第二次见面,这一次商鞅给秦孝公谈的是王道。所谓王道就是夏禹,商汤,文、武周公的治国之道,

15、秦孝公还是没听进去。第三次见面,讲霸道,就是春秋五霸的称霸之道,秦孝公听得比较兴奋,但还没有完全听进去。第四次,讲的是强国之道,秦孝公听傻了,先秦时期人们坐的姿势就像我们今天跪的姿势一样,秦孝公听着听着,不自觉就把他坐的垫子往前挪,靠近了商鞅。秦孝公求贤令秦孝公的求贤令:“昔我缪公自歧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后世开业,甚光美。会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献公即位,镇抚边境,徒治栎阳,且欲东伐,复缪公之故地,修缪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

16、吾且尊官,与之分土。”课中及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3课课中思考题1.想一想,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周王室衰微,诸侯势力逐渐强大起来,几个诸侯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讨伐壮大自身。2.在井田制下,人们是怎样处理公田与私田关系的?公田是土地国有制,私田耕种者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人们一起在公田中劳作,先干完公田中的事情。3.这是管仲赋税改革后齐国出现的劳作情景。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由于齐国管仲进行了相地而衰征的改革,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实有数目征税,这一规定符合生产力发展水平,提高了人们劳动的积极性。课后习题解答解析与探究提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春秋战国时期,权力下移,“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17、“礼乐征伐自大夫出”,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分封制趋于瓦解。变化:当时的社会处在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形成的大变革时期。意义:有利于新兴地主参与政权,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自我测评解答:1.转型:面临着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社会。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和大发展时期。经济上,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新的阶级关系产生。政治上,王室衰微,大国争霸,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士大夫开始夺权,并且掌握了政权。目的:他们变法的主要目的是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2.战国时期各国变法运动有效地打击了旧制度,增强了国力,使国家迅速崛起,在当时的诸侯

18、争霸战争中处于优势。与春秋时期相比,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由奴隶制国家转变成了封建性质的国家。第4课 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课中思考题1.南门徙木的举措起了什么作用?商鞅通过南门取信于民,保证了变法的顺利执行。2.这是战国策韩策一中记载的当时的人对秦国军队的评论,你认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秦国商鞅中明确规定奖励军攻。按军攻授官爵,这样增强了救死扶伤的勇气,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课后习题解答阅读与思考:“轻罪重刑”,以强化人民的法律意识,保证变法的彻底执行,只是措施过于严苛。解析与探究提示:商鞅变法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这一切激发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使秦国农业生产发展,实力增强,成为战

19、国时期最强大的诸侯国,为秦国统一奠定了基础。自我测评解答:1.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1)经济方面: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统一度量衡。(2)政治和军事方面: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严格户藉管理制度,制定连坐法;普通推行县制;制定秦律,“燔诗书而明令”。历史意义:(1)经济上,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度,为秦国农业生产带来了生机;(2)政治上,使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3)军事上,极大地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秦国在对外战争中掌握了主动权。(4)总之,变法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 2、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这是根本原因。商鞅的个人作用:商鞅敢于同旧的势力作斗争。本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的指导思想,提出了符合秦国实际的改革措施;变法过程中,又不畏强权,严惩了一些旧贵族,从而确保了新法的推行。法律一经制定就坚决实施秦孝公重用支持商鞅变法,这是重要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