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碗 花 糕课文导读 走近作者王充闾,男,汉族,笔名汪聪,现代作家。1935年生于盘山。毕业于沈阳师范学院中文系,后做中学教师、新闻记者、副刊编辑。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进行文学创作,1966年初进入营口市委机关,虽中道从政,而业余创作仍在进行。1980年后调到省委工作,曾任辽宁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任南开大学客座教授,兼任辽宁大学、沈阳师范学院、辽宁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国家一级作家。现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辽宁作课文导读家协会主席。曾获鲁迅文学奖、冰心散文奖、辽宁文学奖等多种奖项。出版有散文随笔集柳荫絮语人才诗话清风白水当代散文大系王充闾散文随笔选集
2、沧浪之水春宽梦窄中国当代散文精品文库王充闾散文面对历史的苍茫沧桑无语何处是归程淡写流年和诗词集鸿爪春泥,学术著作诗性智慧等。课文导读基础积累1字音识记 晨曦(x)剁好饺馅(xin)踵(zhn)事增华花翎(ln)擀(n)面皮发酵(jio)鸡雏(ch)趔趔(li)趄趄(qi)犄(j)角入殓(lin)殁(m)窆(bin)曷(h)2词语积累 敷陈演绎:铺陈发挥。踵事增华:继续以前的事业并更加发展。课文导读趔趔趄趄:身体歪斜,脚步不稳。发蒙:犯糊涂;弄不清楚。入殓:把死者放进棺材里。雍雍乐乐:和谐快乐。伤天害理:指做事残忍,灭绝人性。彼苍者天,曷其有极:引自诗经,意思是那茫茫无际的苍天啊,我的悲哀何时才
3、有尽头!探究与点拨 文本探究1文章表现了嫂嫂怎样的性格特点?请举例说说。提示:通过能做工序复杂的碗花糕,大年三十叫“我”借枕头,私下护“我”、教“我”,哥哥逝世了她不愿改嫁等事例,刻画了一个善良、朴实、机敏、幽默、快乐、勤劳能干、有孝心、有责任感的农村妇女的美好形象。探究与点拨2文似看山不喜平。文章语言虽然朴实感人,但情节却波澜起伏,试加以分析。提示:文章第一、二部分透露出一派和谐、自然、温馨的氛围,一家人其乐融融,享受天伦之乐。但第三部分人物命运在这里陡然转折,常年在外的哥哥因病逝世,嫂嫂的厄运来了,嫂嫂出于孝心不愿改嫁,父母又出于良心,劝嫂嫂改嫁,读罢叫人落泪。文章情节就是这样跌宕起伏,情
4、感就是这样悲喜交加,悲中又有安慰(父母的良心),让人潸然泪下。探究与点拨3文中的场面描写生动、传神,请从中选出一个你最喜欢的场面描写,和同学一起品读,并说说你喜欢这段场面描写的理由。提示:在碗花糕中,我们会读到许多与“情”有关的字眼。嫂嫂对“我”的喜爱之情,嫂嫂对公婆的孝顺之情,父亲对哥哥的愧疚之情,公婆对儿媳的疼爱之情无不跃然纸上,真的是一个“情”字了得!这些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都是同学们可选的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探究与点拨例如:“行人在外,再远也要赶回家过团圆年”写家里除夕的欢乐,一家人父慈子孝,兄友弟悌,这种欢乐和谐、自然、温馨。这些描写虽属细节,却自然流露出故乡的真善,心灵的真善,情感的
5、真善,亲人的真善这种温馨、朴素的人情美。4本文描述的对象是勤劳善良、可亲可敬的嫂嫂,可否将文题改为“嫂子颂”,为什么?提示:不可以,因为本文并非纯粹在赞颂嫂子。这篇散文以浅花瓷碗为物象贯穿全文。探究与点拨文中提到嫂嫂做“碗花糕”的事共有三次,第一次是嫂嫂说要“露一手”;第二次是“我”被大黄牛挑伤;还有一次就是嫂嫂在改嫁那天给“我”做了最后一次“碗花糕”,盛在浅花瓷碗里。嫂嫂走了,留下了浅花瓷碗,后来,“我”进了城,长期在外,再也难以见上嫂嫂一面了。一次,“我”回家探家,听母亲说,嫂嫂去世了。“我”感到万分地难过,万分地悲戚。“我”从她身上得到的太多太多,而“我”给予她的又实在太少太少了,作者深
6、感对不起这位母亲一般地爱“我”、怜“我”的高尚女性。探究与点拨(浅花瓷碗这一线索,这一物象,会引起读者也应该引起读者的关注,读者在关注嫂嫂命运的同时,也关注了浅花瓷碗的最后结局,作者在结尾处通过母亲的转述,委婉地道出了浅花瓷碗悲剧性的结局。“你走后,我和你父亲加倍地感到孤单,越发想念她了,想念过去那段一家团聚的日子。见物如见人。经常把碗端起来看看,可是,你父亲手哆嗦了,碗又太重”“就这样,我再也见不到我的嫂嫂,再也见不到那个浅花瓷碗了。”浅花瓷碗和嫂嫂美丽的笑靥,永远地从“我”的视线里消失了。读到此,令人心碎,作者与读者共同探究与点拨营造的精神家园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他无法整合,无法还原了。正
7、是由于这只浅花瓷碗盛满了真情,才使得作者的这篇散文达到了至善与大美之境,这些真情善意融合的自然美,人性美,是作者生命的原初体验,也是他苦苦追寻的精神家园的和谐美、静态美。随事而感,借物感怀的写作方法)探究与点拨 结构梳理第一部分营造出一种自然、温馨、和谐的氛围,一家人其乐融融,尽享天伦之乐。第二部分主要写了嫂嫂的笑,她如一位快乐天使,给家人带来快乐,突出了她的人性美,自然美。第三部分主要写嫂嫂在厄运的面前所表现出的人性美,体现了人间的真情,情感凄凉、感人,催人泪下。探究与点拨 主旨感悟碗花糕中描述了一位勤劳善良、可亲可敬的、憨憨的嫂子,集中体现了故乡的真善、亲人的真善、心灵的真善和情感的真善,
8、融合成一种自然纯朴的美。在当今物质世界得到了空前发展的时代,这种真善美应是我们的精神家园和归宿。主题思想:(1)追求人间的真善美嫂嫂的早年去世,使“我”感到万分难过,万分悲戚。“我”从她的身上得到的太多太多,而“我”给予她的实在太少太少了。作者深感对不起这位母亲一般地爱“我”、怜“我”的高尚女性。他在结尾处通过母亲的转述,委婉道出了浅花瓷碗悲剧性的结局。正是由于这只浅花探究与点拨瓷碗盛满了真情,才使得王充闾的这篇散文达到了至善与大美之境。这些真情善意融合的自然美,是作者生命的原始体验。王充闾在浅花瓷碗里盛装的真善美,也正是他苦苦追求的人生终极。(2)追寻美好的精神家园和心灵的归宿那就是和谐美、静态美、自然美、人性美。他把与嫂嫂的那段诚挚的感情像对朋友般娓娓道来,没有一丝遮掩,没有一点保留。王充闾完全是开放式的,面对读者他敞开了心扉。他把对嫂嫂的爱、对嫂嫂的敬全盘托出,毫不掩饰地表达“我”的真情。他不再怕人们走进他的生活,走进他的童年世界,写出了一种给人以亲近、质朴、纤尘未染之感的生活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