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导学案【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概况,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法家思想的特点。2.了解李悝变法和吴起变法。 3.了解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的概况。4.理解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各诸侯国改革变法之间的关系。5.探究各国变法的背景和秦国面临的历史机遇。二、学习重点: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历史背景。三、学习难点: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必然性。【自主学习】2.政治方面:封建生产关系形成变法是实现制度更替的有效途径(1) 的确立,进一步削弱了人身依附关系,引起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2)新的阶级力量产生:旧势力开始分化,有的没落,有的向 转变,出现 。3.军
2、事方面: 战争激烈变法能富国强兵,赢得军事胜利。4.文化方面 成为诸侯国变法的思想武器。民间办学兴盛,打破了“学在官府”的格局,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二、风起云涌的改革和变法1.春秋时期:齐国: _ 改革。 “ ”鲁 国: “ _ ” “ _ _ ”2.战国时期:(1)魏国_ _ 变法:尽地力之教,发展农业生产。推行 。制定 ,加强法制(2)楚国 _ 变法: 限制贵族权力,改变分封制.收回爵禄。 强令旧贵族迁居。裁减冗员,节余养兵和奖励军功。要求官员秉公执法。三、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1.秦穆公称霸西戎和秦献公改革。2.秦国历史机遇:有利条件:国君权力集中; 学说的传播;民风质朴 精神充斥。
3、机遇:三家分晋;士人追求建功立业。3.秦孝公重用 主持变法。【合作探究】试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分析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改革或变法高潮?【巩固提高】一、选择题1.春秋战国时期,为实现富国强兵,最早提出实行“尽地力之教”,推行“平籴法”的是( ) A.管仲改革 B.李悝改革 C.吴起变法 D.商鞅变法2.下列改革和变法运动,不属于封建地主阶级性质的是( )A.管仲改革 B.李悝变法 C.吴起变法 D.商鞅变法3. “相地而衰征”和“初税亩”这两种现象分别是出自于春秋时期的( )A.齐国和鲁国 B.魏国和鲁国C.鲁国和楚国 D.齐国和楚国4.“相地而衰征”和“初税亩”的实质是( )A.根据土地数量
4、的多少收税 B.按田质好坏征收赋税C.按公田数目向耕者收税 D.逐步承认土地私有5.春秋战国时期总的时代特征是( )A.生产力获得很大发展 B.战争频繁 C.文化繁荣 D.大动荡、大变革6.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变法,率先通过变法强盛起来的是( )A.商鞅变法秦国 B.管仲改革齐国C.李悝变法魏国 D.吴起变法楚国7.战国时期,最合乎社会发展需求,并成为各国变法改革思想武器的是(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8.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所反映的社会矛盾是( )A.奴隶和奴隶主的矛盾 B.农民和地主的矛盾 C.平民和奴隶主的矛盾 D.新兴地主和奴隶主贵族的矛盾9.春秋与战国时期改
5、革的不同之处主要是( )A.改革的内容 B.改革的方式C.改革的性质 D.改革的结果10.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根本原因是( )A、新兴地主阶级势力越来越大 B、相地而衰征和初税亩的实行C、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D、统治者增加国力进行争霸战争的需要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政不旅旧,则民不偷;无夺民时,则百姓富。” 国语 齐语材料二 “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贱则国贫。” 汉书 食货志材料三 “为楚悼王立法,卑减大臣之威重。罢无能,废无用。损不急之官,塞私门之请,一楚国之俗。” 史记 蔡泽列传请回答:(1)这三则材料分别反映的是哪三次重大改革?(2)材料二说明的是哪一项改革措施?(3)这三次改革有何共同的作用?反映了当时社会怎样的政治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