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自我小测一、选择题1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田连阡陌,为国家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A抑制土地兼并以缓和阶级矛盾B限制地主特权以减轻农民负担C纵容土地兼并以便于筹集军费D责令地主将兼并之财上缴国库2宋太祖开宝年间(968975年),北宋军队人数为三十七万八千,到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年),北宋军队猛增到一百二十五万九千人。军队的激增()增加了北宋政府的财政开支提高了北宋军队的战斗力有效地抵御了辽和西夏的进攻导致了冗兵局面的形成A B C D3宋史记载:“仁宗之世,契丹增币,夏国增赐,养兵西陲
2、,费累百万。”对该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北宋朝廷的财政负担逐渐加重B辽、西夏与宋朝的边境贸易增多C战争增多使北宋军队数量大增D宋仁宗已下定决心进行财政改革4据史书记载,宋军“终日嬉游廛市间,以鬻伎巧、绣画为业。衣服举措,不类军兵,习以成风,纵为骄惰”。下列相关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宋朝治军注重兵员的素质B宋朝军队的作风懒散C宋代存在严重的冗兵现象D宋代军队战斗力低下5庆历新政时,范仲淹要求严格“恩荫”制。宋代实施的“恩荫”制()是科举考试的重要科目是官僚阶层特权的体现是导致北宋“冗官”“冗费”的重要原因削弱了北宋政权的统治基础A B C D二、非选择题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真宗咸平四年,有司
3、言减天下冗吏十九万五千余人。所减者如此,未减者可知也刘晏(唐朝人)以一千二百万贯供中原之兵而有余,今以三千六百万贯供川陕一军而不足。赵翼廿二史札记材料二夷狄者,皮肤之患尚可知;盗贼者,心腹之疾深自忧。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三官壅于天下,民困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范仲淹答手诏条陈十事请完成:(1)根据材料一所述,你认为它反映了哪个朝代的什么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何在?(2)结合材料一所反映的问题,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三,你认为哪个更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实际?为什么?(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统治者是怎样“更张以救之”的?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养兵之费,在天下十居七八。张载集(宝元
4、以后)募兵益广,宗室蕃衍,吏员岁增。故用度不得不屈。(仁宗时)承平浸(渐)久,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重禁莫能止焉。今盗贼一年多如一年,一火(伙)强如一火,天下祸患,岂可不忧?欧阳文忠公全集材料二官壅于天下,民困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范仲淹答手诏条陈十事请完成:(1)据材料一,指出北宋中期朝廷面临的经济、政治危机。(2)材料二中的“夷狄骄盛,寇盗横炽”分别指什么?(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出现以上危机的原因是什么。为了挽救危局,范仲淹采取了哪些措施?参考答案1解析:题干材料表明北宋政府纵容土地兼并是为了筹集镇压“盗贼”和平息“边境扰动”的钱财,因此,C项
5、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答案:C2解析:军队数量的增加,并不代表战斗力的提高。在对辽和西夏的作战中,北宋军队胜少败多,就说明了其战斗力差。因此,的叙述都是错误的。答案:C3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题干材料。宋仁宗时期由于支付辽和西夏的“岁币”以及在西部边境驻扎军队造成国家财政开支越来越大。答案:A4解析:“鬻伎巧”“绣画”等不仅不能说明宋朝统治者注重兵员的素质,反而说明宋朝兵员不务正业,军纪败坏。答案:A5解析:“恩荫”制是科举之外入仕的一种途径,中高级文武官员的子弟、亲属及门客等享受此特权。通过“恩荫”,北宋政权培植了一大批官僚地主,扩大了其统治基础。因此,的叙述是不正确的。答案:C6参考答案:(1)北宋中期政府财政负担十分沉重。原因:一是政府不断扩充军队,增设官吏,军费和官俸开支越来越大;二是北宋还要给辽和西夏“岁币”。(2)材料三更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实际。官僚机构臃肿,百姓贫苦,辽和西夏的威胁,农民起义不断发生,这些都是北宋中期社会现实的反映。(3)北宋中期进行了“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等重大改革。7参考答案:(1)军费开支成为国家最重的负担;官吏增多加大财政危机;土地兼并导致阶级矛盾尖锐。(2)夷狄骄盛:辽、西夏对北宋进行战争;寇盗横炽:农民起义不断。(3)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造成的消极影响。措施:庆历新政。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