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四川省成都七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36516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60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四川省成都七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解析》四川省成都七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解析》四川省成都七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解析》四川省成都七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解析》四川省成都七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解析》四川省成都七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解析》四川省成都七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解析》四川省成都七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解析》四川省成都七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解析》四川省成都七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解析》四川省成都七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解析》四川省成都七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解析》四川省成都七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解析》四川省成都七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解析》四川省成都七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解析》四川省成都七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解析》四川省成都七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解析》四川省成都七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解析》四川省成都七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解析》四川省成都七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解析》四川省成都七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37页
《解析》四川省成都七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37页
《解析》四川省成都七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37页
《解析》四川省成都七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37页
《解析》四川省成都七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37页
《解析》四川省成都七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37页
《解析》四川省成都七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37页
《解析》四川省成都七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37页
《解析》四川省成都七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37页
《解析》四川省成都七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37页
《解析》四川省成都七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1页
第31页 / 共37页
《解析》四川省成都七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2页
第32页 / 共37页
《解析》四川省成都七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3页
第33页 / 共37页
《解析》四川省成都七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4页
第34页 / 共37页
《解析》四川省成都七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5页
第35页 / 共37页
《解析》四川省成都七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6页
第36页 / 共37页
《解析》四川省成都七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7页
第37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2015-2016学年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二(下)入学生物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80分) 1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A所有稳态调节都有反射弧的参与B所有的稳态都是相对的C所有稳态的形成都有内分泌腺参与D所有稳态的调节中枢都在大脑2人体发生花粉等过敏反应时,由于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A血浆量增加B组织液减少C组织液增加D淋巴减少3下列物质中不应该出现在内环境中的是()A神经递质B氨基酸C呼吸氧化酶D抗体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A温度B酶CpH值D渗透压5在反射活动中能够起分析综合作用的部分是()A传

2、出神经B传入神经C神经中枢D感受器6体温调节中枢和体温感觉中枢分别在()A大脑皮层,下丘脑B下丘脑,大脑皮层C下丘脑,下丘脑D大脑皮层,大脑皮层7兴奋的传导在体内只能是单向的,下列对这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突触小体中有突触小泡,小泡中有递质B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里,使另一神经元兴奋或抑制C递质都是蛋白质,只能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里D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给另一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8红细胞、淋巴细胞共同的内环境是()A血浆和组织液B血液和淋巴C组织液和淋巴D只有血浆9调节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系统不包括()A神经系统B内分泌系统C运动系统D免疫系统10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会引起内环境发生

3、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中暑是神经调节紊乱造成的,与体液调节无关B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的糖尿病也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衡C剧烈运动中,内环境的pH有下降趋势D佝偻病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衡有一定的关系11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可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是()A乙、丁B丙、己、戊C丙、己D丙、戊12如图是一个生态系统内各成分的相互关系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字母所代表的生态系统的成分中,e为三级消费者,f为分解者,可以用样方法测定b的种群密度B如果大量捕杀e,则d的数量变化是先增多后减少,之后趋于稳定C由于长期使用DDT,c类群产生了对DDT的抗药性,c类群抗药性增强的主要原因是变异的结果D进入c的能量一

4、部分通过c的呼吸作用被消耗,一部分传给f,约有10%-20%的能量传给d13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假如猫头鹰的食物有2/5来自于兔子,2/5来自于鼠,1/5来自于蛇,那么猫头鹰若增加20g体重,最少需要消费植物()A600gB900gC1600gD5600g14某生物学研究小组观察到某野外四个物种在一天中的平均活动时间(活动时间以%表示)根据下表中的信息,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休息时间与其他物种关系进食时间其他活动物种A20%15%追逐物种B55%吃种子E10%物种B20%25%被物种A追逐45%吃种子E10%物种C75%15%吃物种A10%物种D75%20%吃物种C5%A物种A、B之间存在竞

5、争关系B与物种A、B相比较,物种C、D一天中进食时间较短的原因可能是食物中含蛋白质、脂肪较多C该生态系统食物网中能量由C至D的传递效率一般为1020%D碳元素进入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主要是从A开始的15美国的生态学家HTOdum曾对佛罗里达州的银泉进行了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下表是调查结果表中的、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为分解者GP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的能量,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NP表示生物体储存着的能量(NP=GP-R),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单位:102千焦/m2年GPNPR15.912.8113.10771.27269.69501.580.880.340.54141.

6、2062.0779.13211.8519.26192.59A若该生态系统维持现在的能量输入、输出水平,则有机物的总量会增加B营养级GP的去向中,未被利用的能量有一部分残留在自身的粪便中C能量在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之间的传递效率约为11.3%D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渠道可能是16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模式图,1、2、3、4分别代表生态系统的不同成分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食物链中含有碳元素最多的营养级可能是B碳元素在、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C代表生产者,5可以代表化能合成作用D、中含有的有机物可以作为动力来促进碳元素在群落和环境之间循环17如图为碳循环示意图,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成

7、分,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碳在甲、乙、丙之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B甲中生物X可表示利用化学能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生产者C甲、乙、丙共同组成了生物群落D能量流动是伴随着物质循环而循环的18下列信息的传递中,与其他3种不属于同一类型的是()A小囊虫在发现榆、松寄生植物后,会发出聚集信息素,召唤同类来共同取食B榆树通过分泌一种化学物质,与栎树产生相互拮抗的现象C雄蚊能根据雌蚊飞行时所发出的低频声波而找到雌蚊D群居动物通过群体气味与其他群体相区别19野生扬子鳄种群的雌雄比例一般稳定在5:1左右,其性别由孵化时的温度所决定繁殖季节雄性扬子鳄发出“轰”的声音,雌性扬子鳄则根据声音大小选择巢穴位置当声音

8、大时,雌鳄选择将巢穴筑于山凹浓荫潮湿温度较低处,则产生较多的雌鳄以上事实说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A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B影响种群的繁衍,维持种群数量的稳定C维持正常生命活动,调节内环境的稳态D保护野生扬子鳄的最好措施是异地保护20下列叙述与如图所示模型不相符的是()A若x表示种群数量,则可以代表出生率或迁入率B若x表示捕食链中第二营养级的总能量,则代表第一营养级的总能量C若x表示大气中的碳元素,则可能代表光合作用D若x表示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则可能代表物种丰富度21种群是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下列有关种群的正确叙述是()A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同种生物所有成熟个体的总和

9、B一个呈“S”型增长种群中,种群增长速率在各阶段是不同的,在种群数量达K/2值时增长速率最大C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阶段D合理密植农作物时,其种群数量可以大于K值22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B水稻和青蛙是竞争关系C病毒V与青蛙是寄生关系D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关系23检测员将1mL水样稀释10倍后,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检测每毫升蓝藻的数量;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少许培养液使其自行渗入计数室,并用滤纸吸去多余液体已知每个计数室由2516=4

10、00个小格组成,容纳液体的总体积为0.1mm3现观察到图中该计数室所示a、b、c、d、e5个中格80个小格内共有蓝藻n个,则上述水样中约有蓝藻()个/mLA5105nB5108nC500nD50n24在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中,某小组设计的采集小动物的装置如图所示,正确的说法是()A利用土壤动物的趋光、趋湿的特性B图示装置为吸虫器,适于采集身体微小的土壤小动物C金属筛网可以用多层纱布代替,阻止小动物向下移动D广口瓶中可加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或放置湿棉花25下列是种群空间特征的叙述是()A具有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B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C水平方向上呈镶嵌分布D草场上蒲公英的随机

11、分布26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设置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32头,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0头,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10头若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N,则N=()头A30B32C64D9627下列有关生物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都属于次生演替B演替过程中由草本植物阶段渐变为灌木阶段,主要原因是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阳光C在群落的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是群落的演替D群落演替不一定能达到森林阶段28为防治农田鼠害,研究人员选择若干

12、大小相似、开放的大豆田,在边界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适宜高度的模拟树桩,为肉食性猛禽提供栖息场所设桩一段时间后,测得大豆田中田鼠种群密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大豆B猛禽与田鼠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关系C与曲线相比曲线所示环境中猛禽的密度更小Db点后田鼠种群密度大幅上升原因是株冠形成有利于躲避天敌且食物增加29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实验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A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B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时,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计数前没有震荡试管C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D调查某

13、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30棉蚜体型微小,能附着于棉花植株上生活繁殖,以吸取棉花植株的汁液为食因为其排泄物为含糖量很高的蜜露,这能吸引一种个体较小的黄蚁来取食而这种小黄蚁为了能与棉蚜长期合作,反过来常常帮棉蚜驱赶多种瓢虫天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这些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复杂,其中有捕食、寄生等B科研小组需用样方法对某棉田蚜虫的种群数量进行定期调查,用于构建数学模型C喷施农药后,会使棉蚜和瓢虫产生耐药性变异D通过保护棉蚜天敌的生存环境,能够调整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更多的流向对人类更有益的部分31下列关于激素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胚芽鞘背光侧比向光侧的生长素含量少B饥饿时正常人体内

14、胰高血糖素含量会增加C失水过多会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D适量赤霉素可增加芦苇的纤维长度32如图表示将玉米苗尖端分别置于不含生长素的相同的琼脂块上,并做不同的处理一段时间后,测定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含量,并分别用af表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若向光侧的生长素会被分解,则ab、cdB若生长素由向光侧移向背光侧,则c+d=e+f,且efC图甲中的玉米苗尖端向上直立生长,而图丁中的玉米苗尖端向左弯曲生长D图乙中的玉米苗尖端向左弯曲生长,其原因是背光侧的生长素多使细胞分裂较快33在现代农业生产中植物生长素已被广泛使用下列各项中与植物生长素应用无关的是()A培育无子番茄B棉花保蕾、保铃C延长种子寿命D促进

15、插枝生根34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生长受到抑制的现象,称为“顶端优势”下列现象中,与顶端优势现象中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相同的是()A茎的向光性B根的向地性C茎的背地性DA、B、C都相同35如表是不同浓度的油菜素水溶液对芹菜幼苗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表中浓度a至浓度e由低到高排列) 组别清水浓度a浓度b浓度c浓度d浓度e平均株高(cm)222838514232该实验结果说明油菜素对芹菜幼苗的作用是()A具有两重性B促进生长C促进发芽D促进生根36甲、乙、丙及NAA等植物激素或植物激素类似物的作用模式如图所示,图中“+”表示促进作用,“-”示抑制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乙之间具有拮抗作用B乙

16、、丙最可能代表赤霉素和生长素C用NAA形成的无子果实属于不可遗传变异D甲、乙、丙在细胞中大量合成后去调节生命活动37用月季作为实验材料进行NAA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验证实验中,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通过预实验可确定实验浓度梯度位于2ppm6ppm之间BNAA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4ppmC该实验处理枝条的方法有浸泡法和沾蘸法DNAA不属于植物激素38下列有关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的向性运动都可体现生长素作用的双重性B油菜在开花期遭遇大雨,影响了授粉,为预防减产,应在雨后及时喷洒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C植物顶端优势现象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

17、似物来浸泡插条的下端,必然导致插条的生根效果不同39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说法错误的是()A成熟的香蕉不易搬运和储存,所以蕉农在香蕉尚绿时及时采收,而果贩则适时用乙烯处理以促进香蕉成熟B优良果树的繁殖常用扦插法,果农经常用适宜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扦插枝条下端C可用脱落酸处理生长期的芦苇,增加其纤维长度D马铃薯在储存时易发芽而失去市场价值,农户可使用脱落酸来抑制40将植物横放,测量不同浓度生长素条件下根和茎的生长状况,如图甲所示则曲线上的P点最可能对应乙图中的位置是()AaBbCcDd二、非选择题 41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根深叶茂”和“育秧先育根”的宝贵经验,即必须根生长得好,地上部分才能很好地生长请回

18、答:(1)根是植株细胞分裂素合成的中心,细胞分裂素合成后向上运输,能够抑制侧根向周围生长,促进主根向更深的土层生长;蔬菜育苗移栽时,切除主根,可促进侧根生长以上现象说明根具有_现象(2)在用IAA处理插条生根时,如果IAA的浓度较低,适合采用_法处理插条,此时的室内环境最好遮荫且_,以保持IAA溶液的较低浓度(3)IAA除具有促进生根的功能,还具有防止脱落的功能有些研究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可知,IAA对脱落的效应与_有关(4)脱落的生物化学过程主要是水解离层的细胞壁和中胶层,使细胞分离与脱落有关的酶类较多,其中_是较为关键的42为了更好地揭示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机制,可用猴进行科学实验(如右图)请回

19、答下列问题:(1)实验猴右手指受到电刺激时,会产生缩手反射在此反射的反射弧中,神经冲动是_向传递的头部电极刺激大脑皮层某区域引起猴右手运动,其兴奋传递过程是:中枢兴奋传出神经兴奋神经末梢释放_后膜电位变化右手部肌肉收缩(2)实验猴受到寒冷刺激,皮肤温度感受器兴奋,经传入神经引起下丘脑兴奋,导致_分泌增加,机体产热增多以维持体温稳定此调节方式为_(3)猴大脑皮层下的某区域出现病理性损伤后,表现为日排尿量异常增多、饮水剧增推测脑内_区域被损伤,引起了_缺乏43红豆杉是我国珍贵濒危树种南京中山植物园于上世纪50年代从江西引进一些幼苗种植于园内经过几十年的生长繁殖,现在已形成了一个种群请回答下列问题(

20、1)在植物园引种栽培红豆杉的措施属于_(2)如果对红豆杉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常用的方法是_将统计到的植株按高度(h)分为5级,每一级的植株数量见下表等级a级b级C级d级e级高度(cm)h1010h3030hlOO100h300h300数量(株)1206232166(3)由表可以看出,此红豆杉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_(4)研究表明,红豆杉的种子成熟后被某种鸟类吞食,果肉状的假种皮被消化而种子随粪便散播到山坡上再萌发生长从种间关系看,鸟类与红豆杉之间存在_关系(5)无论哪种种植模式,植物园里都要定期清除杂草,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其目的是_2015-2016学年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二(下)入学生物试卷参考答

21、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80分)0 1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A所有稳态调节都有反射弧的参与B所有的稳态都是相对的C所有稳态的形成都有内分泌腺参与D所有稳态的调节中枢都在大脑【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分析】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解答】解:A、稳态调节不一定都有反射弧的参与,如血液的pH维持在7.357.45之间,靠血浆中的缓冲物质H2CO3/NaHCO3,A错误;B、所有的稳态都是相对稳定、动态平衡,而不是固定不变的,B正确;C、稳态调节不一定都有内分泌

22、腺参与,如免疫调节,C错误;D、有的稳态的调节中枢都在大脑,也有的稳态的调节中枢都在脊髓和下丘脑,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2人体发生花粉等过敏反应时,由于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A血浆量增加B组织液减少C组织液增加D淋巴减少【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内环境的组成【分析】本题考点考生需识记并理解组织水肿的几种情况:长期营养不良、肾小球肾炎、过敏反应、局部组织代谢旺盛以及毛细淋巴管堵塞等【解答】解:人体发生花粉等过敏反应时,由于毛细

23、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导致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使组织液从组织细胞中吸水,最终导致组织液增多,形成组织水肿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了过敏反应引起的组织水肿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考生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组织水肿几种情况的总结和识记3下列物质中不应该出现在内环境中的是()A神经递质B氨基酸C呼吸氧化酶D抗体【考点】内环境的组成【专题】正推法;内环境与稳态【分析】本题是对内环境组成成分的判断,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凡是能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液中的物质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凡是只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都不是内环境的成分【解答】解:A、神经递质分泌后进

24、入组织液,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B、细胞外液中含有氨基酸,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错误;C、呼吸氧化酶存在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正确;D、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浆中,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属于内环境成分的归纳规律总结:凡是可以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淋巴液中的物质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凡是细胞的结构物质或只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都不是内环境的成分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A温度B酶CpH值D渗透压【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

25、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解答】解:A、温度属于内环境的理化性质,A错误;B、酶分布在细胞内或外界环境中,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也不属于内环境的理化性质,B正确;C、pH属于内环境的理化性质,C错误;D、渗透压属于内环境的理化性质,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只有考生识记内环境主要的理化性质即可正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5在反射活动中能够起分析综合作用的部分是()A传出神经B传入神经C神经中枢D感受器【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

26、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1、感受器:感受刺激将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的兴奋; 2、传入神经:将兴奋传入神经中枢;3、神经中枢:对兴奋进行分析综合;4、传出神经: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5、效应器: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解答】解:A、传出神经又叫运动神经,把神经中枢产生的神经冲动传给效应器,A错误;B、传入神经又叫感觉神经,把外周的神经冲动传到神经中枢里,B错误;C、神经中枢接受传入神经传来的信号后,能够起分析综合,产生神经冲动并传给传出神经,C正确;D、感受器由传入神经末梢组成,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反射弧结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

27、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6体温调节中枢和体温感觉中枢分别在()A大脑皮层,下丘脑B下丘脑,大脑皮层C下丘脑,下丘脑D大脑皮层,大脑皮层【考点】脑的高级功能【分析】下丘脑地位和功能: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在外界环境温度低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促使垂体分泌抗利尿激素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大脑皮层是控制人体的中枢神经,属于高级神经中枢,分为听觉中枢、视觉中枢、运动中枢和语言中枢,能够思考、学习、记忆

28、【解答】解: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而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体温调节中枢和感觉中枢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7兴奋的传导在体内只能是单向的,下列对这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突触小体中有突触小泡,小泡中有递质B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里,使另一神经元兴奋或抑制C递质都是蛋白质,只能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里D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给另一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专题】正推法;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

29、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由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解答】解:A、突触小体中有突触小泡,小泡中有递质,A正确;B、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里,使另一神经元兴奋或抑制,B正确;C、神经递质有:氨基酸类、肽类等类型,比如高中常见的乙酰胆碱、甘氨酸就属于氨基酸类,C错误;D、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给另一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及传导,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

30、,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8红细胞、淋巴细胞共同的内环境是()A血浆和组织液B血液和淋巴C组织液和淋巴D只有血浆【考点】内环境的组成【专题】正推法;内环境与稳态【分析】人体的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细胞外液组成,其中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据此答题【解答】解:红细胞周围的液体环境是血浆,即红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淋巴细胞位于淋巴和血浆中,即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和血浆,所以红细胞、淋巴细胞共同的内环境是血浆故选:D【点评】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内

31、环境的组成及作用,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掌握不同内环境中生活的细胞的种类,再准确判断题中各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9调节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系统不包括()A神经系统B内分泌系统C运动系统D免疫系统【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分析】稳态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解答】解: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所以有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参与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稳态调节机制,考查考生识记基础知识的能力10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会引起内环境发生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

32、中暑是神经调节紊乱造成的,与体液调节无关B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的糖尿病也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衡C剧烈运动中,内环境的pH有下降趋势D佝偻病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衡有一定的关系【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是内环境的成分及稳态,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解答】解:A、中暑是由于体温调节失衡和水盐代谢紊乱产生的以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综合病征,而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都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有关,所以说中暑是由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紊乱造成的,A错误;B、由于胰岛素分布于血浆中,通过体液运输进行调节,所以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的糖尿病也属

33、于内环境稳态失衡,B正确;C、根据稳态的定义可知,机体的稳态是在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下得以维持的剧烈运动中产生的乳酸,会使内环境的pH略有下降,C正确;D、佝偻病是由于体内缺少VD导致人体缺钙,其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衡有一定的关系,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从内环境稳态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11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可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是()A乙、丁B丙、己、戊C丙、己D丙、戊【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专题】模式图;生态系统【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其中甲是生产者,其

34、余生物均为消费者该生态系统含有6条食物链,即甲乙戊、甲乙丙戊、甲丙戊、甲丁戊、甲丁丙戊、甲丙己戊【解答】解: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含有6条食物链,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属于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的是丙、己、戊故选:B【点评】本题结合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要求考生能正确分析食物网中食物链的条数,识记食物链中的营养结构12如图是一个生态系统内各成分的相互关系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字母所代表的生态系统的成分中,e为三级消费者,f为分解者,可以用样方法测定b的种群密度B如果大量捕杀e,则d的数量变化是先增多后减少,之后趋于稳定C由于长期使用DDT,c类群产生了对DDT的抗药性

35、,c类群抗药性增强的主要原因是变异的结果D进入c的能量一部分通过c的呼吸作用被消耗,一部分传给f,约有10%-20%的能量传给d【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专题】模式图;生态系统【分析】据图分析:c表示植食性动物,为初级消费者,e表示三级消费者,f表示分解者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其中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营养方式为自养);消费者(动物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营养方式为异养);分解者(细菌、真菌靠分解动植物的遗体来维持生活)【解答】解:A、字母所代表的生态系统的成分中,e为三级消费者,f为分解者,可以用样方法测定b的种群密度,A正确;B、e表示三级消费

36、者,如果大量捕杀e,则d的数量由于缺少天敌会增加,随后种内斗争加剧又会减少,所以变化是先增多后减少,但最后趋于稳定,B正确;C、由于长期使用DDT,由于DDT难以降解在食物链中具有富集作用,c类群抗药性增强,其主要原因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错误;D、进入c的能量一部分通过c的呼吸作用被消耗,一部分传给f,约有10%-20%的能量传给d,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13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假如猫头鹰的食物有2/5来自于兔子,2/5来自于鼠,1/

37、5来自于蛇,那么猫头鹰若增加20g体重,最少需要消费植物()A600gB900gC1600gD5600g【考点】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分析】1、据图分析:该食物网有三条食物链,分别是植物兔猫头鹰,植物鼠猫头鹰,植物鼠蛇猫头鹰2、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计算最高营养级至少消耗生产者的量应该按最大能量传递效率计算【解答】解:根据题意,计算最高营养级至少消耗生产者的量应该按最大能量传递效率计算,所以最少需要消费植物为:202/520%20%+202/520%20%+201/520%20%20%=900克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的计算,意在强化学生对

38、能量传递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14某生物学研究小组观察到某野外四个物种在一天中的平均活动时间(活动时间以%表示)根据下表中的信息,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休息时间与其他物种关系进食时间其他活动物种A20%15%追逐物种B55%吃种子E10%物种B20%25%被物种A追逐45%吃种子E10%物种C75%15%吃物种A10%物种D75%20%吃物种C5%A物种A、B之间存在竞争关系B与物种A、B相比较,物种C、D一天中进食时间较短的原因可能是食物中含蛋白质、脂肪较多C该生态系统食物网中能量由C至D的传递效率一般为1020%D碳元素进入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主要是从A开始的【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种间关

39、系;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据表分析:表中四个物种构成一个简单的食物网,共有2条食物链,分别是:植物物种A物种C物种D,植物物种B【解答】解:A、据表分析其营养结构中,物种A和B为植食性动物,均属于初级消费者,共同以植物为食,存在竞争关系,A正确;B、从分析中的食物链可直观的看到物种A和B为竞争的关系,而C和A则是捕食关系,物种C、D均属于肉食性动物,食物中蛋白质、脂肪较多,含有的能量多,所以休息时间长,B正确;C、从分析中的食物链可直观的看到:植物物种A物种C物种D,物种C、D均属于肉食性动物,分属两个相邻的营养级,所以能量由C至D的传递效率一般为1020%,C正确;D、碳元素以二氧化碳的形式

40、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进入生态系统,根据分析物种A是消费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关键是要求学生学会从题表中提取加工相关信息,运用所学知识点解决问题15美国的生态学家HTOdum曾对佛罗里达州的银泉进行了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下表是调查结果表中的、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为分解者GP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的能量,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NP表示生物体储存着的能量(NP=GP-R),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单位:102千焦/m2年GPNPR15.912.8113.10771.27269.69501.580.880.340.54141.2062.0779

41、.13211.8519.26192.59A若该生态系统维持现在的能量输入、输出水平,则有机物的总量会增加B营养级GP的去向中,未被利用的能量有一部分残留在自身的粪便中C能量在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之间的传递效率约为11.3%D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渠道可能是【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专题】数据表格;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分析】由表中的信息可知,是生产者,是初级消费者,是次级消费者,是三级消费者,是分解者,则食物链为消费者摄入能量=消费者同化能量+粪便中能量,即动物粪便中能量不属该营养级同化能量,应为上一个营养级固定或同化能量【解答】解:A、由于系统总呼吸量(13.10+501.58+0.54+79.1

42、3+192.59)=786.94小于系统的能量输入(光合作用固定总能量871.27),故若该生态系统维持现在能量输入、输出水平,则有机物总量会增多,A正确;B、初级消费者GP的去向中,不包括自身的粪便,自身的粪便属于生产者的GP,B错误;C、能量在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5.91141.20100%=11.3%,C正确;D、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则是生产者,是初级消费者,是次级消费者,是三级消费者,则食物链为,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

43、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16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模式图,1、2、3、4分别代表生态系统的不同成分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食物链中含有碳元素最多的营养级可能是B碳元素在、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C代表生产者,5可以代表化能合成作用D、中含有的有机物可以作为动力来促进碳元素在群落和环境之间循环【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专题】模式图;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模式图首先根据双向箭头可判断出是生产者、是无机环境;其次判断分解者,分解者除了一个箭头指向无机环境外,其他箭头都指进来,因此为分解者;其余均为消费者,即为消费者;5和7表示呼吸作用;6表示光

44、合作用【解答】解:A、生产者所含的有机物最多,在食物链中占有碳元素最多,所以在食物链中占有碳元素最多的营养级是生产者,A正确;B、碳元素在、之间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的,而它们与之间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传递的,B错误;C、是生产者,5是呼吸作用,6是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C错误;D、是生产者、是消费者,其中含有的有机物可以作为动力来促进碳元素在群落和环境之间循环,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结合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模式图,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掌握各成分之间的关系;识记碳循环过程和特点,能准确判断图中各数字的含义,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

45、理解层次的考查17如图为碳循环示意图,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成分,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碳在甲、乙、丙之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B甲中生物X可表示利用化学能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生产者C甲、乙、丙共同组成了生物群落D能量流动是伴随着物质循环而循环的【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专题】图形图表题;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1、图中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甲、乙、丙共同组成生物群落2、生产者包括光能合成生物和化能合成生物,消费者主要指动物,分解者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和动物3、碳循环是指二氧化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解答】解:A、甲、乙、丙

46、共同组成生物群落,所以碳在甲、乙、丙之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A正确;B、生产者中主要是绿色植物,还有少数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硝化细菌等类型的生产者,因此X可表示利用化学能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生产者,如硝化细菌,B正确;C、图中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甲、乙、丙共同组成生物群落,C正确;D、能量流动是伴随着物质循环而流动的,其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等知识,包括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生物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18下列信息的传递中,与其他3种不属于同一类型的是()A小囊虫在发现榆、松寄生植物后,会发出聚集

47、信息素,召唤同类来共同取食B榆树通过分泌一种化学物质,与栎树产生相互拮抗的现象C雄蚊能根据雌蚊飞行时所发出的低频声波而找到雌蚊D群居动物通过群体气味与其他群体相区别【考点】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分析】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类型:(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颜色、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3)行为信息:是指某些动物通过某些特殊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的某种信息【解答】解:A、小囊虫发出的聚集信息素属于化学信息;B、榆树分泌的这种化学物质属于化学信息;C、雌蚊飞行时所发出的低频声波属于物理信息;D、群体气

48、味是一种化学物质形成的,属于化学信息由此可见,以上信息的传递中,与其他3种不属于同一类型的是C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能准确判断各选项中信息的种类,再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即可,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19野生扬子鳄种群的雌雄比例一般稳定在5:1左右,其性别由孵化时的温度所决定繁殖季节雄性扬子鳄发出“轰”的声音,雌性扬子鳄则根据声音大小选择巢穴位置当声音大时,雌鳄选择将巢穴筑于山凹浓荫潮湿温度较低处,则产生较多的雌鳄以上事实说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A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B影响种群的繁衍,维持种群数量的稳定C维持正常生命活

49、动,调节内环境的稳态D保护野生扬子鳄的最好措施是异地保护【考点】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专题】正推法;生态系统【分析】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作用:(1)有利于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如莴苣在适宜的波长下才能萌发生长、蝙蝠依赖超声波进行定位、取食和飞行;(2)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如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3)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如狼能够根据兔子留下的气味去追捕兔子【解答】解:根据题干信息“繁殖季节雄性扬子鳄发出“轰”、“轰”的声音,雌性扬子鳄则根据声音大小选择巢穴位置”和“当声音大时,雌鳄选择将巢穴筑于山凹浓荫潮湿温度较低处矗则产生较多的雌鳄”可知,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

50、递能影响生物种群的繁衍,维持种群数量的稳定故选:B【点评】本题属于信息题,考查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作用,能根据题干信息准确判断信息的作用,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的考查20下列叙述与如图所示模型不相符的是()A若x表示种群数量,则可以代表出生率或迁入率B若x表示捕食链中第二营养级的总能量,则代表第一营养级的总能量C若x表示大气中的碳元素,则可能代表光合作用D若x表示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则可能代表物种丰富度【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种群的特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分析】1、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组成(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

51、和迁出率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能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性别比例也能影响种群密度的大小2、碳循环过程:无机环境 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燃烧生物群落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以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取决于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物种的多少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而恢复力稳定性则是生态系统被破坏后恢复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的大小和抵抗

52、力稳定性的大小往往存在着相反的关系【解答】解:A、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若x表示种群数量,则可以代表出生率或迁入率,A正确;B、若x表示捕食链中第二营养级的总能量,则代表第三营养级的总能量,B错误;C、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若x表示大气中的碳元素,则可能代表光合作用,C正确;D、物种丰富度越高,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制,其抵抗力稳定性越高,若x表示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则可能代表物种丰富度,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种群的特征、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要求考生识记种群的数量特征,掌握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掌握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

53、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21种群是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下列有关种群的正确叙述是()A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同种生物所有成熟个体的总和B一个呈“S”型增长种群中,种群增长速率在各阶段是不同的,在种群数量达K/2值时增长速率最大C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阶段D合理密植农作物时,其种群数量可以大于K值【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种群的特征【分析】1、种群指生活在同一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基本特征:种群的密度、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的年龄组成、种群的性别比例2、S型曲线种群增长率先增加后减少,在K/2处种群增长率最快3、年

54、龄结构:(1)增长型:种群中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2)稳定型: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数目接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稳定时期,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3)衰退型:种群中幼年个体较少,而老年个体较多,这样的种群正处于衰退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解答】解:A、种群指生活在同一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包括幼年、成年和老年个体,A错误;B、“S”型增长种群中,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少,在种群数量达K/2值时增长速率最大,在K值时种群增长速率为0,B正确;C、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趋于稳定,C

55、错误;D、合理密植农作物时,其种群数量接近于K值,大于K值种内斗争加剧,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种群、种群数量变化、年龄结构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相关知识点22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B水稻和青蛙是竞争关系C病毒V与青蛙是寄生关系D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关系【考点】种间关系【分析】物种之间的关系分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是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分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种间关系是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分互利共生、竞争、捕食和寄生互利共生是指同

56、生共死的两个物种之间的关系,如根瘤菌和豆科植物;竞争是指由于竞争同一食物、栖息地等两物种之间的争斗关系,如大小草履虫;捕食是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关系,如猫和老鼠;寄生是指一种生物寄生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如T2噬菌体与大肠杆菌【解答】解:A、稻田中青蛙以稻飞虱作为食物,两者为捕食关系,故A选项正确;B、水稻和青蛙并未利用共同的资源,两者不是竞争关系,故B选项错误;C、病毒V和水稻之间是寄生的关系,故C选项错误;D、水稻和病毒V之间是寄生的关系,故D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着重考查了种间关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一定知识网络的能力,并

57、且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23检测员将1mL水样稀释10倍后,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检测每毫升蓝藻的数量;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少许培养液使其自行渗入计数室,并用滤纸吸去多余液体已知每个计数室由2516=400个小格组成,容纳液体的总体积为0.1mm3现观察到图中该计数室所示a、b、c、d、e5个中格80个小格内共有蓝藻n个,则上述水样中约有蓝藻()个/mLA5105nB5108nC500nD50n【考点】探究培养液中酵母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分析】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是用血细胞计数板抽样检测蓝藻的数量,明确知识点后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然后解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58、【解答】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水样中蓝藻数量=80个小方格细胞总数/8040010000稀释倍数=n51000010=5105n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种群密度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24在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中,某小组设计的采集小动物的装置如图所示,正确的说法是()A利用土壤动物的趋光、趋湿的特性B图示装置为吸虫器,适于采集身体微小的土壤小动物C金属筛网可以用多层纱布代替,阻止小动物向下移动D广口瓶中可加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或放置湿棉花【考点】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分析】采集的原理应是利用土壤动物的趋暗、避高温、趋

59、湿的生活习性,灯罩的功能是为了保证更多的光线和热量集中到土壤样品,一些小动物正是通过金属筛网向下移动进入广口瓶的,广口瓶中需要加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据此解答【解答】解:A、采集的原理应是利用土壤动物的趋暗、避高温、趋湿的生活习性,A错误;B、图示装置为土壤小动物采集装置,适于采集身体微小的土壤小动物,B错误;C、一些小动物正是通过金属筛网向下移动进入广口瓶的,C错误;D、广口瓶中需要加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或放置湿棉花,是使爬出来的动物掉入广口瓶中杀死或不易爬出,便于统计计数,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物种丰富度的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

60、内在联系的能力25下列是种群空间特征的叙述是()A具有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B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C水平方向上呈镶嵌分布D草场上蒲公英的随机分布【考点】群落的结构特征【分析】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的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种群的数量特征有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迁入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等,空间特征有均匀分布、随机分布和集群分布等群落的空间结构分为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1)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面的配置状态,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分层现象,即在垂直方向上分成许多层次的现象影响植物群落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影响动物群落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为食物和栖息空间(2)群落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由

61、于地形的起伏、光照的阴暗、湿度的大小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种群密度也有差别群落水平结构的特征是镶嵌性镶嵌性即植物种类在水平方向不均匀配置,使群落在外形上表现为斑块相间的现象【解答】解:A、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是种群的数量特征,A错误;B、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是群落的垂直结构,B错误;C、水平方向上呈镶嵌分布是群落的水平结构,C错误;D、操场上蒲公英的随机分布是种群空间特征,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种群的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对种群和群落的特征的理解、记忆是解题的关键26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设置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

62、笼,一夜间捕获鼠32头,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0头,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10头若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N,则N=()头A30B32C64D96【考点】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分析】标志重捕法是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进行标志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定期限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的个体占总捕数的比例,来估计该种群的数量设该地段种群中个体数为N,其中标志总数为M,重捕总数为n,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为m,则N:M=n:m【解答】解:根据题干分析,鼠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采用的是标记重捕法;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

63、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即N:32=30:10,N=96只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标志重捕法的计算方法,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计算能力,N代表草场灰苍鼠种群,由于灰苍鼠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实际带标记的应该大于10,所以N应该小于9627下列有关生物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都属于次生演替B演替过程中由草本植物阶段渐变为灌木阶段,主要原因是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阳光C在群落的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是群落的演替D群落演替不一定能达到森林阶段【考点】群落的演替【专题】正推法;种群和群

64、落【分析】1、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2、在一从来没有过植被,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属于初生演替; 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是保留有土壤条件,甚至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属于次生演替3、群落演替的原因: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包括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等)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解答】解:A、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上进行的演替都属于次生演替,而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A错误;B、演替过程中,灌木阶段替代草本植物阶段的原因是灌木较为高大,在争夺阳光中具有优势,B正确;C、在群落的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65、就是群落的演替,C正确;D、群落演替不一定能达到森林阶段,在干旱的荒漠地区,弃耕的农田只能演替成小灌木,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群落演替的概念、过程、类型和原因,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28为防治农田鼠害,研究人员选择若干大小相似、开放的大豆田,在边界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适宜高度的模拟树桩,为肉食性猛禽提供栖息场所设桩一段时间后,测得大豆田中田鼠种群密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大豆B猛禽与田鼠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关系C与曲线相比曲线所示环境中猛禽的密度更小Db点

66、后田鼠种群密度大幅上升原因是株冠形成有利于躲避天敌且食物增加【考点】种群的数量变动【分析】1、根据题意,农田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大豆猛禽与田鼠的种间关系是捕食2、对一个种群来说,种群密度大小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来决定的3、曲线和曲线相比,桩之间的距离更小,这样可以为田鼠提供更大的生存空间,相应的也为猛禽提供更多的食物来源,猛禽的密度会更大4、通过合理植树,控制鼠害,这样可以合理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的关系,使之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使人们从中更多获益【解答】解:AB、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生产者大豆,猛禽与田鼠的种间关系是捕食,AB正确;C、曲线和曲线相比,桩之间的距离更小,这样可

67、以为猛禽提供更多栖息场所,猛禽的密度会更大,C错误;D、b点之后,株冠开始形成,这样有利于田鼠躲避天敌,同时,周围的生物也逐渐丰富,为田鼠提供更多的食物来源,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意在考查学生分析曲线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29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实验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A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B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时,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计数前没有震荡试管C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D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考点】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

68、预防;探究培养液中酵母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分析】在样方法中,需注意:取样随机、样方大小合适、样方数量足够等在遗传病的调查中,调查发病率应在随机的群体中调查,调查遗传方式应在患者家系中调查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取样前先振荡,保证酵母菌混合均匀;浓度过高可以加水稀释等【解答】解:A、根据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可知,若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则会导致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偏小,最终导致实验所得到数值比实际数值大,A错误;B、因为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计数前没有震荡试管,吸取底部培养液,由于酵母菌沉淀,所以实验所得到数值比实际数值偏大,

69、如果吸取上部培养液则数值将偏小,B正确;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对于样方线上的个体应计数相邻两条边及夹角上的个体,如果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会使计算所得数值偏小,C正确;D、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应随机选取家系,若选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所得发病率偏高,D错误故选:BC【点评】本题考查了种群密度的调查、遗传病的调查以及酵母菌种群数量的调查等实验方面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判断能力,难度适中考生要能够根据选项中提示判断数据的准确性,注意取样的随机;识记遗传病的调查方法;识记并掌握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中的相关注意点30棉蚜体型微小,能附着于棉花植株上生活繁殖,以吸取棉花植

70、株的汁液为食因为其排泄物为含糖量很高的蜜露,这能吸引一种个体较小的黄蚁来取食而这种小黄蚁为了能与棉蚜长期合作,反过来常常帮棉蚜驱赶多种瓢虫天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这些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复杂,其中有捕食、寄生等B科研小组需用样方法对某棉田蚜虫的种群数量进行定期调查,用于构建数学模型C喷施农药后,会使棉蚜和瓢虫产生耐药性变异D通过保护棉蚜天敌的生存环境,能够调整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更多的流向对人类更有益的部分【考点】种间关系;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专题】材料分析题;种群和群落【分析】1、种间关系主要有捕食、竞争、寄生和互利共生2、估算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有样方法和标记重

71、捕法,其中样方法适用于植物和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而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3、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解答】解:A、这些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复杂,其中小黄蚁与棉花之间是捕食关系,棉蚜与棉花之间是寄生关系,小黄蚁与棉蚜之间是种间互助关系,A正确;B、棉田蚜虫虽然是动物,但其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适宜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数量,B正确;C、棉蚜和瓢虫的耐药性变异在使用农药之间就已经产生,农药只是对棉蚜和瓢虫的耐药性进行

72、了选择,C错误;D、通过保护棉蚜天敌的生存环境,能够调整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更多的流向对人类更有益的部分,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种间关系、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要求考生识记几种主要的种间关系,能准确判断题中所涉及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掌握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明确棉蚜可以用样方法进行调查;识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31下列关于激素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胚芽鞘背光侧比向光侧的生长素含量少B饥饿时正常人体内胰高血糖素含量会增加C失水过多会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D适量赤霉素可增加芦苇的纤维长度【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动物激素的调节【专题】对比分析法;植物激素调节;神经调节

73、与体液调节【分析】1、在单侧光照下,胚芽鞘背光侧比向光侧的生长素含量多2、饥饿时正常人体内血糖含量低,胰高血糖素含量会增加3、失水过多会,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4、赤霉素可促进细胞的伸长生长,适量赤霉素可增加芦苇的纤维长度【解答】解:A、在单侧光照下,胚芽鞘背光侧比向光侧的生长素含量多,A错误;B、饥饿时正常人体内血糖含量低,胰高血糖素含量会增加,B正确;C、失水过多会,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C正确;D、适量赤霉素可增加芦苇的纤维长度,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各种植物激素的作用,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并且能运

74、用所学知识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能力32如图表示将玉米苗尖端分别置于不含生长素的相同的琼脂块上,并做不同的处理一段时间后,测定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含量,并分别用af表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若向光侧的生长素会被分解,则ab、cdB若生长素由向光侧移向背光侧,则c+d=e+f,且efC图甲中的玉米苗尖端向上直立生长,而图丁中的玉米苗尖端向左弯曲生长D图乙中的玉米苗尖端向左弯曲生长,其原因是背光侧的生长素多使细胞分裂较快【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专题】模式图;植物激素调节【分析】燕麦胚芽鞘向光性的外因:单侧光的照射;内因:生长素的分布不

75、均匀燕麦胚芽鞘之所以表现出向光性,是由于在单侧光的照射下,生长素由向光一侧朝背光一侧运输,导致背光一侧生长素浓度高,生长快,从而发生弯向光源生长的现象【解答】解:A、若向光侧的生长素会被分解,则生长素的总量会减少,即ab,cd,A正确;B、若c+d=e+f,且ef,说明生长素由向光侧移向了背光侧,B正确;C、甲的苗尖端向上直立生长,而丁的苗尖端向左弯曲生长,C正确;D、乙的苗尖端向左弯曲生长,其原因是背光侧的细胞生长较快,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生长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具

76、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33在现代农业生产中植物生长素已被广泛使用下列各项中与植物生长素应用无关的是()A培育无子番茄B棉花保蕾、保铃C延长种子寿命D促进插枝生根【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分析】生长素的作用是促进植物生长,促进扦插枝条生根,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防止落花落果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解答】解:A、培育无籽番茄利用生长素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的作用,A错误;B、棉花保蕾保铃利用生长素防止落花落果的作用,B错误;C、降低贮藏温度和空气含氧量有助于延长种子的寿命,C正确;D、生长素的作用之一

77、是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生长素的作用及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4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生长受到抑制的现象,称为“顶端优势”下列现象中,与顶端优势现象中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相同的是()A茎的向光性B根的向地性C茎的背地性DA、B、C都相同【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专题】对比分析法;植物激素调节【分析】生长素生理作用:促进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特点:具有双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解答】解:A、单侧光使植物茎的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低,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茎对

78、生长素不敏感,表现出茎向光生长,体现了生长素促进生长的作用,A错误;B、植物的顶端优势是指植物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到侧芽的部位积累,使顶芽的生长素浓度相对较低,促进生长,侧芽生长素浓度相对较高,抑制生长,体现了既促进又抑制的特点,B正确;C、茎的背地生长,即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促进生长,C错误;D、A、B、C中,只有B相同,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生长素生理作用特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5如表是不同浓度的油菜素水溶液对芹菜幼苗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表中浓度a至浓度e由低到高排列) 组别清水浓度a浓度b浓度c浓度d浓度e

79、平均株高(cm)222838514232该实验结果说明油菜素对芹菜幼苗的作用是()A具有两重性B促进生长C促进发芽D促进生根【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专题】数据表格;植物激素调节【分析】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图表是不同浓度的NAA水溶液对芹菜幼苗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其中用清水处理的一组作为对照组,其他为实验组NAA水溶液的浓度在ac范围内时,随着NAA水溶液浓度的升高,其促进作用逐渐增强;NAA水溶液的浓度在ce范围内时,随着NAA水溶液浓度的升高,其促进作用逐渐减弱【解答】解:A、由于NAA水溶液在浓度a-e时,芹菜幼苗的平均株高均大于清水组,所以不能说明NAA对芹菜幼苗生长具有两重性,A错

80、误;B、在实验中,清水组起对照作用,其他组为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各组平均株高都高于对照组,该实验结果说明油菜素对芹菜幼苗的作用是促进生长,B正确CD、该实验只反映了油菜素对芹菜幼苗株高的作用,不能说明油菜素是否促进发芽和生根,C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结合图表,考查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及探究实验,要求考生识记生长素的作用及作用的两重性;能分析表中数据,明确清水处理组为对照组,其他各组数据均大于对照组,均表现为促进作用;明确实验的目的,能根据探究实验的原则完善实验步骤36甲、乙、丙及NAA等植物激素或植物激素类似物的作用模式如图所示,图中“+”表示促进作用,“-”示抑制作用,

8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乙之间具有拮抗作用B乙、丙最可能代表赤霉素和生长素C用NAA形成的无子果实属于不可遗传变异D甲、乙、丙在细胞中大量合成后去调节生命活动【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分析】分析题图可知,甲作用是促进种子休眠和抑制生长,甲是脱落酸;乙是抑制种子休眠,促进生长,乙为赤霉素;丙能促进生长和形成无子果实,丙为生长素【解答】解:A、析题图可知,甲作用是促进种子休眠和抑制生长,乙是抑制种子休眠,促进生长,二者的作用相互拮抗,A正确;B、分析题图中乙、丙的作用可知,乙是赤霉素,丙是生长素,B正确;C、NAA能促进未受精的子房发育成果实进而形成无子果实,不是染色体变异引起的,C正确;D、脱落

82、酸、生长素、赤霉素均为植物激素,植物激素是指植物体内产生的,对植物生命活动具有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各种植物激素的作用,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各种植物激素的作用的记忆是本题考查的重点37用月季作为实验材料进行NAA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验证实验中,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通过预实验可确定实验浓度梯度位于2ppm6ppm之间BNAA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4ppmC该实验处理枝条的方法有浸泡法和沾蘸法DNAA不属于植物激素【考点】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分析】分析柱形图:图示为用月季作为实验材料进行NAA促进扦

83、插枝条生根预实验结果,其中NAA浓度为0ppm的一组为对照组,该组没有生根;NAA浓度在0ppm4ppm范围内,随着NAA浓度的升高,促进作用逐渐增强;NAA浓度在4ppm10ppm范围内,随着NAA浓度的升高,促进作用逐渐减弱;NAA浓度超过10ppm后,不再促进插条生根【解答】解:A、由图可知,通过预实验可确定实验浓度梯度位于2ppm6ppm之间,A正确;B、图中NAA浓度为4ppm时,扦插枝条生根的数目最多,但浓度梯度太大,不能说明NAA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4ppm,B错误;C、该实验处理枝条的方法有浸泡法和沾蘸法,但不图组实验应该采用相同的方法,C正确;D、NAA是人工合成的生

84、长素类似物,不属于植物激素,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结合柱形图,考查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要求考生明确该实验的目的,掌握探究实验的原则,能分析柱形图提取有效信息,并得出正确的结论,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38下列有关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的向性运动都可体现生长素作用的双重性B油菜在开花期遭遇大雨,影响了授粉,为预防减产,应在雨后及时喷洒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C植物顶端优势现象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来浸泡插条的下端,必然导致插条的生根效果不同【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分析】生长素促进生

85、长、促进果实发育、促进插枝生根、防止落花落果;赤霉素有促进茎的伸长、引起植株快速生长、解除休眠和促进花粉萌发等生理作用;脱落酸能抑制植物的细胞分裂和种子的萌发,促进花、果实、叶的脱落;乙烯能增强细胞膜的透性和酶的活性,加强果实细胞的呼吸作用,促进果实中有机物的转化,从而促进果实的成熟,还能刺激叶子脱落、抑制茎的伸长【解答】解:A、植物的向光性运动不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双重性,A错误;B、油菜在开花期遭遇大雨,影响了授粉,为预防减产,应在雨后及时人工授粉,B错误;C、植物顶端优势现象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正确;D、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来浸泡插条的下端,生长素具有双重性,故插条的生根效果可能

86、相同,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性外激素、生长素、赤霉素和乙烯的作用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39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说法错误的是()A成熟的香蕉不易搬运和储存,所以蕉农在香蕉尚绿时及时采收,而果贩则适时用乙烯处理以促进香蕉成熟B优良果树的繁殖常用扦插法,果农经常用适宜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扦插枝条下端C可用脱落酸处理生长期的芦苇,增加其纤维长度D马铃薯在储存时易发芽而失去市场价值,农户可使用脱落酸来抑制【考点】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植物激素的作用【专题】正推法;植物激素调节【分析】1、乙烯的作用:促进果实成熟;2、细胞分裂素的作用:促进细胞分裂;3、生长

87、素的作用:促进生长、促进果实发育,促进插条生根;4、赤霉素的作用:促进细胞伸长而使植株长高,促进种子萌发,接触种子休眠;5、脱落酸的作用:促进果实和叶片脱落,抑制种子萌发,促进种子休眠【解答】解:A、成熟的香蕉不易搬运和储存,所以蕉农在香蕉尚绿时及时采收,而果贩则适时用乙烯处理以促进香蕉成熟,A正确;B、生长素能够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因此果农经常用适宜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扦插枝条下端,B正确;C、脱落酸是生长抑制剂,可用赤霉素处理生长期的芦苇,增加其纤维长度,C错误;D、马铃薯在储存时易发芽而失去市场价值,农户可使用脱落酸来抑制发芽,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不同植物激素的作用的

88、准确识记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0将植物横放,测量不同浓度生长素条件下根和茎的生长状况,如图甲所示则曲线上的P点最可能对应乙图中的位置是()AaBbCcDd【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分析】分析甲图,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加大,一条生长曲线受到抑制,这属于根的生长曲线(因为根对生长素的敏感性大于茎);另一条生长曲线为茎,即图中P点对应的是茎的生长素浓度植物横放时,由于受到重力作用,近地一侧的生长素浓度比远地一侧的生长素浓度高,即d处生长素浓度较b处高,c处生长素浓度较a处高根对生长素最敏感,所以d处生长素浓度高,抑制生长,而b处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所以根弯曲向下生长;茎对生长

89、素最不敏感,a处生长素浓度低,促进作用弱,生长慢,而c处生长素浓度高,促进作用强,生长快,所以茎弯曲向上生长【解答】解:植物横放,根尖和芽尖都能够产生生长素,受到重力影响,生长素在近地侧分布较多,即d大于b,c大于a;又根对生长素比较敏感,故高浓度生长素抑制其生长,低浓度促进生长,即b点促进生长,d点抑制生长,根向下弯曲;而茎对生长素不敏感,故ac两侧生长素都能促进它们生长,其c浓度较大促进作用更强,故茎背地生长;图甲中的P点生长素浓度较低,且表现为促进作用,故为a点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生长素的两重性以及根和茎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能力,注重生长素的两重性在生

90、产上的运用,这类题型关键在于判断植物的浓度以及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其中敏感性从大到小依次是根芽茎二、非选择题 41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根深叶茂”和“育秧先育根”的宝贵经验,即必须根生长得好,地上部分才能很好地生长请回答:(1)根是植株细胞分裂素合成的中心,细胞分裂素合成后向上运输,能够抑制侧根向周围生长,促进主根向更深的土层生长;蔬菜育苗移栽时,切除主根,可促进侧根生长以上现象说明根具有顶端优势现象(2)在用IAA处理插条生根时,如果IAA的浓度较低,适合采用浸泡法处理插条,此时的室内环境最好遮荫且空气湿度较高,以保持IAA溶液的较低浓度(3)IAA除具有促进生根的功能,还具有防止脱落的功能有

91、些研究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可知,IAA对脱落的效应与IAA的施用部位和IAA的浓度有关(4)脱落的生物化学过程主要是水解离层的细胞壁和中胶层,使细胞分离与脱落有关的酶类较多,其中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是较为关键的【考点】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分析】1、据图可知,IAA对脱落的效应与不同曲线(IAA的施用部位)和IAA的浓度有关2、与茎的顶端优势相似,主根的生长会抑制侧根的生长,因此根也具有顶端优势现象3、IAA的浓度较低时,适合采用浸泡法处理插条,此时的室内环境最好遮荫且空气湿度较高,以保持IAA溶液的较低浓度【解答】解:(1)根据题干可知,切除主根后,可

92、以促进侧根生长,说明根具有顶端优势(2)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扦插枝条的方法有浸泡法和沾蘸法其中浸泡法要求溶液的浓度较低,并且最好是在遮阴和空气湿度较高的地方进行处理(3)根据图示可知,曲线表明IAA对不同部位(a表示施用部位在离层近基端,b表示施用部位在离层远基端)结果不同;同时不同浓度的IAA对施用部位在离层近基端(即a)结果不同(4)植物细胞细胞壁的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因此可以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掉细胞壁故答案为:(1)顶端优势(2)浸泡 空气湿度较高(3)IAA的施用部位和IAA的浓度(4)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点评】本题考查了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以及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曲线图和解

93、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42为了更好地揭示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机制,可用猴进行科学实验(如右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猴右手指受到电刺激时,会产生缩手反射在此反射的反射弧中,神经冲动是单向传递的头部电极刺激大脑皮层某区域引起猴右手运动,其兴奋传递过程是:中枢兴奋传出神经兴奋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后膜电位变化右手部肌肉收缩(2)实验猴受到寒冷刺激,皮肤温度感受器兴奋,经传入神经引起下丘脑兴奋,导致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机体产热增多以维持体温稳定此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_(3)猴大脑皮层下的某区域出现病理性损伤后,表现为日排尿量异常增多、饮水剧增推测脑内下丘脑(或垂体)区域被损伤,引

94、起了抗利尿激素缺乏【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专题】模式图;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分析】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它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2、当人处于寒冷环境中时,寒冷刺激了皮肤里的冷觉感受器,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入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中枢分析、综合,再使有关神经兴奋,进而引起皮肤血管收缩,立毛肌收缩,骨骼肌收缩,同时有关神经的兴奋还可促进肾上腺和甲状腺分泌激素增多【解答】解:(1)在反射弧中,由于突触的存在,决定了神经冲动是单向传递的在突

95、触处,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由突触间隙扩散到突触后膜,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发生电位变化(2)寒冷刺激下,传入神经引起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促进产热,此过程是神经-体液调节(3)猴的尿量异常增多的症状是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所以可能是下丘脑或垂体出现损伤故答案为:(1)单神经递质(2)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神经-体液调节(3)下丘脑(或垂体)抗利尿激素【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体温调节及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体温调节过程的理解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3红豆杉是我国珍贵濒危树种南京中山植物

96、园于上世纪50年代从江西引进一些幼苗种植于园内经过几十年的生长繁殖,现在已形成了一个种群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植物园引种栽培红豆杉的措施属于易地保护(2)如果对红豆杉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将统计到的植株按高度(h)分为5级,每一级的植株数量见下表等级a级b级C级d级e级高度(cm)h1010h3030hlOO100h300h300数量(株)1206232166(3)由表可以看出,此红豆杉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4)研究表明,红豆杉的种子成熟后被某种鸟类吞食,果肉状的假种皮被消化而种子随粪便散播到山坡上再萌发生长从种间关系看,鸟类与红豆杉之间存在捕食和互利共生关系(5)无论哪种种

97、植模式,植物园里都要定期清除杂草,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其目的是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尽可能多的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考点】种群的特征;种间关系;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专题】数据表格;种群和群落;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分析】该题涉及濒危树种保护的措施,主要涉及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迁地保护,由题意可知红豆杉是从江西引进的,应属于迁地保护该题涉及种群密度调查的方法,主要涉及动物标志(记)重捕法,而植物用样方法该题涉及种群的年龄组成,从表中数据可知h10cm占了120株,从而分析得出属于增长型【解答】解:(1)由于从江西引进到中山植物园,远离原生长地进行的保护,所以称为迁地保护(

98、易地保护)(2)对植物进行种群密度调查,采用样方法,活动范围比较大和活动能力强的动物采用标志重捕法(3)从表中可以看出幼年个体比较多,老年个体少,中年个体在其中间,所以为增长型(4)鸟类吃红豆杉的种子,所以是捕食关系,鸟类又为种子传播提供便利,所以还存在互利共生关系(5)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植物园里都要定期清除杂草的目的是 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尽可能多的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故答案为:(1)易地保护(2)样方法(3)增长型(4)捕食和互利共生(5)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尽可能多的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种群的特征,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