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三阶段性检测物理试题一、选择题(期中1-8题为单选题,9-12题为多选题)1. 甲、乙两物体所受的重力之比为1:2,甲、乙两物体所在的位置高度之比为2:1,它们做自由落体运动,则()A. 落地时的速度之比是1:B. 落地时的速度之比是1:1C. 下落过程中的加速度之比是1:2D. 下落过程中的加速度之比是1:1【答案】D【解析】【分析】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为g,根据v2=2gh求出落地的速度之比【详解】根据v2=2gh得,高度比为2:1,所以落地的速度比为,故AB错误;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为g,与重力无关故加速度之比为1:1,故C错误,D正确所以D正确,ABC错误【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自
2、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为g,以及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v2=2gh2. 如图是某跳水运动员最后踏板的过程:设运动员从高处落到处于自然状态的跳板(A位置)上,随跳板一同向下运动到最低点(B位置)对于运动员从A位置运动到B位置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运动员到达最低点时处于失重状态B. 运动员到达最低点时处于超重状态C. 在这个过程中,运动员的速度一直在增大D. 在这个过程中,运动员的加速度一直在增大【答案】B【解析】【详解】运动员从A位置运动到B位置的过程中,重力不变,跳板形变越来越大,向上的弹力越来越大,加速度先向下减小后向上增大,D错速度先增大再减小,C错到达最低点时加速度向
3、上,处于超重状态,A错B对。故选B。3. 如图所示,M、N两物体叠放在一起,在恒力F作用下,一起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关于两物体受力情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M可能受到6个力B 物体N可能受到4个力C. 物体M与墙之间一定有摩擦力D. 物体M与N之间一定有摩擦力【答案】D【解析】M、N两物体一起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合力向上,对MN整体进行受力分析,受到重力和F,墙对M没有弹力,否则合力不能向上,也就不可能有摩擦力;对N进行受力分析,得:N受到重力,M对N的支持力,这两个力的合力不能向上,所以还受到M对N向上的静摩擦力,共3个力;再对M进行受力分析,得:M受到重力、推力F、N对M的压
4、力以及N给M沿斜面向下的静动摩擦力,一共4个力,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4. 一块砖放在一足够长的倾斜木板上,砖能够加速下滑某时刻起,将板逐渐下放至水平,则砖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的变化可能是:( )A. 一直增大B. 一直减小C. 先增大后减小D. 先减小再增大【答案】C【解析】【详解】设木板与水平面的倾角为,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可知物体受竖直向下的重力mg,垂直木板向上的支持力N,沿木板向上的静摩擦力F,当物体在木板上下滑时,夹角继续减小,则有N=mgcos 与f=N=mgcos 所以有摩擦力增大;当在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故垂直木板方向合力为零,则物块所受支持力与摩擦力的合力与重力相平衡,故合
5、力不变因此,N=mgcos;在沿斜面方向有f=mgsin,由题意可知逐渐减小,故N逐渐增大,f逐渐减小A一直增大,与结论不相符,选项A错误;B 一直减小,与结论不相符,选项B错误;C先增大后减小,与结论相符,选项C正确;D先减小再增大,与结论不相符,选项D错误;故选C【点睛】本类题目的解题步骤: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再进行正交分解,最后根据受力平衡写出所求力的数学表达式,从而可以根据角度的变化情况判断出力的变化情况5. 如图质量相同分布均匀的两个圆柱体a、b靠在一起,表面光滑,重力均为G,其中b的下一半刚好固定在水平面MN的下方,上边露出另一半,a静止在水平面上,现过a的轴心施
6、以水平作用力F,则()A. 当F=G时,物体a恰好离开地面B. 从物体a恰好离开地面到物体被拉着开始沿物体b表面缓慢移动到最高位置的过程中,拉力F逐渐减小C. 从物体a恰好离开地面到物体被拉着开始沿物体b表面缓慢移动到最高位置的过程中,拉力F先减小后增大D. 从物体a恰好离开地面到物体被拉着开始沿物体b表面缓慢移动到最高位置的过程中,a、b间的压力先减小后增大【答案】B【解析】【详解】A 对于a球,受到重力G、拉力F和b球的支持力N,由平衡条件得:, 得 ,根据数学知识可知 ,此时 ,A错误;BCD从30增大到90,F和N均逐渐减小,当 ,F有最大值为,N有最大值为2G ,B正确,C.D错误;
7、故选B。6. 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滑块A、B,按如图所示叠放,设A、B接触的斜面光滑,A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现在B上作用一水平推力F,恰好使A、B一起在桌面上匀速运动,且A、B保持相对静止.则A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与斜面倾角的关系为( )A. B. C. D. 与无关【答案】A【解析】【详解】整体在水平方向上受推力和滑动摩擦力,有F=2mg隔离对B分析,B受到重力、推力F和支持力,根据共点力平衡,运用合成法,求得:mgtan=2mg,解得A. ,与结论相符,选项A正确;B. ,与结论不相符,选项B错误;C. ,与结论不相符,选项C错误;D. 与无关,与结论不相符,选项D错误;7. 如图所示
8、,光滑斜面的倾角为,轻绳通过两个滑轮与A相连,轻绳的另一端固定于天花板上,不计轻绳与滑轮的摩擦,物块A的质量为m,不计滑轮的质量,挂上物块B后,当动滑轮两边轻绳的夹角为时,A、B恰能保持静止,则物块B的质量为()A. mB. mC. mD. 2m【答案】A【解析】【详解】先对A受力分析,如图,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有再对B受力分析,则有联立解得8. 水平面上静止放置一质量为M的木箱,箱顶部和底部用细线分别拴住质量均为m的小球,两球间有一根处于拉伸状态的轻弹簧,使两根细线均处于拉紧状态,如图所示现在突然剪断下端的细线,则从剪断细线开始到弹簧恢复原长以前,箱对地面的压力变化情况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9、A. 刚剪断细线瞬间,压力突然变大,以后箱对地面压力逐渐增大B. 刚剪断细线瞬间,压力突然变大,以后箱对地面压力逐渐减小C. 刚剪断细线瞬间,压力突然变小,以后箱对地面压力逐渐减小D. 刚剪断细线瞬间,压力突然变小,以后箱对地面压力逐渐增大【答案】B【解析】【详解】细线剪断前,箱子受重力、地面的支持力,箱内上面绳子向下的拉力,下面绳子向上的拉力四个力作用处于平衡,当剪断细线的瞬间,下面绳子的拉力突然消失,弹簧来不及发生形变,瞬间弹力不变,对上面球分析,根据平衡知,上面绳子拉力不变,则在此瞬间地面的支持力变大然后弹簧的弹力逐渐减小,上面绳子的拉力减小,所以地面对箱子支持力逐渐减小故B正确,ACD
10、错误故选B【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剪断绳子的瞬间,弹簧的弹力不变通过隔离分析,抓住箱子合力为零,判断支持力的变化9. 一个静止的物体,在04s时间内受到力F的作用,力的方向始终在同一直线上,力F所产生的加速度a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则物体在()A. 04s时间内做匀变速运动B. 第2s末位移改变方向C. 04s时间内位移的方向不变D. 4s末速度为零【答案】CD【解析】【详解】A04 s时间内,加速度不恒定,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选项A错误;BCD第2s末,加速度改变方向、速度最大;02s 物体做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做加速度变化的加速直线运动,速度增加量为02s内图象与横轴围成的面积;2
11、4 s,速度变化量与02s速度变化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第4s末的速度减小为0,方向不变,即04 s内位移方向不变,第4s末位移最大,则B错误,CD正确。故选CD。10. 如图所示,顶端附有光滑定滑轮的斜面体静止在粗糙水平地面上,三条细绳结于O点一条绳跨过定滑轮平行于斜面连接物块P,一条绳连接小球Q,P、Q两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另一条绳OA在外力F的作用下使夹角90,且保持结点O位置不变,整个装置始终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的是( )A. 绳OA的拉力一直增大B. 斜面对物块P摩擦力的大小可能先减小后增大C. 地面对斜面体有向右的摩擦力D. 地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大于物块P和斜面体的重力之和【答
12、案】BD【解析】【详解】A.缓慢改变绳OA的方向至90的过程,OA拉力的方向变化如图从1位置到2位置到3位置所示;可见OA的拉力先减小后增大,OP的拉力一直增大;故选项A错误;B.若开始时P受绳子的拉力比较小,则斜面对P的摩擦力沿斜面向上,OP拉力一直增大,则摩擦力先变小后反向增大,故选项B正确;C.以斜面和PQ整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斜面受地面的摩擦力与OA绳子水平方向的拉力等大反向,故摩擦力方向向左,选项C错误;D.以斜面体和P、Q整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根据竖直方向受力平衡:N+Fcos=M斜g+MPg+MQg,由上图分析可知F的最大值即为MQg(当F竖直向上方向时),故F
13、cosMQg则NM斜g+MPg,故选项D正确;11. 如图所示,一水平方向足够长的传送带以恒定的速度v1沿顺时针方向运动,传送带右端有一与传送带等高的光滑水平面,物体以恒定的速率v2沿直线向左滑上传送带后,经过一段时间又返回光滑水平面上,这时速率为v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v1v2,则v3=v2C. 不管v2多大,总有v3=v2D. 只有v1=v2,才有v3=v1【答案】B【解析】【详解】由于传送带足够长,物体减速向左滑行,直到速度减为零,然后物体会在滑动摩擦力的作用下向右加速,分三种情况讨论:如果v1v2,物体会一直加速,当速度大小增大到等于v2时,物体恰好离开传送带,有v3=v
14、2;如果v1=v2,物体同样会一直加速,当速度大小增大到等于v2时,物体恰好离开传送带,有v3=v2;如果v1v2,物体会先在滑动摩擦力的作用下加速,当速度增大到等于传送带速度时,物体还在传送带上,之后不受摩擦力,故物体与传送带一起向右匀速运动,有v3=v1;故选B。12. 如图甲所示,在水平地面上有一长木板B,其上叠放木块A,已知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用一水平力F作用于B,A、B的加速度与F的关系如图乙所示,重力加速度g取10m/s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A的质量为0.5kgB. B的质量为1.25kgC. 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D. 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答
15、案】AC【解析】【详解】由图可知,A、B二者开始时在地面保持静止,当拉力为3N时开始对地面滑动,故B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3N;当拉力为9N时,AB相对滑动,此时A的加速度为;当拉力为13N时,B的加速度为;AB.对B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对AB整体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联立可得; A正确,B错误;C当拉力为3N时,B与地面间最大静摩擦力为3N,即解得C正确;D.对A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解得D错误;故选AC。二、填空题13. 某同学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中,测得图中弹簧OC的劲度系数为500 N/m.如图1所示,用弹簧OC和弹簧秤a、b做“探究求合力的方法”
16、实验在保持弹簧伸长1.00 cm不变的条件下:(1)若弹簧秤a、b间夹角为90,弹簧秤a的读数是_N(图2中所示),则弹簧秤b的读数可能为_N.(2)若弹簧秤a、b间夹角大于90,保持弹簧秤a与弹簧OC的夹角不变,减小弹簧秤b与弹簧OC的夹角,则弹簧秤a的读数_、弹簧秤b的读数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答案】 (1). 3.00; (2). 4.00; (3). 变大; (4). 变大【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胡克定律可知,;根据弹簧秤的读数方法可知,a的读数为300N;两弹簧秤夹角为90,则可知,b的读数为:;(2)若弹簧秤a、b间夹角大于90,保持弹簧秤a与弹簧OC的夹角不变,
17、减小弹簧秤b与弹簧OC的夹角;如图所示;则可知两弹簧秤的示数均变大;考点:考查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名师点睛】由胡克定律可求得拉力大小;再根据弹簧秤的读数方法可明确对应的读数;根据几何关系即可求得b的读数;根据题意作出对应的图象,根据图象即可明确随夹角的变化两弹簧秤拉力的变化情况14.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图中长木板水平固定:实验过程中,打点计时器应接在_(填“直流”或“交流)电源上,调整定滑轮的高度,使_;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测得木块的质量为M,砝码盘和砝码的总质量为m,砝码盘、砝码和木块的加速度大小为a,则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
18、数_;实验时,某同学得到一条纸带,如图所示,每隔四个计时点取一个计数点,即为图中0、1、2、3、4、5、6点。测得每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为cm,cm,cm,cm,cm,cm,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为50Hz。计算此纸带的加速度大小a=_m/s2,打第4个计数点时纸带的速度大小v=_m/s。(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答案】 (1). 交流 (2). 细线与长木板平行 (3). (4). 1.9 (5). 0.77【解析】【详解】12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为零使绳子的拉力水平,需调整定滑轮的高度,细线与长木板平行3对整体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Mg=(M+m)a解得45连续相等时间内位移之差为1.
19、92cm,根据x=aT2得, 第4个计数点的瞬时速度等于3、5间的平均速度,则三、解答题15. 如图甲所示,A车原来临时停在一水平路面上,B车在后面匀速向A车靠近,A车司机发现后启动A车,以A车司机发现B车为计时起点(t=0),A、B两车的vt图象如图乙所示已知B车在第1s内与A车的距离缩短了x1=12m.(1)求B车运动的速度vB和A车的加速度a的大小;(2)若A、B两车不会相撞,则A车司机发现B车时(t=0)两车的距离x0应满足什么条件? 【答案】(1)12m/s,3m/s2 (2)x036m【解析】【详解】(1)在时A车刚启动,两车间缩短的距离:代入数据解得B车的速度:A车的加速度:将和
20、其余数据代入解得A车的加速度大小:(2)两车速度达到相等时,两车的距离达到最小,对应于图像的时刻,此时两车已发生的相对位移为梯形的面积,则:解得,因此,若A、B两车不会相撞,则两车的距离应满足条件:16. 如图所示,质量为m=0.5kg的物体用长为r=0.4m的细绳悬挂于O点。水平传送带AB以速度v=8m/s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现将物体向左上方拉至细绳与竖直方向夹角=60的位置由静止释放,物体摆到最低点时烧断细绳,之后物体恰好能无碰撞地滑上传送带的左端A点。同时,传送带开始做加速度大小为a=2m/s2的匀减速运动,直到停止。已知小滑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
21、=10m/s2。求:(1)静止释放物体时,细绳上的张力大小;(2)物体滑上传送带左端A点时的速度vA;(3)若物体最终恰好能够到达传送带的右端B点,则传送带上AB两点的距离为多少?物体在传送带上留下的划痕为多长。【答案】(1)2.5N;(2)2m/s;(3)14m;6m【解析】【详解】(1)静止释放的瞬间,由向心力公式得解得(2)物体下摆过程,由动能定理得解得 (3)物体冲上传送带后向右匀加速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设经时间,物体与传送带速度相同,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可得解得此时,物体的位移传送带的位移相对位移达共速后,因为ga,所以物体与传送带分别做匀减速运动,传动带先停止运动,之后物体继续匀减速直到它也停下,由题意知,此时物体恰好到达B点。达共速到分别停下的过程中,物体的位移为传送带的位移为相对位移所以划痕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