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吉林省吉林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35881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58 大小:87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吉林省吉林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解析》吉林省吉林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解析》吉林省吉林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解析》吉林省吉林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解析》吉林省吉林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解析》吉林省吉林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58页
《解析》吉林省吉林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58页
《解析》吉林省吉林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58页
《解析》吉林省吉林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58页
《解析》吉林省吉林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58页
《解析》吉林省吉林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58页
《解析》吉林省吉林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58页
《解析》吉林省吉林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58页
《解析》吉林省吉林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58页
《解析》吉林省吉林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58页
《解析》吉林省吉林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58页
《解析》吉林省吉林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58页
《解析》吉林省吉林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58页
《解析》吉林省吉林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58页
《解析》吉林省吉林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58页
《解析》吉林省吉林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58页
《解析》吉林省吉林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58页
《解析》吉林省吉林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58页
《解析》吉林省吉林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58页
《解析》吉林省吉林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58页
《解析》吉林省吉林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58页
《解析》吉林省吉林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58页
《解析》吉林省吉林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58页
《解析》吉林省吉林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58页
《解析》吉林省吉林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58页
《解析》吉林省吉林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1页
第31页 / 共58页
《解析》吉林省吉林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2页
第32页 / 共58页
《解析》吉林省吉林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3页
第33页 / 共58页
《解析》吉林省吉林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4页
第34页 / 共58页
《解析》吉林省吉林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5页
第35页 / 共58页
《解析》吉林省吉林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6页
第36页 / 共58页
《解析》吉林省吉林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7页
第37页 / 共58页
《解析》吉林省吉林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8页
第38页 / 共58页
《解析》吉林省吉林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9页
第39页 / 共58页
《解析》吉林省吉林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0页
第40页 / 共58页
《解析》吉林省吉林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1页
第41页 / 共58页
《解析》吉林省吉林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2页
第42页 / 共58页
《解析》吉林省吉林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3页
第43页 / 共58页
《解析》吉林省吉林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4页
第44页 / 共58页
《解析》吉林省吉林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5页
第45页 / 共58页
《解析》吉林省吉林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6页
第46页 / 共58页
《解析》吉林省吉林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7页
第47页 / 共58页
《解析》吉林省吉林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8页
第48页 / 共58页
《解析》吉林省吉林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9页
第49页 / 共58页
《解析》吉林省吉林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0页
第50页 / 共58页
《解析》吉林省吉林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1页
第51页 / 共58页
《解析》吉林省吉林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2页
第52页 / 共58页
《解析》吉林省吉林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3页
第53页 / 共58页
《解析》吉林省吉林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4页
第54页 / 共58页
《解析》吉林省吉林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5页
第55页 / 共58页
《解析》吉林省吉林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6页
第56页 / 共58页
《解析》吉林省吉林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7页
第57页 / 共58页
《解析》吉林省吉林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8页
第58页 / 共58页
亲,该文档总共5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2015-2016学年吉林省吉林一中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一、单项选择(注释)1具有分化能力的细胞是()A心肌细胞B肝细胞C肠上皮细胞D胚胎干细胞2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只能适用于下列哪些生物()噬菌体 乳酸菌 酵母菌 蓝藻 蘑菇ABCD3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中,隐性亲本与杂合子亲本相交,其子代个体中与双亲遗传因子组成都不相同的是()A0%B25%C50%D75%4番茄果实的颜色由一对基因A、a控制,下表是关于番茄果实颜色的3个杂交实验及其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实验组亲本表现型F1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红果黄果1红果黄果4925042红果黄果99703红果红果15115

2、08A番茄的果实颜色中,黄色为显性性状B实验1的亲本基因型:红果为AA,黄果为aaC实验2的F1红果番茄均为杂合子D实验3的F1中黄果番茄的基因型可能是AA或Aa5下列关于细胞分化、衰老、癌变和凋亡的叙述,错误的是()A高度分化的细胞更适合做植物组织培养的材料B衰老的细胞内水分减少、代谢减慢C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活动D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发生的变异累积可导致癌症6通过“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可以证明是()A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染色体上BDNA是遗传物质C在不含DNA的生物中,RNA是遗传物质DDNA和RNA是遗传物质7人的卷舌和不卷舌是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显性基因D和隐形基因d控制若某对夫妻都

3、为卷舌,却生了一个不卷舌的孩子,则这对夫妻的基因组成分别为()ADD、ddBDd、ddCDd、DdDDD、Dd8生物武器是指在战争中使人、畜致病,毁伤农作物的微生物及其毒素通常包括致病菌、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病毒和毒素等根据它们的类型,预测下列不是生物武器危害性特点的是()A传染性强B传染范围广C传播途径多D传播不受气候影响9虫媒花与某些能传粉的昆虫表现出惊人的相互适应,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种内斗争的结果B定向变异的结果C种间互助的结果D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10从某动物个体的睾丸中取出的两个精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如图所示如果不考虑染色体互换,则这两个精细胞不可能来自()A一个精原细胞B一个次级

4、精母细胞C两个初级精母细胞D一个初级精母细胞11某家系的遗传系谱图及部分个体基因型如图所示,A1、A2、A3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2基因型为XA1XA2的概率是B1基因型为XA1 Y的概率是C2基因型为XA1 X A2的概率是D1基因型为XA1 X A1概率是12如图为患红绿色盲的某家族遗传系谱图,该病由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其中7号的致病基因来自()A1号B2号C3号D4号13如果一种动物的正常体细胞有40对同源染色体,则其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后期时有染色体()A20条B40条C80条D160条14在细胞分裂的间期,细胞核内发生的主要变化是()A合成ATPB合成纤维素

5、CDNA复制DRNA复制15对于多细胞生物来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增殖是生物生长的基础B细胞分化是生物发育的基础C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是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基础D细胞呼吸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基础16实验测得四种动物细胞分裂的细胞周期如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动物细胞周期的时间(h)a时期b时期合计动物110.60.411.0动物217.50.518.0动物316.52.018.5动物410.42.312.7Aa时期为细胞周期的分裂期B可以将癌细胞阻断在b时期进行癌症治疗C最好选用动物4观察细胞有丝分裂过程D四种动物细胞周期的时间都是固定不变的17DNA分子中胸腺嘧啶的数量为M

6、,占总碱基数的比例为q,若此DNA分子连续复制n次,需要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数为()A(2n1)MBM()C(2n1)D(2n1)18如图表示某种哺乳动物细胞分别在正常培养和药物处理培养时,所测得的细胞中DNA含量与细胞数的关系据此推测该药物的作用是()A通过抑制DNA的复制,抑制细胞分裂B通过促进DNA的复制,促进细胞分裂C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抑制细胞分裂D通过促进着丝粒断裂,促进细胞分裂19在自然条件下,下列不符合生态系统正常发展方向的是()A物种组成多样B营养结构复杂C功能完善D食物链缩短20据报道,进入20世纪后,几乎每年都至少有一种鸟类或哺乳类动物从地球上消失,造成野生动物濒危和

7、绝灭的下述原因中,最重要的是()A干旱少雨,饮水缺乏B天敌过多,大量被捕食C食物不足D人类活动破坏了生态平衡21现有种突变型细菌1、2、3、4,它们都不能合成生长所必需的物质EA、B、C、D都是合成E物质的必需中间产物,但不知这些物质合成的顺序于是在培养基中分别单独加入这几种物质并分析了这几种物质对各种突变型细菌生长的影响结果如表(+表示生长,表示不生长):突变型培养基中单独加入的物质ABCDE1+2+3+4+根据以上结果,推测这几种物质最可能的合成的顺序是()AECABDBDBACECCBADEDCDBAE22果胶是植物组织的组成成分之一,它主要存在于植物组织的哪一部分中()A细胞核B细胞质

8、C细胞间隙D细胞壁及胞间层23能够测定样品活菌数的方法是()A稀释涂布平板法B直接计数法C重量法D比浊法24某一种细菌菌株对链霉素敏感此菌株需要从环境中摄取现成的亮氨酸(20种氨基酸中的一种)才能够生长,实验者用诱变剂处理此菌株若想筛选出表中列出的细菌菌株类型根据实验目的,选用的培养基类型应该是()选项筛选出抗链霉素的菌株应使用的培养基筛选出不需要亮氨酸的菌株应使用的培养基筛选出不需要亮氨酸和抗链霉素的菌株应使用的培养基AE,LE+,L+E+,LBE+,L+E,L+E,LCE+,L+E,LE,L+DE,LE+,LE+,L+注:“+”表示加入“”表示不加入E表示不加入亮氨酸L+表示加入链酶素AA

9、BBCCDD25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需在盐酸酸化条件下进行B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C对显色反应样品进行目测,可精确算出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D配制溶液所用的提取剂为氯化镉与氯化钡26下列有关腐乳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A毛霉是参与腐乳发酵的优势种群B在温度较高的夏季制作腐乳可大大缩短制作时间C在腐乳发酵的全过程中必须保持毛霉的活性D制作成功的腐乳色泽基本一致、味道鲜美、咸淡适口、无异味27蜘蛛根据蛛网的振动来判断猎物的大小和方位蛛网振动属于()A物理信息B化学信息C行为信息D营养信息28下列不属于杂菌污

10、染可能带来的影响是()A和培养的菌种竞争培养基B抑制培养的菌种生长C分解培养菌种的代谢产物D有利于纯化培养的菌种29微生物种类繁多,生长所需条件也各不相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培养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可用牛肉膏蛋白胨这种通用培养基B从微生物中分离出硝化细菌可用无氮培养基C乳酸杆菌的新陈代谢方式是厌氧异养型D微生物生长中不可缺少的一些微量的无机物称为生长因子30污染是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技术难题,可发生于不同的对象和不同阶段,某同学按照教材中的实验操作,结果发现在培养基中出现白色晕圈或有色菌落,下列关于此项分析错误的是()A可能是锥形瓶口密封不严B组织培养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出现污染C可在培养基中添

11、加生长素等物质来避免污染D先初培养,挑出无污染的物质再进行培养,可减少污染31图1为某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图2为某特殊环境中的食物网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1中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是食草鸟、蜘蛛、蟾蜍、猫头鹰B图1中猫头鹰占有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共4个营养级C图2中,若黄雀的全部同化量来自两种动物食草昆虫和螳螂,且它们各占一半,则当绿色植物增加G千克时,黄雀最多增加体重G/125千克D图1中如果昆虫突然减少,食草鸟数目短期内将不发生变化32产生每个标准菌落的细菌的最初数目和培养基分别是()A一个细菌,液体培养基B许多细菌,液体培养基C一个细菌,固体培养基D许多细菌,固体培养基33到南

12、极进行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为了保护环境,除了必须把塑料以及金属类废弃物带离外,还必须把人的尿液、粪便等带离,这是因为南极()A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B缺少生产者C没有消费者D分解者很少34变酸的酒表面有一层膜、泡菜坛表面有一层白膜、腐乳外面有一层致密的皮,它们分别是()A醋酸菌、乳酸菌、毛霉菌丝B醋酸菌、毛霉菌丝、毛霉菌丝C醋酸菌、酵母菌、毛霉菌丝D酵母菌、醋酸菌、乳酸菌35人类在生产活动中,要避免大自然的惩罚,应具有的观点和正确做法是()要树立保护环境的法制观念;只有讲究生态效益,才能有稳定的经济效益;优先考虑经济效益,充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遵循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对人类

13、有利的物种,消灭对人类不利的种群;保护森林资源的最佳方案是禁止砍伐树木;要保护池塘生态系统,应禁止捕鱼;加强动物资源保护,首先要禁止任意捕杀动物,再就是要保护好动物生存所需要的自然环境进行自然保护的唯一手段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进行自然保护的有效手段ABCD36下列有关生物技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制作果醋时,必需向发酵装置不断地补充无菌空气,以保证醋酸菌的生长B制作腐乳时,加盐腌制可使豆腐块变硬且能抑制杂菌生长C变酸的酒表面的菌膜是醋酸菌大量繁殖形成的D用传统的发酵技术制葡萄酒必需添加酵母菌菌种二、非选择题(必修)(注释)37癌症是由于细胞癌变引起的,任何人体内都有原癌基因和抑

14、癌基因,受到外界因素的刺激后可能突变而引起细胞的畸形分化,从而导致细胞的癌变目前临床上癌症治疗的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化疗、激素治疗、基因治疗和免疫治疗此外,科学家通过对前列腺癌细胞系的研究发现,绿茶中的多酚酶能促进多酚的合成,多酚可减少BCLXL蛋白的合成,而这种蛋白有抑制癌细胞凋亡的作用,从而表明绿茶具有抗癌的作用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导致细胞癌变的外界因素有(2)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中明显增多的细胞器是(两项)(3)早期的癌症可以通过切除的方法进行治疗,但是中、晚期就不能用这种方法了,因为癌细胞已经扩散到其他组织中去了,晚期癌细胞容易扩散的原因是(4)癌症化疗时应用的烷

15、化剂(如二氯二乙胺)能够阻止参与DNA复制的酶与DNA相互作用此类药品作用于癌细胞周期的期(5)癌细胞还具有无限增殖的特征若开始培养时取一滴培养液观察有100个癌细胞,经24h培养后,取一滴,稀释100倍后再取一滴(设三次的“一滴”等量)观察,发现有16个肿瘤细胞,此肿瘤的细胞周期约为h(6)细胞凋亡是指由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也叫细胞编程性死亡(7)绿茶含有多酚酶具有抗癌作用的根本原因是38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提出之后,人们又去探究DNA是如何传递遗传信息的当时推测可能有如图A所示的三种方式1958年,Meslson和Stahl用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追踪由15N标记的DNA亲代链

16、的去向,实验过程是:在氮源为14N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均为14NDNA(对照),在氮源为15N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均为15NDNA(亲代),将亲代大肠杆菌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再连续繁殖两代(子代和子代)后离心得到如图B所示的结果请依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1)如果与对照相比,子代离心后能分出轻和重两条密度带,则说明DNA传递遗传信息的方式是如果子代离心后只有1条中度密度带,则可以排除DNA传递遗传信息的方式是如果子代离心后只有1条中密度带,再继续做子代的DNA密度鉴定:若子代离心后能分出中、轻两条密度带,则可以确定DNA传递遗传信息的方式是若子代离心后不能分出

17、中、轻两条密度带,则可以确定DNA传递遗传信息的方式是(2)他们观测的实验数据如表:梯度离心DNA浮力密度(g/mL)表世代实验对照亲代1.7241.710子代1.7171.710子代(1/2)1.717,(1/2)1.7101.710子代(1/4)1.717,(3/4)1.7101.710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实验结果与当初推测的DNA三种可能复制方式中的方式相吻合39如图中甲和乙为一对夫妇体细胞基因型与相关染色体组成示意图,图中所示基因分别控制原发性高血压、白化病、先天性夜盲症的遗传,X、Y分别表示性染色体人类原发性高血压基因与图中已标出的两对基因有关,且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只要有显性基因均表现

18、为高血压,血压高低与基因种类无关,只与相关显性基因数量有关;显性基因越多血压越高,例如当这两对基因都为显性且为纯合子时,血压为极高因此人群中高血压情况依次有极高、很高、较高、略高,无相关显性基因的人血压正常白化病和先天性夜盲症均由隐性基因控制(1)白化病是由于酪氨酸酶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导致黑色素细胞缺乏酪氨酸酶,不能使酪氨酸变成黑色素,正常人可突变成白化病,白化病人也可突变成正常人,这体现了突变的特点;科学家发现许多中国人的这个基因第17个碱基A突变成T的相当普遍,但并未引起白化现象,其原因可能是(2)经统计,人类中,先天性夜盲症的患病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则该对夫妇所生孩子的表现型及比例是(只

19、考虑先天性夜盲症)由受精卵发育成甲的过程中,一个囊胚细胞中含有个染色体组;若丙是甲或乙体内的细胞,已知未发生基因突变,则丙细胞名称是(3)这对夫妻生育了两个儿子和,患原发性高血压且血压极高(未发生基因突变),患高血压且血压为较高,则引起高血压的基因有与正常女性结婚,生出高血压孩子的概率是(用分数表示)(4)乙与一基因型为EEXHXh正常女子再婚,请你用遗传图解对其子代患病情况加以说明,不要求写出配子(只考虑E、e、H、h基因)40分析下列图形中各细胞内染色体组成情况,并回答相关问题(1)一般情况下,一定属于单倍体生物体细胞染色体组成的图是(2)图C中含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含条染色体,由C细

20、胞组成的生物体可育吗?(3)对于有性生殖生物而言,在_时,由B细胞组成的生物体是二倍体;在时,由B细胞组成的生物体是单倍体(4)假若A细胞组成的生物体是单倍体,则其正常物种体细胞内含个染色体组(5)基因型分别为AAaBbb、AaBB、AAaaBbbb及Ab的体细胞,其染色体组成应依次对应图AD中的、41一批野生正常翅(h)果蝇中,出现少数毛翅(H)的显性突变个体,这些突变个体在培养过程中可能因某种原因而恢复正常翅,这种突变成毛翅后又恢复为正常翅的个体称为回复体回复体出现的原因可能有两种:一是因为基因H又突变为h;二是由于体内另一对基因RR突变为rr,从而抑制H基因的表达(R、r基因本身并没有控

21、制具体性状,其中RR、Rr基因组合不影响H、h基因的表达,只有出现rr基因组合时才会抑制H基因的表达)因第一种原因出现的回复体称为“真回复体”,因第二种原因出现的回复体为“假回复体”请分析回答:(1)表现正常翅果蝇(包括真、假回复体)的基因型可能为、以及hhRr、hhrr;表现毛翅果蝇的基因型可能为、以及HHRr(2)现获得一批纯合的果蝇回复体,欲判断其基因型是HHrr还是hhRR,请完成以下简单的实验方案实验思路:让这批纯合的果蝇回复体与纯合野生正常翅果蝇杂交,观察子代果蝇的性状表现预测实验结果并得出相应结论:,则为HHrr;,则为hhRR(3)若上述实验结果表明这批果蝇属于假回复体(HHr

22、r),请利用这些果蝇及纯合野生正常翅果蝇进行杂交实验,以判断这两对基因是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还是位于不同的对染色体上实验步骤:让这些果蝇与纯合野生正常翅果蝇进行杂交得F1;让F1果蝇雌雄个体自由交配得F2,观察F2果蝇的性状表现并统计其性状分离比预测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若,则这两对基因位于不同对的染色体上;若,则这两对基因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42正常细胞的基因组中都带有原癌基因原癌基因在发生突变或被异常激活后就会变成具有致癌能力的癌基因,从而使正常细胞转化为癌细胞(1)如果某原癌基因上一个碱基对的突变,引起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中的氨基酸的改变,即氨基酸顺序上第19位氨基酸由脯氨酸转变为氨酸已知脯氨酸

23、的密码子有CCU、CCC、CCA、CCG,组氨基酸的密码子有CAU、CAC则突变的癌基因中发生突变的碱基对是(2)癌细胞在体内容易分散和转移,是因为癌细胞的细胞膜上的,使得细胞间的43回答下列果蝇眼色的遗传问题(l)有人从野生型红眼果蝇中偶然发现一只朱砂眼雄蝇,用该果蝇与一只红眼雌蝇杂交得F1,F1随机交配得F2,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如表(基因用B、b表示):实验一亲本F1F2雌雄雌雄红眼()朱砂眼()全红眼全红眼红眼:朱砂眼=1:1B、b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朱砂眼对红眼为性让F2代红眼雌蝇与朱砂眼雄蝇随机交配,所得F3代中,雌蝇有种基因型,雄蝇中朱砂眼果蝇所占比例为(2)在实验一F3的后代中,偶然

24、发现一只白眼雌蝇研究发现,白眼的出现与常染色休上的基用E、e有关将该白眼雌蝇与一只野生型红眼雄蝇杂交得F1,F1随机交配得F2,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如表:实验二亲本F1F2雌雄雌、雄均表现为红眼:朱砂眼:白眼=4:3:1白眼()红眼()全红眼全朱砂眼实验二中亲本白眼雌绳的基因型为;F2代杂合雌蝇共有种基因型,这些杂合雌蝇中红眼果蝇所占的比例为(3)果蝇出现白眼是基因突变导致的,该基因突变前的部分序列(含起始密码信息)如图所示(注:起始密码子为AUG,终止密码子为UAA,UAG或UGA)如图所示的基因片段在转录时,以链为模板合成mRNA;若“”所指碱基对缺失,该基因控制合成的肽链含个氨基酸44如图是

25、某血友病患者家族系谱图(受一对基因H、h控制)(1)13的血友病基因来自代中的个体若其他条件不变,1为患者时,则13的血友病基因来自代中的个体(2)写出图中个体的基因型:4,9,12(3)9和8是近亲结婚,法律现已禁止此类婚姻,他们再生一个血友病孩子的概率是,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概率是(4)若10与一正常男子结婚,生了一个既患有血友病又患有白化病的孩子,其性别为,他们第二个孩子正常的概率是,第三个孩子只患白化病的概率是45根据图回答问题:(1)图甲中,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是(2)图甲中,ef段细胞核内的发生的主要变化是(3)图甲中,cd段染色体与DNA分子数目之比是,对应图乙中细胞所处时期(4)E

26、细胞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分别是46如图表示果蝇某正常基因片段控制合成多肽的过ad表示4种基因突变a丢失T/Ab由T/A变为C/G,c由T/为G/Cd由G/C变为A/T假设4种突变都单独发生,请回答:注:可能用到密码子:天冬氨酸(GAC),甘氨酸(GGU、GGG),甲硫氨酸(AUG),终止密码(UAG)(1)图中所示遗传信息传递的主要场所(2)a突变后合成的多肽链中氨基酸的顺序,在a突变点附近再丢失个碱基对对性状影响最小(3)图中突变对性状无影响,其意义(4)过程需的酶主要有(5)在过程中,少量mRNA就可以合成大量的蛋白质,原因47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确保了亲代和子代之间的遗传性

27、状的相对稳定请分析回答下列有关问题如图1为某夫妇含有AaBb两对等位基因的一个体细胞示意图,图2为某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曲线图,图3为该妇女在一次生殖过程中生出男孩1和女孩2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基因A与a、B与b分离;A与B(或b),a与B(或b)随机组合发生在图2中时期基因A与A、a与a、B与B、b与b的分离发生在图2中时期(2)这对夫妇中的妻子的某个细胞处在图2的F时期时,其中染色体与DNA的数目分别是条和条这对夫妇中的丈夫的某个细胞处在图2的B时期时,其中染色体与DNA的数目分别是条和条(3)图3中过程X是,过程Y的细胞分裂方式是,此方式与图2所示分裂方式相比较

28、,本质的区别是此方式产生的子细胞中染色体(4)该夫妇在此次生殖过程中,至少形成了个受精卵若胚胎1的染色体组成为44+XY,则胚胎2染色体组成为48如图所示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运动的情况,曲线A表示染色体的着丝点与中心粒之间的平均距离,曲线B表示分离的染色体间的距离试问:(1)细胞分裂的后期开始于第分钟,理由是(2)曲线B的形成是由于的收缩,使得移动的结果(3)第20min细胞分裂进入期,其标志是49回答有关生物与环境的问题:某弃置耕地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田鼠鼬构成生态学家对此食物链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表,单位是J/(hm2a) 植物 田鼠 鼬 固定的太阳能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 摄入量

29、 同化量 呼吸量 2.451011 1.05108 7.5108 7.15108 2.44107 2.25107 2.18107(1)此地形成的群落是演替的结果(2)若要调查田鼠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法在2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50只田鼠,第二次捕获30只,其中有标记的10只,则该种群密度是只/hm2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偏小/偏大)(3)能量沿“植物田鼠鼬”的流动是单向的原因是,逐级递减的能量主要是通过作用离开生态系统,能量从田鼠到鼬的能量传递效率是(4)鼬能够依据田鼠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田鼠同样也能够依据鼬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可见,信息能够调节,以维持

30、生态系统的稳定(5)如图为该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示意图,甲、乙、丙、丁代表生态系统的4种成分图中以CO2形式流动的是(填序号),丁是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50长爪沙鼠是某草原鼠害的主要物种若用灭鼠剂防治,长爪沙鼠种群数量会迅速恢复为了提高防治的有效性,科研人员研究了不育剂EP1对当地长爪沙鼠种群数量的影响3月初在试验区投放不育剂饵料,对照区为自然状态;3月一10月间定期取样调查种群数量和幼体(01月龄)比例,研究期间长爪沙鼠迁入迁出情况不明显,忽略不计其中幼体比例统计结果如图:(1)若投放灭鼠剂,有毒物质会沿着渠道进入其他生物体内,影响生态安全(2)调查长爪沙鼠的种群密度时,在0.5hm2的样地上,

31、第一次捕获60只,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的40只中有20只带标记据此估算,样地上长爪沙鼠的种群密度为只/hm2捕获过的长爪沙鼠难以再次被捕获,因此估算值偏(3)雌性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机制EP1含有雌性激素,可反馈作用(器官),使雌性长爪沙鼠血液中促性腺激素的含量显著降低(4)与对照区相比,试验区长爪沙鼠种群的繁殖高峰出现的时间、出生率总体水平51某一池塘中有三个优势种群,分别是鳙鱼、浮游动物A和浮游植物B,其中鳙鱼以浮游动物A为食,浮游动物A以浮游植物B为食 回答下列问题:(1)为提高池塘鳙鱼的产量,采取向池塘中施肥和捕捞小型野杂鱼等措施,其中施肥的作用是直接提高 的种群数量捕捞野杂鱼的作

32、用是降低其与鳙鱼对、和空间等资源的竞争(2)若大量捕捞使池塘中的鳙鱼数量减少,则短时间内会导致的种群数量迅速下降(3)若池塘施肥过量,一段时间后,池塘内上述三个优势种群消失了两个,它们是,消失的主要原因是缺少再经过一段时间后,仅存的一个优势种群也基本消失,而另一类生物如微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变黑发臭,该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52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表示草原生态系统,该图中还欠缺成分;从生态系统角度分析,青蛙属于第三营养级(2)如果青蛙从蚱蜢和蛐蛐处同化的能量为1000KJ,蛇从青蛙处同化的能量100KJ,则该食物网中,第三营养级到第四营养级

33、的能量传递率(,=,)10%(3)该草原生态系统能维持相对稳定状态,是因为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其基础是;碳(能/不能)在本生态系统内自给自足(4)如果该生态系统中有两个相距较远的池塘中都有青蛙,如果让你探究两处的青蛙是否属于不同物种,请写出你的实验思路和预测实验结果实验路:;预测实验结果:53甲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乙图表示在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1)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主要是以形式进行循环的(2)PM2.5及雾霾的形成主要与图中(填数字或字母)过程有关(3)乙图中A表示的能量B比A的能量少的原因是图中d代表的含义是(4)如果乙图中的初级消

34、费者为猪,为提高猪的生长速度,有人在猪舍播放轻音乐,可使猪心情愉快,减少疾病音乐属于信息传递中的信息这种方法的运用涉及到猪的体内稳态调节中的调节机制54蚯蚓是森林中的土壤动物之一,主要以植物的枯枝败叶为食为探究蚯蚓对森林凋落物的作用,研究者做了如下实验(1)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称为从生态系统的成分角度看,蚯蚓属于,从生态系统的功能角度看,蚯蚓的行为促进了(2)研究者选择4个树种的叶片做了不同处理,于69月进行了室外实验每种叶片置于两个盆中,与土壤混合均匀,将数目相等的蚯蚓置于其中饲养,统计蚯蚓的食物消耗量,结果如表单位体重蚯蚓日平均食物消耗量(mg/(gd)不同处理蒙古栎杨红松白桦未分解叶

35、2.445.944.797.30半分解叶7.209.428.715.23实验所选择蚯蚓生长状况基本一致,其目的是为了排除土壤中原有动物和微生物对实验的影响,应该在实验前对土壤进行 处理据表分析,蚯蚓对半分解叶的消耗量明显未分解叶的消耗量,在不同叶片中,对最为喜好由此说明是影响蚯蚓摄食偏好的主要因素(3)依据上述实验分析,若在红松林和蒙古栎林中种植一些杨树,有利于增加的数量和种类,提高整个生态系统的55如表所示是对某水生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A、B、C、D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E为分解者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Pn表示生物体贮存的能量(Pn=PgR),R表示生物

36、呼吸消耗的能量单位:102kJm2a1PgPnRA15.92.813.1B870.7369.4501.3C0.90.30.6D141.061.979.1E211.520.1191.4分析回答:(1)能量流动是从A、B、C、D中的哪个营养级开始的?;为什么?(2)若此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污染,那么在体内积累重金属污染物最多的生物是(3)若D的种群数量下降,则种群数量增加的是(4)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从第三营养级传递到第四营养级的效率约是(5)从能量输入和输出角度看,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否增加?为什么?56为治理某废弃采石场的生态环境,对其进行了公园化建设(1)对其进行整理和覆土,并选择适生植物进行人工

37、造林,不同恢复时期的植物物种数如图所示t0t1,植物残体及凋落物中的有机物被生态系统中的转化为无机物,使土壤条件得到改善;同时由于人工林土壤中存在,导致群落中植物物种数增加;t1t3,人工林抵抗力稳定性的变化是;群落中植物物种数逐渐增加,物种之间加剧(2)通过人工林建设的园林景观构建,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可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这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 原理57如图甲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I、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1m2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图乙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值的多少请据图作答:(1)图甲中,m1m2表示的能量形式分别为、图甲中没有反映

38、出来的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是(2)图乙中,若A表示营养级所摄入(吃进)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C表示若图甲中营养级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y,则对应在图乙中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选用图乙中所给字母书写表达式)(3)由图乙可以总结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特点是(4)丙图为该生态系统中的几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情况若大量捕杀甲,则丙的数量在较长时间内的变化过程是58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组成成分,A、B、C、D是乙中的四种生物请据图回答:(1)图中丙代表,甲、乙、丙共同组成一个该生态系统具有和信息传递功能(2)如果该生态系统内还有硝化细菌等原核生物存在,则流经

39、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该生态系统绿色植物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3)由于某种因素使得乙中B的数量在短时间内减少,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到原来水平,表明生态系统具有能力,其基础是调节59据图回答:(1)图解表示了一个的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阳光是(2)图中含能量最多的生物类群;含能量最少的生物类群是(3)若单位时间内,绿色植物固定了105 kJ的能量,能量在各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是15%,且一个营养级流向下一个营养级各种群的能量是相等的,则螳螂可获得能量;蛇可获得能量(4)若螳螂全部迁走,则黄雀的数量将会原因是(5)动植物尸体是图中的通过和这两种方式分解的,因而该生物在生态系统

40、中的中起着重要作用60近年来苏北各地规模化养殖发展很快,畜牧业已逐步由农村副业发展成为相对独立的产业,但规模化养殖场污水的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渐突出因此,必须对养殖业污水进行处理和生态综合利用,右图是集污水净化、休闲、养鱼为一体的人工湿地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1)输入该湿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有和(2)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是净化污水的重要途径,为了提高分解的效率,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3)该人工湿地中的浮游藻类等植物生长迅速,其主要原因是微生物将污水中有机物分解,为藻类等植物提供了充足的(4)实地调查中发现,该湿地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其群落生态位的变化趋势是;不能仅仅依靠人工湿地对污水的

41、净化,还应该加强对污染源的控制,理由是2015-2016学年吉林省吉林一中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注释)1具有分化能力的细胞是()A心肌细胞B肝细胞C肠上皮细胞D胚胎干细胞【考点】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分析】干细胞基本上可分为3种类型:全能干细胞,它具有形成完整个体的分化潜能,胚胎干细胞就属于此类;多能干细胞,它具有分 化出多种细胞组织的潜能,但却失去了发育成完整个体的能力,如造血干细胞;专能干细胞,只能向一种类型或密切相关的两种类型的细胞分化,如皮肤生发层的干细胞【解答】解:A、心肌细胞为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在进行细胞分化,A错误;B、肝细胞为高度分化的细胞,

42、不能在进行细胞分化,B错误;C、肠上皮细胞为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在进行细胞分化,C错误;D、胚胎干细胞为全能干细胞,可进行细胞的分裂和分化,D正确故选:D2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只能适用于下列哪些生物()噬菌体 乳酸菌 酵母菌 蓝藻 蘑菇ABCD【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适用范围:适用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并且非等位基因均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非同源染

43、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因此只有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才能出现基因的自由组合3、按遗传基本定律遗传的基因,均位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所以,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均是真核生物的细胞核遗传规律【解答】解:孟德尔的遗传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所以只有能进行减数分裂的真核生物,其细胞核遗传才遵循遗传定律噬菌体属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所以不能适用;乳酸菌属于原核生物,不进行减数分裂,所以不能适用;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能进行减数分裂,所以适用;蓝藻属于原核生物,不进行减数分裂,所以不能适用;蘑菇属于真核生物,

44、能进行减数分裂,所以适用所以孟德尔的遗传定律能适用于的生物是故选:B3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中,隐性亲本与杂合子亲本相交,其子代个体中与双亲遗传因子组成都不相同的是()A0%B25%C50%D75%【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根据题意分析: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隐性亲本与杂合子亲本相交,其基因型分别为aa和Aa,子代个体的基因型为Aa和aa,比例为1:1【解答】解: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中,aaAaAa:aa=1:1,所以子代个体中与双亲基因型都相同,不同的个体比例是0%故选:A4番茄果实的颜色由一对基因A、a控制,下表是关于番茄果实颜色的3个杂交实

45、验及其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实验组亲本表现型F1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红果黄果1红果黄果4925042红果黄果99703红果红果1511508A番茄的果实颜色中,黄色为显性性状B实验1的亲本基因型:红果为AA,黄果为aaC实验2的F1红果番茄均为杂合子D实验3的F1中黄果番茄的基因型可能是AA或Aa【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实验组2中红果黄果的后代只有红果,说明红果为显性性状,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图表,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解答】解:A、从实验2中可以看出,红果跟黄果杂交,后代只出现红果没有黄果,说明黄果为隐性,红果为显性,A错误;B

46、、实验组1的子代红果:黄果=1:1,则实验1的亲本基因型:红果为Aa,黄果为aa,B错误;C、实验2的亲本基因型:红果为AA,黄果为aa,实验2的F1中红果番茄均为杂合子,C正确;D、因为实验3的F1中黄果为隐性,所以其基因型为aa,D错误故选:C5下列关于细胞分化、衰老、癌变和凋亡的叙述,错误的是()A高度分化的细胞更适合做植物组织培养的材料B衰老的细胞内水分减少、代谢减慢C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活动D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发生的变异累积可导致癌症【考点】细胞的分化;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细胞凋亡的含义;细胞癌变的原因【分析】1、一般情况下,细胞分化程度越高,其全能性越低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

47、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3、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4、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解答】解:A、高度分化的细胞的全能性较低,不适合做植物组织培养的材料,A错误;B、细胞衰老后,细胞内水分减少,代谢减慢,B正确;C、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属于正常的生命活动,C

48、正确;D、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发生的变异累积可导致癌症,D正确故选:A6通过“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可以证明是()A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染色体上BDNA是遗传物质C在不含DNA的生物中,RNA是遗传物质DDNA和RNA是遗传物质【考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解答】解:A、肺炎双球菌属于原核生物,细胞内没有染色体,A错误;B、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证明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能

49、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B正确;C、肺炎双球菌中含有DNA,所以没有证明在不含DNA的生物体内,RNA就是该生物的遗传物质,C错误;D、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没有证明RNA是遗传物质,D错误故选:B7人的卷舌和不卷舌是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显性基因D和隐形基因d控制若某对夫妻都为卷舌,却生了一个不卷舌的孩子,则这对夫妻的基因组成分别为()ADD、ddBDd、ddCDd、DdDDD、Dd【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基因的分离定律遗传学三大定律之一(1)内容: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

50、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2)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3)适用范围: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细胞核内染色体上的基因;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4)细胞学基础:同源染色体分离(5)作用时间:有性生殖形成配子时(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6)验证实验:测交实验【解答】解:若夫妻都为卷舌,却生了一个不卷舌的孩子,说明夫妇双方控制卷舌的基因组成不是纯合的,即都含有一个控制卷舌的显性基因和一个控制卷

51、舌的隐性基因;如图所示故选:C8生物武器是指在战争中使人、畜致病,毁伤农作物的微生物及其毒素通常包括致病菌、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病毒和毒素等根据它们的类型,预测下列不是生物武器危害性特点的是()A传染性强B传染范围广C传播途径多D传播不受气候影响【考点】生物武器对人类的威胁【分析】生物武器种类:包括致病菌、病毒、生化毒剂,以及经过基因重组的致病菌等把这些病原体直接或者通过食物、生活必需品等散布到敌方,可以对军队和平民造成大规模杀伤后果生物武器的特点:1、单位面积效应大;2、有特定的伤害对象;3、具有传染性;4、危害时间久;5、不易被发现和鉴定;6、使用者本身易受伤害;7、生物武器造价低,技术难

52、度不大,隐秘性强,可以在任何地方研制和生产生物武器的局限性1、生物武器主要指病原微生物,所以它们的生存、繁殖、死亡易受环境条件(如温度)的影响 2、还受地形、风向等多种条件影响 3、生物武器使用时不易控制,使用不当可危害本方安全【解答】解:A、生物武器具有传染性强的特点,A正确;B、生物武器的传播范围广,B正确;C、生物武器乐意直接或通过食物、生活必需品等散布到敌方,C正确;D、生物武器的生存、繁殖、死亡易受环境条件(如温度)的影响,还受地形、风向等多种条件影响,D错误故选:D9虫媒花与某些能传粉的昆虫表现出惊人的相互适应,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种内斗争的结果B定向变异的结果C种间互助的结

53、果D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考点】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分析】本题考查自然选择的相关知识自然选择是环境条件对于生物的变异进行选择而导致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解答】解:A、虫媒花与某些能传粉的昆虫属于种间的斗争,而不属于种内斗争,A错误;B、定向变异是错的,变异是不定向的,选择才是定向的,B错误;C、种内互助同种生物的个体或种群在生活过程中互相协作,以维护生存的现象很多动物的群聚生活方式就是常见的种内互助现象,同样虫媒花与某些能传粉的昆虫的相互适应不属于种内互助,C错误;D、只有拥有适应于昆虫传粉结构的花才能得到更多的受精机会,才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否则没有受精机会,

54、得不到繁衍而只有适应花的结构的昆虫才可以采到花蜜得以生存与繁衍,这就是相互选择的结果,D正确故选:D10从某动物个体的睾丸中取出的两个精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如图所示如果不考虑染色体互换,则这两个精细胞不可能来自()A一个精原细胞B一个次级精母细胞C两个初级精母细胞D一个初级精母细胞【考点】精子的形成过程【分析】1、精子的形成过程:(1)精原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初级精母细胞;(2)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两种次级精母细胞;(3)次级精母

55、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精细胞;(4)精细胞经过变形精子2、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因为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一个初级精母细胞能产生2种基因型不同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于有丝分裂,因此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2个基因型相同的精细胞由此可见,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但只有2种基因型【解答】解:A、如果将两个精细胞中的染色体组合起来分析,正好是三对同源染色体,所以它们可能来自一个精原细胞,A正确;B、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如果不考虑染色体交叉互换,产生的两个精细胞染色体组成应完全相同,所以图示的两个精细胞,不可能来自一个次级精母细胞,B

56、错误;C、两个精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不同,可能来自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也可能来自两个初级精母细胞,C正确;D、如果将两个精细胞中的染色体组合起来分析,正好是三对同源染色体,它们可能来自一个精原细胞,染色体复制后进入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初级精母细胞,所以可能来自一个初级精母细胞,D正确故选:B11某家系的遗传系谱图及部分个体基因型如图所示,A1、A2、A3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2基因型为XA1XA2的概率是B1基因型为XA1 Y的概率是C2基因型为XA1 X A2的概率是D1基因型为XA1 X A1概率是【考点】伴性遗传【分析】分析系谱图:图示为某家系的遗传系谱图及部分个体基

57、因型如图所示,A1、A2、A3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已知1的基因型为XA1Y,2的基因型为XA2XA3,则他们所生子女的基因型为XA1XA2、XA1XA3、XA2Y、XA3Y【解答】解:A、II2是女孩,其基因型为XA1XA2的概率是,A错误;B、II2的基因型及概率为XA1XA2、XA1XA3,1的X染色体来自2,因此III1基因型为XA1Y的概率是,B错误;C、II3的基因型及概率为XA1XA2、XA1XA3,4的基因型为XA2Y,因此III2基因型为XA1XA2(其中XA2来自4,XA1来自3)的概率是,C错误;D、III1基因型为XA1Y的概率是,III2基因型为XA1XA2的概

58、率是,则IV1基因型为XA1XA1概率是=,D正确故选:D12如图为患红绿色盲的某家族遗传系谱图,该病由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其中7号的致病基因来自()A1号B2号C3号D4号【考点】伴性遗传【分析】该题要从以下三方面考虑解答:一是色盲是一种伴X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二是男女性染色体的组成及人类的性别遗传;三是基因的显隐性及其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由于女性的性染色体为X和X,男性的性染色体为X和Y,而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因此女性只有在两个X染色体上都含有色盲基因时才会患病,而男性的X染色体上只要含有该基因就会患病;又由于男性的X染色体只能传给女儿,因此男性患者传女不传男,而女性的X染色体既能

59、传给女儿,也能传给儿子【解答】解:图中7号色盲基因来自于他的母亲5号,而5号正常,说明5号的基因型是XBXb,又因为她的父亲1号是XBY,所以其致病基因来自于母亲2号,而2号正常,说明2号是携带者故选:B13如果一种动物的正常体细胞有40对同源染色体,则其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后期时有染色体()A20条B40条C80条D160条【考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分析】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DNA复制,复制完成后DNA含量加倍,但是染色体含量不变,故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等于初级精母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据此答题【解答】解: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因此形成的

60、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40条染色体但每条染色体都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当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后期时,由于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变为染色体,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因此处于后期时有染色体80条故选:C14在细胞分裂的间期,细胞核内发生的主要变化是()A合成ATPB合成纤维素CDNA复制DRNA复制【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分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

61、染色体消失【解答】解:A、ATP的合成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A错误;B、纤维素的合成场所是高尔基体,B错误;C、细胞分裂间期,细胞核中主要进行DNA的复制和转录,C正确;D、RNA复制只发生在被某些病毒侵染的细胞中,D错误故选:C15对于多细胞生物来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增殖是生物生长的基础B细胞分化是生物发育的基础C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是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基础D细胞呼吸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基础【考点】有丝分裂的特征和意义;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细胞的分化【分析】多细胞生物体的生长表现为细胞数量的增多和细胞体积的增大,但细胞体积受到细胞相对表面积和核质比的影响不

62、能无限制增大,因此细胞数量的增多是使生物体生长的主要原因;多细胞生物体只有通过细胞分化才能形成功能不同的组织及器官,从而协调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基因突变是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基础;生物体最基本的特征是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是生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及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进行转变过程的基础【解答】解:A、多细胞生物体的生长表现为细胞数量的增多和细胞体积的增大,细胞增殖能够使生物体细胞的数量增多,是生物生长的基础,A错误;B、多细胞生物体只有通过细胞分化才能形成功能不同的组织及器官,从而协调完成各项生命活动,因此细胞分化是生物发育的基础,B错误;C、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基因突

63、变是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基础,C错误;D、新陈代谢是生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及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进行转变过程的基础,D正确;故选:D16实验测得四种动物细胞分裂的细胞周期如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动物细胞周期的时间(h)a时期b时期合计动物110.60.411.0动物217.50.518.0动物316.52.018.5动物410.42.312.7Aa时期为细胞周期的分裂期B可以将癌细胞阻断在b时期进行癌症治疗C最好选用动物4观察细胞有丝分裂过程D四种动物细胞周期的时间都是固定不变的【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分析】本题是对细胞周期的概念和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的特点的

64、考查,细胞周期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期持续的时间较短,观察细胞分裂最好选用分裂期相对较长的细胞,细胞周期不是固定不变的,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分析题图可知,动物1细胞分裂期的相对长度是0.411=0.036,动物2细胞分裂期的相对长度是0.028,动物3细胞分裂期的相对长度是0.108,动物4细胞分裂期的相对长度是0.181【解答】解:A、a时期所占细胞周期较长,是分裂间期,A错误;B、对癌症进行治疗可以将癌细胞阻断在分裂间期的DNA复制时期进行治疗,B错误;C、观察细胞分裂最好选用分裂期相对较长的细胞,动物4细胞分裂期的相对长度最大,故最好选用动物4观察细胞有丝分裂过程,C正确;D、细胞周期

65、不是固定不变的,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D错误故选:C17DNA分子中胸腺嘧啶的数量为M,占总碱基数的比例为q,若此DNA分子连续复制n次,需要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数为()A(2n1)MBM()C(2n1)D(2n1)【考点】DNA分子的复制;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分析】DNA分子复制时,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合成两条新的子链,每个DNA分子各含一条亲代DNA分子的母链和一条新形成的子链,称为半保留复制DNA复制是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 DNA复制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DNA复制过程:边

66、解旋边复制;DNA复制特点:半保留复制【解答】解:根据DNA分子中胸腺嘧啶的数量为M,占总碱基数的比例为q,可推测出该DNA分子中鸟嘌呤脱氧核苷酸的数目为:(2M)2=;由于DNA分子连续复制n次,则需要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为(2n1)=故选:C18如图表示某种哺乳动物细胞分别在正常培养和药物处理培养时,所测得的细胞中DNA含量与细胞数的关系据此推测该药物的作用是()A通过抑制DNA的复制,抑制细胞分裂B通过促进DNA的复制,促进细胞分裂C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抑制细胞分裂D通过促进着丝粒断裂,促进细胞分裂【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分析】对比正常培养和药物处理知,药物处理后DNA含

67、量为2n的细胞数量减少,而DNA含量为4n的细胞数量增加,由此推知该药物可能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抑制细胞分裂【解答】解:细胞分裂间期主要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前期有纺锤体出现由柱形图可知,正常培养时DNA含量为2n的细胞数多,即处于分裂间期复制前的细胞多药物处理后,DNA含量为4n的细胞数多,即DNA完成了复制而加倍,且细胞不分裂而保持在4n,纺锤体不形成时细胞就不分裂,该药物类似于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抑制细胞分裂故选:C19在自然条件下,下列不符合生态系统正常发展方向的是()A物种组成多样B营养结构复杂C功能完善D食物链缩短【考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结构【分

68、析】在自然条件下,生态系统正常发展方向是向提高抵抗力稳定性方向发展物种组成多样和营养结构复杂及功能完善都能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解答】解:A、自然状态下,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取代是一种优势取代,而不是完全取代,则生态系统发展的过程中物种多样性提高,故A正确;B、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高,营养结构复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高,故B正确;C、生态系统的结构决定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结构复杂使得功能完善,故C正确;D、食物链缩短,说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减少,营养结构变得简单,抵抗力稳定性会下降,故D错误故选:D20据报道,进入20世纪后,几乎每年都至少有一种

69、鸟类或哺乳类动物从地球上消失,造成野生动物濒危和绝灭的下述原因中,最重要的是()A干旱少雨,饮水缺乏B天敌过多,大量被捕食C食物不足D人类活动破坏了生态平衡【考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分析】威胁生物生存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滥捕乱杀)、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解答】解:天敌、水和食物都会影响野生动物的生活,但是,事实上这些年野生动物的天敌并没有增多,而缺水、缺少食物也都是由于生态环境被破坏造成的所以,人类活动破坏了生态环境,才是造成野生动物濒危和绝灭的主要原因当然,掠夺式的开发利用和环境污染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只是题中未列出这两条故选:D21现有种突变型细菌1、2、3、

70、4,它们都不能合成生长所必需的物质EA、B、C、D都是合成E物质的必需中间产物,但不知这些物质合成的顺序于是在培养基中分别单独加入这几种物质并分析了这几种物质对各种突变型细菌生长的影响结果如表(+表示生长,表示不生长):突变型培养基中单独加入的物质ABCDE1+2+3+4+根据以上结果,推测这几种物质最可能的合成的顺序是()AECABDBDBACECCBADEDCDBAE【考点】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分析】据表分析:A、B、C、D是合成E物质的一系列必需产物这些突变型菌株可能在合成E物质的某条途径被阻断,本实验通过单独补充相应的物质,来寻找合成E物质的过程【解答】解:由突变型1中单独加入C

71、物质和E物质可以存活,可得CE,由突变型2中单独加入A、C、E物质可以存活,可得ACE,由突变4中单独加入A、B、C、E可以存活,可得BACE,综合四组实验可得DBACE故选:B22果胶是植物组织的组成成分之一,它主要存在于植物组织的哪一部分中()A细胞核B细胞质C细胞间隙D细胞壁及胞间层【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分析】果胶是植物细胞壁以及胞间层的主要成分之一【解答】解:果胶是植物细胞壁以及胞间层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因此,果胶广泛存在于植物组织的细胞壁及胞间层中,D正确故选:D23能够测定样品活菌数的方法是()A稀释涂布平板法B直接计数法C重量法D比浊法【考点】测定某种微生

72、物的数量【分析】统计细菌数量的方法有稀释涂布平板法和显微镜直接计数,在统计菌落数目时,采用(平板划线、稀释涂布平板法)来培养细菌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细菌,但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试剂数目低,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另一种方法是直接计数法,这种方法要借助显微镜,且统计的数目也包括死亡的细菌【解答】解: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能够不影响生活的情况下将细菌个体从固体培养基上分离出来,并可以繁殖形成菌落,可根据菌落数测定出测定样品活菌数,故稀释涂布平板法可用于测定样品活菌数故选:A24某一种细菌菌株对链霉素敏感此菌株需要从

73、环境中摄取现成的亮氨酸(20种氨基酸中的一种)才能够生长,实验者用诱变剂处理此菌株若想筛选出表中列出的细菌菌株类型根据实验目的,选用的培养基类型应该是()选项筛选出抗链霉素的菌株应使用的培养基筛选出不需要亮氨酸的菌株应使用的培养基筛选出不需要亮氨酸和抗链霉素的菌株应使用的培养基AE,LE+,L+E+,LBE+,L+E,L+E,LCE+,L+E,LE,L+DE,LE+,LE+,L+注:“+”表示加入“”表示不加入E表示不加入亮氨酸L+表示加入链酶素AABBCCDD【考点】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分析】表中所列均为选择培养基选择培养基是指通过培养混合的微生物,仅得到或筛选出所需要的微生物,其他不

74、需要的种类在这种培养基上是不能生存的细菌的细胞壁成分是肽聚糖,链霉素可以破坏肽聚糖而使细菌死亡【解答】解:根据题目要求,筛选出抗链霉素的菌株应使用的培养基为L+、S可加可不加;筛选出不需要亮氨酸的菌株,即在没有亮氨酸的培养基上能够生长,应使用的培养基为E、L可加可不加;筛选出不需要亮氨酸、抗链霉素的菌株应用的培养基E、L+故选:C25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需在盐酸酸化条件下进行B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C对显色反应样品进行目测,可精确算出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D配制溶液所用的提取剂为氯化镉与氯化钡【考点】用

75、比色法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分析】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是比色法,其原理是:在盐酸酸化的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液进行目测比较,可以大致估算出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据此答题【解答】解:A、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需在盐酸酸化条件下进行,A正确;B、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B正确;C、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液进行目测比较,可以大致估算出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C错误;D、配制溶液所用的提取剂为氯化镉与氯化钡,D正确故选:C26下列有关腐乳

76、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A毛霉是参与腐乳发酵的优势种群B在温度较高的夏季制作腐乳可大大缩短制作时间C在腐乳发酵的全过程中必须保持毛霉的活性D制作成功的腐乳色泽基本一致、味道鲜美、咸淡适口、无异味【考点】制作腐乳的科学原理及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分析】分析题干可知,本题的知识点是腐乳制作,梳理相关的知识点,然后根据选项做出判断【解答】解;A、腐乳制作过程中其主要作用的是毛霉,但毛霉不是一个种群所以A描述错误B、腐乳制作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菌种是毛霉,毛霉的最适温度是25C左右所以B描述错误C、在腐乳制作过程中,加盐腌制以后不用保持毛霉的活性所以C描述错误D、制作腐乳成功标志是腐乳色泽基本一致、味道鲜

77、美、咸淡适口、无异味所以D描述正确故应选D27蜘蛛根据蛛网的振动来判断猎物的大小和方位蛛网振动属于()A物理信息B化学信息C行为信息D营养信息【考点】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分析】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类型(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颜色、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3)行为信息:是指某些动物通过某些特殊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的某种信息【解答】解:蜘蛛根据蛛网的振动来判断猎物的大小和方位蛛网振动是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故属于物理信息故选:A28下列不属于杂菌污染可能带来的影响是()A和培养的菌种竞争培

78、养基B抑制培养的菌种生长C分解培养菌种的代谢产物D有利于纯化培养的菌种【考点】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分析】微生物培养过程中,需要避免杂菌污染,无菌技术的主要内容: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灭菌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的物品相接触【解答】解:A、如果污染杂菌,杂菌与目的菌在培养基上形成竞争关系,共同争夺培养基中的营养,A错误;B、杂菌在和目的菌竞争的过程中,会抑制培养的菌种生长,B错误;C、杂菌肯能会分解培养菌种的代谢产物,而培养微生物的目的

79、可能就是获得细胞产物,C错误;D、由以上分析可知,污染杂菌不利于纯化培养的菌种,D正确故选:D29微生物种类繁多,生长所需条件也各不相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培养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可用牛肉膏蛋白胨这种通用培养基B从微生物中分离出硝化细菌可用无氮培养基C乳酸杆菌的新陈代谢方式是厌氧异养型D微生物生长中不可缺少的一些微量的无机物称为生长因子【考点】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分析】分析题干可知,本题是培养微生物的条件,根据选项涉及的微生物回忆培养条件进行判断【解答】解:A、病毒是寄生在细胞内的,不能用普通培养基培养,必须先培养细胞再培养病毒所以A错误B、硝化细菌是自养菌非固氮菌,分离时用无有机碳的培养基,

80、不能用无氮培养基所以B错误C、乳酸杆菌的新陈代谢方式是厌氧异养型C正确D、生长因子是有机物而不是无机物所以D错误30污染是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技术难题,可发生于不同的对象和不同阶段,某同学按照教材中的实验操作,结果发现在培养基中出现白色晕圈或有色菌落,下列关于此项分析错误的是()A可能是锥形瓶口密封不严B组织培养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出现污染C可在培养基中添加生长素等物质来避免污染D先初培养,挑出无污染的物质再进行培养,可减少污染【考点】植物的组织培养【分析】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离体的植物器官或组织片段先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的细胞排列疏松而无规则,是一种高度液泡化的呈无定形状

81、态的薄壁细胞愈伤组织继续进行培养,再分化成根或芽等器官,最终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解答】解:A、发现在培养基中出现白色晕圈或有色菌落,可能是锥形瓶口密封不严,A正确;B、组织培养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出现污染,B正确;C、可在培养基中添加抗生素或杀菌物质来避免污染,C错误;D、先初培养,挑出无污染的物质再进行培养,可减少污染,D正确故选:C31图1为某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图2为某特殊环境中的食物网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1中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是食草鸟、蜘蛛、蟾蜍、猫头鹰B图1中猫头鹰占有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共4个营养级C图2中,若黄雀的全部同化量来自两种动物食草昆虫和螳螂,且它们各占一

82、半,则当绿色植物增加G千克时,黄雀最多增加体重G/125千克D图1中如果昆虫突然减少,食草鸟数目短期内将不发生变化【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分析】1、据图1分析:图中共有5条食物链,分别是草食草鸟猫头鹰,草昆虫食虫鸟猫头鹰,草昆虫蜘蛛食虫鸟猫头鹰,草昆虫蜘蛛蟾蜍蛇猫头鹰,草昆虫蟾蜍蛇猫头鹰2、据图2分析:图中共有2条食物链,分别是绿色植物蝉螳螂黄雀,绿色植物蝉黄雀3、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最高营养级的消费者,生产者是第一营养级,植食性动物是第二营养级,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是第三营养级,以此类推【解答】解:A、图l中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是食虫鸟、蜘蛛、蟾蜍

83、、猫头鹰,食草鸟属于初级消费者,A错误;B、猫头鹰占有不同食物链,有不同营养级,图示中猫头鹰共占有4条食物链,分别占有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共4个营养级,B正确;C、图2中,设黄雀最多增加体重X千克,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则根据题意可列出代数式:(X20%+X20%20%)20%=G,X=千克,C错误;D、如果昆虫突然减少,食草鸟被猫头鹰捕食增加,数量短期内将会减少(昆虫减少对草的影响较小),D错误故选:B32产生每个标准菌落的细菌的最初数目和培养基分别是()A一个细菌,液体培养基B许多细菌,液体培养基C一个细菌,固体培养基D许多细菌,固体培养基【考点】测定某种微生物的数量【分析】本题是菌

84、落的概念和形成菌落的培养基,回忆知识做出判断【解答】解:菌落(colony)由单个细菌(或其他微生物)细胞或一堆同种细胞在适宜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形成肉眼可见有一定形态结构等特征的子细胞的群体一个标准菌落是由一个细菌(其他微生物)繁殖而来的子细胞群A、产生菌落的培养基应是固体培养基A错误B、产生每个标准菌落的细菌的最初数目是一个,培养基是固体培养基B错误C、产生每个标准菌落的细菌的最初数目和培养基分别是一个个细菌,固体培养基C正确D、产生每个标准菌落的细菌的最初数目是一个D错误故应选C33到南极进行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为了保护环境,除了必须把塑料以及金属类废弃物带离外,还必须

85、把人的尿液、粪便等带离,这是因为南极()A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B缺少生产者C没有消费者D分解者很少【考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梳理相关知识点,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解答】解:由于人体尿液、粪便须经分解者的分解作用才能转变成植物可利用的无机物,而南极地区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成分都较少,尤其是分解者,所以为了保护环境,除了必须把塑料以及金属类废弃物带离外,还必须把人的尿液、粪便等带离故选:D34变酸的酒表面有一层膜、泡菜坛表面有一层白膜、腐乳外面有一层致密的皮,它们分别是()A醋酸菌、乳酸菌、毛霉菌丝B醋酸菌、毛霉菌丝、毛

86、霉菌丝C醋酸菌、酵母菌、毛霉菌丝D酵母菌、醋酸菌、乳酸菌【考点】制作腐乳的科学原理及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酒酵母制酒及乙酸菌由酒制醋;制作泡莱【分析】醋酸菌是好氧菌,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可以将乙醇转化成醋酸;泡菜制作的原理是乳酸菌发酵,在泡菜制作过程中,泡菜发酵液的营养丰富,其表面往往含有适量的氧气,适合酵母菌生长繁殖,成膜酵母生长繁殖会在泡菜坛液面的形成一层白膜;腐乳表面的一层致密的皮是由毛霉的匍匐菌丝形成的,它能形成腐乳的体,使腐乳成型【解答】解: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能将乙醇转化成醋酸,变酸酸的酒表面的一层菌膜,主要与醋酸菌有关;泡菜坛液面的一层白膜,主要是成膜酵母繁殖的结果;腐乳表面一层致密

87、的皮是由毛霉的匍匐菌丝形成的故选:C35人类在生产活动中,要避免大自然的惩罚,应具有的观点和正确做法是()要树立保护环境的法制观念;只有讲究生态效益,才能有稳定的经济效益;优先考虑经济效益,充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遵循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对人类有利的物种,消灭对人类不利的种群;保护森林资源的最佳方案是禁止砍伐树木;要保护池塘生态系统,应禁止捕鱼;加强动物资源保护,首先要禁止任意捕杀动物,再就是要保护好动物生存所需要的自然环境进行自然保护的唯一手段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进行自然保护的有效手段ABCD【考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分析】保护环境要加强立法和

88、宣传教育,提高国民的环保意识;人类在改造自然时,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要片面最求经济效益,要注意生态效益,做到既要金山银山也要青山绿水;不过保护并不等于不利用,合理的开发就是最好的保护;保护生物最重要的是保护好生物生活的环境,建立自然保护区就是最有效的保护措施【解答】解:要树立保护环境的法制观念,正确;只有讲究生态效益,才能有稳定的经济效益,正确;要综合考虑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错误;遵循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正确;要保护生物多样性,不能消灭对人类不利的种群,应该将其数量保持在一定水平上,错误;保护森林资源的最佳方案是合理砍伐树木,错误;要保护池塘生态系统,

89、应合理捕鱼,而不是禁止,错误;加强动物资源保护,首先要禁止任意捕杀动物,再就是要保护好动物生存所需要的自然环境,正确;进行自然保护的有效手段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不是唯一手段,错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进行自然保护的有效手段,正确故选:D36下列有关生物技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制作果醋时,必需向发酵装置不断地补充无菌空气,以保证醋酸菌的生长B制作腐乳时,加盐腌制可使豆腐块变硬且能抑制杂菌生长C变酸的酒表面的菌膜是醋酸菌大量繁殖形成的D用传统的发酵技术制葡萄酒必需添加酵母菌菌种【考点】酒酵母制酒及乙酸菌由酒制醋;制作腐乳的科学原理及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分析】本题是对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

90、及发酵条件的控制、腐乳制作的过程中盐的作用的考查,回忆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及发酵条件的控制、腐乳制作的过程中盐的作用,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解答】解:A、醋酸菌是好氧菌,果醋发酵过程中,应该向发酵装置不断地补充无菌空气,以保证醋酸菌的生长,A正确;B、制作腐乳时,盐的作用是使豆腐块变硬,防止酥烂,同时抑制杂菌生长,B正确;C、醋酸菌是好氧菌,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可以将乙醇转化成醋酸,因此变酸酒表面的菌膜可能是醋酸菌大量繁殖形成的,C正确;D、传统的发酵技术制葡萄酒,可以不加酵母菌菌种,直接用葡萄上的酵母菌,D错误故选:D二、非选择题(必修)(注释)37癌症是由于细胞癌变引起的,任何人体内都有原

91、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受到外界因素的刺激后可能突变而引起细胞的畸形分化,从而导致细胞的癌变目前临床上癌症治疗的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化疗、激素治疗、基因治疗和免疫治疗此外,科学家通过对前列腺癌细胞系的研究发现,绿茶中的多酚酶能促进多酚的合成,多酚可减少BCLXL蛋白的合成,而这种蛋白有抑制癌细胞凋亡的作用,从而表明绿茶具有抗癌的作用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导致细胞癌变的外界因素有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病毒致癌因子(2)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中明显增多的细胞器是(两项)线粒体、核糖体(3)早期的癌症可以通过切除的方法进行治疗,但是中、晚期就不能用这种方法了,因为癌细胞已经扩散到其

92、他组织中去了,晚期癌细胞容易扩散的原因是癌细胞表面发生了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细胞彼此之间的黏着性减小,导致癌细胞容易在机体内分散和转移(4)癌症化疗时应用的烷化剂(如二氯二乙胺)能够阻止参与DNA复制的酶与DNA相互作用此类药品作用于癌细胞周期的分裂间期(5)癌细胞还具有无限增殖的特征若开始培养时取一滴培养液观察有100个癌细胞,经24h培养后,取一滴,稀释100倍后再取一滴(设三次的“一滴”等量)观察,发现有16个肿瘤细胞,此肿瘤的细胞周期约为6h(6)细胞凋亡是指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也叫细胞编程性死亡(7)绿茶含有多酚酶具有抗癌作用的根本原因是有多酚酶基因(

93、可促进多酚的合成,减少BCLXL蛋白的合成,促进癌细胞凋亡)【考点】细胞癌变的原因;恶性肿瘤的防治【分析】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大多数细胞能够正常分化但是有些细胞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不能正常分化,而变成不受有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具有以下特点: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癌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容易在体内扩散和转移由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得细胞彼此之间的黏着性减小,导致癌细胞容易在有机体内分散和转移【解答】解:(1)致癌因子有三大类: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病毒致癌因子(2)癌细胞不断进行增殖,需要合成大量的物质(蛋白质

94、),故线粒体、核糖体等细胞器明显增多(3)晚期癌细胞容易扩散是因为癌细胞表面发生了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细胞彼此之间的黏着性减小(4)根据题干信息癌症化疗与“DNA复制”有关,则作用时期为分裂间期(5)稀释100倍后发现有16个肿瘤细胞,说明总数为1600,为原来的16倍,2n=16,n=4,故周期为244=6(6)关键词“决定”可以想到“基因”(7)绿茶抗癌作用的直接原因是具有多酚酶,根本原因是具有多酚酶基因故答案为:(1)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病毒致癌因子(2)线粒体、核糖体(其他正确答案也可)(3)癌细胞表面发生了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细胞彼此之间的黏着

95、性减小,导致癌细胞容易在机体内分散和转移(4)分裂间(5)6(6)基因(7)有多酚酶基因(可促进多酚的合成,减少BCLXL蛋白的合成,促进癌细胞凋亡)38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提出之后,人们又去探究DNA是如何传递遗传信息的当时推测可能有如图A所示的三种方式1958年,Meslson和Stahl用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追踪由15N标记的DNA亲代链的去向,实验过程是:在氮源为14N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均为14NDNA(对照),在氮源为15N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均为15NDNA(亲代),将亲代大肠杆菌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再连续繁殖两代(子代和子代)后离心得到

96、如图B所示的结果请依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1)如果与对照相比,子代离心后能分出轻和重两条密度带,则说明DNA传递遗传信息的方式是全保留复制如果子代离心后只有1条中度密度带,则可以排除DNA传递遗传信息的方式是全保留复制如果子代离心后只有1条中密度带,再继续做子代的DNA密度鉴定:若子代离心后能分出中、轻两条密度带,则可以确定DNA传递遗传信息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若子代离心后不能分出中、轻两条密度带,则可以确定DNA传递遗传信息的方式是分散复制(2)他们观测的实验数据如表:梯度离心DNA浮力密度(g/mL)表世代实验对照亲代1.7241.710子代1.7171.710子代(1/2)1.717,(1/

97、2)1.7101.710子代(1/4)1.717,(3/4)1.7101.710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实验结果与当初推测的DNA三种可能复制方式中的半保留复制方式相吻合【考点】DNA分子的复制【分析】本题是对DNA分子复制方式的探究,分析实验的原理可知,由于15N与14N的原子量不同,形成的DNA的相对质量不同,DNA分子的两条链都是15N,DNA分子的相对质量最大,离心后分布在试管的下端,如果DNA分子的两条链含有14N,相对质量最轻,离心后分布在试管上端,如果DNA分子的一条链是14N,另一条链是15N,相对分子质量介于二者之间,离心后分布在试管中部,若是DNA分子的复制是分散复制,不论复制几

98、次,离心后的条带只有一条,然后根据实验出现的条带推断DNA分子的复制方式【解答】解:(1)与对照相比,子代I离心后能分辨出轻(位于试管下方)和重(位于试管上方)两条密度带,则说明DNA复制后形成的2个DNA分子是1个只含14N,另一个只含15N,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全保留复制;如果子代I离心后只有1条中等密度带,DNA分子的复制可能是半保留复制,也可能是分散复制,但可以排除DNA传递遗传信息的全保留复制子代离心后可以分出中、轻两条密度带,则可以确定DNA传递遗传信息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若子代离心后不能分出中、轻两条密度带,则可以确定DNA传递遗传信息的方式是分散复制;(2)分析表格数据可知:

99、子代有一条带,密度介于亲代与对照组之间,子代有2条带,中带与轻带,比例是1:1;子代有2条带,中带与轻带,比例是1:3,因此可以推出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故答案为:(1)全保留复制 全保留复制半保留复制 分散复制(2)半保留复制39如图中甲和乙为一对夫妇体细胞基因型与相关染色体组成示意图,图中所示基因分别控制原发性高血压、白化病、先天性夜盲症的遗传,X、Y分别表示性染色体人类原发性高血压基因与图中已标出的两对基因有关,且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只要有显性基因均表现为高血压,血压高低与基因种类无关,只与相关显性基因数量有关;显性基因越多血压越高,例如当这两对基因都为显性且为纯合子时,血压为极

100、高因此人群中高血压情况依次有极高、很高、较高、略高,无相关显性基因的人血压正常白化病和先天性夜盲症均由隐性基因控制(1)白化病是由于酪氨酸酶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导致黑色素细胞缺乏酪氨酸酶,不能使酪氨酸变成黑色素,正常人可突变成白化病,白化病人也可突变成正常人,这体现了突变的可逆性特点;科学家发现许多中国人的这个基因第17个碱基A突变成T的相当普遍,但并未引起白化现象,其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后,经转录形成的密码子与原密码子对应同一种氨基酸(2)经统计,人类中,先天性夜盲症的患病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则该对夫妇所生孩子的表现型及比例是正常女孩:正常男孩:先天性夜盲症男孩=2:1:1(只考虑先天性夜盲症)

101、由受精卵发育成甲的过程中,一个囊胚细胞中含有2或者4个染色体组;若丙是甲或乙体内的细胞,已知未发生基因突变,则丙细胞名称是卵细胞或第二极体(3)这对夫妻生育了两个儿子和,患原发性高血压且血压极高(未发生基因突变),患高血压且血压为较高,则引起高血压的基因有A、T与正常女性结婚,生出高血压孩子的概率是(用分数表示)(4)乙与一基因型为EEXHXh正常女子再婚,请你用遗传图解对其子代患病情况加以说明,不要求写出配子(只考虑E、e、H、h基因)【考点】基因突变的特征;常见的人类遗传病【分析】1、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多个密码子可以编码同一种氨基酸,因此基因突变不一定引起它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

102、发生改变;2、人类先天性夜盲症的患病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说明人类先天性夜盲症是伴X隐性遗传病3、分析题图可知,人体是二倍体,含有两个染色体组,但是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后期时含有4个染色体组;4、分析题图可知,甲的基因型为:AaEeTtXHXh,乙的基因型为AaeeTtXHY;与原发性高血压与两对基因有关,且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只要有显性基因均表现为高血压,血压高低与基因种类无关,只与显性基因数量有关;显性基因越多血压越高,因此极高、很高、较高、略高的显性基因的个数分别是4个显性基因、3个显性基因、2个显性基因和一个显性基因;这对夫妻生育了两个儿子和,患原发性高血压且血压极高说明有4个显性基因,因

103、此原发性高血压由Aa和Tt两对等位基因控制【解答】解:(1)根据题意分析,正常人可突变成白化病,白化病人也可突变成正常人,这体现了基因突变的可逆性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基因突变后,经转录形成的密码子与原密码子对应同一种氨基酸,因此许多人酪氨酸酶基因第17个碱基A突变成T,但是并没有患白化病(2)由题意知,只考虑夜盲症,甲的基因型为XHXh,乙的基因型为XHY,该对夫妇所生孩子的基因型为XHXH、XHXh、XHY、XhY,比例为1:1:1:1,因此该对夫妇所生孩子的表现型及比例是正常女孩:正常男孩:先天性夜盲症男孩=2:1:1;囊胚细胞是体细胞,在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后期含有4个染色体组,其余时期的染

104、色体组是2个;由于甲既含有T基因,也含有t基因,因此在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后到细胞分裂结束之前含有2个T基因,其余时间含有1个T基因;分析丙图可知,丙含有E基因,且为发生基因突变,因此丙来自甲,甲的性染色体是XX,为女性,且丙中不存在染色单体因此可能是卵细胞或第二极体(3)由题意知,这对夫妻生育了两个儿子和,患原发性高血压且血压极高说明有4个显性基因,因此原发性高血压由Aa和Tt两对等位基因控制,血压较高的显性基因是2个,因此可能的基因型为AAtt、AaTt、aaTT,比例为1:4:1; 如果,与正常女性(aatt)结婚,只有的基因型为AaTt时才有可能产生血压正常的后代,血压正常后代的概率

105、是aatt=,故高血压患者的概率为1=(4)分析题图可知,乙的基因型为eeXHY,与一基因型为EEXHXh正常女子结婚的遗传图解如下:故答案为:(1)可逆性 基因突变后,经转录形成的密码子与原密码子对应同一种氨基酸(2)正常女孩:正常男孩:先天性夜盲症男孩=2:1:1 2或者4 卵细胞或第二极体(3)A、T(4)40分析下列图形中各细胞内染色体组成情况,并回答相关问题(1)一般情况下,一定属于单倍体生物体细胞染色体组成的图是D(2)图C中含3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含3条染色体,由C细胞组成的生物体可育吗?不可育(3)对于有性生殖生物而言,在该个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_时,由B细胞组成的生物体是二

106、倍体;在该个体由未受精的生殖细胞直接发育而来时,由B细胞组成的生物体是单倍体(4)假若A细胞组成的生物体是单倍体,则其正常物种体细胞内含8个染色体组(5)基因型分别为AAaBbb、AaBB、AAaaBbbb及Ab的体细胞,其染色体组成应依次对应图AD中的C、B、A、D【考点】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分析】1、据图分析,细胞内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几条,则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因此A含有4个染色体组,B含有2个染色体组,C含有3个染色体组,D含有1个染色体组2、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又相互协调,共同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

107、染色体组3、若该个体由受精卵直接发育而来,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形成的个体为既倍体;若该个体由配子发育而来,形成的个体为单倍体【解答】解:(1)单倍体是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与含有几个染色体组没有必然联系,但是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必然是单倍体,所以一定属于的单倍体的是D,其他均可能为单倍体(2)图C中有三种染色体,含有3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组含有3个染色体,由于减数分裂不能联会,产生的配子不可育,生物体不可育(3)B细胞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如果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是二倍体,如果由未受精的生殖细胞直接发育的是单倍体(4)A细胞是单倍体,含有4个染色体组,正常物种是经受精结合产生的,含

108、有8个染色体组(5)AAaBbb含有三个染色体组,对应C图;AaBB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对应B图;AaaaBBbb含有四个染色体组,对应A图,Ab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对应D图故答案为:(1)D(2)3 3 不可育(3)该个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该个体由未受精的生殖细胞直接发育而来(4)8(5)C、B、A、D41一批野生正常翅(h)果蝇中,出现少数毛翅(H)的显性突变个体,这些突变个体在培养过程中可能因某种原因而恢复正常翅,这种突变成毛翅后又恢复为正常翅的个体称为回复体回复体出现的原因可能有两种:一是因为基因H又突变为h;二是由于体内另一对基因RR突变为rr,从而抑制H基因的表达(R、r基因本身并没有

109、控制具体性状,其中RR、Rr基因组合不影响H、h基因的表达,只有出现rr基因组合时才会抑制H基因的表达)因第一种原因出现的回复体称为“真回复体”,因第二种原因出现的回复体为“假回复体”请分析回答:(1)表现正常翅果蝇(包括真、假回复体)的基因型可能为hhRR、HHrr、Hhrr以及hhRr、hhrr;表现毛翅果蝇的基因型可能为HHRR、HhRR、HhRr以及HHRr(2)现获得一批纯合的果蝇回复体,欲判断其基因型是HHrr还是hhRR,请完成以下简单的实验方案实验思路:让这批纯合的果蝇回复体与纯合野生正常翅果蝇杂交,观察子代果蝇的性状表现预测实验结果并得出相应结论:若子代果蝇全为毛翅,则为HH

110、rr;若子代果蝇全为正常翅,则为hhRR(3)若上述实验结果表明这批果蝇属于假回复体(HHrr),请利用这些果蝇及纯合野生正常翅果蝇进行杂交实验,以判断这两对基因是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还是位于不同的对染色体上实验步骤:让这些果蝇与纯合野生正常翅果蝇进行杂交得F1;让F1果蝇雌雄个体自由交配得F2,观察F2果蝇的性状表现并统计其性状分离比预测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若F2果蝇中毛翅与正常翅的比例为9:7,则这两对基因位于不同对的染色体上;若F2果蝇中毛翅与正常翅的比例不为9:7,则这两对基因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rr抑制基因H的表达,因此只有

111、在同时具备基因R和基因H时,果蝇才表现毛翅,其余情况下为正常翅欲判断一批纯合的果蝇回复体,基因型是HHrr还是hhRR,在选择与其交配的果蝇时,应注意使两种交配情况下所产生的子代果蝇性状不相同,这样方可判断出这批纯合的果蝇回复体的基因型如果两对基因是位于不同对的染色体上,则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否则不遵循,所以可用这些果蝇与纯合野生正常翅果蝇进行杂交获得F1,然后让F1果蝇雌雄个体自由交配获得F2,观察F2果蝇的性状表现并统计其性状分离比,看是否符合孟德尔的基因自由组合规律【解答】解:(1)由题意可知,果蝇表现为正常翅的条件是含有h基因或有H基因和rr,其基因组成为hhRR、hhRr、hhr

112、r、HHrr、Hhrr;果蝇表现为毛翅的条件是含有H基因且不含rr,其基因组成为HHRR、HHRr、HhRR、HhRr(2)纯合野生正常翅果蝇的基因型为hhRR,其与果蝇回复体HHrr或hhRR杂交:若子代果蝇全为毛翅,则回复体为HHrr;若子代果蝇全为正常翅,则回复体为hhRR(3)回复体HHrr与纯合野生正常翅果蝇hhRR进行杂交,F1的基因型为HhRr,F1果蝇雌雄个体自由交配获得F2,根据题意毛翅性状基因组成为H_R_,其他基因型均为正常翅由此判断:若F2果蝇中毛翅与正常翅的比例为9:7,则这两对基因位于不同对的染色体上;若F2果蝇中毛翅与正常翅的比例不为9:7,则这两对基因位于同一对

113、染色体上故答案为:(1)hhRRHHrrHhrrHHRRHhRRHhRr(2)若子代果蝇全为毛翅若子代果蝇全为正常翅(3)F2果蝇中毛翅与正常翅的比例为9:7F2果蝇中毛翅与正常翅的比例不为9:742正常细胞的基因组中都带有原癌基因原癌基因在发生突变或被异常激活后就会变成具有致癌能力的癌基因,从而使正常细胞转化为癌细胞(1)如果某原癌基因上一个碱基对的突变,引起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中的氨基酸的改变,即氨基酸顺序上第19位氨基酸由脯氨酸转变为氨酸已知脯氨酸的密码子有CCU、CCC、CCA、CCG,组氨基酸的密码子有CAU、CAC则突变的癌基因中发生突变的碱基对是GC(2)癌细胞在体内容易分散和转移

114、,是因为癌细胞的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得细胞间的粘着性减小【考点】基因突变的原因;细胞癌变的原因【分析】由于组氨酸的密码子是CAUCAC,所以控制组氨酸的基因中的模板链碱基组成是GTA、GTG,而控制脯氨酸的模板链碱基组成是GGA、GGG、GGT、GGC,由题干知该基因突变是基因中一个碱基对发生变化,故比较后可得出模板链中的碱基G变成了T细胞癌变后,形态和结构都发生了变化,表面糖蛋白减少,容易转移【解答】解:(1)由组氨酸的密码子推出控制组氨酸的基因中的模板链碱基组成是GTA、GTG,而控制脯氨酸的模板链碱基组成是GGA、GGG、GGT、GGC,故比较后可得出模板链中的碱基G发生了变化

115、,即突变的癌基因中发生突变的碱基对是GC(2)癌细胞的特点之一是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减少,细胞间黏着性降低,癌细胞容易转移故答案为:(l)GC(2)糖蛋白等物质减少 粘着性减小43回答下列果蝇眼色的遗传问题(l)有人从野生型红眼果蝇中偶然发现一只朱砂眼雄蝇,用该果蝇与一只红眼雌蝇杂交得F1,F1随机交配得F2,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如表(基因用B、b表示):实验一亲本F1F2雌雄雌雄红眼()朱砂眼()全红眼全红眼红眼:朱砂眼=1:1B、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朱砂眼对红眼为隐性让F2代红眼雌蝇与朱砂眼雄蝇随机交配,所得F3代中,雌蝇有2种基因型,雄蝇中朱砂眼果蝇所占比例为(2)在实验一F3的后代中,偶然

116、发现一只白眼雌蝇研究发现,白眼的出现与常染色休上的基用E、e有关将该白眼雌蝇与一只野生型红眼雄蝇杂交得F1,F1随机交配得F2,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如表:实验二亲本F1F2雌雄雌、雄均表现为红眼:朱砂眼:白眼=4:3:1白眼()红眼()全红眼全朱砂眼实验二中亲本白眼雌绳的基因型为eeXbXb;F2代杂合雌蝇共有4种基因型,这些杂合雌蝇中红眼果蝇所占的比例为(3)果蝇出现白眼是基因突变导致的,该基因突变前的部分序列(含起始密码信息)如图所示(注:起始密码子为AUG,终止密码子为UAA,UAG或UGA)如图所示的基因片段在转录时,以乙链为模板合成mRNA;若“”所指碱基对缺失,该基因控制合成的肽链含5

117、个氨基酸【考点】伴性遗传;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基因突变的特征【分析】分析表格:实验一:亲本红眼(雌)朱砂眼(雄)后代均为红眼,说明朱砂眼相对于红眼是隐性性状;F1中红眼(雌)红眼(雄)后代雌雄遗传情况不同,说明这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与性别有关,且雌雄果蝇都有该性状,说明控制控制眼色的B、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解答】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B、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朱砂眼对红眼为隐性亲本的基因型为XBXBXbYF1中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BY,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BXb;F1中雌、雄果蝇自由交配F2中雄果蝇的基因型及比例为XBY:XbY=1:1,雌果蝇的基因型及比例为XBXb:XBXB=1:1F2中

118、红眼雌果蝇(XBXb、XBXB)朱砂眼雄果蝇(XbY)F3中雌果蝇的基因型有2种(XBXb、XbXb),雄果蝇的基因型也有2种(XBY、XbY),其中朱砂眼果蝇所占的比例为(2)分析实验二,亲本白眼雌蝇的基因型为 eeXbXb,亲本红眼雄蝇的基因型为 EEXBY,则F1为EeXBXb,EeXbY,所以F2代杂合雌蝇共有 4种,分别是:EeXbXb、EEXBXb、EeXBXb、eeXBXb,数量之比分别为2:1:2:1,因此这些杂合雌蝇中红眼果蝇所占比例为(3)密码子是指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相邻的3个碱基根据起始密码子(AUG)可知,上图所示的基因片段在转录时,以乙链为模板合成mRNA,且

119、乙链中的TAC序列转录形成起始密码子(AUG)若“”所指碱基对缺失,则乙链的碱基序列为:CGC CGC TAC CCT TAG AGT TAC ACT GTG AC,其转录形成的mRNA的碱基序列为:GCG GCGAUG(起始密码子) GGA AUC UCA AUG UGA(终止密码子) CAC UG终止密码不编码氨基酸,所以“”处碱基对缺失后的基因控制合成的肽链含5个氨基酸故答案为:(1)X 隐2(2)eeXbXb 4 (3)乙 544如图是某血友病患者家族系谱图(受一对基因H、h控制)(1)13的血友病基因来自代中的2个体若其他条件不变,1为患者时,则13的血友病基因来自代中的2个体(2)

120、写出图中个体的基因型:4XHXh,9XHXh,12XHY(3)9和8是近亲结婚,法律现已禁止此类婚姻,他们再生一个血友病孩子的概率是,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概率是(4)若10与一正常男子结婚,生了一个既患有血友病又患有白化病的孩子,其性别为男,他们第二个孩子正常的概率是,第三个孩子只患白化病的概率是【考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分析】分析系谱图:血友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此图中5、8、13的基因型均为XhY,11的基因型为XhXh,据此再结合表现型可推断出他们的父母和子女的基因型【解答】解:(1)图中13的基因型为XhY,其血友病基因来自9,而9的血友病基因来自5,5的血友病基因来自I代中的2号

121、个体;1的血友病基因不会遗传给儿子,因此不会遗传给13,13的血友病基因来自I代2号个体(2)根据8的基因型(XhY)可推知4的基因型为XHXh;根据5的基因型(XhY)可推知9的基因型为XHXh12的基因型为XHY(3)8和9是表兄妹,属于近亲婚姻,8的基因型为XhY,9的基因型为XHXh,他们再生一个孩子患血友病的概率是;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概率是(4)若10基因型为XHXh,与一正常男子XHY婚配,生了一个血友病兼白化病(aa)的孩子,由于父亲是正常的,所以女儿不可能有血友病,所以这个孩子肯定是男孩由于双亲都没有白化病,所以双亲都是Aa,则双亲的基因型分别为AaXHXh、AaXHY,他们的

122、第二个孩子是正常的几率是=,他们的第三个孩子只患白化病的几率是=故答案为:(1)22(2)XHXhXHXhXHY(3)(4)男性45根据图回答问题:(1)图甲中,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是ej(2)图甲中,ef段细胞核内的发生的主要变化是DNA的复制(3)图甲中,cd段染色体与DNA分子数目之比是1:1,对应图乙中B细胞所处时期(4)E细胞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分别是6、12、12【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分析】分析甲图:甲图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含量变化规律,其中oa和ef表示分裂间期,ab和fg表示前期,bc和gh表示中期,cd和hi表示后期,de和ij表示末期分析乙图

123、:乙为有丝分裂各时期图象,其中A是前期,B是后期,C是分裂间期,D是末期,E是中期【解答】解:(1)细胞周期是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为止,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的过程因此,图甲中ej可以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2)图甲中,ef段表示分裂间期,此时细胞核内的发生的主要变化是DNA的复制(3)图甲中,cd段表示分裂后期,此时着丝点分裂,每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DNA分子,因此染色体与DNA分子数目之比是1:1,对应图乙中B细胞所处时期(4)E细胞处于分裂中期,此时每条染色体含有2条染色单体和2个DNA分子,因此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分别是6、12、12故答案为:(1)ej(2

124、)DNA的复制(3)1:1 B(4)6、12、1246如图表示果蝇某正常基因片段控制合成多肽的过ad表示4种基因突变a丢失T/Ab由T/A变为C/G,c由T/为G/Cd由G/C变为A/T假设4种突变都单独发生,请回答:注:可能用到密码子:天冬氨酸(GAC),甘氨酸(GGU、GGG),甲硫氨酸(AUG),终止密码(UAG)(1)图中所示遗传信息传递的主要场所细胞核和细胞质(核糖体)(2)a突变后合成的多肽链中氨基酸的顺序天冬氨酸一酪氨酸甘氨酸一甲硫氨酸,在a突变点附近再丢失2个碱基对对性状影响最小(3)图中b突变对性状无影响,其意义有利于维持生物遗传性状的相对稳定(4)过程需的酶主要有解旋酶、R

125、NA聚合酶(5)在过程中,少量mRNA就可以合成大量的蛋白质,原因一个mRNA分子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基因突变的特征【分析】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其中碱基对的替换最终只能导致mRNA中一个密码子的改变,对生物性状的改变的影响最小,而增添和缺失可能导致突变位之后的密码子全部改变【解答】解:(1)图示表示转录,表示翻译,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翻译发生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2)题中可知,a突变为丢失T/A,因此转录形成的mRNA序列为:GACUAUGGUAUG,因此通过题中所给密码子可以确

126、定,a突变后合成的多肽链中氨基酸的顺序为天冬氨酸一酪氨酸甘氨酸一甲硫氨酸为了不破坏其他密码子的完整性所以再减少2个碱基对对氨基酸序列的影响是最小的(3)据题意可知,b由T/A变为C/G,则密码子由GAU变为GAC,由密码子的简并性可知b突变后的密码子仍与天冬氨酸相对应密码子的简并性有利于维持生物遗传性状的相对稳定(4)甲图中过程属于转录,转录首先需要解旋酶将DNA分子的双链解开,然后运用RNA聚合酶合成RNA(5)在翻译过程中,一个mRNA分子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这样少量mRNA就可以合成大量的蛋白质故答案为:(1)细胞核和细胞质(核糖体)(2)天冬氨酸一酪氨酸甘氨

127、酸一甲硫氨酸2(3)b有利于维持生物遗传性状的相对稳定(4)解旋酶RNA聚合酶(5)一个mRNA分子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47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确保了亲代和子代之间的遗传性状的相对稳定请分析回答下列有关问题如图1为某夫妇含有AaBb两对等位基因的一个体细胞示意图,图2为某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曲线图,图3为该妇女在一次生殖过程中生出男孩1和女孩2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基因A与a、B与b分离;A与B(或b),a与B(或b)随机组合发生在图2中D时期基因A与A、a与a、B与B、b与b的分离发生在图2中G时期(2)这对夫妇中的妻子的某个细胞处在图2的F时

128、期时,其中染色体与DNA的数目分别是23条和46条这对夫妇中的丈夫的某个细胞处在图2的B时期时,其中染色体与DNA的数目分别是46条和92条(3)图3中过程X是受精作用,过程Y的细胞分裂方式是有丝分裂,此方式与图2所示分裂方式相比较,本质的区别是此方式产生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母细胞一样(4)该夫妇在此次生殖过程中,至少形成了2个受精卵若胚胎1的染色体组成为44+XY,则胚胎2染色体组成为44+XX【考点】亲子代生物之间染色体数目保持稳定的原因【分析】分析题图:图1是含有AaBb两对等位基因的体细胞图1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规律,其中A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BD依次表示减数第一次分

129、裂前期、中期和后期;EH依次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图1表示异卵双生,过程X表示受精作用,过程Y表示有丝分裂【解答】解:(1)同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对应图2中D处,相同的基因分离发生在着丝点分裂时期,对应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2中G处(2)图2的F时期是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此时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DNA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图2中B时期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此时DNA完成复制,染色体数目不变,DNA数目加倍(3)X表示精子与卵细胞进行受精作用,受精卵的分裂是有丝分裂,图2表示减数分裂,有丝分裂前后染色体数目不变(4)此生殖过

130、程生出男孩和女孩,至少形成2个受精卵,胚胎1是男孩,则胚胎2就是女孩故答案为:(1)D G(2)23 46 46 92(3)受精作用 有丝分裂 数目与母细胞一样(4)2 44+XX48如图所示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运动的情况,曲线A表示染色体的着丝点与中心粒之间的平均距离,曲线B表示分离的染色体间的距离试问:(1)细胞分裂的后期开始于第10分钟,理由是着丝点分裂后,着丝点与中心粒的距离越来越近(2)曲线B的形成是由于纺锤丝的收缩,使得分离的染色体移动的结果(3)第20min细胞分裂进入末期,其标志是两套染色体分别到达细胞两极【考点】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曲

131、线A表示染色体的着丝点与纺锤丝的相应极之间的平均距离,B曲线代表分裂后期染色体之间的距离【解答】解:(1)第10分钟时,染色体的着丝点与纺锤丝的相应极之间的平均距离开始逐渐缩小,说明此时细胞分裂进入后期(2)曲线B则表示的距离逐渐增大,有丝分裂后期的主要特征在于着丝粒分裂,已复制的两条染色单体分开与同侧纺锤丝相连,被拉向两极很明显,曲线B的形成是由于纺锤丝的收缩,使得分离的染色体移动的结果(3)第20min,染色体的着丝点与中心粒之间的平均距离几乎为0,说明此时染色体已经被拉向细胞两级,细胞分裂进入末期故答案为:(1)10着丝点分裂后,着丝点与中心粒的距离越来越近(2)纺锤丝分离的染色体(3)

132、末两套染色体分别到达细胞两极49回答有关生物与环境的问题:某弃置耕地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田鼠鼬构成生态学家对此食物链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表,单位是J/(hm2a) 植物 田鼠 鼬 固定的太阳能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 2.451011 1.05108 7.5108 7.15108 2.44107 2.25107 2.18107(1)此地形成的群落是次生演替的结果(2)若要调查田鼠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标志重捕法在2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50只田鼠,第二次捕获30只,其中有标记的10只,则该种群密度是75只/hm2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

133、果偏大(偏小/偏大)(3)能量沿“植物田鼠鼬”的流动是单向的原因是食物链中各营养级的顺序是不可逆的(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决定的),逐级递减的能量主要是通过呼吸作用离开生态系统,能量从田鼠到鼬的能量传递效率是3%(4)鼬能够依据田鼠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田鼠同样也能够依据鼬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可见,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5)如图为该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示意图,甲、乙、丙、丁代表生态系统的4种成分图中以CO2形式流动的是(填序号),丁是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非生物的物质及能量(非生物的物质)【考点】群落的演替;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生态系统中

134、的信息传递【分析】1、分析表格:表中数据表示生态学家对食物链的能量流动进行研究的结果,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即2.451011J/(hm2a);某一营养级的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其中同化量中有一部分用于其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另一部分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2、据图分析:甲表示生产者,乙表示分解者,丙表示消费者,丁表示非生物的物质及能量(非生物的物质)表示呼吸作用,表示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表示含碳有机物【解答】解:(1)弃耕地上原有土壤条件、植物种子和其他繁殖体保留,因此该演替为次生演替(2)由于田鼠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所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根据

135、标志重捕法,在2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50只田鼠,第二次捕获30只,其中有标记的10只,该种群密度是5030102=75只/hm2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第二次捕获的田鼠被标记的数量减少,所以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应偏大(3)能量沿“植物田鼠鼬”的流动是单向的原因是食物链中各营养级的顺序是不可逆的(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决定的),逐级递减的能量主要是通过呼吸作用离开生态系统根据表格计算能量从田鼠到鼬的能量传递效率是2.251087.50109=3%(4)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5)分析图中各成分的关系可以得到:甲是生产者,丁是非生物的物质

136、及能量(非生物的物质),丙是消费者,乙是分解者是呼吸作用,是光合作用,所以图中以CO2形式流动的是故答案为:(1)次生(2)标志重捕法 75 偏大(3)食物链中各营养级的顺序是不可逆的(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决定的) 呼吸 3%(4)生物的种间关系(5)非生物的物质及能量(非生物的物质)50长爪沙鼠是某草原鼠害的主要物种若用灭鼠剂防治,长爪沙鼠种群数量会迅速恢复为了提高防治的有效性,科研人员研究了不育剂EP1对当地长爪沙鼠种群数量的影响3月初在试验区投放不育剂饵料,对照区为自然状态;3月一10月间定期取样调查种群数量和幼体(01月龄)比例,研究期间长爪沙鼠迁入迁出情况不明显,忽略不计其中幼体比例统

137、计结果如图:(1)若投放灭鼠剂,有毒物质会沿着食物链(或食物网或食物链和食物网)渠道进入其他生物体内,影响生态安全(2)调查长爪沙鼠的种群密度时,在0.5hm2的样地上,第一次捕获60只,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的40只中有20只带标记据此估算,样地上长爪沙鼠的种群密度为240只/hm2捕获过的长爪沙鼠难以再次被捕获,因此估算值偏大(3)雌性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机制EP1含有雌性激素,可反馈作用下丘脑、垂体(器官),使雌性长爪沙鼠血液中促性腺激素的含量显著降低(4)与对照区相比,试验区长爪沙鼠种群的繁殖高峰出现的时间推迟、出生率总体水平降低【考点】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动物激素的调节【分析】1、

138、据图分析,对照区幼鼠组成比例在5月达到最高,而试验区幼鼠组成比例在9月达到最高,沙鼠种群的繁殖高峰出现的时间推迟,且根据与对照区相比,试验区长爪沙鼠种群的数量减少,故出生率总体水平降低2、标志重捕法是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进行标志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定期限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的个体占总捕数的比例,来估计该种群的数量【解答】解:(1)在生物群落中,各种生物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由于生物富集作用,生物体中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会随着食物链向下一个营养级传递,且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的积累量越大,会影响到生态安全(2)根据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一定区域内某动物总

139、数:第一次捕获的数量=第二次捕获的数量:有标记的数量该地区长爪沙鼠的数量为:(4060)20=120只种群密度=动物总数面积=1200.5=240只/hm2捕获过的长爪沙鼠难以再次被捕获,会使标记的数量减少,动物的总数量增加,导致估算值偏大(3)动物激素的调节存在分级调节机制和反馈调节机制,当雌性激素的含量过多时,会反馈抑制下丘脑、垂体的活动,使两者的激素分泌量减少当抑制下丘脑的活动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量减少,该激素作用于垂体,使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的量减少;当抑制垂体的活动时,促性腺激素的分泌量减少(4)据图分析,对照区幼鼠组成比例在5月达到最高,而试验区幼鼠组成比例在9月达到最高,

140、沙鼠种群的繁殖高峰出现的时间推迟,且根据图中的柱形图可以看出试验区的出生率水平与对照区相比有了明显的降低故答案为:(1)食物链(或食物网或食物链和食物网)(2)240 大(3)下丘脑、垂体(写一个即可得分)(4)推迟 降低51某一池塘中有三个优势种群,分别是鳙鱼、浮游动物A和浮游植物B,其中鳙鱼以浮游动物A为食,浮游动物A以浮游植物B为食 回答下列问题:(1)为提高池塘鳙鱼的产量,采取向池塘中施肥和捕捞小型野杂鱼等措施,其中施肥的作用是直接提高浮游植物B 的种群数量捕捞野杂鱼的作用是降低其与鳙鱼对食物、氧气和空间等资源的竞争(2)若大量捕捞使池塘中的鳙鱼数量减少,则短时间内会导致浮游植物B的种

141、群数量迅速下降(3)若池塘施肥过量,一段时间后,池塘内上述三个优势种群消失了两个,它们是浮游动物A和鳙鱼,消失的主要原因是缺少氧气再经过一段时间后,仅存的一个优势种群也基本消失,而另一类生物如微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变黑发臭,该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种群的数量变动【分析】从题意可知:鳙鱼、浮游动物A和浮游植物B构成一条食物链为:浮游植物B浮游动物A鳙鱼根据能量流动和种间关系的相关知识分析,为了提高池塘鳙鱼的产量,可以通过减少其竞争者和捕食者的数量或增加其食物来源两种手段鳙鱼和竞争者主要是竞争食物和氧气等资源根据食物链和种间关系分析,鳙鱼数量减少,会使得浮游动物的数量

142、增加,进而导致浮游植物的数量减少施肥过多,会导致池塘内微生物大量繁殖,而造成池塘中融氧降低,三个优势种群中,因为缺氧最先死亡的是鳙鱼和浮游动物大量繁殖的微生物分解动植物的遗体,所以属于分解者【解答】解:(1)根据能量流动和种间关系的相关知识分析,为了提高池塘鳙鱼的产量,可以通过减少其竞争者和捕食者的数量或增加其食物来源两种手段鳙鱼和竞争者主要是竞争食物和氧气等资源(2)根据食物链和种间关系分析,鳙鱼数量减少,会使得浮游动物的数量增加,进而导致浮游植物的数量减少(3)施肥过多,会导致池塘内微生物大量繁殖,而造成池塘中融氧降低,三个优势种群中,因为缺氧最先死亡的是鳙鱼和浮游动物大量繁殖的微生物分解

143、动植物的遗体,所以属于分解者故答案为:(1)浮游植物B 食物 氧气(或溶解氧)(2)浮游植物B(3)浮游动物A和鳙鱼 氧气(或溶解氧) 分解者52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表示草原生态系统,该图中还欠缺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成分;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角度分析,青蛙属于第三营养级(2)如果青蛙从蚱蜢和蛐蛐处同化的能量为1000KJ,蛇从青蛙处同化的能量100KJ,则该食物网中,第三营养级到第四营养级的能量传递率(,=,)10%(3)该草原生态系统能维持相对稳定状态,是因为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其基础是负反馈调节;碳不能(能/不能)在本生态系统内

144、自给自足(4)如果该生态系统中有两个相距较远的池塘中都有青蛙,如果让你探究两处的青蛙是否属于不同物种,请写出你的实验思路和预测实验结果实验路:人为将两个池塘中的青蛙放在一起,观察它们能否产生可育后代;预测实验结果:如果可以则仍为一个物种,如果不能则为两种青蛙【考点】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和消费者、消费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营养关系是捕食关系,通过捕食关系形成食物链(网),在食物链(网)中,生产者是第一营养级,初级消费者是第二营养级、初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是次级

145、消费者,第四营养级是三级消费者2、食物链(网)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逐级递减的特点,能量的传递效率是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占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的百分比,能量的传递效率约为1020%;物质循环的特点是可以循环利用、具有全球性等特点【解答】解:(1)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该图的只有生产者、消费者成分,如果表示草原生态系统,该图中还欠缺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分析,青蛙属于第三营养级、次级消费者(2)据图可知,蛇和鹰都处于第四营养级,而蛇从青蛙获得的同化量是100,由于鹰也从青蛙中也获得能量,即第

146、四营养级获得能量大于100,因此第三营养级和第四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大于10%(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基础是负反馈调节;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而该生态系统只是地球的一部分,因此不能自给自足(4)判断生物是否是同一物种的标志是生殖隔离,即观察是否能杂交或杂交后代是否可育故答案为:(1)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营养结构(2)(3)负反馈调节 不能(4)实验思路:人为将两个池塘中的青蛙放在一起,观察它们能否产生可育后代预测实验结果:如果可以则仍为一个物种,如果不能则为两种青蛙53甲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乙图表示在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1)碳在无机环境

147、和生物群落之间主要是以CO2形式进行循环的(2)PM2.5及雾霾的形成主要与图中(填数字或字母)过程有关(3)乙图中A表示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B比A的能量少的原因是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有一部分在细胞呼吸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图中d代表的含义是初级消费者的遗体、残骸(毛发、指甲等残落物、分泌物)(不能答粪便)(4)如果乙图中的初级消费者为猪,为提高猪的生长速度,有人在猪舍播放轻音乐,可使猪心情愉快,减少疾病音乐属于信息传递中的物理信息这种方法的运用涉及到猪的体内稳态调节中的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1、图甲中为光合作用,为摄食,为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为分解者

148、的分解作用,为化石燃料的燃烧动、植物与微生物构成了生物群落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和各种生物的呼吸作用及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实现了物质的循环,与此相伴的能量流动,则是单向不循环的2、消费者的摄入量=同化量+粪便,同化量=呼吸作用的散失+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的图中 A、B、C 分别表示初级消费者同化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 命活动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三者的关系:A=B+C【解答】解:(1)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主要是以CO2形式进行循环,在生物群落内部以有机物形式进行(2)PM2.5及雾霾的形成主要与图中为化石燃料的燃烧过程有关(3)乙图中A表示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B比A的

149、能量少的原因是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有一部分在细胞呼吸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图中d代表的含义是初级消费者的遗体、残骸(毛发、指甲等残落物、分泌物)(4)音乐属于信息传递中的物理信息;题干中“心情愉快、生长速度、减少疾病”对应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故答案为:(1)CO2(2)(3)初级消费者同化 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有一部分在细胞呼吸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 初级消费者的遗体、残骸(毛发、指甲等残落物、分泌物)(不能答粪便)(4)物理; 神经体液免疫54蚯蚓是森林中的土壤动物之一,主要以植物的枯枝败叶为食为探究蚯蚓对森林凋落物的作用,研究者做了如下实验(1)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称为群落从生态系统的

150、成分角度看,蚯蚓属于分解者,从生态系统的功能角度看,蚯蚓的行为促进了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2)研究者选择4个树种的叶片做了不同处理,于69月进行了室外实验每种叶片置于两个盆中,与土壤混合均匀,将数目相等的蚯蚓置于其中饲养,统计蚯蚓的食物消耗量,结果如表单位体重蚯蚓日平均食物消耗量(mg/(gd)不同处理蒙古栎杨红松白桦未分解叶2.445.944.797.30半分解叶7.209.428.715.23实验所选择蚯蚓生长状况基本一致,其目的是排除蚯蚓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控制无关变量)为了排除土壤中原有动物和微生物对实验的影响,应该在实验前对土壤进行灭菌 处理据表分析,蚯蚓对半分解叶的消耗量明显高

151、于(大于)未分解叶的消耗量,在不同叶片中,对杨半分解叶最为喜好由此说明叶片种类和分解(腐解)程度是影响蚯蚓摄食偏好的主要因素(3)依据上述实验分析,若在红松林和蒙古栎林中种植一些杨树,有利于增加蚯蚓的数量和种类,提高整个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或“自我调节能力”)【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一定自然区域内的所有生物,构成生物群落;蚯蚓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属于分解者,有利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设计实验应遵循对照原则、等量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等;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形成的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解答】解:(1)一个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生物构成群落从生

152、态系统的成分角度看,蚯蚓属于分解者,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蚯蚓作为分解者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促进了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2)实验选择生长状况一致的蚯蚓的目的是排除蚯蚓的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土壤中也存在很多种类的分解者,所以实验前,需对土壤进行灭菌由表格可知,蚯蚓对半分解叶的消耗量大于未分解叶的消耗量,在不同的叶片中,对杨半分解叶消耗量最大,说明叶片的分解程度和叶片种类是影响蚯蚓摄食偏好的主要因素(3)若在红松林和蒙古栎林中种植一些杨树,由于蚯蚓的偏好,会增加蚯蚓的种类和数量,增加整个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或自我调节能力)故答案为:(1)群落 分解者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153、2)排除蚯蚓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控制无关变量) 灭菌 高于(大于) 杨半分解叶 叶片种类和分解(腐解)程度(3)蚯蚓 (抵抗力)稳定性(或“自我调节能力”)55如表所示是对某水生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A、B、C、D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E为分解者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Pn表示生物体贮存的能量(Pn=PgR),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单位:102kJm2a1PgPnRA15.92.813.1B870.7369.4501.3C0.90.30.6D141.061.979.1E211.520.1191.4分析回答:(1)能量流动是从A、B、C、D中的哪个营养级

154、开始的?B;为什么?B营养级含能量最多,是生产者(2)若此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污染,那么在体内积累重金属污染物最多的生物是C(3)若D的种群数量下降,则种群数量增加的是B(4)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从第三营养级传递到第四营养级的效率约是5.7%(5)从能量输入和输出角度看,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否增加?是为什么?因为该生态系统输入的总能量大于所有生物消耗能量之和【考点】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食物链(网)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渠道,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逐级递减,能量的传递效率约在1020%之间;由表格信息可知,A、B、C、D营养

155、级中同花的能量的大小依次是BDAC,因此四个营养级的生物组成的食物链是BDAC;能量输入是生产者固定的能量,能量的最终输出途径是通过呼吸作用散失【解答】解:(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生产者是能量流动的起点,由表格数据可知,B营养级含有的能量最多,B是生产者(2)重金属进入生物同体内很难分解,在沿着食物链(网)进行传递,营养级越高,重金属含量越多,这就是生物的富集作用,由物链是BDAC可知,C处于最高营养级,因此重金属污染物含量最高(3)D以B为食物,又被A捕食,因此D的种群数量下降,B数量升高,A数量减少(4)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从第三营养级传递到第四营养级的效率是0.915.9100

156、%5.7%(5)该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为870.7(kJm2a1),输出的总能量=所有生物消耗能量之和=13.1+501.3+0.6+79.1+191.4=785.5(kJm2a1),870.7785.5,所以生态系统输入的总能量大于所有生物消耗能量之和故答案为:(1)B因为B营养级含能量最多,是生产者(2)C(3)B(4)5.7%(5)是因为该生态系统输入的总能量大于所有生物消耗能量之和56为治理某废弃采石场的生态环境,对其进行了公园化建设(1)对其进行整理和覆土,并选择适生植物进行人工造林,不同恢复时期的植物物种数如图所示t0t1,植物残体及凋落物中的有机物被生态系统中

157、的分解者转化为无机物,使土壤条件得到改善;同时由于人工林土壤中存在种子或繁殖体,导致群落中植物物种数增加;t1t3,人工林抵抗力稳定性的变化是增强;群落中植物物种数逐渐增加,物种之间竞争加剧(2)通过人工林建设的园林景观构建,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可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这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性 原理【考点】生态恢复工程【分析】1、分解者:主要某腐生细菌和真菌,也包括蚯蚓等腐生动物它们能分解动植物遗体、粪便等,最终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2、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物种数目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大生物系统的稳定性:

158、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成分越单纯,结构越简单抵抗力稳定性越低,反之亦然草原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较强,草地破坏后能恢复而森林恢复很困难抵抗力稳定性强的生态系统它的恢复力稳定就弱【解答】解:(1)生态系统中分解者将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残枝败叶和遗体残骸中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促进了物质循环人工林土壤中存在种子和繁殖体,会使群落中植物物种数增加t1t3时,植物物种数量越多,促使生活在人工林中其他生物也越来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强群落中植物物种数逐渐增加,有限的环境中,种群密度上升,种内和种间个体间的竞争加剧(2)生态系统改善后,考虑到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159、体现了整体性原理故答案为:(1)分解者; 种子或繁殖体; 增强; 竞争;(2)整体性(系统论);57如图甲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I、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1m2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图乙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值的多少请据图作答:(1)图甲中,m1m2表示的能量形式分别为太阳能、热能(或呼吸作用散失的热量)图甲中没有反映出来的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2)图乙中,若A表示营养级所摄入(吃进)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同化固定的能量,C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若图甲中营养级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y,则对应在图乙中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B/y

160、100%(选用图乙中所给字母书写表达式)(3)由图乙可以总结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4)丙图为该生态系统中的几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情况若大量捕杀甲,则丙的数量在较长时间内的变化过程是先增加后减少最后稳定【考点】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分析】本题审清题意和分析图解为解题关键图甲中I、分别代表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营养级,m1为输入该群落的能量,并被生产者固定,一般为太阳能;m2为各营养级输出的能量,属于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图乙中散失的能量一般为呼吸作用散失和分解者分解作用散失的能量图丙曲线为捕食关系的曲线,根据曲线特点“被捕食者为先增加者先减少,捕食者为后增

161、加者后减少”可以判断,图中捕食关系为乙丙甲【解答】解:(1)m1表示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这部分能量是太阳能或生产者同化固定的能量,m2表示从该生态系统散失的能量,即热能或呼吸作用散失的热量能量金字塔中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生态系统生物成分中的分解者(2)若A表示图甲中营养级所摄入的全部能量,该部分能量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形成粪便流向E,另一部分即B表示同化固定的能量B的能量又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呼吸作用散失即图中D,另一部分用于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即C若图甲中营养级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y,而图乙中营养级同化固定的总能量为b,因此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b/y100%(3)生态系

162、统能量流动的主要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4)根据捕食关系图解的特点,图中捕食关系为乙丙甲若大量捕杀甲,则丙会由于缺少天敌大量繁殖,但是这样会导致丙的食物来源越来越少,因此丙又会减少,最终达到稳定故答案为:(1)太阳能 热能(或呼吸作用散失的热量) 分解者(2)同化固定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或B/y100%(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4)先增加后减少最后稳定58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组成成分,A、B、C、D是乙中的四种生物请据图回答:(1)图中丙代表分解者,甲、乙、丙共同组成一个生物群落(群落)该生态系统具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功能(

163、2)如果该生态系统内还有硝化细菌等原核生物存在,则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大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该生态系统绿色植物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3)由于某种因素使得乙中B的数量在短时间内减少,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到原来水平,表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其基础是负反馈调节【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生态系统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成分其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共同构成生物群落由于生产者既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也能够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因此图中甲表示生产者;由此可以分别确定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解答】解:(1)由于生产者可以和大气之间进行双向的物质交

164、换,因此可以确定甲是生产者,甲和乙均有物质流向丙,因此丙为分解者,则乙为消费者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共同构成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2)生产者包括:绿色植物、蓝藻、硝化细菌等,植物和蓝藻进行的是光合作用,利用的是光能,而硝化细菌利用的是NH3氧化过程中释放的化学能因此如果该生态系统内还有硝化细菌等原核生物存在,则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将大于该生态系统绿色植物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3)由于某种因素使得消费者中B的数量在短时间内减少,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到原来水平,表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其基础是负反馈调节故答案为:(1)分解者 生物群落(群落) 物质循

165、环、能量流动(2)大于(3)(一定的)自我调节 负反馈59据图回答:(1)图解表示了一个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阳光是能源(2)图中含能量最多的生物类群绿色植物;含能量最少的生物类群是蛇(3)若单位时间内,绿色植物固定了105 kJ的能量,能量在各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是15%,且一个营养级流向下一个营养级各种群的能量是相等的,则螳螂可获得1125能量;蛇可获得194.06能量(4)若螳螂全部迁走,则黄雀的数量将会增加原因是营养级降低,能量消耗减少(5)动植物尸体是图中的细菌通过有氧和无氧这两种方式分解的,因而该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着重要作用【考点】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

166、本规律及其应用【分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图中阳光、C、H、O、N等元素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绿色植物是生产者,螳螂、黄雀、蛇是消费者,细菌是生产者;通过绿色植物将太阳能转变成生物体中的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进入生物群落,通过细菌等分解者将有机物转变成无机物,释放到外界环境中,因此生产者和分解者实现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2、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网)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在各个营养级之间能量的传递效率约占1020%【解答】(1)生态系统 能源(2)绿色植物 蛇(3)1125 194.06(4)

167、增加 营养级降低,能量消耗减少(5)细菌 有氧和无氧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解:(1)该图解表示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的一个生态系统阳光为非生物成分,提供能源(2)图中含能量最多的生物类群为生产者绿色植物,最高营养级蛇含有能量最少(3)蝉从植物获得能量:105 kJ15%,蝉有1/2105 kJ15%15%流向螳螂,故螳螂获得能量为1125 kJ黄雀也从蝉获得1125 kJ能量,黄雀从螳螂获得能量:112515%,故黄雀共获得能量为:KJ,蛇从黄雀获得能量为:15%=194.06KJ(4)螳螂全部迁走,黄雀营养级降低,更多能量流向黄雀,黄雀数量增加(5)细菌作为分解者,通过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将动

168、植物尸体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回归自然界,故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起着重要作用故答案为:(1)生态系统 能源(2)绿色植物 蛇(3)1125 194.06(4)增加 营养级降低,能量消耗减少(5)细菌 有氧和无氧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60近年来苏北各地规模化养殖发展很快,畜牧业已逐步由农村副业发展成为相对独立的产业,但规模化养殖场污水的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渐突出因此,必须对养殖业污水进行处理和生态综合利用,右图是集污水净化、休闲、养鱼为一体的人工湿地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1)输入该湿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污水中有机物的能量(2)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是净化污水的重要

169、途径,为了提高分解的效率,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向水体中通入空气(3)该人工湿地中的浮游藻类等植物生长迅速,其主要原因是微生物将污水中有机物分解,为藻类等植物提供了充足的含N、P的无机盐等(4)实地调查中发现,该湿地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其群落生态位的变化趋势是多样性增加;不能仅仅依靠人工湿地对污水的净化,还应该加强对污染源的控制,理由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考点】农林牧副鱼一体化生态工程;人工湿地的作用【分析】该人工湿地输入的污水中含有有机物,有机物中含有能量人工湿地是一个生态系统,流入该生态系统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向水体中通入空气可以提高细菌

170、、真菌等微生物的分解效率,生物物种丰富度的增加属于群落演替中的次生演替,其群落生态位的变化趋势是多样性增加人工生态系统建立的目的是设法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解答】解:(1)输入该湿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污水中有机物的能量(2)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是净化污水的重要途径,为了提高分解的效率,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向水体中通入空气,让微生物进行有氧呼吸(3)该人工湿地中的浮游藻类等植物生长迅速,其主要原因是微生物将污水中有机物分解,为藻类等植物提供了充足的含N、P的无机盐等(4)实地调查中发现,该湿地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其群落生态位的变化趋势是多样性增加;不能仅仅依靠人工湿地对污水的净化,还应该加强对污染源的控制,理由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故答案为:(1)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污水中有机物的能量(2)向水体中通入空气(3)含N、P的无机盐等(4)多样性增加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2016年8月13日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