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诗仙”梦游天姥吟留别哭晁卿衡丁都护歌越女词五首(其三)梦游天姥吟留别关于李白题目解释诗意理解梦境解读艺术手法“酒入愁肠,七分化作月光,余下三分呼为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台湾诗人:余光中教学目标 1、认识李白,了解李白诗歌深远的影响和意义。2、熟悉诗人当进的写作心境,体悟诗歌所表现出的复杂的思想情绪。3、在朗诵中体会诗歌丰富的想象和天马行空的行文气势 教学重点 1、诗人抒情的手法及其浪漫主义特征是教学的重点。2、在理解诗歌的抒情结构的基础上背诵课文是重点。梦游:说明内容的虚实。天姥:所梦内容。吟:古诗体式,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活泼,不拘一格,主
2、要表现在诗句节奏的多变。也由诗人情绪决定。留别:是临行前留下这首诗向朋友话别的意思。所以整个题目的意思就是用梦游天姥的诗向朋友话别。题解:梦游天姥吟留别瀛洲 天姥 剡溪渌水 脚著谢公屐 石扉 澹澹 訇然 魂悸怳 yngshnlzhu j fi dnhngjmhung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信语或确实谈到、说起。有时瀛洲天姥山虚实陪衬为何从“瀛洲”谈起?东海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把神山和天姥山并提,起陪衬作用,表现天姥山的神奇色彩,使诗“神”的特色凸显而出。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赤城:山名,在现在浙江天台北,因为山上赤石罗列,远看好像红色的城,所以
3、叫赤城。拔:超出、超过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东南:名词作状语,向东南天姥山的特点:高大、巍峨写作手法:比较、衬托 修辞手法:夸张 极力表现时隐时现的天姥山,为幻想做好准备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一夜之间就飞过了洒满月光的镜湖。点明了“梦游”。浪漫主义手法。1、“飞”表现了什么追求?自由自在 2、“照”和“送”写出什么?明月与人如影随形,人与自然和谐一体,体现对自然的热爱和眷恋。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谢公屐:南史谢灵运记载:谢灵运游山,必到幽深高峻的地方,他备有一种特制的木屐,屐底装有活动的齿;
4、上山时去掉前齿,下山时去掉后齿。1、为何提到“谢公”?人文景观,丰富内容,增添文学色彩。2、这段文字在全文起何作用?空间转移,时间推移,景象发生变化,有声有色地进入梦境。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1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千岩:万转:迷花:重叠的岩。山路弯曲不断。迷恋于花,被花迷住。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栗:惊:使颤栗,形容词作使动词。使震惊,形容词作使动词。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青青:澹澹:黑沉沉的。水波摇动的样子1、写出了怎样的一种景象?峰回路转,昏暗恍惚,山鸣水啸。2、含兮字句使用了什么句式?有何作用?楚辞句式,使节奏变化,增添浪漫主义色彩。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
5、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名词作状语,在中间动词,打开中:开:1、四短句的形式与内容有何联系?与前文有何联系?节奏鲜明,铿锵有力,充分表现了打开天门的雄伟气势。从昏暗恍惚到惊天动地,前者烘托后者,形成一个由低沉到高昂的波澜,为下文渲染了神奇的背景。2、天门打开后的景象如何?光辉灿烂,壮丽非凡。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名词作动词,弹奏鼓:1、如果梦境是一个故事的话,这里到了哪个阶段?仙人出现带来了梦境的最高潮。2、这些描写在“意”上有何作用?诗人的幻想如神仙遨游,天马行空,无拘无束,任意奔驰。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
6、席,失向来之烟霞。悸:嗟:心惊感叹写了什么事?有何作用?心惊梦醒,好梦不常。在梦境最高点悬崖勒马,急转直下。由幻想转到现实。作者与读者的情绪随之沉静,在全文形成了起伏的波澜。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东:名词作状语,向东事:动词,侍奉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由写梦转入写实,揭示全诗的中心思想。这是由梦醒后的徘徊失望引出的,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当中有对人生的伤感,逃避现实、消极处世的一面,也有鄙弃权臣贵戚的傲骨。后者更是主要的感情。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留别。借“梦游天姥”抒发感慨,向东
7、鲁朋友及自己人生过去告别,以诗明志-对黑暗现实的憎恶,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梦游天姥”请找出诗歌中关键性的过渡性语句。由现实转入梦境:“我欲因之梦吴越”。由梦境转入现实:“忽魂悸以魄动失向来之烟霞”。全诗的思路一、梦游之由(起)叙述二、梦游之景(观)描写三、梦游之吟(叹)议论、抒情入梦之由梦游历程目睹仙境梦醒神伤临别寄语(8句)(8句)(10句)(4句)(7句)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写仙境的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也就是说,诗歌的前后是一致的,都是在写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只是诗歌的前半部分用梦的形式曲折地表达出来,而后半部分诗人则
8、是直抒胸臆,直接唱出:“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推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不满现实,不趋炎附势,蔑视权贵,傲岸不屈)梦境解读1 作者为什么要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写梦境呢?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将进酒(节选)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夸张手法哭晁(cho)卿衡李白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
9、愁色满苍梧。赋比拟人直接点明晁衡辞官返国。飘泊远航,归途凶险。暗喻晁衡遇难愁云笼罩,心情沉痛寄哀情于景物,借景物以抒哀情主旨:表现诗人失去好友后的悲痛和两人超越国别的真挚友情。抒情手法:(1)寄情于物。“明月不归”(2)拟人手法。“白云愁色”这样,景中有情,情中寓景,抒情手法巧妙含蓄。3、诗歌风格:全诗格调清新,想象丰富,含蓄而又飘逸。云阳上征去,两岸饶商贾。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一唱都护歌,心摧泪如雨。万人凿磐石,无由达江浒。君看石芒砀,掩泪悲千古。丁都护歌诗眼:怎样层层深入地表现纤夫之苦的?与富商对照、时令衬托、细节表现、心理描写、夸张渲染。处处以形象的画面来具体展示纤夫之苦。写纤夫的悲苦,并寄予深切的同情。苦笔落惊秋雨,诗成泣鬼神杜甫越女词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人物形象一群采莲姑娘,她们见有陌生的客人过来,便唱着渔歌,掉转船头,笑着躲进荷花丛里去,装着怕难为情就不出来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语言特点清新自然 棹歌:摇船时还唱着歌,可见行船之轻松欢快;笑入:“笑”着划船钻入荷花里面,欲出不出.越女形象,活泼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