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高考】(2012高考文综天津卷历史6)“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 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 A“一国两制”的提出 B“九二共识”的确定C中国困际威塑的提高 D中国国力的强大(2012高考文综广东A卷17)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发动群众宣传和讨论宪法草案的标语口号有 A“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 B“争取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完满实现” C“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D“热烈庆祝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基本建立”(2012高考山东基本能力77)发展基层民主是我国社会主
2、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下列属于我国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是 A. 企业董事会 B. 村民委员会 C. 居民委员会 D. 消费者协会(2012高考历史江苏卷10)1987年2月,部分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发表了自由返乡运动宣言。5月10日母亲节,一些老兵穿着写有“想家”两个大字的T恤衫走上街头。不久,老兵合唱团在一次集会上演唱母亲您在何方?,台上台下的老兵哭成一片。这反映了A“一国两制”构想得到台湾同胞的普遍认同 B台胞期盼当局尽快放开赴大陆探亲的限制C海峡两岸业已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 D港澳回归为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奠定基础(二)非选择题(2012高考文综安徽卷36)(3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
3、列各题。材料三 中国的少数民族公民不仅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所有公民权利,还依法享有一些特殊的权益保障。2000年实施西北大开发战略以来,国家把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首要任务。 摘自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3)材料三体现的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原则是什么?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民族关系的演进趋向,论述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影响。(12分)(2012高考文综北京卷19)新中国成立以来,非洲各国与中国有着密切的交往与合作。其主要表现为:非洲发展中国家是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要推动力量是中国50年代初主要建交对象与中国共同发起不结盟运动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
4、A B C D【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新中国50年代初主要与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外交关系, 70年代在非洲等发展中国家的支持下,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不是不结盟运动成员国,上海合作组织是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建立的区域合作组织,故只有正确。【考点定位】:必修一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外交政策与概况。(2012高考文综天津卷历史5)在中美关系的发展中,台湾问题是一大障碍,在扫除这一障碍的过程中,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事件包括 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 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邓小平访问美国A B C D(2012高考文综山东卷14)20世纪5
5、0年代初,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 A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 B促进世界多极化的发展C加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合作 D推动不结盟运动的兴起(2012高考文综福建卷18)通过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新中国A发挥了大国应有的政治影响力 B促成了“ 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 C确立了不结盟运动的领袖地位 D巩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内部团结(2012高考历史江苏卷11)1969年5月11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消息。此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直到1979年12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批贷款,这一政策才被打破。这表明我国 A由单边外交转向多边外
6、交 B由自力更生转向依赖外援C由思想禁锢转向对外开放 D由民间融资转向政府借贷(2012高考历史上海卷30)“我们亚非国家所需要的是和平和独立,我们并无意于使亚非国家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对立,我们同样需要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建立和平合作的关系。”这段话出自 A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发言 B乔冠华在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后的讲话C邓小平出席中美建交招待会时的谈话 D江泽民在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的讲话【答案】:A【解析】:重点理解“无意于使亚非国家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对立,我们同样需要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建立和平合作的关系”即是指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在第一次亚非会议上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考点定位】:(华东师大版)第六
7、分册中国走向世界初登国际舞台。(其它版本新课标)必修一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2011高考】1(2011年江苏省单科历史10)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就外交问题指出:“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这里,“必须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 A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 B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C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 D发挥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C不正确。2(2011年上海市单科历史27)“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善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周恩来说这段话是在 A与尼克松会面时 B与田中角荣会面时C出席万隆会议时
8、D出席联合国大会时3(2011年上海市文综32)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某中学团委举行“光辉历程”党史知识展览,同学们列举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重大成就如下: 中美建交 粉碎“四人帮”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香港回归。以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A B C D【答案】:C【解析】:项在1976年;项在1979年;项在1997年;项在2001年。4(2011年海南省单科历史25)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方针是 A“求同存异”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9、C“另起炉灶”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答案】:A【解析】:1955年(万隆会议)周恩来“减弱了那些对中国的怀疑或敌对情绪”,对应方针即“求同存异”。5(2011年福建省文综38(2)、(3)、(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大革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创立了实行中央集权制的帝国;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民国;第三次发生于1949年,它创建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三 图15、16、17分别在1858年4月、1860年12月、1900年7月登载于应该著名漫画杂志Punch。材料四
10、(一)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于条约期满而止(二)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借之外债及所承认之赔款,民国亦承认偿还之则,不变更其条件(三)凡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让各国国家或各国个人种种之权利,民国政府亦照旧尊重之孙中山对外宣言书材料五 1949年上半年,毛泽东先后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三条方针。这是根据中国的历史和现实以及当时的国际环境作出的重大决策。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英国媒体对中国的看法及其成因,并指出辛亥革命爆发的外部原因。(11分)(3)有评论认为辛亥革命在耸立起彪炳千秋的
11、丰碑的同时,也留下了启迪后人的明鉴。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的不足及原因。(6分)(4)指出材料五“一边倒”方针的具体体现和中国共产党作出这一决策的国内外环境。结合所学知识,论述毛泽东提出三条外交方针的重要意义。(12分)【解析】:(2)从图片显示的信息不难看出英国对中国的丑化;成因和双方经济军事实力的变化有直接关系;辛亥革命的外部原因就是列强侵华造成了严重的民族危机。(3)从材料四所述孙中山对列强在华不平等条约、赔款、特权等继续承认,表明辛亥革命对列强的幻想与妥协;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阶级特点角度找原因。(4)依据课本回答“一边倒”方针的具体体现;概括新中国成立时的国内形势和国
12、际形势;从新旧外交的区别、中国的地位及国际格局等角度回答“三要方针”的意义。【2010高考试题】1(2010年全国卷文综17)1960年起,人民日报、红旗杂志等对欧洲共同体的正面报道逐渐增多,这表明中国开始调整对西欧的外交政策,其主要背景是 A三个世界理论的提出 B社会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变化C美苏两国间的变化 D资本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变化【答案】:B【解析】:表面上看,1960年左右,美苏关系恶化,实际上是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各国间关系变化,使中国主动调整对西欧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外交政策。2(2010年新课标卷文综34)1950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
13、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l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后,两国未再签订类似条约。这主要是因为 A双方的战争威胁消失 B苏联的政治经济改革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D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3(2010年福建卷文综18)照片是“看得见”的历史。图7和图8记录了新中国两次重大的外交活动,它们所体现的共同原则是 A睦邻友好 B战略结盟 C另起炉灶D求同存异【答案】:D【解析】:此题图片信息易读,主要还是考查两历史事件的比较,常规解法是逐一审核,尼克松访华不属于睦邻友好,两者都不是结盟,也不是另起炉灶,故选D。4(2010年广东卷文综18)下表是我国某时期的国际邮件资费表
14、(部分),从中可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邮件种类计费单位(每10克)邮资(元)航空亚洲各国0.32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0.48西欧各国(捷克转)0.48西欧各国(香港转)0.80其他各洲0.80A. 香港已回归,成为中国与西欧交往的重要桥梁 B. 改革开放前,中国没有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C. 捷克已加入欧盟,成为中国往西欧各国邮件的中转地D. 新中国外交史上,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曾有特殊地位5(2010年浙江卷文综21)阅读表5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符合这一时期中国外交状况的结论是 表5 19691978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年 份196919701971197219731974197519
15、7619771978建交国家数495469878895103107110112中国对外出现全新局面 中国外交没有受到“文化大革命”干扰中美两国关系逐步缓和 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A B C D【答案】:A同上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外交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截至2008年底,中国与171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共参加了13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缔结了近20000项双边条约,参加了300多个多边条约,参加了24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维和官兵11063人次。摘自中国外交部编中国外交(2009版)、2009年10月世界知识画报(1)依据材料一指出当时清朝统治者的对外态度及其在对外关系方面的影响。(8
16、分)(2)材料二反映出这时某清朝官员的对外态度有了怎样的变化?为何会发生这种变化?(8分)(3)概括材料一、二、三所反映的不同时期中国外交的基本特点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12分)【答案】:(1)态度:以“天朝上国”自居;不愿与其他国家平等交往。影响:限制中外交往,堵塞了与世界沟通 (1)要求依据材料回答两个问题,清政府的对外态度和对外关系的影响,注意分析归纳概括材料。(2)有两小问清朝官员态度的变化以及原因,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3)结合三则材料,分别指出不同时期的外交特点以及形成原因,两个小问,可以分解为,以上三则材料各反映的对外关系特点以及成因是是什么。因此在解答大题的时候要学会将复杂
17、问题简单化,将难懂问题通俗化,进而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009高考试题】1(2009上海文综9)1955年,周恩来总理在亚非会议上倡导包括尊重一切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在内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主权思想作了新的阐释。如果想进一步研究主权理论的渊源,应参阅 A格劳秀斯的战争与和平法 B查士丁尼时期的罗马法C洛克的政府论 D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2(2009年福建文综22)1971年7月,尼克松总统在堪萨斯域发表演讲,指出:“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美国政府将这一外交思想付诸实施的行动包括 组建上海合作组织 结束1961
18、年开始的越南战争签订北大西洋公约 发表中美上海联合公报ABCD【答案】:B【解析】:组建上海合作组织与美国无关,签订北大西洋公约是1949年。70年代尼克松政府调整对外战略和政策,从越南撤军,访华并发表中美上海联合公报,故选B。3(2009年四川文综17)邓小平说:“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才大大提高的。”体现这一论断的具体史实有 废除了英美攫取的治外法权 促成了亚非会议取得积极成果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参加了1954年日内瓦国际会议A B C D 4(2009年江苏历史11)1998年初,在联合国安理会上中国同意对伊拉克进行武器核查,但在讨论美国提出的动用武力解决核
19、查危机的议案时,投了反对票。这表明中国在新时期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 积极维护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 参与符合联合国宪章的维和行动 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A B C D【答案】:C【解析】: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反对美国用武力解决核查危机和维和行动无关。维和行动大致分为两大类:部署观察团和派驻维和部队,故错误。5(2009年江苏历史12)分析右图可知,导致中美贸易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美贸易额持续增长 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战略,经济迅速发展 中美正式建交,促进了两国问贸易的发展 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区域经济合作得以加强 A B C D 【答案】B【解析】时间不符合,中国
20、入世在200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不一定就得出中美贸易必然要增长,况且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是在1991年。6(2009海南历史23)20世纪80年代末,邓小平提出“韬光养晦”的外交战略,强调在国际事务中“决不当头”,“有所作为”。这一战略提出的主要国际背景是 A苏联已经解体 B两级格局濒于瓦解C中美关系好转 D世界多极化正在形成7(2009广东文科基础2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体现此规定精神的外交政策是 A一边倒 B另起炉灶中学 C不结盟
21、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8(2009年北京文综40题第(2)、(3)小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的外交历程,就是冲破各种阻力走向世界,与各种不同类型国家逐步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历史。(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形成了1949年、1972年和1992年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见图15)。请从中任选一次,指出促成该次建交高峰的国内外因素。(8分) (注:本题要求只选三次建交高峰中的一次,若选答多项,只评阅所答第一项。)1980年以来中国对外开放空间的扩展,是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体现。(3)读图16,概述中国对外开放空间扩展的过程。(8分)(历史或地理角度皆可)(2)解题关键是选择不同时间段(新中国
22、成立初、20世纪六七十年代、20世纪90年代)中国面临的国际形势、中国实行的外交政策及取得的外交成就展开回答,以所学知识为主。(3)按时间先后顺序回答开放格局的形成,但要具体一些,防止过于笼统。【2008高考试题】 1.(2008广东单科,14)1974年,毛泽东提出了著名的三个世界理论:苏、美两个超级大国属于第一世界,美国以外的西方国家属于第二世界,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属于第三世界。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 )A.开始重视亚非拉国家的作用B.无意与第一、第二世界国家改善关系C.已经放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强调国际政治的主题是反对霸权主义2.(2008广东文基,27)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有色人种的首
23、届洲际大会”是 ( )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C.第26届联合国大会D.上海APEC会议答案 B3.(2008上海综合,10)在周恩来总理诞辰110周年之际,为缅怀周总理光辉的一生,老师制作了一张学习卡(见下表)。根据老师所列周总理的主要事迹: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参加重庆谈判,同学们自上而下填写表格“主要事迹”一栏,正确的填写顺序是 ( )时间主要事迹评价20世纪20年代为国民革命培养了一批骨干力量20世纪30年代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扭转了时局20世纪40年代争取实现国家的民主与和平20世纪50年代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做出了贡献A
24、.B.C.D.答案 B4.(2008江苏单科,11)1950年中苏两国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001年中俄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这两次外交活动表明中国始终 ( )A.坚定奉行友好结盟政策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D.坚决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势力5.(2008上海单科,32)周恩来总理曾说:“1954年日内瓦会议的结果表明,国际间的冲突是可以通过和平谈判解决的。”能够体现这一精神的是 ( )A.三个世界理论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不结盟原则D.国家主权理论答案 B6.(2008上海春季,2)2007年8月,上海合作组织举行了代号为“和平使命2007”反恐联合
25、军事演习,标志着上海合作组织的防务安全合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这表明上海合作组织是 ( )A.维护地区安全与稳定的重要力量B.以防务安全为主要目标的军事同盟C.以打击恐怖活动为主要目标的重要机构D.调节国际争端的世界性国际组织答案 C7.(2007广东,1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表明 ( )A.中国在西方世界赢得了广泛的盟友B.中苏同盟关系出现了严重的裂痕C.中国在外交政策上实现了明显的转变D.“一边倒”战略取得了重大的胜利答案 C8.(2007山东文综)1972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26、”美国发表这一声明意在 ( )A.缓和中美关系,集中对抗苏联B.承认中国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C.缓和中美关系,促进中国统一D.承认封锁新中国政策的错误9.(2007广东综合,26)新中国成立后,在外交上取得一系列重要成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中美建交后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1954年日内瓦会议后中国与许多欧洲国家建交C.改革开放后中日两国正式建交D.“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维护了中国的独立与主权答案 D10.(2007全国,22)20世纪70年代,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主要目的 ( )A.团结第三世界国家,使中国尽早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支援第三世界国家人民的反美
27、斗争C.表明中国是第三世界国家,不与美、苏结盟D.团结第二、第三世界国家,反对霸权主义答案 D11.(2007上海,20)2007年2月,印度天竺那烂陀举行了玄奘纪念堂落成典礼,中印两国领导人应邀出席。印度举行这一盛大庆典是因为 ( )A.玄奘长期生活于天竺那烂陀B.天竺那烂陀是佛教的诞生地C.唐代高僧玄奘曾去该地取经D.玄奘促进了中印文化的交流12.(2007上海,32)下图为欧盟驻华使团设计的一张题为“祝欧盟生日快乐”的贺卡。这一设计的寓意是 ( )A.今年正逢欧盟成立50周年大庆B.招财进宝是民间祈福的一种习俗C.用中国民俗表达对欧盟繁荣的期盼D.欧盟的生日恰好是中国农历金猪年 答案 C
28、13.(2007天津,16)1971年,周恩来在接见来访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时说:“你们这次来,打开了两国人民友谊的大门。”这反映出当时中美关系解冻的特点是 ( )A.以民促官B.国际推动C.官方交流D.以官带民答案 A14.(2007上海春季,1)2006年11月召开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通过了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宣言和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072009),体现了“平等磋商、增进了解、扩大共识、加强友谊、促进合作”的论坛宗旨,使中非合作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这表明我国 ( )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 坚持平等互利,共同发展 主张南北对话,建立国际新秩序 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A.B.C
29、.D.15.(2006广东综合,6)国际关系有时会影响国家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包括服饰的流行。“布拉吉”本是前苏联地区妇女们春夏季的日常服装(如图所示),有段时期曾在我国广为流行。这个时期最有可能是 ( )A.20世纪20年代初,因为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B.20世纪40年代初,因为苏联援助中国的抗日战争C.20世纪50年代,因为中国全面采用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模式D.20世纪90年代,因为冷战结束后中俄友好关系加强答案 C16.(2006全国,15)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决议使用“恢复”一词的原因是 ( )中国是联合国家
30、宣言的签字国 中国是联合国宪章的签字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长期被剥夺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A.B.C.D.答案 D17.(2006天津,22)中国政府评价一次会议时说:“这个会议的召开,反映了最近时期以来在世界的这个地区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也反映了亚非各国要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同时以平等的地位同世界上其他国家友好合作的日益坚强的愿望。”这个会议是指 ( )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C.旧金山会议D.26届联大18.(2006上海,30)1950年除夕,上海新民报报道:“毛主席和斯大林元帅给我们带来了过年礼物,教我们全国人民大年夜欢欢喜喜高高兴兴过个年。”文
31、中的“礼物”指的是 ( )A.苏共将派代表到西柏坡B.签定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C.苏联支持中国抗美援朝D.苏联援助中国实施“一五”计划答案 B19.(2006重庆,20)20世纪70年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其主要促成因素不包括 ( )A.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B.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C.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D.中国政府长期的外交努力答案 A20.(2005山东,全国,24)20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是 ( )A.美国乒乓球队首次访问中国B.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C.中美联合公报在上海签订D.两国建立外交关系答案 C21.(2005广东,7)新中国成立初期
32、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是 ( )“不结盟”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A.B.C.D.二、非选择题22.(2008江苏,2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材料二 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材料三 自1963年至1969年,日本贸促团体在中国举办了
33、三次工业展览会。中国贸促会先后在东京和大阪、名古屋和北九洲,举办了两次综合性的经济建设成就展览会。互办展览会对于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起了巨大的作用。这么多人的互相参观,实际上是一个友好大交流,而且是遍布在各阶层的群众性交流。 林连德当代中日贸易关系史材料四 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日本方面重申站在充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的“复交三原则”的立场上,谋求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这一见解。中国方面对此表示欢迎。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布结束。 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
34、治、军事两个方面论证材料一的观点。(2)驳斥材料二中日本对美英两国宣战的理由。(3)依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4)材料四中的“不正常状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依据材料三、四,概括促成中日两国结束“不正常状态”的因素。23.(2007江苏)中日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关系的发展有赖于青年一代的沟通与交流。为此,我省N中学邀请日本某校学生前来访问,并拟定了以下交流提纲。假如你作为N中学的一员,按照提纲要求,将如何回答下列问题?(1)在中日友好交往的历史中,先进的中华文明曾予日本以很大影响。请以汉、唐为例,各举一项史实说明。(2)19世纪60年代后,中日两国开始近代化道
35、路的探索。试以“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为例,简述其背景的共同点和各自军事改革的措施。(3)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对外扩张道路,中日关系发生逆转。指出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源。(2)共同背景:外国资本主义列强入侵,封建统治出现危机。洋务运动的军事改革措施:前期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从19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筹划海防,购买和建造舰船,建成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成立海军衙门;培养军事人才。明治维新的军事改革措施:推行征兵制,建立富于武士道精神、绝对效忠天皇的新式军队。(3)根源:明治维新使日本国力增强;但仍保留较强封建残余势力;竭力推行军国主义。(4)两次大屠杀:甲午中日战争期间的旅顺大屠杀。
36、全面侵华战争期间的南京大屠杀。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造成巨大伤亡。(5)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答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等相关意思也可)24.(2005山东,全国)(节选)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下图是某群岛附近海域等深线图。喀拉喀托火山于1853年8月26日从水深305米的海底猛烈喷发,引发的海啸导致澳大利亚36 000多人丧生。这次火山喷发后,火山露出海面,其后又多次喷发。现今该火山海拔813米。图中B城市为万隆。1955年,在这里召开了亚非会议,又称“万隆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
37、是存在有不同的思 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请回答:(1)指出材料中所说的与会各国的“异”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会各国的“同”主要包括哪些内容。(2)简述周恩来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的,这对会议起到了什么作用?(3)简要说明万隆会议对当时的中国外交所起的作用。(4)胡锦涛主席在2005年4月24日印尼亚非峰会上发表的讲话中指出:“50年前的亚非会议,是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是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那次会议所确立的处理国家关系的十项原则,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奠定了重要基础。”请完成:我国政府倡导的国际新秩序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说它实质上与周恩来在第一次亚非会议上提出的“求同存异”的原则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