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章进阶特训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B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C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D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种群始终保持零增长【答案】D【解析】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A正确;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可以对农林灾害进行监测和预报、对渔业捕捞强度进行确定等,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B正确;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C正确;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种群会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数量的相对稳定,但绝不是始终保持零增长,D错误。2(2020山西应县期末)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分为图
2、示a、b、c三种类型,据图分析,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在我国近年的人口调查中,获知人口出生率每年在下降,说明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一定为c图所示类型B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孔眼大小以保护幼鱼。捕捞后,该水域鱼各种群的年龄结构可能为a图所示类型C农业生产上应用性引诱剂来干扰害虫交尾的措施,有可能使该种害虫的年龄结构为c图所示类型D在某一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结构可能为图b所示类型【答案】A【解析】分析图形可知,图中的年龄结构:a表示增长型,b表示稳定型,c表示衰退型。在我国近年的人口调查中,获知人口出生率每年在下降,不能说明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一定为c图所示类型,还要考虑死亡率
3、与出生率的大小关系,A错误;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孔眼大小以保护幼鱼,捕捞后幼鱼所占比例明显增加,该水域鱼各种群的年龄结构可能为增长型,B正确;农业生产上应用性引诱剂来干扰害虫交尾的措施,可降低出生率,使幼龄个体大量减少,有可能使该种害虫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C正确;在某一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结构可能为稳定型,D正确。3(2020吉林长春期末)如图曲线表示在南海某岛上迁入一些农户,那里土地肥沃,气候宜人,若干年后,岛上人口增长的情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岛在m年内,人口增长类似“J”形曲线B由O点降至P点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淡水资源C当人口数量接近n线时,环境阻
4、力越来越大,n线是该环境允许的最大值D由P点升到Q点并稳定在n线上,该现象与生态环境有关【答案】B【解析】农户迁入南海某岛m年内,由于土地肥沃,气候宜人,人口增长呈“J”形曲线,A正确。人口剧增后,岛上生活资源发生短缺(题干没有体现岛上淡水资源缺乏),人们为争夺生活资源,加剧了种内斗争,种群数量减少,B错误。随环境阻力增加,曲线围绕n线波动,n线是该岛环境容纳量,C正确。由P点升到Q点并稳定在n线上,说明该岛上的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D正确。4科研小组对某地两个种群的数量进行了多年的跟踪调查,并研究Nt1/Nt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如图所示(图中Nt表示第t年的种群数量,Nt1表示第
5、t1年的种群数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甲种群在Ot3段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B乙种群在Ot1段的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C乙种群在t2时种群数量最少D甲种群在t3后种群数量相对稳定,可能是因为生存条件比较理想【答案】B【解析】若Nt1/Nt1,种群数量相对稳定;若Nt1/Nt1,种群数量减少;若Nt1/Nt1,种群数量增加。由此可知甲种群在Ot3段,种群数量先减少后增加;乙种群在Ot1段,Nt1/Nt1且不变,说明乙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乙种群在t3时种群数量最少,因为t2t3段,乙种群的数量在不断减少;甲种群在t3后Nt1/Nt1且不变,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5科研小组对某池塘鱼类数量进行
6、调查,数据如表所示,有关说法错误的是()项目第一次捕获并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标记个体数鲤鱼605015鲫鱼20255鲶鱼540A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较大B采用的调查方法为标记重捕法C两次调查不能估算鲶鱼的种群数量D鲫鱼的种群数量会逐渐增加【答案】D【解析】依据表中数据可计算,该池塘中鲤鱼的数量约为200,鲫鱼的数量约为100,而鲶鱼第二次捕获的标记个体数为0,无法估算种群数量;池塘鱼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但无法判断其数量变化趋势。6(2020福建厦门考试)对笠螺多个种群的调查,发现其体长、种群生物量(有机物质量)与种群
7、密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点个体平均生物量比B点少B随着种群密度增加,笠螺体长逐渐减小C种群密度低于A点时,个体间的斗争最激烈D笠螺种群生物量和体长呈正相关【答案】B【解析】生物量指种群中所有个体含有的有机物质量,A点时个体较少,故A点个体平均生物量比B点多,A错误;种群密度最大时,个体间的斗争最激烈,C错误;由图可知,笠螺种群生物量和体长不呈正相关,D错误。7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将适量酵母菌接种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静置一段时间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培养液在血球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用滤纸吸除
8、血球计数板边缘多余的培养液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其中操作正确的是()ABCD【答案】D【解析】从锥形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锥形瓶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少误差,错误;采用血球计数板进行计数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板上,再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到计数板小方格内,错误。8如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单位:年)的变化关系,经调查在第5年时该物种的种群数量为200只。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由图可知,该物种迁入新环境后,其种群数量一直呈“J”形增长B理论上该种群在此环
9、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400只C在第59年,种群数量逐渐减少D防治鼠害时,应从第5年开始【答案】B【解析】据图分析可知,该物种的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由于第5年时种群数量(K/2)为200只,故理论上K值(环境容纳量)为400只;在第5年到第9年这段时间内种群数量依然在增多;防治鼠害时,应将其数量控制在200只以下。9(2020江西赣州检测)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
10、的年龄结构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能影响该种群的密度【答案】D【解析】该动物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由坐标图知,在12月已无未成熟个体,说明从6月末开始已无新个体出生,由此可推断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A项正确。天敌的迁入,会捕食该种群中年幼或弱小的个体,会影响种群的年龄结构,B项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在不同的月份中各年龄组的个体数会有变化,表明种群的年龄结构会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C项正确。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会降低种群的出生率,从而对种群密度造成影响,D项错误。10如图表示在采用不同网目(网眼直径)和不同捕捞强度进行捕捞活动时,对大西洋鳕鱼捕获量的影响。下列相
11、关分析中错误的是()A调查鳕鱼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标记重捕法B保持捕捞强度33%,同时用大网目捕鱼更有利于保持鱼群的持续发展C持久保持捕捞强度45%会导致鳕鱼的种群数量不断减小D保持捕捞强度45%,同时用中网目捕鱼使鱼群的年龄结构更接近稳定型【答案】D【解析】活动能力强和活动范围广的动物采用标记重捕法来估算种群密度,A正确;保持捕捞强度33%使得种群数量处于动态平衡,大网目捕鱼时,捕捞后种群数量较多,更有利于保持鱼群的持续发展,B正确;据图分析,持久保持捕捞强度45%会导致鳕鱼的种群数量不断减小,甚至消失,C正确;保持捕捞强度45%,同时用中网目捕鱼,种群数量减少,使鱼群的年龄结构更接近衰退型,
12、D错误。二、非选择题11如图1表示种群年龄结构的三种类型,图2表示一个种群在一个有限环境中随时间推移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图1图2(1)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_。(2)图1中乙表示稳定型,甲表示_,丙表示_。(3)乙型的年龄结构特征是_。(4)甲型种群密度的发展趋势是_。(5)乙型种群密度的发展趋势是_。(6)甲种群所处的时期相当于图2的_段。Aab段Bbc段Ccd段Dde段(7)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孔眼大小以保护幼鱼,这将会使捕捞之后鱼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图1_所示类型。【答案】(1)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2)增长型衰退型(3)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4)越
13、来越大(5)在一定时间内会保持稳定(6)B(7)甲【解析】(1)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2)图1中乙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表示稳定型,甲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表示增长型。丙幼年个体较少,而老年个体较多,这样的种群正处于衰退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表示衰退型。(3)乙稳定型的年龄结构特征是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4)甲为增长型,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5)乙种群密度的发展趋势是在一定时间内会保持稳定。(6)甲种群所处的时期为增长型年龄结构,相当于图2的bc段。(7)在渔业
14、生产中,保护幼鱼,将会使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即图1中的甲。12在某一片小麦田中,长着许多杂草,还有食草昆虫、青蛙、鼠、蛇等动物活动。某研究小组对该农田生态系统进行研究,请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1)研究小组要估算该农田中荠菜的种群密度,应采用_法。在取样时,关键要做到_。(2)消灭某种虫害时,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_,就会使很多雌性个体不能完成交配,结果直接影响害虫的_,从而使该种害虫的种群密度降低。(3)研究小组为了监测和预报该生态系统内鼠害的发生情况,对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者通常采用_法估算该地区田鼠的种群数量。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
15、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 (填“偏大”或“偏小”)。(4)调查统计发现田鼠繁殖能力很强,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47%。根据调查统计的数据,构建的田鼠种群增长模型为NtN0t,由此可知田鼠在最初的一个月中的数量变化属于“_”形增长。田鼠大量繁殖导致植被破坏、加速土壤风蚀,控制田鼠种群数量的根本措施是_。(5)如图1时种群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增长曲线,图2表示某种草原布氏田鼠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比值(R)的变化曲线(R出生率/死亡率)。据图回答问题:图1图2图1中种群数量以A曲线增长时,种群增长率_(填“增大”“不变”或“减少”)。图2中,当R值为a点对应的数值时,布氏田鼠种
16、群的年龄结构类型为_ _。【答案】(1)样方随机取样(2)性别比例出生率(3)标记重捕偏大(4)J(增加环境阻力,)降低其环境容纳量(5)不变增长型【解析】(1)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是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2)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使雌性个体不能得到交配的机会,影响害虫的出生率,从而使该种害虫的种群密度降低。(3)由于田鼠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所以常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数量。标记重捕法是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进行标志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定期限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的个体占总捕数的比例,来估算该种群的数量,若某地段种群中个体数为N,其中标志总数为M,重捕总数为n,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为m,则有NMnm,NMn/m,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即m偏小,则由此算出的种群数量NMn/m偏大,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偏大。(4)根据题干分析可知田鼠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的生存环境条件是理想条件,种群数量增长的曲线是“J”形曲线,根本措施是降低环境容纳量,增加田鼠生存的阻力。(5)图1中A曲线是“J”形增长,种群以倍增长,所以增长率不变。据图2可知,a点R值大于1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布氏田鼠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多,年龄结构为增长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