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东省莱芜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33085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5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莱芜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山东省莱芜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山东省莱芜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山东省莱芜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山东省莱芜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山东省莱芜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山东省莱芜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山东省莱芜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山东省莱芜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山东省莱芜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山东省莱芜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山东省莱芜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山东省莱芜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山东省莱芜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山东省莱芜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山东省莱芜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山东省莱芜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山东省莱芜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山东省莱芜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历史试题第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东汉在全国设十三州(右图),一州所辖郡、国多少不等。“州”是监察区的名,又称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东汉维持并扩大了秦朝疆域B中原地区是政治中心C东汉重视对地方官员的监督D东汉全面实行分封制【答案】D【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汉代监察制 【解析】东汉设十三州对地方加强管辖,并逐渐演变为地方行政机构,体现了东汉维持并扩大了秦朝疆域,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东汉的政治中心在洛阳,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从设监察机构可

2、以看出东汉重视对地方官员的监督,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十三州的设立,是中央对地方监察的加强,不是全面实行分封制,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2明代皇室有规定,大凡公主的婚配,多选择民间英俊善良的男子,不许文武大臣的子弟娶公主为妻。这主要是为了()A加强中央集权 B保护科举制度C打击贵族势力 D强化专制皇权【答案】D【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解析】明代皇室将公主下嫁主要是防止外戚干政,从而加强皇权,与加强中央集权、保护科举制和打击贵族势力无关,故A、B、C项错误,D项正确。3伯利克里说:“我们不认为言论会妨碍行动,而认为在未经辩论并充分作好准备之前,不应贸然行动。这是雅典人与

3、众不同的优点:行动时我们勇气百倍,行动前却要就各项措施的利弊展开辩论。”这表明()A雅典公民权利神圣不可侵犯 B雅典实行民主政治C雅典公民没有言论自由 D雅典行政效率低下【答案】B【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雅典的民主政治 【解析】材料反映了古代雅典在作出决策前要经过充分的民主辩论,与雅典公民权无关,故A项错误,B项正确;雅典公民可以自由辩论,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雅典的民主,与行政效率低下无关,故D项错误。41803年2月,美国最高法院在经过复杂的辩论后,首席法官马歇尔宣布,国务卿麦迪逊扣发马伯里等人的法官委任状明显违法;但最高法院不能依据1789年国会通过的司法法令强令国务卿发放委任状,因为

4、司法法令的有关规定本身是违反宪法的。上述材料体现了美国()A国务卿实际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B最高法院的权力不受国会的制约C联邦最高法院拥有司法权D加强中央集权和民主共和的原则【答案】C【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三权分立 【解析】美国掌握最高行政大权的是总统,国务卿要由总统任命,故A项错误;最高法院法官的任命需要国会的同意,故B项错误;“美国最高法院在经过复杂的辩论后,首席法官马歇尔宣布,国务卿麦迪逊扣发马伯里等人的法官委任状明显违法”体现了联邦最高法院拥有司法权,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中央集权和民主共和的信息,故D项错误。51888年,威廉二世继位后,和宰相之间冲突不断。俾斯麦因与皇帝政见不合,

5、几乎陷入崩溃的边缘。1890年3月18日俾斯麦这位举世闻名的、完成了德意志统一的“铁血宰相”,在主持内阁工作28年之后,终于辞职了,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宰相的位置。这实质上反映了()A俾斯麦完成了德意志的统一 B铁血政策已被德国抛弃C德国建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 D德意志帝国皇帝掌握实权【答案】D【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解析】俾斯麦完成了德意志的统一只是材料的表面信息,故A项错误;铁血政策已被德国抛弃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德意志帝国宰相与皇帝之间的分歧最终以宰相的离职而结束,体现了德意志帝国皇帝掌握大权,与德国建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无关,故C项错误,

6、D项正确。6这个条约撕开了一个专制政权的铁幕。战前清廷朝野普遍认为民主国家决策程序复杂,不能尽快作出决定;人民拥有权利,不会拼死作战。但无情的战争把这些谎言扔进了垃圾箱。条约签订后,“民主”、“共和”、“立宪”的思潮迅速的在中国漫延开来。这个条约是()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C天津条约 D辛丑条约【答案】B【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甲午中日战争 【解析】两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天津条约)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冲击的是清廷,对普通民众的思想影响不大,故A、C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使中国民众改变了对民主国家的看法,从此民主、共和和立宪成为主流,随后中国掀起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7、故B项正确;辛丑条约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的工具,推翻清王朝成为主流思潮,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72014年12月13日上午,习近平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的讲话:“我们不应因一个民族中有少数军国主义分子发起侵略战争就仇视这个民族,战争的罪责在少数军国主义分子而不在人民,但人们任何时候都不应忘记侵略者所犯下的严重罪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南京大屠杀是日军骇人听闻的反人类罪行中国人民必须牢记日本侵略者的罪行南京大屠杀惨案不容篡改中日两国人民应该世代友好下去,以史为鉴、面向未来A B C D【答案】A【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侵华日军的罪行【解析】“战争的罪责在少数军国主义分子而不在人民

8、,但人们任何时候都不应忘记侵略者所犯下的严重罪行”体现了南京大屠杀给中国带来巨大的伤害、同时习总要求国人勿忘历史,故正确;习总的讲话同时也昭示南京大屠杀惨案不容篡改,故正确;“我们不应因一个民族中有少数军国主义分子发起侵略战争就仇视这个民族,战争的罪责在少数军国主义分子而不在人民”又体现了中日两国人民应该世代友好下去,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故正确,选择A项符合题意。8右表是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选举产生的中央人民政府组成。这说明()副主席委员总人数656非共产党人士数327副主席委员总人数656非共产党人士数327A政协是当时最高行政机关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以

9、确立C民主党派取得执政地位 D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得到加强【答案】D【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解析】材料反映了中央人民政府组成,中央人民政府是当时最高行政机关,故A项错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1954年一届人大成立,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了中央人民政府组成,非共产党人士数比例较小,不能说明民主党派取得执政地位,故C项错误;从一届政协选举的人民政府构成可以看出共产党、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共同组成人民政府,体现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得到加强,故D项正确。9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和南非等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正式会晤于2014年7月在巴西举行。这五个国家是世界主要新兴

10、经济体的代表,经济总量约占全球的15%。金砖国家新兴市场快速发展,彼此间存在经贸合作的巨大潜力。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国际政治经济发展趋于平衡 B世界格局正向多极化趋势发展C金砖国家结成了政治同盟 D彻底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答案】B【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多极化趋势的加强【解析】材料没有反映世界政治经济发展情况,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了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和南非等金砖国家的联合,体现了世界格局正向多极化趋势发展,故B项正确;金砖国家主要是经济的合作,没有结成政治同盟,也没有彻底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故C、D项错误。10齐民要术:“凡秋耕欲深,春夏欲浅。犁欲廉(意为窄),劳欲再。犁廉耕细,牛

11、复不疲;再劳地熟,旱亦保泽也。”以上材料不能反映()A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 B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安排生产C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D中国古代农业注意改进生产工具【答案】A【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解析】材料主要反映了耕作的时节性、耕犁的形制和作用,与因地制宜无关,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凡秋耕欲深,春夏欲浅”体现了耕作要分时节,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耕作要分时节,同时耕犁要窄,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对耕犁的要求,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注意改进生产工具,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1官窑即我国古代朝廷设立的烧造陶瓷器物的窑口,

12、其目的主要为最高统治者及贵族日常使用和祭祀之用,以及赏赉外国使节贵宾和用于外销。官窑是由国家政府出资设立和生产,并派专人管理经营的窑口。因为这样做主要是可以()A生产足够精美的产品 B显示朝廷的威严C保证朝廷有丰厚的财政收入 D保证新技术的传承与创新【答案】A【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 【解析】“官窑其目的主要为最高统治者及贵族日常使用和祭祀之用,以及赏赉外国使节贵宾和用于外销”体现了官窑主要是生产足够精美的产品来满足统治者需要,故A项正确;“赏赉外国使节贵宾”有显示朝廷威严的成分,但作为皇室的日常所用和外销则与朝廷威严无关,故B项错误;中国古代实行的是“朝贡贸易”,不能保证

13、朝廷有丰厚的财政收入,故C项错误;官窑采用的是工官制度,不利于新技术的传承与创新,故D项错误。12下图是唐都城长安的城市布局。图中的“市”是指()A没有行政管理的草市B严格管制的集中市场C沿街开铺的街市D地方自治的市镇【答案】B【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解析】图中的“市”位于唐都城长安,草市是处于农村,故A项错误;唐朝的市已经有专门官员进行管理,故B项正确;沿街开铺的街市出现在宋朝,故C项错误;唐朝的市与地方自治的市镇无关,故D项错误。13“(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

14、”。这段材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是()A发明者多是有经验的工人技师 B在欧美国家同时发生C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D电力能源的广泛使用【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工业革命 【解析】发明者多是有经验的工人技师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工业革命国家出现的顺序,故B项错误;“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体现了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故C项正确;材料与电力能源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C14下图是19世纪中期中国农村和城市人口统计示意图,可以看出19世纪中期()A中国自然经济仍居主导地位B中

15、国已完成工业革命C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D农村比城市更能吸引人口【答案】A【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解析】从19世纪中期中国农村和城市人口统计示意图可以看出中国农村人口远远多于城市人口,体现了自然经济仍居主导地位,故A项正确;农村人口多于城市人口不能看出中国已完成工业革命,也不能说明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故B、C项错误;农村人口多于城市,是因为小农经济束缚了大量人口,故D项错误。15孙中山的秘书戴季陶说“报纸为舆论之机关,言论为天赋之自由,千百志士,洒如许热血,所欲得者,此其一也。”上述材料说明()A戴季陶肯定了报纸的新闻功能 B报纸宣传成为社会变革的推动力C清政府积极推动近代

16、报刊业发展 D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的严格控制【答案】B【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近代中国大众传媒的发展 【解析】材料强调报纸的舆论作用,没有涉及报纸的新闻功能,故A项错误;“报纸为舆论之机关,言论为天赋之自由,千百志士,洒如许热血,所欲得者,此其一也”体现了报纸通过宣传民主自由推动社会进步,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清政府和对报业的控制问题,故C、D项错误。16罗斯福新政是人类在20世纪第一个,也是最大的一个反危机案例。“非常时期当立非常之法”,从1933年3月9日至6月16日,罗斯福政府先后说服国会通过了70多项新政法案。他又建立了全国工业复兴署等几十个委员会和管理局,国家支出达350亿美元。这

17、说明罗斯福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包括()法律手段 外交手段 经济手段 行政手段A B C D【答案】C【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罗斯福新政 【解析】“从1933年3月9日至6月16日,罗斯福政府先后说服国会通过了70多项新政法案”体现了立法手段,故正确;罗斯福新政属于经济调整,与外交手段无关,故错误;“他又建立了全国工业复兴署等几十个委员会和管理局,国家支出达350亿美元”体现了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故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171961年10月,苏共二十二大通过了新的苏共纲领,指出:“为了动员内部潜力,更有效地利用基本建设投资、生产基金和财政资金,必须在国家计划任务的基础上,扩大企业的业务独立性和主

18、动性。提高企业在采用先进技术和更充分地利用生产能力方面的作用和兴趣”。这些措施()A打破了斯大林模式的基本框架 B是新经济政策的重要内容C埋下了苏联解体的隐患 D有利于苏联经济的发展【答案】D【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赫鲁晓夫改革 【解析】“必须在国家计划任务的基础上”体现了计划经济特点,说明这些措施并没有打破斯大林模式的基本框架,故A项错误;新经济政策实行时间是19211929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埋下苏联解体的隐患是斯大林模式,不是赫鲁晓夫改革,故C项错误;“扩大企业的业务独立性和主动性。提高企业在采用先进技术和更充分地利用生产能力方面的作用和兴趣”是对高度集中计划经济的纠正,有利

19、于苏联经济的发展,故D项正确。18布热津斯基的大棋局说:“今天美国全球力量的范围和无所不在的状况是独一无二的。伴随着美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吸引力和影响的还有美国以企业为中心的经济模式的吸引力的增长。美国的经济模式强调全球贸易和不受约束的竞争。它迫使欧洲和日本也得仿效。”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全球化加剧了大国间的矛盾B政治制度不同是阻碍全球化的关键因素C全球化改变了人们的意识形态D全球化有利于美国对外输出价值观与贸易【答案】D【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解析】“今天美国全球力量的范围和无所不在的状况是独一无二的美国的经济模式强调全球贸易和不受约束的竞争。它迫使欧

20、洲和日本也得仿效”体现了欧日与美国在全球化上的一致性,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全球化的阻碍,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在全球化过程中美国利用自身的优势扩大贸易和价值观念的输出,与全球化改变人们的意识形态无关,故C项错误,D项正确。【知识拓展】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无法逃避;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确立,客观上有利于世界经济朝着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适应了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19“不少人把程朱理学视为猎取功名的敲门砖,他们死抱一字一义的说教,致使理学发展越来越脱离实际,成为于世无补的空言,成为束缚人们手脚的教条,成为以理杀人的工具。” 材料实

21、质上反映了()A科举制的推行导致思想不断僵化B理学成为正统观念,儒家退出历史舞台C程朱理学有力的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D朱熹评注的儒家经典成为科举考试内容【答案】C【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宋明理学 【解析】材料没有涉及科举制,故A项错误;理学本身就是儒学思想,儒学没有退出历史舞台,故B项错误;程朱理学强调人伦纲常,实际上为封建统治者辩护,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儒家经典和科举制,故D项错误。20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人类史上两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对人类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也不可避免的存在时代的局限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文艺复兴肯定人的价值而否定理性 B文艺复兴并不反对宗教和上帝本身C启蒙思

22、想家批判封建专制制度 D启蒙运动为未来社会描绘了美好的蓝图【答案】A【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文艺复兴;启蒙运动 【解析】文艺复兴以人为中心,同时也肯定理性,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文艺复兴通过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宣传资产阶级思想,但并不反对宗教和上帝,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启蒙运动矛头对准封建专制制度,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启蒙思想家为未来描绘了理性蓝图,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知识拓展】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发展的表现:从批判对象上看:文艺复兴矛头指向天主教会的神学世界观,启蒙运动直指整个“黑暗的中世纪”。从涉及的领域上看:文艺复兴集中于文学、艺术领域,启蒙运动扩展到宗教、哲学等精神文明领域

23、的各个方面。从批判形式上看:启蒙运动摆脱宗教外衣,提倡理性的思考和判断。从思想特点上看:启蒙运动思想家不再承认外界的任何权威,而把理性作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他们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为了解放全人类宣传理性真理。21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目录上记有栽培植物159种,皆国人千百年来衣食住行取资之源。徐氏以其审慎之科学态度,广征历史文献,加之实地调查,乃至亲自实验,因此书中所记植物之形态、特征、价值及栽培方法,大多信而有征。这表明明代科学()A受到中体西用思想的影响 B已具备某些近代科学特征C完全突破了只求实用的局限 D普遍吸取西方科学成就【答案】B【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 【解析

24、】材料反映了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的成书特点,中体西用思想是近代洋务派的思想,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农政全书是徐光启通过科学的态度实地考察甚至科学实验的结果,已经具备某些近代科学特征,故B项正确;农政全书仍没有突破实用的范畴,故C项错误;农政全书有介绍西学的内容,但不是普遍吸收西方科学成就,故D项错误。22“他利用简单的数学运算证明,光速是极限速度,接近光速的物体会变小变平。他认为,甚至时间也会受影响,移动的钟走得比静止的钟慢。”这是物理学思想的一场重大革命。因为它()A否定了牛顿的力学理论B借鉴了法国科学家拉瓦锡的学说C揭示了时间、空间并非绝对不变的属性D修正了能量、质量互相转化的理论【答案】

25、C【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相对论【解析】“光速是极限速度,接近光速的物体会变小变平甚至时间也会受影响,移动的钟走得比静止的钟慢”体现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相对论并没有否定牛顿力学理论,是对牛顿力学的继承和发展,故A项错误;拉瓦锡是化学家,主要成就是提出元素的定义,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相对论揭示了时间、空间并非绝对不变的属性,故C项正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对牛顿力学的继承和发展,没有修正能量、质量互相转化的理论,故D项错误。23美国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的比例不到5,美国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人数却占全球获得该奖人数的70以上。下表是美国诺贝尔奖获得者人数统计表(截至2003年)。由此可见()奖项文学

26、奖和平奖经济学奖物理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人数1119547283A美国更加重视文学奖 B美国保证了世界和平C美国科技处于领先地位 D在美国初显端倪【答案】C【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现代科学技术【解析】诺贝尔奖包括文学、和平、经济、物理和生物五个方面,文学奖人数最少,不能体现美国重视,故A项错误;当今世界仍然动荡不断,故B项错误;和文学和平奖比较,美国在经济、物理和生物上处于领先地位,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知识经济,故D项错误。241977年8月4日,邓小平提议召开了一个科学与教育工作座谈会,即向大家表态说:“今年就要下决心恢复从高中毕业生中直接招考学生,不要再搞群众推荐。从高中直接招生,我看可

27、能是早出人才、早出成果的一个好办法。”这说明()A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 B国家对教育工作进行拨乱反正C“左”倾错误仍在文化领域延续 D加快了大学招生和分配制度的改革步伐【答案】B【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现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解析】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是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了邓小平对文革期间“教育革命”的纠正,体现了国家对教育工作进行拨乱反正,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了邓小平对文化领域“左”倾错误的纠正,故C项错误;材料是恢复高考制度,与大学招生和分配制度的改革无关,故D项错误。25艺术风格是有高度的思想性、成熟性,是真善美的。下列两幅绘画

28、的相同之处是()A注重写意,抒发个人主观性情B大胆创新,采用夸张与抽象的表现手法C注重写实,作品栩栩如生D托物言志,表达对民间疾苦的关怀【答案】C【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古代中国书画的发展;19世纪以来世界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解析】清明上河图是北宋张择端的风俗画,不是写意,而是写实,故A项错误;两幅画都注重写实,没有夸张和抽象的手法,故B项错误,C项正确;清明上河图描绘北宋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没有反映民间的疾苦,故D项错误。第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26题12分,27题13分,28题13分,29题12分,共计50

29、分)26(12分)政治制度是政治文明的载体,每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又都有自己的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古代官制,无论是奴隶社会,还是封建社会如汉、唐那样的地方分权时代,抑或明清那样的的高度集权时代,都没有改变帝王的独裁专制性质。 中国历代职官沿革史材料二 英国是现代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发源地早已为世人所公认。即使在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的某些机构或制度上,也隐隐约约地打着英国影响的印记。因此,要了解当代西方政治制度乃至现代人类政治文明的来龙去脉,首先必须了解英国政治制度及其历史。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三 在美国制宪会议上,几乎没有人关心公民权利的问题,他们仅仅关心联邦政府权力如何分立与制衡

30、的问题。直到1791年,美国宪法才包含进了权利法案条款,规定了公民不受政府制约的自由。法国人权宣言在巴士底狱暴动一个月之后就诞生了。对于大多数代表而言,这场革命的最振奋人心的、最具转变性意义的胜利在于确保公民的权利、自由以及法律面前的人人平等,而不是对政府结构和运作程序的常规性和技术性的描述。 姊妹革命:美国革命与法国革命启示录(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官制的主要特点。结合史实,列举汉唐“地方分权”、明清“高度集权”的表现。(3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有哪些政治制度“已为世人所公认”,并分析其积极影响。(5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美法两国在确立公民权利方面的差异,并结合

31、所学知识分别分析其主要原因。(4分)【答案】(1)特点:专制独裁。(1分)表现:汉代实行郡国并行制度,唐朝出现藩镇割据;明朝废除丞相,清朝设立军机处。(2分。答出两条即可)(2)制度:议会制度(代议制)、内阁制度、政党制度等。(2分,答出两条即可)影响:保证了英国社会长期稳定;有利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对世界政治文明建设影响深远。(3分)(3)差异:美国先确立国家体制,然后再规定和保障公民权利;法国首先确立公民权利,革命之初即颁布人权宣言。(2分)原因:美国当时的首要任务是从邦联体制向联邦体制转变(或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法国大革命首要任务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2分)【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

32、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美国共和制的确立;法国共和制的确立。【解析】(1)第一小问考察对材料一的概括,“中国古代官制都没有改变帝王的独裁专制性质”体现了中国古代官制的专制独裁的特点,第二小问结合汉唐明清史实即可回答。(2)第一小问考察对英国政治制度的掌握,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内阁制、议会制和政党制回答;第二小问分析这些制度的积极影响,可以从对英国和世界回答。(3)第一小问考察对材料三的概括,“在美国制宪会议上,几乎没有人关心公民权利的问题直到1791年,美国宪法才包含进了权利法案条款,规定了公民不受政府制约的自由”说明美国先确立国家体制,然后再规定和保

33、障公民权利,“(法国)这场革命的最振奋人心的、最具转变性意义的胜利在于确保公民的权利、自由以及法律面前的人人平等,而不是对政府结构和运作程序的常规性和技术性的描述”体现了法国首先确立公民权利,革命之初即颁布人权宣言;第二小问分析两国差异的原因可以从美法两国面临的首要任务不同回答。27(13分)近代以来,世界各国经济都在曲折中得到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61年,英国下院一位议员说:“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生产的国家,因为我们有一些独特的有利条件,我们有良好的政府,我们有丰富的煤炭,我们有精巧的机器和机械,尤其重要的是,因为我们有雄厚的资本积累。”材料二 到了1933年,苏联的牲畜总量

34、将近损失了50%。部分农民在绝望中毁坏工具、焚烧谷物,还时常参与纵火、暗杀等破坏活动。农业生产率也没有明显提高,1932年1934年之间,苏联出现了严重的饥荒,农业总产值下降了23。而且在1936年1940年,农业总产值也只是维持在1924年1928年的水平。材料三地区或国家农业劳动力(万人)1913年1950年中国1350017500美国1150880西欧38503250苏联35003210地区或国家农业劳动力(万人)1913年1950年中国1350017500美国1150880西欧38503250苏联35003210地区或国家农业劳动力(万人)1913年1950年中国1350017500美

35、国1150880西欧38503250苏联35003210资料来源:转引自刘佛丁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注:农业劳动力一般是指能参加农业劳动的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不等于农业人口。)(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独特的有利条件”。(4分)(2)根据材料二,1940年前后苏联的农业状况如何?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5分)(3)从材料三中看出,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农业劳动力人数呈上升趋势。这反映出中国工业化状况如何?为改变这种工业化状况,20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有效举措?(4分)【答案】(1)条件: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资源丰富;技术先进;雄厚的资本。(4分)

36、(2)状况:农业生产水平低。(2分)原因:苏联实施农业集体化政策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农业落后;实行计划经济模式,使农民缺乏生产自主权。(3分)(3)状况:反映出中国仍然是农业大国,工业化进程缓慢。(2分)举措:实施“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照搬苏联模式,实行计划经济。(2分)【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工业革命;“斯大林模式”;一五计划【解析】(1)此题考查对材料一的概括归纳,“因为我们有一些独特的有利条件,我们有良好的政府,我们有丰富的煤炭,我们有精巧的机器和机械,尤其重要的是,因为我们有雄厚的资本积累”体现了英国在政治制度、资源、技术和资本上有独特的优势。(2)第一

37、小问考查对材料二的归纳,“到了1933年,苏联的牲畜总量将近损失了50%农业生产率也没有明显提高,1932年1934年之间,苏联出现了严重的饥荒,农业总产值下降了23”体现了苏联农业落后的状况;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可以从农业集体化、牺牲农业发展工业和计划经济弊端分析。(3)第一小问考查对材料三数据的处理,中国农业劳动力不断增加反映出中国仍然是农业大国,工业化进程缓慢;第二小问需要列举20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改变工业落后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即可。28(13分)十八世纪,中西方的思想文化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乾嘉盛世的学术文化,却渐渐与政治事业宣告脱节。因

38、顺、康、雍、乾历朝文字狱之惨酷,使学者间绝口不谈朝政时事。清代考证学,颇亦承袭明人。社会书本流传既易,博雅考证之学,自必应运而兴。故江、浙考证汉学,则变为纯学术之探讨,钻入故纸堆中,与现实绝不相干。 钱穆国史大纲材料二 (启蒙运动)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健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 18世纪时,欧洲对中国的崇拜达到民间异乎寻常的高度,那些以耶稣会士的报

39、告作为自己观点基础的启蒙思想家们在这方面堪称独步。伏尔泰曾把中国的政治制度誉为“人类精神所能设想出的最良好的政府”。他们对据说在中国存在的宗教宽容推崇备致。这种崇拜在英国也引起了回应和共鸣,但是其热烈程度却要低得多,而且还夹杂着一些敌视的言论。1719年,英国出版了长篇长说鲁滨逊漂流记,作者笛福就把中国人描写成是一个“可恶的民族”。摘编自英国约罗伯茨编著十九世纪西方人眼中的中国(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乾嘉时代(清代中期)江、浙学者出现的学术文化思想具备什么显著特点,并分析其出现的主要原因。(3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主张。(4分)(3)结合时代背景,简要分析

40、材料三中同时代的英、法对中国文化的看法形成较大差异的原因。(4分)(4)“文化源于生活,文化反映生活。”试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分)【答案】(1)特点:与政治脱节(注重考证,逃避现实)。(1分)原因:文字狱等文化专制(封建专制的空前强化);前代学术文化的积累。(2分)(2)主张:宗教上,反对神权统治,主张宗教自由;政治上,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4分)(3)原因:法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封建统治根深蒂固;英国“光荣革命”后逐步确立起君主立宪制度,工场手工业得到较大发展。(4分)(4)理解:中国乾嘉时期文化反映了专制主义的强化;启蒙运动则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反封建斗争不断深入的产

41、物。(2分)【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启蒙运动;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解析】(1)第一小问考查对材料一的概括,“乾嘉盛世的学术文化,却渐渐与政治事业宣告脱节故江、浙考证汉学,则变为纯学术之探讨,钻入故纸堆中,与现实绝不相干”体现了江、浙学者出现的学术文化思想与政治脱节的特点,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因顺、康、雍、乾历朝文字狱之惨酷,使学者间绝口不谈朝政时事”说明文化专制,“清代考证学,颇亦承袭明人。社会书本流传既易,博雅考证之学,自必应运而兴”说明前代的积累。(2)此题可以直接从材料二概括,“(启蒙运动)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

42、狂热和不容异说”反映了宗教上,反对神权统治,主张宗教自由,“在政治方面 “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体现了社会契约和人民主权说。(3)此题考查对教材知识的掌握,从材料三可以看出法国对中国文化崇拜,英国对中国文化冷淡甚至敌视,分析其原因可以从18世纪英法两国的国情出发,法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封建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英国“光荣革命”后逐步确立起君主立宪制度,工场手工业得到较大发展。(4)此题需要结合三则材料理解“文化源于生活,文化反映生活”,中国的文化专制导致乾嘉学派不问现实,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反封建斗争不断深入产生了反封建的启蒙运动。29(12分)2

43、0世纪以来的世界政治形势跌宕起伏,让人们深切感到和平与对话的重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20世纪中,1917年是至关重要的一年。就在这一年,两个欧洲以外的大国苏联和美国踏进历史的主流,宣告两个对立世界的意识形态出现。严格意义上的冷战,从1917年就已经开始,然而只是在1945年以后,人们才感觉到1945年后,苏联仍是一个地区性强国,“安全”对其而言意味着它的边界上都是一些“友好”的邻国。 摘编目约翰W梅森冷战(19451991)材料二 人民日报对美报道语态所占比例对比统计1960年1月至3月1975年1月至3月1985年1月至3月积极报道0(0%)2(2%)51(14%)消极报道323

44、(95%)81(87%)88(24%)中性报道16(5%)10(11%)224(62%)材料三 国际社会应该倡导综合安全、共同安全、合作安全的理念,使我们的地球村成为共谋发展的大舞台,而不是相互角力的竞技场,更不能为一已之私把一个地区乃至世界搞乱。各国交往频繁,磕磕碰碰在所难免,关键是要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与和平谈判,妥善解决矛盾分歧,维护相互关系发展大局。2013年4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博鳌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1917年苏联是如何“踏进历史的主流”的?1945年后苏联为了自身的“安全”而采取的政治、经济措施有哪些?(3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媒体对美国形象的塑造发

45、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5分)(3)材料三反映了当前世界政治形势呈现怎样的局面?提出了解决国际争端问题的什么主张?(4分)【答案】(1)如何:十月革命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1分)措施:成立华约;与中国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成立经互会。(2分。答出两条即可)(2)变化:片面到客观(或由消极为主到中性积极为主)。(2分)原因:中美关系的改善;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对美认识更加理性和客观;美苏争霸的影响。(3分)(3)局面: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2分)主张:以对话、谈判方式解决国际争端。(2分)【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俄国十月革命;美苏两

46、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中美关系正常化;多极化趋势的加强【解析】(1)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十月革命;第二小问可以结合教材从政治、经济归纳1945年后苏联为了自身的“安全”而采取的措施。(2)第一小问考察对材料二的概括,1960年人民日报对美报道语态基本全是消极报道,1975到1985年正面报道不断增加,说明中国媒体对美国形象的塑造从主观到客观;第二小问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可以从中国、美国和世界三方面归纳。(3)第一小问考察对材料三的概括,“国际社会应该倡导综合安全、共同安全、合作安全的理念,使我们的地球村成为共谋发展的大舞台,而不是相互角力的竞技场,更不能为一已之私把一个地区乃至世界搞乱。各国交往频繁,磕磕碰碰在所难免”体现了当前世界政治形势呈现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特点;第二小问考察材料三提出了解决国际争端问题的主张,结合材料三归纳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