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地理必修II期末复习大纲.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32711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必修II期末复习大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地理必修II期末复习大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地理必修II期末复习大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地理必修II期末复习大纲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第一节 人口增长模式一、人口增长11999年,世界人口超过 亿。2人口增长呈 形曲线。3人口自然增长率= 。在死亡率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人口自然增长率高,相应地, 就快,反之则慢。4、一定区域人口自然增长速度的快慢,受到 的制约,也受到从 到 领域的多种因素的影响。5、人口增长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 。二、人口增长模式(一)、“高-高-低”模式工业革命以前的人口增长模式,可分为 和 两类人口增长模式社会时期基本特点生产力水平(原因)原始人口增长模式(原始型)传统人口增长模式(传统型)(二)、“高-低-高”模式(过渡型)1、发达国家出现这种模式的时间是 ,结束

2、的时间是 。这种模式的基本特点是 。2、从 起,“高-低-高”的人口增长模式普遍存在于 。目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比较严重的 问题。(三)、“低-低-低”模式(现代型)1、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的基本特点是 。 2、目前,世界主要 国家已基本步入 模式,有的国家甚至出现人口 或 。3、2004年, 、 、 、 等国人口呈负增长, 、 、 、 、 等国人口呈零增长, 、 、 等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接近于零。4、我国人口增长模式正逐步由 型向 型转变。 已完成转变, 正在转变。到2004年,我国人口出生率为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5、促使中国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的因素主要有 、 、 。第二节 人口合理

3、容量一、“人口爆炸”1、“人口爆炸”是社会学家用来描述 出现的世界人口 情况的词汇,它十分形象地反映出 年来世界人口猛增的现象。2、世界人口的“J”形曲线增长被称之为 。这种增长在开始时数量 但很快就会 。马尔萨斯的人口学说即“两种级数说”认为人口数量以 增加,而生活资料则以 增加。二、环境的限制性1、 是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要保证人类社会的 发展,就必须拥有足够的 。然而,自然资源终究是 。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应当建立 关系,以实现自然资源的 利用。2、随着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一方面, 大幅度下降,使土地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另一方面, ,使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面积正在显著缩小。 3、

4、 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进行现代化生产和提高生活水平的 。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矿产资源的大量消耗,某些重要的矿产资源正在 ,有的甚至趋于 。4、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 。 短缺问题正日益严重地困扰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5、人类不合理的 毁坏了大面积的森林,进而导致 加剧, 下降, 加快, 加深, 增多。三、人口的合理容量1、人口容量是指在 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 。人口合理容量,则是指在 的情况下,一定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2、 人口容量是 与 相结合的产物.一般来说,环境承载力是指一定时期内,在 的前提下, 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很显然,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

5、 于人口合理容量。3、人口容量特点有三: 性、 性、 性。如果某地的人口数量与 相当,表明人口与其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源基本协调。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控制目标应该低于 ,并以此作为人口控制的最终警戒线。4、多数学者认为地球的人口容量在 亿左右。5、根据有关部门计算,我国最多可承载 人。 第三节 人口迁移 一、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1、 是人口变动的一个方面; ,即迁入人口的增加值,是人口变动的另一个方面。2、人口迁移是 的一种形式,是指 的行为。住所不变更的空间移动,如 、 等,不属于人口迁移。3、根据人口迁移空间范围的不同,人口迁移可以分为 和 两种类型。由 的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

6、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4、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比较:迁移原因特 点迁移路线二战前1殖民主义扩张和资本主义发展2地理大发现和新航线开辟1从旧大陆到新大陆2从已开发国家到未开发地区1 欧洲人到美洲、非洲2非洲黑人被贩卖到美洲3东亚、南亚人被招工到美洲、东南亚、大洋洲等。二战后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1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2定居移民减少,流动工人增加(外籍工人)1拉丁美洲人到北美打工2南亚、南欧、非洲人到西亚打工3南欧、非洲人到西欧二、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一般认为人口迁移是 和 共同作用的结果。(一)自然生态因素1、 的地域差异,常常会引起人口的迁移。一般来说,人类总是希望移居到 的地区。2、环境恶

7、化(如 、 等)、自然灾害(如 、 、 、 、 等)也会导致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今天,我们把这种由生态环境条件恶化而引起的移民,称为 或 。(二)经济因素(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1、一般来说,地域间的 越大,人口在地区之间的迁移也就越频繁。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 较高,而经济落后的地区, 较高。2、 , , , ,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成功机遇,吸引了大量人口迁入,改变了人口迁移的 ,进而影响了人口 。3、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迁移特点迁移主流迁移方向20世纪80年代前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1国家从东部城市抽调各种人员支援西部、内地和边疆地区的建设2大量农村人口从东部人口稠密区

8、迁往西北和东北20世纪80年代后自发迁移1 内地到沿海2 山区到平原3 贫困地区到发达地区、“民工潮”4、人口迁移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 的发展。例如,人口迁移的距离和规模,就与 、 有很大关系。(三)政治因素:其中政策、政治变革及战争是重要因素1、由政策因素(如经济政策和人口政策)所导致的人口迁移,往往具有比较强的 性。2、战争常引起人口迁移,如 、 、 等。 3、政治变革,政治中心改变,常引发人口迁移:如中国历史上朝代更迭。(四)社会文化因素各种社会文化因素,如 、 、 等,也会引起人口迁移。第四节 地域文化与人口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 和 的总和。地域文化则是指在 现象。一

9、、外国文化与人口1、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对于人口发展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像 、 对人口发展的影响就很大。 2、在许多发达国家,晚婚乃至不婚、不育者司空见惯,这显然可以降低 。 3、在许多西方国家, 不够稳定, 较高, 较多。这种状况的长期存在,一般会降低出生率。4、 教影响下的拉丁美洲,是世界上出生率最高的地区之一。二、中国文化与人口 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 等方面。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 、二是 、三是 、四是 。中国传统人口文化中的一些 被逐渐革除,代表 的优秀文化得到发扬光大。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第一节 城市空间结构一、 城市与乡

10、村比较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 活动的居民聚居地,是一定地域的 、 、 中心。与乡村相比,城市具有 和 密集、生产效率和 比较高、交通运输和信息交流相对发达的特点。二、 城市区位分析1、区位是指 与 的空间关系。2、城市的自然地理区位是指城市与周围的 、 、 、 等自然地理事物的空间关系。它们对城市的影响是 的。3、城市的经济地理区位是指城市与周围经济事物的空间关系,这些经济事物有 、 、 、 、 、 等。它们随着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 的变化而改变。4、城市的政治文化地理区位有 和 。5、从河流对城市的影响来说,上海处在 口,武汉处在 江和 的交汇处,重庆处在 江和 的交汇处。三、

11、 城市土地利用类型一般来说,城市中主要的土地类型有 、 和 等,其中以 的利用面积最大。四、 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1、就城市功能对城市进行分区,可划分为 、 、市政与公共服务区、工业区、 、风景游览区与城市绿地、特殊功能区等。2、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有 、 、 和交通运输状况等。 3、中心商业区简称 ,是整个城市的 地区。五、 中心地理论1、中心地是指向周围地区提供各种 和 的地方。中心地等级主要是根据中心地提供的 和 来划分的。2、服务范围是中心地 的范围。3、门槛是某一级中心地正常存在所必须的 和 数。4、根据中心地理论,城镇是 的中心地。城镇等级越高,数量越 规模越 。5、在理想

12、的平原上,中心地的服务范围表现为以中心地为核心的 形。高级中心地服务范围 ,彼此相距 ,六边形数目 ,门槛人口 。从区域总体来看,高级中心地 低级中心地,高级服务范围 低级服务范围,从而构成层次分明的空间网络系统。第二节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一、 城市化1、城市化又叫 ,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 上集聚、 地区转变为 地区的过程。城市化是 的重要表现和必然结果。在城市化过程中, 的比重持续上升,劳动力从 向 逐渐转移, 不断扩大。其中, 是衡量一个地区或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2、在我国,乡村城市转型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 转变为 ,二是 转变为 ,三是 转变为 。3、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是城市化的

13、主要动力。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就越 ,反之就越 。城市发展与 进程的关系犹为密切。4、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特点比较比较内容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时间 城市化水平 目前城市化速度 地区比较城市化水平大多在 %以上,有些国家甚至高达 %,已推进到相对成熟的发展阶段地区发展很不平衡, 和 比较低, 国家的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市化原因产业革命后,经济高度发达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增加,但经济发展还比较落后。城市化问题随着大城市的过度扩张,市中心区的 渐趋恶化,城市居民陆续向外迁移,一些大城市中心区表现出 的迹象。有的发达国家为了减轻中心城区的压力,建设了比较多的 和工业区。南美国家出

14、现了 的现象,而印度、 和 等国则表现为 现象。二、 现阶段中国城市化特点1、我国城市化起步较 ,目前城市化水平也不 ,但是城市化发展速度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我们既要防止过快发展造成的“ ” ,也要认真研究,合理规划,防止出现“滞后城市化”。2、大力推进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 和 转移,是解决我国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根本出路。第三节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一、 城市化与我们的生活1、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如城市出现 效应和 效应等。2、城市化对人文环境的影响:城市化过程改变了土地 方式,改变了居民 方式,原先的 景观逐步为建筑物密集的 景观所取代等。二、 城市环境问题1、郊区城市化:大城市中心区 密集, 拥挤, 趣于恶化, 昂贵,加之 下降, 比较困难,社会不太安定,促使居民向生态环境较好、房租地价便宜的郊区或卫星城迁移。这是城市化进程从 发展到 的一个新阶段,又可以将其称为 阶段。2、我国城市发展的趋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