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的经济政策 第4课 土地制度的演变 “重农抑商”政策 “海禁”与“闭关锁国”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氏族公有集体耕种平均分配生产力低下1、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土地公有制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1、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土地公有制 2、夏商周时期井田制 概括井田制的特点:土地国有制 受封者世代享用 不得买卖 “井”字型制“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 百亩,同养公田。公事 毕,然后敢治私事。”孟子 井田制瓦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原因 生产力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周王室衰微,土地转让关系发生变化 各国的税制改革 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战争频繁,井田上耕作的劳动力不断减少,井田制趋于瓦解3.封建社会 以
2、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封建土地所有制 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地主土地私有制:封建地主占有全国大部分土地,并利用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土地。封建社会主要的三种土地所有制:嘉庆时,大学士和珅占地达80万亩,就连他的两个家丁,也占有土地6万亩。道光时的大学士琦善,拥有土地竟然高达256万余亩。地主土地私有制:封建地主占有全国大部分土地,并利用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土地。小农土地私有制:自耕农也占有一定的土地。但农民占有的土地比例很小。国有土地:即封建国家控制的土地,将其分配给农民使用,农民纳税服役。封建社会主要的三种土地所有制: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土地兼并含义:土地向少数人高度
3、集中的过程方式:抵押、买卖、赏赐、强占根源: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土地私有,准许买卖影响:贫富分化激化矛盾危害统治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1、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土地公有制 2、夏商周时期的井田制 3、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及发展 4、封建国家抑制土地兼并 结果:实质:封建国家与地主争夺财源目的:(北魏隋唐)实行均田制(明朝)制定“鱼鳞图册”,按人丁和田亩纳税不能真正阻止兼并维护小农经济,防止社会矛盾激化;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巩固统治措施:土地制度演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材料一:农业为“本业”,商业为“末业”战国 材料二:“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算缗”、“告缗”。汉 材料三:“禁商贩、仆役、
4、倡优、下贱不许服用貂裘”,商人贩卖货物必须取得路引,否则“重则杀身”,承担名目繁多的商税。明 思考:1.据材料可知中国古代社会推行了什么经济政策?2.该政策对当时社会的发展是利还是弊?二、“重农抑商”1、含义 2、目的 2024/5/29古先圣王之所以导其民者,先务于农。民农非徙为地利也,贵其志也。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民农则重,重则少私义,少私义则公法立,力专一。民农则其产复,其产复则重徙,重徙则死处而无二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
5、,以是为非,以非为是。吕氏春秋上农纯朴稳定不稳定奸诈安土重迁轻迁徙 阅读以下文字,思考历代统治者 为什么要实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资料卡片二、“重农抑商”1、含义 (直接目的、手段)发展农业生产 目的 (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 (政治)巩固封建统治 2、目的 二、“重农抑商”1、含义及原因 2、战国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商鞅变法:重“本”轻“末”奖 励 耕 织 二、“重农抑商”2、战国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1、“重农抑商”产生的原因 3、西汉打击富商大贾的政策 4、明清固守“重农抑商”政策 雍正皇帝的春耕图及书法北京先农坛为明清皇帝举行“耤(同借)田礼”的地方。也就是为了体现帝王“躬
6、耕帝耤”的重农、劝农政策,在 特定的田地里模拟耕种的仪式。铜版画 清帝亲耕仪式 巴黎吉美博物馆藏 北京天坛祈年殿 祈年殿是天坛的主体建筑,又称祈谷殿,是明清两代皇帝孟春祈谷之所。二、“重农抑商”2、战国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3、西汉打击富商大贾的政策 4、明清固守“重农抑商”政策 1、“重农抑商”产生的原因 5、对“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 如何看待“重农抑商”政策?积极作用(经济)重视农业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政治)封建社会初期,“重农抑商”政策巩固了新兴的封建制度。消极作用:(经济)人为割裂农、工、商之间的联系,不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不利于商业发展,同时农业、手工业
7、的发展也受到限制;(社会大势)在封建社会晚期,束缚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一)含义 1.海禁政策:指明清两代严禁私人出海贸易,对外贸易在官方主持下进行(郑和下西洋)2.闭关政策:严格限制(不是禁绝)对外贸易,即只准在“公行”中进行,对外人在华的活动采取了严格限制的措施 严格限制绝对禁止禁止私人出海贸易限制外商来华贸易三、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明清时期)闭关锁国清朝时期的广州商馆区。清朝时期广州十三行,是唯一准许与外商打交道的商行。直接原因:明朝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清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内敛性客观原因:明初倭寇势力猖獗 西方殖民者向东方殖民扩张 (二)原因:中华文明的主体部位在本质上是农耕文明,所以从来不主张远征。(成吉思汗远征时还没有进入中华文明的主体部位)农耕文明依靠的是春耕秋收,精耕细作,强调的是“父母在,不远游”,讲究聚族而居,代代相传。摘自余秋雨的演讲 1、(国防影响)在某种程度上抵御了西方列强的侵略。2、(资本主义萌芽)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3、(时代影响)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