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4届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配套WORD文档)3-11-26 我们的中华文化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32073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2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配套WORD文档)3-11-26 我们的中华文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4届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配套WORD文档)3-11-26 我们的中华文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4届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配套WORD文档)3-11-26 我们的中华文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4届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配套WORD文档)3-11-26 我们的中华文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4届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配套WORD文档)3-11-26 我们的中华文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2014届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配套WORD文档)3-11-26 我们的中华文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2014届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配套WORD文档)3-11-26 我们的中华文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2014届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配套WORD文档)3-11-26 我们的中华文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2014届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配套WORD文档)3-11-26 我们的中华文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2014届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配套WORD文档)3-11-26 我们的中华文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2014届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配套WORD文档)3-11-26 我们的中华文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2014届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配套WORD文档)3-11-26 我们的中华文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二十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考点展示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3.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核心考点一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1源远流长汉字史书典籍作用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意义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能够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将丰富的史料积累起来特点汉字文化内涵丰富,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2.博大精深(1)表现独特性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中华文化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为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世界文化宝库中占有重要位

2、置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关系: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民族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意义: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提示理解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关

3、系可以联系世界文化与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以及哲学中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3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关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区别角度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纵向)的角度说的从中华文化的内涵丰富、厚重(横向)的角度来说的侧重点侧重从动态上,即中华文化发展的轨迹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表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侧重从静态上,即中华文化的内涵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见证或表现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我国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见证联系两者是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区别的特征4.中华文化、民族文化与区域文化的关系中华文化与区域文化从外部看:中华文化与区域文化是一体;从内部看: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地

4、域性,由不同的地域文化构成,呈现文化的“多元”化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从世界角度看,中华文化是世界民族文化的一种。从内部看:中华文化由各民族文化构成。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民族文化的个性区域文化与民族文化区域文化与民族文化并不完全重合,区域文化包括民族文化。民族性是区域文化研究中经常要面对的现实问题动态发布命题特点2012天津高考22012海南高考172012安徽高考72011江苏高考212011广东高考31结合具体材料考查对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的理解。主要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命题形式主要是选择题。要注重本单元知识与历史现实紧密联系,结合相关史

5、料或古文考查古代中华文化辉煌的历程和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命题点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典例1(2011广东高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强弱是动态的、可以浮动的,但是民族的文化却是自己国家永远的一张王牌,尤其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这段话的合理内涵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文化有顽强的生命力传统文化不因时而变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A B C D答案A解析题干信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民族文化是国家的王牌”,既反映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又突出了文化的作用,符合题意。观点错误;观点错误。命题点2中华文化的区域性典例2(2012天津高考)初到台湾的大陆游客,常会因台湾民众把“花生”叫“土豆”,

6、把“熊猫”叫“猫熊”,把“公共汽车”叫“公车”,把“窝心”解释为“温馨、贴心”,而引发一些“美丽的误会”。两岸民众对词语使用的差异反映了()A两岸文化同根同源B中华文化底蕴厚重C一方水土,一方文化D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答案C解析题干说明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不同区域有不同的文化,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题干材料未体现。命题点3中华文化的民族性典例3(2012海南高考)3 000多年前,黎族人民横渡琼州海峡来到海南。他们在这方热土繁衍生息,创造了璀璨的文化:华美绝伦的黎族织锦,造型独特的船形屋,用牛角、竹子、棷壳等制作的乐器其中,钻木取火、低温制陶、黎族民歌、黎族织锦

7、等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此可见,黎族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是黎族人民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其性质是由海南地理环境决定的具有强大生命力,是促进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A B C D答案A解析黎族许多文化成果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说明了正确;黎族文化产生于几千年前黎族人民的生活实践中,有着悠久的历史,正确。错误,文化的性质不是由海南地理环境决定的;错误,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但不是根本动力。1流头节起源于古代农耕社会,每年的农历六月十五日,朝鲜族男女老少都到向东流的河里洗头沐浴,祭拜农神祖先,求丰收、求健康。2

8、007年,宁安流头节入选黑龙江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12年8月2日,在黑龙江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流头文化节开幕式上,朝鲜族民俗文化表演精彩纷呈,令人目不暇接。上述材料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中华文化已得到各族人民的认同中华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A B C D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特征的理解。流头节起源于古代农耕社会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而开幕式上朝鲜族民俗文化表演精彩纷呈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不同文化之间求同存异、兼收并蓄,排除;在材料中未体现;朝鲜族的流头节受到欢迎且入选该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体

9、现了。2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石库门”、广东的“围村”、陕西的“窑洞”、福建的“土楼”等民居建筑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民俗民风息息相关,特色鲜明、异中有同,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财富。这说明()A文化的差异性是由各地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决定的B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蕴涵着中华文化的共性C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D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而日趋同一、渐趋融合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民族性和区域性。A混淆了文化的决定因素和影响因素;不同区域的建筑文化“异中有同”体现了B;材料强调的是中华文化的区域性而非民族性,C不符合题意;D错在“日趋同一”,且材料没有涉及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问题。3中华饮

10、食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在100多万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不断创造积累、走向完善并自成体系的独特文化。2012年热播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就是以美食作为窗口,让海内外观众在领略中华饮食之美的同时,又推广了中华饮食文化。一道菜就是一个故事,一个汤就是一种文化,锅碗瓢盆透出的都是丰厚悠久的文明: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区域性特征;风味多样、四季有别、讲究美感、注重情趣、食医结合的多样化特征;食源开发、食具研制、食品调理、营养保健和饮食审美的多角度审视(1)结合中华饮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说明中华文化的特点。(2)根据材料,谈谈我们应如何坚持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答案(1)中华饮食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在

11、长期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说明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饮食文化具有区域性、多样化和多角度等特点,说明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饮食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体现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2)立足社会实践,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为中华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尊重文化多样性,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播。解析回答第(1)问,只需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容性特点与材料信息一一对应即可。第(2)问实质是考查如何进行文化创新,需要从文化创新的途径、主体等角度考虑。核心考点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1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内涵意义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

12、的文化和睦相处,这也适应了文化发展多样性的客观要求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兼收并畜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即能做到博采众长,所以中华文化能在不断创新中永续向前发展2.包容性、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内在关系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提醒(1)在分析具体材料是否能够体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特点时,可以从“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两个角度来思考。(2)求同存异侧重于不同文化相处时的一种外在的、静止的状态;兼收并蓄侧重于不同文化之间的一种内在的、动态的交流、借鉴与融合。(3)包容性不是说中华民族的

13、优秀文化被其他民族吸收、借鉴,而是说中华文化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另外,包容性也并非说融合其他民族文化或融入其他文明。(4)包容性既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之一,也是中华文化的特征之一。动态发布命题特点2012新课标全国卷212011福建高考39(1)2011江苏高考35(1)2010福建高考31围绕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的含义和意义直接测试,理论的记忆和理解能力要求较高,选择题和主观题均有测试的要求,应该引起充分的重视。命题点1中华文化包容性的含义典例4(2012新课标全国卷)在澳门,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几百年来和睦相处,中式建筑与西式建筑比肩而立,中式婚礼与西

14、式婚礼、中餐与西餐相映成趣。这表明()澳门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多样性澳门文化的性质是由其地理环境决定的澳门文化以中华文化为主以西方文化为辅澳门文化具有包容性、开放性A B C D答案B解析本题提供的几种宗教、各种建筑、多种生活方式说明可以入选;而“和睦相处”“比肩而立”“相映成趣”等说明了正确。经济决定文化,因此说法错误;与题意无关。命题点2中华文化包容性的意义典例5(2010福建高考)福建惠安女服饰以其“花头巾、短上衣、银腰带、大筒裤”的特色,在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中独树一帜。它适应了当地劳动的需要,汲取了闽越文化、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精华,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这体现了()A传统服饰文

15、化对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产生影响B继承传统文化必须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生活中的作用C服饰文化使中华文化呈现出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D坚持文化的包容性是形成和保持文化特色的重要因素答案D解析作答本题的关键在于解读材料,抓住中心和关键词。题干关键词在于两句话:独树一帜和汲取精华,综合之,说明坚持文化的包容性是形成和保持文化特色的重要因素。C项本身正确,但只说明第一层意思,A、B则与题意无关。4当前,在上海文化的发展中,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继涌入,中西文化的相互碰撞、相互激荡,使上海文化精华荟萃。这表明上海文化具有()A特有的包容性 B稳定的继承性C独特的地域性 D相对的稳定性答案A解析在上海文化的发展中,

16、各种思想文化相继涌入,中西文化相互碰撞,使上海文化精华荟萃,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应选A。B、C、D均不符合题意。5汉语言文字能够得到不断发展并成为中华民族通用语言,其中重要原因是汉语言文字吸收了许多词汇,而这些词汇又多源于少数民族语言。如,“胡同”来自于蒙古语,“妞儿”来自于满语,许多民族乐器在汉语称谓上也多是采用少数民族语言的谐音。这说明()A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首先是语言文字的交融B汉语言文化的发展得益于特有的开放性和包容性C推广普通话有助于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发展D不同民族的语言融合可以消除民族间的文化差异答案B解析A不符合客观情况;C推广普通话与各民族文化多样性发展是两回事;D错

17、在“消除”。6.随着2012年9月30日午夜十二点的钟声敲响,天空中静静的明月,为中秋佳节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回首凝望,山东各地形式多样的欢庆中秋活动也彰显出山东民俗文化的“和而不同”。这里的“和而不同”主要说明了( )A.各国的文化一律平等B.中华文化具有特有的包容性C.要和平不要战争D.各国的文化可以交流,但不能相同答案 B解析 中国“和而不同”的传统精神对世界各国的文化发展有现实意义。A项不是“和而不同”思想的原意;B项正确体现了“和而不同”的本质,也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原因;C项理解错误;D项观点不科学,各国文化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故应选B项。易错点1混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

18、大精深两个基本特征提醒源远流长是从时间上来讲的,要从纵向上来理解,强调的是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博大精深是从内涵丰富的角度来讲的,要从横向上来理解,强调的是中华文化内容丰富。矫正训练1佛教自传入中国以来,一直繁荣发展、绵延不断,甚至连佛教礼仪、服装等细枝末节的元素都保留得非常完整。这说明()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B中华文化独树一帜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D中华文化异彩纷呈答案A解析题干材料强调了中国的佛教文化一直繁荣发展,绵延不断,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A当选。B、C、D与题意不符。易错点2错误理解中华文化与中华各地域文化、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提醒中华文化是由中华各地域文化和中华各民族文化共

19、同构成的,但不能认为中华文化是各地域文化或各民族文化的简单相加。各地域文化或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中华文化。矫正训练2(2010广东高考)当前,在大力弘扬中华文化过程中,广东省重点打造“岭南文化、活力商都、黄金海岸、美食天堂”四大品牌。这表明()A地域文化具有各自的特色B地域文化都是在本地域独立形成的C地域文化之间没有共性D中华文化在性质上是全国地域文化的总和答案A解析广东省的四大文化品牌体现了文化的地域性,A项符合题意。任何文化都具有文化的共性,不可能脱离其他文化独立形成,中华文化也并不是全国地域文化的总和,B、C、D说法错误。易错点3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就是在交流中全盘吸收、

20、借鉴其他民族文化提醒对于其他民族文化,中华民族敞开其博大的胸怀,发扬其“包容性”的特点,扬弃吸收,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同时必须坚持文化发展的独立性。矫正训练3木卡姆艺术是新疆维吾尔族人民创造的,是集说、唱、乐、舞为一体的音乐经典套曲,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十二木卡姆,它融合了中国、印度、希腊和伊斯兰古典音乐精华,有着“东方音乐明珠”之称。这一艺术之所以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是因为它()薪火相传、博大精深尊重差异、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海纳百川沿袭传统、洋为中用A BC D答案A解析木卡姆艺术集音乐、舞蹈、诗歌、戏剧等艺术形式为一体,这说明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博大精深;木

21、卡姆艺术融合了中国、印度、希腊和伊斯兰古典音乐精华,说明中华文化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故符合题意,答案为A。错误,文化发展并不是一味地沿袭传统,而是要批判地继承。盛世欢歌,民族和韵热点解读命题前瞻背景扫描2012年7月6日晚,为期一个月的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闭幕式暨颁奖晚会在北京京西宾馆礼堂举行。闭幕式晚会的许多精彩节目都是从本届文艺会演中挑选出来的精品,其民族特色鲜明,艺术水准高超,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在艺术上有所创新。朝鲜族舞蹈泉,回族花儿梧桐令及舞蹈赶海,蒙古族呼麦马头琴独奏塔温特斯,黎族舞蹈织月亮这些民族属性清晰的作品,让人们对它们所代表的民族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也让人们从

22、内心中油然而生一种对这些民族的亲近感与好感。除了歌舞表演之外,本台晚会形式多样,不仅把具有民族特色的独弦琴与乐队“搬”到了舞台上,而且把马头琴、热瓦甫等少数民族乐器与大提琴、小提琴、二胡等乐器也一同“请”上了舞台,让观众在短短的一个多小时的节目中,欣赏到了更多的民族艺术。考点对接信息点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信息点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信息点中华文化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命题猜想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展现了我国民族

23、文化的繁荣。该热点常考查中华文化的特点、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中华文化的力量等知识。命题预测1.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节目既异彩纷呈,极具民族韵味,又抒发了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真挚情感。从中可以看出 ()各民族文化是民族特性和中华文化共性的统一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各民族文化相互促进,逐步走向趋同各民族文化都代表着中华文化的前进方向A. B C D答案A2.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精品力作荟萃,令人振奋和欣喜。举办此活动有利于 ()展示民族文化风貌,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增强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消除民族文化差异繁荣发展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民族文化交流,吸收外

24、来民族文化A. B C D答案B3.盛世欢歌,民族和韵。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闭幕式晚会一开始便呈现出了一幅民族大团结的绚丽画卷由中央民族歌舞团表演的歌舞我们是一家拉开了晚会的帷幕。这首歌由壮、蒙古、回、维吾尔、藏等多民族歌手联合演唱,为之伴舞的,是一群身穿不同民族服装的舞蹈演员,将各民族的绚丽与多姿呈现在了同一个舞台上,向全国人民甚至全世界展现了在祖国大家庭中少数民族昂扬的精神面貌和幸福生活。假如你是该晚会总导演,请从中华文化角度解读安排这个节目的基本考量。答案(1)通过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把中华文化传播到世界,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2)

25、通过节目来体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特有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和理解,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增强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归属感和民族凝聚力,促进民族团结。(3)通过节目来彰显中华文化的力量,因为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战胜困难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4)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力量。节目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有利于高擎中华民族永

26、远的精神火炬。A组基础强化2012年9月,“2012孔子文化节祭孔大典”在山东济宁曲阜孔庙大成殿隆重举行。据此回答12题。1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这一思想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和而不同”反映了中华文化具有的特点是()A包容性 B阶级性 C民族性 D地域性答案A解析和而不同,兼收并蓄体现的是包容性。2孔子的主要言行,经其弟子收集整理编成论语一书,这本书成为儒家学派的经典。这说明()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B中华文化博大精深C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D儒家文化、儒家思想成为中华文化的缩影答案C解析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故选C。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

27、精深,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家园和维系海外侨胞与祖(籍)国感情的精神纽带。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的北宋时的资治通鉴为后世所传播,被统治阶级所借鉴我国民族众多,方言也较多A BC D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征之一:源远流长。其中是从时间历程上证明,是从汉字上证明,是从史书典籍上证明,体现的是博大精深,文化的民族性,不符合题干要求。4山东临沂高度重视弘扬书法艺术,连续举办了九届书圣文化节,建设了一批书法主题文化设施,挂牌了一批书法学校,拥有各类书法团体和书法艺术教育机构千余家,在全国

28、形成了令人瞩目的临沂书法文化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书法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书法艺术是中华文化所特有的A B C D答案C解析错,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错,书法不是中国所特有的。5春节是我国大多数民族共同的盛大节日,但各民族过春节的形式各有不同,如汉族在除夕夜要合家吃年夜饭,长辈给未成年的孩童“压岁钱”;布依族的除夕夜,全家人围坐在火塘旁,整夜守岁;藏族则在除夕之夜,举行盛大的“跳神会”,人们戴上假面具载歌载舞,以示除旧迎新,祛邪降福等等。这表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我国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文化的丰富多彩反映了经济

29、的繁荣A B C D答案B6中国古典诗歌“无体不备,无体不善”,无论内容、风格、形式、技巧,均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成为后世效仿的典范。这主要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的特点是()A博大精深 B源远流长C民族性 D多样性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华文化两个基本特征的区别。材料对于中国古典诗歌的内容、风格等成熟到炉火纯青地步的表述,说明了文化的具体内涵及博大精深。B、C、D均不符合题意。7有人说:中华文化是在台湾人的骨子里,流在血液里,喝在水里,是DNA,能改变吗?不能。这说明()A台湾文化通过中华文化表现出来B台湾文化存在于中华文化之中C中华文化存在于台湾文化之中D中华文化可以分为台湾文化和大陆文化答案C

30、82012年8月6日,在第二届中国呼和浩特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艺术节“全国少数民族器乐演奏会”上,有86名少数民族器乐演奏家参加,他们通过不同民族的器乐演奏,展示了各民族文化的特色与魅力。这从一个侧面表明()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代表着中华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各民族传统文化相互交流、借鉴、融合A B C D答案B解析表述错误;各具特色和魅力的民族文化在“全国少数民族器乐演奏会”上展出,体现了;材料没有体现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融合,排除。B组能力提升92012年5月,一条名为“”竟然是个汉字的微博在网上疯传。“”不但是个字,念

31、“gun”,而且还是个多音字。下列关于汉字的认识,正确的是()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汉字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文明标志汉字是我国现阶段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汉字是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A B C D答案C解析错误,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错误,口语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正确,故选C。10(2012安徽高考)京剧、文房四宝、剪纸这些极具传统特色的“中国元素”,在历史的演变中已成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这些“中国元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显示了中华文化的个性特征A B C D答案D解析审题时快速找到“传统特色”“中

32、国元素”“历史的演变”这些有效的“题眼”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题眼”信息明确告诉我们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符合题意。错误,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错误,社会实践是中华文化创新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11下图为端午节的形象标志图。该标志选用中国水墨风格的粽子外形,融合龙舟竞渡、图章等中国元素。端午节形象标志的“出炉”()体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体现中华文化特有的优越性体现中华文化的地域性有利于传承中华文化A B C D答案D12在科学医学方面,成书于8世纪的藏族四部医典是重要的医药学巨著。元代维吾尔族农学家鲁明善撰写的农桑衣食撮要被收入四库全书,在我国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回

33、族科学家扎马鲁丁的万年历,被元朝颁布实行。清代蒙古族科学家明安图的割圆密率捷法已经涉及微积分的领域。这些材料说明()祖国灿烂的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中华各族的文化具有各自的民族特性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A B C D答案C13人民日报2012年8月2日报道,中医在澳大利亚获得了合法地位,正式纳入国家医疗体系。中医产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经基本形成,出现了解剖和医学分科,已经采用“四诊”。唐代的孙思邈总结前人的理论并结合自身的经验,收集了5 000多个药方。两宋时期,设立了翰林医学院,医学分科接近完善。近年来,中西医相互补充、取长补短,中医

34、获得了新的发展。请结合中医的发展过程,谈谈你对中华文化的认识。答案(1)中医产生于原始社会,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2)中医经过历代发展而逐渐完善,说明中华文化一脉相承。(3)中医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出现多种治疗手段、分科逐渐完善,说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4)中西医相互补充、取长补短,使中医获得新的发展,说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特点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创造新的辉煌。解析材料以中医国际影响的扩大为引子,回顾了中医的发展历程,并以小见大,折射出中华文化的进步与辉煌。关于中医的发展历程,材料主要提到三点,一是产生于原始社会并经过历代发展,二是治疗手段趋于多样、分科日益完善,三是借鉴西医长处而获得新的发展,

35、这些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特征及其包容性。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所谓包容性增长,就是要在兼容各种文明的基础上的健康增长,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其中从全球视野看,文化的“包容性增长”应该允许多种文明共同繁荣进步,不能企图用一种文明铲除、取代另一种文明,也就是不能搞“文明的冲突”。(1)结合材料一,分析中华文化包容性的意义何在,以及在全球化条件下怎样才能使中华文化在包容中发展。材料二在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中国项目中,属于少数民族文化的有:藏戏、青海热贡艺术、格萨尔史诗、新疆玛纳斯、蒙古族呼麦、侗族大歌、朝鲜族农乐舞、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在

36、中国公布的第二批510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少数民族项目占48.6%。(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为什么要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答案(1)在全球化条件下,要强调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要能够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促进中华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2)民族文化是维系

37、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有利于增强其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可以繁荣、发展中华文化。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有利于鼓舞少数民族同胞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民族团结。解析第(1)问,在解答时首先应该明确包容性的内涵: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然后明确包容性在自身文化发展中的作用。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发展必须要处理好与其他民族文化的关系,所以具体措施应该指向文化交流的措施,可以从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原则等角度来分析。第(2)问,要求回答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原因。需要在第(1)问的基础上思考,现实依据在全球化背景下,发展民族文化的重要性;理论依据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文化的作用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