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与妻书基础演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会晤/悟道 眷属/誊写 称心如意/称呼B啼泣/缔结 婉解/手腕 蓦然回首/模拟C禁受/禁锢 悲恸/痛心 妻离子散/散漫D虐待/戏谑 毋宁/宁静 不肖子孙/肖像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适冬之望日前后 适:正,恰逢B第以今日事势观之 第:仅,但C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 抑:难道D使之肖我 肖:相像,类似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吾作此书时 不能竟书而欲搁笔B吾尝语曰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C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竟日不出门D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 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活用
2、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意洞手书 B不可数计C瓜分之日可以死 D幼吾幼,以及人之幼5下列各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 汝不以无侣悲B或又是男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C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且以汝之有身也D助天下人爱其所爱 为吾与汝双栖之所6对下列文句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译句:仁慈的人“尊敬我家的长辈以及别人的长辈;爱护我家的晚辈以及别人的晚辈”。B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译句:试问从古以来什么时候见过破镜能重圆?那就是比死还要苦呀,怎么对待这种逆境呢?C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
3、也。译句:江州司马的青衫湿了,我不能学那些修养高超的人忘怀于世理人情。D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译句:即使可以不死,但是彼此离散不相见,只能使两地望眼成穿,身子变成空望对方的石头。7下面语段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武侠小说紫灵有这样一个情节:他们这些无所不能而存活在世上的残暴强盗,一个个仰面摔倒在地上,嘴里惨叫了几声,蹬了蹬两腿,结束了他们罪不容诛的一生。他们哪一个人的手上不是沾满了无辜者的鲜血而恶贯满盈?今天得到这样的结果,真是罚不当罪,不过也算是他们死得其所。A无所不能 B罪不容诛C罚不当罪 D死得其所课内精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吾至爱汝,即此爱
4、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8下列各句中,加点字
5、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A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B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C遍地腥云,满街狼犬D卒不忍独善其身9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B.C.D.10下面各句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A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 顾:关心、照顾B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 卒:终于C使吾勇于就死也 就:接连,走向D浩浩乎如凭虚御风 凭:任凭课外迁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满清末造,革命党人历艰难险巇,以坚毅不挠之精神,与民贼相搏,踬碚者屡,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吾党菁华,付之一炬,其损失可谓大矣。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
6、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顾自民国肇造,变乱纷乘,黄花岗上一抔土,犹湮没于荒烟蔓草间,延至七年,始有墓碣之建修,十年始有事略之编纂;而七十二烈士者,又或有纪载而语焉不详,或仅存姓名而无事迹,甚者且姓名不可考,如史载田横事,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滋可痛已!邹君海滨以所辑黄花岗烈士事略丐序于予。时予方以讨贼督师桂林,环顾国内,贼氛方炽,杌陧之象,视清季有加;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为诸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以争者,其不获实行也如故,则予
7、此行所负之责任,尤倍重于三十年前。倘国人皆以诸先烈之牺牲精神为国奋斗,助予完成此重大之责任;实现吾人理想之真正中华民国,则此一部开国血史,可传世而不朽;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而徒感慨于其遗事,斯诚后死者之羞也。余为斯序,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11下列加点的词释义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浩气四塞塞:阻塞史迁之善传游侠 传:为作传B顾自民国肇造 肇:开始直可惊天地 直:只、仅仅C以坚毅不挠之精神 挠:屈贼氛方炽 炽:旺盛,这里形容气焰嚣张D视清季有加 季:一个朝代的末了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 唱:领唱12下列加点的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以坚毅
8、不挠之精神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B助予完成此重大之责任斯诚后死者之羞也C尤倍重于三十年前犹湮没于荒烟蔓草间D草木为之含悲余为斯序13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邹君海滨以所辑黄花岗烈士事略丐序于予A斯诚后死者之羞也B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C则予此行所负之责任,尤倍重于三十年前D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1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时予方以讨贼督师桂林。译文:_(2)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而徒感慨于其遗事,斯诚后死者之羞也。译文:_(3)余为斯序,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译文:_基础过关训练16与妻书1解析:A项,读音分别为w,jun/tng,chn/chn;B项
9、,读音分别为t/d,wn/wn,m/m;C项,读音分别为jn/jn,tn,sn/sn;D项,读音分别为n/xu,nn/nn,xio。答案:B2解析:C项,抑:抑或。答案:C3解析:B项,告诉;A项,信/写信;C项,完毕/从头至尾;D项,最终/完成,终结。答案:B4解析:D项,形容词活用作动词。A、B、C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答案:D5解析:A项,介词,因为;B项,或许/不定指代词,有的;C项,代词,代“吾衷”/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项,所字结构/名词,地方,处所。答案:A6解析:A项,以及:来推广到。答案:A7解析:A项,无所不能:没有什么不能做的,指样样都能做。应改为“无恶不作
10、”或“无所不为”。B项,罪不容诛:形容罪大恶极,处死都不能抵偿。用在此处符合语境。C项,罚不当罪:罚,处罚;当,相当,相称。处罚与罪行不相称,多指处罚过重。应改为“罪有应得”。D项,死得其所:得其所,得到合适的地方,形容死得有意义,有价值。应改为“死有余辜”。答案:B8解析:A项,形容词作动词,敬爱,敬重;B项,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D项,形容词作动词用,完善。答案:C9解析:A项,介词,在/介词,到;B项介词,替/动词,成为;C项,均为助词,表期望语气;D项,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并列,不译。答案:C10解析:D项,凭:乘。答案:D11解析:A项,塞,充满;B项,直,简直;D项,唱,同
11、“倡”,倡导。答案:C12解析:B项,都是结构助词,的。A项,介词,凭;连词,因而。C项,介词,比;介词,在。D项,连词,因为;动词,写。答案:B13解析:C项,与例句均为状语后置句。A项,判断句;B项,省略句、定语后置句;D项,一般陈述句。答案:C14答案:(1)那时候,我正为了准备北上讨伐敌人,在桂林统率军队。(2)不然就不能够继承先烈的遗志并将它发扬光大,而只能仅仅对他们的英勇事迹发表感慨,这实在是我们后死人的羞耻啊!(3)我写这篇序文,既为沉痛地悼念先烈,也用它来作为对国人中阅读这本书的人的勉励。【参考译文】清朝末年,革命党人历尽艰难险阻,以坚强刚毅不屈不挠的精神,跟人民的敌人交锋搏斗
12、,所受的挫折不止一次,牺牲情形的悲壮,以辛亥年三月二十九日包围攻打两广总督衙门的战役为最突出。我党的精华,付于一把大火,那个损失可以说是太大了!然而这个战役,碧血到处飞溅,浩然正气充满四方,草木为他们满含悲伤,风云因他们变了颜色,全中国人民长期隐藏抑制的情绪,这才大大振作奋发起来。对清统治者长期积聚的怨恨和愤怒,像汹涌的波涛冲击山沟一样,无法遏止抑制,不到半年武昌起义的大革命就因此成功。那么这个战役的价值,简直可使天地惊骇、鬼神哭泣,和武昌革命的战役一同长存而为后人纪念。但是自从民国开始建立,变乱纷纷而来,使得黄花岗上的烈士坟墓,还埋没在荒野杂草之间。自烈士们牺牲以后拖延了七年之久,才有烈士坟
13、墓墓碑的修建;拖延到十年之久,才有烈士事迹的编辑。而七十二烈士中,又有的虽有事迹记载却记述得不够详细具体,有的只留存姓名而没有(记下)事迹,更严重的是有的连姓名都不可查考,就好像历史记载的田横的事迹,即使凭着司马迁的善于为游侠作传(的手笔),也不能够给五百个壮士一个个立传,更是可痛心的了!邹海滨拿他所编辑的黄花岗烈士事略这本书请求我为它写个序言。那时候,我正为了准备北上讨伐敌人,在桂林统率军队。看看国内,敌人的气焰正嚣张,(国家)倾危不安的迹象,比清朝末年还要厉害。而我在三十年前所倡导的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为许多烈士不惜牺牲生命而争取的主张,还和过去一样不能实现。那么我这次行动所肩负的责任,更比三十年前加倍重大。假如全国的人都以这些先烈的牺牲精神为我们的国家而努力奋斗,帮助我完成这个重大的责任,实现我们建立真正中华民国的理想,那么这一部创建民国的用鲜血写成的历史,就可以流传后世而永垂不朽!不然就不能够继承先烈的遗志并将它发扬光大,而只能仅仅对他们的英勇事迹发表感慨,这实在是我们后死人的羞耻啊!我写这篇序文,既为沉痛地悼念先烈,也用它来作为对国人中阅读这本书的人的勉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