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单元 检测试题(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编者选题表知识点题号易中西学东渐1、32、4、5、6新文化运动7、89、10、11、12孙中山的民主追求1314、15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16、171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指南1920综合21、22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海国图志问世16年后,兵部侍郎王茂荫上书咸丰皇帝,要求“亲王大臣、八旗子弟”学习海国图志,但这个建议如石沉大海,波澜不惊。这主要是由于()A.海国图志并非官方编修B.满汉贵族的极力反对C.海国图志宣传学习西方D.清政府固守锁国政策解析:C海国图志是魏源编撰的,但这并非“亲王大臣、八旗子弟
2、”不学习海国图志的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根据“兵部侍郎王茂荫上书”并结合所学可知,以林则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师夷长技”,故B项错误;海国图志是介绍西方历史地理的专著,而当时的“亲王大臣、八旗子弟”大多闭目塞听,仍旧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不愿意接触和学习西方,故C项正确;海国图志问世16年后,即1858年,锁国政策在鸦片战争中已经被打破,故D项错误。2.有学者认为海国图志为以后的变法思潮的勃兴提供了重要的事实依据和思想材料,但它并没有要中国学习西方制度的意思。此观点表明海国图志()A.缺少近代化色彩B.未突破传统政治局限C.不够系统和完善D.继承了封建科技思想解析:B据材料“有学者认为海
3、国图志为以后的变法思潮的勃兴提供了重要的事实依据和思想材料”可知,海国图志并不缺少近代化色彩,故A项错误;据材料“但它并没有要中国学习西方制度的意思”可知,海国图志未突破传统政治局限,故B项正确;材料并没有涉及海国图志的全部内容,不够系统和完善无从得出,故C项错误;海国图志为介绍西方的历史地理专著,与封建科技思想关系不大,故D项错误。3.1875年,郭嵩焘奏称:“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又末中之一节也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遂可转弱为强,其余皆可不问,恐无此理。”这一认识()A.对洋务派思想有所突破B.是中体西用论的具体表述C.反映了顽固
4、派的政治主张D.奠定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解析:A 根据题干可知,郭嵩焘已经突破了洋务派“中体西用”的思想,认识到只学习西方器物,不学制度是不行的,A项正确。郭嵩焘比较赞赏西方以政教为本,以商贾为末,而他所说的“政教”是指西方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或民主共和制,而非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排除B。顽固派的主张是摒弃一切西学,与题干不符,排除C。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是康有为奠定的,与题干不符,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4.甲午战争后,郑祖彝给上级的条陈中说:“海军所有章程,除衣冠语言外,均当采用西法。万不得采择与中国合宜者用之,不合宜者去之。盖去一不合宜,则生一私弊。”这从侧面反映了当时人们()A
5、.崇洋媚外思想盛行B.认识到中体西用的弊端C.大力赞扬西方体制D.批评李鸿章指挥失当解析:B崇洋媚外思想不是材料的主旨,故A项错误;据材料时间“甲午战争后”可知,材料中“万不得采择与中国合宜者用之,不合宜者去之”说明其认识到要深入学习西法,不可受中体束缚,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海军所有章程,除衣冠语言外,均当采用西法”得出只是海军方面赞扬西方体制,并不是各方面都赞扬西方体制,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李鸿章,故D项错误。5.梁启超认为:欲解决社会问题者,当以解决资本问题为第一义,以解决土地问题为第二义。资本若不收归国有,只以土地收归国有,其结果必南辕北辙。这说明梁启超()A.强调了发展资本主义的
6、重要性B.主张逐一解决社会问题C.其主张与“平均地权”相一致D.明确反对进行社会革命解析:B从“资本若不收归国有,只以土地收归国有,其结果必南辕北辙”可知,梁启超主张资本国有,体现不出主张发展资本主义,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欲解决社会问题者,当以解决资本问题为第一义,以解决土地问题为第二义”可知,梁启超主张逐一解决社会问题,故B项正确;从材料中可知梁启超的土地政策主张与“平均地权”有一致性,但梁启超还有关于解决资本问题的主张,故C项表述不准确;材料主张不仅要土地国有,还要资本国有,可知梁启超思想比主张进行社会革命的孙中山民生主义更激进,故D项错误。6.琉璃厂书贾记载,晚清以来,自朝廷锐意变法,
7、“谭新学者,都喜流览欧西译本”,常有文人士大夫拿着梁启超的西学书目表到琉璃厂书铺中按表以求,善本旧书却乏人问津。这表明()A.废科举有利于民众思想解放B.维新思想已成为社会主流思想C.维新变法有坚实的群众基础D.传播西学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解析:D据材料晚清以来“谭新学者,都喜流览欧西译本”、“文人士大夫拿着梁启超的西学书目表”求书、“善本旧书却乏人问津”,可知晚清维新思想兴起后,西方著作大兴,旧书无人问津,说明西学传播成为潮流。故选D项。7.1916年李大钊号召青年:“取由来之历史,一举而摧焚之,取从前之文明,一举而沦葬之”“变人之文明为我之文明”。这反映出此时的李大钊()A.积极倡导社会主义
8、文明B.全盘肯定西方资产阶级文明C.号召青年抵制西方文明D.主张有选择的吸收西方文明解析:B李大钊是在1917年十月革命后宣传马克思主义,不符合时间限制,故A项错误;李大钊主张“取从前之文明,一举而沦葬之”“变人之文明为我之文明”,表明其否定东方文明,全盘肯定西方资产阶级文明,故B项正确,C、D两项错误。8.1916年8月,李大钊在之使命一文中写道:“须知吾青年之生,为自我而生,非为彼老辈而生,青春中华之创造,为青年而造,非为彼老辈而造。”这一观点()A.是追求个性自由的表达B.是对君主权威的公开挑战C.是实现救亡图存的呼吁D.是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解析:A通过题干可知,李大钊在晨钟这一刊物中
9、,对青年的使命进行了定位,即“为自我而生,非为彼老辈而生”,同时“青春中华之创造”“为青年而造,非为彼老辈而造”,说明这是李大钊对青年追求个性自由的表达,故A项正确;1911年的辛亥革命已经推翻了君主专制,故B项错误;题干没有涉及“救亡图存”,故C项错误;题干没有论及传统文化问题,故D项错误。9.胡适提倡“人生最神圣的责任是努力思想得好”,即不依傍、不盲从。1919年,他进一步提出,国民意识中当包含一个新态度,就是具有鲜明的实用主义色彩的“评判的评判”。这反映了他主张()A.摒弃传统儒家学说B.继承发扬经世致用思想C.培育独立理性精神D.开展平民化的文学革命解析:C材料中未涉及摒弃传统儒家学说
10、,故A项错误;材料中“鲜明的实用主义色彩”不等于儒家学说的经世致用,故B项错误;C项与材料中“不依傍、不盲从”“具有鲜明的实用主义色彩的评判的评判”相符,故C项正确;D项与材料中“国民意识”不符,没有涉及文学革命,故D项错误。10.“我们反对孔教,并不是反对孔子个人,也不是说在古代社会无价值。不过因他不能支配现代人心,适合现代潮流,还有一班人硬要拿他出来压迫现代人心,抵抗现代潮流,成了我们社会进化的最大障碍。”这表明陈独秀旨在()A.否定孔教传统的是非和价值标准B.肯定孔教是传统社会的精神支柱C.强调孔子个人学说不适合现代生活D.从现代生活角度重估孔教的价值解析:DA项与材料中“也不是说在古代
11、社会无价值”不符,故A项错误;肯定孔教与材料中“我们反对孔教”不符,故B项错误;C项与材料中“并不是反对孔子个人”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不是说在古代社会无价值。不过因他不能支配现代人心,适合现代潮流”表明要与时俱进,重估价值,故D项正确。11.1919年2月,保守复古的林纾对陈独秀、蔡元培诸人进行批判,捍卫文言文与孔孟之道,蔡元培回信辩驳。这一论战使得新青年声名大振,“最高印数达到一万五六千份”。这反映出当时()A.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题B.文化平民化成为趋势C.传统文化被新文化否定D.追求新思想成为主流解析:B材料强调的是新文化运动时期文化的发展而非救亡图存,故A项错误;由材料“保守复古的林
12、纾对陈独秀、蔡元培诸人进行批判,捍卫文言文与孔孟之道,蔡元培回信辩驳”“论战使得新青年声名大振,最高印数达到一万五六千份”可知,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得到认同,文化平民化成为趋势,故B项正确;材料未提及新文化,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文化发展而非追求新思想,故D项错误。12.1922年10月,陈独秀发表文章批评议员林宗孟和学者胡适等到美国前公使芮恩施家中谈宪法,告诫他们“不要上美国帝国主义的当”“不要于不知不觉中引导一部分人民或青年学子去亲美国帝国主义才好”。据此可见,与新青年的宗旨相比,此时的陈独秀()A.成为了当时中国最主要的反美国代表B.成功地领导了中国近代的思想启蒙C.实现了从思想启蒙到
13、政治斗争的转变D.成为了当时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袖解析:C据材料“不要于不知不觉中引导一部分人民或青年学子去亲美国帝国主义才好”可知,陈独秀对资产阶级文化有所警惕,但未体现出成为反美的重要代表,故A项错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新青年的创办标志着他已领导了中国近代的思想启蒙而非1922年,故B项错误;据材料“1922年”“不要上美国帝国主义的当”“不要于不知不觉中引导一部分人民或青年学子去亲美国帝国主义才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1921年中共一大上陈独秀当选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局书记,1922年中共二大确立了反帝反封建的目标,因此可判断此时陈独秀实现了从思想启蒙到
14、政治斗争的转变,故C项正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中共一大上陈独秀当选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局书记,故D项错误。13.孙中山把西方的“博爱”思想与中国传统的“天下为公”思想加以糅合,把“大同”视为自己的理想国。为此,他提出了()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粹主义D.民生主义解析:D“博爱”思想、中国传统的“天下为公”思想、“大同”等均与民生有关,D项正确;民族主义主要是推翻清朝的统治,故A项错误;民权主义是要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故B项错误;民粹主义不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内容,故C项错误。14.有学者指出,孙中山带有共和制度要求的民主政纲的提出,使带有盲目性、局限性的自发抗争“转变为自觉的民
15、主运动”。这说明孙中山的民主政纲()A.起了思想指导作用B.具有明显的落后性C.以争取共和为核心D.不断得以丰富完善解析:AA项表述与题目中“转变为自觉的民主运动”相符,A项正确;题意强调的是民主政纲的积极作用,B项表述与题目中“转变为自觉的民主运动”不相符,故B项错误;题目中“带有共和制度要求的民主政纲”,并未体现孙中山民主政纲的核心内容,故C项错误;题目中仅体现民主政纲提出的积极作用,并未体现丰富和完善,故D项错误。15.1924年,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中开宗明义地指出:“三民主义就是救国主义”,而“民族主义就是国族主义”。这表明孙中山()A.认识到反帝爱国的重要性B.重新解释三民主义C.与共
16、产党合作共同抗日D.民族主义成为核心解析:A材料中“1924年”“民族主义就是国族主义”,表明孙中山思想发生变化,认识到反帝爱国的重要性,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三民主义较之前的变化,故B项错误;C项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不符合时间限制,故C项错误;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故D项错误。16.1920年9月,上海劳动界刊登的一个工人的宣言中写道:“将来的社会,要使它变个工人的社会;将来的中国,要使它变个工人的中国;将来的世界,要使它变个工人的世界。”该材料主要反映了()A.上海已成为中国工人运动的中心B.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工人运动的影响C.中国工人阶级即将登上政治舞台D.中国工人阶级认清了中
17、国社会的性质解析:B劳动界刊登的一个工人的宣言只是一篇文章,说明马克思主义在上海有所传播,但不能说明上海已成为中国工人运动的中心,A项错误;根据“工人的社会”“工人的中国”“工人的世界”可知,当时的工人运动深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B项正确;五四运动时期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C项错误;宣言单纯强调工人阶级的作用,而没有认识到占中国人口多数的农民阶级的作用,说明工人阶级并没有认清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D项错误。17.经济落后之半殖民地的农村封建阶级,乃其国内统治阶级、国外帝国主义之唯一坚实的基础,不动摇这个基础,便万万不能动摇这个基础的上层建筑物。中国的军阀只是这些乡村封建阶级的首
18、领,说要打倒军阀而不要打倒乡村的封建阶级,岂非不知道轻重本末?材料表明()A.主张全力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B.说明国民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打倒列强、除军阀C.指明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对象D.找到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正确道路解析:C材料强调着重打击农村封建阶级,A项错误;材料认为国民革命既要打倒军阀又要打倒乡村的封建阶级,B项错误;材料内容表明作者认识到了中国农村的封建阶级是中国国内统治阶级、国外帝国主义之唯一坚实的基础,这指明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对象,C项正确;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正确道路指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错误。18.下图是毛泽东某部著作的目录内容(部分),对该著作解
19、读正确的是()一、中国向何处去二、我们要建立一个新中国五、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六、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十、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十一、新民主主义的变化A.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B.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C.突破“城市中心论”的革命模式D.创造性提出分两步走的革命战略解析:D根据材料中的目录内容可以看出这一著作是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新民主主义论创造性地提出分两步走的革命战略,D项正确。A项是毛泽东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的内容,A项错误;B项是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内容,B项错误;C项是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的意义,C项错误。19.邓小
20、平的“南方谈话”,是一次关键性的讲话,正如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南方谈话使我们在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上的认识有了新的重大突破。”这表明“南方谈话”()A.使对外开放出现一个新局面B.肯定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取得的成就C.彻底结束“左”倾思想的束缚D.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指明了方向解析:D对外开放出现一个新局面在材料中没有体现,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计划经济体制取得的成就,B项错误;结束“左”倾思想束缚的会议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项错误;根据材料“南方谈话使我们在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上的认识有了新的重大突破”以及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分析,D项正确。20.2017年新修改通过
21、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中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写入党章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分别是在()A.中共七大、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中共十八大、中共十九大B.遵义会议、中共十四大、中共十六大、中共十七大、中共十八大C.中共七大、中共十四大、中共十七大、中共十八大、中共十九大D.遵义会议、中共十五大、中共十七大、中共十八大、中共十九大解析: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思想被写入党章是在中共七大,邓
22、小平理论被写入党章是在中共十五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写入党章是在中共十六大,科学发展观被写入党章是在中共十八大,A项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晚明时期到清朝中期,约有500名耶稣会士来华,中国人从他们那里学到了大炮铸造法、历法、绘图、算术、天文、几何等西方文明,这为中国提供了使其自身现代化的机会。但这一缕微弱之光只在一小部分较进步的中国士大夫中隐约闪亮,中国的士大夫总体上对自己的文化遗产自负非凡,以至不承认常要吸收外来学识。与此同时,传教士也将汉学传回了欧洲,利玛窦翻译的孔子四书于1687年在巴黎出版,1682年耶
23、稣会士向教皇呈现了400多部中国典籍译本,欧洲第一次领略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一些大思想家如歌德、伏尔泰、亚当斯密等成为中华文明的崇拜者。欧洲上空弥漫着进步的气息。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材料二19世纪中期以来“西学东渐”简表阶段时期“西学东渐”简况第一阶段18401860年一批爱国者从战争中惊醒,他们提倡“师夷”,这是对当时人们普遍存在的天朝大国心理的大胆挑战,但却是空谷足音,长久不为清廷所重视第二阶段18601895年夷人的长技被提升为“西学”,并借助“体用”等中国传统哲学范畴,将中西学纳入统一体内,它进一步冲破了“夷夏大防”的藩篱,为人们大胆接受西学开辟了道路。以培养外语、军事、科技人才为目标的
24、新式学堂增多,西式学堂逐渐被人们所接受第三阶段18951900年维新派不仅将人们对西学的认识由“西艺”推进到了“西政”,而且第一次打破了隆中抑西的传统文化价值观,为西学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在思想上进一步开辟了道路。到1897年底,各地已建立以变法自强为宗旨的学会33个,新式学堂17所,出版报刊19种。到1898年,学会、学堂和报馆达300多个据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等整理(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和西方对待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不同态度及其影响。(8分)(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国人对待西方文化的态度和认识的变化,并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12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中国态度及影响,根据材料一中“但这
25、一缕微弱之光只在一小部分较进步的中国士大夫中隐约闪亮,中国的士大夫总体上对自己的文化遗产自负非凡,以至不承认常要吸收外来学识”可知,只有一小部分较进步的士大夫开始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但大多数士大夫仍满足于现有中国文化,不愿接纳西方文化,其影响是不利于中国的现(近)代化。第二小问西方的态度及影响,根据材料一中西方传教士积极在西方宣传中国传统文化,一些大思想家也崇拜中华文明,可以看出当时西方积极学习中国的文化,其影响是有利于促进西方社会的发展。第(2)问第一小问态度变化,从材料一的基本排斥西学到材料二中逐渐接受西学可以得出答案;认识的变化依据材料二中三个阶段可以看出由学习器物上升到学习制度;第二小
26、问原因,依据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中外交流等角度分析。答案:(1)中国态度:有一小部分较进步的士大夫开始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但大多数士大夫仍满足于现有中国文化,不愿接纳西方文化。影响:使中国失去了现(近)代化的机会。西方态度:欣赏和学习中国文化。影响:促进了中西方文化交流;推动了欧洲启蒙运动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8分)(2)态度变化:从基本排斥西学到逐渐接受西学;认识变化:由学习器物到学习制度。原因:列强侵华不断加剧,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救亡图存运动风起云涌;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民族工业持续发展,民族资产阶级日益壮大,努力寻求民族资本主义独立发展的道路;世界联系逐步紧密,中外交流日益加强,西
27、方文化不断传入。(12分)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就思想文化的新旧嬗递而言,戊戌前后是一个新蕾茁长的时期。无锡人裘廷梁创白话报,提出了“论白话为维新之本”的主张;他列举白话文的八益:一曰省日力,二曰除矫气,三曰免枉读,四曰保圣教,五曰便幼学,六曰省炼心力,七曰少弃才,八曰便贫民,并“一言以蔽之曰:文言兴而后实学废,白话行而后实学兴”。启超“笔端常带感情”的新文字风靡一时,其传布之广泛实在是超越前人的。在新思想突破旧思想的时候,新文体也突破了旧文体。新文化运动在除旧布新过程里所体现出来的破和立,在白话文运动中表现得尤为显著。以白话取代文言,并不仅仅是一场反对文言文的文化运动,而且还是一场深
28、刻的双重意义上的语言革命;一方面改变了传统的书面语,使书面语与口语统一起来,从而克服了传统语言的内在分裂;另一方面重建了全新的文学语言,使文学内容与形式之间获得了内在的和谐与统一,语言的变革并不仅仅是形式的变革,它与思维相联系,因而又是一种思维层次上的变革。以清晰、精确的白话取代言约义丰的文言,其实质乃是以精确性、严密性为特征的近代思维方式取代带有模糊性特点的传统思维方式。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20分)解析:答案应包括自拟论题,如:体现思想与文体二者关系的“新思想与新文体”“新思想与
29、新文体相辅相成”等;体现新文体作用的“新文体与思想解放”“新文体促进思想启蒙”等;体现过程的“近代中国语言的变迁”等;体现时代性的“思想运动与文体”“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深化”等。论证部分应包括材料信息的解读,依据教材所学知识进行的阐释,以及体现主流价值观的历史认识。答案:(示例)论题:新文体与思想解放。(5分)论证:材料表明,维新派人士认为旧思想与文言文密切联系,主张借助白话文宣传维新思想,在社会上造成较大影响;新文化运动前期,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为彻底批判封建思想,倡导文学革命,主张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使中国知识分子受到了民主和科学的洗礼。(10分)总之,新文体是传播新思想的有效载体,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需要使用新文体。(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