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31681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1.1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6页
第6页 / 共7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7页
第7页 / 共7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8页
第8页 / 共7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9页
第9页 / 共7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7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7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7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7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7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7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7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7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7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7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7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7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7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7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7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7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7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7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7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7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7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7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7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7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7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7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7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7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7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7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7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7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7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7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7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7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7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47页
第47页 / 共7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48页
第48页 / 共7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49页
第49页 / 共7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50页
第50页 / 共7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51页
第51页 / 共7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52页
第52页 / 共7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53页
第53页 / 共7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54页
第54页 / 共7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55页
第55页 / 共7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56页
第56页 / 共7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57页
第57页 / 共7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58页
第58页 / 共7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59页
第59页 / 共7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60页
第60页 / 共7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61页
第61页 / 共7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62页
第62页 / 共7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63页
第63页 / 共7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64页
第64页 / 共7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65页
第65页 / 共7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66页
第66页 / 共7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67页
第67页 / 共7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68页
第68页 / 共7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69页
第69页 / 共7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70页
第70页 / 共7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71页
第71页 / 共7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72页
第72页 / 共7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73页
第73页 / 共7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74页
第74页 / 共7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75页
第75页 / 共7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76页
第76页 / 共77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77页
第77页 / 共77页
亲,该文档总共7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必修经济成长历程第八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考查要点课标要求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手工业的发展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商业的发展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了解“重农抑商”和“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一、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1.农业的起源:(1)农业起源:原始农业是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而来的。(2)地域差别:南稻北

2、粟,并在各自的扩展、传播中相互交融。种植业(3)产业结构:以_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4)主要家畜:猪、马、牛、羊、鸡、狗等六种。2.生产工具的革新:(1)刀耕火种:最初主要使用石斧、石铲、木耒、骨耜、石镰等简单工具。(2)铁犁牛耕:春秋后期,牛耕开始出现。战国中后期,铁犁用于牛耕,铁农具广泛使用。西汉中期发明犁壁,牛耕得到广泛的推广。唐代发明曲辕犁,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3)灌溉工具:如翻车、筒车等。3.耕作方式:汉代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4.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都江堰(1)水利工程:春秋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有芍陂、_、郑国渠;西汉

3、建成了漕渠、白渠等水利工程。(2)治理黄河:从汉代起,政府经常组织大规模的治河工程,如东汉王景治理黄河。(3)特色工程:西域地区的坎儿井。5.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1)从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的变化:铁农具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劳动者在田间集体耕作。春秋战国时期:_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伴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组织形式一家一户为单位生产目的主要是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生产技术努力提高耕作技术(2)小农经济:原因:铁农具出现和牛耕推广,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特点:地位:是中国传统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3)评价:土地封建地

4、主积极方面:小农经济下的农民,拥有一定的_、农具或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做出了重要贡献。消极方面:在_阶级的沉重剥削下,农民需要承担沉重的徭役,小农经济十分脆弱。【基础提炼】1.思维辨析:(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之一。(2)西周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开始使用和逐渐推广。()(3)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是自给自足,其中“足”并非富足,而是指能满足自家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很少进行商品交换。()(4)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和自耕农经济都是指小农经济。()答案:(1)(2)(3)(4)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开始使用和逐渐推广。自然经济的最本质属性是物质生产的自给自足,

5、和商品经济相对立;小农经济的最本质属性是家庭经营,经营规模小;自耕农经济是小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还包括以租种地主土地耕作为主的佃农。2.选择:“春初砍山,众木尽噘。至当种时,伺有雨候,则前一夕灭之,借其灰以粪。明日雨作,乘热下种,即苗盛倍)收。”上述耕作方式是(A.刀耕火种B.铁犁牛耕C.耜耕D.耦犁答案:B3.选择:耕作技术的改进是古代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B.唐代D.明代下图反映的耕作技术开始出现于(A.汉代C.宋代答案:B4.选择:农谚云:“锄头底下三分水。”贾思勰也告诫:“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宁可少好,不可多恶。”这些意在)强调中国古代农业(A.生产技术的成熟B.粮食产量的

6、稳定C.精耕细作的重要D.生产效率的低下答案:C二、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1.土地所有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2)商周时期:井田制,以国有为名的_。(3)封建社会:贵族土地所有制商鞅变法土地私有制:A.确立:_从法律上正式确立土地私有制。B.形式: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和自耕农私有土地。C.发展:宋初“_”“不抑兼并”,土地兼并严重。明清时期,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繁荣,土地买卖的现象日益普遍,这导致土地兼并,影响国家赋税收入,引起社会动荡不安。田制不立土地国有制:A.均田制:为了限制土地兼并,保护自耕农经济,稳定国家赋役,北魏和隋唐都曾经实行均田制。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土地兼

7、并,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促进经济的恢复与发展。B.屯田制:曹魏和明初均实行过屯田制。2.经营方式: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1)概念:地主把土地出租给别人耕种,收取地租作为收益。(2)发展:战国时期已经产生。汉代日益普遍。租佃经营宋代更加普遍化,_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经营方式。明清时期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3)影响:佃农对地主和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佃农生产积极性得到提高,有利于农业的稳步发展。三、经济重心南移1.原因:(1)中原人口的南迁,为南方地区补充了大量劳动力,带来了较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2)南方社会环境相对稳定。(3)南方自然条件优越,蕴含着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朝代表现

8、特征孙吴、东晋、南朝时期初步形成稻麦兼种、水陆互补的作物体系,南方的耕地面积和产量大幅度提高。农业发展带动了手工业和商业的进步,出现了像建康一样的大城市江南初步开发中唐以后 南方继续加速发展,逐渐超过北方经济重心不断南移_时期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南方正式成为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经济重心南移完成2.过程:南宋【基础提炼】1.思维辨析:)(1)商周时期一切土地属于国家,实行井田制。(2)租佃经营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产生了。()(3)均田制的性质是封建土地国有制。()(4)土地兼并现象出现的根源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答案:(1)(2)(3)租佃经营是在战国时期产生的。(4)2.选择:张履祥在补农

9、书总论中说:“吾里田地,上农夫一人止能治十亩,故田多者辄佃人种植而收其租。又人稠地密,不易得田,故贫者赁田以耕,亦其势也。”此现象主要反映了()A.奴隶与奴隶主之间的关系B.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C.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D.农民的人身依附性增强答案:C3.选择:唐宋时期,江南一带稻麦复种范围不断扩大,面食种类不断增加,包子、馒头、千层饼等已进入寻常百姓家,)从而出现“饮食混淆,无南北之分”的现象。这反映了(A.南北经济交往密切B.经济南移趋势明显C.饮食文化日益丰富D.耕作技术不断提高答案:B冶金业青铜铸造:商周是其繁盛时期冶铁炼钢:春秋发明了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燃料变化:从_开始使用煤,北宋已相当普

10、遍,南宋末年开始使用_冶铁,明朝时流行开来纺织业丝纺织上古时代:人们便学会了养蚕缫丝西周以后:丝织工艺发展迅速汉代:丝绸远销欧洲,获“_”称号唐代:出现_技艺棉纺织元朝:_发明了脚踏三锭纺车元明:松江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明代后期:_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四、手工业成就汉代焦炭丝国缂丝黄道婆棉布陶瓷业烧陶陶器是新石器时代最重要的手工业成就制瓷东汉晚期:烧出了青瓷南北朝:烧出了白瓷隋唐: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元代:开始进入_生产时期明清:瓷器与丝绸成为大宗出口产品(续表)彩瓷五、手工业经营方式农业1.家庭手工业:(1)特点:家庭手工业与_相结合,作为农户的副业,主要用于缴

11、纳赋税和家庭消费。(2)评价:对稳定小农经济起到一定作用;技术落后,生产分散,妨碍市场发育。2.官营手工业:官营(1)发展历程:西周时期,手工业由官府统一经营管理;唐宋时期,出现了雇募工匠;至明代前期,_手工业一直占据主导地位。(2)特点:官府统一经营管理,工匠职业世袭;代表当时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3)局限:产品不计成本,不进入市场,缺乏竞争;强制工匠服役的手段,引起工匠不满。3.私营手工业:春秋战国雇佣(1)发展历程:_时期产生;明代中叶之后占据主导地位。(2)经营方式的变化:唐宋以来,商品经济繁荣,私营手工业的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到明中后期,私营手工业中孕育出了_劳动关系。【基础提炼】1.

12、思维辨析:(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2)宋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体系。()(3)官营手工业在明朝中后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4)古代中国手工业发达,但未引起革命性变革。()答案:(1)(2)在我国的瓷器制造史上,东汉时期已烧制出成熟的青瓷,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至唐朝已经形成了南青北白两大制瓷体系。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是私营手工业。(3)(4)2.选择:“广陵有贾人,以柏木造床,凡什器百余事,制作甚精。其费已二十万,载之建康,卖以求利。”这一经营活)动具有的特征是(A.专业化生产B.交易场所固定C.产销合一D.制漆技艺高超答案:C3.选择:下图是“湖州等地农业、手工业分工演化

13、图谱”,据此图可知,宋代()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A.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提高C.手工业生产的专业化倾向答案:C【图示归纳】1.小农经济2.封建土地兼并重难点 1材料一古代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史料探究】农夫蚤(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此其分事也。墨子非乐上材料二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 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孟子梁惠王上材料三家庭是人们主要的生活场所,绝大多数人的大部分活动都限制在家庭或者家族范围内,很少与外界进行沟通。中国社会科学院中

14、国古代史通史史料汇编 读史信息:男耕女织;信息:自给自足;信息:家庭生产具有封闭性,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1)材料一反映了小农经济具有怎样的特点?(2)材料二反映了小农经济具有怎样的特点?(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小农经济的影响。答案:(1)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2)自给自足。(3)有利于以家庭为单位的自然经济的发展,但不利于生产力水平的进步,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论从史出】古代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1.特点:(1)分散性: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2)封闭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交换少。(3)落后性:注重精耕细作,生产技术长期不变。(4)脆弱性:由于天灾

15、人祸的影响,小农很容易破产。(5)保守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2.地位和作用:(1)小农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在整个中国古代社会,小农经济始终在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2)其发展状况关系到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的繁荣与否和古代政权的安危,但小农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3.影响因素:(1)生产力因素:耕作方式、耕作技术、土地制度等。(2)小农经济自身特点:自给自足、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抵御天灾人祸能力差等。(3)政府政策因素:为保证封建统治的稳固,明智的统治者大都采取重农政

16、策。(4)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剥削的沉重及社会的动荡、严重的自然灾害。真题链接(2018 年新课标卷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 要求。材料中国是大豆的故乡,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大豆的记载。先秦时期,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黄河中游地区,“豆饭”是人们的重要食物。齐民要术通过总结劳动人民长期的实践经验,认识到大豆对于改良土壤的作用,主张大豆与其他作物轮种。唐宋时期的文献中都有朝廷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备种的记录,大豆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从古至今,各式各样的 豆制品是中国人喜爱的食物,提供了人体所需的优质植物蛋白。摘编自刘启振等“一带一路”视域下栽培大豆的起源和传播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历史上种植

17、利用大豆的特点和作用。解析:第一小问,由材料“中国是大豆的故乡,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大豆的记载”可以得出,我国最早培育、驯化大豆;由材料“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黄河中游地区”“大豆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可以得出,大豆的种植范围从中原推广到南方;由材料“各式各样的豆制品是中国人喜爱的食物”可以得出,研发出各种豆制品;由材料“齐民要术通过总结劳动人民长期的实践经验”可以得出,农书对劳动人民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推广;由材料“唐宋时期的文献中都有朝廷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备种的记录”可以得出,政府推动。第二小问,由材料“豆饭是人们的重要食物”可以得出,大豆是民众重要的食物来源;由材料“提供了人体所需的优质植物蛋白

18、”可以得出,大豆使中国人的食物结构合理化;由材料“认识到大豆对于改良土壤的作用,主张大豆与其他作物轮种”可以得出,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发展;由材料“朝廷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备种”可以得出,大豆是备荒物资。答案:特点:我国人民最早培育、驯化大豆;种植范围从中原推广到南方;开发出各种豆制品;农书对劳动人民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推广;政府推动。作用:是民众重要的食物来源;使中国人的食物结构合理化;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发展;是备荒物资。重难点 2材料一古代中国手工业经营形态及特点 【史料探究】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周礼考工记 今夫工群萃而州处,相语以事,相示以功,

19、相陈以巧,相高以知事。管子小匡材料二宣德间尝遣人至倭国传泥金画漆之法以归。埙遂习之,而自出己见,以五色金钿并施,不止如旧法纯用金也。故物色各称,天真烂然。倭人见之,亦齚指称叹,以为不可及。(明)慎蒙皇明文则大成卷一二材料三每遇岁时,篚筐交道,宴会杂遝,穷水陆之珍,恣歌舞之乐,而百工技艺亦且日事淫巧,以罔重利,皆伤化糜财,渐不可长,宜重惩以法。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十三读史信息:手工业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信息:手工业专著;信息:工匠间互相交流学习;信息:学习借鉴国外先进技术,进行技术创新;信息:限制私营手工业的发展。(1)根据材料一,概括材料中的手工业类型及其特点。(2)根据材料二,概括古代“

20、工匠精神”的表现。“工匠精神”推动古代中国手工技术的发展,请从制瓷、冶金领域各举一例加以说明。(3)根据材料三,概括封建国家对“百工技艺”“日事淫巧”的态度,并说明其影响。答案:(1)类型:官营手工业。特点: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具有技术优势,工匠间互相交流学习。(2)表现:借鉴、创新。举例:唐朝的秘色瓷、魏晋南北朝的灌钢法。(3)态度:重惩(反对)。影响:压制了手工业的发展。经营形态管理方式产品流通方式地位官营手工业政府直接经营、管理的大作坊生产军用品和官府贵族生活用品不在市场流通至明代前期占据主导地位,代表我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最高水平私营手工业民间私人经营民间消费的产品 在市场流通 明中叶

21、后占据主导地位家庭手工业农户的副业供自己消费和缴纳赋税的产品剩余部分出售一直存在于社会经济生活中【论从史出】古代中国手工业经营形态及特点1.经营形态:2.特点:(1)手工业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就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持续不断地发展。(2)手工业技术先进。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很早就远销亚非欧国家。(3)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细。(4)官营、私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官营手工业发达,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私营手工业到明中叶以后逐渐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5)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结合,手工业

22、发展受农业生产的制约。(6)手工业布局随经济重心南移发生相应变化。(7)明中叶后私营手工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关系。真题链接(2010 年新课标卷节选)阅读材料,完成问题。材料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玮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 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 张,织工2330 名。至康熙六年(1667 年)缺机170 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 州民机不少于3400 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

23、”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不难归结其发展的特点为官营手工业 衰落、家庭手工业走向市场、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等。答案:官营手工业衰落;家庭手工业开始面向市场;私营手工业发展迅速;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作坊产生(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高考真题】1.(2019 年新课标卷)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 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A.交通方式的变革C.货币制度的改变B.土地制度的调整D.地区经济的差异解析:选 D。材

24、料“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说明山东是江南的原料产地和棉布市场,而江 南是棉布的生产地,棉织业发达,这体现了地区经济的差异,故选D 项;通过大运河运输是其共同的交通方式,交通方式没 有变革或差异,排除A 项;材料涉及的是商业和手工业,与土 地制度调整无关,且明朝仍旧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排除B项;国家货币制度的变化不会带来国内地区经济的差异,排除C 项。2.(2018 年新课标卷)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

25、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解析:选 A。从材料看,井研县的劳动力具有选择权,所 以不是官营手工业,另外,成百上千个制盐竹筒井反映了民营 手工业规模的扩大,故选 A 项。3.(2017 年新课标卷)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解析:选 B。材料强调的是明前中期的官员不得使用玉

26、制 器皿,而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 皿,这并不能反映君主专制统治的加强,故 A 项错误;明朝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玉制器皿数量大大增加,以致“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现象出现,这说明经济的发展对等级秩序形成 冲击,故 B 项正确;据材料“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可知,使用玉制器皿并非局限于市民,而且材料 没有涉及伦理观念,故 C 项错误;材料“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说明当时使用玉制器皿的现象非常普 遍,并非仅限于低级官员,故 D 项错误。4.(2017 年新课标卷)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

27、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解析:选 C。南方人喝茶习俗在北方从“被嘲笑”到“道俗皆饮”,体现了南方饮茶文化对北方的影响,这说明南方经 济文化影响力在逐渐上升,故 C 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唐朝中 期南茶才开始北运,故 A 项错误;喝茶习俗不能等同于饮食习 惯,故 B 项错误;仅由材料无法得出南北方经济水平发展情况,故排除 D 项。5.(2016 年新课标卷)明末有人描

28、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变化反映了()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解析:选 A。题干反映明朝中后期江南农村的雇工,即佃户本身的劳作态度、雇工对地主的态度都发生了变化,佃户对地主的依赖关系松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市镇经济与手工业发展,吸纳周边农村地区大量人口就业,导致农业生产人口大量下降,农村出现“用工荒”,因而农村 雇工的地位提高了,故 A 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重农政策,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社会矛盾,故

29、C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主体 是佃户的人身依附关系逐渐减弱,而不是强化,故 D 项错误。6.(2015 年新课标卷)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解析:选 A。战国时期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收益增 加,使得以家庭为单位自给自足的生产成为可能,从而促进了 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故 A 项正确;战国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与农业收益的增加无直接关 系,故 B 项

30、错误;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导致农业收益的增加,故 C 项错误;国家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 的成长,与农业收益的增加无直接关系,故 D 项错误。地域唐宋明清河南151621江苏781749)7.(2015 年新课标卷)下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解析:选 B。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不能解释河南科举 考试状元人数的减少,故 A 项错误;江苏代表的南方在科举考 试中状元人数的增加,表明随着唐代以来经济重心的南移,南 方经济发展促进了文化兴盛,故 B 项正确;中原地

31、区经济发展 速度落后于南方,但并没有急剧衰退,故 C 项错误;从唐宋至 明清时期,政治重心逐渐北移,故 D 项错误。章节主要内容第一章早期工业化、近代工业化等概念解读第二至 六章 纺织业、食品工业、服装制作业、日用百货制造业、烟草加工业、造纸业与印刷业以及重工业(工具制造业与建材工业、造船业)的发展状况第七至 九章 早期工业化的能源与材料问题(动力、燃料、铁、木材)、原料输入与产品输出问题、人口与工业劳动力问题第十章工业发展的特点,即节能省材型的发展模式第十一章 英国模式与江南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问题【典题模拟】8.(2019 年河北石家庄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上表为李伯重所著江南

32、的早期工业化(15501850)一书的内容梗概。从中提取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答案:示例:论题:明清时期江南的早期工业不能走上真正的近代工业化道路。阐述:明清时期,江南地区早期工业化成就突出,但其是建立在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基础之上的。这一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使早期工业发展缺乏必要的政治保障;自然经济占主导,“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依然实行,使早期工业发展缺乏必要的资本、劳动力、技术、市场等要素;社会上的农本商末观念和消费观念制约早期工业的进一步发展。综上所述,由于政治、经济、观念等因素的影响,明清时期江南的早期工业不能走上真正的近代工业化道

33、路。【史学新动态】关于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的不同见解 学术观点观点一封建土地国有制贯穿始终说。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是“皇族所有制”,豪强地主、农民都没有土地所有权,他们或者只有土地占有权,或者只有使用权。皇族垄断的土地所有权,像一根红线贯穿着明清以前的全部封建社会史。观点二封建土地所有制是整个地主阶级的所有制说。中国封建社会前期,封建土地国有制占主导地位,如在魏晋隋唐,封建国家是全国范围内集中的土地所有者,是最高的地主;大土地占有者也是地主,但地主、农民只有土地的占有权。到封建社会后期,土地私有制则占主导地位。观点三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多种所有制的总称说。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包括国家土地所有制、地主

34、土地所有制和自耕农土地所有制,但从地租、地主阶级政权、阶级斗争等方面来考察,可以证明地主土地私有制占支配地位。观点四古代中国土地私有权待定说。从法律意义上说,在中国封建社会没有土地私有权,只有支配权或使用权,国家或皇帝才对一切财产拥有绝对支配权;从经济意义上说,中国封建社会有土地私有制,商鞅变法标志着土地私有制的兴起,均田制遭到破坏以后,土地私有制便占据主导地位。观点分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由特定的生产资料与特定的劳动者相结合,构成特定的生产方式。生产方式是一个时代经济基础的核心,是理解一个时代特征的关键性因素。其中,生产资料作为生产方式的客体,是理解生产方式必不可少的

35、条件。在封建社会,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因此,了解中国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的特殊性,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考题演练有史学家认为,秦汉土地制度是地主土地所有制,而非国家土地所有制,因为从战国以来,土地所有制就从封建领主的世袭所有向着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的个人所有转)化。由此推知,判断秦汉土地制度的依据是(A.最高统治者代表的阶级利益B.看占据社会支配地位的所有权C.社会制度是否发生根本变化D.土地兼并与买卖之风是否盛行解析:选 B。秦汉土地制度是地主土地所有制。土地所有 制从战国以来逐渐向地主个人转化,使地主逐渐占据社会支配 地位,所以,判断秦汉土地制度的依据是看占据社会支配地位 的所有权,故 B

36、项正确。答题术语1.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的形成条件: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2.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以一家一户为生产生活单位;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目的主要是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3.小农经济的分散性是指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封闭性是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的基本生产模式,生产主要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脆弱性是指其规模小、水平低、分散经营和难以抵御天灾人祸。4.中国古代各种手工业经营形式相结合:官营手工业发达,产品精美;私营手工业艰难发展,但后来居上;家庭手工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5.中国的手工业长期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及“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始终作为农业经济的附属存在,明清时期虽然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但是由于受封建生产关系的阻碍,中国始终没有进入工场手工业时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