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检测卷(B)(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读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情况图,完成12题。1.该地位于()A.南半球温带地区 B.南回归线C.02326N D.02326S 2.图中P点表示的这一天()A.长沙为一年中昼最短的一天B.北半球昼长夜短C.赤道上正午日影朝南D.地球公转速度将变慢解析:第1题,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一年中有一次达90,且不是6月22日,可知该地位于南回归线。第2题,P点为12月22日,为北半球昼最短的一天。答案:1.B2.A下图是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3.图中乙风带的名称是()A.极地东风带 B.西风带 C.东北信风
2、带 D.东南信风带 4.地中海沿岸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是由于()A.甲气压带与乙风带交替控制B.乙风带与丙气压带交替控制C.丙气压带与丁风带交替控制D.全年受乙风带影响解析:第3题,根据图示中乙风带的位置和风向判断,该风带为北半球的西风带。第4题,地中海气候是由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图中丙气压带为副热带高压带。答案:3.B4.B(2021年山东卷)敦煌莫高窟位于河西走廊西端,开凿在大泉河西岸第四级阶地的砂砾岩崖壁上(如下图所示)。崖壁最高达50 m,洞窟主要分布在1040 m高度之间,一般为23层。由于洞窟开凿和长期自然作用的影响,洞窟所在崖体出现大量裂隙。据此完成56题
3、。5.洞窟开凿在大泉河西岸崖壁,能够()A.降低开凿难度 B.减弱风沙侵蚀C.减轻风化破坏 D.方便生活取水6.与下层洞窟相比,对上层洞窟内壁画的破坏影响更大的因素是()A.构造运动 B.太阳辐射 C.大气降水 D.人类活动解析: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大泉河东西两岸都是河流阶地,两岸开凿难度、生活取水差别不大。该地气候干旱,东西两岸的风化作用差别也不大。该地位于河西走廊西端,冬季受西北风影响,洞窟开凿在大泉河西岸能够减弱风沙侵蚀。第6题,构造运动和太阳辐射对上下层洞窟的影响基本相同。人类活动对下层洞窟的影响更大。空气的湿度越大,壁画越容易被破坏。根据材料分析可知,洞窟所在崖体出现大量裂隙,上
4、层洞窟距离崖顶更近,受大气降水影响更多,空气的湿度更大,所以遭受的破坏更严重。答案:5.B6.C下图是某地水循环运动中的水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7.图中M表示()A.形成地下水 B.形成生物水C.形成湖泊水与沼泽水 D.形成冰川等固态水8.该地人们的下列活动,可促使M增加的是()A.植树造林 B.毁林开荒 C.城镇建设 D.修建公路解析:第7题,M为地表水下渗形成的地下水。第8题,植树造林有利于地表水的下渗,使地下水量增加。答案:7.A8.A读洋流模式图,完成910题。9.四个海域中有世界著名渔场分布的是()A. B. C. D.10.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因降水减少,气候变干,农业减
5、产的区域濒临的海域是()A. B. C. D.解析:第9题,图为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大洋环流,沿岸有上升补偿流,易形成渔场。第10题,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大洋西岸地区因降水减少,气候变干,农业减产。答案:9.A10.C安徽黄山山体主要由垂直节理发育的花岗岩构成。“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被称为“黄山四绝”。据图文材料,完成1112题。 猴子观海11.构成黄山山体的花岗岩是()A.喷出型岩浆岩 B.沉积岩C.侵入型岩浆岩 D.变质岩12.形成“猴子观海”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风化、侵蚀作用 B.搬运作用C.堆积作用 D.岩浆活动解析:第11题,花岗岩为侵入型岩浆岩。第12题,形成“猴子
6、观海”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为风化、侵蚀作用。答案:11.C12.A13.下图为长江流经天门山附近示意图。读图思考,若沿东、西梁山作一长江横剖面示意图,下列选项中较吻合的是()ABCD解析:根据长江流向及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偏,流水对东岸侵蚀严重,在西岸堆积。答案:D读图,完成1416题。14.影响图中自然植被由森林到草原再到荒漠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热量 B.水分 C.光照 D.海拔15.图中植被由d到c的变化,反映了自然环境的()A.从沿海向大陆内部的地域分异规律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16.图中可能有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分布的地点是()A.a B
7、.b C.c D.d解析:第14题,图中自然植被由森林到草原再到荒漠的变化,按照从沿海向大陆内部的方向更替,其变化的原因是水分条件的改变。第15题,由d到c的地域分异属于从沿海向大陆内部的地域分异规律。第16题,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是在地中海气候下形成的陆地自然地带类型。图中b地区处于地中海气候区。答案:14.B15.A16.B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下图为某日光照图,图中阴影部分为夜半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1)图示节气为北半球(填“冬至”或“夏至”)日,该日北半球昼长(填“大于”或“小于”)夜长。(2)图示日期,全球出现极昼的范围是,A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3)图示A、B、
8、C三点自转角速度的大小关系是(填“相等”或“不相等”)。解析:第(1)题,此时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表明此时为北半球的冬至日。该日北半球昼长小于夜长。第(2)题,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A点为太阳直射点,正午太阳高度为90。第(3)题,除南、北两极点外,地球表面各点角速度都相等。答案:(1)冬至小于(2)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90(3)相等 18.下图示意北半球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的分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1)该图表示(填“1月”或“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情况;此季节,东亚盛行风。(2)此时,地球公转到(填“近日点”或“远日点”)附近,海南省三沙市永兴岛上昼夜长短
9、情况是。(3)某轮船于该月20日18时由西向东穿越甲点,10分钟后轮船上的时间应调整为()A.19日18时10分 B.19日18时C.21日18时10分 D.21日18时 解析:第(1)题,此时亚欧大陆为高压控制,是北半球的1月,东亚盛行偏北风。第(2)题,1月时,地球在近日点附近,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第(3)题,自西向东穿越日界线,在日期上要减去一天。10分钟后的时间要在18时的基础上加上10分钟。答案: (1)1月偏北(2)近日点昼短夜长(3)A1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材料一F岛形状近似三角形,由三座火山组成,以数百尊巨型石像闻名于世,是世界上最与世隔绝的岛屿之一。F岛气候
10、温湿,年平均气温22 ,降水季节变化大,年降水量达到1 300毫米。奇怪的是,岛上没有任何高于3米的树木,而是以灌木、草丛为主,但是研究表明岛上曾经不仅有树木,还有大量的农田(以旱地为主),可是农田里被放置了很多的石头。 材料二南美洲局部地区图。(1)地的陆地自然地带为,该自然地带在本区的分布具有狭长的特点,其成因一方面是受到高大山脉的影响,使其狭窄;另一方面是沿岸(洋流名称)对气候的作用,使其分布的纬度偏。(2)地极为干旱却一直生活着100多万人,当地居民用水的主要来源是、高山冰雪融水等。(3)F岛上的石像所用的岩石,从成因看属于岩。(4)结合材料一,试解释农田中石头的作用。解析:第(1)题,根据自然地带的分布规律,可知地自然地带为热带荒漠带,在地形和秘鲁寒流的影响下,呈条带状分布,分布的纬度偏低。第(2)题,地降水稀少,当地居民主要靠地下水、高山冰雪融水等获得水资源。第(3)题,根据材料一,可知岛上有火山活动,应生成岩浆岩。第(4)题,该地区降水丰富,且季节变化大,在耕地上放置石头,可以起到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答案:(1)热带荒漠带秘鲁寒流降温减湿低(2)地下水(3)岩浆(4)该地降水丰富,且季节变化大,在没有天然植被保护的耕地(旱地)放置石头,能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同时,石头比热容较小,升温与降温均较快,有助于增大昼夜温差,利于作物有机质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