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课件:必修Ⅰ 第一单元 单元知识整合 .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29916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6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课件:必修Ⅰ 第一单元 单元知识整合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课件:必修Ⅰ 第一单元 单元知识整合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课件:必修Ⅰ 第一单元 单元知识整合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课件:必修Ⅰ 第一单元 单元知识整合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课件:必修Ⅰ 第一单元 单元知识整合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课件:必修Ⅰ 第一单元 单元知识整合 .ppt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课件:必修Ⅰ 第一单元 单元知识整合 .ppt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课件:必修Ⅰ 第一单元 单元知识整合 .ppt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课件:必修Ⅰ 第一单元 单元知识整合 .ppt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课件:必修Ⅰ 第一单元 单元知识整合 .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课件:必修Ⅰ 第一单元 单元知识整合 .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课件:必修Ⅰ 第一单元 单元知识整合 .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课件:必修Ⅰ 第一单元 单元知识整合 .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课件:必修Ⅰ 第一单元 单元知识整合 .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课件:必修Ⅰ 第一单元 单元知识整合 .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课件:必修Ⅰ 第一单元 单元知识整合 .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课件:必修Ⅰ 第一单元 单元知识整合 .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课件:必修Ⅰ 第一单元 单元知识整合 .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课件:必修Ⅰ 第一单元 单元知识整合 .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课件:必修Ⅰ 第一单元 单元知识整合 .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课件:必修Ⅰ 第一单元 单元知识整合 .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23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课件:必修Ⅰ 第一单元 单元知识整合 .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23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课件:必修Ⅰ 第一单元 单元知识整合 .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知识深化一、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概念:维护中央集权和皇权至上的一系列机构、制度,包括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两个概念。2.产生根源:(1)经济根源:小农经济的分散性,要求强有力的政府维护统一和安定,保证生产。(2)政治根源:大一统趋势;统治阶级维护政权的需要。(3)思想基础:法家的中央集权和“法治”思想。(4)自然条件:中国独特的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环境。3.演变历程:(1)萌芽于战国(法家思想、商鞅变法)。(2)确立于秦朝(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3)巩固于西汉(中外朝制度、郡国并行制、刺史制度、察举制)。(4)完善于隋唐(三省六部制、科举制)。(5)加强于北宋(参知政事、枢密使

2、、三司使、通判的设立)。(6)发展于元朝(中央设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地方实行行省制度)。(7)强化于明清(废丞相、设内阁、设三司、八股取士、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4.发展趋势:(1)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2)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3)对人们的思想控制日益加强。5.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主要手段:(1)加强君主权力,如开创皇帝制度。(2)加强思想控制,如“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3)变革中央和地方政府机构。(4)注重选拔和任命官吏。(5)加强监察机制,如秦代设御史大夫、汉代在地方设刺史、宋代设通判。6.评价:(1)积极:明朝以前促

3、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与小农经济相适应,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有利于集中分散的人力、物力、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有利于各民族的交融和经济文化交流。(2)消极:明清以后阻碍经济文化发展。阻碍了民主政治发展,容易导致暴政、腐败。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思想、科技、文化的进步。项目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盛行时代西周整个封建时代元朝实行条件以宗法制为基础秦朝统一元朝大统一传承方式世袭由皇帝任命,不得世袭官员权力拥有土地和相应的爵位只有俸禄无爵位官员职责范围在封地内行使行政权,拥有对土地的管理权在辖区内行使行政管理权,对土地无管理和所有权同类比较二、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的比较

4、项目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和中央政府的关系诸侯国相对独立,并且权力和地位可以世袭郡、县是中央政府下属的地方行政机构,地方绝对服从中央行省只是中央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的派出机构,其行政长官直接对皇帝负责作用和影响有利于稳定政治秩序,但易形成割据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后世经过调整和补充后,其积极作用日益明显(续表)项目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古希腊城邦政治结构 逐渐走向统一的帝国始终以独立的政治单位分立于希腊世界经济发展 大多以农为本,“重农抑商”商品经济发达,农、工、商并重政治制度各诸侯国势力日益强大,最终发展为君主专制制度出现共和政体,王权衰微,个别城邦建立较发达的民主政治文化特征依托大

5、河和农耕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文化具备多元化的特征,但不能改变封闭和保守的特点依托海洋孕育了灿烂的文明,具有开放性、创新性和多元性等特点横向对比三、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与古希腊城邦的比较项目中国英国政体形式封建君主专制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权力中心君主有无限的权力,君主意志即国家法律,臣民必须绝对服从君主“统而不治”,议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立法机关政府机构明朝的内阁和清朝的军机处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没有决策权,对皇帝负责英国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对议会负责,是国家的决策中心历史影响君主专制强化,成为历史发展的障碍,是中国落后的政治根源防止专制独裁,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四、明清时期的

6、中国与英国政治制度的比较秦朝以郡辖县,地方行政为两级制西汉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东汉形成州、郡、县三级制隋朝废郡,地方行政回到两级制唐末形成了道、州、县三级制典例 1中华文摘曾载文指出,20 世纪 90 年代“省管县”改革在浙江开始试点,到现在已经在全国近 20 个省进行试点。回顾历史,下面是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简表:上表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A.古代中国政治的诡秘多变,反复无常B.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不科学C.古代帝王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D.从秦朝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强化易错点:混淆中央集权与专制主义的含义 错因分析:解析:D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从秦朝到唐末地方行政制度不断变化,其变化

7、趋势总体上适应了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趋势。即时巩固 1有人评价说,宋朝一代,官员多如天上银河里的星星;又有人说,宋朝一代,目不见官。导致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北宋官员人浮于事C.北宋强化中央集权B.北宋科举考试的发展D.北宋皇帝专断独裁解析:选 C。材料反映了北宋时期官员众多、人浮于事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出现是由于北宋初年采取一系列措施分化事权,以加强中央集权。典例 2著名历史学家钱穆认为中国魏晋以下门第社会之起因,最主要的自然要追溯到汉代之察举制度。但就汉代察举制度之原始用意言,实在不好算是一种坏制度。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强调察举制是门第社会的主要起因B.认为察举制比九品中正制好C.肯

8、定以品行取代血缘世袭的进步性D.认为科举制要优于察举制易错点:混淆中国古代各选官制度选官的依据错因分析: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主要以隋唐为界,分为两大阶段:隋唐以前以血缘关系为主,以门第族望为选官的主要依据,其方式有世袭和任命两种;隋唐至明清时期以才学为选官依据,采取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由皇帝任命。解析:C根据材料可知,“强调察举制是门第社会的主要起因”的论断很明显属于对材料信息的片面解读,故 A 项错 误;材料中并没有对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的比较,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钱穆先生在这里对察举制的实行初衷持肯定的 态度,认为其是一种历史的进步,故 C 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对 科举制的相关提及,故

9、 D 项错误。即时巩固 2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含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句话说明科举制度()A.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B.导致了“重文轻武”的现象C.已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D.有利于维护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解析:选 A。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的实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实现社会的公平和公正,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典例 3明史记载:“(明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表现)。燮理(治理)无闻,何关政本,视前代宰执(指宰相),迥乎异矣。”)殿阁大学士与宰相“迥乎

10、异矣”主要表现在(A.殿阁大学士仅供顾问,而无实权B.殿阁大学士实际上并未设置C.殿阁大学士的地位实际上与六部等同D.担任殿阁大学士的人没有办事能力易错点:混淆内阁与宰相的地位、职能错因分析:明朝的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是封建皇权专制的产物;宰相参与国家大事决策,对皇权具有制约作用。解析:A 殿阁大学士“官不备”“无所表见(表现)”“无闻”“何关政本”,说明他的地位与位高权重的宰相不可同日而语。即时巩固 3胡惟庸案后,明太祖加强给事中监察六部和百官的权力,同时赋予其封驳之权,此后给事中的人员不断增加,位阶有所提升,但其品秩降低,然给事中仍可以七品之卑,退)上封事,指斥大臣。明代君主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在于(A.扩大给事中的监察职能B.提高中央政府行政效率C.强干弱枝加强中央集权D.以小驭大强化君主权力解析:选 D。扩大给事中的监察职能是明代君主的做法而 不是目的,故 A 项错误;提高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与监察无关,故 B 项错误;强干弱枝加强中央集权是加强对地方的管理,与 监察无关,故 C 项错误;明代君主扩大给事中的监察职能是为 君主服务的,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故 D 项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