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新诗二首诗歌是语言的皇冠,它如同生命代代相传。诗歌是情感的珍珠,它如同生命熠熠生辉。细雨如丝的江南,悠长寂寞的小巷,一把孤寂的油纸伞和着雨的叹息,撑出了一个青年诗人在特定时代的哀婉的心曲。柳絮飘飞的小城,落寞紧掩的窗扉,一阵达达的马蹄牵动出一个空守闺中的女子美丽而空幻的等待。学习文本,要了解戴望舒和郑愁予及其诗歌特点,把握诗歌中的意象,感受诗歌意境,品析语言,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作者名片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现代诗人。出生于职员家庭。1923年入上海大学中国文学系,1925年入上海震旦大学,学习法文,并于翌年就读于该校法科。此时戴望舒在文学爱好上
2、接近法国象征派诗歌,如魏尔伦等人的作品,这对于他以后的诗歌创作起了重大影响。1926年春,开始在与施蛰存合编的璎珞旬刊上发表诗歌。诗集我的记忆于1929年出版。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兴起时,曾翻译、介绍苏联的作品和论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新闻总署国际新闻局工作,1950年2月8日因病逝世。他被称为是“一个决心为人民服务的有才能的抒情诗人(胡乔木悼望舒)”。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郑愁予,原名郑文韬,祖籍河北,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童年随父亲辗转大江南北。抗战胜利后回到北京,曾就读于崇德中学。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1958年大学毕业后,曾在基隆港务局任职多年。1968年赴美,在爱德华大学国际
3、写作班进修研究,获艺术硕士学位。现旅居美国,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重要诗作有梦土上衣钵窗外的女奴郑愁予诗选集燕人行雪的可能刺绣的歌谣寂寞的人坐着看花等。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背景指南 戴望舒生于杭州,他家的周围都是悠长的小巷。他上小学和中学,都得走过好几条长巷。那朝朝暮暮所走过的江南雨巷,是他灵感的触发点。他写下这首诗也有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个人心境。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高潮中,戴望舒受到了革命的洗礼,他还加入了共青团,在震旦大学投入了革命的洪流。然而,让他意想不到的是1927年4月12日,反革命政变发生了,无数共产党人和革命者遭到屠杀,他也遭到通缉。据施蛰存回忆:“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
4、,望舒、杜衡,都隐迹在我松江家里的小楼上。闲居无事,就以译书消遣。”“望舒译诗的过程,正是他创作诗的过程。译魏尔伦诗的时候,正是写雨巷的时候。”因此,雨巷的问世,除了诗人早年生活的触发外,更是他在革命的低潮时期,躲进小楼、躲进“雨巷”的一种忧郁和苦痛复杂思绪的抒写。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错误写于1954年,当时的郑愁予年仅21岁。他在原诗的后记中说:“童稚时,母亲携着我的手行过一个小镇,在青石的路上,我一面走一面踢着石子。那时是抗战初期,母亲牵着儿子赶路是常见的难民形象。我在低头找石子的时候,忽听背后传来轰轰的声响,马蹄击出金石的声音,只见马匹拉着炮车疾奔而来,母亲将我拉到路旁,战马与炮车一辆一
5、辆擦身而过。这印象永久地潜存在我意识里。打仗的时候,男子上了前线,女子在后方等待,是战争年代最凄楚的景象,自古便是如此母亲的等待是这首诗,也是这个大时代最重要的主题,以往的读者很少向这一境界去探索。”诗人这番话为我们找到了解读这首诗的钥匙。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1.注字音 加点字 读音 加点字 读音 彷徨 png hung 寂寥 lio 彳亍 ch ch 颓圮 p 柳絮 x 跫音 qing 巷 雨巷 xing 散 散曲 sn 巷道 hng 散会 sn 色 色酒 shi 落 落日 lu 色泽 s 落下 l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2.写汉字 词语 易错字 词语 易错字 凄 wn 婉 chu 怅 惆 w
6、n 惜 惋 t 傥 倜 wn 如 宛 dio 零 凋 文 yun 苑 dio 堡 碉 窗 fi 扉 春 wi 帷 fi 红 绯 芦 wi 苇 fi 薄 菲 经 wi 纬 雨雪 fifi 霏 冒天下之大不 wi 韪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3.解词义 彷徨: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寂寥:寂静;空旷。彳亍:慢步走,走走停停。太息:叹息。颓圮:这里指损坏、坍塌。颓,崩坏,倒塌。圮,坍塌。向晚:接近晚上。跫音:脚步声。春帷:帐子。窗扉:窗扇。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4.辨用法(1)彷徨 犹豫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林志玲在幸福额度中不止扮演了拜金女晓红,还出演了晓红的
7、妹妹晓青,她说自己当初也是犹豫了很久才接下这两个角色。二者都有“拿不定主意”的意思,都是形容词。区别在于:“彷徨”指犹豫不决,在一个地方走来走去,有动作的强调意味。“犹豫”指拿不定主意,不知怎么办。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2)寂寥 寂寞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2011年9月4日,著名评书艺术家田连元先生携田连元自传一书来到沈阳与读者见面,田连元表示,评书演员很辛苦,不可能一夜成名,要耐得住寂寞和清贫。二者都有“冷清”之义,形容词。区别在于:“寂寥”是指寂静、空旷,多用于描写环境。“寂寞”指孤单、冷清,多用来指人。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3)彳亍 踟蹰 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
8、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随着社会的发展,时光的推移,现今诸多80后已成为这个社会的中坚力量,精英分子。堕落的一代,无知的一代就这样被认可了。不过还有一个群体,就是80后末的一批人,他们还在为自己的前景迷茫,踟蹰不前。80后题材的影视剧风靡也验证了他们成为主流的现实。二者读音相同。区别在于:“彳亍”是动词,指慢步走,走走停停。“踟蹰”是形容词,指心里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5.记常识 新诗,是指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有别于古典诗歌的、以白话作为基本语言手段的诗歌体裁。在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诗歌(包括诗、赋、词、曲等)曾取得过很高的成就。但到了近代,古典诗歌的创
9、作逐渐走向僵化,“滥调套语”充斥,“无病呻吟”的倾向相当普遍,古典诗歌所使用的词汇与现代口语严重脱节,它在形式上(包括章法句式、对仗用典以及平仄韵律上)的种种严格限制,对诗歌表现不断变化而日益复杂的社会生活,表达人们真实的思想感情,造成极大的束缚。因此,新诗革命成了“五四”新文学运动最先开始的、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结构图解 审美鉴赏 1.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点评:丁香花开在仲春时节,花色或白或紫,给人以柔弱、娇美而又纯洁、庄重的感觉。丁香花娇美却易凋谢,中国古代的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引愁之物。由于中国古代诗人们的反复吟咏和广
10、泛传唱,在中国人(尤其是文人)心中,丁香逐渐成为美丽、高洁、柔弱、愁怨之类性质或具有这类性质的事物的象征。雨巷中出现的“姑娘”就是全面具有中国古代诗人赋予丁香的上述特质的一个女性形象她既具有丁香的美丽姿态和颜色,又具有丁香的高洁和芬芳,还具有(古代诗人赋予)丁香的忧愁与哀怨的特点。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结构图解 审美鉴赏 2.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点评:在诗的末尾,诗人似乎又将诗的开头所出现的那个镜头又重放了一遍。首尾两节的词句几乎全部相同,只是将其中的“(我希望)逢着”改成了“(我希望)飘过”。这一改,一方面表明诗人并没有
11、完全放弃希望,另一方面却让人感到诗人的希望越来越渺茫了。因而,读到诗的最后一节,我们不禁感到:诗中所渲染的那种理想破灭而又无法挽回的苦闷、哀怨而又无奈、惆怅的情感又加深了一层。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结构图解 审美鉴赏 3.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点评:“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与“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中间隔了两行,这与传统诗歌中的隔句对的句法暗合。“不来”“不飞”“不响”“不揭”这些否定句式,在彼此相对的位置上前后呼应,既加强了抒情的深婉性,又有助于音调的和谐。用两个比喻写思妇的心,新颖巧妙
12、。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结构图解 审美鉴赏 1.雨巷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提示:雨巷主要运用了象征手法。所谓象征,指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暗示另一事物或某种较为普遍的意义,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的内容在特定条件下的类似和联系,使后者得到具体直观的表现。诗歌中描写了一对青年男女在雨巷中相逢而又无言地分离以及他们思想情感的震动。诗中所写的事物还另有象征之意。“丁香姑娘”是作者追求的理想的象征,“雨巷”是诗人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的象征。雨巷中两个青年男女不期而遇又失之交臂的故事是作者追求理想而不得的精神历程的象征。诗人在诗中所抒发的感情,是对于理想破灭的悲悼。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结构图解 审美鉴
13、赏 2.试分析雨巷中的意象。提示:(1)雨巷。作者幼小时住在杭州大塔儿巷。他小学、中学走的都是长长的青石板路,这是种优美的意境。小巷本来就幽深、寂静,再加上蒙蒙的细雨,使小巷更加充满了朦胧美。(2)油纸伞。这是件真实的雨具,作者并没有作过多具体的描写,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这样写的好处是一方面免得喧宾夺主,落入俗套。另一方面又留下了雨打油纸伞的迷蒙意境。因为油纸伞本身就具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结合了起来。时间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中,平添了一种冷漠、凄清的氛围,突出了撑着一把伞独立于风雨中的销魂者的形象。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结构图解 审美鉴赏(3)丁香。整首诗说不清道不明
14、的迷蒙意境都来源于“丁香”两字。美丽的事物总是和姑娘联系在一起。丁香一样的姑娘,丁香一样的忧愁。丁香开在暮春时节,开花为淡紫色或白色,有香气。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丁香象征着美丽、高洁和愁怨。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许多的愁怨和凄美,而且丁香花虽美,却容易凋谢。所以,以丁香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离去的。(4)篱墙。颓圮的篱墙营造了一种哀怨、凄凉的氛围。其他的意象就是“我”和姑娘。除了这六个意象外,其余都是表情绪、动作、物态的词。这些组合在一起构成了全诗迷离缥缈的超然意境。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结构图解 审美鉴赏 3.错误一诗的主题是什么?以“错误”为标题有何深意?提示:错误这首诗沿袭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
15、闺怨诗的内容,但这首诗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一反传统诗中思妇本人直接抒情的写法而换以一个独特的抒情视角,即由一个路过的旅人来设想思妇误以为“归人”已归的由希望到失望的过程以及“我”由此而生的歉意,从而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诗中以旅人“我”来观照思妇“你”,因而首节中两句写“我”的悬想,有一种“序诗”的作用,在意旨和情调上统摄全诗。最后一节“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点明了“我”的身份,交代了全诗的抒情主体;“美丽的错误”与诗题照应,让人想象思妇由满怀希望到失望,以此显示思妇的执著坚贞,读来哀婉动人。以“美丽”修饰“错误”,既别致有新意,又使诗意更美。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结构图
16、解 审美鉴赏 雨巷 雨巷悠长、寂寥油纸伞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篱墙衰败、凄凉丁香般的姑娘美丽、高洁、愁怨我彷徨、迷惘、寂寞 迷惘感伤又有所期待错误 等待的容颜 开希望落失望东风不来柳絮不飞跫音不响春帷不揭 寂寞马蹄声来 美丽的错误原是过客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结构图解 审美鉴赏 音韵轻柔 修辞巧妙 1.雨巷的音节特色 可以说雨巷在音韵、节奏方面所达到的神奇效果是这首诗最为突出的地方。这首诗的总体节奏是舒缓悠扬的。(1)诗行的顿数基本为三顿,加上诗歌语言的音质配合,因此读起来有舒缓悠扬的效果。(2)单字顿都设置在诗行的行首,开始就拉长了这个字的韵尾,起到一种强调、舒缓的效果。(3)复沓句式的妙用。
17、如第二节中“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第三节中“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等连贯上下句式,可以说是诗歌内在的巧妙拉长,形成了诗歌回环叠唱的效果,阅读时有起势强调飞跃的递进效果。复沓也表现在雨巷首尾两节上,从而使诗歌节奏显得整齐和谐。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结构图解 审美鉴赏(4)词的重叠运用。有时在同一行诗中,如“悠长、悠长”,有时在相邻的诗行中,如“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有时在相邻的诗节中,如第二、三节中的“彷徨”,词的重叠形成了舒缓悠扬的节奏。雨巷在音节运用上既灵动、变化,又富有生命力。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结构图解 审美鉴赏 2.错误的比喻修辞(1)把女子的思念比成三月的柳絮。柳
18、絮是春天里特别的景物,是和离别有关的。在春天的时候,风一吹,柳絮就会随风飘散。这种景象十分凄美,让人伤怀。(2)把女子的思念比成寂寞的城。城是四面封闭的,说明女子的心情是落寞、孤独的,没有人能走进她的内心,只有那位游子才可以打开她心中的城门。表现了女子对游子并未归来的失望的情绪。(3)把女子的思念比成青石的街道。铺满青石的小巷让人感到一丝凄凉和冷意,就像那位苦苦等待的女子的心一样冷。青石的街道也为后面马蹄声的出现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两者结合起来形成了一对精彩的意象组合,构成伤感的意境。冰冷的青石,传来马蹄声,声声清晰,原本希望等到归人,但他却是一个过客。这让原本冰冷的心更加寒冷,原先的希望也被
19、无情地粉碎。美文品读 素材积累 江南雨巷 有人说,江南的小巷是历史留给现实的入口。是啊!雨后的江南小巷是心灵的圣地,心在红尘中沾满尘埃,不能辨识来去,不妨就让这江南雨巷的烟雨旧梦浸润你已疲惫的心灵!轻轻地走入小巷。暮春的细雨在两旁的瓦楞上跳跃,忽而又顽皮地跳到青石板的路上,和他们在青石板上的伙伴们嬉闹着、喧哗着。踩在青石板的路上,这一刻,随着细雨,滑入历史的最深处 美文品读 素材积累 空气中浸透着静谧。幽远的小巷中,我的移动和杂着雨儿们的跳动,成全了小巷的生动。小巷的两边是安然矗立着的老屋子。一幢幢灰瓦白墙的老屋子,饱受了风雨的侵袭,彰显着一种沧桑积淀后的黯然。灰白色的墙面在斑驳间隐现时光的痕
20、迹,青黑的瓦片耐不住寂寞,邀了几根闲草做伴。几间铺子半敞着门面。铺内,几人横靠着账台边的木柱,正在打盹;忙碌着的小二,手脚极为麻利地端茶递水之间,仿佛都不会激起哪怕一丝尘屑飞扬。大多数的屋子已是人去楼空,一把铁锁,锁住了一屋子的寂寞春秋。透过门扉间的夹缝,瞅见一口八角的古井,井沿上残留着几片风吹落的树叶;眨眼间,似乎看见一个梳着两根小辫儿的蓝衣少女蹲在井边,手中拿着极粗的衣棰,露出一口极白的牙齿,对着这边轻轻地微笑;一阵风吹过,扫落了井沿的树叶,也带走了姑娘的影像依然是个空落落的院落,一把生了锈的铁锁!美文品读 素材积累 雨停了。收起纸伞,听着檐下滴答的水声,由心底升腾起一种恍如隔世的落寞。风
21、儿抚过脸颊,把雨的湿气驻留在我的眼窝。眼前的小巷变得迷蒙,心在此刻却显得尤为澄净。一些墨绿的青苔粘在墙角,吮吸着雨露,淡漠了这多情的江南,绵绵的愁绪。抬眼望去,一只燕子飞掠而去,是否从王谢堂下飞出的那只?可你在这物是人非之处,还能辨识出你的故居吗?巷的尽头,是一座小石桥。扶栏上的雨滴落入水中,荡起一层层的涟漪。在繁华与颓废之间,吹箫女子的面庞有了几多的改变?碧波还聚而来的,不是那提着油纸伞的栗色长发,却是那伤心桥下的惊鸿艳影。美文品读 素材积累 沉浸在江南的幽幽梦幻里,抬头,眼前已是那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街市。回望小巷,雨后的它显得更为平静与安宁。寥落的水泡,在小巷的那头冉冉升空;街市这头袭来
22、一阵强流,一瞬的光景,五彩的霓虹映亮整个天宇,嘈杂与躁动在这个世界中无限延伸!小巷深处隐隐透出的阑珊灯火,闪动着清亮的光芒,也足以照亮夜归人的路!一座小桥,两方天地,是两势对立下的无奈疏离,也是历史白描、书写下的自然并存!是也罢,不是也罢,小巷犹在,而雨今年下,明年下,一千年以后,还会下。走过雨巷,别无其他,清香盈鼻 美文品读 素材积累 小巷是江南的符号。作家眼里,小巷是一篇飘逸恬淡的散文,一幅古雅冲淡的图画。诗人心中,小巷是一个遥远湿润的梦,一段婉约柔美的故事。小巷是乡村眼里的城市,是城市腹中的一个符号。每个小巷都记载着千百年来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生活轨迹,在岁月更替中,见证着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
23、发展,做着人生的笔记。本文先抒写现实,然后以燕子为切入点,化用乌衣巷的意境,转入历史;接着用“小石桥”“吹箫”意象,化用杜牧诗句,再叙历史;最后回归现实,用雨“今年下,明年下,一千年以后,还会下”拓展未来,穿梭时空,历史和现实交织在一起。美文品读 素材积累“雨巷诗人”戴望舒身处白色恐怖的年代,虽然在革命失败的痛苦中煎熬着,但仍不放弃自己的理想与信念,希望有一种美好的理想出现在自己的面前。人类追求不外乎两种:一种是追求世俗的价值,如追求金钱、权力、财富、名誉和地位;另一种是追求理想和信念等超越性价值,在这个精神的家园里,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俗情浓厚处淡得下,俗情牵绊处斩得下。穷则独善其身,可
24、以青灯黄卷、夜雨打窗、半世寂寥、一世穷愁,但一生都在追求精神超越;达则兼济天下,可以将自己的理想追求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结合起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个人不能没有理想与信念。我们中学生在成长的路上,势必经历挫折磨难,经历忧伤烦恼,但一定要有一颗勇敢的心、追求的心。围绕“追求希望”这一中心,我们可参考以下写作素材。美文品读 素材积累 希望在任何时候都是一种支撑生命的安全力量。(莎士比亚)灾难的忠实姐妹希望,她会唤起你们的勇气和欢乐。(普希金)在梦中播下再多种子,也得不到一丝丰收的喜讯;在田野上哪怕只播下一粒种子,也会有收获的希望。(雨果)庄大军,男,出生于1950年。原为某部军医,于1
25、982年因病不幸双目失明。他从小极喜欢读书,书中的人物已深深印在了他的心中,他相信,只要有希望就会有奇迹,他大胆下笔,充分发挥想象,2003年使用盲人语音软件在电脑上进行文学创作。于2004年发表了第一部长篇小说石砣砣的风,并于2007年发表了长篇自传体纪实文学黑暗与光明同在。两部书皆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曾获第三届金陵文学奖、第六届南京文艺奖、第七届金陵文学奖、第一届全国盲人文学奖。近日,最新小说千秋梦归来即将出版。美文品读 素材积累 王承绪,浙江大学教育系教授、比较教育专业博士生导师,原浙江省政协副主席。留学英国时,王老会英语、法语,要研究国内外教育,有些参考文献是前苏联的,王承绪又学起了
26、俄语。如今,这位头发花白的老人精通英、法、德、俄四种语言。当电脑开始普及时,已是八旬的王老竟学起了电脑。王承绪对教学很执著,即使“爬”上90岁高龄,他仍没放弃教学。错误中的对比 郑愁予的错误,犹如一幕人生短剧。它以江南的小城为中心意象,写思妇盼望归人的执著的爱情,意境优美而深婉,这样的主题与特色,源于诗人巧妙经营的思妇与过客的对比式结构艺术。总括式对比与展开式对比。诗的第一节共有两行。首句六个字,写“我”过客。句中的“走过”暗示着“我”只是路过,不以此为目的地。“走过”又赋予诗作以时间的流动感,时光易逝,过客匆匆,君从何方来?何处是归宿?这是为过客作结。次句十五个字,写“你”思妇。在诗句中,诗
27、人精选了一个动人的意象:莲花,这是一个传统意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其象征意义主要有三种解释:一为爱情,二为人品,三为友谊。综观全诗,本诗中的“莲花”当取“爱情”义。一个渴盼游子归来的女性形象,颜如莲花般滋润,情如莲花般清纯,却在期盼归人的悠久等待中打发掉无穷的寂寞与失望。在时光的煎熬中,她背负着痛苦与不幸,哀艳、凄凉地老去,这是思妇命运的概括。从全诗来看,这又是一组总括式对比,同时,又因为这两句诗在全诗的结构上具有“诗序”的作用,所以在意旨和情调上统摄全诗,并将读者迅速引进作品所规定的情景中。诗的第二节与第三节形成了又一组对比,自然地由总括式对比变换为展开式对比。诗歌的第二节专注地表现思妇心态
28、,以“客观对应物”来外化女主人公的心境。意象的营造由外渐内,由大趋小。在这节诗中,诗人用“不来”“不飞”“不响”“不揭”这些否定句式,在彼此相对的位置上呼应重复,既有助于音调的和谐,又加强了抒情的深婉性,使抒情主人公思妇更加寂寞痛楚。同时,诗人又用两个比喻含蓄深婉地写思妇的心:“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比喻的新颖巧妙自不待言,“小小的”两次重叠也轻倩柔美。原句本来应该是“你的心恰若向晚的青石街道”“你的心是小小的紧掩的窗扉”,如今把“向晚”与“紧掩”这动态的词语倒装在后,不仅化板为活,去俗生新,加强了语言的变化,而且也更婉曲地表现了思妇的怀人心
29、理。第三节是过客的剖白,一反上一节的含蓄委婉,“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直接点明了诗题和全诗的抒情视角,以是非判断的语气展示了过客的心理。在直白式的宣告中,同时又潜藏着男主人公多少内疚与无奈!这一组不对称的对比,使诗作富于变化,也使读者深切体味到两种不同情态的矛盾。形式符号的对比与艺术内涵的对比。错误一诗在形式符号上有着层次丰富的对比:第一节诗,诗行是短与长的对比,节奏是急与缓的对比,人物行为则是匆匆过往与苦苦等待的对比。后两节,行列的多少,排列的对称与错杂,意象的丰富与简约,人物刻画的含蓄与直白等等,构成一串对比,不约而同地揭示着作品的艺术内涵的反差与对立。毫无疑问,形式符号上的对比,完全植根于诗作艺术内涵的对比。思妇为什么要痴心不悟地等待归人?为什么总要在失望中重复那美丽的错误?过客是不是她的心上人或意中人?这位游子为什么要不停地流浪?这种流浪无根的人生是否错误?在如此对立矛盾的人物情感中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游子只能是过客而不是归人?为什么思妇的盼归愿望只能一再落空?诗歌留给人们大量的空白。高超的对比艺术,促使读者去深究作品的内涵,而不仅仅把它当做一般的爱情诗来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