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东省潮州市2019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扫描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29009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4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潮州市2019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扫描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广东省潮州市2019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扫描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广东省潮州市2019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扫描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广东省潮州市2019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扫描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广东省潮州市2019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扫描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广东省潮州市2019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扫描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广东省潮州市2019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扫描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广东省潮州市2019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扫描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广东省潮州市2019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扫描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广东省潮州市2019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扫描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广东省潮州市2019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扫描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广东省潮州市2019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扫描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广东省潮州市2019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扫描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广东省潮州市2019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扫描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广东省潮州市2019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扫描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广东省潮州市2019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扫描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广东省潮州市2019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扫描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广东省潮州市2019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扫描版)2019年二模语文科试卷勘误勘误:第14题B选项:“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两句分别构成了一幅美得令人心痴的意境”。删掉“分别”。潮州市2019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参考答案1.C【命题意图】此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答案解析】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A项“人们欲全部阅览系统性的史籍和相关典籍几乎没有可能”中“可能”错误,原文为“研究者欲全部阅览已无可能”;B项“对重要的系统性的书籍进行阅读”扩大范围,将“史籍”扩大为“书籍”,原文“

2、阅读重要的系统性史籍仍然是史学研究的基本功”D项“传统的读书治史方式已经失去意义”错误。2.B【命题意图】此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案解析】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查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论证了电子学术资料数据库于治史过程中的弊端”表述错误,原文第二段主要剖析论证古代的类书、书目、各种索引,尤其是类书的弊端及其在治史中的地位、作用。3.C【命题意图】此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答案解析】解答时首先要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然后筛选出每一段的关键

3、句,尤其是首尾段中心句,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最后将选项信息归位,与原文比对理解,找出答案。C项“就会被误读”理解绝对化,原文是“存在误读的可能性”。4.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答案解析】“只要就”绝对化,不合文意。原文是(见材料二)“受诸多因素制约,如经费、设施不足等,宁夏部分地区的共享教育的成效并不显著。”5.A【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答案解析】B项“有教无类只是停留在口头上”的说法于文无据。C项“鼓励所有教师制作课件”错,不是“所有教师”,是“优秀教师”,并且是“制作优秀课件”(见材料二“鼓励优秀老师制作优秀课件”。D

4、项“人们对知识的拥有权和使用权会被弱化”错,是“人们对知识的拥有权会被弱化,使用权被突出”(见材料三“共享教育具有弱化知识拥有权和强调使用权的作用”。)6.【答案示例】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共享教育的好处,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并提高教育信息化的能力;解决制约共享教育发展的经费、设施不足等问题;尊重每个不同的个体作为教育主体的意愿和需求,促进向共享教育的理念转化,倡导个性化学习;承认教师共享的劳动成果,保障他们的知识产权,鼓励优秀教师制作优秀课件;通过合作共赢、可持续发展、共担责任,倡导“全球共同利益”,推进人类教育共同体的发展。(每点2分,写出其中三点,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5、【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评价文本的社会价值和影响的能力。 【答案解析】解答此题,要遵循“答案源于文本”的原则,题干要求回答“推动共享教育的发展可从那些方面着力”只要从文本概括出共享教育的特点,分析共享教育的发展跟哪些因素有关,如硬件、软件,教育者、受教育者,理念和做法等,然后加以转换、组织即可。7.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等能力。 【答案解析】C项中“也间接表达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的破坏”表述不准确,偏离了文章的主旨。8. 【答案示例】结构上:是全文的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2分)内容上:总结前文,承接上文所写的新的时代塔里木生活条件的改变;(2分)引出下文新时

6、代的石油工人为国家创造的辉煌成就。(2分)【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答案解析】分析画线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需要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着手。画线句子是本文的第三段,在结构上的特点是过渡段,具有一般过渡段承上启下的作用。内容方面,需要结合“新的时代,新的石油人,在荒凉的大漠里,为国家铸造着新的辉煌”概括前文(第一、二段)和后文的主要内容,前文重在描述环境,展现新的时代塔里木生活条件的改变;后文重在叙写石油工人为国家创造的辉煌成就。9.【答案示例】:油田大会战中,石油工人的艰辛及其创造的辉煌成就。(2分)石油工人壮丽的事业理想、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充满清正志气和豪情壮志。(2分)走进塔里

7、木后所见所闻对作者自我精神的洗礼和升华。(2分)【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概括中心意思和领悟作品艺术魅力的能力。【答案解析】本文是作者走进塔里木,了解油田大会战中石油工人的生活和工作的所见所感所思。作者的收获分从石油工人和作者自身得到的。石油工人方面,从第二段中间“这里的人如何为着自己的生存和为着壮丽的理想在奋斗呢?”和段尾两句,第三段整段,第四、五段的结尾句可概括出:作者既看到石油工人生活的艰辛,也看到新时代的石油工人为国家创造的辉煌成就,更感受到石油工人壮丽的事业理想、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充满清正志气和豪情壮志。结尾一段“长留在我的记忆中”,“永嚼的一份干粮”等体现此次经历对作者精

8、神的积极影响。10.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答案解析】原句标点为:内侍陈良弼肩舆至横门外,买入内女童,肃连章论之。时官吏多托故而去,肃建议削其仕版,而取其禄以给禁卫,乞追付有司以正其罪。11.A【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答案解析】迁,一般指提升。徙,表调动官职。12.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答案解析】曾在三月之内上书二十多个奏章抗命”错,“抗疏”是向皇帝上书直言之意。13.【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答案解析】(1)邓肃在金人的军营,偷偷观察,看到全部分给将士的(丝帛)数目,大约不

9、超过八万。(“密觇”“均”“不过”各1分,大意2分)(2)耿南仲曾向钦宗推荐过邓肃,但邓肃弹劾他们没有一丝怜悯,皇上赞许邓肃忠心耿直,赐他五品服。(介词结构后置句、“恤”“嘉”各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邓肃,字志宏,南剑沙县人。少年时,他机警聪敏善于写文章,风度仪态优美,能言善辩。在为父亲守丧期间,悲伤过度超出了常礼。进入太学,与他结交的人都是天下名士。 钦宗即位后,任承务郎,授鸿胪寺主簿。金国入侵,邓肃奉旨前往金营,被金军扣押五十天才放回。张邦昌建立伪政权后,邓肃不肯同流合污,于是奔赴南京,升任左正言。这之前朝廷赏赐金国丝帛一千万,邓肃在金人的军营,偷偷观察,看到全部分给将士的不超过八万

10、。到这个时候就对高宗上报这情况,并且说:“金人不值得畏惧,但金军赏罚分明,不弄虚作假,所以军士都肯拼命。而朝廷却不同,有同时立功而功劳又相等的,有的已多次升官,有的却还是平民百姓。赏赐的轻重、官位的高低,只在官员手上。功赏不明,谁肯自我勉励呢?希望朝廷设立专门管理功赏的机构。使立功者能够自已陈报。如果功状明确,而奖赏不合理的,或者立的功相同而奖赏不公,有轻有重,有先有后的,都要追究有关部门的责任。”朝廷采纳了邓肃的意见。朝廷官员中有许多投降过伪政权的,邓肃请求将这些人分三等定罪处理。皇上认为邓肃在敌营中,知道那些人的姓名,就让他详细奏报。邓肃一一详细奏来,皇上认为他说得对。 耿南仲要告老还乡,

11、其子延禧为郡守。邓肃弹劾耿南仲父子说:“南仲父子都是罪恶之人,阻碍渡河之战,遏止勤王的军队,今日割让三镇,明日割让两河。等到陛下想派兵救援京城,又被南仲父子阻止,他们这样危害国家,乞求处以典刑。”耿南仲曾向钦宗推荐过邓肃,但邓肃弹劾他们没有一丝怜悯,皇上赞许邓肃忠心耿直,赐他五品服。范讷留守东京,不出战就逃跑。邓肃上表弹劾范讷:“范讷曾出兵两河,不战而逃。现在对人说:留守的说法有四种,出战、留守、投降、逃跑罢了,如果要出战却没有兵卒,要防守却没有粮草,不愿投降的话只能逃跑。况且汉朝得到俊杰,才守住关中,这样的不战而逃之将,怎能委以重任。”朝廷于是罢免了范讷的官职。管理宫室之事的陈良弼乘轿子到横

12、门外,买入内女童,邓肃连上奏章责问,当时朝中官吏多推脱离开,邓肃建议从记载官吏名籍的簿册中削去他们的名字,并把他们的俸禄拿来给禁卫,请求让有关部门惩治他们。邓肃身为谏官,遇事感愤激昂,不到三个月,总共上书二十多个奏章向皇上直言,所进谏的都切中要害,皇上大多采纳。 恰逢李纲被罢免宰相职务,邓肃上奏说:“李纲品学虽正但技艺疏浅,谋划虽深广但机变不足,本来不足以与圣意相称。但陛下曾经对臣说:李纲是真正的以身报国者,今日罢免他,并且责罚非常严苛。这是我有疑虑的原因。况且两河百姓本无所适从,李纲任职不足一个月,百姓和士卒渐渐招集了起来。现在李纲离开了,两河的百姓将怎么办呢?张邦昌的余党,很多还在朝做官,

13、李纲先前乞求驱逐逆臣邦昌,然后才能治叛党的罪。现在李纲罢免了,对叛臣将怎么办呢?叛臣在朝廷,政事就偏离正轨了;两河没有兵力,外夷就会作乱。李纲在这里也不可说没有一点作用。”朝廷动怒,邓肃被交吏部审查,被罢免归乡。绍兴二年,邓肃避寇于福唐,因病去世。14.A【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作品内容,分析作品的艺术手法、思想感情、作者形象的能力。 【答案解析】首句是以疑问的方式起句,但又不见回答,寓答案于疑问之中,衬托出梅花的不俗气质和灵秀仙骨。15.【参考答案】颔联:诗人以高士、美人作比喻,又以雪满山中和月明林下作为背景来映衬高士、美人,突出了梅花孤傲高洁与清秀典雅的品格与风度(或:梅的风骨与气节)。(

14、3分)颈联:诗人进一步用萧萧竹来烘托梅的固守清贫;用苔掩残香表达对梅之高尚品格的尊重。(3分)(其它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如:视觉和嗅觉相结合,以疏影残香赏其淡泊自爱。)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内容、手法和理解能力。16.【参考答案】定乎内外之分 辩乎荣辱之境 尔来四万八千岁 不与秦塞通人烟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考生默写古代诗文常见名句名篇的能力。17.A【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答案解析】本句语病有两处,第一处是成分残缺,缺少介词“与”,在“那股将生命”前加介词 “与”;第二处用词不当,将“发展”改为“展现”。18.C【命题意

15、图】本题考查语言表达方面选用句式,实现语言表达连贯、得体、准确的能力。 【答案解析】根据上一句“世事变化只是表象”,下一句相对格式应该是“才是真实”,据此排除BD两项;根据整个句子的表达意图,排除A项。 19.B【命题意图】该题考查辨析和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答案解析】无边无际:形容范围极为广阔。不着边际:意思是挨不上边,形容言论空泛,不切实际,离题太远。“不着边际”含有贬义,用在这里感情色彩有误。人迹罕至:人的足迹很少到达。指荒凉偏僻的地方。荒无人烟:形容地方偏僻荒凉,见不到人家。“荒无人烟”语意太重,用在这里不合适。亘古不变:从古至今永远也不会改变。引申义为空间和时间上延续不断。颠扑不破

16、:无论怎样摔打都破不了。比喻言论、学说等牢固可靠,永远不会被驳倒推翻。“颠扑不破”不能修饰“消息”。雪泥鸿爪:意思是融化着雪水的泥土,大雁在雪泥上踏过留下的爪印,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痛定思痛:悲痛的心情平静之后,再回想当时所遭受的痛苦。指吸取教训,警惕未来。“痛定思痛”与语境不符。 20.【答案示例】“母校”改为“学校” “1月6日”后应加具体时间,如“上午九点半” “拜托”改为“希望” “莅临”改为“参加” “耐心”改为“用心”【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语言运用得体的能力。21.【答案示例】Windows 10是由美国微软公司研发的,旨在让人们的日常电脑操作变得更加简单和快捷,为人们提供高效易行的

17、工作环境的,有7个发行版本,分别面向不同用户和设备的跨平台及设备应用的操作系统。【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长短句变换和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22.【答案解析】本次作文为带有情景任务的新材料作文,题目由写作材料、情景任务、写作要求组成。 阅卷重点从以下三个角度考量:两个情景任务是否落实:主题任务:新的时代,争做最可爱的人。考生在写作时要达成两点,一是要明确具体地概括出新的时代的时代特征,二是在“新的时代”的基础上再展开论述如何争做“最可爱的人”,新时代的青年该如何把个人的发展与国家命运结合起来,向材料中的人物学习,学习他们身上的品质,在本职的岗位上兢兢业业,艰苦奋斗,奉献一生,在国家利益前,舍弃生命。文体任务:在学校升国旗仪式上的发言稿。观点是否从材料中引发?四位最可爱的人身上有哪些“可爱的品质”?材料运用是否得当?(4则材料无需条条俱到,但应该有所涉及)文章结构及语言表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