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苏省南通市如皋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8小题,每小题2分,共7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传统中国人大都会有意或无意地以自我为中心,按照“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原则不断向外推延,由此扩展成一个“个体家族国家天下”的同心圆结构。这一现象源于A. 分封制B. 宗法制C. 郡县制D. 世袭制【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传统中国人的家国天下情怀,源于中国古代的宗法制,B项正确;诸侯管理地方的分封制、垂直管理地方的郡县制和世袭权力地位的世袭制等,都不是产生由个体到家庭,由国家到天下这
2、一同心圆结构和观念的制度源头,ACD三项错误。2.它鼓励社会流动并减弱阶级划分,使来自全国各地和各种生活背景的受教育者集合到政府之中,也产生了一种统一的动力。“它”最可能是A. 世袭制B. 察举制C. 九品中正制D. 科举制【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按照考试成绩选官科举制,具有鼓励社会流动,减弱阶级划分,推动受教育者集合到政府中的作用,D项正确;世代承袭权力的世袭制,按照品德和才学选拔官员的察举制,以及魏晋时期以门第出身选官的九品中正制,都不是最符合材料所述特征的制度,ABC三项错误。3.唐初 “掌出纳帝命”,“佐天子而统大政”。其官员不仅审查百官奏章并向皇帝提出建议对策,甚
3、至可以驳回皇帝诏书。文中“”代表的机构是A. 尚书省B. 中书省C. 门下省D. 礼部【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三省中的门下省具有“出纳帝命”,“审查百官奏章”,“甚至可以驳回皇帝诏书”的职能,C项正确;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中书省负责草拟政令,礼部负责国家外交礼仪等事务,ABD三项不符合题意。4.北宋时,它主管盐铁、度支、户部,有“计相”之称,在权力中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A. 参知政事B. 尚书令C. 三司使D. 枢密使【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的三司使具有计相之称,其在权力中枢中,负责主管盐铁、度支和户部,C选项正确;参知政事掌行政,尚
4、书令为无权虚职,枢密使掌军事,ABD三选项均不符合题意。5.钱穆曾说“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厅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内阁正式确立于A. 宋太祖统治时期B. 明太祖统治时期C. 明成祖统治时期D. 明英宗统治时期【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成祖时,正式确立了内阁制,C选项正确;宋太祖和明太祖时期,还没有设立内阁制度,AB两项错误,明英宗时内阁制度已经得到进一步发展,D选项错误。6.清代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屈指,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材料旨在强调军机处
5、A. 掌握最高行政权B. 加强了中央集权C. 强化了君主专制D. 提高了行政效率【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军机处大臣都“小心敬慎,奉公守法”,有庸臣无权臣等材料,旨在强调军机处的设立强化了君主专制,C项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提及军机处掌握最高行政权的相关信息,A项错误;材料中未提及军机处的存在,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没有说明军机处提高了国家的行政效率,BD两项错误。7.下图是小明同学创作的历史学习卡片,它反映的暴行发生在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1860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6、,这一暴行出现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B项正确;鸦片战争发生在1840到1842年,A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分别发生于1894到1895年,1900年,CD两项错误。8.(它)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但由于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和战争环境并未能付诸实施。该文献是A. 天朝田亩制度B. 资政新篇C. 临时约法D. 国民党一大宣言【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后期的方案资政新编,因为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和战争环境没能实施,但是它却集中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B选项正确;天朝田亩制度体现的
7、是农民反封建的迫切愿望,不能集中体现先进中国人的迫切愿望,A选项错误;临时约法和国民党一大宣言都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无关,CD两项错误。9.“被辟为商埠后,一向以内敛、安逸、守家、平和,听听评弹,哼哼昆曲为城市风格的苏州,一下子被推到政治和外交的最前沿,苏州的平静被打破了。”打破“苏州平静”的不平等条约A. 宣告了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破产B. 首开列强在华设厂“合法化”的恶例C. 签订后中外反动势力开始了公开勾结D. 使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工具【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与苏州“被辟为商埠”相关的是1895年的中日马关条约,这一条约的签订首开列强获得在华设厂“合法化”的恶
8、例,B选项符合题意;宣告清政府闭关锁国政策破产的是1842年的南京条约,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始于1860年北京条约后,1901年辛丑条约使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工具,ACD 三项不符合题意。10.“在中国腹心地区打开一个缺口,成为对清王朝发动总攻击的突破口,并在全国燃起燎原烈火。”材料评价的是A. 太平天国运动B. 武昌起义C. 秋收起义D. 义和团运动【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国腹心打开缺口,将其作为针对清王朝发动“总攻击”的突破口,并推动全国革命形势高涨的是武昌起义,B选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定都天京后,没有找到对清政府发动总攻击的突破口,秋收起义时清政府已经灭亡,
9、义和团运动的斗争矛头主要指向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ACD 三项错误。11.中国近代某次天安门大会宣言:“夫和议正开,我等之所希冀所庆祝者,岂不曰世界中有正义、有人道、有公理,归还青岛,取消中日密约、军事协定,以及其他不平等条约,侪我于战败国如德奥之列,非公理,非正义也。”与该宣言直接相关的事件A. 揭开了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B. 高举伟大的爱国主义旗帜C. 基本上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D. 开启了十四年抗战的历程【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与“天安门大会宣言”,追求世界正义、公理,要求“归还青岛”,“取消中日密约”等相关的事件是五四运动,这次运动高举伟大的爱国主义旗帜,B选项符合题意;
10、揭开民主革命序幕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是国民革命运动,开启14年抗战历程的事九一八事变以后,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ACD 三选项错误。12.“(我们党的任务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专政,由劳工阶级重建国家,直到消灭阶级差别。”作出这一决议的是A. 中共一大B. 国民党一大C. 八七会议D. 遵义会议【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一大的决议提出,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A选项正确;国民党一大的决议是同意与共产党进行党内合作,八七会议决议是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遵义会议的决议是纠正“左”倾错误,BCD三项不符合题意。1
11、3.一位学者曾发表这样的感慨“一场运动,使一个缺乏群众基础的在野党,发展成为一个全国性的执政党;(另)一个由少数知识精英聚集的幼年的党迅速成长为中国政治舞台上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成千上万工农群众卷入这场洪流,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该运动是A. 太平天国运动B. 辛亥革命C. 五四运动D. 国民革命运动【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场使“在野党”发展成为“执政党”,使“幼年”共产党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使工农群众卷入革命洪流的中国历史前所未有的运动是,1924到1927年的国民大革命,D选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没有政党,A选项错误;辛亥革命时期,没有成千上万工农群众卷入
12、,B选项错误;五四运动时期“少数知识精英聚集的幼年的”共产党还没有诞生,C选项错误。14.近代某政党曾发表宣言,“此战之目的不在覆灭曹吴(曹锟、吴佩孚),尤在曹吴覆灭之后永无同样继起之人,以持续反对革命之恶势;换言之,此战之目的不仅在推倒军阀,尤在推倒军阀所赖以生存之帝国主义。”该宣言发表于A. 北伐战争时期B.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C. 抗日战争时期D. 解放战争时期【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与覆灭曹、吴,推倒军阀,推翻军阀赖以生存的帝国主义等相符合的宣言,是发表于1926年的北伐宣言,A选项正确;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都不存在吴佩孚、曹锟等北洋军阀的统
13、治,BCD三项错误。15.作家魏巍曾写道:它是地球上的一条红飘带,一头连着黄土高原,一头连在瑞金城外,这条诗意而壮美的红飘带背后,是皑皑雪山、茫茫草地、滔滔江河,是饥饿、寒冷、疾病、硝烟,是理想、信念、意志。材料描述的事件A. 标志着大革命的失败B. 成为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C. 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D. 找到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连接“黄土高原”和“瑞金城”的,“地球上的红飘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活动指的是红军的长征,长征使是中国革命和红军转危为安,C选项正确;大革命失败的标志是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1927年南昌起义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找到民主革命正
14、确道路的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ABD三项错误。16.在山西省北部、东部和中部地区,中国第二战区部队同日军华北方面军进行了大规模的战略性防御战役,成为国共合作抗日的光辉典范。该战役是A. 淞沪会战B. 太原会战C. 徐州会战D. 武汉会战【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共两党在山西一带合作抗日的典范战役是太原会战,B选项符合题意;淞沪会战发生在上海附近,徐州会战以徐州为中心,武汉会战在武汉地区进行,ACD三项不符合题意。17.“战役历时四十四天,解放了国民党统治中心以及苏南、皖南、浙江、闽北、鄂东、赣东北等广大地区,为人民解放军迅速向全国进军,开辟了胜利的道路。”该战役是A.
15、辽沈战役B. 淮海战役C. 平津战役D. 渡江战役【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战役历时四十四天,解放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可知,该战役占领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由此可知应为渡江战役,故D正确;ABC均为战略决战,歼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与材料所述不符。18.1949年6月,毛泽东说,“要迅速召开新的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以便领导全国人民,以最快的速度肃清国民党反动派的残余力量,统一全中国,有系统地和有步骤地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和国防的建设工作。”该会议A. 标志着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完善B. 制定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C. 完成筹建一个新国家的历史任务D. 颁布中国第
16、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与1949年“成立民主联合政府”,领导全国人民“肃清国民党反动派的残余力量”,统一全中国,“进行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和国防的建设工作”等信息相符的新会议,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次会议完成了筹建新中国的历史任务,C项正确;1982年中共确立与民主党派合作的十六字方针,标志政协制度的进一步完善,1956年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合作“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八字方针,AB两项不符合题意;1954年制定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法律保障,D项错误。19.建国初期,人民日报记者写道:“代表们走进了会场他们很多人自己也
17、曾经受尽苦难可是现在他们以主人翁的身份走进了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制度是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 政治协商制度D. 社会主义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与“代表们以主人翁身份走进了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直接相关的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B选项正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均不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AC两选项错误;社会主义制度与这一现象并不直接相关,D选项错误。20.1956年春,一封中共中央致蒋中正的信中提出了和平统一台湾的具体办法,其核心是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10月,毛泽东提出:“如果台湾回归祖国,一切可照旧。”这说明中共A.
18、承诺放弃武力解放台湾B.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C. 提出了“一国两制”方针D. 打破两岸的隔绝状态【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56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提出和平统一台湾,台湾回归一切照旧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中共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B项正确;材料没有承诺放弃武力的信息,A项错误;一国两制的方针是在1980年代开始提出的,打破两岸隔绝状态的是1987年台湾当局开放台胞大陆探亲,CD两项错误。21.在当时冷战的情况下,新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战略选择引起了一些周边国的担心和疑虑,如何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解决相互之间的争端与分歧,保障周边环境的和平与稳定,就成为新中国外交的一个重大课题
19、。为此,新中国提出A “另起炉灶”B.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 “求同存异”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冷战的情况下,新中国为“消除周边国家担心和疑虑”,突破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选项正确;另起炉灶针对的是国民党时期的半殖民地外交,A选项错误;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针对的是帝国主义在华侵略势力,求同存异针对的是亚非国家和中国的历史差异和现实团结合作的愿望,BC两项错误。22.1954年12月,中国外交部指示驻印尼大使黄镇:对东南亚国家积极进行工作,稳定亚非两洲的和平中立国家,我们应争取参加这次会议。当时中国积极争取参加的会议是A.
20、 日内瓦会议B. 万隆会议C. 第26届联大D. 中共一大【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底,为“稳定亚非两洲的和平中立国家”,促进亚非国家的合作,中国积极参加准备参加的会议是万隆会议,B选项正确;日内瓦会议主要探讨的是印度支那半岛和朝鲜半岛的问题,参加国主要是世界大国,A选项错误;第二十六届联大召开是在1971年,中共一大发生在1921年, CD两选项不符合题意。23.下面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领导人针对一次国际会议的议题提出的“中国方案”。该会议是A. 日内瓦会议B. 亚非会议C. 第26届联大D. 中共一大【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代中国
21、领导人针对“印度支那停火”提出“中国方案”的会议是日内瓦会,A项正确;亚非会议主要探讨的是亚非国家团结反殖问题,B项错误;第二十六届联大发生在1971年,主要讨论中国重返联合国问题,中共一大发生在1921年主要讨论中共建党问题,CD两项不符合题意。24.下图所示公报发表,标志着A. 中美建立外交关系B. 中美关系走向缓和C.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 新中国开始迈入世界外交舞台【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在上海发表,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缓和,B项正确;中美建交是在1979年初,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十月的二十六届联大上,中国开始迈入
22、世界外交舞台的标志是参加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ACD三项错误。25.有学者评价英国某一事件,它不仅仅是一次“政变”,而且克服了专制王权,使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它”是A. 1688年光荣革命B. 权利法案的颁布C. 1832年议会改革D. 责任制内阁形成【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688年的光荣革命使英国克服了专制王权,树立了议会权威,A项正确;权利法案是这一政变的影响,不是事件本身,1832年议会改革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均不是通过宫廷政变实现的,BCD三项错误。26.在19世纪,英国从未产生过一个不称职的政府,从根本上来说,以议会和内阁为权力中心的优势还在于,君主个人的品行禀
23、赋比较无关紧要。当时英国的政体是A. 君主专制B. 君主立宪C. 民主共和D. 三权分立【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君主个人的品行禀赋比较无关紧要”等表明英国的政体是君主立宪制,B项正确;英国君主专制结束的标志是1688年的光荣革命,A项错误;英国的民主共和出现于17世纪中期,与材料中“19世纪”和“君主”等信息不符,C选项错误;“三权分立”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选项错误。27.“联邦政府享有征税权、办理外交和缔结条约权等联邦不得对从任何州输出的商品收税,未得到州的同意,不得改变州疆各州可以指定和改变州法律,管理州内工商业。”上述内容最有可能出自A. 英国权利法案B
24、. 美国1787年宪法C.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 中国1954年宪法【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了联邦政府和各州分享国家政治权利,B选项正确;英国权利法案是用法律限制王权,A选项错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中国1954年宪法都没有联邦和各州分权的规定,CD两选项错误。28.全球通史中载:“腐朽的沙皇专制政权因战争的压力和灾难而逐渐遭到削弱,直到最后整个摇摇欲坠的机构倒塌下来”。直接导致“机构倒塌下来”的历史事件A. 二月革命B. 七月事件C. 十月革命D. 第一次世界大战【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
25、,成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直接导致“机构倒塌下来”,A项正确。七月流血事件发生时沙皇专制已经被推翻,排除B。十月革命的对象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而不是针对沙皇专制政权,排除C。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不是直接导致“机构倒塌下来”的原因,而是间接的影响,排除D。29.以下是某部著作的部分内容,这部著作是A. 共同纲领B. 共产党宣言C. 四月提纲D. 国民党一大宣言【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共产党宣言里,马克思提出了阶级斗争学说,指出了共产党的性质、特点、目的和任务等,B选项正确;共同纲领是新中国初期的施政纲领,主要明确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建设问题,A选项错误;四月提纲主要明确俄国革命由
26、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C选项错误;国民党一大宣言中,国民党决定与共产党实行党内合作,D选项错误。30.二战后,美国承担了保护虚弱不堪的西欧这一历史使命,以“大救星”的面貌拯救了欧洲。美国保护西欧的军事措施是A 推行杜鲁门主义B. 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C. 实行马歇尔计划D. 成立华沙条约组织【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美国以大救星自居,为拯救、保护西欧采取的“军事”措施是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B项正确;杜鲁门主义是“政治”上的宣言书,马歇尔计划是“经济”复兴计划,华沙条约组织是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为了对抗北约成立的国际组织,ACD 三项不符合题意。31.从20世纪4
27、0年代末到1953年3月斯大林去世,美苏两国处于最紧张和最僵硬的全面对抗之中,彼此间几乎毫无谈判解决争端的认真尝试,而且其中一国直接参加、另一国间接参加了一场热战。这场“热战” 是A. 朝鲜战争B. 越南战争C. 德国分裂D. 古巴导弹危机【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代前期,美苏两国一国直接参加、一国间接参加的“热战”是朝鲜战争,A项正确;越南战争发生在1960到1973年,德国分裂是冷战的表现,没有发展成热战,古巴导弹危机发生在1962年,BCD 三项不符合题意。32.二战后西欧地位一落千丈,有识之士认为,西欧各国只有消除仇恨和战争,走联合发展道路,才能重塑昔日辉煌
28、。为此西欧在1967年成立A. 欧洲共同体B. 欧洲煤钢共同体C. 欧洲经济共同体D.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共同体于1967年成立,欧洲一体化程度进一步得以提高,故选A。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于1951年,排除B;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于1958年,排除CD。33.某宣言指出:“过去的历史和今天的现实表明,不同的社会制度可以和平共处,但是,独立、正义这一边同帝国主义、殖民主义那一边是不能共处的”。发出该“宣言”的国际组织是A. 欧洲煤钢共同体B.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C. 不结盟运动D.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过去
29、的历史和今天的现实表明,殖民主义那一边是不能共处的”该组织包含了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而且不包含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国家。故答案为C项。A项欧洲煤钢共同体是由资本主义国家组成的,排除;B项亚太经合组织包含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国家,排除;D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均由资本主义国家组成的,排除。34.在中国古代,每逢灾荒瘟疫,多数农民家庭就会陷于贫困,失去土地或破产流亡。材料反映小农经济的特点是A. 男耕女织B. 自给自足C. 落后性D. 脆弱性【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每逢灾荒”,农民便会流离失所,反映的是小农经济脆弱性的特点,D项符合题意;材料所说现象与“男耕女织”的生产方
30、式,“自给自足”的经营特点,小农在生产力和思想意识方面的落后等无关,ABC三项不符合题意。35.“犁评、犁箭和犁建三者有机地结合使用,便可适应深耕或浅耕的不同要求,并能使调节耕地深浅规范化,便于精耕细作。”材料所述的农具是A. 耦犁B. 耧车C. 水排D. 曲辕犁【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代的曲辕犁将犁评、犁箭和犁建结合,可以适应深耕、浅耕不同要求,便于精耕细作,D项正确;耦犁是二牛三人的耕作方法,耧车是播种工具,水排是水力冶铁工具,三者与材料描述的耕具和耕作方法不符,ABC三项不符合题意。36.“划分官方指定市场区域的边界并将其与居住区分离开来的管理瓦解了。有形的分区壁垒
31、已彻底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一种更为自由的街道模式。”材料中的现象最早可能出现于A. 秦都咸阳B. 唐都长安C. 宋代东京D. 明代苏州【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东京最早打破了将市场区域和居住区(“市、坊”)分开的模式,C选项正确;秦都咸阳和唐都长安的市场区域和居住区是分开的,还没能发展成自由的街道模式,AB两选项错误;明代苏州自由的街道模式已经比较发达,不是最早的现象,D选项错误。37.清政府要求:承办洋商业务的十三行对洋船负全面责任,向洋商推荐买办、通事、银师和仆役;一旦洋商办完商务,必须立即离开广州。材料直接说明清政府A. 放宽对私人贸易的限制B. 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
32、. 顺应资本主义萌芽需求D. 严格限制对外贸易【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规定十三行全面负责和“洋商”的交易,洋商办完商务,“必须立即离开广州”,直接说明了清政府严格限制对外贸易,D项正确;放宽私人贸易限制与“十三行”承办洋商业务和洋商办完商务,必须立即离开广州等不符,A项错误;材料不能直接说明实行“重农”政策,清政府的闭关锁国严重限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BC 两项错误。38.它是中国一种特殊的经济现象,它是以地域为中心,以血缘、乡谊为纽带,是一种既“亲密”而又松散的自发形成的商人群体。这一群体出现于A. 春秋战国B. 唐朝C. 宋代D. 明清【答案】D【解析】【详解】
3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帮是明清时期“以地域为中心”,以“血缘”、“乡谊”为纽带形成的特殊经济现象,D项正确;春秋战国、唐朝和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均没能形成材料中所叙述的“松散的自发的商人群体”,ABC三项错误。二、材料解析题:阅读材料,完成相关要求。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39.地方行政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历史发展而不断变革完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夫“周之同盟(会盟),异姓为后”然先同姓,次外戚,次功臣、故旧,星罗棋布,用作藩屏。而一族之势力,由此遍布寰区。一族之文化,由此广推于各地矣。谓汉族统一中国,封建之制,实有功焉。吕
34、思勉中国制度史材料二 “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士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摘编自周振鹤 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材料三 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明)宋濂元史卷五八地理志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在地方实行的政治制度,概括该制度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2)据材料二,指出秦朝和西汉初期在地方采取的不同制度,并结合所学概括西汉“矫秦县之失策”的危害。 (3)据材料三,指出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35、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制度实行的意义。(4)综合上述材料,说说你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中得到的认识。【答案】(1)制度:分封制;影响:巩固周王室的统治;扩大西周的统治区域;传播了周的文化;为统一奠定基础。(2)制度:秦:郡县制;西汉:郡国并行制。危害:王侯权力过大,危害中央集权。(3)原因:疆域辽阔。意义: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统一;是中国省制的开端,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4)认识:地方行政制度的调整关乎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主要调节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制度随社会发展需要而变化。(任答2点即可,言之有理也可得分)【解析】
36、【详解】(1)制度:根据材料一中“先同姓,次外戚,次功臣、故旧,星罗棋布,用作藩屏”等信息,可知西周时期,管理地方的政治制度是分封制。影响:根据材料一中“一族之势力,由此遍布寰区。一族之文化,由此广推于各地矣。谓汉族统一中国,封建之制,实有功焉”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主要有,巩固周王室的统治;扩大西周的统治区域;传播了周的文化;为统一奠定基础等。(2)制度:根据材料二中“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和西汉初期在地方采取的制度分别是郡县制和郡国并行制。危害:根据材料二中“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士之爵,在其封地上享
37、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矫秦县之失策”的危害是王侯权力过大,危害中央集权。 (3)原因:根据材料三中“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可知元朝实行行省制度的原因是疆域空前辽阔。意义:根据所学知识,从地方管理、中央集权、巩固统一和省制开端等方面,分析实行行省制的意义。(4)认识:综合上述三则材料和相关问题,结合所学知识,从地方行政制度调整的意义、核心、趋势和规律等方面,认识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4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主持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其用意,“一以表示我党国民革命真意义之所在,
38、一以杜防盗憎主人者,与国民共弃之”尽管后来袁世凯践踏了这个约法,但它规定了“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不再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不再是任何人所得而私,这便是它的意义和价值所在。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二 1954年宪法既确认了社会主义原则和人民民主原则,又在原则实现的具体方法和步骤上,不拘泥于某种固定的模式。它记载了我国人民一百多年来英勇奋斗的胜利成果,又总结了建国五年来革命和建设的经验,丰富和发展了共同纲领。曹建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问题研究材料三 我们的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制度,不能搞西方那一套。社会主义国家有个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干一件事情
39、,一下决心,一做出决议,就立即执行,不受牵扯。我们说搞经济体制改革全国就能立即执行,我们决定建立经济特区就可以立即执行,没有那么多互相牵扯,议而不决,决而不行。就这个范围来说,我们的效率是高的,我讲的是总的效率。摘自邓小平文选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目的和结局,并概括其意义。(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1954年宪法”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3)据材料三,概述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4)综合上述材料,基于近现代中国民主建设经验教训,谈谈你对当代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答案】(1) 目的:明确革命的意义;限制袁世凯的权利
40、。结局:遭到践踏,成为一纸空文。意义: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2)特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总结了历史经验,丰富和发展了共同纲领。成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建立。(3)优越性:执行力强;行政效率高。(4)认识: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是历史的选择,符合中国国情,需要不断发展完善。(任意一点即可得分)【解析】【详解】(1)目的:根据材料一中“表示我党国民革命真意义之所在”,“杜防盗憎主人者,与国民共弃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目的是明确革命的意义;限制袁世凯的权利。结局:根据材料一中“袁世凯践
41、踏了这个约法”,可知其结局为遭到践踏,成为一纸空文。意义:根据材料一中“它规定了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不再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不再是任何人所得而私”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主权在民否定了主权在君,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2)特征:根据材料二中“在原则实现的具体方法和步骤上,不拘泥于某种固定的模式”,“记载了我国人民一百多年来英勇奋斗的胜利成果,又总结了建国五年来革命和建设的经验,丰富和发展了共同纲领”等信息,可概括得出“1954年宪法”具有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总结了历史经验,丰富和发展了共同纲领等特征。成就: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初期,民主政治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建立。(3)优越性:根据材料三中“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干一件事情,一下决心,一做出决议,就立即执行,不受牵扯”,“没有那么多互相牵扯我们的效率是高的”等信息,可概括得出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在于执行力强;行政效率高。(4)认识:综合上述三则材料和相关问题,结合近现代中国民主建设的经验教训,可得出当代民主政治建设具有中国特色,这是历史的选择,符合中国国情,需要不断发展完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