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登岳阳楼(唐)杜甫1、学习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诗歌鉴赏方法;2、体会炼字的妙处;3、探究诗人在本诗中表达的复杂感情。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ch ts1、在吟诵中感知诗歌意象及其特点2、借助联想和想象,置身诗境,梳理诗意,初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早就听说洞庭湖的盛名,今天终于登上了岳阳楼。雄阔壮观的洞庭湖,将吴楚分割在东南两域,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浮在上面。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窗远望泪流满面。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
2、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1、从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看,你感受到作者登楼时怎样的感情?2、颔联中表现力极强的词语是哪两个?你能说说炼字的妙处吗?3、缘景明情,探究颔联情与景的关系。4、颈联和尾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首五言律诗写于诗人逝世前两年,即唐代宗大历三年(768)。这时杜甫身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离去世只有两年。当时杜甫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州(今属湖南)。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飘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挥笔写下这首含蕴着浩然胸怀和博大
3、痛苦的名篇。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今上”交代时间,“岳阳楼”点明地点。“昔闻”写从前对洞庭 湖光山色的仰慕;此联写人生暮年竟能登上岳阳楼观赏洞庭湖的美景风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 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坼”:坼”字,意为分裂。洞庭的万顷波涛、千层巨浪,仿佛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刹那间,乾坤摇动、天崩地解写出了洞庭湖的磅礴气势。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浮”字,意为漂浮,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一派壮阔的图景展现在读者眼前。烟波浩淼洞庭湖 洞庭湖广阔无垠,烟波浩淼。诗人有
4、不灭的济世的博大胸襟。他眼中不只是一个洞庭,而是整个吴楚乃至乾坤;他胸中不仅仅有他自己,而是天下的百姓。这两句诗气势不凡,惊天动地。颈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自己举目无亲,音信不通,年老多病,只能以孤舟为家。写出了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作者的孤寂渺小与颔联的湖阔雄伟形成鲜明的对比,愈益显出自已的痛苦之情。尾联: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诗人凭轩老泪横流,不仅有感于自已身世凄苦,更重要的是纵目远眺,遥想北方边境,战乱未平,国家艰危,这才是诗人悲痛的真正原因。意象:洞庭水、岳阳楼、吴楚、乾坤、孤舟意境:气势磅礴、广阔宏伟 情感:洞庭湖之礼
5、赞、济世理想之不灭、身世飘零之悲苦、国家命运之担忧。任何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的痛苦和幸福植根于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别林斯基通篇是“登岳阳楼”诗,却不局限于写“岳阳楼”与“洞庭水”。诗人摒弃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国家安危,悲壮苍凉,催人泪下。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其世身之悲,家国之忧,浩浩茫茫,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比较阅读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注 开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夏十二,李白朋友,排
6、行十二。李白登岳阳楼赋诗,使岳阳楼更添一层神秘色彩。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登上岳阳楼,远望天岳山南面一带,无边景色尽收眼底。江水流向茫茫远方,洞庭湖面浩荡开阔,汪洋无际。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雁儿高飞,带走了忧愁苦闷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衔来了团圆美好之月。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在岳阳楼上住宿、饮酒,仿佛在天上云间一般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楼高风急,高处不胜寒。醉后凉风四起,凉风习习吹人,衣袖翩翩飘舞。颔联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像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