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乐山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第一阶段历史试题第卷 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题2分,合计70分)1 有人说:“分封制是一柄双刃剑,它同时给与中央集权和地方势力以合法性,至于哪种势力能够在激烈的政治搏斗中获胜,那就完全要看它的实力了。”下列地方势力的行为不具有“合法性”的是 A周显王三十五年,齐侯婴齐自称齐威王 B晋文公加派鱼盐之税 C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进行变法 D魏文侯以吴起为将,编练新军2台海网2007年12月25日讯,蒋家媳妇蒋方智怡计划将两蒋(蒋介石和蒋经国)移灵浙江奉化安葬,在台湾引起了轩然大波。中国有句古语:叶落归根,认祖归宗。蒋方智怡这种文化情结源自中国古代
2、的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禅让制 D王位世袭制3 百家姓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排序。宋代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明代为:朱奉天运,富有万方这种排列主要体现了 A皇权的独尊 B中央集权的强化 C等级制度的森严 D文化专制的扩展4 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实行避讳制度,即晚辈对长辈、臣下对皇帝不能直书、直呼其名,在行文时凡是涉及到本朝的皇帝、自己的长辈及尊崇的人名时,每每避而不用该字,而以改字、空格、缺笔等方法代替,否则可能犯大不敬之罪。如为避清康熙帝玄烨讳,故宫玄武门改神武门。此制度旨在 A维护皇权独尊 B倡导尊老爱幼 C强化尊卑等级 D凝聚血脉亲缘5. 在西周初年,下列哪个人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 A.
3、甲是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兵败后降周 B.乙是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 C.丙带兵攻打商纣王,为周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D.丁是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6. 史记载,周武王灭商后“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周与鲁的关系是 A.父子B.兄弟C.平等D.大宗与小宗7下列关于下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汉初郡国并行 B郡国二制并行有利于中央集权 C王国内可自征赋税 D王国势力在景帝和武帝时逐步削弱8 按唐代有关兵役法规定,男子二十一岁为成丁,开始服兵役,六十岁免兵役。有一次简点使右仆射(丞相)封德彝等人要把当年征兵范围扩大到十八岁,虽然唐太宗已同意,诏敕也已草成,但受到魏征的
4、坚决抵制。“敕三、四出”,魏征拒不署敕,严辞反驳唐太宗说:“竭泽而渔,非不得鱼,明年无鱼。”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由此可以看出 A当时唐朝已具备君主立宪制的特征 B中书省草拟的诏敕超越其部门权限 C当时魏征供职于门下省 D体现了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的原则9. 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一组镜头: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是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10、假如你是一位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在招收研究生的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谈谈你对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这一政策的理解。某考生答题要点概括如下,你认为其中不符合历史实
5、际情况的是 A、丞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 B、丞相制度必然导致社会的动乱 C、这做法使军政大权进步集中到皇帝手中 D、废除丞相制度,使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11、我国某旅行社在安排某项目旅游景点时写道:“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该景点最有可能是 A.秦丞相府 B.唐尚书省 C.元中书省 D.清军机处12、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13. 生活在唐代长安的人,能见到的政治现象是 A.宰相们到政事堂参加会议
6、B.长安城里禁军越来越多 C.各行省的长官进城来述职 D.朱雀大街出现内阁衙门14. 明朝的内阁距离皇帝寝宫1 000米,清朝的军机处距离皇帝寝宫只有50米。政务中心逐步靠近皇帝寝宫的这一过程,从本质上体现了 A.皇宫建筑布局愈益合理B.政府行政效能不断提高 C.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D.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15. 春联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朱元璋始令春联用朱砂纸作底,用黑墨写字,取名为“万年红”,因“红”与“朱”义同。朱元璋此举用意在于 A.强调“朱”姓的尊贵显赫B.营造红红火火的新年气氛 C.祈盼专制政权的长治久安D.改革节日的风俗习惯16.汉书中有 “汉兴之初,海内新
7、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的记载,这表明 A.汉初统治者在部分地区实行封国制B.汉初把有实力的异姓王分割出去 C.汉初的推恩令有利于巩固新政权D.汉初从原则上否定了秦代的郡县制17中国古代有一位皇帝设立了一个新的职务,当时全国共计13人出任这一职务,负责全国十三个行政监察区的监察工作。这一职务是 A御史大夫 B刺史 C门下省给事中 D通判18据南台备要记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务,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 A与中央权力之争难以调和 B获得了
8、紧急事务处置权 C行政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 D权力不再受到中央节制19明初,朝臣建议建文帝削藩。随后,建文帝的叔叔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起兵,最后占领南京,夺取帝位。此事说明当时 A. 实行了内阁制B. 设立了军机处 C. 实行了分封制D. 郡县制受到挑战20史学家把元朝的行省称之为“流动的中央政府”,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行省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行省不是地方管理机构 C行省长官具有很大的独立性 D行省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21“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材料
9、中“中级官员”的主要职能是 A协理奏章 B参与决策 C执行政令 D监察百官22“雍正七年(1729年),青海军事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予银印,印藏内奏事太监处,有事请而用之。”这段材料表明军机处 因军事需要而设置降低了行政效率参与国事决策由皇帝的亲信组成 A B C D23、史书记载,结束了汉末以来三国分裂局面的西晋武帝司马炎共有儿子26个,但太子司马衷却天生痴愚。晋武帝想要废太子另择继承人,皇后劝说:“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于是晋武帝没有更换太子的人选。由此可见晋武帝选太子的根据源于A、世袭制的父死子继原则 B、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原则C、君主制的集权独裁原则 D、禅让制的尚贤
10、原则24右图反映了中国古代A君主专制的发展趋势 B封建社会的发展趋势 C农业生产的发展趋势 D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25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提到:“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书中的“封建制度”在大陆现行历史教材中的提法是 A分封制 B封建制度 C君主专制制度 D中央集权制度 26西汉时期,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部(州),设刺史。当时刺史是 A州级地方行政官员 B州级地方监察官员 C在京任职的中央监察官员 D朝廷派出监察地方政治的官员27. 下图是秦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的是 A.唐代中央官吏日渐增多 B. 唐代尚书
11、省权力最大 C.唐代以分散相权而保障君权独尊 D.太尉与御史大夫的权力分别下放到兵部 与吏部 秦朝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28(08山东高考)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 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 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 C一职多官,互相牵制 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29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最突出作用 A奠定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B皇权暴政极易造成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停滞 C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 D有效地维护了封建国家的长期统一和民族融合30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沿袭和完善,观察下图判断该图所反映的行政区划属于哪一朝代A汉朝 B唐朝
12、 C宋朝 D元朝31. 西周时期,一位诸侯王娶了一位妻子,该妻为他生了一个女儿,之后又娶了一个妾,该妾为他生了大儿子,后来妻子又为他生了二儿子,妾为他生了三儿子,当该诸侯死后,继承他爵位的应是 A、女儿 B、大儿子 C、二儿子 D、三儿子32. 最早沟通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人工运河开凿于 A.战国时期 B.秦朝 C.汉朝 D.隋朝33. 下列机构或官职具有监察职能的是御史大夫 刺史 都察院 军机处 A. B. C. D. 34. 明清时期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封建制度进一步完善 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适应 C封建制度趋向衰落 D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35. 我国历代王朝为加强中
13、央对地方的管辖,先后推行了各种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按照时序排列,以下选项正确的是行省制 道州县 州郡县 路州县 A. B. C. D.第卷 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大题两小题,共30分)36、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16分)材料一:材料二:(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材料三:(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材料四:(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 檐曝杂记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图示一、图示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
14、代开创的什么制度?图示二所示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 (6分)(2)材料二中的“上”是指谁?他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 (2分)(3)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材料三、材料四反映出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 (4分)(4)从以上材料中你能够看出中国古代中央官制和地方行政设置变化的什么趋势?(4分)37阅读下列材料:(14分)材料1: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
15、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材料2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洁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晋葛洪抱朴子审举材料3 汉代的察举与唐代的科举基本一致皆朝廷统一部署下,以按科取士、考试进用为特征的官僚选拔制度。徐连达、楼劲汉唐科举异同论 (1)依据材料1,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在任用管理人员上的本质区别。(4分)(2)根据材料2,分析察举制在推行过程中存在什么不足之处? (4分) (3)如果不赞同材料3的观点,请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理由。(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