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件:第11单元 第35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 .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26423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PPT 页数:96 大小:5.6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件:第11单元 第35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件:第11单元 第35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件:第11单元 第35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件:第11单元 第35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6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件:第11单元 第35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6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件:第11单元 第35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 .ppt_第6页
第6页 / 共96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件:第11单元 第35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 .ppt_第7页
第7页 / 共96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件:第11单元 第35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 .ppt_第8页
第8页 / 共96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件:第11单元 第35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 .ppt_第9页
第9页 / 共96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件:第11单元 第35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 .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96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件:第11单元 第35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 .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96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件:第11单元 第35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 .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96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件:第11单元 第35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 .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96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件:第11单元 第35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 .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96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件:第11单元 第35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 .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96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件:第11单元 第35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 .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96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件:第11单元 第35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 .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96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件:第11单元 第35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 .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96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件:第11单元 第35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 .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96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件:第11单元 第35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 .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96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件:第11单元 第35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 .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96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件:第11单元 第35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 .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96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件:第11单元 第35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 .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96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件:第11单元 第35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 .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96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件:第11单元 第35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 .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96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件:第11单元 第35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 .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96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件:第11单元 第35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 .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96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件:第11单元 第35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 .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96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件:第11单元 第35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 .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96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件:第11单元 第35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 .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96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件:第11单元 第35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 .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96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件:第11单元 第35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 .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96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件:第11单元 第35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 .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96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件:第11单元 第35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 .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96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件:第11单元 第35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 .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96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件:第11单元 第35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 .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96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件:第11单元 第35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 .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96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件:第11单元 第35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 .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96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件:第11单元 第35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 .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96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件:第11单元 第35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 .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96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件:第11单元 第35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 .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96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件:第11单元 第35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 .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96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件:第11单元 第35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 .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96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件:第11单元 第35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 .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96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件:第11单元 第35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 .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96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件:第11单元 第35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 .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96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件:第11单元 第35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 .ppt_第47页
第47页 / 共96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件:第11单元 第35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 .ppt_第48页
第48页 / 共96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件:第11单元 第35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 .ppt_第49页
第49页 / 共96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件:第11单元 第35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 .ppt_第50页
第50页 / 共96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件:第11单元 第35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 .ppt_第51页
第51页 / 共96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件:第11单元 第35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 .ppt_第52页
第52页 / 共96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件:第11单元 第35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 .ppt_第53页
第53页 / 共96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件:第11单元 第35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 .ppt_第54页
第54页 / 共96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件:第11单元 第35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 .ppt_第55页
第55页 / 共96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件:第11单元 第35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 .ppt_第56页
第56页 / 共96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件:第11单元 第35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 .ppt_第57页
第57页 / 共96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件:第11单元 第35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 .ppt_第58页
第58页 / 共96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件:第11单元 第35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 .ppt_第59页
第59页 / 共96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件:第11单元 第35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 .ppt_第60页
第60页 / 共96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件:第11单元 第35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 .ppt_第61页
第61页 / 共96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件:第11单元 第35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 .ppt_第62页
第62页 / 共96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件:第11单元 第35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 .ppt_第63页
第63页 / 共96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件:第11单元 第35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 .ppt_第64页
第64页 / 共96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件:第11单元 第35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 .ppt_第65页
第65页 / 共96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件:第11单元 第35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 .ppt_第66页
第66页 / 共96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件:第11单元 第35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 .ppt_第67页
第67页 / 共96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件:第11单元 第35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 .ppt_第68页
第68页 / 共96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件:第11单元 第35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 .ppt_第69页
第69页 / 共96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件:第11单元 第35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 .ppt_第70页
第70页 / 共96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件:第11单元 第35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 .ppt_第71页
第71页 / 共96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件:第11单元 第35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 .ppt_第72页
第72页 / 共96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件:第11单元 第35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 .ppt_第73页
第73页 / 共96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件:第11单元 第35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 .ppt_第74页
第74页 / 共96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件:第11单元 第35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 .ppt_第75页
第75页 / 共96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件:第11单元 第35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 .ppt_第76页
第76页 / 共96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件:第11单元 第35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 .ppt_第77页
第77页 / 共96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件:第11单元 第35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 .ppt_第78页
第78页 / 共96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件:第11单元 第35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 .ppt_第79页
第79页 / 共96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件:第11单元 第35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 .ppt_第80页
第80页 / 共96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件:第11单元 第35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 .ppt_第81页
第81页 / 共96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件:第11单元 第35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 .ppt_第82页
第82页 / 共96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件:第11单元 第35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 .ppt_第83页
第83页 / 共96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件:第11单元 第35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 .ppt_第84页
第84页 / 共96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件:第11单元 第35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 .ppt_第85页
第85页 / 共96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件:第11单元 第35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 .ppt_第86页
第86页 / 共96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件:第11单元 第35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 .ppt_第87页
第87页 / 共96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件:第11单元 第35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 .ppt_第88页
第88页 / 共96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件:第11单元 第35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 .ppt_第89页
第89页 / 共96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件:第11单元 第35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 .ppt_第90页
第90页 / 共96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件:第11单元 第35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 .ppt_第91页
第91页 / 共96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件:第11单元 第35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 .ppt_第92页
第92页 / 共96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件:第11单元 第35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 .ppt_第93页
第93页 / 共96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件:第11单元 第35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 .ppt_第94页
第94页 / 共96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件:第11单元 第35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 .ppt_第95页
第95页 / 共96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件:第11单元 第35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 .ppt_第96页
第96页 / 共96页
亲,该文档总共9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十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科技文艺历史 第35讲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历史 课标要求(1)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2)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3)概述汉字、绘画起源及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4)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主干梳理认知拓展科技1四大发明项目成就影响造纸术西汉前期已有纸;东汉蔡伦改进01_是书写材料的伟大革命。促进中国及世界文化的发展印刷术隋唐出现雕版印刷术;北宋毕昇发明了02_推动了03_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

2、想解放和社会进步造纸术活字印刷术文艺复兴项目成就影响火药唐末开始用于军事;宋朝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推动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04_日益衰落指南针战国时期发明“司南”;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05_的时代骑士阶层地理大发现2.数学、天文和历法(1)数学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06_著作。计算工具:早期是算筹,后来演变为算盘。(2)天文天文观测:留有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太阳黑子及哈雷彗星的记录。编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07_。仪器制作:创制了浑仪、简仪等天文观测仪器。应用数学石氏星表(3)历法夏朝时有了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元朝时郭守敬编写的 08_,比现行

3、公历早了三百年。授时历3农学和医学(1)农学著作:西汉氾胜之的氾胜之书、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元朝王祯的农书和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是中国古代四大农书,其中 09 _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2)医学著作西汉编订的 10_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明朝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被誉为“11_”。齐民要术黄帝内经东方药物巨典文学1诗经(春秋时期)1地位: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2内容:分为01_三部分。收录了从西周至春秋中期三百多首诗歌。3特点: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现实感强。4影响: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 02_主义的基础。风、雅

4、、颂现实2楚辞(战国时期)1特点:采用03_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具有浪漫主义风格。2代表作:屈原的抒情长诗 04_。3.汉赋1含义:以楚辞为基础的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2特点: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05_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3代表作: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东汉张衡的二京赋。楚国离骚大一统4唐诗(1)繁荣原因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科举考试以诗赋为主。(2)成就:边塞诗、山水诗、讽喻诗等。(3)代表人物:李白、杜甫、白居易。5宋词1繁荣原因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数量不断增加。词更适应 06_需要。2代表人物婉约派:柳永、李清照。豪放派:苏轼、辛

5、弃疾。6元曲1形成:散曲与07_合称为元曲。2特点:题材广泛,可雅可俗。3代表:关汉卿、马致远等。市井生活元杂剧7.明清小说(1)繁荣原因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经济:工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08_阶层扩大。思想:传统儒学不断遭到质疑和批判。基础:唐朝传奇和宋代 09_的发展。科技:印刷术的进步。(2)特点数量繁多,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各个方面都大大超过了前代。(3)代表作:四大名著;聊斋志异;儒林外史。市民话本书画1.汉字1起源:六千多年前的“图画文字”。至商朝,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01_是目前所知我国最早的成熟文字。2演变脉络: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3趋势:

6、02_。2书法(1)脉络:魏晋以前处于自发阶段,以后进入 03_阶段。(2)功能:兼具审美功能与 04_功能。甲骨文由繁到简自觉实用(3)特点类别特征代表人物楷书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05_高钟繇、06_、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草书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07_价值高王羲之、王献之、张旭、怀素行书兼具08_的规矩和 09_的放纵,既有审美价值,又具实用价值王羲之、10_、苏轼、赵孟、文征明实用价值王羲之审美楷书草书颜真卿3绘画(1)起源:远古时代,代表作是彩陶画鹳鱼石斧图。(2)成熟:11_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驭龙图。(3)特点:注重12_,追求“得意忘形”。战国写意传神(4)发展时

7、期特征代表魏晋总结出“13_”的绘画理论,注重表现人的精神气质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隋唐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展子虔游春图,14_步辇图,吴道子送子天王图两宋画学兴起,15_是最大亮点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元明清16_成就最为突出王冕的墨梅图,徐渭的牡丹蕉石图,17_的墨兰图以形写神阎立本风俗画文人画郑板桥戏曲1演变1元朝:01_把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2明朝:02_流传甚广。2京剧1乾隆末年:03_进京演出。2道光年间:形成“04_”的局面,京剧出现。3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涌现出“05_”。4民国以来:京剧逐步走向世界。元杂剧昆曲徽剧戏班徽汉合流同光十三绝问题探究 1 古代中国

8、科技一直领先吗?提示:古代中国科技素称发达,但并不是一直领先于世界。明清时期我国的科技仍属于传统科技,而且以总结为主,发展停滞;西方此时则是近代科技的兴起,而且以创新为主,后来居上。教材拾遗 中国古代的科学思想(1)内容孔子提倡“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又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些观点都是符合现代科学原则的。然而儒家注重以社会人文问题作为论说的主题,对于自然的探求和技术的总结,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中国古代思想讲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重视完善人和自然的关系。荀子天论中写道:“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其中强调了自然规律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9、人只能顺应自然规律。老子强调的“无为”,可以理解为不要有违反自然的行为。这些思想现在看来也是有其现实意义的。(2)特点注重以社会人文问题作为论说的主题,对于自然的探求和技术的总结则重视不够。讲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重视完善人和自然的关系。重视总结实践经验,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问题探究2 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古代科技高度发达的原因有哪些?提示:(1)政治条件: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2)经济基础:农耕经济高度繁荣。(3)中央集权国家和政府的支持和重视。(4)民族交往与对外交流频繁。(5)继承前代科技文明成果。(6)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创造。知识拓展 诗经中的风雅颂风又称国风,是出自各地

10、的民歌,其中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念故土、反抗压迫的怨叹与愤怒。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分为大雅小雅。颂为宗庙祭祀之诗歌,内容多歌颂祖先功业。颂包括周颂鲁颂商颂等,多为春秋时期的诗歌,全部是贵族文人的作品。知识拓展 汉字与书法的区别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起着思想交流、文化继承等重要的社会作用实用性(汉字起源于仓颉造字的传说,商朝时的甲骨文为成熟文字)。书法是以汉字为载体创造的一门线条美的艺术,具有实用性和艺术性。书法艺术大约始于魏晋时期。汉字记录文明,书法涵养人生,两者对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都作出了重要贡献。知识拓展 中国绘画的主要类型及特点类型特

11、点山水画讲究布局,气势雄壮、意境深远。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中国画的精粹文人画强调个性,集中体现画家多方面素养;北宋后中国绘画的主要形式风俗画以人物故事和社会风俗为主题;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关教材拾遗 民间舞和宫廷舞宫廷舞的内容虽然多是为帝王歌功颂德或表现歌舞升平,但在形式上比较华丽工整,结构严谨,具有一定的技巧性和艺术性。与宫廷舞相比,民间舞蹈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反映的大多是与人们生产生活休戚相关的场景和喜、怒、爱、憎的情感。问题探究3 中国古代绘画与西方绘画一样注重写实吗?提示:否。西方绘画注重写实。中国古代绘画的主流是山水画、文人画,注重表达作者的主观感受,注重写意。家国情怀 让传统文

12、化浸润时代人心从成语大会到诗词大会,近期汉语文化类节目的火爆,充分展示出年轻一代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的理想、情怀和能力。古典诗歌热潮的兴起不是偶然,而是先贤诗人几千年的智慧与情感集结,是社会对传统文化的长期热爱与广泛积累。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必将有效提升我们的文化自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条件。互动探究分层突破 史料精研 微解重难微解1 古代中国科技的特点一 英国科技史学家李约瑟说:“中国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中国的科学发明和发现“往往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是15世纪之前更是如此”。二 中国的世界纪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

13、果统计类别数学天文历法气象地学化学农学机械水利轻工兵器项数2225259257788三 与西方相比,中国古代虽是建筑、水利、机械、纺织大国,但物理学成就不多;作为发明造纸术、火药的国家,可化学并不突出;农业技术高度发达,而生物学理论却相当薄弱。申漳中国古代科技简史四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评论九章算术时说:“专门致力于统治官员所要解决的问题,土地丈量、谷仓容积、堤坝和河渠的修建、税收、兑换率为数学而数学的场合极少。”史料解读 以上史料是后人对中国古代科技研究的结果或评价,从中我们可看出中国古代科技的一些特点。精研探究 上述史料反映出古代中国科技有何特点?答:_提示:由史料一可见古代中国科技曾经走在世

14、界前列,但是明清时期逐渐走向停滞。由史料二可见集中于与农业有关的农学、数学、天文历法等方面,服务于农业的意识浓厚。由史料三可见重现象、轻规律。由史料四可见实用性强,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古代中国科技的特点(1)从成就上看,古代中国科技长期领先,全面繁荣,明清时走向停滞。(2)在科技使用上,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缺乏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并成为科技进一步发展的动力的意识。(3)从分布上看,主要集中在与农业有关的农学、天文历法等方面。(4)在科技内容上,应用性强,但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5)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的方法,缺少实验。微解 2 古代中国文学阶段

15、的特征一“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诗经硕鼠二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三 清代的小说之种类及其变化,比明朝的多,但因为时间,我现在只可分做四派来说一个大概。这四派便是:一、拟古派;二、讽刺派;三、人情派;四、侠义派。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史料解读 史料一出自诗经,史料二是一首宋词,史料三是鲁迅对清代小说的认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文学形式,且各有其特点。精研探究(1)史料一反映了诗经怎样的艺术风格?(2)史料二体现了辛弃疾

16、怎样的思想情怀?(3)史料三反映出明清小说有何特点?答:_提示:(1)史料一生动刻画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境况和思想感情,反映了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2)史料二抒发了对国家兴亡的感慨,表达了词人对山河破碎和人民流离失所的痛苦。(3)史料三反映出小说体裁广泛,表现手法丰富,艺术水平高超。我国古代不同时期文学的特色(1)楚辞:句式自由灵活、想象奇特,易于表达情感。(2)汉赋:重铺陈排比,文采华丽。(3)唐诗:李白的诗充满浪漫主义的奇特想象;杜甫的诗具有现实主义的特征;白居易创作了大量浅显平易的讽喻诗。(4)宋词:豪放派豪放激愤,内容以记事说理为主,表达内心感慨;婉约派含蓄细腻,内容以咏叹个人身世、写景抒

17、情为主。(5)元曲:大量使用白话、方言、衬字,与音乐、戏曲结合紧密。(6)明清小说:通俗易懂,白话小说,对社会现实进行深刻的批判。要点突破 深化拓展要点一 明清时期影响中西科技发展的因素例1 有学者说,中国历史上曾提倡过科学,而科学之所以不被人重视,是因为中国人太重实用。为什么我国民族太重实用呢?实由地理、社会、文化环境使然。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古代只注重实用导致科技落后B缺乏逻辑思维导致理论迟滞C地大物博的环境导致人们懒惰D固守农耕文明不利于科技发展答案解析 据材料“而科学之所以不被人重视,是因为中国人太重实用”可知,古代中国科学注重实用,但没有说其导致科技落后,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没有体

18、现缺乏逻辑思维导致理论迟滞,故B项错误;C项本身说法错误;据材料中“实由地理、社会、文化环境使然”得出固守农耕文明不利于科技发展,故D项正确。解析要点二 中国古代文化与社会存在的关系1.先秦时期: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文化处于萌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思想活跃,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由此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孔子编诗经作为德行教化的文本,屈原创作离骚抒发爱国情操。2秦汉时期:国家统一,生产发展,各民族之间的经济联系加强,文化由此得到迅速的发展,文学艺术大放异彩。汉赋辞藻华丽,表现出恢宏的气势。3隋唐时期: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民族融合、文学艺术全面繁荣,同时社会稳定,法度规范

19、成为社会的需要,盛唐的诗、书法、绘画都体现了这一特征。中唐以后,政治黑暗,出现了大量表达人民痛苦、揭露黑暗统治的作品。4宋元时期:北宋重文轻武,随着商业繁荣、城市发展、市民阶层壮大,民间文化日益繁荣,出现了许多描绘民间风情的作品,如绘画作品清明上河图、年画、话本和词的兴起。南宋山河破碎、民众痛苦,激发了作家救亡图存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元代实行民族分化政策,汉族文人科举无望,转向杂剧创作,促使杂剧繁荣。5明清时期: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出现了很多揭露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描写日常生活、人情世俗的小说和艺术作品。文化发展是政治、经济的反映,中国古代各个

20、历史发展阶段因不同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造就了各具时代特色的文化成就。例2(2019福建三明高二期末)下图是汉字“丁”的演变图,对“丁”的演变过程解读合理的是()A总体的趋势是由繁到简B衍生出个性化的书法艺术C体现了印刷技术的进步D反映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答案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甲骨文中的“丁”到篆书中的“钉”字,即由木制工具为主发展到金属工具,反映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故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其演变趋势是由繁到简,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到印刷技术和书法艺术,排除B、C两项。解析高考研析把握考向1(2018全国卷,26)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

21、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答案解析 根据材料“国家制定的药典官修本草由朝廷颁行”可知,古代中国药物学著作大都是由国家制定或颁行的,由此得出古代药学的发展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故B项正确。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受大一统政治体制的影响,但“源于”错误,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商品经济发展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材料涉及汉、唐、宋、明多个朝代,故“宋明理学的推动”错误,排除D项。解析2(2018全国卷,27)昆曲在明朝

22、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答案解析 根据“官腔”“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郡邑大夫”可知,昆曲受宫廷和官府重视,宫廷和官府主要代表了封建士大夫的欣赏层次和品味,这说明昆曲流行的原因是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故 D 项正确。心学强调本心体悟和致良知,主张内心反省和自我领悟,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A 项;京剧形成于道光年间,而昆曲在明朝就流行

23、了,故排除 B 项;“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体现了社会等级的分明,故排除 C 项。解析3.(2016全国卷,24)右图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状况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答案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三国曹魏三体石经运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再观察图片可判断出另外一种字体是隶书。先秦古文、小篆、隶书反映了汉字的演变历程,故答案为B项。曹魏时期并未在统一文字方面作出相关努力,故A项错误;曹魏时期,先秦古文、小篆已不流行,C项错误;D项与史

24、实不符,排除。解析4(2016全国卷,26)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答案解析 唐太宗认为萧子云书法“无丈夫之气”,崇尚王羲之书法的“尽善尽美”,促使社会上形成竞相模仿王羲之书法的风气,这与唐代昂扬进取的时代风貌有关。由此表明,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除了其自身较高的艺术水平以外,还与时代选择有关

25、,故应选C项。皇帝的好恶可以“影响”但不能“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排除A项;B项说法太绝对;D项并非材料主旨。解析规律总结 解答选择题遵循的原则之一是非绝对原则。当备选项中某个选项说法非常绝对时,一般来说是错误选项。如本题中的B项带有绝对性。1(2019山东德州期末)汉代氾胜之书记载小麦选种“择穗大强者”;北朝齐民要术记载利用不同种的树木进行嫁接来提高果树结实和改良品质;南宋农书记载种桑“择美桑种椹”“唯取中间一截”“以种即其干强实,其叶肥厚”。这说明我国古代科技的发展()A形成了系统的科学体系B和社会生产密切相关C推动了近代进化论产生D与经济重心南移同步答案解析 根据材料“汉代氾胜之书记载

26、小麦选种”“北朝齐民要术记载利用不同种的树木进行嫁接来提高果树结实和改良品质”“南宋农书记载种桑”可知,中国古代的科技注重实用性,与社会生产紧密相连,故B项正确。中国古代科技没有形成系统的科学体系,故A项错误;材料中的科技与近代进化论无关,故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经济重心的转移,故排除D项。解析2(2019安徽屯溪一中高二期中)元朝统一后,因所沿用的70年前的历法存在较大误差,不能有效指导农业生产,元世祖决定修改历法,并派郭守敬主持历法编纂工作。郭守敬等人经过数年努力,编纂出授时历,与现行公历的运行相差无几。这反映出()A政府重视助推了科技的发展B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始终领先世界C古代科技均服务于

27、农业生产D元统治者认识到科技的战略地位答案解析 根据“因所沿用的70年前的历法存在较大误差,不能有效指导农业生产,元世祖决定修改历法”可知,元世祖时国家为指导农业生产,派专人主持修改历法的工作,使中国出现了与现行公历十分接近,领先世界水平的授时历,这反映了政府的重视和推动,促进了当时的科技发展,A项正确。16世纪以后,中国古代科技开始落后于西方,B项错误;C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元代重视农业相关的科技,不能说明其对科技的重视已经到了战略的高度,D项错误。解析3小雅鹿鸣是诗经中的“四始”诗之一,是古人在宴会上所唱的歌。朱熹在诗集传中指出,此诗原是君王宴请群臣时所唱,后来逐渐推广到民间,在乡人的宴

28、会上也可唱。该现象反映出西周()A经济繁荣,民众生活较为富足B奢靡享乐之风冲击百姓生活C城乡无别,乡人政治地位很高D歌乐文化得到各阶层的广泛认同答案解析 材料反映了西周贵族宣扬宴飨之仪的乐歌被推广到民间,但并不能由此说明周代民众生活较为富足,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提及贵族奢靡之风,同时也不足以说明乡人政治地位得到提高,故B、C两项错误;根据材料“君王宴请群臣时所唱,后来逐渐推广到民间,在乡人的宴会上也可唱”可知,歌乐文化得到各阶层的广泛认同,故D项正确。解析4在敦煌艺术中,北魏时期的壁画充分反映了“流血”“杀戒”等内容,蕴含着撼人心魄的超越时代的“悲壮之美”;唐代壁画则规模宏大、色彩绚丽、气魄雄

29、浑。这种变化说明()A敦煌艺术来自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B北魏时期社会动荡不安C艺术美是对现实生活的艺术性再现D唐代国泰民安、富足强盛答案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北魏时期的壁画充分反映了“流血”“杀戒”等内容,体现了悲壮之美,这与当时黄河流域战争频繁有一定的关系,同时也体现了佛教的影响;唐代壁画规模宏大、色彩绚丽、气魄雄浑,体现了唐代盛世繁华的时代风貌。由以上分析可知,敦煌艺术来源于生活,是对现实生活的艺术性再现,故选C项。材料体现的是北魏与唐朝壁画的不同风格,未涉及艺术家,故排除A项;B、D两项仅是对一朝的片面性表述,故排除。解析5(2019吉林长春实验中学高二期末)龙门二十品是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中的

30、二十尊造像的题记拓本,如下图所示。其字体的基本特征是()A因形立意,体正势圆B扁方严整,朴拙雄浑C状似连珠,绝而不离D轻转重按,笔断意连解析 图片中字体是楷书,该字体特点是扁方严整,朴拙雄浑,故B项正确。A项是隶书特征;C项是行书特点;D项是草书特点。解析答案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020北京丰台模拟)下列是关于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应用的记述,其中与下图所示形势相关的是()A切脉动静而视精明,察五色,观五脏决死生之分B以所部发机飞火,烧龙沙门,带领壮士突火先登入城C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D风雨冥晦时,惟凭针盘而行盖一舟之人命所系也答案解析 材料所示形势为唐末藩镇割据的局面,

31、B项反映的是火药应用于军事,正是在唐朝末年,与图示时间相符,故B项正确。A项反映的是医学中的四诊法,出现在战国时期;C项反映的是活字印刷术的应用,出现在北宋时期;D项反映的是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也是北宋时期。A、C、D三项均与图示时间不符,故排除。解析2(2019辽宁大连高二期中)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A促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B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C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D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答案解析

32、 根据材料“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印刷术、火药、指南针传播到欧洲后,促进了欧洲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故A项正确。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印刷术、火药、指南针与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没有直接联系,排除C项;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排除D项。解析3(2019四川绵阳高二期末)中国古代数学长期使用比较复杂的筹算。宋元后实用性的珠算在社会上逐渐兴起。明清时期作为应用算术书,程大位的直指算法统宗多次被翻印改编,时人谓“海内握算持筹之士,莫不家藏。若业举者之于四子书,五经义,翕然奉以为宗”。宋明时期珠算发展是因为()A商业发展对实用算学的追

33、求B科举制提高对算学的重视C雕版技术进步推动文化普及D重道轻器文化传统的改变答案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宋朝以后珠算逐渐兴起,明清时期应用较为广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商业发展较快,明清时期进一步繁荣,要求有更便捷的计算工具来满足商业发展对计算的需要,故A项正确。科举考试对算学不重视,以四书五经为主,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雕版印刷和对道的重视,故C、D两项错误。解析4汉历,中国传统历法之一,也被称为“阴历”“农历”。一方面以月球绕地球运行一周为“一月”,另一方面设置“闰月”使每年的平均长度尽可能接近回归年,设置二十四节气以反映季节的变化特征。中国古代历法()A服务于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B极力排斥

34、外来历法成果C违背了“天人感应”学说D未受国家政治因素的影响答案解析 根据材料“农历”“设置二十四节气以反映季节的变化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十四节气都与农业相关,服务于农耕经济,故A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外来历法问题,故B项错误;二十四节气反映的是人类顺应节气变化,故C项错误;传统历法服务于农业,与国家重农政策有一定关联,故D项错误。解析5有人以“仲景未用”为由,反对“牵牛”入药。对此,李时珍说:东汉时此药未入本草,故仲景不知,假使知之,必有用法,不应捐弃。况仲景未用药亦多矣,执此而论,盖矫枉过正矣!这体现了李时珍()A选材中着眼现实的态度B探索中求实创新的追求C实践中观察求真的方法D继承

35、中理性批判的精神答案解析 材料说明李时珍对于前人没用过的药采取利用态度,显然是探究创新的一种尝试,B项正确。A、C、D三项材料没有体现,故排除。解析6(2019天津部分区县高二期中)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这种差异根源于当时中国()A科技水平远远高于欧洲B读书入仕的观念根深蒂固C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D最高统治者大多博学多才答案解析 材料反映了中西方对天工开物的不同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差异主要在于当时中国的经济基础

36、是自然经济,而西方则是商品经济,即中国的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故C项正确。19世纪时,中国的科技水平开始落后于欧洲,A项错误;读书入仕的观念不是根源,B项错误;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解析7(2019江西上饶高二期末)诗经由王室乐官制作的乐歌、公卿列士进献的诗歌及经收集、筛选的民歌构成,由周天子颁诸各国,成为通用统一的标准诗乐,从此通过各种方式流传蔓延。诗经的传播()A以书面记载为主要方式B推动了平民教育的发展C维持了天下共主的地位D有利于构建文化的认同答案解析 根据材料“成为通用统一的标准诗乐,从此通过各种方式流传蔓延”可知,诗经在各诸侯国也被广泛传播,有利于增强各诸侯国的文化认同,故选D

37、项。材料没有体现以书面记载为主要方式,排除A项;材料中诗经的传播并没有体现出推动平民教育的发展,且西周时期是官办教育,排除B项;诗经的传播无法得出维持了天下共主的地位,排除C项。解析8(2020河南郑州模拟)下表是明代小说家冯梦龙作品中的部分章节,它可以作为个例来说明()喻世明言第八卷吴保安弃家赎友喻世明言第十六卷范巨卿鸡黍死生交警世通言第八卷俞伯牙摔琴谢知音醒世恒言第二十卷三孝廉让产立高名西湖二集第六卷姚伯子至孝受显荣A市民文学具有一定教化功能B八股取士抑制文学形式C小说冲击了传统的价值观念D民间文学注重彰显个性答案解析 根据材料“吴保安弃家赎友、范巨卿鸡黍死生交、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可知传统

38、的义利观即君子重义轻利,根据材料“三孝廉让产立高名、姚伯子至孝受显荣”可知孝廉仍是儒学所提倡的道德品格,以小说为媒介,向市民阶层宣扬重义轻利和至孝廉洁的价值观,起到了社会教化的功能,故A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八股取士与小说文学形式的关系,故B项错误;材料中涉及的重义轻利和至孝廉洁仍旧是传统的价值观念,故C项错误;小说虽是民间文学,但材料中重义轻利和至孝廉洁的价值观,仍属于传统三纲五常的体系内,没有注重彰显个性,故D项错误。解析9(2019江苏徐州模拟)2017年11月,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我们通过甲骨文可以()A了解商朝的社会历

39、史B研究书法发展的历程C确定中华文明的源头D印证汉字是最早文字解析 甲骨文为商朝特有的文字,通过甲骨文,我们可以探寻有关商朝的社会历史,故A项正确。材料仅仅只是提到甲骨文,无法体现中国书法的发展历程,故B项错误;中华文明的形态在商代时已经比较清晰,C项表述有误,故排除;甲骨文是已知较早的成熟文字,不能体现最早,故D项错误。解析答案10(2019山东临沂期末)在汉字演变的过程中,小篆使每个字的笔画数固定下来;隶书构成新的笔形系统,字形渐成扁方;楷书诞生后,汉字的字形字体就逐渐稳定下来了。材料表明汉字演化的规律之一是()A由繁至简B循序渐进C外圆内方D多元存在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字

40、的演变过程是汉字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的过程,故汉字演化的规律之一是循序渐进,B 项正确。由繁至简材料未体现,排除 A 项;外圆内方与材料不符,排除 C 项;材料并未体现“多元存在”,排除 D 项。解析答案11(2020北京东城调研)清人方薰在山静居画论中认为“作画必先立意以定位置,意奇则奇,意高则高,意远则远,意深则深,意古则古,庸则庸,俗则俗矣”。下列绘画作品中符合这一观点的是()答案解析 材料“作画必先立意以定位置”反映的是文人画,渔庄秋霁图属于文人画,故B项正确。人物龙凤图表现的是龙凤引导墓主人的灵魂升天的情景,故排除A项;清明上河图为北宋风俗画,故排除C项;和合献宝图属于木版年画

41、,故排除D项。解析12(2019内蒙古调研)有学者指出,昆曲是千百年来雅文化传统在表演艺术领域里最集中、最典型的结晶,但作为一门表演艺术,却没有在市场上得到充分认可。京剧在晚清取代昆曲成为主流戏曲形式。这主要是因为京剧()A艺术审美价值更高B受众群体更为广泛C迎合民众文化需求D内容贴近民众生活答案解析 材料反映了京剧之所以能取代昆曲,是因为它更加世俗化、平民化,在演出市场上,更符合市民阶层的需要,故选C项。根据材料可知,学者认为昆曲才是表演艺术领域之最,故A项错误;受众群体广泛是表象,故B项错误;材料中无法看出昆曲内容是否贴近民众生活,故D项错误。解析二、非选择题13(2019唐山三模)阅读下

42、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最早在教科书中提出“四大发明”的是陈登原,他在1933年编著的陈氏高中本国史中设有“四大发明”一目,并指出:“在近代,中华民族不曾对世界有所贡献,然而在过去,确曾建立不少的丰功伟业,即以四大发明而论,中国人不知道帮助了多少全人类的忙!纸与印刷,固为近代文明所必需的物件,即军事上用的火药,航海时用的罗针,何尝效力稀少?然而这四者,都是在中国史上发现的最早呢!”受中国留学生的影响,剑桥大学教授李约瑟开始对中国科技史感兴趣,李约瑟开始萌生撰写中国科学技术史的意愿。1943年2月,李约瑟应邀抵达中国,其领导下的“中英科学合作馆”使战时的中国科学界获益良多。1946年李约瑟回国时

43、收获了大量中国科技史的珍贵文献资料,不久其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演说并高度赞扬了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此后,“四大发明”成为中国古代科学最高成就的概念被世界所接受。答案 重塑国人历史记忆,增强民族自信心,抵御外来侵略;扩大中国国际影响力;促进中外交流,有助于打破列强对中国的孤立封锁。1954年初,包含着李约瑟对中国古代科技最大热忱的千秋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由剑桥大学隆重出版。该书特别阐述了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印刷术等中国的发明创造。这部巨著打破了西方人长期坚持的中国历史上无科学的观点,中国文明在世界上有着独特地位,使中国辉煌的古文明广为西方人所知。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四大发明

44、”在近现代中国被广泛宣传的现实意义。解析 近现代中国广泛宣传“四大发明”要结合当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情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形势来分析。解析答案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文学作品往往含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卖炭翁白居易(唐)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望海潮柳永(宋)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

45、,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音yn)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提取上表中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可以从唯物史观角度,也可以从其他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对两个时期的城市经济或文学发展状况加以说明。答案(示例一)论题:唐宋文学与城市经济。说明:卖炭翁中“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的描述反映出唐代对市场交换行为存在严格的时空限制;望海潮中“市列珠玑,户盈罗绮”“菱歌泛夜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的描述则反映出宋代市场分散

46、于宅屋之间,经营时空不再有限制。这说明宋代政府放松对城市中市场交换行为的直接管理,宋代城市经济更加繁荣,唐诗宋词的内容反映了各自时代的特色,说明一定时期的文学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以上说明包括史料实证、史料解释、历史解释、唯物史观)答案(示例二)论题:市民生活与文学发展。说明:唐诗卖炭翁在形式上整齐划一,讲究格律,题材偏重政治主题。宋词望海潮的句式参差不一,句法灵活多样,以个人的感受描绘了杭州的繁荣。宋代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阶层壮大,词更容易抒发情感,适应了市井的生活需要,这说明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是由一定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状况所决定的。(以上说明包括史料解释、唯物史观)答案解析 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大的角度来思考:第一个角度,找出两个文学作品的共通之处,然后在此基础上提炼观点,确定论题,最后进行详细阐述;第二个角度,通过比较找出两个文学作品的不同之处,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提炼观点,进行详细阐述。对于第一个角度,其共通之处是在诗词中,都存在市场,然后分析唐朝的市与宋朝的市在哪些方面是不同的,在此基础之上提炼出观点,再根据一定时期的文学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分析相同的原因。至于第二个角度,其不同之处体现在文学作品的形式上,卖炭翁句式整齐划一,格律工整,而望海潮则句式参差不齐,灵活多样,然后分析其不同的原因。解析本课结束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