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天津市耀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26336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0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耀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天津市耀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天津市耀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天津市耀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天津市耀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天津市耀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天津市耀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天津市耀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天津市耀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天津市耀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天津市耀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天津市耀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 春秋战国时战乱频仍。楚、晋、秦国已在边地重镇设“县”,尽管其长官最初多为世袭,但往往由国君直辖,与卿大夫的采邑大不相同。战国的“郡”最初是诸侯国的一种军区,所以其长官称“守”,即镇守者。上述材料说明A. 郡县制源于诸侯国加强对地方军政控制B. 国君通过郡县统治各地C. 郡县长官由国君直接任命承担军事任务D. 诸侯国加强了中央集权【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楚、晋、秦国已在边地重镇设县”“战国的郡最初是诸侯国的一种军区”体现的是郡县制起源于诸侯国加强对地方军政控制,A正确;BD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

2、未涉及县级长官的行政职责,C排除。故选A。2. 汉代郡国并行,郡设守(太守),国设相,为郡国的最高行政长官。郡尉、国中尉协助郡守、国相分管军事。郡丞、国内史,辅佐郡守、国相管理行政及刑狱事务。汉武帝时,还增设十三部州刺史监察郡国官吏。这反映了汉代A. 具有较严密的地方管理系统B. 中央集权受到地方势力威胁C. 承袭了前代的地方行政体制D. 多元一体格局已经初步形成【答案】A【解析】【详解】汉代实行郡国并行,但无论是郡内还是王国内都有成体系的行政理系统,如郡内有郡守、郡尉和郡丞等,而且汉武帝还增设十三刺史掌管地方监察,说明汉代具有较为严密的地方管理系统,A正确;材料内容没有涉及地方势力威胁中央集

3、权的内容,也无法体现多元大一统的国家政治格局,排除BD ;刺史制度是汉武帝首创,C排除。故选A。3. 太和九年(485年),北魏颁布了均田制。规定:男子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不准买卖,年老免课,身死还官。官吏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离职时移交下任,不得转卖。这有利于A. 缓和阶级矛盾B. 促进民族融合C. 加剧土地兼并D. 提高妇女地位【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在北魏推行的均田制下,农民按照一定的标准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且土地买卖受到严格限制,这有利于保护小农经济,巩固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缓和阶级矛盾,A正确,C排除;材料与促进民族融合和提高妇女地位无关,BD排

4、除。故选A。4. 谱牒一般记录家族关系、社会等级等信息。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司选举,必稽谱籍”。唐太宗时期,“不须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这一变化表明A. 宗法制度再度复兴B. 科举选官的公平公正C. 门阀士族势力削弱D. 中央集权不断的强化【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可知魏晋南北朝注重门第,形成门阀政治。唐太宗时期重新刊定姓氏,并不是用来作为选官的依据,目的是崇重当朝冠冕,通过氏族内部社会地位的调整,进一步削弱门阀士族的势力,扶植新兴庶族地主,C正确;A的说法错误,排除;BD两项材料无从体现,排除。故选C。5. 唐朝时大理寺是全国最高审判机关,但关乎死刑判决等重大问题需由御

5、史中丞(中央监察机关负责人)与刑部侍郎、大理寺卿一起,组成“三司推事”,类似近代的特别法庭,并把会审的结果报皇帝审批。这说明唐朝A. 司法与监察有机结合B. 大理寺权力已经旁落C. 监察机构丧失独立性D. 司法制度走向近代化【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唐朝时期有专门监察官对审判过程进行督查,体现的是司法与监察有机结合,A正确;BC说法不符合史实,且无法从材料得出相关结论,排除;当时的司法制度仍然属于封建制度范畴,D排除。故选A。6. 李华中书政事堂记:“政事堂者,君不可以枉道于天,反道于地,复道于社稷,无道于黎元,此堂得以议之。臣不可悖道于君,逆道于仁,黩道于货,乱道于刑,克一方之命

6、,变王者之制,此堂得以易之。兵不可以擅兴,权不可以擅与,货不可以擅蓄,此堂得以诛之。”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政事堂的设置A. 制约了君主暴政B. 加强对官员监督C. 有利于政治清明D. 不利于商业的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政事堂者,君不可以枉道于天,反道于地臣不可悖道于君,逆道于仁”可知,政事堂议事制度有利于限制君主专断,秉承天意,防止大臣专权乱政,C正确;AB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C。7. 宋初,地方监司、通判等兼职监察官“多不守职,至有岁终不按一人,终任而不劾一吏者,上下相蒙,孰视不问”。对此,宋太祖做出规定,凡“临事简慢,所莅无状者为下;恪居官次,职务粗治者为中;治状尤异,

7、大有殊绩者为上”,朝廷以此“厉行赏罚”。此规定A. 防止了地方官员滥用职权B. 强化了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C. 遏制了地方官员贪污腐化D. 加强了对地方监察官的考核【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地方监司、通判等兼职监察官”“临事简慢,所莅无状者为下;恪居官次,职务粗治者为中;治状尤异,大有殊绩者为上”“朝廷以此厉行赏罚”,说明宋太祖加强了对地方监察官的考核,故D正确;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力度,有利于减少地方官员滥用职权、贪污腐化现象,“防止了”“遏制了”表述过于绝对,AC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加强对地方监察官的考核,没有涉及“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排除B。8. 行御史台是元朝独创的监察官署,是御史台

8、的分设机构,其职能以监察行省长官为主。行省与行御史台的最高行政长官都是从一品,地位权力上平行,且行御史台的人事任免由御史台掌握。这有利于A. 形成独立的地方监察体系B. 确保两机构相互制衡C. 提高地方政府的行政效率D. 进一步维护中央权威【答案】D【解析】【详解】行御史台和行省相对独立,有利于加强对行省长官监察,从而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维护中央权威,故选D ;行御史台的人事任免由御史台掌握,所以不能形成独立的地方监察体系,排除A ;行御史台对行省长官进行监察,而行省不能监察行御史台,二者不是互相制衡,排除B ;材料与提高行政效率无关,C排除。故选D。9. 1276年云南行中书省政权机构设置

9、于昆明后,逐渐形成以滇池地区为重心、以国家组织的屯田为主要形式的云南开发格局。明朝建立后,在30万军队入滇的基础上实行了卫所制。卫所既是戍边的军事单位,又是生产单位。卫所屯田成为明朝云南农业开发的主体形式。以上现象从根本上反映了A. 中央集权制度框架下的经济开发进程B. 云南地区农业开发的历史进程C. 军屯生产在古代农业体系的主体地位D. 少数民族地区行政体系的完备【答案】A【解析】根据“云南行中书省政权机构设置于昆明后,逐渐形成以滇池地区为重心、以国家组织的屯田为主要形式的云南开发格局”“卫所既是戍边的军事单位,又是生产单位”,表明元朝和明朝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加强对边地的经济开发,故A项

10、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加强对边地的经济开发,B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排除;根据“卫所屯田成为明朝云南农业开发的主体形式”,无法得出军屯生产在“古代农业体系”的主体地位,排除C;材料反映元朝和明朝在云南地区设立机构,促进了云南地区的开发,材料无法反映“行政体系的完备”,故D错误。10. 在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期间,清政府通过官制改革等多种方式,使地方督抚权力逐渐有所削弱。不过,清政府虽然有将新军指挥权、调遣权收归军资府和军部,但事实上两部并未能对新军进行有效的指挥和调遣。这一状况反映了A. 中国军事管理与指挥的近代化B. 清朝晚期地方离心力的加强C. 清朝中央政府的权威得到强化D

11、. 清廷中央与地方关系复杂性【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清末中央试图削弱地方的权力,但实际上却未能真正限制地方的权力,故D项正确;AB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从材料可以看出,地方权力增大,而中央权威受损,排除C。11. 古罗马法侵权行为的责任方式经历了习惯法中的刑罚制裁(如“同态复仇”)到十二铜表法定额罚金、阿奎利亚法最高市价赔偿,最后到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估价损失赔偿的复杂历程。这一历程反映了A. 侵权行为认识的理性化B. 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C. 罗马法的体系走向完善D. 奴隶主贵族特权削减【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同态复仇”“定额罚金”“最高市价赔偿”“估价损失赔偿”中

12、可以看出,材料反映了古罗马法侵权行为的责任方式由肉体制裁到经济制裁的变化,材料中的变化反映了罗马社会对侵权行为理性化的认识历程,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罗马法的形式主义,故B项排除;材料只反映了古罗马法侵权行为责任方式的变化,故C项排除;罗马法是为了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的,故D项排除。【点睛】“同态复仇”“定额罚金”“最高市价赔偿”“估价损失赔偿”是关键信息。12. 英国在1611年出版了英语版圣经,在教会内使用,并规定以英语为正式语言取代拉丁语;荷兰于1637年规定使用“国定版”圣经,在国内推进语言标准化以及荷兰语的普遍应用,上述做法A. 促进了人文主义的传播B. 确定了教随国定的原则C.

13、摧毁了天主教会的权威D. 推动了民族意识的觉醒【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英荷两国都使用本民族语言出版圣经,这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民族主义的发展,D正确;A与材料无关,排除;德意志于1555年确立“教随国定”的原则,B排除;C是因信称义原则的影响,排除。故选D。13. 1701年,英国(王位继承法)规定:以后英国王位不得传给天主教徒,应由信奉新教的汉诺威王室继承;议会可以设立新君;非经议会奏请,国王不得免除终身任职的法官的职务,一切法律和条例非经议会通过,均属无效。材料主要反映了A. 宗教改革的成果得到确认B. 议会的权力开始高于国王C. 司法独立的原则得以确立D. 君主立宪政体

14、进一步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通过题干可知,英国议会可以干预英国王位继承,而且规定“非经议会奏请,国王不得免除终身任职的法官的职务,一切法律和条例非经议会通过,均属无效”,这样有助于保障司法独立,意味着英国国王的权力进一步被削弱,这是君主立宪制进一步发展的表现,D正确;题干内容与宗教改革无关,排除A;B错在“开始”,排除;C片面解读材料,排除。14. 1760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任命他的老师布特伯爵为首相,用封官许愿、收买等方法在议会中形成一个“国王之友”派,利用这个集团去打击辉格党,削弱辉格党的势力。这说明在当时的英国A. 立宪政体未能阻止王权滥用B. 内阁仍然对国王负责C. 议会高于

15、王权原则尚未确立D. 国王保留了专制权力【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任命他的老师布特伯爵为首相,用封官许愿、收买等方法在议会中形成一个国王之友派”体现的是当时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不完善,国王仍然试图干预议会,A正确;当时的内阁是对议会负责,B排除;英国的权利法案就已经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王权受到限制,因此CD排除。故选A。15. 1937年罗斯福向国会提交“填塞法院计划”咨文,提出“如果法官在70岁拒绝退休,总统有权再额外任命一位大法官与其共事”。对此,最高法院大法官休斯反驳指出“增加法官会降低法院效率”。最终参议院以70比20的结果否决了这一方案。这反映出美国A. 总统

16、试图扩大行政权力B. 参议院捍卫司法独立C. 民主程序复杂效率低下D. 民主政治基石的坚实【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可知,罗斯福总统试图增加总统的权利边界,干涉司法体系,但这一做法遭到了最高法院和参议院的联合否决,这说明美国民主政治的基石非常坚实,三权分立且相互制衡,故选D。总统试图扩大行政权力只能反映材料的局部,这不符合材料的整体意思,排除A;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司法权归法院,排除B;材料强调的是民主的积极作用,C项属于消极层面的评价,排除。【点睛】本题学生需根据材料的描述并结合美国1787年宪法的核心原则即可作出判断。二、非选择题16. (08全国卷,3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

17、一 1792年,英国以给乾隆皇帝祝寿为由,派马戛尔尼使团前往中国,并致函两广总督,通报此事。英方在信函中说,英国国王为了“与中国皇帝发生友谊,并增进两国之邦交,扩充两国人民之商业”,决定派遣马戛尔尼使团来华。使团携带有英国国王赠送给中国皇帝的许多精美礼物,以表达英国国王的真诚心意,从而“发扬两国之得益,建立两国永久之协和”。两广总督向朝廷上呈的信函译文称,英国国王命“马戛尔尼前来,带有贵重贡物进呈天朝大皇帝,以表其慕顺之心。惟愿大皇帝施恩远夷,准其永远通好,俾中国百姓与外国远夷同沾乐利”。 摘编自清史编年等材料二 乾隆皇帝接见马戛尔尼使团后,在给英方的回信中说:咨尔国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朕

18、披阅表文,词意盹恳,具见尔国王恭顺之诚,深为嘉许。尔国王表内恳请派一尔国之人住居天朝,照管尔国买卖。此则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其实天朝德威无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然从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又据尔使臣称,欲求相近珠崇山峻岭地方小海岛一处,商人到彼,即在该处停歇,以便收存货物。天朝尺土俱归版籍,疆址森然。即岛屿沙洲,亦必划界分疆,各有专属。此事尤不便准行。 摘编自清实录等(1)根据材料一,指出在陈述两国关系方面,两广总督上呈的译文与英方信函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的英国国内背景。(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乾隆

19、皇帝对英方要求的回应。【答案】(1)不同之处:两广总督译文:视两国关系为蛮夷之邦与天进上国的关系,视双方往来为朝贡关系。英方信函:增进邦交,扩大贸易(8分)原因:清朝长期闭关锁国,对外部世界缺乏了解,自认为是天朝上国,两广总督上呈的译文是出于这种心态(6分)。(2)工业革命;拓展海外市场;殖民扩张;中国成为其目标(8分)。(3)乾隆拒绝了英方的各项要求(4分)。维护了领土主权;盲目自大,坚持闭关锁国政策(6分)。【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材料中所给信息的阅读理解分析提炼归纳概括能力。即对材料提供的鸦片战争前夕中英两国外交思想政策、经济发展差异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

20、整理,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充分利用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归纳比较、说明论证。第(1)小题第一问答案在材料中,第二问实际考查清政府的外交政策及其影响。第(2)小题要求从英国国内的政治、经济、对外政策、出使中国目的等几方面入手,简练作答。第(3)小题要说清楚乾隆皇帝的态度以及这种态度对中国产生的双重影响。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740年,经乾隆审阅后,大清律例)正式“刊布中外,永远遵行”。这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部法典。大清律例的基本内容是以大明律为蓝本,其中有关婚姻方面的规定如下:结婚的必备条件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和达到法定年龄。虽然大清律例并没有明确规定

21、結婚的法定年龄,但大清通礼规定清代的适婚年龄为男16岁,女14岁,这主要是因为历代封建王朝都提倡早婚。禁止结婚条款有:第一、同姓不婚;第二、亲属不婚;第三、良贼不婚;第四、禁止结婚的时间,丧期及父母被四,不得自主嫁娶。摘编自张晚蓓清代婚姻制度研究等材料二 1804年,法国民法典颁布,这是第一部资产阶级的民法典。其中,法国民法典中规定的结婚条件是:第一、双方当事人自愿,未经合意不得成立婚烟;第二、达到法定年岭,法典規定男未满十八岁女未满十五岁、不得结婚;第三、一夫一妻制,规定第一次婚姻解除前不得再婚;此外,法国民法典中规定的結婚的程序:婚姻仪式应公开举行和婚烟证书应两次公告。在禁止结婚条款方面,

22、法国民法典规定有:第一、不符合年龄要求的子女,未得到父母同意,不得结婚;第二,直系導血亲与卑血亲间,禁止结婚;第三、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摘编自李浩培等译法国民法典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清律例中婚娴规定所体现的时代特征。(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与大清律例相比,指出法国民法典在婚姻规定方面的进步之处并分析其成因。【答案】(1)特征:封建君主专制加强;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儒家伦理道德影响深远;深受传统礼法思想影响,具有鲜明的礼法结合的特点;父权、夫权占据主导地位,妇女地位低下;具有鮮明的封建等级性。(2)进步之处:法国民法典体现了自由、平等、契约和理性原则;妇

23、女地位有所提高。 成因:法国民法典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之后,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而制定的法律;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法国社会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解析】【详解】(1)要根据大清律例中婚姻规定,并结合中国古代社会发展阶段特征思考,即可得出答案。即封建君主专制加强;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儒家伦理道德影响深远;深受传统礼法思想影响,具有鲜明的礼法结合的特点;父权、夫权占据主导地位,妇女地位低下;具有鮮明的封建等级性。(2)要把法国民法典中相关婚姻规定和大清律例进行比较,在比较时要注意结合近代法国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思考两者的不同点,即可得出答案。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拉甫却克墓地群是2019年

24、在新疆哈密市伊州区五堡镇博斯坦村考古发掘的唐朝时期的一处墓地群。下图为发掘的墓坑和文物。墓坑采用方砖的砖室墓 源自中原的斜坡墓道墓 陶罐陪葬的偏室墓铜器四神十二生肖铜镜“上方作竟” 龙虎纹镜货币开元通宝钱市 萨珊波斯银币的正面与背面首饰兔形图案金戒指 法用瓜棱珠大耳环中国考古网2020年6月19日新疆哈密拉甫却克墓地发现唐宋时期墓葬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唐朝时期新疆地区的社会风貌有哪些史料价值。【答案】新疆哈密拉甫却克墓地群是唐朝时期的墓地群,墓地群可以作为当时社会风貌的缩影,其考古实物是研究唐朝时期社会风貌的一手史料。斜坡墓道墓、四神十二生肖铜镜与写有古诗铭文的龙虎纹镜等,均反映了

25、新疆哈密地区在丧葬、纪年、诗歌等方面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可用于研究唐朝时期中原与新疆哈密等地的文化交流及其中原文化西传等情况。方砖、陶罐、铜镜、金戒指、耳环等反映了唐朝时期新疆哈密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民众审美观念,可用于研究唐朝时期新疆哈密地区的经济发展慨貌及民众的审美观念。开元通宝钱币、萨珊波斯银币等反映了唐朝时期中西方贸易情况及货币使用情况,可用于研究唐朝新疆哈密地区陆上丝绸之路的存续及中外贸易与货币使用情况。总之,该墓地群从经济、文化及民众生活等方面反映了唐朝时期新疆哈密地区的社会风貌,是了解唐朝时期新疆哈密地区社会风貌的一个窗口。【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唐朝时期新疆地区的社会风貌,考

26、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阐释历史事物、论证和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从考古发掘的历史图片信息中探究当时社会发展的基本风貌体现了新高考的新考向。首先,应思考的是史料的属性与可信程度,据此可推断在多大可信度上研究什么问题,如本题可以根据唐朝新疆哈密地区的考古发掘这一手史料探究当时的社会风貌;其次,要对具体的考古信息进行分类,并结合其所处的时空背景思考其在哪些方面分别体现了什么样的历史风貌,如拉甫却克葛地群反映的是唐朝新疆哈密地区的墓地群,该地区属于唐政府管辖地,但又处于中原地区与西方地区进行经济贸易往来与文化交流的交通要道,因此应从该地受中原文化的影响程度、中西经济交流情况及该地区经济社会具体发展情况等角度逐一分析;最后,再从整体上进行概括,指出该墓地群发据的历史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