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25860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84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均不得分;2分35小题,共70分)1. 宇宙中的基本天体是( )A. 卫星和恒星B. 行星和卫星C. 恒星和星云D. 流星和彗星【答案】C【解析】【详解】天体是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有多种类型,如恒星、行星、卫星、流星、彗星、星云、气体、尘埃等都属于不同形式的天体;但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故选C。2. 科学家预测在2019年至2020年太阳表面将再度出现“无黑子”现象,又称为“白太阳”,预示着太阳活动将进入“极小期”。据此,“白太阳”现象持续期间( )地

2、球降水均增多,洪涝灾害更加频繁 极地附近出现“极光”的范围将扩大地球磁场受到的干扰减弱,磁暴减少 太阳活动对无线电短波通讯干扰减弱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白太阳”预示着太阳活动将进入“极小期”。 “白太阳”现象持续期间,地球降水有的地方增多,有的地方减少。地球磁场受到的干扰减弱,磁暴减少。太阳活动耀斑减少,对无线电短波通讯干扰减弱。【详解】太阳表面将出现“无黑子”现象,又称为“白太阳”,预示着太阳活动将进入“极小期”。据此,“白太阳”现象持续期间,地球降水有的地方增多,有的地方减少,错。极地附近出现“极光”的次数将减小,错。地球磁场受到的干扰减弱,磁暴减少,对。太阳

3、活动减少,对无线电短波通讯干扰减弱,对。A对, B、C、D错。故答案选A。3. “万物生长靠太阳”,确实太阳对于我们以地球为家园的人类来说是太重要、太熟悉、太亲切了。太阳能量来源于( )A. 外部核聚变B. 内部核聚变C. 其他恒星D. 银河系中心【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太阳是一颗气态恒星,其内部通过剧烈的核聚变反应不断向外释放能量。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4. 下列不属于人类利用太阳能的是( )A. 风能发电B. 利用煤炭取暖C. 地热发电D. 太阳能热水器【答案】C【解析】【详解】风能属于大气运动产生的能量,其来源于太阳辐射,故A不符合题意石油(和煤炭)是地质历史时期

4、储存下来的太阳能,其来源于太阳辐射,故B不符合题意地热发电的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过程中产生的热能,故不属于太阳能,故答案选C;太阳能热水器利用的能源主要是太阳辐射能,故D不符合题意。5. 读“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局部图”,目前太阳能热水器正在许多城市得到推广使用。假如你是一位太阳能热水器的营销员,在只考虑自然因素的情况下,你到下面哪组城市营销最合理( )A. 北京、贵阳B. 上海、重庆C. 昆明、兰州D. 广州、成都【答案】C【解析】【详解】太阳能热水器的营销主要看太阳年辐射总量的丰富程度;根据图上数据进行分析可知,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低值中心位于四川盆地及附近,重庆、成都太阳辐射

5、不丰富,不适宜推广;贵阳太阳辐射总量值为大于90,小于100,太阳辐射也不丰富,不宜推广;昆明、兰州太阳能年辐射总量在130以上,太阳能资源丰富,适宜推广太阳能热水器,C正确。故选C。6. 来自欧洲的天文学家宣称,他们在距离地球20.5光年以外的太空发现了一颗与地球颇为相似的行星,并认为这颗行星可能适合孕育生命。该行星适合孕育生命的条件应该主要包括:温度适宜 有液态水 无大气 宇宙环境安全、稳定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该行星适合孕育生命的条件可类比地球。地球上生命存在的自身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较厚的大气层和液态水”;地球的宇宙环境:由于大小行星各行其道,故地球形成了

6、较安全的宇宙环境和稳定的光照条件,错,故B项正确。7. 地球上的大气层适合生物的呼吸,大气层的存在主要取决于:A. 日照条件稳定B. 日地距离适中C. 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D. 有原始海洋【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地球大气层的形成条件。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地球上生命存在条件的原因分析,调用课本相关内容,注意因果关系,明确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对地球大气层的作用。【详解】由于日地距离适中,影响了地球具有适宜的温度条件;地球上的液态水是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导致了地球内部水汽的释放;地球上适宜的大气是由于地球的质量体积适中,故引力适中,形成了较厚的大气层。所以选C。图示为地球四大圈层相互作用

7、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 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是()A. B. C. D. 9. 地球外部圈层中最活跃的圈层是A. B. C. D. 【答案】8. A 9. C【解析】【8题详解】水圈是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图中通过水蒸气指向,说明可以提供水汽,应该是水圈,A正确。【9题详解】地球外部圈层中最活跃的圈层是生物圈,形成降水,降水到达,说明是岩石圈、是大气圈,是生物圈,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排出氧气到大气圈,地球外部圈层中最活跃的圈层是,C正确。故选C。10. 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图中,表示地下储有石油的是( )A. 甲B. 乙C. 丙D. 丁【答案】A【解析】【分析】

8、【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震波按传播方式可分为纵波(P波)和横波(S波)两种类型,其中纵波传播速度快,可通过固态和液态物质传播,而横波传播速度慢,只能通过固态物质传播。图乙中纵波传播速度低于横波,排除B;石油为液态矿产,横波不能在其中传播,因此如果地下储有石油,在一定深度横波传播速度应降为0,图甲中横波在一定深度波速度降为0,因此地底储有石油的可能性大,A符合题意;图丙和图丁中横波随深度加深而传播速度增加,表明地底储有石油的可能性小,排除C、D。故选A。【点睛】下图表示地球上部分动物类型出现的时间范围(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1. 两栖类动物物种最繁盛的地质年代

9、是A. 元古代B. 古生代C. 中生代D. 新生代12. 随着环境变迁,生物在不断进化。新生代生物发展阶段开始进入A. 爬行动物时代B. 两栖类动物时代C. 被子植物时代D. 裸子植物时代13. 某地区发现大量的含煤地层,推断含煤地层的古地理环境是A. 湿热茂密的森林B. 辽阔的温带草原C. 干燥的热带草原D. 珊瑚繁盛的浅海【答案】11. B 12. C 13. A【解析】【11题详解】读图中信息可知,两栖类动物在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都有分布,但两栖类动物在古生代横向宽度最大,所以两栖类动物物种最多的地质年代是古生代。故选B。【12题详解】新生代(距今6500万年)是地球历史上最新的一个地

10、质时代。随着恐龙的灭绝,中生代结束,新生代开始,新生代以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的高度繁盛为特征,由于生物界逐渐呈现了现代的面貌,故名新生代,即现代生物的时代。所以,随着环境变迁,生物在不断进化。新生代时期生物发展阶段进入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时代,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故选C。【13题详解】煤炭是远古时期的植物死亡后,被深埋于地层之下,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逐渐转化为可燃性的煤炭,所以说植被越茂盛的森林地带,在经过漫长地质年代之后,就越可能出现大量的煤炭,A正确。温带草原的植被比森林少,所以远古时期的辽阔的温带草原,不会出现大量煤炭,故B错误。远古时期,干燥的热带沙漠,植被更加稀疏,不会出现大量的煤

11、炭,故C错误。珊瑚繁生的浅海地区,珊瑚虫大量的死亡之后,便会形成珊瑚岛礁,故D错误。故选A。某地层分布有下图所示的化石,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4. 该地层形成的时间最不可能的是()A. 寒武纪B. 二叠纪C. 石炭纪D. 泥盆纪15. 该地层形成的地理环境是()A. 湖泊B. 高山C. 高原D. 盆地【答案】14. A 15. A【解析】【14题详解】寒武纪常被称为“三叶虫的时代”,这是因为寒武纪岩石中保存有比其他类群丰富的矿化的三叶虫硬壳化石,读图可知图示区域展示的鱼类化石,最早鱼类出现在奥陶纪;因此可知该地层形成的时间最不可能的是寒武纪,可知BCD错误,故A正确。【15题详解】读图可知该图

12、展示的鱼类化石,因此可知该地层形成的地理环境是应该多水的环境,故A正确,可知BCD错误。【点睛】寒武纪是现代生物的开始阶段,是地球上现代生命开始出现、发展的时期。16. 地球自形成到现在,经过漫长的演化过程,在地壳、动物、植物等方面,都发生了有规律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回到下面问题。按由老到新的年代顺序,下列排序正确的是A. 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B. 三叶虫鱼类恐龙C. 元古宙古生代太古宙D. 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类【答案】B【解析】【详解】明确地质年代的顺序,了解各时代动植物的演化特点。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高级,古生代比太古宙晚,哺乳动物比爬行动物高级,ACD错误。B正确。故选B。读生物出

13、现以来地球大气中的CO2、O2含量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7. 在地质历史时期,出现最早是A. 蓝藻B. 蕨类植物C. 裸子植物D. 被子植物18. 地球上生物出现后A. CO2的含量一直下降B. O2的含量一直上升C. O2和CO2含量保持稳定D. O2和CO2含量变化呈正相关【答案】17. A 18. B【解析】【17题详解】在不同的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出现的种类、时间是不同的。读图可以看出,横坐标表示距今时间,在地质历史时期,出现最早的是蓝藻,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18题详解】A、由图知,二氧化碳的含量先上升后下降,故A错误;B、读图可知地球上生物出现后氧气的含量上升,故B正

14、确;C、由图知,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不稳定,故C错误;D、由图知,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变化没有相关性,故D错误;故选B。自然的鬼斧神工,塑造出很多独特的造型。读“蘑菇图”,完成下面小题。19. 图中“蘑菇”最可能位于A. 黑龙江、吉林B. 黑龙江、台湾C. 西藏、新疆D. 内蒙古、新疆20. 形成“蘑菇”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 风力侵蚀B. 风力沉积C. 流水侵蚀D. 流水沉积【答案】19. D 20. A【解析】【19题详解】图中“蘑菇”为风蚀地貌,一般出现在风力强大干旱地区或海岸线附近。黑龙江和吉林位于气候比较湿润的内陆地区,很难形成风蚀蘑菇,排除A、B。西藏位于青藏高原之上,属于高寒气候区

15、,海拔高处地表多冰雪覆盖,海拔低处植被覆盖较好,出现风蚀蘑菇的可能性较小,排除C。内蒙古西部和新疆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风力强大,最有可能产生风蚀蘑菇,选项D符合题意。【20题详解】风蚀蘑菇是柱状岩体经风沙的打磨与雕琢而成,因此形成“蘑菇”的主要地质作用是风力侵蚀,选项A符合题意。风力沉积一般形成沙丘和黄土地貌,排除B。图中显示,“蘑菇”所在地区处于气候干旱地区,雨水少,地表径流少,流水作用不明显,排除C、D。【点睛】风蚀蘑菇多发生于层状岩石,在风化过程中,岩石崩塌,形成孤立的柱状岩体。在此基础上,再经风沙的打磨与雕琢,风蚀蘑菇便逐渐形成。之所以能形成上大下小的蘑菇状,除了与岩石各层之间软硬程度

16、的不同有关外,与风沙流的高度也有着直接的关系。风沙流是一种贴近地面的沙子搬运现象,在沙砾地区,沙子最大跃移高度为2米;在沙面上,沙子最大跃移高度为9厘米。也就是说,在离地面2米高的范围内,岩体受到的风沙吹打和磨蚀最为厉害,向上则逐渐减弱。久而久之,柱状岩体就变成了上大下小的形状,状若蘑菇。“蓝窗”是地中海中马耳他戈佐岛最为著名的景点,位于一个悬崖的尽头,是一个由石灰岩 形成的天然拱门,透过大门,游人可以看到海天一色的壮观景色。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1. 蓝窗的形成过程中A. 海水沉积起主导作用B. 风力侵蚀起主导作用C. 海水侵蚀起主导作用D. 流水侵蚀起主导作用22. 下列地貌与“蓝窗”属

17、于同一类型的是A. 沙滩B. 海蚀崖C. 风蚀柱D. 石钟乳【答案】21. C 22. B【解析】【21题详解】材料信息表明,“蓝窗”是地中海中马耳他戈佐岛一个海边悬崖(海蚀崖)的尽头的景点,图中显示,“蓝窗”景观中石柱临近海面的地方小,由此推断蓝窗的形成过程中海水侵蚀起主导作用,C符合题意。“蓝窗”景观是一个突出的岩石景观,因此海水沉积不可能起主导作用,排除A。“蓝窗”景观位于海边,风力较大,风力侵蚀起到一定作用,但与海浪相比,风力不是主导作用,排除B。“蓝窗”景观不在河流之中,因此流水侵蚀对该景观没有影响,排除D。【22题详解】根据上一题的判断可知,“蓝窗”景观主要是海浪侵蚀的结果。沙滩是

18、海水沉积形成的,不是海水侵蚀的结果,排除A。海蚀崖是海水侵蚀的形成的典型地貌,与“蓝窗”景观成因相同,B符合题意。风蚀柱是风力侵蚀形成的,不是海水侵蚀的结果,排除C。石钟乳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与“蓝窗”不属于同一类型,排除D。地球大气又称“氮氧大气”,结合地球大气圈25km以下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表,完成下面小题。气体成分体积分数(%)质量分数(%)氮(N2)78.0875.52氧(O2)20.9423.15氩(Ar)0.931.28二氧化碳(CO2)0.03(变动)0.0523. 地球大气称为“氮氧大气”是因为两者( )A. 占干洁空气成分的99%B. 占大气成分的99%C. 是生命活动必不

19、可少的物质D. 在其他天体上不存在24. 目前,导致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主要因素是( )植树造林大量燃烧矿物化石燃料新能源公交车的逐渐普及森林、草原开垦成农田A. B. C. D. 【答案】23. A 24. B【解析】【23题详解】氮和氧是大气的主要成分,在干洁空气成分中,氮和氧两者约占99%,故又称地球大气为“氮氧大气”。故选A。【24题详解】目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逐渐升高,原因一是森林破坏,二是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正确。植树造林有利于降低二氧化碳浓度,森林、草原开垦成农田易造成荒漠化。故选B。2019年国庆节上映的电影中国机长根据真实事件改编。2018年5月14日四川航空3U8633航班

20、由重庆飞往拉萨,在起飞半小时后、飞行高度9800米时突发事故,驾驶舱风挡玻璃爆裂脱落、副机长曾半个身子被吸出机外,后经机组人员齐心协力,最后所有人和飞机都安全返航,机长刘传健创造了比“萨利机长”更伟大的航空奇迹。下图是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5. 影片中航班返航过程中遇雷暴云,剧烈颠簸,此时飞机所处大气分层为( )A. 甲B. 乙C. 丙D. 丁26. 航班突发事故时机上人员面临的危险不包括( )A. 低温B. 强风C. 辐射D. 缺氧【答案】25. D 26. C【解析】【25题详解】中纬度对流层的平均厚度约为12,飞行高度达9800m突发事故,此时飞机应处于对流层顶部,故选

21、D。【26题详解】航班突发事故时飞机位于对流层中。在对流层,随海拔升高,气温和大气密度降低;海拔高,摩擦力小,风力大。因此飞机在9800米高度突发事故,因此驾驶舱挡风玻璃爆裂脱落,会导致机上人员面临的危险包括气温、强风和缺氧。太阳辐射强的应是高层大气,即甲层。故选C。下图表示北半球某地等压面分布示意图(图中等压面弯曲是由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7. 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气压最低的是( )A. 甲B. 乙C. 丙D. 丁28. 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气温较高的是( )A. 甲B. 乙C. 丙D. 丁【答案】27. D 28. B【解析】【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等压面凸起的地方,

22、表示在同一高度上,气压比四周(两侧)高,等压面凹陷,表示同一高度上,气压比四周(两侧)低。图中显示,甲处等压面凸起,乙处等压面凹陷,表明甲地气压高于乙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同一地点的高空等压面与低空等压面往往对称相反,则丁地等压面凹陷、丙地等压凸起,表明丙地气压高于丁地;同一地点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因此乙地气压高于丙地。综上所述,图中甲乙丙丁四地的气压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甲、乙、丙、丁,气压最低的是丁地,D正确,A、B、C错误。故选D。2.材料信息表明,图中等压面弯曲是由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甲地气压高于乙地,表明甲地受冷气流下沉形成高气压,乙地受热气流上升形成低气压,即乙地气温比甲地高;根据所

23、学知识可知,对流层中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因此丙、丁两地气温低于甲、乙两地。综上所述,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气温较高的是乙地,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点睛】等压面凸起的地方,表示在同一高度上,气压比四周(两侧)高。等压面凹陷,表示同一高度上,气压比四周(两侧)低。同一地点的高空等压面与低空等压面往往对称相反。29. 读下列四图,若只考虑昼夜和云量情况,下列气温排序正确的是 A. abcdB. bacdC. cbdaD. cdab【答案】D【解析】【详解】白天气温高,夜间气温低,所以cd高于ab;多云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强,气温较低,多云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强,气温较高,所以ab。故选D

24、。树木涂白是指用涂白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和硫磺)将树干部分涂成白色,是绿化植物养护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目的是确保绿化植物安全越冬。近日,绿化部门对城区主要道路、景区、游园等地的树木进行了统一涂白,行道树树干刷白高度统一控制在离地面1.5米处,视觉上达到整齐划一、美观大方的效果(如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0. 绿化部门对城区行道树涂白的目的是()杀菌、防止病菌感染杀虫、防虫,减少下一年病虫害的发生起到一定美化作用防冻害、避免早春霜害A. B. C. D. 31. 关于树木涂白的作用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有效减少地面长波辐射,防止地面热量大量流失B. 使得树干白天和夜间的温差不

25、大,减少树皮开裂C. 使得树木萌芽和开花提前,以躲过早春低温冻害D. 增加树木对阳光的吸收率,减少冻害发生的概率【答案】30. C 31. B【解析】本题以树木涂白为栽体,考查大气受热过程、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30题详解】据材料得知行道树涂白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和硫磺,可以起到杀菌、杀虫的作用; 涂白可以起到保温的效果达到防冻害的作用;从图片中可看出涂白可起到美化作用,所以正确。故选C项。【31题详解】树木涂白不会影响地面辐射,不会影响气温,因此也不会影响树木萌芽和开花时间;树木涂白可以反射阳光,减弱树干吸收太阳辐射,使得树干白天和夜

26、间的温差不大,减少树皮开裂,故B项正确。读某地理考察小组在沙漠地区利用“日光蒸馏法”取水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32. 该方法揭示了水循环的主要动力包括()风力地球重力太阳能温室效应A. B. C. D. 33. 该方法可以模拟水循环的环节主要有()蒸发水汽输送大气降水地下径流A. B. C. D. 【答案】32. B 33. B【解析】本题组以沙漠地区利用“日光蒸馏法”取水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两道试题,涉及水循环的动力、水循环的环节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32题详解】图中显示,“日光蒸馏法”利用太阳辐射的能量,使水分蒸发,符合

27、题意。凝结的水滴在地球重力作用下,滴落到容器中,符合题意。图中显示,“日光蒸馏法”与风力、温室效应关系不大,、不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判断,选项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33题详解】图中显示,“日光蒸馏法”可以模拟水循环的环节主要有蒸发,对。没有水汽输送环节,错。水汽的凝结、滴落,类似于大气降水过程,对。图中没有显示下渗和地下径流环节,错。综合上述判断,选项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读全球水循环模式图,(箭头代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4. 若水循环总量为100单位,M、N分别为( )A. 7、16B. 16、7C. 7、23D. 16、7735. 人类修建水库

28、所在的环节是( )A. MB. SC. ND. Q【答案】34. C 35. B【解析】【分析】34题详解】水循环使全球水量维持平衡;根据此原理读图分析,M表示水汽输送,其数值=P(海水蒸发)-T(海洋上的大气降水)=7;N表示陆地上的大气降水,其数值=M(水汽输送)+Q(陆地水汽蒸发、蒸腾)=23。故选C。【35题详解】人类修建水库影响的水循环环节为S地表径流,调节了水资源的时间分配。故选B。【点睛】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修建水库,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同时水面面积的扩大和下渗量增大使地下水位提高,可加大蒸发量和降水量。跨流域调水,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

29、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资源,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减少地表径流。城市铺设渗水砖,可减少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增大地下径流。实施人工增雨,加大降水量。二、综合题(共30分)36. 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示意图,回答问题。(1)根据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和通过介质的不同,可以判断A是_波,B是_波。(2)地球物理学家通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研究,发现地球内部有两个不连续面,D是_面,F是_面,以此将地球内部大致分为三个圈层C是_;E是_;G和H是_。岩石圈由_圈层和_圈层的顶部组成;岩浆的发源地位于_圈层。【答案】 (1). 横 (2).

30、 纵 (3). 莫霍 (4). 古登堡 (5). 地壳 (6). 地幔 (7). 地核 (8). C或地壳 (9). E或地幔 (10). E(或地幔)【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地震波及地球的内部圈层构造,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详解】(1)读图分析,A传播速度较慢,为横波;B传播速度较快,为纵波。(2)D为莫霍界面,地震波穿过时纵波和横波速度都明显加快;F为古登堡界面,地震波穿过时横波消失,纵波速度明显降低;C为地壳,E为地幔,G和H组成地核;岩石圈由地壳和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组成;一般认为岩浆的源地是地幔上部的软流层。【点睛】3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地

31、理学习应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地理实验既是方法,又是重要内容。在一个长、宽、高分别是2米、1米和1米且六面都封闭的透明玻璃柜内,底面两侧分别放置一个电炉(有导线连到柜外)和一大盆冰块。在玻璃柜顶面中部的内壁贴一张下垂的纸片A,在玻璃柜底面中部的内壁贴一张竖立的纸片B(如下图所示)。在电炉通电一段时间之后,根据纸片A、B的偏动情况,可以模拟验证某一地理原理。(1)以上实验要验证的是_地理原理。(2)在电炉通电一段时间之后,纸片A向_偏,纸片B向_偏。(填左或右)(3)由此总结出的热力环流形成过程:地面热量差异_同一水平面上的_大气_热力环流。(4)若该实验模拟白天的海陆风,则电炉表示_。若该实验

32、模拟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那么表示城市的是_,形成城市上空气流垂直运动的原因是_。【答案】 (1). 热力环流 (2). 右 (3). 左 (4). 大气垂直运动 (5). 气压差 (6). 水平运动 (7). 陆地 (8). 电炉 (9). 热岛效应【解析】【分析】本题以一个实验为背景,考查了热力环流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详解】(1)以上实验用电炉表示受热,用冰块表示遇冷,根据纸片移动方向,要验证是热力环流的原理。(2) 在电炉通电一段时间之后,电炉处比冰块处气温高,气压低,对应的玻璃柜顶部气压比冰块对应的顶部高。在水平方向上,

33、空气由高压吹向低压,纸片A向右偏,纸片B向左偏。(3)据材料和图片分析,电炉通电一段时间后,温度升高,电炉附近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而冰块一侧空气遇冷收缩下沉,导致同一水平面出现高低气压差,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水平方向上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形成热力环流。(4)白天陆地升温快,相当于实验中的电炉;城市为高温中心,相当于实验中的电炉,空气上升,形成热岛效应,造成城市上空气流的垂直运动。38. 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面问题。(1)补画图中水循环环节A、C、D缺失的箭头。(2)填出水循环各环节的名称C_,F_,H_,G_。(3)我国已经建成的三峡工程与哪一个环节关系最密切?_(填字母)。(4)最能

34、代表我国夏季东南风的环节是_(填字母),使陆地水不断得到更新和补充;在我国,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是_季节。(5)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可以不断地循环和更新,起主要作用的水循环类型是_循环。【答案】(1)A箭头向上,C箭头向左,D箭头向下(2)C水汽输送;F地表径流;H下渗;G地下径流(3)F(4)C;夏秋或夏(5)海陆间【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水循环的环节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详解】(1)读图分析,A表示水汽蒸发(蒸腾),箭头向上;C表示水汽输送,箭头向左;D表示大气降水,箭头向下。(2)读图,结合水循环的过程判断,C表示水汽输送,F表示地表径流,H表示下渗,G表示地下径流。(3)三峡工程影响了地表径流,调节了水资源的时间分配,由上题分析可知,F表示地表径流。(4)我国夏季东南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带来丰沛的水汽,与C一致;我国大部分地区夏季高温多雨,是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5)海陆间水循环使我国陆地水体得到不断的补充和更新。【点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