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第11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25556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第11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第11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第11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第11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第11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时作业11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一、选择题1从15世纪开始,西班牙、英国、法国走向集权,成为欧洲最早一批“新君主国”。“新君主国”的本质内涵是(D)A君主专制下的军政合一国家B教皇控制下的神权专制国家C议会主导下的中央集权国家D王权专制下的统一民族国家解析:“新君主国”是指实行君主专制的民族国家,D正确;“新君主国”利用各种方式将权力集中在君主个人手中,统一国家,削弱贵族和教会的权力,A、B不符合题意,排除;“新君主国”是指实行君主专制的民族国家,并非议会主导下的中央集权国家,排除C。2在宗教改革时期,英国宗教改革家威克里夫把圣经译成英语,并主张圣经是信仰唯一的根据。同样,马丁路德也

2、于1534年译出德文本的圣经。这些做法在当时(D)A削弱了基督教在欧洲的影响B彻底摧毁了罗马教皇的政治权威C推动了欧洲民主制度的建立D有助于欧洲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解析:依据材料“把圣经译成英语,并主张圣经是信仰唯一的根据”“马丁路德也于1534年译出德文本的圣经”可知,这体现了浓厚的民族主义色彩,有助于欧洲近代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民族国家的形成,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宗教改革反对的是教会,并不反对基督教,没有削弱基督教在欧洲的影响;B选项错误,“彻底摧毁”一词表述过于绝对;C选项错误,宗教改革主要是反对罗马教会的统治,与欧洲的民主政治无关。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3马丁路德反对罗马

3、教廷,宣扬因信仰而得救。王公贵族为扩大自身政治权力,纷纷建立其辖区官方教会。这说明宗教改革(B)A实现了民众宗教信仰的自由 B扩大了世俗贵族权力C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D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解析:在宗教改革中“王公贵族为扩大自身政治权力,纷纷建立其辖区官方教会”,这说明宗教改革扩大了世俗贵族权力,故B项正确;宗教改革打击了天主教的绝对权威,但并没有实现民众的宗教信仰自由,故A项错误;宗教改革推动了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但这不是材料反映的信息,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宗教改革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故D项错误。4法国政治思想家博丹(15301596年)主张维护君主专制制度,巩固统一的民族国家,国家

4、权力至高无上,任何君主无权侵占别人的财产。该主张(D)A体现了资产阶级的理想愿望B加强了法国的君主专制集权C反映了重商主义的发展需要D体现了民族国家至上的要求解析:法国政治思想家博丹主张“巩固统一的民族国家,国家权力至高无上”,体现民族国家至上的要求,故D正确;资产阶级主张民主,而博丹主张维护君主专制制度,A错误;材料无法体现该主张的实施效果,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重商主义思想,排除C。51516年,法兰西斯一世同罗马教皇利奥十世签订了波伦亚条约。根据这个条约,国王有权任命教会的高级教职,有权向圣职界征税。1539年,法兰西斯一世下令国家法令使用法语,不得使用教会惯用的拉丁文。上述举措(C)A引

5、发了基督教改革运动B导致封君封臣制度进一步强化C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D基本解决了王权与教权之争解析:据材料“国王有权任命教会的高级教职,有权向圣职界征税”可知,这有利于国家摆脱天主教会的束缚,形成民族国家,故选C项;基督教改革运动开始于德国,排除A项;封君封臣制度强调天主教的至高地位,材料削弱了天主教影响,排除B项;基本解决了王权与教权之争的是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排除 D项。61648年,欧洲国家达成的威斯特伐利亚条约规定:承认新教合法地位,新教诸侯和天主教诸侯地位平等;各诸侯邦国可自行订定官方宗教;各诸侯邦国有外交自主权。这些规定(D)A促进了欧洲国家政治统一进程B表明了罗马教会立新教为

6、合法宗教C造成了各诸侯邦国割据的状态D推动了宗教改革和主权国家的形成解析:材料中的规定与欧洲国家政治统一进程无关,故A项描述错误。据材料可以知道威斯特伐利亚条约是欧洲国家达成的,不是罗马教会颁布的,故B项错误。威斯特伐利亚条约主要是造成德国封建割据时代的到来,并未造成整个欧洲的分立割据,故C项错误。据材料“承认新教合法地位各诸侯邦国有外交自主权”可以知道,威斯特伐利亚条约推动了宗教改革,也使得王权独立于教权,有利于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故D项正确。719世纪末,欧洲国际法学家将世界上的国家划分为“文明”“半文明”和“野蛮”等不同类别,将国际法界定为“文明国家之间的法律”。这反映了(A)A西方主导

7、了国际体系B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C不同文明间冲突加深D国际规则的逐步完善解析:“文明国家之间的法律”体现出的是西方国家对自身的一种认识,国际事务也由西方国家所掌控,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世界市场的内容;C选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文明冲突的内容;D选项错误,这与材料反映的内容是不符的。8和平是人类最持久最朴实的追求。近代以来,第一个提出放弃把战争作为国家政策的国际条约是(D)A拉巴洛条约 B国际联盟盟约C洛迦诺公约 D非战公约解析:据材料“第一个提出放弃把战争作为国家政策的国际条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非战公约是1927年由法国外长白里安倡议,1928年15

8、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巴黎签订,主要内容是废弃以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只能用和平方法解决国际争端或冲突,故D项正确;拉巴洛条约是1922年由德国魏玛政府与俄罗斯苏维埃签署的条约,宣布放弃在一战后向对方提出的领土和金钱之要求,两国外交正常化,这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国际联盟盟约是1919年在巴黎和会上通过,确定了国际联盟的组织机构、职能、原则和会员国的义务,规定将德国殖民地由国际联盟实行委任统治,这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洛迦诺公约是1925年英、法、德、意等七国代表在瑞士洛迦诺举行的会议上通过的,保证德国与西部邻国的边界现状,对改善法、德关系,稳定欧洲局势有积极意义,也不符合题意,故C项

9、错误。9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痛定思痛,人类开始探寻维护世界和平的新途径。国际联盟的成立就是这种探寻努力的结果。国联从一成立就宣称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但它却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不太光彩的纪录,并放任了二战的爆发,其原因不包括(C)A国联成为英法等少数大国操纵下的维护霸权的工具B国联盟约的很多规定模糊不清、漏洞百出C美国与英法在国联内争夺领导权,使国联成为双方争霸的场所,降低了国联的效率D苏俄被排斥在国联之外,美国也由于国内反对未能加入,大大降低了国联的权威性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美国没有加入国际联盟,不可能与英法在国联内争夺领导权,故选C。国际联盟虽然是各国为防止武装冲突、加强普遍和

10、平与安全而建立国际机构的第一次尝试,但却成为英法等少数大国操纵下的维护其霸权的工具,排除A。国联的设计仍不尽完善,比如曾规定全面裁减军备但却未能付诸实现,采取制裁侵略者的行动之前须先经理事会全体投票等,排除B。当时苏俄被排斥在国联之外,美国也由于国内反对未能加入,更使国联丧失了坚定温和的支持力量,排除D。10国际联盟的宗旨是制止战争、制止侵略,而事实上这一宗旨却成为空谈。从机制方面来看,主要是因为(A)A形成决议需“全体一致” B国联行政院的权力过大C吸收德国等战败国加入 D把苏俄排除在国联之外解析:抓住“事实上这一宗旨却成为空谈”“从机制方面来看”可得,形成决议需“全体一致”,实际上使国联失

11、去了制止战争和侵略的可能性,故A项正确;B项说法本身错误,国联缺乏执行决议的强制力,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故排除; C项不属于“机制方面”的原因,故排除;D项不属于“机制方面”的原因,故排除。11国际联盟和联合国的共同之处是(D)A均为帝国主义世界大战的产物B初期均为美国所操纵C成员国都包括了所有大国D都宣称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解析:国际联盟和联合国的目的都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安全,D正确;联合国不是帝国主义大战产物,A错误;国联最初是英法控制,B错误;C中“所有大国”错误。12下表是二战后初期国际社会签订的部分协定公约。这反映出(A)1945年12月1947年10月1949年8月1950年11月1

12、951年7月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关税和贸易总协定关于战时保护平民之日内瓦公约保护人权与基本自由公约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A国际社会的法制化B发达国家主导着国际事务C国际社会保护弱者D经济是国际交往主要内容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际社会签订的协定公约具有法律效力,材料中社会各领域的公约协定的出现,反映出当时国际社会法制化的发展趋势,故选A项。材料中不仅建立了以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同时还制定了保护平民和难民权益的国际公约,而这些并不能体现出发达国家对国际事务的主导,排除B项;C项与B项同理,所述只符合材料部分信息,故不是最佳答案,排除;材料所述并不仅仅只是经济层面的内

13、容,且材料并未就几项不同内容之间进行比较,故无法得出孰轻孰重的结论,排除D。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在世界近代史上,西方国家认为进行战争是国家的正当权利。在此基础上,国际法的奠基人格老秀斯主张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应该受到法律的约束,提出交战规则以及关于战俘待遇、武器使用,除了军事必要外财产不应受到损害等原则。这些原则后来被西方国家普遍接受。材料二国际联盟盟约规定,国际联盟的宗旨是“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为此“各缔约国承担不从事战争的义务”。(1)根据材料一,说明格老秀斯提出的各项原则有何积极意义。(2)比较材料一、二,指出国际联盟盟约所反映的对战争的态度有何新

14、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答案:(1)使战争受到法律的约束,尽量减少战争所造成的危害。(2)变化:对国家的战争权加以限制,通过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维持和平。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了空前灾难,使人们更加深了对战争危害的认识。解析:(1)积极意义:依据材料一中“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应该受到法律的约束”“交战规则以及关于战俘待遇、武器使用”“除了军事必要外财产不应受到损害等原则”等信息可知。(2)变化:对比材料一的原则,材料二中提出了“各缔约国承担不从事战争的义务”,以国际联盟盟约的形式,对国际联盟的成员国进行限制,可以得出普遍性国际组织的出现,使得战争权力受限制、可操作,促进和平因素增多。

15、原因:需要结合国际联盟成立的背景,从一战的教训出发,分析争取和维护国际和平成为国际潮流的必然性。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联合国多次讨论不扩散核武器问题,但因美、苏两国的争斗,没有取得成果。1960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1 576号决议,要求所有生产核武器的国家暂时和自愿地不将核武器控制权移交给非核国家,不向其提供制造核武器的必要的机密情报。60年代上半期,法国核试验成功,拥有了核武器。1968年,联合国大会以95票对4票、21票弃权通过决议,批准美、苏联合提出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并表示希望有尽可能多的国家加入。随后,美、苏、英以及另外59个国家签署了这一条约。条约规

16、定:缔约的核国家保证不直接或间接地把核武器转让给无核国家,不援助无核国家制造核武器;缔约的无核国家保证不制造核武器,不直接或间接地接受其他国家的核武器转让,不寻求或接受制造核武器的援助,也不向别国提供这种援助。摘编自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联合国通过1 576号决议后有关国家仍要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得以签订的原因及其作用。答案:(1)联合国大会决议没有规定非核国家的责任,不能有效控制核武器扩散;有核国家增多。(2)原因:核武器危害巨大;世界反战反核和平运动的高涨;美、苏达成妥协;大多数国家达成共识;联

17、合国的推动。作用:减少核武器扩散,降低爆发核战争的危险;有助于维护世界和平;一定程度上维护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解析:(1)根据材料“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联合国多次讨论不扩散核武器问题,但因美、苏两国的争斗,没有取得成果要求所有生产核武器的国家暂时和自愿地不将核武器控制权移交给非核国家”并结合该时期的美苏掌握核力量的史实即可回答。(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当时的社会思潮、战后反思,再根据材料“1968年,联合国大会以95票对4票、21票弃权通过决议,批准美、苏联合提出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并表示希望有尽可能多的国家加入。随后,美、苏、英以及另外59个国家签署了这一条约”即可概括指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得以签订的原因。关于其作用主要从世界和平、核垄断的角度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