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创新大课堂》2015高考生物(人教版)大一轮总复习随堂考情体验 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生物进化.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2512 上传时间:2024-05-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2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大课堂》2015高考生物(人教版)大一轮总复习随堂考情体验 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生物进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创新大课堂》2015高考生物(人教版)大一轮总复习随堂考情体验 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生物进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创新大课堂》2015高考生物(人教版)大一轮总复习随堂考情体验 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生物进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二十一讲 生物进化考情一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根据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图解如下),下列叙述不属于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补充、完善的是()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B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C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D自然选择学说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都认为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因此D项不是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补充和完善内容。考情二物种的形成2某地区共同生活着具有捕食关系的甲、乙两种动物,两者的个体数长期保持稳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乙物种的灭绝必然导致甲物种的灭绝,反之亦然B在长期进化中,甲、乙两物种必然互为选择因素C甲

2、物种基因的突变必然导致乙物种基因的突变,反之亦然D甲、乙个体数的长期稳定说明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改变B在食物网的各种生物中,一种生物可以有多种捕食对象,也可以被多种生物捕食,在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中,一种生物灭绝,一般不会引起捕食者或被捕食者灭绝;在长期进化中,具有捕食关系的两种生物相互选择、共同进化,故B正确;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不同生物的基因突变没有因果关系;种群数量长期稳定,种群的基因频率也可能发生了很大变化。考情三人工选择对基因频率的影响3如图是我国黄河两岸a、b、c、d 4个物种及其演化关系的模型,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物种最终进化为b、c两个物种,经历了从地理隔离到生殖

3、隔离的过程Bb迁到黄河南岸后,不与c物种进化为同一物种,内因是种群的基因库不同Cc物种的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则该物种一定在进化D欲判断d与b是否为同一物种,只需看b与d能否自由交配即可D由图可知,物种a经过地理隔离,最终形成不同的物种b、c,产生了生殖隔离,A项正确;b迁移至黄河南岸后,已经和c出现了生殖隔离,本质是它们的基因库产生了很大的差异,B项正确;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故C项正确;判断两个种群是否为同一物种,不但要看它们之间是否能自由交配,还需看它们交配后产生的子代是否可育,D项错误。4(2013天津卷)家蝇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抗性,原因是神经细胞膜上某通道蛋白中

4、的一个亮氨酸替换为苯丙氨酸。下表是对某市不同地区家蝇种群的敏感性和抗性基因型频率调查分析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上述通道蛋白中氨基酸的改变是基因碱基对缺失的结果B甲地区家蝇种群中抗性基因频率为22%C比较三地区抗性基因频率可知乙地区抗性基因突变率最高D丙地区敏感性基因频率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由题目可知,亮氨酸替换为苯丙氨酸,氨基酸数目没改变,氨基酸的改变应该是由碱基对替换引起的,A错误;甲地区抗性基因频率为(220/2)12%,B错误;乙地区抗性基因频率为(432/2)20%,丙地区的抗性基因频率为(115/2)8.5%,乙地区的抗性基因频率最高,但不代表突变率最高,C错误;丙地区抗性基因频率最低,则敏感性基因频率最高,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