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备课资料一、利用读图学习地理的方法1.读图,首先要正确认识课文与插图的关系、插图与插图之间的关系,力求形成每一节、每一章教材的图像系统。2.读图,就要利用地图去表现地理事物的特征。由于地理事物所占空间广大,难以用肉眼直接观察,因此它的形态特征,包括大小、高低、形状等只能在地图上进行观察研究。例如,长江是世界著名的河流,“长江水系和干流剖面图”鲜明地显示出长江本身的特征:水系呈树枝状,支流众多,水网稠密。让学生联系长江流域的地形地势和气候进行思考,这样对于长江是我国流域面积最广、水力资源丰富、航运发达的黄金水道就容易理解了。3.读图,必须充分利用地图来建立空间概念,不要孤立地去死记硬背每个地理事
2、物的具体分布。最好是用点、线、面相结合的办法来确定事物的相对位置。4.阅读综合性很强的地图,可以分层次地、有步骤地进行分析,把复杂的图分解成几个简图,使学生易于接受和掌握。例如,“亚洲1月、7月的季风图”,怎样才能使学生理解呢?最好把图分解成为4幅:“1月气压带和风带”“1月海陆气压和季风风向”“7月气压带和风带”“7月海陆气压和季风风向”,然后通过提问,让学生懂得1月由于气压带和风带南移,东南亚和南亚地处东北信风带,强大的亚洲高压使气流呈反气旋型流动。东南亚和南亚地区的风向往右偏转成东北季风,两股风向一致,使东北信风和东北季风重合在一起。7月由于气压带和风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
3、地球自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偏转成西南风。印度低压的存在使气流呈气旋型流动,与越过赤道的西南风方向一致,形成夏季强大的西南季风。5.读图,还要充分利用地图去揭示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其方法最好是采用同一区域、不同要素的复合图。例如,“北美洲年降水量图”内有关降水量分布的成因分析,可以把它与“北美洲在风带中的位置图”“北美洲的地形图”“北美洲的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图”“北美洲气候图”“洋流分布图”等图复合在一起,这样就能够显示出各气候因素对降水的影响,让学生通过读图得出结论:由于西部高山的阻挡,使太平洋的水汽难以深入内陆,仅限制在西部沿海地区,增强了北美气候的大陆性;而北美大部分地区,水汽来自大西洋,致
4、使全洲降水由东南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减少。二、地图技能 地图技能是各种基本地理技能的核心。由于地理事物的地域空间广阔,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状况都要通过地图表示出来。 地理区域的划分,自然环境的地带性研究,学习世界地理知识,了解国际形势以及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交通旅行等等,都离不开地图。所以地理教学在传授地理基础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地图技能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归纳起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地图技能。1.识读地图 学习地理知识要掌握的最重要的工具就是地图。而识读地图又是学习地图知识的基础。怎样指导学生识读地图呢?教师应把握这样两点。一、在指导学生识读地图前,必须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地图知识和地理基础
5、知识,然后辅之以一定的练习,通过训练,让学生掌握正确阅读地图的思路和方法。例如,识读一幅地形图,学生必备的知识应该是:地图的方向、经纬网的概念、比例尺的意义、等高线的知识以及图例和注记,这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才能准确地判定该图所表示的区域在地球的哪一方位、范围大小以及图上所反映出来的地理事物。在指导学生识读地图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形象思维能力。认识始于观察。没有观察就不能有丰富的想象、理论的概括和创造性的思维。应该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静到动,先易后难,有计划、有步骤地随着所学知识的深入,相应地设计出观察方法和技巧。阅读地图要有计划,经常训练,使学生在地图上找地名,确定经纬度位置、
6、定方向等等,能做到准确、熟练、好中求快。 阅读地图要注意多角度的分析和综合。如阅读我国的地理位置,首先对整体有个一般的了解,这就是对我国的轮廓、范围有一个初步的整体认识,然后再从各个角度进行细致的观察,即从纬度、海陆分布、与其他国家接壤等几方面进行观察,然后将其综合,得出对我国地理位置的完整认识。在读分区地图时,要注意与全国地图相对照,以加深理解部分与整体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2.分析地图 在地图上分析地理特征,就是运用有关地理原理对地图上反映的地理事实材料作出分析归纳。这是读图技能的较高层次。识读地图主要是弄清楚地图上所反映的地理事物“是什么”“有什么”“在哪里”等的简单判读,但分析地图就不能
7、只是单调地罗列地理事物,要深入地去认识地理事物的本质、规律和内在联系。主要解决该地理事物是“什么样的”“什么关系”“为什么”的问题。凡是能从地图上获得的地理知识,都要尽可能启发学生从图上去索取,从图上找答案,逐步养成用地图分析地理事物的习惯。 训练学生根据地图分析地理事物,要由简到繁,从易到难,由单幅到多幅地图的复合。例如:讲我国河流分布及流向时,提出为什么许多大河滚滚东流的问题,让学生阅读中国地形图,学生可以从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形象地看出我国大陆“三级阶梯”的地形大势,从而认识地形与河流流向的因果关系。又如,对于欧洲气候的认识,从气温和降水这两个最基本的气候要素的年变化中得出,欧洲与同纬度的亚
8、洲大陆东岸气候截然不同,通过用图思考,让学生回答为什么。学生在解答问题的驱动力影响下,才有兴趣有信心去观察地图,探究这一规律的成因,通过进一步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得出欧洲大部分位于西风带内,西临大西洋,又受到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加之欧洲地势低平,山脉多东西走向,有利于暖湿的西风长驱直入;而半岛众多,海岸曲折,使得欧洲各地距海都比较近,容易受到海洋的调节。因此得出与同纬度的其他大陆相比,欧洲降水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气温的年较差较小,冬季较温和、夏季较凉爽的气候特征。 如果在地图上认识两个区域地理特征的差异,可以用两幅地图进行对比分析。如将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地形图,一月、七月气温分布图,年降水量分
9、布图,气候类型分布图等进行对照,就可以看出两大洲海陆轮廓、海岸、地形、气候等方面的特征差异。根据图上所反映的地理事物进行分析、归纳,就可以对南北美洲的特征有明确的认识。又如:在学习世界气候类型一章时,对照“世界气候类型”图及“世界一、七月气压和风”分布图,找出世界上共有多少种气候类型;哪些洲、哪些地区和国家气候类型相同或相似;为什么纬度相近的上海和巴勒斯坦的海法,前者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而后者却属于地中海式气候呢?气候形成因素是什么。通过读图可以发现:我国的上海位于亚热带亚洲大陆的东岸、太平洋西岸,它是在东亚季风的作用下形成的,其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而海法属于地中海式
10、气候,其特征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这种气候的形成是由海法位于亚洲大陆西岸北纬3040的地中海沿岸,太阳直射点来回移动,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随之交替控制地中海沿岸所决定的。而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的范围,是纬度3040的地区,至此又可得出:凡是纬度在3040之间的大陆两岸,都可能有与地中海沿岸相似的气候。这就把非洲南端。澳大利亚南部沿海。北美加利福尼亚地区和南美智利中部的气候也联系起来,统称为地中海式气候,这一规律的得出,对于全球地中海式气候的分布,就不用逐一记忆了。这样富有直观性、启发性的观察比较,大大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地图学知识的自觉性。 如果认识某个区域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
11、系和联系,认识有关地理事物的成因,可将该区域有关地理要素的几幅地图重叠起来观察。如将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一月气温分布图与水系图重叠,就可以认识到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河流水文特征是水量北少南多,冬季北有结冰期,南无结冰期,从而弄清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三、地图能力的考核和地图教学(一)地图能力在高考中的考查形式及复习对策 地理高考题中,读图分析题型所占分值比重很大,而且图的类型多种多样,有政区图、地形图、等值线图、数据统计图、景观图以及各类地理示意图等。针对不同的类型应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技巧,作出判断和解析。1.地理分布图 此类地图在复习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学会从地图中尽可能地获得多种地理信息:
12、地理位置,包括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或其他相关位置;读出经纬网的大致范围;读出国家、省区、城市、铁路、山脉、河流等重要地名;读出重要矿产;读出工农业、人口等要素的主要分布规律等。然后引导学生对信息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分析该地区的综合地理特征。 而且,针对不同类型应采取不同的方法,掌握不同的技巧。如政区图、地形图,最好能结合空白轮廓图,边学边回忆练习,循序渐进,先掌握主要地名,如主要的高原、平原、山脉、河流、大的岛屿、半岛、主要国家和首都、我国省级行政单位和省会以及主要的矿产地、工业中心和旅游胜地等。2.地理示意图和地理模式图 地理示意图是用简明形象的图形说明地理事物的成因演变和地理原理等,要仔细钻
13、研,掌握判读的要领,如“地球日照示意图”判读的内容有太阳高度计算、昼夜长短的判断、昼长和夜长的计算、极昼和极夜的判定、时差计算、经纬网坐标点的确定等。 熟练运用一些模式图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比如,“世界气候类型模式图”“洋流模式图”“气压带风带简图”“全球海陆分布轮廓简图”“我国主要山脉、地形区分布简图”等。能够熟练快速地绘制并且利用这些简图、模式图去分析遇到的具体试题,避免死记硬背和张冠李戴。这样,不仅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提高了复习质量。3.等值线图 等高线图、等温线图、等压线图、等降水量线图、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洋底地层年龄图及人口密度分布图等,都属于常见的等值线图
14、,用以表示地理现象的数量及其分布状况。 由于等值线图上注有数值,而且数值间隔是相等的,因此可以根据等值线的数值大小、疏密程度、排列方向、形状变化等,反映出地理事物变化的急缓、递变的方向及分布特点等。4.统计图 统计图是反映地理事物的时空变化过程和地理信息量化处理的一种形式。地理分析由定性描述向定量分析转化是现代地理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如数字地球系统的建立。为适应这一趋势,地理定量分析题型在高考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统计图的最大优点是信息简明扼要、发展性强,往往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直观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定量分析能力。地理统计图可以分为线状图、柱状图、扇形图、饼状图等几种。5.线状
15、图 分析的一般思路是:看横坐标与纵坐标所表示的内容;思考横坐标与纵坐标所反映内容之间的关系;对曲线的变化过程进行分析,递减段表示纵坐标项目与横坐标要素之间呈负相关,递增段表示呈正相关,曲线斜率大的一段表示变化幅度大,曲线斜率小的一段则表示变化幅度小;对曲线的不同变化段带来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价。6.柱状图 分析的一般思路是:看纵、横坐标所反映的内容项目;思考各项目之间的联系;对柱值的高低进行分析,从而揭示纵坐标因子随横坐标内容的变化;分析原因,评价产生的问题,提出建议、对策。7.扇形图、饼状图 分析的一般思路是:看图例或图中文字说明,了解该图反映的是哪些地理项目;对这些内容进行“再现”,在脑中呈
16、现相关的知识点;看图中比例的排序关系;思考每一图例或主要图例所对应的地理项目;揭示反映的问题,做出科学的评价,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与对策。 以上是对单一线状图、柱状图和扇形图等综合分析的一般思路。但在高考中,经常把几种统计图糅合在一起来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如2000年文综卷的第34题,就是把降水量柱状图与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曲线糅合在一起,增加了难度,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复习过程中,可以列出一些可能出现的组合统计图供学生训练。如气温与降水,太阳辐射、大气辐射与地面辐射,水温与盐度、蒸发量、降水量,人口、资源与环境等。一般思路如下:单一分析,即首先对不同的统计图进行分层处理,对
17、每一条曲线和柱状图进行单独处理;在单一分析的基础上,对各组信息进行交互联系。综合思考,寻找它们之间的关联点,完成解题要求。(二)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1.掌握读图基本程序,培养学生读图技能 读图要注意地图的名称、图例及重要的地理界线,以此确定图的类型、地域范围等。对地理图像要有目的、有重点地观察,善于多角度地对图像进行有效分析,对观察到的地理现象进行积极思维,提炼出地理特征、地理规律以及各地理要素之间联系的来龙去脉,达到准确理解图像的内涵,从而得出正确结论的目的。使学生养成用图习惯,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 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时间变化、相互联系是地理学科的主要研究对
18、象。在地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用图习惯,把所学具体地理事物和现象要落实到地图上,有助于学生牢固树立地理空间概念。教师最好把中国政区和世界政区空白图发给学生,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在地图上表现出来,加强检查与督促,使图植根于学生脑海中,有利于学生准确快速地储存和迅速地提取有效信息,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教师还要不断引导学生用图像来解决具体问题,养成学生用图习惯,努力提高学生思维的正确性。2.让学生学会一图多思、多图并用的方法,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归纳思维的能力 地理事物及多种地理要素的结合和相互联系,可以通过地图准确地反映出来。教师要对地理知识进行归纳、综合,使学生学会一图多思、一图多用。每一幅图都可以
19、提出“是什么”“在哪里”,直至解决“为什么”,这样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使学生的认识不断深化,思维程度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对同一幅图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观察和思考,培养其发散思维能力。例如:“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若从生态系统组成角度来看,图中四个方框分别表示哪一部分;若是从地壳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图中四个方框分别表示岩浆、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中的哪一个;若从海陆间水循环角度分析则又是表示海水、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中的哪一个方面。这样,经常进行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训练,对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将大有好处。 多图并用,就是重视图与图之间的联系,同时用几幅图来综合说明、比较某些
20、地理事物和现象,这在教学中可以更广泛地加以运用。 因此,教学中应注意多渠道地进行地图教学,注意图的变式,一图多用,多图并用,而且在高三复习中还应开设专题讲座。3.既要注意整体性,又要注意化整为零;既要注意规律性,也要注意特殊性,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地图反映的是众多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相对位置、空间结构等。有时需要将其中某些组成部分分割开来,以突出某一空间或某一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空间,在读图时要求学生不能只了解一幅图的概貌,还必须对图中局部地区、个别事物有所认识、分析和了解。如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中,马达加斯加岛东部、中美地峡东北部、巴西东南部有热带雨林气候分布的特殊现象。4.训练学
21、生绘图制表、缺图补图的技能,养成学生的动手习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绘制图表、缺图补图”要求学生能模仿、记忆、想象,做到眼、手、脑并用,有利于加深对地理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也是读图过程中的重要环节。5.掌握图文变换的方法,着重提高读图分析能力 主要是指数据表格与图形之间的变换,通过变换培养读图能力,如针对人口、资源、气象、工农业发展等方面的问题,通过图图变换将饼状图变成柱状图或曲线图,或叠加图形或改变设问角度等方式提高读图分析能力。四、运用地理统计图表培养学生技能 运用地理数字资料绘制的图形,帮助学生掌握地理概念、特征、规律等知识,培养学生统计技能及定量分析技能的方法。其主要作用是:把各种地理
22、数字具体化、形象化、规律化;帮助学生深刻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实质,形成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地理统计图表内容丰富,类型多样。按其表现形式可分为:柱形统计图表。用不同高度或长度的线柱表示数字大小的一种图形,主要用于表现某一地理事物和现象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内的分布、发展水平及其差别。如降水量柱状图,各大洲降水量、蒸发量和径流量的对比图等。圆形图表。按实际地理数字所占比重的大小,按度数分割圆形为扇形,用以表示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构成因素及内部的结构特征,或用来比较同一时期不同地区同类现象的构成。例如,地壳中主要元素含量百分比示意图,我国农业产值构成示意图等。方形图表。以正方形或长方形的面积大小表示地理
23、数字的图形。主要用于表示多种相关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发展变化情况或结构特征。如世界水储量图、我国和世界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图等。曲线图表。用线条的升降、起伏来显示地理数字的变动情况和发展趋势的图形。主要用于分析各种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现象的动态依存关系。如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中国的人口增长图等。象形图表。用各种大小不等的具体形象表示地理数字资料的形象统计图。通常用来表示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发展或分布变化。具有鲜明、逼真的特点。如我国森林覆盖率的增加图、中国原油产量增长图等。运用地理统计图表教学时应注意:向学生说明图表的结构和用法,形成对图表的初步认识,明了图表的作用;引导学生对图表进行分析比较和判断,师生共同得出图表所要探求的结论;与地图、画片、略图、黑板画、录像、幻灯等直观手段结合起来,不要孤立地使用统计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