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2高三化学一轮(全国版)课时练习:16.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25018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高三化学一轮(全国版)课时练习:16.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2高三化学一轮(全国版)课时练习:16.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2高三化学一轮(全国版)课时练习:16.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2高三化学一轮(全国版)课时练习:16.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2高三化学一轮(全国版)课时练习:16.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2012高三化学一轮(全国版)课时练习:16.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2012高三化学一轮(全国版)课时练习:16.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16章整合 第卷 (选择题,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提纯少量含碳酸氢钠杂质的碳酸钠固体所需用的仪器为()试管泥三角蒸发皿试管夹坩埚玻璃棒石棉网坩埚钳ABC D【解析】除去碳酸钠固体中少量的碳酸氢钠,需要用给混合固体加热的方法,因为NaHCO3受热易分解。用坩埚可以给固体物质加热,用坩埚必须配有坩埚钳和泥三角,因为可直接加热,不必用石棉网。【答案】B2实验室里需用480 mL 0.1 mol/L的硫酸铜溶液,现选取500 mL容量瓶进行配制,以下操作正确的是()A称取7.68 g硫酸铜,加入500 mL水B称取12.0 g胆矾配成500 mL溶液C称取8.0 g

2、硫酸铜,加入500 mL水D称取12.5 g胆矾配成500 mL溶液【解析】首先应以500 mL来计算胆矾或硫酸铜的质量,计算得出应用12.5 g胆矾或8.0 g硫酸铜,因此A、B项错误,由于配制500 mL溶液,故C加水500 mL应是错误的,而应加水稀释至500 mL。【答案】D3下列仪器,常用于分离物质的是()漏斗容量瓶蒸馏烧瓶天平分液漏斗滴定管燃烧匙A BC D【答案】C4有下列仪器,其中属于玻璃仪器且可用于加热的有()烧杯烧瓶试管锥形瓶表面皿坩埚A BC D【答案】B5下列实验操作中,所用仪器合理的是()用25 mL的碱式滴定管量取14.80 mL KMnO4溶液用100 mL量筒量

3、取5.2 mL盐酸用坩埚加热NaCl溶液制取NaCl晶体用带橡皮塞的棕色试剂瓶存放浓HNO3用100 mL容量瓶配制100 mL 0.1 molL1稀H2SO4A均合理 B合理C仅有合理 D仅有合理【答案】D6下列各图所示装置,肯定不符合气密性要求的是()【答案】D7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工业上利用反应3Cl22NH3=N26HCl检查氯气管道是否漏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管道漏气遇氨就会产生白烟B该反应利用了Cl2的强氧化性C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D生成1 mol N2有6 mol电子转移【解析】由反应3Cl22NH3=N26HCl可以看出生成1 mol N2有6 mol电子转移,此反

4、应Cl2是氧化剂,NH3是还原剂,生成的HCl遇NH3冒白烟。【答案】C8许多国家十分重视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够从海水中获得的物质是()A氯、溴、碘B钠、镁、铝C烧碱、氢气 D食盐、淡水【解析】海水中获得氯、溴、碘、钠、镁、铝、烧碱、氢气等物质都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多数需用电解的方法。【答案】D9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待测液润洗滴定用的锥形瓶B配制FeCl3溶液时,向溶液中加入少量Fe和稀盐酸C用稀盐酸洗涤盛放过石灰水的试剂瓶DNa2CO3溶液保存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中【解析】锥形瓶不能用待测液来润洗;FeCl3不能被氧化,但易水解,因此在配制FeCl3溶液时只需

5、加少量的HCl溶液来抑制水解;Na2CO3溶液水解呈碱性,不能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来保存。【答案】C10下列实验装置图正确的是()【解析】本题考查基本实验知识, 也是几个教材制备实验的关键要点。实验室制备乙烯的关键是控制反应溶液的温度迅速升高到170 ,所以温度计应该插到混合溶液中;实验室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制备Cl2需要加热;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右侧导气管不能插入液面以下,否则可能引起倒吸。实验室制备氨气选择固体和固体加热制备气体的装置,收集氨气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可以防止气体对流。【答案】B11根据下列事实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Na2SO3试样白色沉淀沉淀不溶解结论:此Na2SO3试样已变质B

6、稀硫酸产生气泡的速率较慢产生气泡的速率明显加快结论:CuSO4对此反应有催化作用C某溶液瓶口产生白雾 瓶口产生白烟结论:此溶液一定为盐酸D无色试液产生无色无味气体石灰水变浑浊结论:原无色试液中可能含有CO【解析】A项,BaSO3能被HNO3氧化生成BaSO4;B项,加入CuSO4后有铜生成,能构成原电池;C项,只要是挥发性的酸性溶液都有此现象。【答案】D12(湖北应城一中)某晶体由两种阳离子、一种阴离子和结晶水组成,取少量该晶体进行如下实验:将晶体置于试管中加热,试管口有液体生成;待试管冷却后,加水使固体全部溶解;向试管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过量,同时加热,沉淀的物质的量先增多后减少,

7、但最终仍有沉淀未溶解,在此过程中还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根据以上实验判断,该晶体是()AKAl(SO4)212H2OBNH4Al(SO4)212H2OC(NH4)2Fe(SO4)26H2ODKClMgCl26H2O【解析】加入Ba(OH)2溶液至过量,同时加热,沉淀的物质的量先增多后减少,说明溶液中有Al3,能放出刺激性气味气体说明有NH。【答案】B13下列实验方法合理的是()A可用水鉴别NH4Cl、NaOH、NaCl三种固体B可用铁粉除去FeCl2溶液中的少量的CuCl2C可用澄清石灰水鉴别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D为准确测定盐酸与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所用酸和碱的物质的量应相

8、等【解析】A项,三种物质的水溶液均无色,且三种固体溶于水时只有NaOH放出大量的热;C项Na2CO3、NaHCO3与Ca(OH)2反应都会有CaCO3生成;D项,一般情况下要让一种反应物过量,以保证另一反应物完全反应。【答案】B14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振荡、静置、分液、干燥、蒸馏;除去SO2中少量HCl:气体通过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除去己烷中少量的己烯:加入适量溴水反应后分液;除去K2CO3固体中少量NaHCO3:置于坩埚中加热;除去FeCl3酸性溶液中少量的FeCl2:加入稍过量的双氧水后放置;除去碘单质固体中少量的NH4Cl:直接加热。其中正确的

9、是()A BC D【解析】中己烷呈液态,它会作为溶剂溶解生成的二溴己烷;NaHCO3分解会残留Na2CO3固体;碘单质会升华,而NH4Cl受热分解后又迅速化合。【答案】C15下列除杂操作正确的是()物质杂质试剂提纯方法A苯苯酚溴水过滤B二氧化碳二氧化硫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气C乙酸乙酯乙酸稀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振荡、静置分液D蛋白质蔗糖饱和硫酸铵溶液盐析、过滤、洗涤【解析】A项苯可作为溶剂将三溴苯酚溶解;B项Na2CO3溶液既可以吸收SO2也可以吸收CO2;C项应用Na2CO3溶液作除杂试剂。【答案】D16下列有关实验的做法或说法正确的是()A在制备乙烯实验中,为防止反应过于剧烈,加热时应使温度缓慢上升

10、至170 B向苯酚钠浓溶液中不断通入足量二氧化碳气体,溶液最终不会出现浑浊现象C将溴乙烷滴入NaOH溶液后加热,待充分反应后,再加入AgNO3溶液后有浅黄色沉淀生成D分别向三支盛有乙酸乙酯的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稀硫酸、水,同时在水浴中加热,三支试管中香味持续时间按加入氢氧化钠、稀硫酸、水的顺序依次增加【解析】A项,温度应迅速上升到170 ;B项苯酚微溶于水,会出现浑浊现象;C项在加入AgNO3溶液之前要先加HNO3酸化。【答案】D第卷 (非选择题,52分)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10分)根据硫酸铜晶体结晶水含量的测定实验;填写下列空白:(1)此实验操作顺序如下:称量坩埚、晶体;加热、

11、冷却;称量;_;_;计算;分析实验误差。(2)用托盘天平称量的时候,若指针偏向左边,则表示(填写正确选项代码)_。A左盘重,样品轻 B左盘轻,砝码重C右盘重,砝码轻 D右盘轻,样品重(3)在进行加热时,应该用_来夹持坩埚;为了防止硫酸铜晶体失去结晶水时不完全,或发生CuSO4强热分解,造成实验产生误差,所以在加热操作中要:_,_。(4)加热后的坩埚应放在_中冷却。如果放在空气中自然冷却,则会使实验结果的误差_。(5)在进行两步实验时,有时还要重复进行,这是由于_。【解析】本实验的操作过程如下:CuSO4xH2O这是定量实验,要保证测量的数据准确,减少实验误差。【答案】(1)再加热冷却称量(2)

12、D(3)坩埚钳不断用玻璃棒搅拌用小火加热,防止温度过高(4)干燥器偏小(5)保证结晶水完全失去,提高实验的准确度18(8分)工业上对海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部分工艺流程如图所示。(1)电解饱和食盐水常用离子膜电解槽和隔膜电解槽。离子膜和隔膜均允许通过的分子或离子是_。电解槽中的阳极材料为_。(2)本工艺流程中先后制得Br2、CaSO4和Mg(OH)2,能否按Br2、Mg(OH)2、CaSO4的顺序制备?_。原因是_(3)溴单质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得多,四氯化碳与水不互溶,故可用于萃取溴,但在上述工艺中却不用四氯化碳,原因是_。【解析】(1)了解离子膜和隔膜的作用;电解槽的阳极材料为不活

13、泼材料。(2)若按Br2、Mg(OH)2、CaSO4的顺序制备,则CaSO4不可避免的存在于Mg(OH)2中,使产品不纯。(3)用四氯化碳萃取后还需将CCl4蒸馏出来,工艺复杂、设备投资大、经济效益低、环境污染严重。【答案】(1)阳离子(或Na)钛(或石墨)(2)否如果先沉淀Mg(OH)2,则沉淀中会夹杂有CaSO4沉淀,产品不纯(3)四氯化碳萃取法工艺复杂、设备投资大;经济效益低,环境污染严重19(11分)在实验室里可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氯酸钾、次氯酸钠和探究氯水的性质。图中:为氯气发生装置;的试管里盛有15 mL 30% KOH溶液,并置于水浴中;的试管里盛有15 mL 8% NaOH溶液,

14、并置于冰水浴中;的试管里加有紫色石蕊试液;为尾气吸收装置。请填写下列空白:(1)制取氯气时,在烧瓶里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锰,通过_(填写仪器名称)向烧瓶中加入适量的浓盐酸。实验时为了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可在与之间安装盛有_(填写下列编号字母)的净化装置。A碱石灰B饱和食盐水C浓硫酸 D饱和碳酸氢钠溶液(2)比较制取氯酸钾和次氯酸钠的条件,二者的差异是_。反应完毕经冷却后,的试管中有大量晶体析出。下图所示中符合该晶体溶解度曲线的是_(填写编号字母);从的试管中分离出该晶体的方法是_(填写实验操作名称)。(3)本实验中制取次氯酸钠的离子方程式是_。(4)实验中可观察到的试管里溶液的颜色发生了如下

15、变化,请填写下表中的空白:实验现象原因溶液最初从紫色逐渐变为_色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使石蕊变色随后溶液逐渐变为无色然后溶液从无色逐渐变为_色【解析】(1)浓盐酸属液体试剂,应通过分液漏斗逐滴加入;除Cl2中的HCl,应防止Cl2消耗,排除A、D项,又需吸收HCl,排除C项。(2)从题目条件上看:浓度不同,KOH溶液是30%,NaOH溶液是8%;温度不同,KOH溶液需水浴加热,而NaOH溶液却用冰水浴冷却。“反应完毕经冷却后,的试管中有大量晶体析出”指明该晶体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降低,则在“溶解度温度”图象中,应为增函数曲线。晶体与液体分离的方法应采用过滤操作。(3)由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次氯

16、酸钠的化学方程式Cl22NaOH=NaClNaClOH2O,改写即可。(4)“H使石蕊变色”,溶液呈酸性石蕊应变红。石蕊属有色有机物,褪色应考虑漂白作用,是Cl2与水产生的HClO作用的结果。持续通入Cl2,会因Cl2溶于水中而使溶液显黄绿色。【答案】(1)分液漏斗B(2)碱溶液(或反应物)的浓度不同,反应温度不同M过滤(3)Cl22OH=ClOClH2O(4)红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ClO将石蕊氧化为无色物质黄绿继续通入的氯气溶于水使溶液呈黄绿色20.(10分)某兴趣小组设计出如右图所示装置来改进教材中“铜与硝酸反应”实验,以探究化学实验的绿色化。(1)实验前,关闭活寒b,试管d中加水至浸没长

17、导管口,塞紧试管c和d的胶塞,加热c,其目的是_。(2)在d中加适量NaOH溶液,c中放一小块铜片,由分液漏斗a向c中加入2 mL的浓硝酸,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再由a向c中加2 mL蒸馏水,c中的实验现象是_。(3)下表是制取硝酸铜的三种方案,能体现绿色化学理念的最佳方案是_,理由是_。方案反应物甲Cu、浓HNO3乙Cu、稀HNO3丙Cu、O2、稀HNO3(4)该小组还用上述装置进行实验证明氧化性KMnO4Cl2Br2。操作步骤为_,实验现象为_,但此实验的不足之处是_。【解析】(1)连接好一整套装置,关闭分液漏斗活塞,把出气导管液封,加热发生装置,显然是检验装置气密性。(2)铜片与2

18、mL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4HNO3(浓)=Cu(NO3)22NO22H2O,再加入2 mL蒸馏水,硝酸浓度变稀,降低了反应物浓度使反应减慢,同时产物气体由NO2变NO,故装置中气体颜色变浅。(3)从题表中制取硝酸铜的三种方案可以看出丙方案消耗反应物硝酸少(只起酸性作用)且不产生污染性气体NO、NO2等显然是体现绿色化学的最佳方案。(4)要证明氧化性KMnO4Cl2Br2可以通过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2KBrCl2=2KClBr2两个氧化还原反应证明之。具体的操作步骤可以是向d中加KBr(或NaBr),c中加入KMnO4固体,由a向c中加入浓盐酸;c

19、中有黄绿色气体产生,d中溶液会变为黄棕色甚至红棕色,但气体和溶液反应,Cl2不一定完全被吸收,故还需要尾气吸收装置。【答案】(1)检查装置气密性(2)Cu4HNO3(浓)=Cu(NO3)22NO22H2O反应变缓,气体颜色变浅(3)丙耗酸量最少,无污染(4)向d中加入KBr溶液,c中加入固体KMnO4,由a向c中加入浓盐酸c中有黄绿色气体产生,d中溶液变为黄棕色没有处理尾气21(13分)(2008年北京理综)X、Y、Z、W为含有相同电子数的分子或离子,均由原子序数小于10的元素组成,X有5个原子核。通常状况下,W为无色液体。已知:XYZW(1)Y的电子式是_。(2)液态Z与W的电离相似,都可电

20、离出电子数相同的两种离子,液态Z的电离方程式是_。(3)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备NO并验证其还原性。有下列主要操作:a向广口瓶内注入足量热NaOH溶液,将盛有铜片的小烧杯放入瓶中。b关闭止水夹,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塞好胶塞。c待红磷充分燃烧,一段时间后打开分液漏斗旋塞,向烧杯中滴入少量稀硝酸。步骤c后还缺少的一步主要操作是_。红磷充分燃烧的产物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步骤c滴入稀硝酸后烧杯中的现象是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4)一定温度下,将1 mol N2O4置于密闭容器中,保持压强不变,升高温度至T1的过程中,气体由无色逐渐变为红棕色。温度由T1继续升高到T2的过程中,气体逐渐变为无

21、色。若保持T2,增大压强,气体逐渐变为红棕色。气体的物质的量n随温度T变化的关系如右图所示。温度在T1T2之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温度在T2T3之间,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保留1位小数)_。【解析】W为无色液体,初步推断为水,X有5个原子核,可想到CH4、NH,由反应条件知X为NH,反应为:NHOHNH3H2O。(2)NH与NH都是10e微粒。(3)“目的决定过程”,要注意实验目的是“制备并验证NO还原性”。a步骤加NaOH可与生成的P2O5反应,便于观察NO的还原性,2NOO2=2NO2,体现了NO的还原性,所以步骤c后由止水夹处通入O2。(4)注意审题“升高温度至T1的过程中”,故

22、此时的反应为:N2O42NO2。由T1继续升高到T2,气体逐渐变为无色,马上想到,上述反应平衡左移,生成的NO2重新变为N2O4,但随后增大压强,气体逐渐变为红棕色,与上反应的移动方向不一致,所以要变换思路!NO与O2在常温下容易反应生成NO2,高温下可能分解:2NO22NOO2,再对照物质的量变化,猜想得到了证实。1 mol N2O4在T2T3之间变为3 mol气体,故所求为92330.7。【答案】(1) H(2)2NH3(l)NHNH(3)打开止水夹,通入少量氧气P2O56OH=2PO3H2OCu片逐渐溶解,有无色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3Cu8H2NO=3Cu22NO4H2O(4)2NO22NOO230.7w。w-w*k&s%5¥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