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保定三中高二年级2020年12月月考历史一、选择题1. 左传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贵族之间不管是贿赂、赎偿馈赠.献纳等经济交往,大都是车马衣吊器物之类,而非货币。这表明当时A. 政府抑商政策有所松弛B. 国家政局影响货币形态C. 小农经济制约商业发展D. 商品货币关系发展有限【答案】D【解析】【详解】“不管是贿赂赎偿、馈赠、献纳等经济交往,大都是车马衣帛器物之类,而非货币”反映出物物交换较多,商业流通中用货币较少,体现商品经济发展水平有限,故D项正确;抑商政策出现于战国时期,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货币形态的信息,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小农经济对商业发展的影响,C项错误。2. 韩非子自知其
2、法严峻,但他却不以为恶,其理由是“当君主对民众施用刑罚之时,并不是增恨民众,而是从爱护他们的根本利益出发的”。据此,韩非子A. 要求对人性进行遏制B. 强调法治立足于民本C. 倡导仁政和法治兼顾D. 认识到法治的重要性【答案】B【解析】【详解】由“看主对民众施用刑罚”“从爱护他们的根本利益出发的”可知,韩非子认为实行法治是为了从根本上维护民众利益,即认为法治立足于民本,故B项正确;材料虽涉及法治,但并非遏制人性,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强调仁政的治国理念,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法治与维护民众利益之间的关系,而非只强调法治重要性,故D项错误。3. 汉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元鼎四年(公元前
3、113年)、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分别颁布并推行了盐铁官营、铸币和均输、平准的诏令。这些诏令的推行意在A.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B. 增加百姓赋税负担C. 扩大商品交换范围D. 掌控经济加强集权【答案】D【解析】【详解】汉武帝时期推行了盐铁官营、铸币和均输、平准制度,是为了削弱地方割据势力和富商势力,加强朝廷对全国经济命脉的控制,故D项正确;盐铁官营即由朝廷垄断盐铁的经营权,在全国各地设立盐官、铁官进行经营管理,这些举措短期内可增加朝廷财政收入,从长远来看却制约了社会经济发展,故A项观点错误;增加百姓的赋税负担不是推行这些诏令的目的,故B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商品交换范围问题,故C项错误。4.
4、汉朝规定,丞相有权任命四百石以下的中都官和郡国官,对六百石至二千石的高级官员的任用,丞相荐举的权力也很大。武帝初年,丞相田蚡(孝景皇帝皇后之弟)无视武帝的权威,荐人“或起家至二千石,权移主上”。为改变这一局面,汉武帝A. 设置御史以分丞相之权B. 设置内朝削弱丞相权力C. 重用儒生改变官吏结构D. 重用宦官制约外戚专权【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信息可知,丞相在西汉前期位高权重,且汉武帝初年,丞相时有越权行事的情况,为制约相权,汉武帝设内朝以削弱相权,故B项符合题意;御史的职能是监督官员,没有分丞相之权的职能,排除A项;重用儒生与限制相权没有必然联系,排除C项;在材料中虽然田蚡是外戚,但外
5、戚不一定全都担任丞相等要职,D项错在对材料信息以偏概全。5. 有学者说,“在唐以前的中世”,“强有力的贵族-旦压倒皇室,就要发生篡夺”,“宋以后,便看不见篡夺了,天子的地位非常稳定”。该学者强调的是宋代A. 政治局势相对稳定B. 君主专制得到加强C. 皇权已经超越相权D. 世袭制度得以终止【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的关键信息是“看不见篡夺”“天子的地位非常稳定”,这说明宋代君主专制得以加强,故选B项;材料的主旨不是谈宋代的政治局势,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相权,且C项说法错误,故排除;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6. 下图是南宋赵孟坚的墨兰图。画中自题诗日:“六月衡湘暑气蒸,幽香一喷冰人清。曾将移人浙
6、西种,一岁才发一两茎。”该幅作品A. 反映了传统山水画的意境美B. 体现了创作者多方面的文化素养C. 掀起了画坛上的一-股写实潮D. 吸收了西方国家的艺术创作风格【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的作品融文学、书法、绘画、篆刻等多种艺术为一体,诗句体现了作者借兰花来表达情感,体现创作者多方面文化素养,属于文人画,故A项错误,B项正确;材料画作写虚而不写实,排除C项;人画未吸收外来风格,排除D项。7. 皇帝几十年不见大臣,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而在明代却成为一个现实,在日常政务处理中,皇帝似乎叮以不必亲自出面。这主要是因为明代A. 废除了宰相制度B. 官员分工协作良好C. 官僚体制较健全D. 内阁
7、发挥重要作用【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中“在日常政务处理中,皇帝似乎可以不必亲自出面”及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明代内阁是皇帝的辅政机构,正是它发挥着重要的辅政功能,使皇帝可以不见大臣,在日常政务处理中可以不必亲自处理,故选D;综上所述可知ABC不符合题意,排除。8. 明末清初学者李塨指责理学心性之说杂于佛(学)老(道家),违背了“孔门不轻与人言一惯性天之教”的宗旨,而将真正的圣人之教作为“末务”。李塨意在说明A. 经世致用之学已兴起B. 理学无益于社会实践C. 理学已超出儒学范畴D. 佛道思想冲击着儒学【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违背了孔门不轻与人育一惯性天之教的宗旨”说明李塨认为宋明
8、理学违背了孔子为代表的儒学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不切实际的空谈之学,无益于社会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只能反映李塨抨击理学空谈,无法体现经世致用之学的兴起,故A项错误;宋明理学仍属于儒学范畴,且材料并未涉及理学超过儒学范畴的信息,故C项错误;D项是对“指责理学心性之说杂于佛(学)老(道家)”的曲解,故排除。9. 李大钊曾说:鸦片战争的对英赔款,以及关于鸦片贩卖的贿赂公行,以及公家行政的弊端百出。总此诸因,增加了巨大的人民负担,新税增收,旧税增额,遂以酿成太平天国的大革命。李大钊强调的是太平天国运动A. 因阶级矛盾激化而爆发B. 调动了农民革命积极性C. 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D. 矛头主要指向帝国主义
9、【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的关键信息是公家行政的弊端百出增加了巨大的人民负担,新税增收,旧税增额,这说明清政府的腐败及人民负担沉重引发了太平天国运动,故太平天国运动是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故选A;BCD项都不是李大钊所强调的主旨,故可排除。10. 仲芳氏的庚子记事一书在序言中指出,“庚子京师变乱,事起仓猝,自义和团起衅,至列国兵到陷城,屈指不及百日,历朝亡国失家未有如此之速焉。”据此可得出A. 清政府到了土崩瓦解边缘B.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增强C. 八国联军侵华的进程迅猛D. 义和团运动加速清廷灭亡【答案】D【解析】【详解】由“京师变乱”“义和团起衅”“屈指不及百日,历朝亡国失家未有如此之速
10、焉”可知,义和团运动引发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这反映出义和团运动与清政府灭亡之间的关系,故D项正确;武昌起义后清政府到了土崩瓦解的边缘,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清廷崩溃速度较快,而非体现半殖民地化程度,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进程,C项错误。11. 光绪二十七年,除洋布大宗之外,一切日用皆能体华人之心,仿华人之制如药材、颜料、瓶盎、针纽、肥皂、蜡烛、钟表、玩器、悉心讲求,贩运来华,虽僻陋市场,靡所不至这种情况表明A. 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B. 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C. 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D. 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答案】B【解析】【详解】
11、材料中信息“贩运来华,虽僻陋市场,靡所不至”指即使在中国的偏远地区的市场都能买到西方日用品,说明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故B项正确;光绪二十七年是1901年,而中国的关税主权从南京条约签订后就开始丧失了,故A项错误;当时中国的自然经济尚未完全解体,也没有被商品经济所取代,故C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且不符合史实,排除。12. 梁漱溟评价说:“所有陈、胡(陈独秀、胡适)以及各位先生任何一人的工作,蔡先生(蔡元培)未必能作,然他们诸位若没有蔡先生,却不得聚拢在北大,更不得机会发抒。近二三十年中国新机运亦就不能不说蔡先生实开之了。” 梁漱溟意在A. 表明自己反对封建伦理立场B. 宣扬陈胡
12、等人的新文化思想C. 坚定维护蔡元培教育界权威D. 肯定了蔡元培的历史性贡献【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陈独秀、胡适”“中国新机运”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梁漱溟对蔡元培在推动新文化运动中所起的关键作用进行了中肯评价,故D项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梁漱溟反对封建伦理的立场,故排除A;材料未体现梁漱溟宣扬陈、胡等人的新文化思想,故排除B;材料未体现梁漱溟维护蔡元培教育界权威,故排除C。13. 1939年9月,美国记者斯诺再次访向陕北时记录到“每一个村子和县都有选举成立的行政委员会。边区政府是由普选出来的代表选举产生的,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第一次”(斯诺文集第3卷,第408页)。这说明
13、当时在陕北A. 全面推行了直接选举制B. 建立了国共两党联合政权C. 注重推进民主政权建设D. 形成了与日伪政权的对峙【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的“选举”“普选”反映的是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权建设,C项正确;材料反映了边区政府是间接选举产生的,不是“全面推行直接选举制”,A项错误;抗战时期,国共两党的政权建设是分别进行的,B项错误;当时南京伪国民政府还没有成立,没有伪政权,D项错误。14. 截至1940年,全国发行债券的民族企业大致有19家,债券总发行额5000余万元。其中上海约有8家,发行债券总额1800余万元。这反映出A. 民族工业投资环境日渐恶化B. 上海民族工业发展相对较快C. 抗
14、日战争导致民族工业菱缩D. 民族工业采取近代融资方式【答案】D【解析】【详解】“债券总发行额5000余万元”反映出民族工业已采取发行债券这种近代化的融资方式来筹集资金发展生产,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民族工业投资环境恶化的信息,A项错误;材料虽列举了上海民族企业发行债券总较大,但并非说明上海的民族工业发展较快,B项错误;发行债券并非说明民族工业萎缩,C项错误。15. 对下表解读最准确的是1959年中国某部门历年全国工业生产统计数据表年份195319541955195619571958增长率(%)30.216.25.628.211.466A. 19531956年生产存在严重冒进倾向B. 1953-
15、1954年工业产值出现明显下降C. 19531957年增长完全依靠自力更生D. 1957-1958年工业生产存在决策失误【答案】D【解析】【详解】通过观察某部门历年全国工业生产统计数据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7-1958年工业生产增长率从11.4%剧增到66%,不符合生产发展规律,是受“大跃进”运动影响,片面追求工业发展的高指标所致,D项正确;从材料数据分析1953-1956年的生产增长率呈现下降趋势,不能说明当时生产存在严重冒进倾向,A项错误;材料统计的是增长率,不是工业产值,B项错误:1953-1957年即“一五”计划时期,我国的经济建设得到了苏联的援助,并非完全依靠自力更生,C项错误
16、。16. 关于“中间地带(美苏中间的国家或地区)”的构想,毛泽东在1946年8月6日首次提出,建国后一度不用这个概念。1955年万隆会议后,毛泽东重新提出“中间地带”的外交战略。这种变化A. 着眼于“一边倒”外交需求B. 利于新中国外交环境的改善C. 促使西方孤立中国外交失败D. 助推“另起炉灶”方针原则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由“中间地带”的内溢可知,解放战争时期为获得非拉等国支持,毛泽东提出这个概念,建国后新中国奉行“一边倒”外交,寻求苏联的帮助:1955年后重提“中间地带”,希望同亚非拉国家或部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交,其出发点是改善新中国的外交环境,B项正确;“一边倒”外交与195
17、5年后重提“中间地带”无关,A项错误;C项夸大了材料所述交化的影响,排除;重提“中间池带”与“另起炉灶方针无关,D项错误。17. 西藏地区生产总值由1965年的3.27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920.8亿元,增长了281倍。1965年西藏地方财政收入仅为2239万元,2014年达到164.75亿元,年均增长高达14.46%,自我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这些主要得益于A. 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B. 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实施C. 政治协商制度的完善D. 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西藏经济的迅速发展主要是得益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推动了西藏的发展和进步,故B项正确。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
18、与材料1965到1978年的时间不符,排除A。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的政党制度,与材料强调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推动了西藏的繁荣发展无关,排除C。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是西藏发展的重要因素,但与设问“主要得益于”不符,排除D。18. 有学者指出,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为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进行了艰辛探索。其中有两次重大的决策:一次是1956年“双百”方针的提出,一次是1980年“二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的确立。如果说前者是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方法、途径,那么后者A. 规划了未来的文化创作B. 体现了“三个代表”思想C. 提供了创作的素材来源D. 指明了服务的对象、目标【答案】D【解析】【详
19、解】材料中学者肯定了“双百”方针、“二为”方向决策对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意义,而“二为方向”是“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的简称。可见,“二为”方向明确的是为谁“服务”的问题,故正确答案为D项;A、B、C三项与对“二为”方向的理解不符。19. 智者学派认为知识就是感觉,断言各个人的感觉都是真实的,对同一个东西,你感觉冷就是冷的,我感觉不冷就是不冷的,无所谓真假是非之分。智者学派对“感觉的认识A. 不利于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B. 丰富了西方朴素的唯物主义C. 奠定了启蒙运动的思想基础D. 易导致个人主义思想的泛滥【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信息可知,智者学派强调个人感觉,把个人的
20、感觉作为真理的标准,这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过分强调个人因素易导致个人主义思想的泛滥,故D项符合题意,B项错误;强调个人感觉,有利于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排除A项;C项夸大了其作用。20. 到了伯里克利当政时期,法律规定只有“其父母皆为雅典人者,始能为雅典人”。这一规定体现了A. 雅典民主发展的曲折性B. 雅典民主主体的狭隘性C. 希腊选举制度的原始性D. 城邦公民教育的局限性【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信息说明只有纯属本邦血统的人才能成为雅典公民,公民只是城邦居民中具有特殊身份的团体,故B项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曲折性”与“原始性”,排除AC两项;材料出自“法律规定”,而非“教育”,排除D项
21、。21. 罗马早期契约法中的“要式口约有一系列严格固定的套语,如“你答应给付?”“我答应”“你给付?”“我给付”等等,套语使用错误将导致缔约行为无效。这样规定的目的是A. 维护罗马奴隶主贵族的利益B. 将平民排斥在法律保护之外C. 强化法律的有效性和约束力D. 保留公民法注重形式的传统【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罗马契约法注重程序的规范性,其目的在于强化法律的有效性和约束力,所以选C项;AB两项与材料主旨无关;D项不属于目的。22. 有研究者认为,中世纪欧洲修道院和教堂都占据了大片土地,主教和院长成了炙手可热的权贵,这引来了地方强豪的眼馋,后来地方强豪纷纷开始巧取豪夺教产。该观点认为宗教改
22、革A. 是文艺复兴的继续发展B. 斗争对象是所有的天主教徒C. 消除了教会贪婪的本性D. 是统治阶层的利益再分配【答案】D【解析】【详解】在中世纪西欧,天主教会是最大的地主,拥有巨大的财富。材料中的研究者认为“地方强豪”“眼馋”“教产”,而后“纷纷开始巧取”,体现的是统治阶层的利益再分配,所以选D项;其余三项是对材料的错误理解,排除。23. 1783年3月21日,英国下院通过了一项对政府的不信任案,首相谢尔本在刚完成对美和谈的使命后就向国王辞职,离开了政府,内阁也随之解散。这反映出当时英国A. 国王决定首相去留B. 内阁应对议会负责C. 下院受国王控制D. 政党内部斗争激烈【答案】B【解析】【
23、详解】材料信息显示英国首相谢尔本之所以辞职是因为“下院通过了一项对政府的不信任案”,结合所学知识,英国首相和内阁应对议会负责,所以选B项;AC两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材料未能体现D项。24. 下表可印证时间指数增幅时间指数增幅175542.74181546.7117.7178139.248.19181946.131.2179742.488.26182758.9927.9180540.644.38183578.6933.4181039.413.03185110027.1017551851年英国工人实际工资变化表(1851=100)A. 工业革命改善了工人生活B. 资产阶级减轻对I工人压迫C. 英国福
24、利政策的规模扩大D. 工业革命提高了生产效率【答案】A【解析】【详解】据表中数据可知,1755-1851年英国工人实际工资虽增幅不一,但总体指数明显上升,说明工业革命提升了工人的工资水平,工人的生活得以改善,故A项正确;工人实际工资的增长,不能体现资本家减轻对工人阶级的压迫,B项错误;工人工资的增长是工业革命的产物,是否是福利政策规模扩大的结果,仅从表格无法体现,C项错误;表格无法体现工业生产效率的高低,D项错误。25. 18世纪法国有名望的贵族或者文化名流几乎在每个夜晚都要举办文化沙龙。在文化沙龙上,一群人讨论哲学、思想、艺术、政治、法律以及其他形而上的学问。这一现象说明A. 法国专制王权已
25、遭到削弱B. 启蒙运动营造了宽松的氛围C. 民众对启蒙运动给予支持D. 科学理论取得了重大突破【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中的“18世纪”“每个夜晚都要举办”可知,此时文化沙龙在法国频繁举办,说明当时启蒙运动给法国营造了自由宽松的文化氛围,故选B项;A项与材料、史实均不符;材料中文化沙龙的举办者是“有名望的贵族或者文化名流”,故C项中的“民众”与材料信息不符;D项与材料现象没有直接联系。26. 巴黎公社成立后颁布法令规定:一切逮捕、搜查、征用,均按正规手续进行,对于任何侵犯人身自由的不法行为,都要予以追究。此规定旨在A. 建立新型工农联合政府B. 杜绝公社官吏滥用职权C. 保障公社公民的合
26、法权益D. 缓和民众与公社的矛盾【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公社强调“一切逮捕、搜查、征用”必须按正规手续进行,其目的在于保障公社公民的合法权益,C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巴黎公社旨在建立新型工农联合政府,排除A项;杜绝公社官吏滥用职权不是规范执法,禁止“任何侵犯人身自由的不法行为”的主要目的,排除B项;巴黎公社代表工人阶级利益,与民众没有尖锐的矛盾需要缓和,排除D项。27. 如图是关于爱因斯坦相对论的一幅漫画。该漫画反映出相对论A. 改变了传统时空观B. 否定了经典物理学C. 推动了经济迅速发展D. 扰乱了人们的生活【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相对论的提出,使人们
27、对时间的认识由“绝对的”变为“相对的”,改变了传统的时空观,A项正确;相对论否定了绝对时空观而不是经典物理学,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经济发展,排除C项;材料没有关于扰乱人们生活的信息,排除D项。28. 1930年10月,胡佛任命一个总统紧急就业委员会,根据自愿原则,呼吁城市与私人机构加倍努力进行教济,但他拒绝由政府直接援助、教济失业者。这表明胡佛政府A. 社会教济政策缺乏配套措施B. 率先出台国家干预经济政策C. 渗透自着由放任的经济理念D. 福利政策是以社会出资为主【答案】C【解析】【详解】胡佛中呼吁社会力量参与,强调“自愿原则”“拒绝由政府直接援助、救济失业者”等,表明当时美国政府政策渗透
28、着自由放任的经济思想,C项正确;社会教济政策缺乏配套措施与“拒绝由政府直接援助、教济失业者”不符,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胡佛政府在20世纪30年代率先出台国家干预经济政策,B项错误;福利政策是以社会出资为主是材料部分信息,与材料主旨不符,D项错误。29. 阅读19531958年苏联粮食产量图(单位:百万吨)。该图可以说明A. 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相对彻底B. 苏联粮食危机得到一定缓和C. 苏联农业集体化的弊端暴露D. 赫鲁晓夫改革的重点在农业【答案】B【解析】【详解】据图表可知,19531958年苏联荒地、其他地区土地粮食产量和粮食总产量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这使得苏联粮食危机得到一定程度的缓和,故
29、B项正确;粮食产量的提升不能说明农业改革的彻底性,A项错误;在赫鲁晓夫改革之前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弊端已暴露,C项错误;图示只能反映农业改革状况,无法体现其他产业改革情况,无法体现赫鲁晓夫改革的重点,D项错误。30. 当今世界,美国代表的西方世界,美国主导的全球化体系正在走向终结,而中国或者东方、南方的新兴国家正在崛起。由此可知,当今世界A. 国际秩序日趋混乱B. 霸权争夺更加的激烈C. 地区冲突不断加剧D. 多极化趋势得到加强【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的“美国主导走向终结”“新兴国家正在崛起”说明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D项正确;材料现象只能说明国际秩序正在转型,而不是日趋混乱,排除A项;
30、材料反映的是多极化发展,而不是争夺霸权,排除B项;多种力量兴起,不等于出现地区冲突,更不能说明冲突加剧,排除C项。二、非选择题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在赵宋王朝重建封建中央集权制度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平定节使李筠、李重进的反叛之后,宋太祖实行朝官知县,文官知州,设通判制度,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经济控制,将地方官僚生杀大权收归中央,收回地方节度使的兵权,为赵宋王朝300年沿袭不变,基本上形成了“政出于一”“权归于上”的高度中央集权体制。在中央官僚机构的设置上,中书门下管行政、枢密院管军事、财政权归于三司主管,而台谏制度的建立,又给言官“风闻言事”的监督权,从而对皇权和相权进行了限制。摘
31、编自王志立北宋官僚权力制约机制评析材料二 古代雅典对官员和政治精类们的权力予以控制和约束,并保证政务信息的公开和透明,以充分保障公民有能力也有可能行使自己的政治权利。雅典构建了一套预防权力集中的机制,如议事会的常设机构采取的是10个部落轮流当政的办法,议事会的负责人也由抽签决定,每天更换,任何人不得在一年中两次担任负责人。雅典陪审法庭没有专设法官,任何判决都由全体陪审员投票决定。雅典还通过公民大会、议事会和陪审法庭,对公职人员进行监督,实行“认可听证会”。“认可听证会”就是在公民大会上经常就国家重要公职人员的工作是否称职进行信任投票,不称职,或被免职,或被撤职查办。摘编自张慧、张文伟古代雅典民
32、主政治特殊性分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加强对官僚权力制约机制的表现。(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雅典防止权力集中所采取的措施。【答案】(1)表现:地方上控制官员行政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建立和完善对地方官员的监督机制;中央把宰相的权力进行分化和限制:建立台谏制度。(2)措施:实行轮番而治:全体陪审员投票决定司法审判;对公职人员进行监督及投票评定。【解析】【详解】(1)表现:根据材料一中“宋太祖实行朝官知县,文官知州,设通判制度,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经济控制”“将地方官僚生杀大权收归中央”“收回地方节度使的兵权”“给言官风闻言事的监督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方上控
33、制官员的行政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并建立和完善对地方官员的监督机制;根据“在中央官僚机构的设置上,中书门下管行政、枢密院管军事、财政权归于三司主管”可知,中央把宰相的权力进行分化和限制;根据“台谏制度的建立”可知,建立台谏制度。(2)措施:根据材料二中“议事会的常设机构采取的是10个部落轮流当政的办法,议事会的负责人也由抽签决定,每天更换,任何人不得在一年中两次担任负责人”可知,实行轮番而治:根据“任何判决都由全体陪审员投票决定”可知,全体陪审员投票决定司法审判;根据“雅典还通过公民大会、议事会和陪审法庭,对公职人员进行监督”“在公民大会上经常就国家重要公职人员的工作是否称职进行信任投票,
34、不称职,或被免职,或被撤职查办”可知,对公职人员进行监督及投票评定。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二战期间英、美提出的货币方案材料二 自20世纪50年代末期以来,随着经济的恢复,西欧国家的实力明显增强,日本也走上复兴之路。与此同时,面对巨额军费开支和国际收支状况的恶化,美元的国际地位以及美国的货币政策开始面临挑战。1958-1959年间,美国的经常项目首次出现赤字,美元赤字取代美元短缺成为一个普遍关注的问题。1960年,美元发行总量超过美国的黄金储备,美元与黄金的可兑换性及美元信用开始动摇,最终导致了1960年10月第一次美元危机。摘编自舒建中试论美国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1)根据材
35、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美对二战后国际货币体系认识的异同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60年代初出现美元危机的原因和影响。【答案】(1)同:对旧的国际货币体系进行调整;强调西方国家货币的主导地位;以一种货币为核心。异:美国企图建立以美元为核心的世界货币体系;英国力图维护英镑的核心地位。(2)原因:欧洲一体化的发展;二战后日本经济崛起;美苏争霸的影响;美国出现严重的财政赤字。影响:布雷顿森林体系发生动摇;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受到严重冲击。【解析】【详解】(1)“相同点”,根据材料一图示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都对旧的国际货币体系进行调整、都强调西方国家货币的主导地位、都以一
36、种货币为核心等角度分析。“不同点”,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美国企图建立以美元为核心的世界货币体系,而英国力图维护英镑的核心地位的角度分析。(2)“原因”,根据材料二信息“自20世纪50年代末期以来,随着经济的恢复,西欧国家的实力明显增强,日本也走上复兴之路”得出:欧洲一体化的发展、二战后日本经济崛起;由材料信息“1958-1959年间,美国的经常项目首次出现赤字,美元赤字取代美元短缺成为一个普遍关注的问题”得出:美国出现严重的财政赤字;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美苏争霸的影响。“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发生动摇、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受到严重冲击等角度分析。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
37、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的儒学思想是一个流动的发展过程。孔子以及后来战国时代儒家,广泛而深入地探讨了人的价值,人的完善的品德,以及人性的冶炼。董仲舒把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塞进阴阳家的框架,加上一个最高的主宰“天”,成为一种神秘的天人感应论。唐代出现了儒、道、佛“三教”并立的局面,同时一些思想家或明或隐地吸取佛学思辨哲学的若干方面。宋明理学在三教融合、渗透的基础上孕育、发展起来。理学一方面使人们屈从于封建主义统治,另一方面,理学家发展了早期儒学中重视人的独立思考,兼综百家和重视文化遗产研究的传统。摘编自张岂之儒学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其作用材料二:在近代早期,儒学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而是以新的面貌
38、出现。早期改良派常把某些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置放在儒学名义之下,于是儒学就披上资产阶级文化色彩。后来,著名近代启蒙思想家康有为更自觉地利用他所掌握的西学知识对儒学进行比较全面的改造,使之不再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而成为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理论根据。这种儒学不妨称为近代新儒学。摘编自张朝松儒学近代转型的一个侧面(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古代儒学的演变历程,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推动其演变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儒学在近代变迁中的作用。【答案】(1)历程:先秦儒学完善了对人的探讨;汉代董仲舒吸收了阴阳五行等学说,形成了天人感应理论;唐代儒学吸收了佛学的思辨哲学;宋代儒
39、学在三教合流基础上形成了理学。原因:统治者的推崇与重视;儒学对其他文化的吸收;一些思想家的努力。(2)作用:动摇了封建保守思想的地位,促进了思想的解放;为西学披上了一层传统文化的外衣,有利于减少西学传播的阻力;为近代政治变革作了思想准备。【解析】【详解】(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古代儒学的演变历程要分成先秦儒学,汉代仲舒的儒学,唐代的儒学以及宋明理学这几个阶段分别论述。推动其演变的原因要从统治者重视儒学,把儒学作为正统地位以及其他学说的冲击也会刺激儒学发生演变。(2)首先应该明白近代新儒学指的是资产阶级融入西学后所宣扬的儒学,所以近代新儒学与传统儒学的不同之处主要突出两点,一是新儒学融入了西学,新儒学代表的新兴产阶级的益,体现的是资产阶级的意愿,新儒学在近代变迁中的作用主要从治学方面、思想文化方面进行分析,要突出新儒学促进思想解放、有利于西学传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