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2高三政治课堂新坐标一轮复习:4-4-11 课时知能训练.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23960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高三政治课堂新坐标一轮复习:4-4-11 课时知能训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2高三政治课堂新坐标一轮复习:4-4-11 课时知能训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2高三政治课堂新坐标一轮复习:4-4-11 课时知能训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2高三政治课堂新坐标一轮复习:4-4-11 课时知能训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2高三政治课堂新坐标一轮复习:4-4-11 课时知能训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2012高三政治课堂新坐标一轮复习:4-4-11 课时知能训练.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2012高三政治课堂新坐标一轮复习:4-4-11 课时知能训练.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电视剧宰相刘罗锅里有一句歌词“老百姓是那定盘的星”。其哲学寓意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中起决定作用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A BC D2“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和全社会全民族的积极性、创造性,对党和国家事业和发展始终是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此论断主要说明了()A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B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C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D全体公民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它们()制约和影响其他社会矛盾揭示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始终A BC D4(2011大连模拟)“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上述观点表明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反作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A BC D5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仍然存在着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落后的、腐朽的思想。这说明()A这些思想还具有强大的生命力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先进的社会意识才会影响社会存在6“大包干”、“万元户”、“农业税”、“剪刀差”、“农民工”、“新农合”、“海选”、“新农村”,8大“热词”折射出中国农村改

3、革30多年巨变。这说明()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C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D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是相互制约的7下列事件反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的有()袁隆平的杂交技术提高了水稻的产量Google的实用特殊功能,使工作效率提高好几倍小说蜗居近来销量大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A BC D8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要坚持把发展农业生产力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大力推进农业生产力发展,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从哲学上看,发展农业生产力就必须()A调整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

4、产关系和上层建筑B把农业发展作为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中心C对现有生产关系进行彻底变革D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突破旧的观点和客观规律的束缚9曾经发生“狂风过处风沙起,一夜沙埋十八村”惨剧、新中国成立初全县只有46棵树的漳州市东山县,目前到处郁郁葱葱。福建省大力推动“四绿工程” ,八闽群山,山更绿,人更富,实现了绿省富民的目标。这表明()A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B生产力对生产关系具有决定作用C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具有促进作用D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10发展生产力需要改变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同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环节和方面,这主要是因为()A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促进作用B上层建筑对生产力

5、具有阻碍作用C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D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11资源合理利用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科学理论的创新与能力产业的合理布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AB CD12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乐于骑自行车上班。自行车已不再像以往那样仅仅被作为一种代步工具,骑自行车还能“骑”出健康,“骑”出个性和时尚。人们认为骑自行车上下班并不“丢份儿”,反而是体现车主够年轻、够健康、够自信的时尚标签。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人们追求时尚的心理变化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推动作用C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D社会存在的变

6、化发展13“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强调了()A一切依靠群众B一切相信群众C一切为了群众D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14政府机构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这说明()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B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C生产力一定要适合生产关系状况D经济基础一定要适合上层建筑状况15有人认为,社会生活的变迁、社会的发展是由人的愿望、目的、动机决定的。这种观点()否认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夸大了人的能动性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神创论在社会历史观上的表现肯定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受客观规律支配AB C D二、非

7、选择题(共40分)16(20分)(2011临沂模拟)在我国,人民选举代表,组成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但城乡人口选举人大代表的比例,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1953年制定的选举法,根据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全国人大代表中农村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比例为8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城乡人口结构比例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适时修改选举法,规定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实行城乡同比例选举人大代表,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举措。运用所学哲学道理,说明我国城乡人口选举人大代表比例调整的正确性。17(20分)

8、材料一毛泽东说:“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认识。”材料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经济的根本目标。(1)结合教材内容,材料一观点说明了什么哲理?(2)材料一、二之间有什么联系?对我们的工作有什么指导意义?答案及解析1.【解析】本题考查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老百姓是那定盘的星”突出强调了人民群众的重要地位,均符合题意。【答案】C2.【解析】本题考查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A、C两项观点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B项表述正确,符合题干材料;D

9、项观点明显错误,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答案】B3.【解析】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错误。材料中的两大矛盾,是贯穿于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制约着其他社会矛盾,其矛盾运动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因此正确。【答案】D4.【解析】题干强调的是统治阶级的物质关系决定统治阶级的思想,正确。材料未涉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及意识的反作用,排除。【答案】D5.【解析】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在变化发展上不是完全同步的,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这就是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A和D说法错误,C与题意不符合。【答案】B6.【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10、“大包干”“新农村”等8大“热词”,是在我国农村改革的实践中形成的新名词,是时代变化的反映,A符合题意,B错误,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起促进作用;C与题干无关;D表述错误,二者是相互制约的关系。【答案】A7.【解析】本题考查对社会物质财富的正确理解。观点正确,符合题意;属于精神财富;是说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因此正确答案为A。【答案】A8.【解析】党和政府的工作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表述错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基本上是相适应的,改革其不适应的部分即可,C错误;解放思想必须以遵循客观规律为前提,D说法错误;A项从哲学观点上正确阐述了如何发展现阶段的农业生产力,入选。【答案】A9.【解析】

11、四绿工程属于发展机制的变革,体现了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答案】D10.【解析】此题考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A、B表述不准确,C与题干不构成因果关系。【答案】D11.【解析】社会的发展是由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决定的,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因此,答案选B。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正确。【答案】B12.【解析】现阶段人们之所以觉得骑自行车上下班并不“丢份儿”,主要原因在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也就是说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D正确,A、B与题意无关;C说法错误。【答案】D13.【解析】把人民群众的最广大利益作为

12、出发点强调的是为人民谋利益,所以应选C。【答案】C14.【解析】政府机构改革是属于上层建筑,市场经济体制属于经济基础的范畴,因此,两者的关系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C、D错误。A与题意不符。【答案】B15.【解析】题干中的这一观点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不符合题意,与题干的观点正相反,符合题意,选B。【答案】B16.【答案】(1)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国城乡人口选举人大代表的比例的变化,是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的。(如果用“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道理进行分析,也可)(2)坚持了发展的观点。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使公民平等享有选举权,把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落

13、到实处,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是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大举措。(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调整城乡人口选举人大代表的比例,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要求,有利于调动全体人民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17.【解析】本题考查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以及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第(1)问,可以直接回答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基本观点;第(2)问,首先应该说明材料一是材料二的做法的理论根据,然后指出应该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答案】(1)材料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基本观点。(2)材料一是材料二的做法的理论根据。既然肯定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就应该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精品资料。欢迎使用。高考资源网w。w-w*k&s%5¥u高考资源网w。w-w*k&s%5¥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