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质量检测(一)(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4分,共56分)1说文解字关于家的解释:“从宀,豭(ji)省声。”周伯温曰:“豕居之圈曰家,故从宀从豕。”材料反映出我国古代农耕文明的特点是()A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B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C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D以农业为主,畜牧业为辅解析结合材料中对“家”的解释“故从宀从豕”可以得出我国农耕文明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的特点。答案A2汉书记载西汉时每年亩产约一石半,昌言上说东汉时农田平均亩产约为三斛,亩产量有了较大增长。你认为当时粮食产量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增多B牛耕、犁具等劳动工具的进步和
2、推广C农作物品种的改良D更加合理地利用了土地资源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生产工具的改进。因此B项正确。A、C、D三项都不是最主要的原因。答案B3下图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它反映出当时()A开始使用铁器 B注重精耕细作C尚未推广牛耕 D雇佣关系盛行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再现与图片识读能力。从关键词“汉代”,可以排除A项,因为春秋时期就开始使用铁器;汉代随着犁壁的发明,已经开始推广使用牛耕,排除C;雇佣关系盛行是在明清时期,排除D。故选B项。答案B4朱柏庐在朱子家训中谈到:“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该思想
3、主要源于()A重农抑商的社会风气 B小农经济下物资匮乏C手工生产的日益衰败 D海禁闭关使流通不畅解析重农抑商的含义是重视农业而轻视手工业、商业,与材料“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不符,故A项错误;由于小农经济下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生产出的物资匮乏,所以一粥一饭,应当想到得来是不容易的;一丝一线,应常想到这些东西生产出来是很艰难的,故B项正确;手工生产的日益衰败与一粥一饭,应当想到得来是不容易的,故C项错误;海禁闭关使流通不畅也与一粥一饭,应当想到得来是不容易的;一丝一线,应常想到,这些东西生产出来是很艰难的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B5春秋公羊传注疏载:“时(鲁)宣公无恩信于
4、民,民不肯尽力于公田,故履践案行,择其善亩谷最好者,税取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贵族土地所有制得到巩固B广大自耕农希望得到土地C土地私有权客观上被承认D诸侯国国君失去民众信任解析根据材料中“民不肯尽力于公田”得出贵族土地所有制受到冲击,不是巩固,故A项错误;自耕农是土地私有制确立后,农民获得自己的土地后形成的阶层,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履践案行,择其善亩谷最好者,税取之”说明春秋时期承认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对其征收赋税,体现了土地私有制得到承认,故C项正确;材料中“时(鲁)宣公无恩信于民”是说鲁国国君失去民众信任,导致土地所有制发生变化,不具有普遍性,故D项错误。答案C6
5、唐朝均田制规定了占田的最高限额,如贞观年间,泽州(今山西晋城县)刺史长孙顺德以“前刺史张长贵、赵士达并占境内膏腴之田数十倾,顺德并劾而追夺,分给贫户”,这说明唐朝均田制()A对土地买卖的限制有所松动B通过授田把小农固定在土地上C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D平均分配土地以缩小贫富差距解析均田制是为抑制土地兼并现象而设立,土地兼并的根源是封建土地私有制下允许土地买卖,根据题意,均田制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抑制土地兼并的作用,故A项错误;题意并非是授田(均田制下的授田是无主之荒地),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故C项正确;均田制只是规定了土地占有的最高限额,并非平均分配,而且目的是抑制土地兼并,
6、故D项错误。答案C7“中国文化发祥地的西北地区,特别是陕西,在过去10个世纪里,经济上不断出现倒退现象,与当时的统治集团更加重视具有经济重心地位的长江流域的开发,从而忽视了陕西地区的灌溉事业有关”。材料中“陕西地区”丧失经济重心地位开始于()A魏晋南北朝时期 B唐朝中后期C南宋时期 D明朝前期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注意限制词:开始。唐朝中期以后,南方经济加速发展,逐渐超过北方。答案B8在周礼中,妇女的纺织生产被称为“妇功”。从事这种劳作的人与王公、士大夫、百工、商旅及农夫并列,称做“国有六职”。由此可见()A妇女在社会中的地位相当高B当时棉纺织技术相当发达C“男耕女织”的经济形式
7、被打破D纺织业在经济生产中已经相当重要解析材料中强调妇女的纺织生产,与妇女的社会地位无关,故A项错误;棉纺技术相当发达是从元代以后,故B项错误;“男耕女织”的经济形式被打破是鸦片战争以后,出现“织”与“耕”分离,故C项错误;据材料“妇功”与王公、士大夫、百工、商旅及农夫并列,称做“国有六职”,可知妇女纺织生产地位的重要性,故D项正确。答案D9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变化反映了()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解析意思是讲,明
8、朝中后期江南农村的雇工即佃户,由勤劳、柔顺到懒惰、骄纵,雇工本身的劳作态度,雇工对地主的态度都发生了变化,使佃户对地主的依赖关系松弛,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的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会吸纳周边农村地区大量人口的就业,会导致农业生产人口的大量下降,农村会出现“用工荒”,因而农村雇工的地位提高了,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佃户社会地位的提高,未涉及重农政策,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佃户地位的变化,未体现社会矛盾,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主体是佃户的人身依附关系逐渐减弱,而不是强化,故D项错误。答案A10下图是万里茶路示意图,一条弥漫着茶香的曲线从中国福建的武夷山脉伸向俄罗斯的恰克图。这便是由中国晋商开辟的绵延
9、清代200余年,长达万里的中国“茶叶之路”。这反映出清代()A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的过程B重农抑商政策逐步被打破C地域商帮崇尚逐利进取精神D工业文明推动的商品化浪潮解析图示为内陆的商帮的发展,沿着武夷山到了恰克图,而被迫开放是指沿海地区的通商口岸的开放,故A项错误;重农抑商政策到清朝并未被打破,商业的发展并不能体现统治者政策的改变,故B项错误;材料所说“中国晋商开辟的绵延到清朝”可以看出反映的是地域商帮的开拓精神,故C项正确;清朝时期,中国未出现工业文明,小农经济仍占主导地位,故D项错误。答案C11北宋时许多京城文人、市民都喜欢到樊楼(如下图)这座酒家饮酒作乐,享受时光。下列叙述符合历史事实的有
10、()樊楼旁便是开封城的商业区市,定时开市,定时闭市北宋京城文人在樊楼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开封市民喜欢在深夜里结伴上灯火辉煌的樊楼喝酒看戏紧邻樊楼不远处便是京城中心的草市,居民稠密,商铺店肆林立A B C D解析北宋时期,“市”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并出现了娱乐性的场所瓦肆等,故错误;北宋时期,宋词兴盛,文人墨客喜欢在酒楼饮酒作词,故正确;北宋时期,出现了迎合市民阶层的娱乐性场所,不限时间,故正确;草市是指在离城镇较远、交通便利的一些地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不处于京城中心,故错误,选择D项符合题意。答案D12比较汉、宋关于商人做官的相关规定,从其变化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汉代“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
11、宦为吏。”宋代“身是工、商杂类及曾为僧、道者并不得取。”“凡今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A.科举制度比察举制封闭B宋代抑商政策事实上已放弃C社会阶层身份日益固化D商人受歧视的情形发生转变解析题目讨论的是工商阶层入仕做官的规定,与科举制和察举制无关,故A项错误;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古代基本的经济政策,故B项错误;根据题目,汉代时商人及其后代不准做官,实行严格的抑商政策,中唐以来特别是宋代,抑商政策有所松动,商人可以弃商从政,社会阶层有所流动,故C项错误;宋代时允许商人弃商从政,显示了商人受歧视的情形在宋代有所改变,故D项正确。答案D13有学者论:“政治权力型经济在中国历史上表现得
12、最为突出、最为典型。”这种经济形式在古代中国的表现有()盐铁官营制度早市、夜市出现商人群体形成重农抑商政策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政治权力型经济在中国历史上表现得最为突出、最为典型”说明国家政权在经济活动中的干预过多,导致商业经济发展的迟缓,盐铁官营制度属于政府控制主要生产部门;重农抑商是国家对商业限制,故符合题意,本题选择A项。答案A14阅读欧洲运入中国白银数量图。图示数据反映了当时中国()A在与欧洲贸易中占优势B被纳入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C自然经济总体持续发展D新经济因素获得大量原始积累解析数据图显示欧洲运入中国白银数量逐渐上升,说明中国对欧洲贸易中处
13、于优势,故A项正确;被纳入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是在鸦片之后之后,故B项错误;材料中体现是对外贸易,不是国内经济,故C项错误;材料中体现不出新经济因素的增长,故D项错误。答案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4分)15(25分)重农抑商的政策和理念对古代中国产生极大影响,也是当今经济史研究的热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夫明王治国之政,使其商工游食之民少而名卑,以趣(趋)本务而寡末作。韩非子五蠹材料二唐宋以来,适应商业发展的需要,统治者曾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和保护商人利益的政策措施,但这只是在“重农抑商”大背景下的局部性变动与调整。部分学者将这些政策措施称之为“恤商”政策,很显
14、然,如果没有“抑商”,何来“恤商”。刘颜东抑商还是重商:中国古代商业政策再认识材料三当然,不能否认重农抑末思想在宋以后至清代的长期存在。在一般士大夫甚至皇帝的议论中都有其地盘。但应当加以强调的是这样一个事实:所有议论都不曾改变经济上官、商分利的政策原则。人们喜欢举雍正五年发布的一份诏书作为清代抑商的证据。的确,他说了“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之类的话,但是,他对于农民“群趋为工”的现象并不主张强行抑制,而是训谕地方官“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遂成风俗。虽不必使为工者尽归于农,然可免为农者相率而趋于工矣”。郑韶重农抑商是“固定国策”吗?(1)
15、据材料一,概括韩非子对“商”的认识。(6分)(2)据材料二,概括唐宋以来统治者的商业政策。并指出出现这种复杂情况的原因。(8分)(3)据材料三,指出宋以后对“商”的思想和政策的看法。作者认为雍正五年发布的诏书能否作为清政府实行抑商政策的证据?为什么?(9分)(4)综上材料,研究者应如何全面认识古代中国商业政策的复杂性?(2分)解析(1)据材料一中“使其商工游食之民少”可知减少从事工商业人数,据材料一中“名卑”可知压低其政治地位。(2)第一小问政策:据材料二“统治者曾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和保护商人利益的政策措施,但这只是在重农抑商大背景下的局部性变动与调整”可得出总体抑商,局部恤商;第
16、二小问原因:可据材料二中“适应商业发展的需要”可得出答案。(3)第一小问看法:据材料三“不能否认重农抑末思想在宋以后至清代的长期存在”“经济上官、商分利的政策原则”可得出答案;第二小问能否作为证据及原因:可据材料三“但是,他对于农民群趋为工的现象并不主张强行抑制”得出答案。(4)考查史实研究方法,结合所学可知多角度。答案(1)认识:减少从事工商业人数;压低工商业者社会政治地位(抑商)。(2)政策:总体抑商,局部恤商。原因:抑商是保护小农经济维护统治的需要,恤商是适应商业发展的需要。(3)看法:重农抑商思想;官、商分利政策。证据:不能。原因:因为雍正不主张强行抑制私人工商业而主张劝导百姓重农。(
17、4)方法:要多角度认识。16(1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需要同样发达的经济组织。宋朝时的中国已经有了一些经纪人,奔走于地方市场与中央市场之间。宋朝人精通批发和零售的概念,。宋朝的中国已经有了专业经理,负责经营与自己非亲非故的人的公司。宋朝时还有理财专家,负责客户的投资业务。材料二明清时期,自由手工业者的数量扩大并成为手工业生产的主导,手工业产品大量增加,各具特色的专业化工商业市镇大量涌现,“匠有常主,计日受值”的生产方式更为普遍。(1)材料一中的外国学者认为宋代已出现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请根据材料一来说明该观点。你对此观点有何看法?(10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清
18、时期手工业发展的新特点。(6分)(3)我国经济在古代已经孕育了近代因素,后来却落后于世界潮流,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3分)解析(1)第一小问观点,材料一中“宋朝时的中国已经有了一些经纪人,奔走于地方市场与中央市场之间。宋朝人精通批发和零售的概念,。宋朝的中国已经有了专业经理,负责经营与自己非亲非故的人的公司。宋朝时还有理财专家,负责客户的投资业务”可以概括出近代商业的因素:专业经纪人、批发和零售的形式、专业经理、理财专家、公司、佣金;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汇票形式的纸币。第二小问看法,应从两个方面,既要看到其近代因素:宋代虽然出现了一些近代商业因素;也要看到其发展方向的不足:封建自然经济依旧占统治
19、地位,没有向近代社会转变。(2)从材料二中“自由手工业者的数量扩大并成为手工业生产的主导,手工业产品大量增加”可以得出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从材料二中“各具特色的专业化工商业市镇大量涌现”得出城市经济功能增强;从材料二中“匠有常主,计日受值的生产方式更为普遍”得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产生。(3)分析原因要全面,主要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分析。结合所学得出经济: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重农抑商政策与海禁政策(闭关锁国);政治:封建君主专制的强化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思想:封建等级制,传统观念的阻碍等。答案(1)说明:宋代已出现汇票形式的纸币、专业经纪人、批发和零售的形式、专业经理、理财专家、公司、佣金等近代经济现象。说明宋代已含有近代商业因素。看法:宋代虽然出现了一些近代商业因素,但是封建自然经济依旧占统治地位,没有向近代社会转变。(2)特点: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城市经济功能增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产生。(3)原因: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重农抑商政策与海禁政策(闭关锁国);封建君主专制的强化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封建等级制,传统观念的阻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