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1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2人地关系和环境问题的产生3主要环境问题(1)主要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其成因环境问题原因典型事例资源短缺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及降水少华北平原水资源紧张土地资源短缺生态退耕、建设占地等我国人均耕地较少能源短缺利用率低、资源分布不均我国东部地区能源短缺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滥垦、滥伐、滥牧,自然植被遭破坏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西北地区的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或过度捕猎等原因大熊猫、华南虎、藏羚羊等数量日益减少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工业“三废”的大量排放泰晤士河的悲剧固体废弃物污染生产和生活中的大量垃圾任意
2、堆放大城市周边地区的垃圾“围城”现象噪声污染交通、工厂噪声等城市噪声海洋污染各类污染物排入海洋渤海石油泄漏(2)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表现原因典例或分布全球变暖自然:气候的变化人为:燃烧矿物燃料、排放温室气体、乱砍滥伐森林全球臭氧层破坏自然:太阳活动人为:大量排放氯氟烃等消耗臭氧的物质两极和青藏高原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酸雨自然:地形造成酸性气体不易扩散人为:燃烧矿物燃料,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世界:西欧、北美、日本中国:南方地区4环境问题的区域差异不同区域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有所不同,即环境问题表现形式具有地域差异,主要表现为城市地区与乡村地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如下表:地区环
3、境问题形成原因城市地区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由于交通、工业活动与人类居住地的过分集中,造成污染物的集中乡村地区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如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地盐碱化等资源利用的方式不当或者强度过大发展中国家较发达国家严重,以生态破坏为主一般都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人口增长很快,环境承受着发展与人口的双重压力;发达国家利用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较发展中国家轻,以环境污染为主过度消耗资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导致环境质量下降,如水污染、大气污染等。生
4、态破坏是指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资源短缺是指资源数量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如水资源、矿产资源短缺等。(2)联系:环境污染往往引起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往往引起资源短缺,资源短缺也会引起生态破坏。(二)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1)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2)内涵: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原则含义具体做法公平性原则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各国都有发展权;应和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持续性原则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
5、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内,寻求可持续发展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处理好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共同性原则地区的决策和行动应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国际社会应超越国界、民族、宗教、文化的制约,以积极、务实的态度参加环境领域中的国际合作3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4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1)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并不只是由国情决定: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除了受国内的人口、资源、环境等因素影响外,还受国际环境的压力等外界因素的影响。(2)中国要把发展经济放在可持续发展的首位:经济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中国应把经济发展摆在首位,作为各项工作中心。新视野拓展绿水青山就
6、是金山银山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并强调:“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需从以下四个方面发力:第一,推进绿色发展。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第二,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综合防治,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加快水污染防治特别是重点流域和区域性水污染防治,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扩大环境容量和优化人民群众的生态生
7、存空间,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第三,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通过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着力于天然林保护、城市绿化建设、新农村村寨绿化、退耕还林还草、生态屏障保护等重大领域,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在生态保护中培育生态产业,靠山养山,靠水养水,发展生态经济,实现民富地美。第四,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生态环境监管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保护神”,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制化的监管轨道,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核心点(一)环境问题的成因与表现在“地理实践”中探起洋垃圾,指进口固体废物,有时又特指以走私、夹带等方式进口国家禁止进口的固体废物或未
8、经许可擅自进口属于限制进口的固体废物。中国曾是世界上最大的洋垃圾进口国。2017年7月18日,中国正式通知世界贸易组织,从2017年年底开始将不再接收外来垃圾,包括废弃塑胶、纸类、电子垃圾、废弃炉渣、纺织品等4大类。问题探析1我国进口洋垃圾的原因是什么?提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需求量大增,而国内市场却难以满足需要,因此洋垃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我国资源的不足;进口洋垃圾价格低,也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也可以解决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2进口洋垃圾可能带来哪些不利影响?提示:洋垃圾利用、加工过程中,可能会造成水污染、大气污染及固体废弃物污染等环境问题,导致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可能危及
9、人体健康等相关问题。在“综合思维”中学起环境问题的分析思路1分析环境问题的类型、表现与分布首先应从题目所给图、表、文字等资料入手,判断出该环境问题是什么,是属于资源短缺、生态破坏还是环境污染,从而结合相关知识分析判断该环境问题的特征以及在其他区域的分布等。2分析成因一般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目前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导致对资源和能源的不合理利用而产生的,因此人为原因是分析的重点。3分析后果与危害主要是指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回答问题时要准确全面地进行分析。例如,温室效应的加强对地理环境、人类的生产与生活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回答问题时这两方面都要分析到,不可偏颇
10、。4提出解决的措施和建议一般可分为政策、法规性的措施,工程、技术类的措施,宣传、教育类的措施等,应从不同的方面来进行分析。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主要问题具体措施环境污染根本措施在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可通过提高资源利用率、废弃物净化处理后排放、使用环保原料和燃料等达到目的),同时加强绿化,以增强环境自净能力;对于全球性问题还需加强国际合作生态破坏根本在于恢复生态,因此首先要改变和停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其次通过恢复植被、水域等增强环境的平衡调节功能资源短缺要从“开源”(替代资源的开发、加强储量勘探等)和“节流”(提高利用率、减少浪费、加大资源循环利用等)两方面入手在“解决问题”中用起典例(2020浙江
11、7月选考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下图为河南省部分地理要素分布示意图。材料二冬半年,河南省有时会发生大气污染现象。某年11月28日至12月5日该省发生了一次污染天气过程。下表为5个站点所在地此阶段的空气质量统计表。站点日期28日29日30日1日2日3日4日5日安阳45445556郑州44345425商丘32345333南阳34234432三门峡34325432注:空气质量 1优,2良好,3轻度污染,4中度污染,5重度污染,6严重污染(1)与安阳相比,简述南阳此次污染天气的特点,并分析其自然成因。(2)从能源利用角度,说出河南省防治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解题流程第一步:审题定“向”第(1
12、)题,设问前提是与安阳相比,设问内容是南阳污染天气特点及自然原因。第(2)题,设问限定条件是从能源利用角度,设问内容是防治大气污染的措施。第二步:析题找“点”材料信息:冬半年,河南省有时会发生大气污染现象。某年11月28日至12月5日该省发生了一次污染天气过程。图表信息:从图示可以看出,安阳位于河南省北部,而南阳位于其南部,且南阳北部有山地。从表格可以看出,11月28日至12月5日,南阳的污染天气一直少于安阳。第三步:答题求“范”(1)特点:污染程度轻;持续时间短。成因:位置偏南,受冬季风从邻省输入的污染物影响较小;受北部山地阻挡,减弱了同期北方带来的污染。(2)利用太阳能等,加快清洁能源替代
13、;优化用煤结构,增加二次能源使用;改进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集中供暖,改进能源利用方式。(2021年1月新高考8省联考广东卷)近岸海域赤潮高发,会破坏海洋生态系统平衡,对渔业生产带来经济损失。下图示意20002018年福建近岸海域赤潮累计发现数量与面积的各月分布。据此完成12题。1福建近岸海域20002018年赤潮高发的时段主要是()A冬末春初B春末夏初C夏末秋初 D秋末冬初2此时段,引起福建近岸海域赤潮高发的主要原因是()主导风向由偏北转为偏南,近岸海域气温升高太阳辐射增强,近岸海域的蒸发量增大降水强度增大,地表径流输入近岸海域的营养物增多水平气压梯度力由大变小,近岸海域水生生物生长速度加
14、快A BC D解析:1.B2.B第1题,读图可知,该处赤潮累计发现数量和累计发现面积45月激增,随后减少,因此45月为赤潮高发时段,此时处于春末夏初,B正确。第2题,春末夏初,东南沿海地区主导风向由偏北转向偏南,风从暖湿洋面吹来,近岸海域气温升高,水温升高,有利于赤潮的产生,正确。近岸海域的蒸发量增大与赤潮产生关系不大,水温上升是影响赤潮产生的重要因素,错。春末夏初该地降水强度增大,因此能够通过地表径流将更多的营养物质带到近岸海域,使水体富营养化,赤潮大量产生,正确。材料中无法体现近岸海域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小的信息,错。B正确。3(2015全国卷节选)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示意河套平
15、原地区,当地将黄河水通过引水渠引入区内灌溉农田,农田灌溉退水经过排水渠汇入乌梁素海。近年来,乌梁素海出现污染加重趋势。(1)分析近年来乌梁素海污染严重的原因。(2)提出治理乌梁素海污染的措施。解析:第(1)题,既要注意从工业、农业和生活等方面分析乌梁素海污染严重的人为原因,还要从当地降水少、湖水的流动性差等方面分析自然原因。第(2)题,治理乌梁素海污染的措施,要从控制污水排放、减少农业污染、清淤、建立环保法规和加强环保意识等方面分析回答。答案:(1)河套灌区的农田退水绝大部分排入该湖,化肥、农药的使用使得湖水污染加剧;当地工业与城乡生活废水也都排入该湖。所在区域气候干燥,降水少,湖水以水渠进入
16、和排出,吞吐量较小,流动性差,污染物在湖中积累,污染逐渐严重。(2)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改变种植结构,采取绿色生产;严格执行工业和生活废水的排放标准,控制入湖废水排放量;及时清淤,采用生物措施净化;执行环保法,加大违法排污处罚力度;加大环保宣传,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等。核心点(二)可持续发展及其实践在“地理实践”中探起材料一西华县位于河南省豫东平原,地处黄河泛滥区腹地,是传统的农业大县。20世纪90年代以来,该县乡镇企业快速发展。西华县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材料二西华县黄桥乡裴庄村在改革开放前,每人每年只有几十斤口粮。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裴庄村依然是“麦茬豆,豆茬麦,改茬就把红薯栽”
17、。2000年后,裴庄村进行生态农业建设,并取得良好的效果。2017年3月29日,央视二套第一时间以“河南周口:万亩桃花醉游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为题,播出了反映西华县黄桥乡裴庄村发展桃园观光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新闻。下图为裴庄村农业生态综合循环利用关系图。问题探析1结合材料一,说明西华县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提示:乡镇工业企业的盲目发展,排放废气、废水、废渣;农民使用化肥、农药、农膜不合理,对土地造成污染。2结合材料二,说明裴庄村进行生态农业建设的主要措施。提示:调整产业结构,变单一农业为农、林、副多种经营模式;实行综合循环利用;开发利用沼气新能源;发展农业观光旅游。3简述裴庄村生态农业的
18、发展对当地产生的积极影响。提示:实现了农业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减轻环境污染;延长产业链,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在“综合思维”中学起(一)传统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的区别传统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发展目标以经济发展为目标,经济的增长就意味着发展以社会全面发展为标准,其终极目标是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全面发展增长方式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投入、低污染、高产出消费模式提倡高消费提倡适度消费文明标准建立的是物质文明,主要考虑经济利益建立物质文明的同时,还要考虑社会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时间尺度当代人的最大需求强调代际公平空间尺度从区域利益出发,采取封闭式、掠夺式和转嫁式的发展方式从全球利益出发,是一种互
19、补的发展方式(二)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1控制人口规模,提高人口素质,减轻资源和环境的压力。2转变发展模式,实现循环经济,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与生态农业。3实现资源、能源的可持续利用,建立资源节约型的循环经济体系。4协调人地关系,从自我做起,树立可持续的环境观和消费观。5加强国际合作,明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三)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不同点提出背景应对因经济高速发展而引发的全球资源环境问题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全球气候关注重点资源的循环利用和高效利用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定位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强调资源的综合循环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共同点发展要
20、求:应贯穿于经济发展的全过程根本目标: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基本保障:以技术创新为支撑,以制度创新为保障在“解决问题”中用起典例(2020江苏高考)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推进,桑蚕产业由长江中下游和珠三角地区逐渐西移。2005年以来,广西蚕茧产量稳居全国首位,桑蚕业助推35个石漠化贫困县脱贫致富。下图为广西桑蚕业平怀模式示意图。据此回答(1)(2) 题。(双选)(1)广西发展桑蚕业得益于()A土壤肥力高,桑叶生长快B热量条件好,结茧次数多C地表水资源多,桑枝萌叶多D土地资源丰富,宜桑面积广(2)广西桑蚕业平怀模式的优势有()A桑下种薯,延长了产业链B桑枝育菇,发展多种经营C薯、丝加工,增加附加值D菌
21、基回田,提高土地利用率析题第(1)题,广西部分地区位于热带,热量条件好,桑蚕结茧次数多;广西土地面积大,地形多样,桑树适合种植区域大。第(2)题,桑下种薯,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没有延长生产链;桑枝育菇,实现了废弃物综合利用,利于发展多种经营;薯加工成淀粉、粉丝,丝加工成丝绸,延长了生产链,增加了附加值;菌基回田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但不能提高土地利用率。答案(1)BD(2)BC(2021湘潭质检)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该条例将垃圾明确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和干垃圾4种,其中湿垃圾即易腐垃圾,是指食材废料、剩菜剩饭、过期食品、瓜皮果核、花卉绿植、中药药渣等易腐的生
22、物质生活废弃物。该条例还规定,如果混合投放垃圾,最高可罚款200元。这标志着上海市垃圾分类步入强制时代。据此完成12题。1适合湿垃圾的处理方式是()A焚烧B填埋C露天堆放 D堆肥2上海市垃圾分类步入强制时代,说明了该市()A社会公众素质低 B垃圾处理资金短缺C环境管理在加强 D人们环保意识在提高解析:1.D2.C第1题,根据湿垃圾的定义可知,湿垃圾中有机质含量较高,适合堆肥,D对;湿垃圾难以焚烧,而且焚烧也会产生污染,A错;湿垃圾含水量较大,填埋产生的滤液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B错;湿垃圾易腐烂,露天堆放易滋生蚊蝇,传播疾病,C错。第2题,垃圾分类步入强制时代反映了上海市政府治理环境问题的决心,
23、不能反映社会公众的素质低下和人们环保意识在提高,只能说明环境管理在加强,C正确,A、D错误;不按照规定投放垃圾会面临罚款,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并不能反映该市垃圾处理资金短缺,B错误。下图示意某生态工业园区的产业链模式,其中虚线箭头表示副产品或废弃物的流动。读图回答34题。3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A建材厂、火电厂、盐场 B盐场、火电厂、建材厂C建材厂、盐场、火电厂 D盐场、建材厂、火电厂4该生态园区中()A火电厂的“三废”均得到了有效利用B图中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是C该工业园区没有废弃物排入自然界D乙适宜建在大河入海口解析:3.C4.B第3题,读图,利用太阳辐射进行生产的乙
24、是盐场。丙为海水淡化厂提供的是动力,所以丙可能是火电厂。火电厂的副产品可以作为建材厂的原料,甲是建材厂。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第4题,图中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是太阳能,电能,故B项正确。循环经济关联示意图的判读循环经济关联图通常是运用文字框图和箭头、线条等连接有关的地理事物,表示农业和工业等生产活动中相互联系的结构特征或演变规律的组合图形,可以体现地理事物的形成机理、内部结构、因果关系、发展趋势等。循环经济关联图可以很好地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和综合思维能力,因而在各地高考试题中时有出现,在各地模拟试题中出现频率非常高。常见的主要有生态农业关联图、清洁生产关联图等。 判读技巧1把握主题,梳理过程该图
25、为“我国某地区农业科技园区循环经济模式图”,图中展示了该生产模式的资源投入、生产过程、产品消费及废弃物处理的全部过程。2分析演变,寻找突破图中与水源、技术同属于作物种植的区位条件,是种植业为畜禽养殖提供的饲料,分别是农业对沼气和沼渣的利用,是沼气生产的原料来源。因此,此图的突破点是按照箭头顺序理清循环经济“投入产出”的过程。3添加信息,验证关系把要添加的信息依次填入该循环经济模式图中,重新理顺一遍,按照“资源产品再生产”的流程验证物质和能量在循环经济中的合理性。4联系理论,表述意义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实践,因其以资源减量化、再生化为原则,以经济活动生态化为目的,所以对于此类循环经济模
26、式图的意义分析,可以按照可持续发展的三大内涵进行:(1)生态上,节约资源,减轻生态环境问题。(2)经济上,减少成本,增加产出,提高收入。(3)社会上,促进就业,提高生活质量。 创新应用滴灌是指利用塑料管道将水通过直径约10 mm毛管上的孔口或滴头送到作物根部进行局部灌溉,它是目前现代农田最有效的节水灌溉技术之一,在世界各地得到大力推广。下图是我国某地滴灌技术及施肥系统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图中针式滴头的主要作用是()A提高植物根系的吸收率B有效控制滴水量C减少土壤中水分的蒸发 D阻止污染物渗入土壤2滴灌技术的优点包括()调节田间气候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增加地下水水量减少无效蒸发适宜全年灌溉保持
27、土壤结构A BC D解析:1.B2.C第1题,利用针式滴头进行滴灌不能改变植物根系的吸收率,A错;运用针式滴头使滴入土壤中的水较少,能有效控制滴水量,B对;针式滴头的使用对土壤中水分蒸发没有影响,C错;滴灌不能阻止污染物渗入土壤,D错。第2题,土壤中水分较少,不能调节田间气候,错;土壤中水分较少,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对;滴灌水量小,对地下水水量影响不大,错;滴灌能减少水分的无效蒸发,对;滴灌主要用在农作物生长期,不会全年灌溉,错;滴灌水量较小,可以起到保持土壤结构的作用,对。选C。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循环经济产业链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3图中箭头分别代表()A产品流、废弃物流、再生资源流B废弃
28、物流、产品流、再生资源流C产品流、再生资源流、废弃物流D再生资源流、废弃物流、产品流4该区域循环经济产业链可以()A使资源与能源在该区域内不断循环使用B构建城市和乡村之间共生的循环经济体系C改变农业耕作制度,有效利用土地资源D实现以经济效益为核心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解析:3.A4.B第3题,读图可知,箭头由工业区和城区指向资源化、无害化处理中心,应表示废弃物流;箭头由资源化、无害化处理中心指向城区和农村地区,表示再生资源流;箭头企业和农户之间的箭头,代表产品流。第4题,图示区域循环经济产业链可以构建城市和乡村之间共生的循环经济体系,B对。该产业链不可能使资源与能源在该区域内不断循环使用,A错。该区域气候短时间内不会改变,故不可能改变农业耕作制度,C错。该产业链可以实现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的区域可持续发展,D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