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苏省南通市启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20416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通市启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江苏省南通市启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江苏省南通市启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江苏省南通市启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江苏省南通市启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江苏省南通市启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江苏省南通市启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江苏省南通市启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江苏省南通市启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江苏省南通市启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江苏省南通市启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江苏省南通市启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江苏省南通市启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江苏省南通市启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江苏省南通市启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江苏省南通市启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江苏省南通市启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江苏省南通市启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江苏省南通市启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江苏省南通市启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江苏省南通市启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8页
江苏省南通市启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8页
江苏省南通市启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8页
江苏省南通市启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8页
江苏省南通市启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8页
江苏省南通市启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28页
江苏省南通市启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28页
江苏省南通市启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江苏省南通市启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文艺工作者积极投入文艺创作,诗歌、绘画、书法、舞蹈等呈现井喷之势,形成了特殊时期的“抗疫文艺”现象。如何深化“抗疫文艺”书写?笔者认为应向中国美学精神礼敬,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直面灾难的大智大勇、顽强抗争的人文情怀;向抗疫现实靠拢,深入观察和把握党中央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策部署和显著成效,了解抗疫一线和身边可歌可泣的抗疫事迹,以及普通老百姓的悲欢离合故事;向灾难书写的纵深掘进,努力探寻“抗疫文艺”独

2、特的内在美学意味和特定表达形式,在艺术追求中凸显当代中国“抗疫文艺”的风格特征和艺术气派。因此,应从“国本、人本、事本、文本”四个方面提高认知把握能力和提升艺术表现水平。国本,即一国之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在观察感悟和艺术反映防控阻击新冠肺炎疫情现实时,应自觉摒弃轻信谣言、恶意抹黑等创作歪风邪气,书写和记录这场举国上下同仇敌忾的疫情防控阻击的人民战争,彰显中国人民“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中国精神,为国家抗疫奉献艺术力量。人本,即以人为本,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3、放在第一位。这次疫情来势凶猛、波及面广,直接影响到每个人的生命安全。艺术触角须与生命关怀、人性美善融入,才可能发现患者、医护人员、志愿者以及隔离在家中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状态和思想情绪,尤其是对逝者及其家庭成员的情感抚慰和精神激励,是文艺搭建安抚疏通渠道和体现人道情怀的特殊价值所在。“抗疫文艺”创作应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关心群众疾苦,通过“抗疫文艺”特有的感染力影响力,做到知民情、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凝聚起全民族众志成城抗疫情的磅礴力量。事本,即以客观事实为本,真实反映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现实。这次疫情影响之广前所未有。艺术的深度书写需要广泛采信、明白就里,许多事情尚在过程之中,切不可捕风捉影

4、、罔顾事实、不求甚解。没有现场感,就难有艺术真实的感染力和穿透力,不能以偏概全、一叶障目。金代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在论诗三十首中写道:“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抗疫文艺”创作需要宏大的真理叙事与细微的客观描述完美结合,以一部部具体抗疫作品,反映整个国家和全体中华儿女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团结一心、同舟共济的民族精神风貌。离开或曲解甚至为了所谓艺术虚构而挑战真实底线,这不是“抗疫文艺”的内涵规定性和美学基本要求,是难以做到“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坠其实”的。文本,即以文艺作品为本。目前“抗疫文艺”出现激情有余而审美不足、表象叙事多于沉淀表达的问题,

5、缘于创作者在疫情暴发特别是居家隔离之后,急于通过艺术创作尽快进入防控阻击战之中,表达创作者情系疫区、加油鼓劲的强烈愿望和关切之情。这种激情澎湃的创作现象与阶段,一般来看,在灾难到来之初都会经历。在持续和沉淀阶段,却需要理性思考和艺术思维的贯通。一场灾难对人民生命财产、经济社会发展的破坏及其给人们心理造成的负面影响是极其深重的。灾难题材的特殊性,隐含着书写方式的独特性。需要艺术家对灾难本身的突发性、破坏性、震荡性等展开综合性系统性观察,对人类抗击灾难的信心和意志予以思考,对人类在与灾难的抗争中所体现出的自救互救、防控阻击的伟力和精神进行表现,把笔触深入到民众生活状态之中,深入到人性的各种表现情势

6、之中,深入到家国关系与民族命运之中。只有这样,才会创作出能够触及人的灵魂、引起人们思想共鸣的,能够温润心灵、启迪心智的,传得开、留得下,为人民群众所喜爱的优秀作品。“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我们期待“抗疫文艺”讲好中国抗疫故事,涌现出更多生动反映抗疫一线感人事迹、书写中华民族不为任何艰难困苦所屈服的恢宏史诗。选自李明泉我们需要怎样的抗疫文艺(光明日报)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文艺工作者积极投入文艺创作,是因为他们具有中国美学精神,能够弘扬中华民族直面灾难的大智大勇、顽强抗争的精神。B. 作者认为,要想进行“抗疫文艺”创作,需要从“国本

7、、人本、事本、文本”四个方面提高认知把握能力和提升艺术表现水平。C. “抗疫文艺”扎根于现实生活,其创作必须客观描述、真实反映,不能因为艺术虚构而对客观事实有丝毫改动,否则就是罔顾事实。D. 在灾难刚刚来临的时候,文艺工作者因急于抗击灾难而创作的作品,会存在激情有余而审美不足、表象叙事多于沉淀表达的问题。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整体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提出问题,主体部分则运用并列结构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发出呼吁。B.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强调了文艺创作会对社会和国家产生巨大影响。抗疫文艺宣传中国精神更是证明了这一点。C. 文章从政策倾向、创作核心、

8、创作原则、创作使命四个角度为提高“抗疫文艺”书写水平指明了发展之路,论证有理有据,说服力强。D. 第段引用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从反面论证了抗疫文艺创作必须以客观事实为本,否则就会失去艺术感染力。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抗疫文艺要以人为本,关注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关心百姓利益,在作品中融入生命关怀和人性美善,才能发挥文艺作品特有感染力和影响力。B. 艺术创作既需要以客观事实为本,书写符合生活的真实,也要遵循文艺创作的规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酌奇”“玩华”。C.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命财产和群众心理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抗疫文艺创作不应只停留在表象书写上,更应进行

9、深度思考,创作出优质作品。D. 灾难题材与其他题材的艺术创作不同,它需要更深层次的思考。如在抗疫创作中,只有将个体感受融入到对国家与民族命运的思考中,才能讲好中国故事。【答案】1. D 2. B 3. D【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意和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中,A项,“是因为他们具有中国美学精神,能够弘扬中华民族直面灾难的大智大勇、顽强抗争的精神”错误,不是因为文艺工作者具有中国美学精神,而是要想深化“抗疫文化”书写,作品本身需要具备中国美学精神。B项,“要想进行“抗疫文艺”创作

10、,需要从国本、人本、事本、文本四个方面提高认知把握能力和提升艺术表现水平”错误,原文第二段是说“如何深化“抗疫文艺”书写?笔者认为应应从国本、人本、事本、文本四个方面提高认知把握能力和提升艺术表现水平”。不是进行“抗疫文艺”创作,而是深化“抗疫文艺”书写。C项,“不能因为艺术虚构而对客观事实有丝毫改动”错,太过绝对。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

11、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本题B项,“强调了文艺创作会对社会和国家产生巨大影响。抗疫文艺宣传中国精神更是证明了这一点”错误,“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在段首,本段强调的是国家政策和社会对文艺创作的影响。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D项,“只有将个体感受融入到国家与民族命运的思考中,才能讲好中国故事”表述错误,以偏概全。故选D。【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

12、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2018年7月15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公告称,在飞行检查中发现长春长生生物公司的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生产存在

13、记录造假等严重问题。疫苗事件引发了极大关注,但疫苗真假的定义并没有明确的界定。事实上,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更改了生产参数的疫苗、效价不合格的疫苗并不等同于假疫苗或者“毒”疫苗。某药物研发平台创始人兼CEO张清(化名)介绍,通常提到的假疫苗有两种,一种是疫苗上市之前研发数据错误导致疫苗为假,另一种是生产过程中导致的,具体来说有原料选用与生产流程问题,原料选取的优劣和生产过程是否规范直接影响质量,长春长生的假疫苗就是生产流程中更改了参数导致的问题。某疫苗研发公司李强(化名)表示,“此次出事的狂犬疫苗是长春长生生物更改了生产参数,但更改了哪些,之后质量是否受到影响目前尚未公布,严格意义上也不能定性为假

14、疫苗,但是企业不严格按照生产标准来生产疫苗肯定是违法的,应该受到严惩。”新京报为什么疫苗容易出问题?材料二:2013-2030 年全球疫苗行业市场规模变化趋势及预测全球市场情况数据搜狐网疫苗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材料三: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教授许雪梅在接受生命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包括天花、白喉、脊髓灰质炎、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等在内的大部分病疫的控制或消除,都是因为疫苗起了作用。特别是对新冠肺炎这种传播性强的疾病来说,疫苗研发更是必须的。我们谁也不能保证,新冠肺炎未来不会成为流感样常态化传染病,如果能够研制出特效疫苗,就如同为人体增加了一道屏障,这是最理想的控制传染病疫情的方法。一般来说,疫苗分

15、为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重组微生物载体疫苗、核酸疫苗等类型。不同类型疫苗的研发手段略有不同,有些需要分离选取合适的病毒毒株,有些是选取病毒里面能够制造疫苗的关键蛋白或是基因序列,在实验研究筛选获得候选疫苗后,再进行深入的开发研究。尽管在严峻的疫情形势下,相关部门加快了对疫苗研发生产的各项审批,但鉴于疫苗研发的自身特点,需要严格遵守2019年发布的疫苗管理法,在保证疫苗质量标准的前提下,方可进入生产阶段。因此从科学严谨的角度出发,成功尚需时日,疫苗离投入生产也还有不短的距离。生命时报新冠疫苗还要等多久?材料四:2月6日晚,瑞德西韦临床试验在武汉金银潭医院启动,引发公众和媒体的广泛关注

16、和网络讨论。好消息纷呈沓至,人们热切盼望针对新冠病毒的药物和疫苗早日问世,尽早用于疾病治疗,挽救更多生命。但是,药物和疫苗研发也有自身的规律和程序。无论是新药还是新疫苗的研发,都面临三大风险或困难,即巨额成本、漫长研发周期、低成功率。根据美国塔夫茨大学药物研发中心的评估,研发一种新药并上市需要27亿美元。英国自然杂志也指出,新药研发成本约为26亿美元。从时间上看,需耗时10年左右,并且成功率不到1/10。疫苗研发也大致相当。此外,研发药物和疫苗还必须遵循现代医学的循证原则,也就是随机双盲对照研究。以现在的研发抗御新冠病毒的药物为例,需要随机采用至少两个小组的人群、动物。一组用药,一组给予安慰剂

17、,但是两组试验对象的条件大致相当,如年龄、性别等,对同一种药物进行试验。双盲则是指,医生和志愿者(包括参加试验的病人和正常人)都不知道是在试验什么药物。在随机双盲对照原则之下,要进行体外(细胞)试验、动物试验、临床人体1-3期试验,以及药物上市之后的第4期试验。主要是验证和评价药物对目标适应症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以及利益与风险关系。整个试验完成后,才能向医药管理部门申请上市和进入临床使用。光明网新冠病毒药物和疫苗研发也要遵循科学规律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长春长生生物公司的冻干人用狂犬疫苗造假的问题,在于他们在生产过程中更改了相关参数。B. 从全球疫苗行业

18、市场规模变化趋势及预测图可知,疫苗市场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增速先是起伏较大后逐渐趋于稳定。C. 对于包括天花、白喉、脊髓灰质炎等在内的大部分病疫的控制或消除,许雪梅教授认为疫苗是最好的选择。D. 自然杂志称研发一种新药成本约为26亿美元,现在瑞德西韦已经上市,估计其研究成本也非常高昂。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不管疫苗生产公司改数据后生产的疫苗是否会给患者带来危险,只要其不按生产标准来生产,那就属于违法。B. 虽然我国手足口病患病人数八年间都在200万上下波动,但死亡人数却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到2018年最低。C. 疫苗虽分为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等多种类型

19、,但它们的研发手段却是相同的。D. 如果医生和志愿者进行双盲对照研究后没有不良反应,那么拿来试验的疫苗就可以进入临床使用。6. 三则文字材料围绕“疫苗研发”分别侧重讲述了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答案】4. D 5. A 6. 材料一侧重于疫苗真假判定的标准。材料三侧重讲述疫苗研究的意义和不同种类疫苗的研究方法。材料四侧重讲述新疫苗研发面临的困难,以及研发应遵循的原则。【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做好这类题,考生除了要审清题目要求,明确所问,还要具备筛选并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筛选信息时一定要全面迅速,提取对照时一定要敏感、细致、准确。要做好此类型,平时应该积累易错类

20、型及常见问题,比如判断绝对,时态有误,杂糅、遗漏、多余信息,偷换概念等等。本题D项,“现在瑞德西韦已经上市”错误,由材料四第一段的“2月6日晚,瑞德西韦临床试验在武汉金银潭医院启动,引发公众和媒体的广泛关注和网络讨论”和第四段的“整个试验完成后,才能向医药管理部门申请上市和进入临床使用”可知,瑞德西韦只是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并未上市。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中相关内容的概括分析能力。做这种题,通常是先整体把握文意,获取作者的观点或态度;然后对照选项在文中提取相关信息,加以细致比对后判断正误即可。常见错误点和设题类型做到心中有数,表述不一致的未必就是错的,一定要深入细致分析比较,灵活理解变

21、通思考。总之要静下心来耐心地仔细地推敲和琢磨。本题B项,由材料二的图表可知,死亡人数并未呈“逐年”下降趋势,而是忽高忽低。C项,“它们的研发手段却是相同的”说法不确切,原文是说“不同类型疫苗的研发手段略有不同,有些需要分离选取合适的病毒毒株,有些是选取病毒里面能够制造疫苗的关键蛋白或是基因序列”,不同的疫苗研发手段大体相同,但不完全相同。D项,“医生和志愿者进行双盲对照研究后没有不良反应,那么拿来试验的疫苗就可以进入临床使用”表述过于绝对,虽然这一关过了,但不一定就可以进入临床使用,因为还有向医药管理部门申请上市这一环节。故选A。【6题详解】本题考查提取、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信息筛选类题目解

22、答时一定要善于追本溯源寻依据,抓因求果找理由,此类题目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的、分散的。根据要求非常谨慎地从原文中寻找辨识有效信息,并将有效信息进行剪辑组合,形成全面的符合要求的答案。本题要求是“三则文字材料围绕疫苗研发分别侧重讲述了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从材料一“疫苗事件引发了极大关注,但疫苗真假的定义并没有明确的界定”可以看出,材料一侧重于疫苗真假判定的标准;从材料三“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教授许雪梅在接受生命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包括天花、白喉、脊髓灰质炎、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等在内的大部分病疫的控制或消除,都是因为疫苗起了作用。特别是对新冠肺炎这种传播性强的疾病来说,疫苗研发更是必须的

23、”“不同类型疫苗的研发手段略有不同,有些需要分离选取合适的病毒毒株,有些是选取病毒里面能够制造疫苗的关键蛋白或是基因序列”可以看出,材料三侧重讲述疫苗研究的意义和不同种类疫苗的研究方法;从材料四“无论是新药还是新疫苗的研发,都面临三大风险或困难,即巨额成本、漫长研发周期、低成功率”“此外,研发药物和疫苗还必须遵循现代医学的循证原则,也就是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可以看出,材料四侧重讲述新疫苗研发面临的困难,以及研发应遵循的原则。【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

24、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

25、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三奶奶的小木船吴建三奶奶推着坐在轮椅上的木头在遛弯儿:“木头,咱们这辈子还能去南海看看不?”木头知道奶奶“去南海看看”的意思,就拍了一下自己的腿,叹了一口气:“唉!都是我,拖累你了!”三奶奶的眼圈有些发红,苦笑了一下:“算了吧,咱都老了,走不动了,听说去南海先坐飞机再坐轮船,千里遥远的,这辈子想想就算去了。”三奶奶和木头两个人一块儿过,大门上挂着“烈属”的红牌牌。这个红牌牌让三奶奶脸上荣光了一生,也心

26、痛了一生。没过几天,三奶奶问木头:“木头,快告诉我,咱们薛河的水是不是流向西湖的?”“是呀。”“西湖水是不是流向东海呢?”“对呀。”木头弄不明白三奶奶问这些做什么。三奶奶又说:“那东海的水一定是通南海的,对不?”木头愣了一下,说:“是呀,还别说你知道的真不少呢。”听木头说是,三奶奶昏花的老眼瞬间亮了。过了些日子,三奶奶又对木头说:“木头,咱们找人做一只小木船吧?”木头不明白地看着三奶奶:“你做小木船干啥?不当吃又不当喝的。”“我看见有人把河灯放在小木船上,河灯就不会下沉,顺着河水往下漂,听说能漂很远很远,挺好玩的。”木头心里想,你都多大年纪了,还放河灯?怪不得有人说老人是“老顽童”“老小孩”,

27、看来这话说得一点也不假。几天后,三奶奶拿回家一只小木船,像拿个宝贝一样欣喜地反和正地看。夏季的一天,山洪暴发,薛河涨水了。三奶奶踮着小脚推着坐在轮椅上的木头急急地出了门:“快,木头,咱们走。”三奶奶把小木船放在轮椅后面,她自己背着一个布包,“木头,走,咱们下河去。”三奶奶推着木头到了河边。河水暴涨,黄龙一样滚滚向西。三奶奶把那个布包层层打开,里面是一双发了黄的老布鞋,就是那种手工的,千缝百纳能踢死牛的老布鞋。木头一惊,突然明白了三奶奶要做什么了。三奶奶小心翼翼地把老布鞋放入小木船里,再用绳子固定好,然后把小木船缓缓地推进了河里,那只载着老布鞋的小木船就顺着浪涛向下漂去。三奶奶看着越漂越远的小木

28、船,松了一口气:“好了,这下老三就能穿上我做的鞋了。”那只小木船越漂越远,三奶奶的心也好像跟着小木船漂走了:“老三啊六十七年了呀,我一直想给你送这双老布鞋去南海太远了。再说,木头这个样子,一会儿也不能离人,我没办法呀晚上我只要一合眼,就看到你光着脚丫子在大海里我和木头也没有多少日子了,就要去见你了”原来,三奶奶心里一直藏着一个故事,三奶奶的故事只有木头知道。六十七年前,三奶奶过门才三天,三爷的部队就接到了攻打海南岛的命令。三爷脱掉脚上结婚时的新布鞋,穿上那双露着脚趾头的烂布鞋就要走。那双新布鞋是结婚时借对门二蛋的。三奶奶一把拉住了三爷:“急啥呀?”三奶奶也顾不上脸面了,央求婆婆去东家借鞋布,西

29、家借鞋底,点灯熬油整宿没睡觉,也只赶出来一只,另一只才刚起头儿,三爷就穿着那双露着脚趾头的旧布鞋跟着部队走了。三爷走时对三奶奶说:“媳妇,慢慢做,等我打完海南岛回来再穿也不晚。”谁知三爷这一去就没能回来。后来,三爷的连长回来了,他们是同乡。连长是拄着一双拐杖回来的。连长握着三奶奶的手说:“他是个英雄,没有他就没有敢死队!”连长说着从一个小箱子里拿出一只老布鞋,那是一只露着脚趾头的褪了色的旧布鞋。连长双手托着,像托着一枚军功章,给三奶奶原来,三爷带着敢死队强渡琼州海峡时英勇牺牲了。连长只抢回了三爷的一只漂在海水中的鞋子。三爷的声音一直在连长的心头炸响:“如果我光荣了,请你照顾好我的女人!”连长留

30、下来了。木头就是那个连长。望着越来越远的小木船,木头忽然缓缓地抬起右手,向小木船和那双老布鞋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选自海燕2019年第3期)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在题目中将老人和小木船放在一起,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也暗示小木船具有某种特殊意义。B. 三奶奶要照顾木头不得不放弃了亲自去南海的夙愿,而漂流小木船这个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种遗憾。C. 那只露脚趾的旧布鞋是三爷留给三奶奶的唯一物件,它寄托了三爷对三奶奶的绵绵深情。D. 小说主要通过对话塑造人物形象,展开情节,语言简洁明白、朴实纯净,彰显出独特的艺术魅力。8. 透过三爷这一着

31、墨不多的人物形象,你能感受到哪些可贵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9. 有人评价这篇小说“虽怀忧伤,却不悲伤”,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答案】7. C 8. (1)永不褪色的爱情。三爷与三奶奶的爱情,三爷是三奶奶67年的思念与牵挂;(2)战友深情。三爷的带领敢死队冲锋时的嘱托与连长留下来用一生践诺;(3)爱国真情。对国家来说,三爷是为国牺牲的英雄,是爱国精神的体现。 9. 忧伤:小说书写了一个忧伤哀婉的爱情故事。三奶奶新婚不久便了失去丈夫,她只能把爱留在思念中,最后连想去丈夫牺牲的地方看看的愿望都难达成。不悲伤:故事包含着友情、爱情、爱国心,充满着一种正面的力量,给人积极的情感指向。对爱情的执着

32、,一场婚姻是一辈子的思念;对战友的承诺与坚守,一句话守候了一辈子;对祖国义无反顾的爱,为了祖国的解放奋不顾身,牺牲自己。【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C项,“三爷留给三奶奶的唯一物件”错误,由原文“原来,三爷带着敢死队强渡琼州海峡时英勇牺牲了。连长只抢回了三爷的一只漂在海水中的鞋子”可知,并非留给,而是连长抢回的,因而也不是“寄托三爷绵绵深情”的物件。C错误。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作品

33、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即列举文中反映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由原文“三奶奶把那个布包层层打开,里面是一双发了黄的老布鞋,就是那种手工的,千缝百纳能踢死牛的老布鞋。木头一惊,突然明白了三奶奶要做什么了。”“三奶奶看着越漂越远的小木船,松了一口气:好了,这下老三就能穿上我做的鞋了。”“那只小木船越漂越远,三奶奶

34、的心也好像跟着小木船漂走了:老三啊六十七年了呀,我一直想给你送这双老布鞋去南海太远了。再说,木头这个样子,一会儿也不能离人,我没办法呀晚上我只要一合眼,就看到你光着脚丫子在大海里”可知,三爷与三奶奶的爱情,三爷是三奶奶67年的思念与牵挂,体现了永不褪色的爱情。由原文“三爷带着敢死队强渡琼州海峡时英勇牺牲了。连长只抢回了三爷的一只漂在海水中的鞋子。三爷的声音一直在连长的心头炸响:如果我光荣了,请你照顾好我的女人”可知,三爷带领敢死队冲锋时嘱托连长照顾自己的妻子;由原文“连长留下来了。木头就是那个连长”可知,因为三爷的嘱托,连长留下来用一生践诺;这两点体现了战友深情。由原文“六十七年前,三奶奶过门

35、才三天,三爷的部队就接到了攻打海南岛的命令。三爷脱掉脚上结婚时的新布鞋,穿上那双露着脚趾头的烂布鞋就要走”和“三爷带着敢死队强渡琼州海峡时英勇牺牲了”可知,对国家来说,三爷是为国牺牲的英雄,是爱国精神的体现,表现了爱国真情。【9题详解】本题考查探究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总览全文,整体把握,然后根据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写作特点。对作品做体验式探究的前提是对作品有充分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厘清全文脉络,明白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对全文有一个整体认识和把握。其次联系生活,明确观点。在对文本准确把握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阅读感受或生活体验,分析评判作者的情感态度。由原文“六十七年前,

36、三奶奶过门才三天,三爷的部队就接到了攻打海南岛的命令。三爷脱掉脚上结婚时的新布鞋,穿上那双露着脚趾头的烂布鞋就要走。谁知三爷这一去就没能回来”可知,三奶奶新婚不久便了失去丈夫;由原文“那只小木船越漂越远,三奶奶的心也好像跟着小木船漂走了:老三啊六十七年了呀,我一直想给你送这双老布鞋去南海太远了。再说,木头这个样子,一会儿也不能离人,我没办法呀”可知,三奶奶只能把爱留在思念中,最后连想去丈夫牺牲的地方看看的愿望都难达成。由此可知,小说书写了一个忧伤哀婉的爱情故事,所以小说是忧伤的。由原文“老三啊六十七年了呀,我一直想给你送这双老布鞋去南海太远了”可知,三爷是三奶奶67年的思念与牵挂,三奶奶对爱情

37、的执着,一场婚姻是一辈子的思念;由原文“连长留下来了。木头就是那个连长”可知,因为三爷的嘱托,连长留下来用一生践诺,对战友的承诺与坚守,一句话守候了一辈子;由原文“三爷带着敢死队强渡琼州海峡时英勇牺牲了”可知,三爷是为国牺牲的英雄,对祖国义无反顾的爱,为了祖国的解放奋不顾身,牺牲自己,是爱国精神的体现。由此可知,故事包含着友情、爱情、爱国心,充满着一种正面的力量,给人积极的情感指向,所以小说是不悲伤的。【点睛】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主要要素。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从而表现一定的主题。小说中人物的形象特征包括两个方面:外在特征和内在特征。外在特征指的是人物的外貌

38、、职业、生活习惯等,内在特征指的是人物的心理状态精神品质等。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寡人之于国也孟子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

39、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10. 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填然鼓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B. 求人可使报秦者/蔺相如者,赵人也C.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师不

40、必贤于弟子D.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以勇气闻于诸侯11. 下列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A.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B.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C.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D. 嗟乎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12. 对文章所表现出的作者的主要思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孟子重点批评了梁惠王在荒年所采取的移民移粟的政策。B. 孟子认为只有实行“仁政”,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他描述了理想的社会生活图景。C. 孟子就梁惠王希望“寡人之民”“加多”提出了自己的意见。D. 孟子委婉地批评当时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还要寻找托辞的做法。13. 翻译句子。(1)谨

41、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2)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答案】10. C 11. D 12. B 13. (1)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了。(2)相如虽然才能低下,难道害怕廉将军吗?但是我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对赵国用兵,只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啊。(3)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的事。【解析】【10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对于文言虚词类题目,

42、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析。A项,音节助词,不翻译;结构助词,主谓之间,不翻译;B项,助词,定语后置标志;助词,表判断;C项,都是介词,比;D项,介词,把;介词,凭借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回顾常考文言特殊句式的种类以及每种句式的特点,然后根据要求进行选择。例句,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句,应是“未有之也”。A项,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判断句;B项,难于上青天,比上青天还难,状语后置句;C项,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判断句;吾属今为之虏矣,我们如今都要被他俘虏

43、了,被动句;D项,嗟乎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唉,你这远道而来的人为什么要来呢?为胡,宾语前置句。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注意题干中的“主要思想”。这篇文章写孟子同梁惠王的谈话。当时各国为了要增产粮食和扩充兵员,都苦于劳动力不足,所以梁惠王要同邻国争夺百姓,采取了自以为“尽心”的措施,可是目

44、的并没有达到。孟子抓住了这个矛盾,指出梁惠王的“尽心”并不能使百姓归顺,同时提出自己的主张,只有“行王道,施仁政”,才是治国的根本办法。ACD项都不是从思想方面来说的。且A项,“孟子重点批评了梁惠王在荒年所采取的移民移粟的政策”错,孟子没有批评梁惠王的政策,只是认为他的做法与邻国的做法没有本质的区别,做的还不够,原文是“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

45、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关键词有:(1)谨,形容词作动词,认真兴办;庠序,学校;申之以孝悌之义,状语后置句,以孝悌之义申之;申,反复讲;颁,同“斑”;负戴于道路,状语后置句。(2)驽,笨,才能低下;独,难道;顾,只是、但是;徒,只;者也,表判断。(3)所以,的原因;者也,表判断;出入,偏义副词,这里偏重“入”;非常,古今异义,意外变故。【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

46、、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总算尽了心啦。河内遇到饥荒,就把那里的老百姓迁移到河东去,把河东的粮食转移到河内;河东遇到饥荒也是这样做。了解一下邻国的政治,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邻国的百姓不见减少,我的百姓不见增多,这是为什么呢?”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让我用战争做比喻吧。咚咚地敲响战鼓,两军开始交战,战败的扔掉盔甲拖着武器逃跑。有人逃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的人逃了五十

47、步然后停下来。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梁惠王说:“不行。只不过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那也是逃跑啊。”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就不要指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会吃不完。密网不下到池塘里,鱼鳖之类的水产就会吃不完。按一定的季节入山伐木,木材就会用不完。粮食和水产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就使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了。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这是王道的开端。“五亩大的住宅场地,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丝织品了。鸡、猪、狗的畜养,不要耽误它们的繁殖时机,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吃肉食了。百亩大的田地,不要耽误它的耕作时节,数口之家就可以

48、不受饥饿了。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负或头顶重物在路上行走了。七十岁的人能够穿上丝织品、吃上肉食,百姓没有挨饿受冻的,做到了这些而不能统一天下称王的还从未有过。“猪狗吃人所吃的食物,不知道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不知道开仓赈济。百姓死了,就说:这不是我的过错,是因为年岁不好。这种说法与拿刀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大王不要归罪于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来归顺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登 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49、。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14.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句的“风”“天”“猿啸”分别与下句的“渚”“沙”“鸟飞”对仗,读来富有节奏。B. 尾联的“繁霜鬓”对“浊酒杯”,能使读者在深沉重浊的韵调之中,体味出诗人颠沛流离的痛苦心情。C. 全诗情景交融,笔法错综变化却又相互照应。但落笔的角度相同,都围绕着诗的中心“悲秋”。D. 本诗对偶工稳,音调铿锵,琅琅上口。尾联两句的对偶给人以一种神清目爽整饬对称的美感,在抑扬有致的韵调中,表达出诗人需要抒发的感情。15. 有人认为“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一句中的“无边”“不尽”用得好,请简要

50、赏析。【答案】14. C 15. “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的声音,长江汹涌的场景,更能让人在景色中品味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与下联“万里”“百年”呼应,诗人的羁旅之愁与孤独感就像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解析】【14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C项

51、,“落笔角度相同”不对。落笔的角度不相同,分别从声、色、动、静、局部、整体角度落笔。故选C。【15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解答此类题目,要理解词语的本意,再将词语放入诗句中理解句意,然后联系诗句具体分析词语有没有运用手法,最后分析词语的效果以及表达的意境及情感。“无边”修饰“萧萧”,不仅表现落木之宽阔,更是诗人无限的忧愁。“不尽”修饰“滚滚”,不仅表现长江水奔流不息,更是表现作者内心无限情感。正因有此二语,诗的境界才显得广阔深远;再加上落叶的“萧萧”之声,长江的“滚滚”之势,更使人视野辽阔,备感大气磅礴,气象万千,广袤无边之势。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

52、江水,品味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且从上下句的协调性来看,“无边”“不尽”与下联“万里”“百年”呼应,一个空间,一个时间,人在暮年的感叹,诗意就更见深沉了。【点睛】比较哪个词用的好的题型一、明确回答自己认可的对象,绝不含糊;二、解释手法、内容(考虑结构、表情达意、音韵等方面的作用)。 如在写景句,就勾勒其描绘的画面, 如在抒情句,就写出其能更好地抒发的情感。三、确定比较点,强调认可答案的优处。(注:也可以适当分析相比较词语或句子的不足)(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技艺学成后,“_”

53、突出其技艺高超,“_”突出其艳压群芳,衬托手法巧妙。(2) 在离骚中,写屈原看到时光易逝,担心国君易老、昏聩误国、保守落后的句子是_,_。(3)李清照的声声慢中写凄凉晚年凄苦心境的句子是“_,_!”可见词人满心都是愁,自觉酒力压不住心愁,酒味淡了,真可谓酒入愁肠愁更愁。【答案】 (1). 曲罢曾教善才服 (2). 妆成每被秋娘妒 (3). 惟草木之零落兮 (4). 恐美人之迟暮 (5). 三杯两盏淡酒 (6). 怎敌他、晚来风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的默写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

54、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妆”“妒”“惟”“暮”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三、语言文字运用和名著阅读(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2月17日,经习近平主席批准军队增派的2600名医护人员全部抵达武汉。近一个月来,“战”字成为高频词,占据各大媒体。这场疫情防控的 ,是人民军队听从统帅号令、践行初心使命的实际行动,是人民军队新时代使命任务能力和广大官兵的政治觉悟、思想作风和战斗精神。冲锋在第一线,战斗在最前沿。当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子弟兵总是奔向最危险的地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 后,根据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

55、席决策部署,军队迅速 了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紧急抽组精兵强将奔赴疫情防控第一线。在疫情面前,人民子弟兵 、日夜奋战。疫情突如其来,这个看不到敌人、看不见硝烟的战场,( )。面对疫情,人民子弟兵“硬核”支援,在特殊战场上扬我军威,汇聚成同心协力、英勇奋斗、共克时艰的强大力量。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阻击战 爆发 启动 前仆后继B. 狙击战 爆发 启用 全力以赴C. 阻击战 暴发 启动 全力以赴D. 狙击战 暴发 启用 前仆后继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不是对各级指战员初心使命的考验,而是对我军战斗力的一次特殊检验。B. 既是对各级指战

56、员初心使命的考验,也是对我军战斗力的一次特殊检验。C. 不是对我军战斗力的一次特殊检验,而是对各级指战员初心使命的考验。D. 不仅是对我军战斗力的一次特殊检验,更是对各级指战员初心使命的考验。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是对人民军队掌握新时代使命任务能力和广大官兵的政治觉悟、思想作风和战斗精神的重大检验。B. 是人民军队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能力和广大官兵的政治觉悟、思想作风和战斗精神的重大检验。C. 是对人民军队新时代使命任务能力和广大官兵的政治觉悟、思想作风和战斗精神的重大叩问。D. 是对人民军队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能力和广大官兵的政治觉悟、思想作风和战斗精神的重

57、大检验。【答案】17. C 18. B 19. D【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成语运用常见错误类型有望文生义、用错对象、褒贬误用、语意重复、自相矛盾、谦敬错位、不合逻辑。正确辨析成语,要在识记的基础上理解透彻成语的含义,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本题中,第一空,阻击战:阻击敌人前进的作战行动。目的是大量杀伤、消耗敌人,阻敌增援、断敌退路或掩护主力部队行动。通常具有任务艰巨、组织准备时间短促、对抗激烈等特点。狙击战:是由优秀射手埋伏在隐蔽地点,突然、准确地射杀敌观察、通信人员和指挥员等目标的

58、作战行动。结合上文的“这场疫情防控的”,使用“阻击战”恰当。可以排除B和D项;第二空,暴发:指突然发作,多用于山洪、大水或疾病等具体事物。也指突然发财或得势,多含有贬义。爆发:指因爆炸而迅猛发生,多用于具体事物。也指像爆炸那样突然地发生,多用于抽象事物,如革命、起义、运动等重大事变,再如力量、情绪等等。结合语境“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使用“暴发”恰当。可以排除A项。第三空,启动:表示某个项目开始实施,一般指抽象的概念。启用:指开始使用,一般用于与物有关。联系语境“军队迅速了联防联控工作机制”,使用“启动”更恰当。第四空,前仆后继: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紧跟上去。形容斗争的英勇壮烈。全力以赴:指把全

59、部精力都投入进去。联系语境“在疫情面前,人民子弟兵”,使用“全力以赴”更恰当。故选C。【18题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连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本题中,需要补写的内容“对各级指战员初心使命的考验”和“对我军战斗力的一次特殊检验”之间是肯定的并列关系,而A项“不是对各级指战员初心使命的考验”和C项“不是对我军战斗力的一次特殊检验”不符合题意,可以排除;D项的“不仅是更是”是递进关系,也可以排除。故选B。【19题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

60、解答时,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本题中,有两处错误。第一处错误,成分残缺,需要在“是”之后添加“对的重大检验”,可以排除B项;C项,改成的“叩问”是打听的意思,也可以表示询问,含尊敬的意思。用在这里不恰当,可以排除;第二处错误,成分残缺,需要在“人民军队”之后添加“履行”和后面的“新时代使命任务”搭配。而A项添加的“掌握”和后面的“新时代使命任务”搭配不当,可以排除。故选D。【点睛】病句可通过以下方法筛选正确答案:一读,通读语段,是查找病句的前提;二找,认真分析,查找病因,看有没有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

61、乱、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三改,针对病因,对症下药,进行删、补、换、移,修改病句;四查,对修改后的句子进行校对阅读,看是否通顺、句意准确。20.下面是某小区一则启事初稿的片段,其中有四处不合书面语体要求,请找出并修改。为给全体业主创造更安宁、舒适的生活环境,物业服务中心将于12月12日13日在小区公共区域投放灭鼠诱饵,为保证灭杀效果和人员不出事,请业主在这两天关闭门窗,防止老鼠逃进室内;不要用手去摸灭鼠诱饵;照看好小孩和猫猫狗狗,谨防误食。感谢各位业主对工作的支持!如有相关问题咨询,欢迎拨打以下电话:66554433.答:“_”改为“_”;“_”改为“_”;“_”改为“_”;“_”改为“_”。【

62、答案】将“不出事”改为“安全”; 将“这两天”改为“此期间”将“用手去摸”改为“接触”(或“触摸”);将“猫猫狗狗”改为“宠物”。【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这是一则针对小区环境安全的启示,面对的是广大小区居民,应当用比

63、较正规的书面语,因此将“不出事”“这两天”“用手去摸”“猫猫狗狗”这些口语改成书面语即可。(二)名著三国演义阅读检测题(7分 )21.(1)三国演义中素有“千古奇策”之称的是_。(2)三国演义中最能体现“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英雄人物是_。(3)三国演义中以弱胜强的两次著名战役是_和_。(4)最能体现诸葛亮赏罚分明的情节是_。(5)在华容道上“三笑一哭”的是_,从这一情节可以看出他的性格特点是_。【答案】 (1). (1)隆中对 (2). (2)关羽 (3). (3)官渡之战 (4). 赤壁之战 (5). (4)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6). (5)曹操 (7). 诡计多端【解析】【详解】本题

64、考查名著阅读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对大纲规定的名著名篇有熟悉程度,特别注意情节、人物、主题的把握,还要注意一些细节。做题时要仔细。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三国演义中的情节和人物。(1)诸葛亮是三国时蜀汉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东汉末年,他隐居于隆中,博览群书,极富韬略。公元207年刘备率关羽、张飞“三顾茅庐”。他对刘备提出联吴破曹,占据荆州、益州,和好西南各族,逐步统一中国的方略,即隆中对),为刘备所采纳。此后,他被刘备拜为军师,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使刘备势力渐渐强大,终于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由此隆中对也被誉为千古奇策。(2)曹操赏赐关羽黄金美女袍衣,让关羽放弃刘备跟随于他,关羽不为所动。面

65、对五关六将,关羽没有屈服,带着刘备的夫人闯了过去。(3)官渡之战,曹操利用袁绍恃强骄躁、不善用人、疏于筹策的弱点,后发制人,攻守相济,把握战机,出奇制胜,成为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赤壁之战,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4)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中,先赏赵云、邓艾将士,再斩马谡,这一赏一罚之间说明了诸葛亮赏罚分明。(5)一笑:当曹操逃到鸟林西时,看见树木丛杂,山川险峻,忽然在马上仰面大笑不止。大家问他为什么笑?他说是:“笑周

66、瑜无谋,诸葛亮少智。若是我用兵时,预先在这里埋伏一军,你又能奈我如何呢?”话音未落,赵云领军斜刺里杀出,众将拼命死战保卫曹操,才得以侥幸逃脱。二笑:一路逃至南彝陵大路,人饥马困,曹操命令大家就地暂时歇息,曹操又忽然毫无来由地仰面大笑。笑得大家莫名其妙,曹操说:“我笑诸葛亮、周瑜毕竟智谋不足。假若是我用兵时,就在这个去处,也埋伏一彪军马,以逸待劳,我们纵然脱得性命,不免重伤。他们看不到这里,因此引得我发笑。”大家还来不及称赞,正说笑间,猛然,张飞带了一军杀出来,曹操一见早拨马溜了,众将又是拼命死战,才得逃脱。三笑:走到华容道时,已所剩无几,曹操却再一次在马上扬鞭,又是大笑不止,众人又问原因,操说

67、:“人皆言周瑜、诸葛亮多谋,以我看,到底还是无能之辈。假若在此处也索性埋伏一旅之师,我们岂不是束手受缚?”话音刚落,一声炮响,两边五百校刀手摆开,为首大将关云长,提青龙刀跨赤兔马,截住去路。一哭:关云长感曹操昔日相待之恩,最后关头义薄云天,放了曹操。若非曹操昔日的大量,这次必脑袋搬家了。曹操逃脱虎口,被曹仁接入南郡置酒与他洗尘压惊时,他反而仰天大哭起来。众谋士莫名其妙,不敢言语。曹操伤心地说:“我是哭郭奉孝!若奉孝在,绝不会使我军有这样大的失败!”随即捶胸大哭,众谋士皆默然自惭。曹操是个乱世奸专雄,他深知用兵之道,在危难时刻大笑可以掩饰军情,稳定军心,表达自己用兵的信心;而大哭,表现是思念遗计

68、平定辽东的谋士郭嘉,但实际是责备当时手下谋士的无能,无一个可及郭嘉。这种虚属情假意的哭,把曹操的心理性格表达得非常充分。【点睛】高中学生对名著的理解、赏析能力相对强得多,初次接触一部文学作品的时候就有较高的起点,较广的视野。因此,在阅读指导的过程中,高中学生可以对原著进行精读。精读要求“循文入义”做到“字训其义,句贯其旨,文循其脉,篇会其旨”,逐步进入“文会、意会、情理、神会”的境界。即要求学生做到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表达方式、总体布局、熟悉文学作品的大意,记忆其中重要的部分,又要让学生能抓着中心,细心揣摩某些精彩段落,做好读书笔记。高中学生尤其是高二学生学业负担重,因此有些名著名篇可以采用泛读

69、的方法。泛读是一种略观大意、知其梗概、不示源探微、不究其深意的阅读方法。泛读可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是泛读书的书名、作者、前言、出版社、出版期,了解书刊的内容和形式特征;然后是略读正文,了解章节名称、文章的大大小小的标题和能反映书和文章的内容的字、句、段落;最后细读自己所需要或感兴趣的内容。四、写作(60分)22.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一个人要有勇气,才能不自欺,才能承受他人的目光。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如此。【答案】心怀勇气,浅笑安然勇气不是内心恐惧的缺失,而是一个人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处境,都能以一种平和、坦然的方式去应对,相比于匹夫之勇

70、,它更是一种对自己、对生命负责的大无畏。一个人心怀勇气,方能于人生的风口浪尖,坐看风起云涌,浅笑安然。一个人要有勇气,才能不自欺,才能承受他人的目光。毕淑敏曾说过:“我不相信掌纹能带给我什么,但我相信十指握成拳的力量,它能带领我创造一个新的世界。”诚哉斯言,“十指握成拳的力量”便是内心澎湃的勇气。且看被印度圣雄甘地评为“最尊贵中国人”的辜鸿铭,当新式学潮席卷全国,人们戏称“全中国最后一条男式发辫就在辜鸿铭头上”。那时候的辜鸿铭,受尽了别人冷嘲热讽的目光,他可以选择阿Q的精神胜利法,自欺欺人,但他没有!面对两个年轻人写下英文字的嘲讽,辜鸿铭心怀勇气和骄傲,在纸片上写了一句拉丁文并用英文注解:“如

71、果你们看不懂上面是什么,请来北京大学请教辜鸿铭教授。”辜教授的勇气来自于他对旧文学的情有独钟,对新文学的融会贯通,这样的勇气让他更自尊、更自信地应对他人嘲讽的眼光,让对手心悦诚服。一个人拥有勇气,才能不自欺,才能承受他人的目光;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拥有勇气,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昂首挺胸。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没有勇气,何谈自信?综观古今中外,一个民族的兴旺、一个国家的崛起,都离不开勇气。有了勇气,才能“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百折不挠朝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目标迈进。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勇气、自卑自贬、自我矮化的民族,能昂首于世界民族

72、之林。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面临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和挑战,在风险和挑战面前,中国人更需要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勇气,才能坚定不移地走在康庄大道之上。面对贸易战,我们有勇气出手回击;面对未来,我们有勇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当然,真正的自信者还要有勇气正视自身不足,勇于自我更新,从而不断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当我们在改革开放、发展经济一路高歌猛进时,突然发现我们牺牲了环境,于是,在2005年,国家毅然提出了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口号。是啊,一个人要拥有勇气,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需要拥有勇气,走好新一代的长征路,我们需要携勇气上路。心怀勇气,浅笑安然。【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写作文的能

73、力。审题:限制性1.内容限制。材料核心词汇是“勇气”,但又有“不自欺”“承受他人的目光”的限制,不可抛开“不自欺”“承受他人的目光”孤立谈“勇气”,也不能撇开“勇气”谈“不自欺”或“承受他人的目光”,要思考“勇气”“不自欺”“承受他人的目光”的内在关联。2.立意限制。材料本身便是一个判断句,是一个观点,而且是一个有正向价值观的观点。在给定立意的前提下,考生需要展示的是表达的个性化,表达的精彩,表达的深度。3.思维限制。考生构思时要立足整体材料,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材料本是一个递进关系的复句,如果只谈“一个人要有勇气,才能不自欺,才能承受他人的目光”则立意太浅,要能由个人谈到民族,谈

74、到国家。4.文体限制。虽然题目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但文体特征要明确。记叙文要通过生动形象的事件来反映生活、来表达思想感情;议论文要通过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文体杂糅,似是而非;简单概述,缺少描写;以叙代议,不讲道理等情况是大忌。开放性1.立意角度是开放的。考生既可以聚焦于个人,指出勇气对直面自我、理性面对他人评价的重要作用;也可以着眼于宏观,从民族、国家领域切入,反思历史得失、直面当下;也可以综合立意,由个人层面递进到民族、国家层面。2.联想思考的开放性。考生的联想可以是生活化的联想,也可以是富有人文底蕴的思考;可以是人生体验,也可以是阅读心得。3.文体是自由的。考生可

75、以写议论文,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自己的观点;也可以写成记叙文或散文,用生动形象的事件来反映生活、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些都为考生在文体选择上提供了一定的开放性。解题本题目意在考查考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和家国认同意识。材料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一个人要有勇气,才能不自欺,才能承受他人的目光”,主要强调勇气对个人的作用。此处的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不自欺”,即敢于直面自我,进行自我反思,守住自己的节操;二是“承受他人的目光”,即直面他人评价,对他人的质疑不回避、不退缩。第二部分引导思考“勇气”的不同层面的意义与作用,由个人至民族、国家,都要有各自的勇气。材料在立意上未设难度,但想得高

76、分并不容易,考生需要展开联想和思考,调动自己的积累,把道理说明白、讲深入。参考立意:1.无勇气,无担当。2.心怀勇气,担当天下。3.勇气长存,不惧不卑。4.勇气强国,以勇为马。5.人有勇气不自卑,国有勇气傲全球。6.人民有勇气,国家有未来。素材:(1)见义不为非勇也(孔子)(2)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庄子(3)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曹植)(4)我自横天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仓(清谭嗣同)(5)华罗庚敢于反抗权威勇于向权威挑战。1930 年的一天,年轻的华罗庚,没有上过大学,看到一篇数学论文,作者是当时的权威人士、大学教授、数学家苏家驹。华罗庚反复读了几遍,觉得有问题。他就迅速拿起笔来,经过

77、缜密的推理和运算,竟得到了同苏教授的论文完全相反的结论。经过反复验算,他最后认定自己的结论是正确的。于是,他发表了论文,在数学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应。华罗庚十分可贵的地方,是他在权威面前,不但不迷信权威,而且勇于向权威挑战。(6)鲁迅悼亡友伟大的大无畏精神。蒋介石于1933 年6 月,指使特务在上海公然将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副会长兼总干事杨杏佛杀害了。鲁迅和其他民权保障同盟的主要成员宋庆龄、蔡元培都收到了特务的恐吓信,在黑名单上也有鲁迅的名字。鲁迅置生死于度外,毅然前去参加杨杏佛的葬礼,并且破例出门不带钥匙,表示有去无回。他说:“怕什么,杀死一个杨杏佛,会有更多的杨杏佛;杀死一个鲁迅,会有更多的鲁迅”

78、。鲁迅的出现使特务惊慌失措。他身上透出一股无形的力量,尤其是那双锐利的眼睛似乎能够看透五脏六腑。特务们慑于鲁迅在国内外的崇高威望,没敢下手。送殓回来,鲁迅挥笔写下悼杨铨一诗:“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7)海明威和他的硬汉形象勇敢的人是不能被打败的。美国作家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塑造了一个有名的“硬汉子”形象桑提亚哥,这位古巴老渔民在海上苦斗了84 天,终于制服了一条比他的船大几倍的马林鱼。然而成群的鲨鱼却轮番袭击,吞食老人的捕获物。老人用鱼叉、船桨等抗击了三天三夜,最后到达岸边时,马林鱼还是只剩下一副骨架,老人虽然未能战胜厄运,但却是精神上的强者,他留下

79、一句名言:“人是不能被打败的,你可以把他消灭,但不能打败他! ”在生活中,海明威自己也是一个有着无穷勇气的“硬汉子”。他尝试着吃过蚯蚓、蜥蜴,在墨西哥斗牛场亮过相,在非洲的原始森林闯荡过,两次世界大战都上了战场。在创作上他曾表示要超过莎士比亚,干掉屠格涅夫,把莫泊桑、司汤达打在地上说胡话。他下定决心,奋力拼搏,失败了就再来,终于在1954 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结构层次:本文开篇提出论点“心怀勇气”“浅笑安然”,照应标题。以材料为基点,展开联想思考,用毕淑敏的话作引证,简明扼要,直击论述中心。用辜鸿铭的事例恰如其分地论证了材料观点“一个人要有勇气,才能不自欺,才能承受他人的目光”,具体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增强了说服力。文意递进,由个人的自信说到国家自信,并回扣材料,从材料中来,到材料中去。反观当下,联系时事,用时代的活水,达到充分说理的目的,加强说理的针对性、时代感,展示了作者良好的整体驾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回扣材料,文末点题,呼应标题。【点睛】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