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东省胶州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20316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5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胶州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山东省胶州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山东省胶州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山东省胶州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山东省胶州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山东省胶州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山东省胶州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山东省胶州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山东省胶州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山东省胶州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山东省胶州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山东省胶州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山东省胶州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山东省胶州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山东省胶州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山东省胶州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山东省胶州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山东省胶州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山东省胶州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山东省胶州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山东省胶州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7届山东省胶州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一、单选题:共38题1西奥多舒尔茨在传统农业的改造中指出:“传统农业可能是贫乏的,但效率很高小农作为经济人,毫不逊色于任何资本主义企业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小农毫不逊色于任何资本主义企业家B.传统农业经营效率很高,可以与现代农业相媲美C.传统农业效率高是指土地私有制极大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D.传统农业的贫乏往往表现为规模小、工具简陋、农民负担重等【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古代中国的小农经济。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的传统农业是小农经济(或自然经济)。这一经济形态具有自给自足、规模小、以家庭为单位、以种植业为主等显著特点,综合分析可知D项符合

2、题意。其他三项说法错误,均排除。故本题选D。2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之后,除了王室,中国的民间社会基本采取“分户析产制”,即父母将家庭财产(尤其是土地)平均分配给每个儿子。这一制度A.颠覆了宗法制的传统B.加速了小农经济的瓦解C.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D.提高了土地自由流转率【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根据题干材料“父母将家庭财产(尤其是土地)平均分配给每个儿子”可知土地在家庭成员之间流动频繁,故D项正确。A项说的是政治方面,材料强调的是经济方面,故排除;材料体现不出耕织分离,故排除B项;C项材料也体现不出来。3管子乘马第五在描述农业生产时写道:把土地折算分租,实行分户经营,可以使农民

3、自身抓紧农时。这样,他们就能晚睡早起,父子兄弟全家关心劳动,不辞辛苦地经营。这一经济思想A.推动了租佃关系的确立B.是在变革生产组织方式C.推行重农的经济政策D.是要废除土地国有制【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租佃关系是随着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而产生的,材料未体现,故A项错误;据材料“把土地折算分租,实行分户经营”可知管子主张用分户经营取代集体经营,有利于调动农民积极性,故B项正确;重农的经济政策是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时提出,而管子生活于春秋时期,故C项错误;分户经营并不能说明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故D项错误。4西汉时期,业主开垦荒地而获得土地,并无买卖交易发生,但业主也要模仿土地买卖

4、文契,刻石立碑,说土地是从“东王公”“西王母”“山公”“土公”等杜撰的神话人物手中买来的。上述现象表明A.西汉土地私有制开始确立B.西汉政府鼓励土地买卖C.地契成为土地所有权凭证D.西汉政府禁止开垦荒地【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土地私有制在战国时期确立,故A项错误;B项与材料“并无买卖交易发生”矛盾,故排除;据材料“业主也要模仿土地买卖文契”可知地契成为土地所有权凭证,故C项正确;D项与材料“业主开垦荒地而获得土地”矛盾,故排除。5明正德松江府志记载:松江俗务纺织,不止乡落,虽城中亦然。里媪晨抱纱入市,易木棉以归,明旦复抱纱以出,无顷刻闲,织者率日成匹,有通宵不寐者。田

5、家收获,输官偿息外,其衣食全赖此”。材料反映了A.私营手工业居主导地位B.小农经济走向衰落C.家庭手工业面向市场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手工业的进步。材料没有反映官营与私营手工业的地位问题,故A项错误;纺织业属于农户的家庭副业,纺织业发达,反映了小农经济的发展,故B项错误;据材料“里媪晨抱纱入市,易木棉以归,明旦复抱纱以出”可得出家庭手工业面向市场,故C项正确;资本主义萌芽的突出特征是雇佣关系,材料未体现,故D项错误。6有学者将绢价按当时米价进行折算比较,发现明代中叶,江南的绢价明显下降,比宋代低约11%。这主要是由于A.经济重心的南移B.私营手工业的发展C.重农

6、抑商的影响D.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紧扣时间“明代中叶”,依据“江南的绢价明显下降,比宋代低约11%”可知,明代中叶江南的绢价明显下降,明朝中叶以后,私营手工业在很多行业后来居上超过了官营手工业,特别是棉纺织业的迅速发展,B符合题意;A时间上不符合题意,因为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是在南宋时期;C表述有误,因为重农抑商政策对私营手工业的发展不利,更不会导致“江南的绢价明显下降”;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往往会导致物价上涨,与题意不符,排除D。故选B。7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中国在农耕文明轨道上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里的“

7、变异”主要表现为A.农业生产技术领先于世界B.白银大量流通,商业资本日趋活跃C.耕地面积扩大,人口增长D.统治者严格限制市镇手工商业的发展【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商业的发展。传统经济模式指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模式,A、C两项都属于传统经济模式下农业发展的表现,与“变异”不符,故排除;白银大量流通,商业资本日趋活跃,属于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新现象,与“变异”符合,故B项正确;统治者严格限制市镇手工商业的发展是传统经济模式下对工商业一贯的政策,与“变异”不符,故D项错误。8“洪武初议定,官给茶引付产茶府州县。凡商人买茶,具数赴官纳钱给引,方许出境货卖”。这说明明初政府A.管控重要商品的经

8、营B.加征民营商业的税额C.规范海外贸易的程序D.限制地域商帮的发展【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的经济政策。据材料“官给茶引、数赴官纳钱给引,方许出境货卖”可知明初政府管控重要商品的经营,故A项正确;“茶引”指旧时茶商纳税后由官厅发给的运销执照,不能说明加征民营商业的税额,故B项错误;产茶州县发给茶引,凭此引贩运茶可免除过境税,不是出海贸易,故C项错误;只规定“凡商人买茶”,没有地域限制,故D项错误。9历史上有名的“大帆船贸易”开始于明朝隆庆五年(1571),美洲的白银由西班牙帆船从墨西哥出发,横越太平洋,运到吕宋岛,在那里与来自中国的商人交换货物。“大帆船贸易”A.是中国与美洲直接贸易

9、的开始B.使中国与西方建立了贸易关系C.促进了美洲地区的开发和建设D.扩大了中国与国际市场的联系【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的开辟。A项与材料“美洲的白银由西班牙帆船从墨西哥出发”不符,故排除;中国在汉朝时通过丝绸之路就已经与西方建立了贸易联系,故B项错误;美洲的白银运送到吕宋岛,不利于美洲地区的开发和建设,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与来自中国的商人交换货物”可得出D项正确。10“即使哥伦布没有发现美洲大陆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其他人也会这么做。总之,西方社会已经达到起飞点,即将起飞。”最能支撑上述观点的依据是A.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B.传播基督教思想的需要C.转口贸易利润的刺激D.造船和航海技术

10、的进步【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题干材料中的观点强调的是西方社会既使没有开辟新航路以及对外侵略扩张,也必然会起飞。新航路的开辟是由其经济根源决定的,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体现了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其他只是条件而已,起到一个促进的作用,故A项和材料观点一致。11史学家米歇尔博德在资本主义史中提出:西方历史上所谓的“地理的发现”,使历史进入了双重的结合。这里“双重的结合”主要是指A.商业革命与价格革命B.商品贸易与殖民扩张C.商品输出与资本输出D.民主扩展与科学传播【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开辟新航路。商业革命与价格革命只能体现出对欧洲的影响

11、,不符合题干“双重的结合”,故A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开始了世界范围内的商品贸易,也开辟了西方殖民者对世界的掠夺,体现了双重的结合,故B项正确;商品输出与资本输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的经济侵略方式,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民主扩展与科学传播是在1718世纪,与新航路开辟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1218世纪60年代以前,荷兰人是在华最大的茶叶经销商。1765年开始,英国东印度公司购买的茶叶基本占中国出口货物的50%以上,19世纪后这个比例超过90%。这一变化反映了A.中国收复台湾后荷兰失去对华贸易的基地B.英国订单巨大,清政府鼓励商人与其贸易C.英国率先打开中国大门拥有贸易优势D.荷兰海上霸权丧失

12、贸易遭受英国排挤【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中国收复台湾是在1661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B、C两项没有体现出变化,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材料的现象是荷兰对华贸易优势被英国取代,这反映了荷兰海上霸权丧失贸易遭受英国排挤,故D项正确。1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1763年以前)在西非,土著酋长们基本上把欧洲商人限制在沿海贸易站。在中东、印度和中国古老的文明中心,各土著民族如人们可能预料的那样,对欧洲入侵者的文化根本没有印象。穆斯林土耳其人虽与基督教欧洲人关系最密切,但极其看不起他们。”由此可以看出A.早期欧洲殖民扩张对亚非土著文化没有影响B.早

13、期欧洲殖民扩张对亚非土著文化影响较小C.18世纪以前世界其他地区无视欧洲文化存在D.18世纪以前欧洲文化已经融入亚非各国文化【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殖民扩张。土著酋长们基本上把欧洲商人限制在沿海贸易站,不是没有影响,故A项错误; “中东、印度和中国古老的文明中心,各土著民族如人们可能预料的那样,对欧洲入侵者的文化根本没有印象”说明欧洲对亚非文化影响较小,故B项正确;穆斯林土耳其人虽与基督教欧洲人关系最密切,但极其看不起他们,并不是世界其他地区无视欧洲文化存在,故C项错误;在中东、印度和中国古老的文明中心,欧洲文化影响较小,不可能出现融入亚非文化,故D项错误。1419世纪中期,一位到英国旅游的

14、加拿大人面对煤燃烧造成的遮天蔽日的烟雾,认为这为空气增加了一种可靠性和营养,让你似乎能感觉到肺在咀嚼它。对这种感受最合理的解释是A.化学以及医学知识的缺乏B.英属殖民地人对英国表示尊重C.为工业化时代到来感到兴奋D.工业革命后为环境污染深感担忧【答案】C【解析】面对工业革命给英国带来的环境污染,仍然让你似乎能感觉到肺在咀嚼它,这样鲜明的反差,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为工业文明的到来欢呼。15欧洲各地区农作物每粒种子的平均收益率(15001820年),下表主要表明A.英国农业生产持续大幅领先欧洲大陆B.高效农业为英国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C.工业革命使英国农业生产率大幅攀升D.民主政治是发生农业革命的制度

15、前提【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英国工业革命。表格中只是英国与法国、德国的比较,不能反映领先欧洲,故A项错误;英国每粒种子的平均收益率一直较高,说明农业经济发展迅速,为工业革命提供了物质基础,故B项正确;前两个时期英国还没有进行工业革命,故C项错误;前两个时期时英国没有确立民主政治,故D项错误。16著名学者费孝通指出通商口岸“是一个经济上处于劣势的区域向外开的一扇门它的繁荣却并不代表它所在区域的繁荣”,只是一个经济缺口,吸取邻近乡村地区的财富,经济上无法自给自足,富有消费城市的特点,导致通商口岸周围的乡土经济进一步萧条。材料主要体现的是通商口岸A.改变了所在地区的城乡经济结构B.对中国城乡经

16、济的破坏作用C.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D.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的情况。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中有开口通商的规定,通商口岸在中国出现,结合“通商口岸”“繁荣”可知B项错误,排除;C项不能全面解读材料,排除;D项说法正确,但与题干无关,排除。答案为A。17从1888至1919年,除了1899年一年外,中国原棉的出口大干进口。与棉花出口增加一起出现的情况是原棉价格的稳步上涨,同时又从印度和日本运进了价格较低的机制纱。这一现象A.加剧了自然经济的解体B.引发了实业救国的思潮C.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D.扭转了中国贸易的入超局面【答案】A【解析】本题主

17、要考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原棉的出口和机制紗进口增加说明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耕与织、纺与织分离的加速,故A项正确;实业救国的思潮是资产阶级主张通过兴办资本主义工商业来挽救民族危亡,材料未体现,故B项错误;只有一年出口大于进口,大部分时间都是入超,不可能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和扭转中国贸易的入超局面,故C、D两项错误。18“从总体上审视洋务运动在中国搞现代化运动还是具有便利条件的,如中国人不排斥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与欧洲现代化开始时相比中国男人的文化水平一般要高出很多。但是士大夫阶层参与度不够,致使洋务运动的中坚力量人才长期匮乏。”由此可知,材料认为阻碍洋务运动发展的根源在于A.缺乏政府的

18、扶植与支持B.士大夫阶层的参与度低C.中国人排斥西方技术D.传统文化与观念的束缚【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得到清政府支持的,故A项错误;B项是材料现象,不是根源,故排除;C项与材料“中国人不排斥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矛盾,故排除;“士大夫阶层参与度不够”的根源在于他们认为做官的任务是治国平天下,维护统治,对经济尤其是近代经济漠不关心,故D项正确。19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刘鸿生于1923年创办华商上海水泥厂,生产的象牌水泥在上海等地取得市场优势地位,但很快受到国内启新洋灰公司的马牌水泥和日本小野田水泥厂的龙牌水泥的猛烈冲击,市场上形成了象、马、龙三者的混战局面。这反映了A.

19、国民政府的扶植使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B.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始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C.一战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生存艰难但仍有一定的发展D.这种公平竞争的局面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当时国民政府还没成立,故A项错误;象牌水泥受到了国内启新洋灰公司的马牌水泥和日本小野田水泥厂的龙牌水泥的猛烈冲击,故B项错误;据材料“市场上形成了象、马、龙三者的混战局面”说明中国水泥虽受到西方的冲击但有一定程度的发展,故C项正确;中国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无力长期抵制西方企业的冲击,故D项错误。20杨菁(四联总处与战时金融”记载,

20、四联总处(即中国、中央、交通、中国农民四银行联合办事总处的简称)核办贴放业务的重点是工矿业贷款。以(大后方)工矿生产能力而论,如以1938年总生产指数为100,1943年已增至375。据此分析,四联总处的主要作用是A.加强了官僚资本的垄断地位B.造成民族工业陷入绝境C.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D.为抗战提供了物资保障【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据材料“核办贴放业务的重点是工矿业贷款1943年已增至375”可得出工矿企业发展,这为抗战提供了物资保障,故D项正确;据材料“战时金融”强调“战时”这一特殊的金融政策,没有表明垄断性,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民族工业,故B项

21、错误;材料只是表明推动了工矿企业的发展,没有体现其他行业的发展,故C项错误。211921年成都警察厅发布通令:“近日妇女每多剪发齐眉,并梳拿破仑、华盛顿等头式(流行的男式发型),实有伤风俗,应予以禁止,以挽颓风如敢固违,定以妇女坐法并处罚家长。”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剪发齐眉成为妇女的普遍选择B.男女平等思想逐渐深入人心C.新潮女性的行为冲击传统习俗D.处罚措施体现民国法治精神【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A项“普遍”材料未体现,故排除;梳男士发型就受到处罚,不能体现男女平等思想逐渐深入人心,故B项错误;据材料“实有伤风俗,应予以禁止”可得出新潮女性的行为冲击传统习俗,受到

22、政府的限制,故C项正确;材料“如敢固违,定以妇女坐法并处罚家长”与依法惩处犯罪的法治精神不符,故D项错误。221920年,苏俄1卢布的价值相当于1918年1卢布的1188,相当于1913年的11/13000。这从侧面反映出A.物资奇缺,阶级矛盾尖锐B.苏俄应对通货膨胀的经验不足C.市场贸易取消,货币丧失作用D.西方国家对苏俄经济进行封锁【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从材料可以看出卢布大量贬值,通货膨胀严重,从侧面说明苏俄应对通货膨胀的经验不足,故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阶级矛盾尖锐,故A项错误;C选项为材料的直接信息,与题目要求“侧面”不符,故排除;19181920

23、年,苏联国内经济困难,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消商品贸易,因而货币大量贬值,D项不是主要原因,故排除。23下面是俄国(苏联)19131926年工业生产情况表以下有关这一时期工业发展的结论,符合表中信息的是A.体现了政策的连续性和经济稳定增长B.建立在对农业的掠夺基础之上C.为以后苏联经济结构失衡埋下祸根D.关注到了有关国计民生产业的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苏联的新经济政策。从图表信息看出,工业发展在20年代初有所下降,A项错误;苏联的工业化建设开始于斯大林时期,时间不符,B项错误;当时苏联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比重还是合适的,并未失调,C项错误;消费资料生产所占比重在20年代中期超过生产

24、资料的比重,D项正确。241987年,苏联通过了一个经济和社会发展基本方针,正式提出了“加速战咯”,规定经济方面的首要任务是加快经济发展的速度,对经济进行“质的改造”,将整个国民经济转向集约化轨道。下列属于这一时期经济“质的改造”措施的是A.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实行计划经济B.用收购制代替农产品义务交售制C.注重发展与军事有关的工业部门D.从根本上触动了经济体制【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A项是斯大林时期的经济政策,与题目时间不符,故排除;B项是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与题干时间不符,故排除;C项是勃列日涅夫改革措施,与题目时间不符,故排除;据材料时间1987年可知是戈尔巴乔夫

25、的经济改革措施,他承认了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允许多种所有制并存对,从根本上触动了经济体制,故D项正确。251933年3月12日,罗斯福在总统府楼下外宾接待室的壁炉前接受美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和共同广播公司的录音采访。此次采访免去了官场那套排场,就像坐在自己家里随意亲切交谈,被定名为“炉边谈话”。结合所学分析,罗斯福的这次“炉边谈话”主要内容应是A.利用公共传媒,宣讲竞选纲领B.解释新政措施,争取人民支持C.塑造亲民形象,力争总统连任D.分析国际形势,鼓动参战情绪【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1933年3月罗斯福已经就职,故A项正确;罗斯福就职后,一改自由放任政策,采取一系

26、列措施,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故B项正确;刚上任不可能争取连任,C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当时战争未爆发,故D项错误。26凯恩斯曾把在大街上购物的家庭主妇称为爱国者。他说:“现在我们所需要的,不是勒紧裤带过日子,而是一种发展扩张、积极活跃的精神状态,要多干些实在事,多买一些东西,多制造一些东西。”从经济学上看,凯恩斯的“消费爱国论”A.没有看到“过剩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必然结果B.强调消费是生产的推动力量C.没有看到消费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的品种D.提倡超前消费,反对勤俭节约【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材料“多买一些东西,多制造一些东西”说明凯恩斯提倡消费,这表明消费推动生

27、产,故B项正确;A、C两项与“消费爱国论”无关,故排除;材料未反映提前消费,故D项错误。27近五百年来,荷兰、英国和美国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英国对市场经济的创新发展主要表现在A.推行重商主义,奖励对外贸易的经济政策B.创立现代金融制度,确立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C.推行自由贸易,逐步确立自由市场经济模式D.加强政府干预,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推行重商主义,奖励对外贸易的经济政策是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普遍推行的经济政策,不属于英国的创新,故A项错误;B、D两项是美国的创新,与题目要求不符,故排除;英国首先完成工业革命,推行自由贸易,逐步确

28、立自由市场经济模式,故C项正确。28英国经济学家预测:“21世纪的欧洲,不会被炮火摧毁,但可能会被一张张福利支票压得喘不过气,这已经成为一场国家战争纳税人不惜用示威骚乱逼迫政府,要为他们的人生负责。”这表明欧洲国家A.示威骚乱有可能演变为战争B.福利政策已不能缓和社会矛盾C.面临严重的财政与政治危机D.福利政策弊端、问题不断显现【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出C项说法正确,福利政策的实行使欧洲国家面临严重的危机,如果处理不得当,就会引发民众骚乱,A项说法错误,可以排除;福利政策可以缓和社会矛盾,但福利政策的实行已经越来越成为西方国家的负担,B项说法错

29、误;D项说法具有迷惑性,福利政策在缓和社会矛盾的同时,也存在弊端和大量问题,可以排除。29国家强盛之道:怎样做大国一书指出:“现代金融市场起源于西方。以粗略的线条勾勒,那就是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然后发展到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最后到达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这一发展轨迹()A.始于第一次工业革命B.是欧洲“商业革命”的结果C.始终受益于殖民扩张D.最终改变了欧州的传统地位【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和论证阐释的能力。“以佛罗伦萨等城市为中心的北意大利金融始于新航路开辟后,A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后,英荷等国家开始了

30、早期殖民扩张,“荷兰金融”中心地位是殖民扩张的结果,而非“商业革命”结果,排除B项;英国金融中心地位是工业革命造成的,与“商业革命”和殖民扩张都无直接关系,排除C项;这一发展轨迹最终结果是金融中心从欧洲转移到了美洲,最终改变了欧洲的传统地位,所以答案为D。30“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表明我国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C.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一五”计划,意在考查考生解读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由材料信息“一五计划”“住宅建设比重不断减少”

31、“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受到抑制”等可推断出,当时我国的工作重心在重工业建设上,A项符合题意。B、C、D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311962年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规定:“保证集体经济占绝对优势的条件下,人民公社应允许和鼓励社员利用剩余时间和假日,发展家庭副业,增加社会产品,增加社员收入,活跃农村市场。”这一规定A.鼓励了个体经济的发展B.加快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C.贯彻落实了“八字方针”D.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A项与材料“保证集体经济占绝对优势”不符,故排除;材料中的做法是在纠正“左”的错误,恢复经济,不会加快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

32、,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经济领域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中的“调整”政策,即调整经济的经营自主权,通过物质利益激发生产积极性,故C项正确;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78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32有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60年代上半期的经济调整为80年代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借鉴”。这里的“借鉴”主要指的是A.坚持发挥市场经济的主体地位B.通过物质利益激发生产积极性C.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相互促进D.重视吸取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联系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经济领域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其中“

33、调整”指调整经济的经营自主权;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整的是土地经营自主权,两次调整都有利于激发生产积极性,故B项正确;20世纪60年代没有实行市场经济,故A项错误;20世纪60年代没有进行改革开放,故C项错误;20世纪60年代中国没有吸取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故D项错误。33深圳市于1987年公布了深圳经济特区土地管理条例,并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合法的土地市场,率先试行国有土地使用制度的综合改革。该改革A.改变了我国经济的所有制形式B.说明计划经济体制退出了历史舞台C.证明市场经济体制在当地已确立D.表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探索中前进【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城市经济体制改

34、革。深圳属于城市,其改革属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由“全国第一个合法的土地市场,率先试行国有土地使用制度的综合改革”可知,其改革具有探索性,故D项符合题意;A项与“国有土地使用制度的综合改革”相矛盾,可以排除;计划经济体制退出历史舞台是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以后,B项错误;“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合法的土地市场”不能说明市场经济体制已确立,C项错误。34在1944年至1973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各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的稳定性”得到实现,但“资本流动”受到严格限制。而1973年以后,“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资本自由流动”得以实现,但“汇率稳定”不复存在。导致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欧洲

35、经济的复兴和日本的崛起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C.美国经济地位下降和美元贬值D.第三世界提高石油价格和关税【答案】C【解析】“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主要得益于战后美国的强悍的经济实力和雄厚的黄金储备,使得各国货币与美元能够保持固定的汇率;20世纪70年代初,在日本,西欧崛起的同时,美国经济实力相对削弱,黄金储备下降,无力承担稳定美元汇率的责任,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瓦解。A、B、D三项仅是次要原因,答案为C。35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世界史现代史指出:跨国公司不仅跨国,还跨集团,力图在全球范围开展业务。它控制着国际直接投资的90%,世界生产的40%,出口总额的2/3和技术转让的1/3。

36、对此材料理解准确的是A.跨国公司准备在全球开展业务B.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跨国公司的相互兼并C.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强有力的推动者D.世界各国的经济命脉正在日益被跨国公司控制【答案】C【解析】材料中跨国公司不仅跨国,还跨集团,力图在全球范围开展业务的信息及有关数字信息表明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36英国脱欧公投结果于2016年6月24日公布,51.9%的英国民众投票赞成脱离欧盟,英国将成为欧盟成立以来第一个退出的成员。尽管公投选择“脱欧”,但仍有大量英国人想“留下”,呼吁举行第二次公投。以下表述正确的是A.1967年欧共体成立,英国为创始成员国之一B.欧共体成员国的合作领域包

37、括经济、军事和政治、外交等方面C.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D.1999年欧盟单一货币欧元正式问世,英镑退出流通领域【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不是欧共体创始成员国,故A项错误;欧共体成员国的合作领域仅在经济领域,故B项错误;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故C项正确;1999年欧盟单一货币欧元正式问世,英国并没有加入欧元区,仍使用英镑,故D项错误。37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是中国政府牵头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2015年3月12日,英国成为首个

38、申请加入亚投行的主要西方国家。截止2015年4月15日,亚投行创始成员国已扩至57个(其中不少欧洲发达国家)这表明A.中国经济国际化进一步发展B.经济区域集团化深度发展C.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殆尽D.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根本变化【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据材料“亚投行是中国政府牵头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创始成员国已扩至57个”可知中国经济国际化进一步发展,故A项正确;据材料“亚投行创始成员国已扩至57个(其中不少欧洲发达国家)”可知B项错误;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于1973年,故C项错误;中国经济的兴起不可能使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故D项错误。382015年12月29日

39、人民日报著文指出,新一波全球化“浪潮”正扑面而来,这次,规则之争成为焦点,区域互动或许才刚上路。“规则之争成为焦点”体现出A.全球化规则的制定有利于国际经济发展B.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强了各国之间的联系C.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失去主导地位D.国际经济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日益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发达国家主导的资本在全球的新一轮扩张,规则由发达国家主导制定,而材料“规则之争成为焦点”说明发达国家主导地位受到多种力量的挑战,这是国际经济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日益发展的结果,故D项正确;A、B两项说法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C项“失去主导地

40、位”不符合史实,故排除。二、综合题:共3题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朝“商人之互相合作,共同经营之情形已屡见不鲜,但始终无有发展为股份公司取得财团法人地位之趋向”。借助血缘关系维系的商业组织,其任事者为“亲戚知交”,虽无效能亦不便辞退。其商业利益,必须“能活千家百家”,则投资者道德义务,可能超过其经济利益。执商业资本之牛耳的徽商、晋商,其汇兑业务的运转依赖个人操守及道德观念,“亦不能与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以民法及公司法之作保障者相提并论。”由此证实,16、17世纪“中国商业缺乏资本主义之性格”。材料二英国资本主义形成时,农业的关键因素是圈地运动。光荣革命前后.规模较大的企业利用各种手段兼

41、并消灭其它竞争者,以独霸市场。同时,初步创立了雇用经理和服务性质的企业,以立法的方式来防止欺诈、惩办假冒、监守自盗,形成了保险公司、现代有限公司、邮政等,修筑了付费公路,出现了报纸刊物等等。资本主义产生的条件靠信用支撑,而信用需要法律的保障。所以,1689年是关键,没有这个时间上的汇集,零星的资本主义因素和抽象的资本主义观念都不能构成一个言之有物、在历史书上站得住脚的资本主义。据黄仁宇放宽历史的视界整理(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作者认为明朝商业经济“缺乏资本主义性格”的理由及其对历史进程的影响。(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16至17世纪中英两国商业经济发展前景产生差异的原因

42、。【答案】(1)理由:商业资本运作缺乏经济效益;道德义务超过商业利益;商业缺乏法律保障;家族式的经营方式不利于商业资本的发展等。影响:阻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未能实现向近代社会的转型;在世界经济联系不断加强的背景下,中国日益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2)差异原因:中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经济政策仍以重农抑商为核心;儒家传统观念固化,社会缺乏私有产权保护意识和法制观念等。英国:君主权威不断削弱,人治社会逐步向法治社会过渡;重商主义经济政策、对外的殖民扩张促进商业资本的膨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促进人文主义价值观的传播等。【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商业的发展、殖民扩张和世界市场的拓展。第(1

43、)问,第一小问直接根据材料关键信息进行概括。据材料“借助血缘关系维系的商业组织,其任事者为亲戚知交,虽无效能亦不便辞退”可得出家族式的经营方式不利于商业资本的发展;据材料“投资者道德义务,可能超过其经济利益”可得出道德义务超过商业利益,商业资本运作缺乏经济效益;据材料“不能与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以民法及公司法之作保障者相提并论”可得出商业缺乏法律保障等。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16、17世纪中国商业缺乏资本主义之性格”和世界历史发展潮流可得出阻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未能实现向近代社会的转型,中国日益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第(2)问,关于16、17世纪“中国商业缺乏资本主义之性格”的原因应从明清

44、之际的时代背景政治制度、经济政策以及儒家思想等角度分析;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根据材料“光荣革命”概括政治上的原因;然后从经济政策、思想解放等角度迁移所学知识即可。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面是19世纪中期西方某刊物上登载的一幅机器人的想象画。请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想象画中提取一则历史信息,并说明理由【答案】示例1:信息:蒸汽机的使用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应。说明:19世纪中期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时期,蒸汽机作为新的动力已应用到工业生产和近代交通领域中,想象画中的机器人是用蒸汽机作动力的,反映了蒸汽机的使用给人们带来无限遐想的社会效应。示例2:信息:工业革命带动了农业技术的革新。说明

45、:尽管想象画中的机器人只是人们的遐想,但将机器人用于农业生产,说明人们迫切需要进行农业技术的变革,也说明了工业革命对农业技术革新的影响。【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解答此题要以漫画中的时间19世纪中期为突破口,即一定要抓住19世纪中期英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进入蒸汽时代为着眼点去做题,要注意是“想象画”,是对未来的一个展望,反映的是未来的农业也会使用机器生产,具体含义是工业革命对未来农业技术革新的影响。读懂漫画含义是做好此类问题的关键。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二战后,杜鲁门总统敦促国会通过就业法,明确规定政府要“为那些能够工作、愿意工作和正在寻找工作的人,提供有益的就业机会”。扩

46、大社会福利保险,制止通货膨胀,实行价格控制,对农民提供津贴。修改反托拉斯立法,控制资产合并,为企业混合合并敞开大门。19531961年艾森豪威尔总统的政策代言人拉森宣称:政府主要承担风险大、利润低、规模大,私人或地方无力承包的事业,而地方能承担的“尽可能由地方承担”,“凡是能由私人完成的事情就应该由私人去完成”。推行有条件的社会福利政策,通过有关黑人选举的立法,在司法部内成立公民权利司。材料二1981年里根说:“我打算限制联邦政府的规模与权力,并要求诸位认识到联邦政府的权力与保留给各州和人民的权力之间的区别。大家都必须牢记不是联邦政府创立了各州,而是各州创立了联邦政府。”政府实施了美国历史上最

47、大的减税计划,使超富裕阶层的所得税平均降低了16,全国人均免税额减少了6.4。政府严格控制货币发行量,降低通货膨胀率。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总统提出重振“被遗忘的中产阶级”,让“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能实现美国梦”。克林顿削减联邦财政赤字,把增税压力较多地放在富人身上。增加对空间制造技术计划、生物技术和新材料等应用技术研究资金投入和指导;推动以高速互联网为基础的“超级信息公路”建设。(1)根据材料,指出上述四届美国政府政策的主要异同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政府政策调整的基本精神,并分析美国政府在实现“美国梦”中的作用。【答案】(1)同:国家干预经济;关注民生。异:杜鲁门政府注重

48、解决就业问题。艾森豪威尔政府重视发挥地方、私人作用;保障黑人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里根政府限制中央政府权力;推行大规模减税。克林顿政府重视中产阶级;重视新技术、新经济。(2)基本精神:最大限度保障美国民众利益。作用:敦促国会立法;努力减轻社会和人民负担;“简政放权”;推动社会公平公正发展;加大政府基础性和风险性投资力度。【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美国政府政策。(1)根据材料可知,四位总统都主张国家干预经济,关注民生。其不同点,根据材料信息“杜鲁门总统敦促国会通过就业法扩大社会福利保险,制止通货膨胀”可知,杜鲁门政府注重解决就业问题。根据材料信息“地方能承担的尽可能由地方承担”“凡是能由私人完成的事情

49、就应该由私人去完成”“通过有关黑人选举的立法,在司法部内成立公民权利司”可知,艾森豪威尔政府重视发挥地方、私人作用,保障黑人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根据材料信息“我打算限制联邦政府的规模与权力”“政府实施了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减税计划”可知,里根政府限制中央政府权力,推行大规模减税。根据材料信息“克林顿总统提出重振被遗忘的中产阶级”“增加对空间制造技术计划、生物技术和新材料等应用技术研究资金投入和指导”可知,克林顿政府重视中产阶级,重视新技术、新经济。(2)结合措施可知其基本精神是最大限度保障美国民众利益。美国政府的作用可从敦促立法、减轻社会和人民负担、“简政放权”、社会公平公正、政府投资力度等方面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